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智能製造行業分析

智能製造行業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15 18:21:31

❶ 我國智能製造發展現狀和難點

我國智能製造發展現狀和難點

國內智能製造起點較低

美國的智能製造裝備行業起源於1992年美國執行新技術政策,該政策大力支持關鍵重大技術(Critical Technology),包括信息技術和新的製造工藝,智能製造技術自在其中,美國政府開始藉助此舉改造傳統工業並啟動新產業,也是較早開展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國家。

相比美國,中國智能製造裝備發展較慢,在80年代末才將「智能模擬」列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的主要課題,目前已在專家系統、模式識別、機器人、漢語機器理解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同時,國家科技部也正式提出了「工業智能工程」,作為技術創新計劃中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製造是該項工程中的重要內容。

國內智能製造發展穩定

2018年我國智能製造業產值規模將達1.8萬億我國已成世界製造大國,在製造業穩定發展同時,智能製造行業很快成為驅動我國製造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根據國家《中國製造2025》、《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重要政策,「十三五」期間智能設備將迎來黃金發展時期。

今後,我國智能製造在製造業中所起到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智能製造行業在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中的比例會進一步增大。同時,工業機器人將是未來智能製造裝備發展的一個新熱點。此外,關鍵基礎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產業在河南、湖北、廣東等地區也都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

各行各業均在布局智能製造

1、各行各業都在紛紛布局智能製造,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智能建築機器人表現搶眼。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建議,政府層面加強對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導和支持;建築行業協會、高校等應積極參與行業標准制定;施工單位要積極導入建築機器人。楊國強認為,機器人能在解決建築安全和質量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成本方面發揮作用。

2、智能家電能提升人們生活幸福感。對著空氣下指令,家裡的電器立馬行動起來;出門在外,通過手機就能遙控家中大小電器;不僅能聽懂你的指令,還能為你推薦你可能喜歡的歌曲……如今的智能家電,已經不單單是一台台能夠進行語音識別的電器,而是形成了一個智能生態圈。

3、對數字化車間而言,它的最終目標則是打造無人工廠。楊元慶表示,中國製造業發展智能製造要抓住三個關鍵點。首先,運用好智能物聯網技術。推動智能製造,首先要運用智能物聯網技術對傳統的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即使是數字化機床,智能化的程度也不高,因此楊元慶提議嵌入計算的模塊和存儲能力,嵌入網路連接能力,提高車間數字化水平。然後,充分利用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發展所帶來的機遇。楊元慶表示,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是未來的大勢所在,要將其運用到每個車床、每個車間。最後,充分抓住5G發展機遇,將其應用在車間里,用於車床的連接,生產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智能製造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作為製造行業的新戰略點,智能製造的市場也會不斷提高。

參考來源:WSI和生英鈦--和生動態--國內智能製造市場的發展空間如何

❷ 智能製造發展前景怎麼樣

果說消費互聯網改變的是人們的消費方式,那麼智能製造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其所帶來的影響要比消費互聯網大上十倍,甚至是百倍,一個僅僅是在價值的流通環節實現了信息的連接,而另一個則要在價值創造階段實現信息的溝通交互。這里不僅僅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還涉及到人與設備、人與產品、設備與設備的信息溝通,及所謂的萬物互聯。

要想做到全面的萬物互聯,產品從設計到製造交付乃至售後服務的價值鏈和業務模式都將被重新定義。首先需要研究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產品進行初期設計的時候進行規劃,用模塊化設計來匹配個性化特徵以及個性化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完全意義上的個性化定製是無法實現或成本非常高的,除非是3D列印,但也受制於材質。

接下來,就是個性化生產的過程,這里仍然需要生產流程的設計,生產流程被整個連接起來實現連續均衡生產,而不是每個工序斷斷續續的生產,這也是精益化生產的要求。

最後,就是產品生產出來之後交付到客戶手中,客戶使用過程中的產品數據通過網路發回給製造商,製造業通過這些產品使用大數據,分析客戶的使用習慣,優化產品設計,也可遠程調整這些產品參數,提高使用性能,降低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成本。

所以說,智能製造並不是簡單的信息、雲計算、檢測、感測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整個實施的過程需要先行規劃設計,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連續。如果沒有先期的規劃設計,這些信息系統、自動化等都會各自為政,根本無法融為一體發揮該有的功效。在實際的調研中,我們會經常發現許多企業上了各種各樣的IT系統,結果都變成了信息孤島,數據無法實現有效利用,決策也就失去了科學性。

思想價值決定企業命運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日益全球化和移動互聯、人工智慧技術日趨普及的趨勢下,優勢企業之間的最高階段的競爭,不能局限於硬技術的競爭,而是體現在企業軟實力的競爭,亦即思想的競爭。面對今天的市場格局及為未來趨勢,你的企業應該有什麼樣的價值判斷,應該有什麼樣的思想基礎,應該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才是關鍵。

巴黎高科路橋大學秉承法國精英式高等教育體系,針對工業發展需求,將技術、人文與管理相結合,教學內容具有更新快,目的性強的特點,在學術科研上以項目為主線,擁有強大的企業合作背景和資源。學校注重全球發展和國際合作,在四大洲共有67個合作夥伴院校。

ENPCDBA(IM)項目關注學員成長,更關注學員背後企業和行業發展,旨在為學員提供前沿的學術思想,科學的理論支持,同時結合中國當前製造業發展,為學員提供理論與實踐之間科學轉換的視角、方法和工具。

更多招生簡章、項目信息,歡迎私信了解詳情~~~~~~

❸ 智能製造下國內哪些企業最有前景

智能製造是當下比較流行的詞語,而國內做智能製造的企業很多,比如開運聯合

回看政策,智能製造領域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智能製造也是重點領域。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製造產值在1萬億元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0%。此次新區的設立,更是意在助推智能製造的增長。

重型工業才是PHM的用武之地?

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金屬冶煉、裝備製造等重工業領域,生產裝置規模龐大,屬於重資產生產領域,特別針對流程化製造模式,必須確保整個生產裝置的持續運轉和生產的安全可靠。因此,設備健康管理在這些領域更為重要,可以說重型工業才是PHM的用武之地。

可以想像,在智能工廠里,人、機器和資源如同在一個社交網路里自然地相互溝通協作,生產設備和裝置能夠自我診斷和維護;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各類設備和裝置將以最佳狀態和最高效的方式運行;在發生故障前,系統自動感知、自動預測、自助維護,實現成本、效能、環保、客戶個性化生產需求的極大滿足。

❹ 智能製造行業盈利能力分析如何分析

智能製造行業發展空間巨大系統解決方案市場生態初步形成

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競爭的焦點

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競爭的焦點。比如,德國實施「工業4.0」戰略,美國推進「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部署「互聯工業」,英國實施「英國製造2050」戰略,法國實施「新工業法國」戰略等,核心都是推進智能製造發展。美國、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正力圖通過智能製造實現「製造業迴流」。全球智能製造主要支撐產業快速增長,2017年全球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已達到4300億美元,預計2020年全球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美元,預計到了2025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2017年以來,智能製造發展呈現新的特點與趨勢。

核心產業規模持續增長,主要工業國競逐機器智能領域

以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工業軟體、3D列印等核心產業為代表的智能製造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製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預測顯示,2018年將有232萬台工業機器人被部署在工廠車間。2023年全球3D列印市場價值將達353.6億美元。截至2017年末,全球工業互聯網平台數量已經超過150個。美國、德國、日本等主要工業強國繼續保持對智能製造的關注和投入,並開始發力機器智能、人機協作、工業互聯等領域。

我國智能製造政策體系基本成型,試點示範項目助推政策加速落地

2017年以來,我國陸續出台《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智能製造頂層設計基本完成。自2015年起,工信部每年啟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作。2018年,遴選項目總數有望超過100個,試點示範項目有效助推智能製造相關政策加速落地。

國產機器人加速崛起,系統解決方案市場生態初步形成

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3.1萬台(套),2018-2020年,國內機器人銷量將分別為16萬、19.5萬和23.8萬台。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伺服電機等已經開始國產化,並出現匯川技術、埃斯頓等自主品牌。我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仍處起步階段,但局部環節已有成熟案例,基本生態初步形成。當前我國具備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數量為500-600家,未來將有更多的傳統解決方案商向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商轉型。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市場

2016中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到1060億元,同比增長18.4%,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2200億元。初步建成208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覆蓋十大領域和80個行業,有32個項目基本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建立起與國際同步的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培育壯大一批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製造關鍵軟硬體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典型區域。

新模式推廣應用成效顯著,智能製造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協同推進智能製造的良好氛圍,智能製造標准體系更加完善,新模式推廣應用成效顯著,智能製造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成為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然而,企業智能製造基礎薄弱、系統集成能力不足、智能製造人才缺乏等仍嚴重製約我國智能製造發展。

能製造供給能力將穩步提升,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將加快構建

展望未來,中國智能製造發展將由「點上示範」向「面上推廣」轉變,智能製造供給能力將穩步提升,中小企業將向製造的智能化發展,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將加快構建,大型企業將把實現智能製造作為競爭焦點。

建議我國應加速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加快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工業互聯網,築牢智能製造基礎。同時,加大智能製造試點示範推廣力度,推進區域智能製造協同發展,健全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完善智能製造生態體系。

❺ 數字化為智能製造產業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

易雲科技從多年的企業信息化綜合服務的角度認為數字化為智能製造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出發:
1.
來自產品質量。客觀講,我國產品整體合格率不高,質量也不太穩定,對於裝配類產品,零部件之間間隙比較大,外觀也相對粗糙,產品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特別是在使用環境較為嚴酷的情況下,容易失效,使用者的體驗感不是太好。
2.
來自試制周期。我國製造企業通常是通過試生產的方式來驗證生產工藝,很多時候都是憑借工藝及作業人員的個人能力來進行工藝規劃和設計,因此對於那些復雜的零部件,其工藝穩定周期很長,這樣就嚴重影響產品的上市周期。
3.
來自產品的可製造性。我國大部分製造企業依然採用以文字描述為主的二維工藝卡片進行工藝設計,工藝信息採用非結構化的方式表達,難以傳播重用和數據統計分析,在進行工藝設計時難以直觀了解現有機器設備的情況,工藝設計結果難以進行模擬分析,只有在實際加工時才能進行工藝合理性驗證。
4.
來自製造工藝知識管理。我國部分製造企業,其製造工藝知識主要存在於個人腦海中,由於人員的流動而產生流失,缺乏對製造工藝知識的有效積累和傳承,工藝的規范性和標准化程度較低。

❻ 現在什麼行業都說自己是智能製造,到底什麼是智能製造

所謂智能製造通俗的講就是一個「人智變機智」的過程—即把人類的智慧通過機器自動化展現出來。如此,機器在軟體支撐下具有了一定的人類思考能力,當軟體演算法越好,晶元算力越強,工業數據越多機器的靈活性就越高
智能製造融合了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目前智能製造的「智能」還處於Smart的層次,智能製造系統具有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的能力,能夠准確執行指令,能夠實現閉環反饋.

在智能製造的關鍵技術當中,智能產品與智能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智能裝備、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到智能工廠,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模式的創新;智能研發、智能管理、智能物流與供應鏈則可以幫助企業實現運營模式的創新;而智能決策則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科學決策。
智能製造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作為製造行業的新戰略點,智能工廠的市場也會不斷提高。
具體參考資料:廣東和生技術有限公司(WSI和生)-和生動態-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

與智能製造行業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子基金 瀏覽:430
452億美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58
農行貴金屬有哪些 瀏覽:885
通達信軟體怎樣資金驅動力 瀏覽:46
4月12日湖北廢銅價格 瀏覽:223
公司外匯賬戶pen 瀏覽:182
中芯國際上市後續融資 瀏覽:285
中信證券發行原始價格 瀏覽:753
外匯貸款管理辦法 瀏覽:993
價值投資者熊市也可以賺錢 瀏覽:990
友建財富公司貸款怎麼樣 瀏覽:292
融資幾輪 瀏覽:539
諾德基金跌了怎辦 瀏覽:543
蘋果隱藏股票 瀏覽:858
6隻科創板基金銷售額 瀏覽:556
外幣成為外匯的條件 瀏覽:162
ding定投基金年平均復利 瀏覽:701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最高是多少錢 瀏覽:730
銀行投資股東 瀏覽:637
貴金屬直播廳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