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16 03:20:10

㈠ 我國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

我國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逾期貸款(貸款到期限未還的貸款)、呆滯貸款(逾期兩年以上的貸款)和呆賬貸款(需要核銷的收不回的貸款)三種情況。
其他還包括房地產等不動產組合。不良資產是不能參與企業正常資金周轉的資產,如債務單位長期拖欠的應收款項,企業購進或生產的呆滯積壓物資以及不良投資等。
企業的不良資產是指企業尚未處理的資產凈損失和潛虧(資金)掛帳,以及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應提未提資產減值准備的各類有問題資產預計損失金額。
銀行的不良資產也常稱為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銀行顧客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
我國銀行對不良資產的劃分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在1998年以前,各銀行業按財政部1988年在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中的規定,即「四級分類」,俗稱「一逾兩呆」,也就是「逾期」、「呆滯」、「呆賬」。按這種方法提取的貸款損失准備金僅有普通呆賬准備金一種,為貸款總量的1%。
二是1998年以後,我國將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即「五級分類」。1999年7月,央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全面推行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的通知》及《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試行)》。按照人民銀行的規定,現在通常提取的專項准備金比例為:關注2%、次級25%、可疑50%、損失100%。後三類為不良資產。

㈡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及對策分析

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這既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制度法律環境、社會信用環境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國有商業銀行自身的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內部原因。

四點國外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所得到的啟示,它們分別是首要原則、國情原則、市場運作和加快內部改革。

處置銀行不良資產的模式,這些模式有內部消化模式,分離模式,合並式、核銷式、破產清算式等,我們應當根據國情,適當選擇一種或多種模式對銀行不良資產進行處置。

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具體措施。銀行可以通過一些經營活動來提高資本充足率, 增強國有商業銀行抗風險能力,比如上市籌資、發行長期次級金融債券、增提普通准備金。與此同時,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也能有效地防範不良資產風險,比如構建完善的內部經營機制、強化內控制度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創新用人機制等。此外,立法、政府和社會等外部環境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

㈢ 有關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案例分析誰有啊

找銀行的法律或資產保全部門,都有這種典型案例分析的內部手冊,找熟人能借到,這都是公開的信息,不是什麼太嚴格保密的,這也不屬於什麼缺點吧,保持適當的不良率屬於正常的,完全零不良是資金投放太過保守,影響收益水平。

㈣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解決案例

目前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總體水平為30%,各大城市商業銀行幾乎使出了渾身解數來解決這一難題,但收效甚微。未來5年內,全國城市商業銀行處理不良資產共需要2000億元左右的資金注入

本報記者 石朝格 北京報道 「我行已經把『倡議』報到了國家稅務總局,現在正在等消息,最近幾個月恐怕不會有太大的進展。因為這不僅僅關繫到商業銀行,還牽涉到其他性
質的銀行,問題應該比較復雜」,北京市城市商業銀行計財部負責人杜志紅日前對記者說。

今年9月, 104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天津集體簽署了「關於對城市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給予稅收政策支持的聯名呼籲書」。「呼籲書」認為目前商業銀行提出的呆帳准備金遠遠高於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所規定的金額,希望從2003年起每年增加0.5%呆賬准備金稅前扣除的比例。最新進展

北京市城市商業銀行負責把「倡議」送交國家稅務總局,並與其交涉。該行有關人士說,「去年這個『倡議』剛一提出來,國家有關部門就立即表示不可能通過『免稅』的方式來幫助城市商業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目前,國家稅務總局雖沒有明確表態,但有跡象表明他們試圖找到一種更適合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上海金交所為了稅收的問題推遲了一年多才開業,最後稅務總局採取了『即征即退』的征稅手段加以解決。」

這位人士透露,「倡議」中主要提出了兩個請求:一是要求提高城市商業銀行提取呆賬准備金稅前扣除的比例,從2003年起每年增加0.5%呆賬准備金稅前扣除的比例,至2005年止,城市商業銀行依據規定計提的呆賬准備,其按提取呆賬准備金資產期末余額2.5%計提的部分,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二是城市商業銀行收回的已核銷貸款本金不應納入應納營業稅范圍。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人士稱,「這顯然沒有道理,我們的稅收政策對銀行來說已經相當寬松,他們按到賬的收入交稅,應付未付的費用也允許在稅前扣除。像其他行業,都是按照權責發生制來確認收入,不管收入是否到賬都要交稅。這實際上是把他們自身的風險轉嫁給了國家。」

對城市商業銀行來說,處置不良資產現在成了他們最為頭痛的問題。如果一旦國家在政策上不給予扶持很可能導致一些城市商業銀行「破罐子破摔」,這對維護社會與金融市場的穩定極為不利。

對此,稅務總局這位人士表示,有松動的可能性,他們現在正認真核實,如果問題確實如城市商業銀行所說的那般嚴重,不但稅務總局會有所動作,而且他相信財政部也不會袖手旁觀。問題由來

「今天的這種局面是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事情要追溯到幾年以前。當時國有商業銀行要杜絕地方政府的干預,地方政府不能再要求國有商業銀行提供政策性的貸款業務;但各地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各地方政府與企業都急需大額貸款;針對這一情況,央行開了一個『口子』,把城市信用社改組成商業銀行,它們都不是按照市場的自願方式組織起來的,這些信用社『良莠不齊』,有的情況很好,有的經營很糟;現在絕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都是城市信用社轉化過來的。這就使得城市信用社的不良資產也大量被轉移過來,目前它在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中佔了很大比例。再加上城市信用社自身的經營不規范,管理混亂,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使得後來的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德旭告訴記者。

人大金融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一年以來,很多城市商業銀行由於管理與業務的不規范、自身的風險意識淡薄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貸款問題,其中政策性貸款占很大比例。但國家並沒有硬性規定他們必須做政策性貸款,應該說他們的自由度很大,城市商業銀行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自由度還要大一些」。

據了解,目前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總體水平為30%,高於全國金融機構的平均水平,最高的達到50%以上?,有的甚至已資不抵債了。各大城市商業銀行幾乎使出了渾身解數來解決這一難題,但收效甚微。由於幾經壓縮和清收,沒有處置的不良資產處置難度反而越來越大。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惡性循環呢?某城市商業銀行的有關人士解釋說,一般地方政府都是城市商業銀行的最大股東,它們在經營中就不得不看政府的「臉色」,即使明知道是一個破產的企業,但礙於政府的情面也只能貸款給它。再者,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財政部當時就撥了巨款,並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來專門負責此事,同樣是銀行,怎麼能厚此薄彼呢?

何德旭認為,「今天的這種局面是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城市商業銀行提出這樣的要求有它一定的理由,國家的相關部門應給予考慮」。但他也表示出一種擔心:怕城市商業銀行就此養成一種慣性思維,以後經營出了問題,又要求國家出面解決。出路何在?

何德旭說,「地方政府出面解決此事再合適不過,因為它們本身就是銀行的最大股東,企業出了事,股東想辦法合情合理,最好不要讓中央有關部門陷進來(城市商業銀不交國稅)。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地稅局減免其地稅來達到目的。如果中央有關部門出面,就怕銀行養成一種慣性思維,以後經營出了問題,都要求國家出面解決,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但要想從根本上達到目的,銀行就要從自身做文章,主要要靠提高銀行的經濟效益,決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外在因素上面。因為不良貸款的風險始終存在,銀行應該有一些風險防範措施,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實力,與外資合作,讓民間資本加入。」

趙錫軍認為一切都要由市場來說話,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城市商業銀行要想改變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利地位,有一個可行的辦法:通過資本或資產的聯合,實現資源的整合或者共享,如在一體化的地區,其所在的幾家城市商業銀行,可以採取聯合的方式,組成一家較有優勢的商業銀行,逐步做大做強。

背景鏈接

今年9月底召開的「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論壇」第三次會議上,全國111家城市商業銀行中的104家在天津簽署了一份《關於對城市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給予稅收政策支持的聯名呼籲書》。

在經濟利益受到直接沖擊的壓力下,目前全國城市商業銀行有望迎來不良資產處置的高峰。然而,處理數量龐大的不良資產離不開新增資金的輸血。按照業內權威人士的估計,未來的5年內,全國城市商業銀行處理不良資產共需要2000億元左右的資金注入

㈤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成因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國有企業預算約束的軟化。首先,在企業登記注冊開始就存在預算約束軟化的問題。長期以來國家創辦企業沒有資本金注入或注入嚴重的不足。而且大多數國有企業缺乏資本金補償機制,隨著企業的發展,資本金比重越來越低。在我國實行不同項目差別利率的條件下,那些取得國家重點項目的國有企業就可以得到國家優惠貸款,使預算約束軟化。而這些國有企業又以重點項目為名拖延、抵賴和逃廢銀行貸款,銀行也沒有辦法。其次,在經營過程中國有企業受到各個方面的干預,無法成為獨立的法人,從而使得預算約束軟化。主要表現為產權主體缺位、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障責任過多、受到的政府幹預過大和過多地負擔了體制轉軌時期的改革成本。

(2)企業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銀企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不良資產的債權人國有銀行和債務人國有企業都是「國有」的。國家可以指令國有銀行延期收款或追加貸款,致使效益不好的企業債務越滾越大。這時的企業主要靠信貸資金運營,這就在事實上造成了企業資本金的嚴重不足,同時造成國有銀行的信貸資金長期沉澱,從而形成大量的不良資產。

(3)金融監管不力。由於監管體制缺陷和經驗不足等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人民銀行側重於金融機構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培育,而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力度則不夠。成立不久的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存在著只注重合規性的監管,不注重風險監管的傾向。

(4)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不良資產形成的重要原因。它主要體現在:法律不健全,使得作為社會經濟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銀行業務活動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宜粗不宜細」的立法指導思想,使得已有的法律規定無法具體實施;銀行與企業間的大量業務活動依照政策辦事,而政策與法律相矛盾,損害了法律的權威,為不良資產的形成埋下伏筆。

2.內部原因

(1)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上認識不足。長期以來商業銀行沒有樹立起風險和效益意識,沒有把銀行看作自負盈虧的實體。對已經形成的不良資產認識不足,對一些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仍然給予貸款支持。對於某些企業利用改制、改組等機會逃廢銀行債務,沒有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有效地阻止不良資產的發生。

(2)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制度不健全。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經營管理體制不盡合理,資金與規模脫節,信貸人員素質低,不利於風險防範。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中缺乏一套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短期貸款的長期化,增加了銀行貸款回收的風險。

(3)信貸投向缺乏科學定位國有商業銀行在選擇貸款客戶方面缺乏細致的市場調研,信貸投向缺乏前瞻性、主動性,導致一方面對市場前景好、業績優良、守信用企業的投放力度不夠,影響銀行的經營效益。另一方面又給業績不良、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注入了資金,最終無法收回而形成不良資產。

(4)審貸分離不徹底。貸款的發放部門與評審部門在分工上是各有側重的,既互相協作,又相互制約。貸款發放部門主要是拓展客戶並對項目進行初評;審查部門則對貸款進行後續評審決策。但長期以來,銀行審貸合一,缺乏必要的內部制約機制。在審貸合一的情況下,政府指令授信使得執行暢通無阻,人情貸款,工作失誤與偏差屢見不鮮,極易造成銀行不良貸款。

(5)國有商業銀行沒有成為真正的獨立法人。缺乏真正的經營自主權,在貸款問題上不能自主,在地方政府行政干預下造成大量貸款死滯。

3.體制原因

(1)體制改革對不良資產形成的影響。體制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二十多年的改革進程使得收入向個人傾斜,但是我國資本市場仍然欠發達,企業所需資金難以靠直接融資來取得,這樣就形成了一批幾乎完全靠貸款創辦和經營的國有企業,而絕大多數企業經營業績欠佳,從而造成銀行的不良資產。

(2)國有企業過低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對不良資產形成的影響。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率偏低,而且多數企業還未足額提取,這些過低的固定資產折舊率還被國家以各種形式全部或部分收繳,成為政府預算。自「撥改貸」以後,企業要擴大再生產只好靠向銀行借款來實現,隨著國有企業在「七五」、「八五」期間的大規模改造,多數企業變成了高負債經營,這就增加了其歸還貸款的難度,從而加劇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

4.制度原因

政府部門違背經濟規律,直接干預銀行和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經濟制度,對於銀行不良資產的產生和積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家政策的變動加大了投資的風險,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經濟運行忽冷忽熱,投資決策隨意性大,投資結構難以改善,投資效益低下,最終導致銀行資產的損失。

㈥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

眾所周知,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數額巨大,現實狀況不容樂觀:四大國有商業版銀行的總資產占權全國銀行業的80%,但由於計劃經濟時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難以下卸,信貸資金大量沉澱和死滯,1998年的資產回報率不到0.2%,1999年帳面需核銷的呆滯貸款占其貸款總額的2.7%,但加上需核銷的逾期和呆滯貸款,全部壞帳比率為8%-9%(該壞帳比率並不包括已剝離的資產和債轉股在內)。按國有四大商業銀行貸款總余額佔全部金融機構總余額超過六成,8%-9%的壞帳率即達5000-6000億元,四大商業銀行1999年有3500億元的不良資產被剝離,經獨立評估後與企業簽定債轉股協議的也近1000億元。此外,幾十家股份制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也相當嚴重(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二千家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託投資公司等非銀行性金融不良資產的增量和存量更是突出。)。從此可以看出,盡管中央從1995年全國金融工作管理會議以來,要求各商業銀行要將不良資產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兩三年銀行的貸款質量雖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資產比率仍然較高,信貸資產風險依然較大。

㈦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及現狀不知怎麼寫結尾啊

你好,結語: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應在大膽提出創新、新想法、新思路的同時,還應不斷總結寶貴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更好提高處置不良資產的質量。處置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不僅需要每個銀行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更需要國家的相關政策來扶持,只有這樣我國的商業銀行才能在國際金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成長。

閱讀全文

與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隻科創板基金銷售額 瀏覽:556
外幣成為外匯的條件 瀏覽:162
ding定投基金年平均復利 瀏覽:701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最高是多少錢 瀏覽:730
銀行投資股東 瀏覽:637
貴金屬直播廳 瀏覽:237
外匯占款房地產 瀏覽:211
外匯計算單位 瀏覽:790
665美金等於人民幣多少 瀏覽:199
住房價格為什麼控制不下來 瀏覽:616
長城景順成長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626
獅子理財網 瀏覽:557
新余融資租賃 瀏覽:773
外匯保證率 瀏覽:712
一億美金摺合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365
貴金屬市場調查問卷 瀏覽:454
建行貴金屬開戶手續費嗎 瀏覽:463
小米9輪融資 瀏覽:781
貴金屬數據名稱詳解 瀏覽:959
外匯d1是什麼意思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