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是什麼經幡
這叫風馬旗。
在祖國的西藏高原上,在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的藏族聚居區以及尼泊爾、錫金、不丹、克什米爾等鄰邦,人們隨處都能見到一串串、一叢叢、一片片以經咒圖像木版印於布、麻紗、絲綢和土紙上的各色風幡。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盪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
藏區各山河路口寺廟民舍等處都可見到印有經文圖案成串系於繩索之上的小旗,這一面面小旗在藏語中稱為「隆達」,也有人稱之為「祭馬」、「祿馬」、「經幡」、「祈願幡」,不過,人們更習慣稱它為「風馬旗」,因為「隆」在藏語中是風的意思,「達」是馬的意思。顯然,風馬旗在這里是直譯。
風馬源於一種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對動物魂靈的崇拜而來。最初的風馬是直接將羊毛系掛於樹枝草叢,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瑪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頭顱等物。
藏族原始宗教認為,山神是地方保護神,它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本地區眾生的安全,常騎馬巡視轄區,保護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藏族認為,「風馬」在深層意義上指人的氣數和運道,或者特指五行;在靈氣聚集之處(神山聖湖等),掛置印有敬畏神靈和祈求護佑等願望的風馬,讓風吹送,有利於願望向上蒼神靈的傳達和實現。為報答山神和上蒼神靈,每到祭日,人們便虔誠地舉行煨桑儀式,獻上「隆達」。所以製作插掛「隆達」成為不可或缺的儀軌。
和西藏一切有形與無形的藝術一樣,風馬旗的創作與傳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驅使並為之服務的,它是僧俗信眾精神世界與神靈交通的一種媒介物。
藏區人民無論喜慶生辰、逢年過節,都要插掛五彩風馬旗,象徵著天、地、人、畜的和諧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遷徙一次,搭完帳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掛
風馬旗,以祈得周圍神靈的許可和福佑;朝聖者結伴跋涉荒漠野嶺,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風馬旗,祈求免入迷途遇災難;江畔湖邊人們遍插風馬旗,以示對樹靈水神的敬畏與供奉;生活於莽林峻嶺間的人們高懸風馬旗,以示對山神岩神的虔誠與供奉;在聖跡古剎張掛五彩風幡,表示對神佛祖魂和選取哲賢聖的崇拜與禮贊;陽春三月開犁播種,耕牛的頭角上一定插掛風馬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敬和祈禱,祈望五穀豐登;山河路口張掛風馬是希望舟車無礙;天葬台附近張掛風馬則是超渡亡靈寄託哀思……等等。總之,在他們看來,風馬旗是溝通世俗與靈界的通用媒介。
甘肅、青海藏區還有在隘口與山頂放飛紙風馬旗的習俗。適逢正月,寒風勁吹,紛紛揚揚的風馬旗雪片般飄入雲端娛悅天神。風馬旗還有一項不易見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圓寂,家家戶戶須將房頂上的風馬旗置放傾斜,以示致哀。細心的人不難發現,藏族人每每將自己或逝者的手鐲、帽子、須發或一團羊毛系於風馬旗上,則是希冀能藉助其力牽引升騰,而使運氣增長,福星高隨。藏族非常看重風馬旗,旅遊者經過這些地方時可往瑪尼堆上添加一些石頭,但切記不可亂動和不敬。[1]
藏區各山河路口寺廟民舍等處都可見到印有經文圖案成串系於繩索之上的小旗,這一面面小旗在藏語中稱為「隆達」,也有人稱之為「祭馬」、「祿馬」、「經幡」、「祈願幡」,不過,人們更習慣稱它為「風馬旗」,因為「隆」在藏語中是風的意思,「達」是馬的意思。顯然,風馬旗在這里是直譯。
風馬旗亦稱為「風馬經幡」。「風馬」的確切意思是:「風是傳播、運送印在經幡上的經文遠行的工具和手段,是傳播運送經文的一種無形的馬,馬即是風。」藏民族認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嶺、大江莽原的守護神是天上的贊神和地上的年神,他們經常騎著風馬在雪山、森林、草原、峽谷中巡視,保護雪域部落的安寧祥和,抵禦魔怪和邪惡的入侵。這種意識是用經幡上印有一匹背馱象徵福祿壽財興旺的「諾布末巴」(圓錐形火焰圖案)行走的馬,以及印在經幡上的咒語、經文或祈願文的圖像來表達的。
和西藏一切有形與無形的藝術一樣,風馬旗的創作與傳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驅使並為之服務的,它是僧俗信眾精神世界與神靈交通的一種媒介物。關於風馬旗的源初,西藏宗教界、學術界雖各有掌故,但公元十二世紀初許多噶舉派寺院為廣布其教義而懸掛風馬旗,是各家各派都首肯的。
一般認為風馬源於一種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對動物魂靈的崇拜而來。最初的風馬是直接將羊毛系掛於樹枝草叢,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瑪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頭顱等物。藏族原始宗教認為,山神是地方保護神,它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本地區眾生的安全,常騎馬巡視轄區,保護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藏族認為,「風馬」在深層意義上指人的氣數和運道,或者特指五行;在靈氣聚集之處(神山聖湖等),掛置印有敬畏神靈和祈求護佑等願望的風馬,讓風吹送,有利於願望向上蒼神靈的傳達和實現。為報答山神和上蒼神靈,每到祭日,人們便虔誠地舉行煨桑儀式,獻上「隆達」。所以製作插掛「隆達」成為不可或缺的儀軌。
風馬旗的祭祀活動,與其圖像象徵內涵有關。經幡的中心是一匹駿馬,駿馬形象是神速的象徵。祈願受五種自然物制約的世間一切事物,由對立轉向和睦,由壞轉向好,由惡轉向善,由凶兆轉向吉兆,由厄運轉向幸運。不僅能夠轉變,而且轉變得迅速。經幡四角畫的四獸圖像,老虎棲息在森林中,老虎的形象象徵著木或風;獅子居於山上,獅子的形象象徵著土;鵬鳥飛翔在天空,雙角噴發出火焰,這種形象象徵著火;龍生活在大海中,魚龍的形象象徵著水。風無處不在,風即天。在這里沒有把森林、高山、大地、天空、河水、大海作為六種自然物直接畫上去,而把在這些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形象作象徵,可見它不是僅僅表現六種自然物,而是把它們作為主要內容。而馬背上畫的那個象徵財運的「噴焰末巴」,就是促成實現人們心願的如意吉祥。除開分別不同的五色象徵之外,一般還有一面主幡,形制要大於五種不同單色的經幡。主幡與邊鑲布條顏色搭配,是根據藏族歷算關於母子生克學說中相生原理來決定的,如主幡的顏色是綠色,邊鑲布條的顏色應該是藍色,主木水相生。故而馬經幡象徵著生命的本源,具有深奧的意義,整個經幡完全是融情感與理性為一體的產物,完全是表現人們美好精神願望的載體。
但在最初的實際運用中,風馬旗並不是寄託藏人祭祀神靈、祈祥祛難的心願的,而是軍隊的標志。根據才情橫溢的根敦群佩著作《白史》稱:大部分臣民皆為游牧,每戶門上都立一根旗矛,這是藏族獨有的習俗。此亦最早是軍戶的標識,後演變成為一種宗教習俗行為。哪怕是一戶也要在門上插經幡,一直保持到現在。[2]
常見的風馬旗多由布製成,也有用麻紗、絲綢及土紙的。風馬有方形、角形、條形等,通常為10-60厘米不等的長開或正方形。風馬小可到一條一縷,大可到整匹整幅的棉布,或串掛於繩,或隨意拋灑。勁風吹拂之時,成片成串的風馬在藍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飛舞。
風馬旗的顏色分白、黃、紅、綠、藍五種。民謠中唱道:黃幡象徵自現蓮,紅幡象徵雨調和,青幡象徵後裔長;紅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紅幡插在屋頂上,如紅火永興旺……布的顏色在這里是有明確的寓意的,即所謂西赤、東青、南黃、北綠的宇宙四方之說。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純潔善良,紅色興旺剛猛,綠色陰柔平和,黃色仁慈博才,藍色勇敢機智。
因為色彩的象徵涵義,故而農家過年在房頂換插五色經幡時,也有搞得十分簡化的,僅在一根分叉很多的樹枝上,從上到下分色系掛單色布片,布片上並不印上圖像,一種色布橫著排列系掛五片。故而五色風馬經幡,是完全表徵著天地萬物眾神。五色彩箭、五色空行母、五色毛線和四色護法神等,都與此種象徵意義有關。
常見風馬旗的圖案中心大都為一匹矯健寶馬,馬背上馱著燃著火焰的佛法僧三寶。四角環刻著可以排除消極影響的四尊保護神,它們是象徵深刻圓滿的金翅鳥,象徵穿透力的龍,象徵警戒狀態的老虎和象徵勝利的獅子。這種構圖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環往復、生命經久不息。另還有佛像、八寶吉祥和佛經等圖案,它們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屬刻版的。苯教認為:風馬中的五種動物象徵人類的五種組成部分,即馬象徵靈魂(或吉祥),鵬象徵生命力,虎象徵身體,龍象徵繁榮,獅象徵命運。一段或一句經咒散置其間,圖與文相映成趣。
拉薩附近的幾家傳統作坊和寺院、後藏日喀則以及康區德格是風馬旗的三大雕版印製中心。一塊風馬旗版雕刻完畢(以木質版居多,也有石刻版和金屬版)即分別印刷於白、黃、紅、綠、藍等各色布面上,一面面風馬旗隨即誕生了。
風馬旗的印製過程並不復雜,但卻是充滿宗教嚴肅感的。如所用的布、紙、油墨(前後藏地區喜用黑色油墨)必須潔凈,木版用過一次必須經過熏桑方可再用,工匠亦應於工作前焚香凈手頌經,並應盡量選擇朝東南方向的房屋做工作間,否則就會減損風馬旗的神聖力。一類就是布印「風馬」旗。它是在長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各個單色布片上印刷上紅色或黑色的拼圖和經文,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不等,主要用於懸掛或插掛。每五色為一組,數組為一掛,視環境地勢需要,可長可短,長者達百米以上,短者猶如片片活脫鮮亮的小彩旗,插於草原帳篷、農家宅院、城鄉居民的屋頂上。
僅以插於每戶藏家房頂的經幡來說,每年都要換新。換新的日子是根據藏族歷算,選擇藏歷新年初一過後的某個良辰吉日。這天早上太陽剛升起照到房頂的時候,全院老老少少,都穿著節日盛裝,聚集在樓頂上,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而歡樂的換插經幡、祭神、祈福的「托散」儀式。
另一類是紙印「風馬」片。主要用作對天神、山神、贊神和龍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動時祭獻拋撒的吉祥物,也可作為供奉物成組懸掛或張貼於室內外。大者尺余,小者僅幾厘米。最常見的就是風馬圖像印在四五公分見方的紙片上,這種風馬紙片成千上萬地印製,它也作為一種祭祀用品,煨桑時撒在噴吐飄飛的煙縷上,隨著香煙飛升起來。每逢宗教節日,在所有大小寺廟包括拉薩大昭寺前的煨桑灶旁,往往是風馬紙片到處飛舞,飄落積存到地面上就是厚厚的一層。
第三類就是各種經幡,根據色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用黑色或硃砂色將經文圖符印製在整匹白布上;一類是同「風馬旗」一樣,在藍、白、黃、紅、綠布塊上用經文圖符相間組合的經幡。
第一種是懸掛式的,視其環境、地勢、用途張掛,可長可短,可疏可密,長者達數百米以上,密者數十上百層懸掛,有的還組合形成了規模宏大、佔地面積數百上千平方米的經幡城。這些懸掛式的經幡,具體形狀各種各樣,有在長條形的布上印上四方形的風馬旗圖案;也有網狀條幡。
第二種插掛式的,在豎長方形的紗布或絲巾上印以風馬旗圖案,一邊縫在旗桿上,另一邊綴上很多條直的飄帶。這些風馬經幡主要插在村口、屋頂、十字路口、山頂或山道上。
第三種就是經幡塔,可以用不同色彩的布塊做,也可以用哈達一樣的絲巾來做。在康定、道孚等縣區,每一個村莊都有一座用絲質風馬經幡層層系掛、片片重疊而成的撐天大傘般的經幡塔,用作集體祭祀的場地。在黃河源頭瑪多縣的一座經幡塔,高10餘米,方圓百餘米,用無數條氂牛繩呈放射狀牽連起,由幾十層經幡呈環狀圍繞中心嘛呢堆上高大的經幡柱,整體呈現出寬大的金字塔造型,真是蔚為壯觀。
第四種是立柱式經幡,常見於寺院、佛殿、經塔、山頂、宅院、神山、聖湖等地。其形制巨大者達數十米,如阿里岡仁波欽神山下的經幡柱、江孜白居寺「十萬吉祥多門塔」前的經幡柱等。柱頂裝飾有銅鑄鎦金日月、寶瓶、五彩華蓋、氂牛尾,然後就是數十米長條的風馬經幡,在風的吹拂下發出嘩嘩的巨響。[4]
縱觀西藏各地的風馬旗,盡管其主體形象近乎是符號般的相對不變,但其風格流派大致是可一望而知的。
拉薩地區的風馬旗,雕版和印刷大致集中於郊縣的幾家傳統作坊和幾大寺院,所以形制風格較為統一,風馬圖案嚴謹而富麗,無論宗教感還是藝術感都顯得正統一些。雕版偏重嚴謹、富麗,表現內容很寬泛,小至一字一馬一塔、一句咒語,大至描繪「天界神靈居處」、「如意寶樹供養圖」等。形象紛繁,線條細密,刀工考究,印刷上選布擇色一絲不苟。從橫貫於布達拉山與葯王山之間那一串串萬國旗般隨風飄舞的風馬旗,人們更多能感受到的是政治、宗教、經濟、文化中心區所特有的正統氣象。
後藏地區(泛指日喀則地區所屬的廣闊地域)的風馬旗,在表現內容與形式手法上和拉薩近似,但更世俗生活化,形式、內容較為自由靈活,新年時多在
鄉間寺廟民舍的屋頂以及村口張掛。前後藏地區的人們喜歡在房頂與門首掛風馬旗,這是對人畜興旺時運亨通的企望。在金沙江兩岸,特別是金沙江上游兩岸,風馬旗成林、成塔。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地覆蓋於風水寶地,歲歲年年、日日夜夜在風中飄揚,猶如無數僧眾日以繼夜地誦頌著真經。後藏地區一些遠離城鎮的鄉野間的風馬旗,文字圖像多是隨形就勢,有意或無意地掙脫著規范:飛臨天界的神駒寶馬變成了與農牧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小馬、小驢;龍往往變成石上爬的四腳蛇之類;虎和獅子則更像是對家貓和豹貓的描摩;金翅鳥有時變成藏雞,有時又變成雄鷹。總之,這些普通而親切的形象使這種神秘性的供敬品反更貼近人間煙火了。後藏地區當屬嚴肅規范之作的風馬旗也不少,但與拉薩風馬旗相比,藝匠們創作自由度要多些。
粗獷、自由、兼融、變異,這八個字可以概括藏北地區風馬旗的風格。木版在藏北地區是很珍貴的,無論從藏南河谷林區運來,還是從祖國內地運來,都須經過數千里的艱難跋涉。所以當地藝匠往往就地取材從瑪尼石上直接拓印,這便出現了瑪尼石刻藝術。這類作品,往往構成與圖像豐厚飽滿,大刀闊斧,尤顯粗獷豪放,張揚灑脫,可視為風馬旗藝術中的一枝奇秀。藏北草原險惡的自然環境孕育出一代代驍勇善戰如格薩爾式的英雄,這種文化也反映到了風馬旗藝術上。草原上馳騁的駿馬,被駕輕就熟地搬進了畫面,馬的形容氣質已沒有了前後藏風馬旗上那種非驢非馬的尷尬相,而是一派矯健軒昂。經咒和圖像更加擺脫了固定的格局,被隨心所欲地布置排印於畫芯內外。更為別開生面的是牛、羊、羚羊形象的登堂入室,當地藝匠們對這些在宗教殿堂中沒有地位寓意的牲畜情有獨鍾,既擴展了人們的審美視野,也豐富了草原民俗學的內容。
就瑪尼石和風馬旗藝術而論,藏東地區當屬一流。就風馬旗而言,這里既有鄰近川西重鎮德格印經院的文化優勢,又有取用不竭的原始森林作後盾,更重要的是有一支相對穩定的雕版隊伍。所以蔚為壯觀的藏東風馬旗陣容與魅力決非未臨其境者所能想像出的。另外,盡管藏東各縣一般屬富庶地區,但寺院的分布卻少於雪域腹地。正因如此,廣大信眾便將一處處有來歷、有靈性的仁山智水精心地用風馬旗、瑪尼石裝點起來。藏東風馬旗不是拉薩那種五顏六色的小風幡,而是以一塊或數塊雕版回環往復地印於幾丈長的白布上。印色為赭紅和黑兩種,單純而強烈,日曬雨淋後更顯渾然。
林芝地區,舊稱工布。有著山高、水急、溝深、林密的自然環境,為珞巴族、門巴族、登人與藏族雜居區,所以民俗風情與文化形態迥異於前後藏地區。通常意義的寺院廟宇在這里並不多見,但神湖、神山、神石、神樹、神壇等原始崇拜物卻比比皆是。工布地區風馬旗的形制與面貌和藏東地區大同小異,不同點只是將藏東的橫掛式風馬旗,改為豎掛在一棵棵參天古柏之上,遠遠望去恰似一片片凱旋般的幡海旗林,在雪峰翠谷的襯托下,非常別致壯觀。
康區的風馬大片大片回環往復,色澤鮮明,視覺沖擊力強烈,如安多、湟中一帶分布於黃河源的風馬直如幡城一般。[5]
人們無論喜慶生辰、逢年過節,都要插掛五彩風馬旗,象徵著天、地、人、畜的和諧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遷徙一次,搭完帳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掛經幡,以祈得周圍神靈的許可和福佑;朝聖者結伴跋涉荒漠野嶺,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風馬旗,祈求免入迷途遇災難;江畔湖邊人們遍插風馬旗,以示對樹靈水神的敬畏與供奉;生活於莽林峻嶺間的人們高懸風馬旗,以示對山神岩神的虔誠與供奉;在聖跡古剎張掛五彩風幡,表示對神佛祖魂和選取哲賢聖的崇拜與禮贊;陽春三月開犁播種,耕牛的頭角上一定插掛風馬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敬和祈禱,祈望五穀豐登;山河路口張掛風馬是希望舟車無礙;天葬台附近張掛風馬則是超渡亡靈寄託哀思……等等。總之,風馬旗是溝通世俗與靈界的通用媒介。
前後藏地區的人們喜歡在房頂與門首掛風馬旗,這是對人畜興旺時運亨通的企望。在金沙江兩岸,特別是金沙江上游兩岸,風馬旗成林、成塔。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地覆蓋於風水寶地,歲歲年年、日日夜夜在風中飄揚,猶如無數僧眾日以繼夜地誦頌著真經。
甘肅、青海藏區還有在隘口與山頂放飛紙風馬旗的習俗。適逢正月,寒風勁吹,紛紛揚揚的風馬旗雪片般飄入雲端娛悅天神。
風馬旗還有一項不易見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圓寂,家家戶戶須將房頂上的風馬旗置放傾斜,以示致哀。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藏族人每每將自己或逝者的手鐲、帽子、須發或一團羊毛系於風馬旗上,則是希冀能藉助其力牽引升騰,而使運氣增長,福星高隨。
藏族非常看重風馬旗,旅遊者經過這些地方時可往瑪尼堆上添加一些石頭,但切記不可亂動和不敬。
關於風馬旗,有著很多種美麗的傳說。最常聽到的有兩種,一種是:當年佛祖坐在菩提樹下,手持經卷閉目思索時,一陣大風刮來,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經書。它們在風力的作用下,碎成了千萬片,被風兒帶到世界各地,帶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勞苦大眾手中。凡是得到佛祖經書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們為了感謝佛祖的恩賜,便用彩布製成三角形,上面印上經文和佛祖的像,把它掛在風吹得著的地方,以求消災祈福,祈求平安。
另一個傳說是:一個藏族僧人在印度取得真經,回來的路上過河時把經書弄濕了,他把經書全攤開涼曬,自己坐在一棵大樹下打坐入定。突然間,天地響起法鑼、法號,陣陣梵音回盪,微風拂面,天宇盤旋。僧人感覺渾身通泰,大徹大悟。他微微睜開眼睛,原來一陣風起,颳得經書滿天滿地滿河面。據說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僧人的頓悟和頌揚佛經,就把經書印在布上,直接掛於天地之間。是那些飄揚在風中的彩旗天長日久便成了如今祈禱用的經幡。以此來表達他們對上天的虔誠和敬意。故而風馬旗成為藏族民間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亦是藏族苯教與藏傳佛教互相融合後文化精神的外化象徵。
B. 關於油墨
光敏變色油墨
光敏變色油墨也稱感光變色油墨,是在油墨中加入光致變色或光激活化合物,在陽光下油墨可從無色變有色,或由桔黃色變黑色等,一般可分為普通型和UV型。普通型是指在普通的日光和強烈燈光作用下,油墨會發生顏色深淺變化,離開光源後恢復原狀。它貌似陽光下變色,實質上是經紫外線照射而變化,變色波長為400~800nm。這種油墨在包裝裝潢上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商品檔次,增加趣味性,更能突出防偽作用。UV型油墨是在普通光源照射下無色或不發生色變化,但在UV光(紫外光)照射下會呈現鮮艷的紅、橘紅、黃綠和綠色熒光。一般的大面額鈔票均採用了這種油墨印刷,在驗鈔機的作用下即可現出真偽。
在絲網印刷中,熱敏變色和光敏變色油墨可以通過絲網印刷轉移到不同的承印物上,如紙張、布類、尼龍、塑膠、金屬、玻璃、陶瓷等。它具有對外部條件反應敏感、變化明顯且回復迅速等特點,是目前應用於防偽技術和趣味禮品的較為理想的材料,有著廣闊的開發和應用價值。
5.熒光油墨
熒光油墨由熒光材料溶於相應的樹脂而製成。熒光顏料的顆粒一般較粗,連結料的種類也較多,不同的連結料會產生不同的熒光,在使用熒光油墨時應保證其有足夠的濃度,印品上的墨層厚一點,這樣才能保證滿意的熒光效果。熒光油墨經網印後印品色彩鮮艷,裝潢效果很好,在可見光和紫外線的作用下,可發出閃閃熒光。熒光油墨可以自己調配,不同的配方可以得到不同的熒光效果,其防偽效果更好。但是熒光油墨的耐光性較差,用於室外的印刷品效果不好。
6.蓄光和磷光油墨
蓄光顏料是利用無機熒光物中具有磷光效果的某些硫化鋅/銅熒光物、硫化鈣/鉍熒光物等制備而成的。無機熒光物是靠晶體發光的,如果加壓會使晶體破裂,導致發光度降低,所以一般使用絲網印刷比較合適,油墨的載體與熒光物在使用時混合。磷光油墨的特點是可以吸收光線,並在一定時間內再以一定波長的光發射出去。這種油墨的顏料是含有少量不純物的硫化鋅(如硫化鋅鎘),它怕酸、怕鹼,因此要求採用如環己酮樹酯、纖維酯和醚等中性樹脂。此外,油墨中不應加入重金屬、乾燥劑和乾性油等,以免破壞顏料物質。使用的連結料要求透明,可透過紫外線。這種油墨主要用於印製廣告及標牌等,但如將磷光油墨與熒光油墨混用於防偽包裝印刷,則可收到很好的包裝裝潢和防偽效果。
7.印刷專用油墨
印刷油墨主要由色料、填充料、連結料等混合而成,其中色料的成分選擇是決定印品色相及鮮艷程度的重要環節,許多廠商與油墨廠定製了每種產品印刷的專用油墨,其配方由油墨廠負責保密。如上海卷煙廠生產的「中華」、「牡丹」煙包裝,所用油墨就是在上海油墨廠特別定製的專用油墨。這種油墨不知道詳細配方是很難調成的,因此具有較好的防偽效果。
8.復合油墨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防偽油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就可開發出具有新性能的復合油墨,若未能完全掌握油墨配方將很難仿製。
9.其他防偽網印油墨
塑膠防偽油墨。適印於PP、PVC、PE、PS、ABS、PC等塑膠製品,用150~200目滌綸網,每千克油墨可印20~30m。,自然乾燥或在130℃下乾燥3min。
金屬、玻璃、陶瓷防偽油墨。適印於金屬溫度指示牌、變色玻璃水具、變色牛奶杯及陶瓷茶具等禮品,用70~100目滌綸網,每千克油墨可印10~20m2,乾燥條件為25℃、48h或120℃、45min。
玻璃、陶瓷貼花轉移紙防偽專用油墨。適用於玻璃、陶瓷貼花紙的印刷,用150~200目滌綸網,乾燥條件為水轉移後200℃,20min。
水性防偽油墨和印花漿。適印於紙張、棉、編織物、T恤、運動服等,用80~150目滌綸網,每千克油墨可印約20m2(棉織品將少於此數),乾燥條件為130℃,3min。
二
亞洲軟包裝印刷市場概況
亞洲未來柔性版印刷的發展趨勢
當一個國家達到富裕的生活水準,必然會改善包裝材質及其內在產品。到那時,亞洲超市會變得很有影響力,印刷加工業者也開始面對新的壓力,這又如同西方的翻版。生產數量變得少,印刷材質變得多樣化,特別是PE薄膜用量增多,這些將刺激柔性版印刷得到新的發展。
現在,印刷塑料薄膜的CI柔性版印刷機,其發展與高品質的PE膜密切相關。目前許多亞洲的包裝印刷加工業者相信,它們還不需要柔性版印刷,因為還沒有很多的PE膜包裝,他們也還沒有遇到需要短版、快速更換印刷活件的壓力,同時他們喜歡凹印勝過對柔性版印刷的興趣。不過從長遠來看,現在投資柔性版印刷比將來再投資更值得考慮。機遇是寵愛那些有準備的印刷加工業者。
亞洲包裝印刷加工業者採用柔性版印刷的比例將會達到60%或80%嗎?我們的看法是,柔性版印刷品會出現在更多的超市貨架空間,但是未必會達到歐洲的比例。原因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例如對食品的喜好也不相同。就長遠來看,這種不同還在於消費習慣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
我們相信未來柔性版印刷寬幅包裝業會在亞洲地區大放異彩,主要原因是亞洲印刷業者將會從購買第一台高品質CI機器,獲得學習歐洲及美國的先進柔性版印刷技術,而且將和印刷機製造廠商及消費者建立合作關系,這都促使他們能在極短的時間製作出高品質的印刷產品。
購買機械的傳統思維即將消失,現在購買機器需要做出完整的分析。主要的決定因素不再是價錢,而是成本回收與獲利,柔性版印刷可以和照相凹版印刷作比較。現代消費習慣及目前的運銷途徑,促進了TQM/JIT的普遍性:而TQM/JIT提升了少量訂單的趨勢,也就是說大家都喜歡採用印刷准備時間短的印刷方式,所以喜歡柔性版印刷勝於照相凹版印刷。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柔性版印刷的品質快速提升,並且還有許多技術可以使柔性版印刷品質發揮更大的效益,如CTP(計算機直接製版)、CTS(直接輸出套筒製版)、最新激光雕刻所產生更銳利的陶瓷網紋輥、uV、IR、EB油墨等塗布上光、印版的調頻加網技術等。
我們相信,2005年亞洲地區的柔性版印刷佔有率將明顯增加,日本會達到7%的佔有率,其他亞洲國家達到l5%。
三
只要到當地到超級市場逛一逛,你就會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現象,什麼是本地人的購買習慣?某一產品的總貨架空間和它的銷售量大約成什麼比例?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富裕水準,必然會改善包裝材質及其內在產品,到那個時候,超市會變得很有影響力,印刷加工業者也將開始面對新的壓力,這又是西方的翻版。
目前在歐洲,大約有60%的軟包裝採用柔性版印刷,在北美洲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0%。但是在亞洲,柔性版印刷只是被應用在瓦楞紙箱印刷,以及一些窄幅包裝印刷,如商標、標簽、折疊紙盒等。高品質的寬幅柔印機(塑料薄膜印刷機)印刷彩色軟包裝僅有幾十台左右;而高品質的凹版印刷機即使沒有上千台也有數百台。
東西方消費者的差異
常常令西方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亞洲消費者對印刷品質的要求竟然如此之高,甚至遠遠超過西方消費者,這應該是日本傳來的習慣。亞洲地區一般用戶對柔性版印刷的認識,大多數還停留在過去的認識與印象中,他們認為柔性版印刷的品質太差,只知道凹印印刷塑料薄膜的品質才是可以被接受的。
近幾年來,柔性版印刷的進步十分驚人,而且現在已經達到亞洲用戶所希望的品質。技術方面的進步,如薄版技術、激光雕刻網紋輥、彈性套筒、新開發的水性油墨等,都是推動柔性版印刷達到高品質印刷的關鍵動力,例如原來採用膠印或凸印的許多生意,如商標、標簽、折疊紙盒等方面,現在都可以改用窄幅或中幅柔性版印刷來完成。
雖然亞洲大多數的包裝消費者似乎還不願意採用新的嘗試,但是亞洲地區的一些跨國公司,把他們在世界其他地方成熟使用的柔性版印刷介紹到亞洲地區,已經為亞洲市場的包裝印刷加工廠商提供了借鑒,其導向作用已經在鼓勵亞洲印刷廠家投資柔性版印刷。
大多西方國家,主要的食品多數在超市裡銷售,超市必然成為包裝業非常有力的指導者,教他們如何去盤算自己的成本。市場多數要求少量但快速交貨(J1T),以符合貨架上有限的空間。而食品業者的促銷方式也頻頻推出,因而加速了變換多端的包裝設計。
印刷加工業者喜歡應用柔性版印刷的優點,以應付市場的快速變換與需求。重要的是柔性版印刷製版比起凹版製版快得多,而且極為便宜;柔性版印刷可以快速更換任何材質的承印物,即使是PE這樣的薄膜也可以即刻更換,馬上可以全速生產(300米/分)。歐洲的印刷業者都是用柔性版印刷PE或PET,以達到所需的高品質、快速更換和高速生產。
在亞洲,超市能夠吸引一般的市民,但是家庭主婦卻仍然喜歡傳統市場。超市沒有取得食物供給者的優勢,因此柔性印刷的發展就走得較慢較長了。
參考資料:油墨
C. 我的hp Deskjet2368列印機油墨沒了,可以換成兩罐黑色的嗎
不可以!但是你可以只裝一個黑色的。這個機器支持任意單墨盒,單彩單黑都好用,如果你裝了兩個黑的,呵呵,那就慘了,不光不能列印,恐怕你還要去維修中心花錢取出來。
D. 各位印刷高手請進!!!!!
1:主要有4種(膠,凹,柔,絲網)
2:膠印應用最廣
3:不需要很長時間,其實你可以去印刷廠邊做邊學
4:沒有最容易學的,都不是很難,現在都是現代化
5:那要看你在什麼部門.建議去生產部,凹印前景很樂觀!
6:基本上對身體沒有多大的害處.
謝謝!
E. 以詩會友,恭迎佳作
琴棋書畫茶(七律軲轆體)
琴
方知妙趣有無中,已在江舟望水東。
昨夜陽春三疊曲,今朝余韻四時風。
絲弦直把魂勾卻,工尺堪將意落空。
肉味渾然難一是,憑欄寞寞念飛鴻。
棋
論道紋枰分黑白,方知妙趣有無中。
騰挪苦索筋形手,打入憂思接斷沖。
尋劫時時求死活,收官著著見兵戎。
爛柯一局神仙夢,卻到何山覓此翁?
書
小軒夜夜潤松風,徒壁全憑翰墨充。
且舞飛毫朱白間,方知妙趣有無中。
鐵劃得意存千變,禿筆滄桑轉九宮。
世事紛繁誰獨解,安然紙上好求同。
畫
鬱郁青山隨綠水,半邊新雨半邊蒙。
巧將淡墨描濃彩,卻把愁雲化煦風。
懶辨塵心真假處,方知妙趣有無中。
誰言五色功夫淺,好教江天一片紅。
茶
仙芝兩葉出雲峰,翠玉芽開馥郁盅。
石硯經年翻故紙,蘭馨幾度入春風。
醇湯漸淡文思敏,曉日微明筆墨窮。
三盞甘霖清苦口,方知妙趣有無中。
F. 承印pc哪個牌子絲印油墨最好
你到 集萃絲印特印網 上去問問,那裡都是國內做絲印行業的企業。很多絲印產品的
G. 歷史上那個看書把墨水當糖蘸餅吃的人是誰
歷史上看書把墨水當糖蘸餅吃的是熊伯龍。
少年時的熊伯龍刻苦攻讀,常至雞鳴。他的母親心疼兒子,恐怕他身體遭受飢寒,一天晚上給他送去一盤餅,一碟糖,並囑咐他趁熱吃下,說完就走出書房。
過了一會他母親又走進書房,看兒子吃了沒有,一看包子吃完了,一碟糖卻依然放在書桌上,再看她兒子滿嘴黑糊糊的,不禁啞然失笑。原來熊伯龍只顧看書,在吃包子的時候,不知不覺競把硯池裡的墨汁當作糖蘸著吃了。
(7)上海賜彩油墨擴展閱讀:
熊伯龍的仕途是一帆風順的。他歷授國史院編修、國子監祭酒、侍讀學士,最後於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任上去世。清代《嘉慶漢陽府志》載:「帝深憐之,賜葬故里。」據說他曾擔任康熙帝的老師,這也使得許多人在宣傳熊伯龍時,給他安上了「帝師」的高冠。
但熊伯龍在政治上最值得一說的,應該還是「一榜三狀元」。所謂「一榜三狀元」,指的是鄉試一次開榜錄取的舉人里,在後來的殿試中陸續有三個人中了狀元。這最能體現鄉試主考官的眼光和能力,是鄉試主考官的理想境界,也是千載難逢的佳話。
H. 藏族 人在山上掛的彩旗是什麼
那藏語音譯叫「隆達」,翻成漢語叫經幡,風馬旗
風馬旗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習俗。我們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和藏族同胞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
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雍仲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
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盪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 成串成串拉掛在亭子和松樹間的彩旗,印滿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語、經文、佛像、吉祥物圖形。它們就是風靡藏區的「風馬旗」。
(8)上海賜彩油墨擴展閱讀:
製作方法
風馬旗材料
常見的風馬旗多由布製成,也有用麻紗、絲綢及土紙的。風馬有方形、角形、條形等,通常為10-60厘米不等的長開或正方形。風馬小可到一條一縷,大可到整匹整幅的棉布,或串掛於繩,或隨意拋灑。勁風吹拂之時,成片成串的風馬在藍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飛舞。
顏色
風馬旗的顏色分白、黃、紅、綠、藍五種。民謠中唱道:黃幡象徵自現蓮,紅幡象徵雨調和,青幡象徵後裔長;紅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紅幡插在屋頂上,如紅火永興旺……布的顏色在這里是有明確的寓意的,即所謂西赤、東青、南黃、北綠的宇宙四方之說。
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純潔善良,紅色興旺剛猛,綠色陰柔平和,黃色仁慈博才,藍色勇敢機智。
因為色彩的象徵涵義,故而農家過年在房頂換插五色經幡時,也有搞得十分簡化的,僅在一根分叉很多的樹枝上,從上到下分色系掛單色布片,布片上並不印上圖像,一種色布橫著排列系掛五片。故而五色風馬經幡,是完全表徵著天地萬物眾神。五色彩箭、五色空行母、五色毛線和四色護法神等,都與此種象徵意義有關。
圖案
常見風馬旗的圖案中心大都為一匹矯健寶馬,馬背上馱著燃著火焰的佛法僧三寶。四角環刻著可以排除消極影響的四尊保護神,它們是象徵深刻圓滿的金翅鳥,象徵穿透力的龍,象徵警戒狀態的老虎和象徵勝利的獅子。
這種構圖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環往復、生命經久不息。另還有佛像、八寶吉祥和佛經等圖案,它們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屬刻版的。
雍仲本教認為:風馬中的五種動物象徵人類的五種組成部分,即馬象徵靈魂(或吉祥),鵬象徵生命力,虎象徵身體,龍象徵繁榮,獅象徵命運。一段或一句經咒散置其間,圖與文相映成趣。
印製
拉薩附近的幾家傳統作坊和寺院、後藏日喀則以及康區德格是風馬旗的三大雕版印製中心。一塊風馬旗版雕刻完畢(以木質版居多,也有石刻版和金屬版)即分別印刷於白、黃、紅、綠、藍等各色布面上,一面面風馬旗隨即誕生了。
風馬旗的印製過程並不復雜,但卻是充滿宗教嚴肅感的。如所用的布、紙、油墨(前後藏地區喜用黑色油墨)必須潔凈,木版用過一次必須經過熏桑方可再用,工匠亦應於工作前焚香凈手頌經,並應盡量選擇朝東南方向的房屋做工作間,否則就會減損風馬旗的神聖力。
I. 速印機買什麼品牌型號的好
我在理想上海分公司工作多年,說實在話,理想的機器是好!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是要想二萬不到買一台你想要的那種還是比較困難的!建議你花個五六千塊買一台理想GR系列的翻新機,加一千塊帶保修!保證你超合算!機器好用不說,不管什麼代用的還是仿原的油墨上去都沒有問題的!現在RV、EV、CV沒法跟它比的!理想靠什麼在一體機戰勝理光的,靠的就是GR一代啊!
J. 普通列印紙怎麼樣打出亮亮的油墨, 是用特殊的油墨嗎
是的,是用特殊的油墨.
光敏變色油墨
光敏變色油墨也稱感光變色油墨,是在油墨中加入光致變色或光激活化合物,在陽光下油墨可從無色變有色,或由桔黃色變黑色等,一般可分為普通型和UV型。普通型是指在普通的日光和強烈燈光作用下,油墨會發生顏色深淺變化,離開光源後恢復原狀。它貌似陽光下變色,實質上是經紫外線照射而變化,變色波長為400~800nm。這種油墨在包裝裝潢上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商品檔次,增加趣味性,更能突出防偽作用。UV型油墨是在普通光源照射下無色或不發生色變化,但在UV光(紫外光)照射下會呈現鮮艷的紅、橘紅、黃綠和綠色熒光。一般的大面額鈔票均採用了這種油墨印刷,在驗鈔機的作用下即可現出真偽。
在絲網印刷中,熱敏變色和光敏變色油墨可以通過絲網印刷轉移到不同的承印物上,如紙張、布類、尼龍、塑膠、金屬、玻璃、陶瓷等。它具有對外部條件反應敏感、變化明顯且回復迅速等特點,是目前應用於防偽技術和趣味禮品的較為理想的材料,有著廣闊的開發和應用價值。
5.熒光油墨
熒光油墨由熒光材料溶於相應的樹脂而製成。熒光顏料的顆粒一般較粗,連結料的種類也較多,不同的連結料會產生不同的熒光,在使用熒光油墨時應保證其有足夠的濃度,印品上的墨層厚一點,這樣才能保證滿意的熒光效果。熒光油墨經網印後印品色彩鮮艷,裝潢效果很好,在可見光和紫外線的作用下,可發出閃閃熒光。熒光油墨可以自己調配,不同的配方可以得到不同的熒光效果,其防偽效果更好。但是熒光油墨的耐光性較差,用於室外的印刷品效果不好。
6.蓄光和磷光油墨
蓄光顏料是利用無機熒光物中具有磷光效果的某些硫化鋅/銅熒光物、硫化鈣/鉍熒光物等制備而成的。無機熒光物是靠晶體發光的,如果加壓會使晶體破裂,導致發光度降低,所以一般使用絲網印刷比較合適,油墨的載體與熒光物在使用時混合。磷光油墨的特點是可以吸收光線,並在一定時間內再以一定波長的光發射出去。這種油墨的顏料是含有少量不純物的硫化鋅(如硫化鋅鎘),它怕酸、怕鹼,因此要求採用如環己酮樹酯、纖維酯和醚等中性樹脂。此外,油墨中不應加入重金屬、乾燥劑和乾性油等,以免破壞顏料物質。使用的連結料要求透明,可透過紫外線。這種油墨主要用於印製廣告及標牌等,但如將磷光油墨與熒光油墨混用於防偽包裝印刷,則可收到很好的包裝裝潢和防偽效果。
7.印刷專用油墨
印刷油墨主要由色料、填充料、連結料等混合而成,其中色料的成分選擇是決定印品色相及鮮艷程度的重要環節,許多廠商與油墨廠定製了每種產品印刷的專用油墨,其配方由油墨廠負責保密。如上海卷煙廠生產的「中華」、「牡丹」煙包裝,所用油墨就是在上海油墨廠特別定製的專用油墨。這種油墨不知道詳細配方是很難調成的,因此具有較好的防偽效果。
8.復合油墨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防偽油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就可開發出具有新性能的復合油墨,若未能完全掌握油墨配方將很難仿製。
9.其他防偽網印油墨
塑膠防偽油墨。適印於PP、PVC、PE、PS、ABS、PC等塑膠製品,用150~200目滌綸網,每千克油墨可印20~30m。,自然乾燥或在130℃下乾燥3min。
金屬、玻璃、陶瓷防偽油墨。適印於金屬溫度指示牌、變色玻璃水具、變色牛奶杯及陶瓷茶具等禮品,用70~100目滌綸網,每千克油墨可印10~20m2,乾燥條件為25℃、48h或120℃、45min。
玻璃、陶瓷貼花轉移紙防偽專用油墨。適用於玻璃、陶瓷貼花紙的印刷,用150~200目滌綸網,乾燥條件為水轉移後200℃,20min。
水性防偽油墨和印花漿。適印於紙張、棉、編織物、T恤、運動服等,用80~150目滌綸網,每千克油墨可印約20m2(棉織品將少於此數),乾燥條件為130℃,3min。
二
亞洲軟包裝印刷市場概況
亞洲未來柔性版印刷的發展趨勢
當一個國家達到富裕的生活水準,必然會改善包裝材質及其內在產品。到那時,亞洲超市會變得很有影響力,印刷加工業者也開始面對新的壓力,這又如同西方的翻版。生產數量變得少,印刷材質變得多樣化,特別是PE薄膜用量增多,這些將刺激柔性版印刷得到新的發展。
現在,印刷塑料薄膜的CI柔性版印刷機,其發展與高品質的PE膜密切相關。目前許多亞洲的包裝印刷加工業者相信,它們還不需要柔性版印刷,因為還沒有很多的PE膜包裝,他們也還沒有遇到需要短版、快速更換印刷活件的壓力,同時他們喜歡凹印勝過對柔性版印刷的興趣。不過從長遠來看,現在投資柔性版印刷比將來再投資更值得考慮。機遇是寵愛那些有準備的印刷加工業者。
亞洲包裝印刷加工業者採用柔性版印刷的比例將會達到60%或80%嗎?我們的看法是,柔性版印刷品會出現在更多的超市貨架空間,但是未必會達到歐洲的比例。原因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例如對食品的喜好也不相同。就長遠來看,這種不同還在於消費習慣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
我們相信未來柔性版印刷寬幅包裝業會在亞洲地區大放異彩,主要原因是亞洲印刷業者將會從購買第一台高品質CI機器,獲得學習歐洲及美國的先進柔性版印刷技術,而且將和印刷機製造廠商及消費者建立合作關系,這都促使他們能在極短的時間製作出高品質的印刷產品。
購買機械的傳統思維即將消失,現在購買機器需要做出完整的分析。主要的決定因素不再是價錢,而是成本回收與獲利,柔性版印刷可以和照相凹版印刷作比較。現代消費習慣及目前的運銷途徑,促進了TQM/JIT的普遍性:而TQM/JIT提升了少量訂單的趨勢,也就是說大家都喜歡採用印刷准備時間短的印刷方式,所以喜歡柔性版印刷勝於照相凹版印刷。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柔性版印刷的品質快速提升,並且還有許多技術可以使柔性版印刷品質發揮更大的效益,如CTP(計算機直接製版)、CTS(直接輸出套筒製版)、最新激光雕刻所產生更銳利的陶瓷網紋輥、uV、IR、EB油墨等塗布上光、印版的調頻加網技術等。
我們相信,2005年亞洲地區的柔性版印刷佔有率將明顯增加,日本會達到7%的佔有率,其他亞洲國家達到l5%。
三
只要到當地到超級市場逛一逛,你就會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現象,什麼是本地人的購買習慣?某一產品的總貨架空間和它的銷售量大約成什麼比例?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富裕水準,必然會改善包裝材質及其內在產品,到那個時候,超市會變得很有影響力,印刷加工業者也將開始面對新的壓力,這又是西方的翻版。
目前在歐洲,大約有60%的軟包裝採用柔性版印刷,在北美洲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0%。但是在亞洲,柔性版印刷只是被應用在瓦楞紙箱印刷,以及一些窄幅包裝印刷,如商標、標簽、折疊紙盒等。高品質的寬幅柔印機(塑料薄膜印刷機)印刷彩色軟包裝僅有幾十台左右;而高品質的凹版印刷機即使沒有上千台也有數百台。
東西方消費者的差異
常常令西方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亞洲消費者對印刷品質的要求竟然如此之高,甚至遠遠超過西方消費者,這應該是日本傳來的習慣。亞洲地區一般用戶對柔性版印刷的認識,大多數還停留在過去的認識與印象中,他們認為柔性版印刷的品質太差,只知道凹印印刷塑料薄膜的品質才是可以被接受的。
近幾年來,柔性版印刷的進步十分驚人,而且現在已經達到亞洲用戶所希望的品質。技術方面的進步,如薄版技術、激光雕刻網紋輥、彈性套筒、新開發的水性油墨等,都是推動柔性版印刷達到高品質印刷的關鍵動力,例如原來採用膠印或凸印的許多生意,如商標、標簽、折疊紙盒等方面,現在都可以改用窄幅或中幅柔性版印刷來完成。
雖然亞洲大多數的包裝消費者似乎還不願意採用新的嘗試,但是亞洲地區的一些跨國公司,把他們在世界其他地方成熟使用的柔性版印刷介紹到亞洲地區,已經為亞洲市場的包裝印刷加工廠商提供了借鑒,其導向作用已經在鼓勵亞洲印刷廠家投資柔性版印刷。
大多西方國家,主要的食品多數在超市裡銷售,超市必然成為包裝業非常有力的指導者,教他們如何去盤算自己的成本。市場多數要求少量但快速交貨(J1T),以符合貨架上有限的空間。而食品業者的促銷方式也頻頻推出,因而加速了變換多端的包裝設計。
印刷加工業者喜歡應用柔性版印刷的優點,以應付市場的快速變換與需求。重要的是柔性版印刷製版比起凹版製版快得多,而且極為便宜;柔性版印刷可以快速更換任何材質的承印物,即使是PE這樣的薄膜也可以即刻更換,馬上可以全速生產(300米/分)。歐洲的印刷業者都是用柔性版印刷PE或PET,以達到所需的高品質、快速更換和高速生產。
在亞洲,超市能夠吸引一般的市民,但是家庭主婦卻仍然喜歡傳統市場。超市沒有取得食物供給者的優勢,因此柔性印刷的發展就走得較慢較長了。
參考資料: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