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0年高考填志願,有什麼熱門的工學類專業建議填報
工科專業推薦「新基建」項目相關專業!緊跟國家政策的步伐啊,站在行業風口看之後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談及2019年工作任務時,會議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新名詞,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2019年,國家更是通過一連串的會議,極大地強調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新基建」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圍繞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IDC)、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
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等)相比,它的主要特點是行業融合了我國一系列先進技術。拿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舉例,它應用了信息技術和自動控制的技術,所採用的動力裝置,涉及儲能、供電、充電模式,輪軌的新材料應用,列車的自動運行和控制系統,含有很多技術創新。又比如,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都要依託網路信息技術,涉及的專業類有計算機類、自動化類、數學類等。
2020年七大領域「新基建」年內投資規模約1.2萬億,雖然體量很小,僅佔2019年基建投資完成額比重的6.6%,但對推動未來經濟結構轉型意義重大。
如果學生想要把握新基建的風口,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會更好呢?我們以高速鐵路和城際軌交、新能源充電樁為例,這些領域都會用到的儲能技術、自動化技術,那我們該選擇什麼樣的專業。
2020年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共同印發了《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計劃(2020-2024)》。
在計劃中,針對我國發展現狀:隨著我國儲能技術發展從試點建設向大規模產業應用加快推進,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等學校面向能源革命戰略需求,培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團隊,在儲能相關領域積累了大量基礎性研究成果,在部分相關學科實現了原創性關鍵突破。但同時也要看到,儲能技術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領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學、材料、能源動力、電力電氣等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協同創新,高校現有人才培養體系尚待完善,相關學科專業尚待健全,特別是學科專業壁壘急需突破。
提出了出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增設若干儲能技術本科專業、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儲能技術人才培養專業學科體系日趨完備,本碩博人才培養結構規模和空間布局科學合理,推動建設若干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建設一批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推動儲能技術關鍵環節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一批重點技術規范和標准,有效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聯網發展
我們總結,以下2點考生可以關註:
未來儲能技術本科專業、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會增加,意向儲能領域發展的考生有望直接填報對應專業。當前還沒有對應專業的,建議考生選擇工學門類:力學類、機械類、材料類、能源動力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交通運輸類中相關專業,或者理學中物理類、化學類相關專業,它們與儲能領域關聯度大,在就業及深造有更多選擇機會。
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學(985/211/雙一流)申請增設的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全國首個且唯一 一個,已獲教育部批准。
意向儲能領域發展的考生成績和綜合能力要求高,尤其是數理知識和能力。建議考取985、211或雙一流高校,這些學校在人才培養、產學研方面更有優勢。
儲能領域崗位示例:
我們以一家專業從事鋰電池及其材料、電源管理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天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為例,招聘的崗位有電芯研發工程師、電芯工藝工程師、電芯工藝開發工程師、儲能技術支持、電氣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海外銷售代表等。
化學的應用和就業廣泛,與工業、農業、石油、煤炭、日用百貨、食品醫葯都息息相關。專業包括化學、應用化學、化學生物學、分子科學與工程。相近的一些專業有:能源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學工程,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輕化工程,葯物化學等。
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材料、能源、信息被譽為構成社會文明和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先導。材料類有以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冶金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等。我們以材料科學與工程為例,該學科以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基礎科學為基礎,以加工製造等工程學科為服務和支撐對象,是一個理工結合、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材料科學與其他工程學科的結合發展和相互豐富,推動和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機械類屬於傳統工科,堪稱工業之母,也是最強工科,開設院校多,報考人數多,是理工男生青睞的重點專業。機械類專業主要包括機械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等專業,部分專業跟熱門行業走的很近,比如機械電子工程,跟IT硬體、無人機、機器人、智能製造等熱門行業關系比較密切。總體來說,機械類就業率都不錯。
「機械五虎」: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
「機械四小龍」:吉林大學、湖南大學、燕山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
各個學校由於歷史原因和研究方向的不同,也形成了迥異的特色,比如西南交通大學的機械工程學院在機車車輛、城市軌道交通技術、摩擦學與表面工程、物料搬運機械、列車空氣動力學、隧道通風等方面的研究獨具特色;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機械則與航空航天結合緊密;北京理工大學的機械與兵工製造相關。
電氣類下面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一個基礎專業,特設專業有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等。主要就業單位有電力公司、電力設計院、電力規劃院、電力建設部門、電力生產單位、電氣工程研究開發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電氣相關專業的院校。
自動化類下有一個基礎專業——自動化,還有一個特設專業——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自動化,簡單的說就是利用電力作為能源,控制機器使其自動工作。在研究生階段,對應的專業叫「控制科學與工程」。目前國內高校主要有工業過程式控制制、電氣工程、嵌入式系統三個方向,大部分高校屬於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畢業生就業面比較廣,本科生畢業可以從事工程設計施工(要求較高)、操作應用等方面的工作。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畢業生,可去往傳統的鐵路、城際鐵路、地鐵公司,也可以在鐵路公司的上游生產製造、設計施工企業都需要懂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的人才。
能源動力類下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主要研究如何把大自然存在的如太陽能、風能、化石燃料、水能、生物質能等各種能源有效轉換成工業上和社會生活需要的電能、機械能等能量,同時如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它也是多門科學技術的綜合,在能源、電力、汽車、船舶、航空航天工程、農業工程、環境工程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總體來說,學生想要進入新基建領域,工科里很多專業類目可供選擇,除了我們提到的機械類、材料類、電氣類、自動化類等,計算機類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尤其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領域。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成績好的學生比較適合報考以上專業。
『貳』 十年後,若中國基建基本完成了,還有什麼能大規模拉動經濟
目前的時間節點是2020年,十年之後也就是2030年到那個時候世界經濟的引擎一定是屬於中國,因為在這個10年中國內人均可支配財富的增長速度會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要知道根據2020年的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如果10年之後這部分人群的消費市場伴隨著他的財富收入快速增長,那麼這6億人的消費市場放在2030年的時間節點上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都是一個動力引擎。
所以一個歷史時代伴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前景和她地位的變化,以及整個製造業水平的不斷上漲,再加上科技助力因素的改變,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會占據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引擎,相信在那個時候的中國一定是無比的富有和強大的。
『叄』 中國要是基建搞完了該怎麼繼續發展
我國被稱為"基建狂魔"這個外號,是近年間才興起的,源於近年來中國一系列大規模基建建設和超級工程。
1、公路上
2005年-2017年,中國高速公路新增7萬多公里,通車總里程達12.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美國第二10.302萬公里,加拿大第三1.7萬,緊隨其後的是西班牙1.47萬公里、德國1.297萬公里、日本1.152萬公里、法國1.146萬公里、義大利0.672萬公里、韓國0.57萬公里、俄羅斯0.45萬公里。
2、鐵路上
中國鐵路里程12萬公里,世界排名第二。雖然中國鐵總里程與美國差距很大,但是中國高鐵占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高鐵也一條一條的開通。高鐵規劃的四縱四橫已經完成,八縱八橫正在火熱進行。
3、鋼鐵上
當今的現代文明,主體是建立在鋼鐵和水泥之上的,一個國家如果連鋼鐵水泥都不能生產,工業化和發展經濟便無從談起。
2015年全球粗鋼產量由2005年的11.5億噸增加至16.2億噸,增長4.7億噸,增幅為41.4%。同期,中國粗鋼產量由3.6億噸增加至8.0億噸,增長4.5億噸,增幅高達125.9%。2015年印度粗鋼產量也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粗鋼生產國。
4、水泥上
2015年全球水泥產量為41億噸。2005年全球水泥產量為23.1億噸,十年來全球水泥產量增長了近一倍。從水泥產量排名來看,2015年全球主要國家水泥產量排名前十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土耳其、巴西、俄羅斯、印度尼西亞、伊朗、朝鮮和越南。
5、技術上
在世界橋梁業流傳這樣一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目前世界上所有高難度、創紀錄的橋梁,大部分由中國建造。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5座橋梁全在中國。在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高橋梁排名前20位中,外國橋梁只佔5座,中國則「霸佔」了15座。
『肆』 作為當下中國領先的創新型技術服務商,軟通動力的企業發展方向是否與新基建政策大方向相符
2018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版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權建設」,新基建的概念由此產生,並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多年來,軟通動力作為中國領先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核心服務提供商,在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與新基建的大趨勢不謀而合,在國家的政策輔助下,不斷提升企業與客戶、外部的信息及服務之間的連接效率,助力企業抓住智能化轉型新機遇。
『伍』 為什麼外購動力用於基建工程進項稅不轉出
為您講一下進項稅轉出的含義。
首先要明確,進項稅額轉出是對曾經抵扣過的進項稅作內轉出處理。
舉例說明:容比如1月份購入材料用於不動產在建工程,如果1月份購進時即明確是用於在建工程的,那麼1月份該批材料不能抵扣進項稅,如果1月份購進時計劃將材料用於貨物生產,那麼在1月份當期應將材料的進項稅予以抵扣,後來2月份生產計劃變動,將原打算投入生產的材料用於廠房建設,那麼此時應該將1月份曾經抵扣過的進項稅作轉出處理。
外購動力用於基建,直接不抵扣進項稅即可,不必先抵扣再作進項稅轉出。
『陸』 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軟通動力應如何積極響應政策
「新基建」主要集中於七大領域,即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版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權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互聯網。過去十多年,軟通動力一直緊隨時代大勢,在與「新基建」相關的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優勢,從而推動眾多中國企業走向信息化。而在「新基建」元年,作為行業領軍企業,軟通動力也將再次發力,為「新基建」各個領域發展提供綜合型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和服務,致力成為「新基建」中不可或缺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核心服務提供商。
『柒』 「一帶一路」的經濟拉動力有多大
中國推新版「馬歇爾計劃」支持中國經濟的走出去戰略,設立規模達400億的基金,用於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以及我國相關西部、東南部省份的基建、能源、金融合作等方面提供融資支持,達到輸出國內過剩產能,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及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目標。
1、中短期內,「一帶一路」有助於消化過剩產能,但對推動本國經濟增長效益不大。以投入產出模型計算,1單位的基建投資將拉動上游相關產業1.89單位的生產擴張,但更重要的是,作為上游產業,1單位的基建投資可以推動下游產業3.05單位的生產擴張。「一路一帶」將有助於國內部分行業如鋼材、水泥、煤炭等對過剩產能的消化,因為雖然1單位的投資走了出去,但是1.89單位的生產還是源自於國內的。然而在「基建走出去」的情況下,1單位的基建投資對下游產業所產生的3.05單位的推動效應就完全貢獻給了國外,而不是推動本國經濟。
2、中長期內「一帶一路」助力亞太經濟一體化,戰略意義重大,且有助於我國外儲投資方向多元化。中國將通過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帶動區域間貿易活動的增長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通過充分利用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做到貿易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此外,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著眼於能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對「一路一帶」的投資將帶來經濟體外延的擴張。同時,此戰略有助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方向的多元化。
3、與美國馬歇爾計劃不同,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對世界經濟具有更廣泛的經濟效益。與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不同,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一種更無償的「贈予」,對於區域經濟的貢獻更加顯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主要資金都用於購買最終產品進行消費,而這些最終產品又多數來自於美國,對於美國經濟的拉動效應十分顯著。而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採取基建輸出的方式,基建投資作為中上游產品,其產生的引致投資、引致消費完全留給了「一路一帶」的沿線地區,因此可以說「一路一帶」確實會繁榮一路、富強一帶,這是中國贈予地區經濟增長的外部效應。
4、「一帶一路」須循序漸進地展開,加強危機應對機制,並在海外援助中增加對中國下游產品的需求。中國的地緣政治十分復雜,並且從中國多年歐洲開發的經驗來看,有必要保持較高的軍事水平應對海外投資可能面對的多方困難。對外的基建輸出仍應當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資金的投放上採取「試水」的態度,充分保障投資的回報率。同時,借鑒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驗,我們在今後海外投資和援建中應增加對我國下游產品的需求,擴大海外投資和援助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效應。
在現階段國內經濟緩慢築底,國內需求相對疲弱的局面下,「一帶一路」為國內部分產業中短期內消化過剩產能和去庫存提供了契機。依託於港口、公路建設公司等投資主體,通過「走出去」戰略,投資於「一路一帶」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運營管理收回部分的投資收益。
一個仔細計算過的數字勝過千言萬語,我們可以通過投入產出模型來理解「走出去的基建投資」具體有何效應,該方法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列昂惕夫創立,主要貢獻在於可以測量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從而對產業結構及國民收入的構成做出合理判斷。
投入產出表的系數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某行業對其上遊行業的總需求的拉動效應和對其下遊行業的總供給的推動效應的測量方法。經過仔細計算,我們獲得了各行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拉動效應)和完全分配系數(推動效應)。下表列出了基建行業和房地產建築業兩個大行業的系數。其中,與基建相關行業有6個(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與房地產建築業相關的行業有兩個(房地產業,建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