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幾年春晚上那個叫大山的到底是什麼人
大山是加拿大人馬克·羅斯韋爾(Mark Rowswell)的中文名字。他1965年渥太華出生,身高185公分,體重75公斤。1984年考上多倫多大學東亞系開始攻讀中國研究並起中文名字陸士偉。1988年畢業後他入選中加兩國互換學者交流項目,被派往北京大學中文系。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中央電視台元旦晚會,在小品中出演一名叫大山的中國青年。他出色的表演使『大山』這個的名字一夜間家喻戶曉,此後他取中文名為大山。後來他拜了著名相聲演員姜昆為師,開始學習相聲,並不斷在全國各地的舞台上和電視屏幕上獻藝。他流純正的漢語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許多中國人折服。《曲藝》雜志如此評價大山:「經過刻苦的學習和多年藝術實踐,大山的語言水平和藝術表演技巧日臻成熟,獲得曲藝節內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一開始,中國的觀眾對大山的角色定位很簡單:大山是一個中國話說得非常好的 「洋笑星」。但是大山的事業並不僅限於在舞台上逗樂,他所從事的工作涉足文化、教育、商貿、公益等許多領域。在中國工作生活的20年裡大山逐漸發展成一位全方位的中外友好使者。
中國的媒體曾評價大山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外國人之一」。2002年大山又應邀被正式列入「加拿大名人錄」。2004年大山被評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外國人。2006年大山又榮獲加拿大的最高終身成就獎——加拿大勛章——以表彰他為中外友好交流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2 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他出任加拿大奧委會特使。
因為「憑借其傑出的語言和喜劇天才在中加之間搭起了理解的橋梁」,2008年12月12日榮獲加拿大勛章。頒獎儀式在渥太華總督府舉行。加拿大女總督米夏埃爾·讓親自把勛章戴在大山等46名獲獎者的胸前。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評價:「大山雖然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大山所從事的工作可以分成兩大類:文化藝術和宣傳教育。
從喜劇小品到相聲,再到電視劇和話劇,大山一直在拓寬自己的藝術道路。1989年他拜姜昆為師,正式成為「相聲家譜」里的第一個外國人。多年來大山不斷在多種藝術領域中探索嘗試,講相聲、演小品、說評述、練快板,後來他又在長篇電視連續劇《宮廷畫師郎世寧》中出任主角。近幾年大山主演的話劇《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和《超級笨蛋》也廣受好評。
大山同時還是一位經驗豐富,風格獨特的主持人,尤其在主持雙語以及國際性大型活動方面更是備受歡迎。二十年來他主持的節目和活動豐富多樣,有莊重嚴肅的國事晚宴也有喜氣洋洋的聯歡慶典。無論是在露天廣場面向數以萬計的現場觀眾還是在演播室里只面對攝像機鏡頭,大山都能夠駕馭嫻熟,揮灑自如。
大山尤其對教育領域情有獨鍾。首先,作為一個學習外語的成功者,大山開始幫助中國人學習英語。除了《隨大山商訪加拿大》、《隨大山萬里行》、《捷徑英語》等英語教學節目在中央台熱播以外,大山還精心設計了一套雙語兒童讀物《大山叔叔講故事》。後來,大山又投入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工作中,為中央台國際頻道編寫和主持了《交際漢語》、《旅遊漢語》以及《體育漢語》系列節目。
大山所從事的宣傳工作包括商業廣告、志願性的公益宣傳以及促進中西之間相互了解的宣傳項目和文化咨詢。無論是擔任企業的形象代言人還是公益組織的「愛心大使」,大山一向口碑良好。幾年前大山編寫了第一本專門面向中國大陸讀者的加拿大旅遊指南,近幾年大山又為加拿大奧委會做中國文化顧問,出任「北京2008年奧運會加拿大隊特使」。
有人很難理解大山的這種自由職業身份,總是要問:「你屬於哪個單位,主業是什麼?」大山笑著說:「我沒有單位也沒有主業。」的確「文化使者」不是一個很具體的工作頭銜。但是,無論是在做什麼樣的工作項目,大山總是從「文化使者」的角度出發,希望通過他的介入和努力能減少差距,架起中西之間的橋梁,促進兩種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他說:「中國廣大的老百姓把我當了朋友甚至『自己人』,我就應該盡量發揮自己的特殊身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不想把自己的工作范圍規定得過於狹窄,反而希望我的工作能保持高度的靈活性。無論是文化、教育、商貿還是公益,只要自己能夠發揮一點作用就都應該全力投入。」
大山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讀書期間迷戀上了中國語言與文化。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出於好奇心選擇了一門「現代漢語」的選修課,不久後便下決心主修「中國研究」,最後成為東亞系裡有名的高材生。1988年本科畢業後他獲得全額獎學金被派到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進修中國語言文學。
才到北大之後不久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初次接觸了中國傳統的曲藝藝術。特別是相聲這門幽默的語言藝術深深吸引住了他。大山很快他就認定學習相聲是一個掌握中國語言、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途徑。經北大的老師引薦,大山拜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為師,在課余時間開始學習和表演相聲,並正式成為相聲門里的第九代傳人。
大山不斷在全國各地的舞台上和電視屏幕上獻藝。他流利純正的漢語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許多中國人折服。大山很快成了一位家喻戶曉的「洋笑星」。
《曲藝》雜志如此評價大山:「經過刻苦的學習和多年藝術實踐,大山的語言水平和藝術表演技巧日臻成熟,獲得曲藝界內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大山所表演的相聲節目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觀眾產生了一種誤會。大山說:「大家接受了我的表演,認同我是真正的相聲演員,我感到很榮幸。我熱愛相聲藝術,但我不是一個全職相聲演員。」看到大山從事那麼多種不同的文化交流工作,很多人總是要問:「你怎麼不說相聲了?」
大山稱自己為「相聲票友」,強調他從來沒有放棄相聲。他還在繼續鑽研,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充實自己的經驗。他也仍然希望將來為相聲藝術作出一些貢獻,以報答相聲藝術所帶給他的一切。
如果說「相聲演員」是中國老百姓認識大山的開始,那麼1991年大山從北大畢業後到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去工作則是他成為真正的「文化使者」的開始。
當時加拿大駐華大使碧福先生也是從電視屏幕上認識了這位在中國深受歡迎的加拿大老鄉。他說:「如果有一個人能幫助我們在中國宣傳加拿大,幫助中國人更好地了解加拿大,那就是大山。」於是他專門為大山在使館開設了一格嶄新的工作職位,叫做「大使公共事務助理」。
在大使館工作期間大山主要從事文化和學術交流項目。他創辦了《楓窗》特刊以反映中加關系各方面的新動態。他還編寫了第一本專門針對中國大陸讀者的《加拿大旅遊指南》。1994年首次訪華以後克雷蒂安總理親自給大山寫信,稱道:「加拿大在中國的友好大使莫過於大山。」
在大使館工作的三年多時間使大山受益匪淺,但他還是有些不滿足。首先,他更希望成為一名雙向交流的使者。其次,大山認為中國和西方的交流渠道已經發展得非常多元化,不像建交早期那樣主要依靠少數官方交流項目。大山意識到自己在民間交流領域中更能發揮優勢。1995年,大山離開了加拿大駐華大使館,注冊了「加拿大大山有限公司,從此開始了「自由職業」的生活。
建立公司只是為了給自己建造一個更加靈活的工作平台。協調安排大山所參加的各種項目是「大山公司」的職責,說白了就算是給自己做經紀人。這樣不單能夠保持高度的靈活性,無論參加什麼樣的工作項目都是自己做主,而且還提供了一個專業的管理平台。後來大山公司與世界權威管理公司——國際管理集團(IMG)簽約,進一步擴展大山所參加的業務范圍。
「自由職業」的生活一始,大山就首先投入到教育領域中。中加合拍的英語教學系列節目《隨大山商訪加拿大》以及續集《隨大山萬里行》不單獲得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還成為全國最暢銷的英語教學電視節目之一。
僅僅是教中國人學英語當然談不上什麼「雙向交流」,因此大山又開始做對外漢語教學。他和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合作編寫和主持了《交際漢語》和《旅遊漢語》,通過衛星傳送播放到世界各地。從此後,五大洲的電視觀眾開始認識大山,他相繼收到來自冰島、埃及、俄羅斯、墨西哥等各國的觀眾來信。
《大山叔叔講故事》這套配有光碟的兒童書也是一個雙向教育的好教材,其中的英漢雙語童話故事都是由大山親自改編講述的。中國的孩子可以用這套書提高自己的英語聽力和閱讀能力,西方的孩子則可以用它來學些中文。《大山叔叔講故事》在2005年全國少兒圖書質量專項檢查中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也被娛樂媒體評為「十大明星佳作」之一。
大山對公益事業情有獨鍾,尤其是關於癌症和環境保護的公益宣傳他更是視為己任,因為他深信這些問題是不分國界的。基於他在公益事業方面的突出貢獻,加拿大癌症協會授予他「傑出貢獻獎」。大山還是個「環保愛心大使」,並因此應邀擔任中華環境聯合會理事。大山義務出演了中加兩國環保部門合作在中國推出的六個宣傳環保的公益廣告。
鑒於大山對公益事業的積極投入和傑出貢獻,2004年大山被評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外國人。次年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市向大山頒發了本市最高榮譽「城市鑰匙」,以表彰大山在促進加中友誼和交流方面做出的努力。2006年,大山又獲得了加拿大國家級的最高終身成就獎「加拿大勛章」。
從英語老師到漢語老師,從「大山叔叔講故事」到抗癌和環保的愛心大使,從宣傳工作者到文化顧問,大山一直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盡管如此,大山始終沒有放棄「老本行」——電視主持人和演員。
大山依然是全國最搶手的特約雙語主持人,尤其擅長主持國際性大型活動方,如文化節、體育賽事、論壇活動、英語比賽以及各種才藝大賽。自1994年以來,無論中國領導人訪問加拿大還是加拿大總理訪華,幾乎每次隆重的中加國事晚宴也都是由大山擔任主持的。
在表演藝術方面,大山一直在努力拓寬自己的發展道路。
除了相聲表演大山還曾研究其它曲種,如評書和快板書藝術。他不僅拜姜昆為師也與曲藝界和文藝界的許多藝術家同台合作表演節目。
大山經常應文藝界的朋友之約在電視劇里客串各種角色。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次合適他主演電視劇的機會。這就是在長篇電視連續劇《宮廷畫師郎世寧》中出任18世紀初著名畫家郎世寧。電視劇播出後在網上刊登的一周熱劇排行榜上《宮廷畫師郎世寧》排在第二位,而大山本人居然排在一周演員排行榜的首位。
大山進軍話劇舞台,接連出任話劇《紅星照耀中國》和《超級笨蛋》兩部話劇的男主角,其游刃有餘的演技不僅讓觀眾大加贊賞,也令專業話劇演員不敢小覷。
當然,許多企業十分看重大山的名人效益,但對於商業宣傳大山十分謹慎。他說:「名人做廣告本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一定要認真負責,給自己把好關。擔任形象代言人做宣傳不像演戲,所說的話一定要代表自己的真實觀點,這樣才能對得起觀眾對我們的信任。」
2008年北京奧運會來臨之際大山更加忙碌。一方面是投入到北京奧運會的宣傳工作中,而另一方面則是被加拿大奧委會任命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加拿大國家隊特使,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給加拿大奧委會做中國文化顧問。
大山在接受采訪時總會被記者要求講一些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沖突和差異,但他不喜將差異。在中國工作生活了近20年,他感受到東西方的確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風俗習慣,但從更深的層次上看,中西文化也有很強的互補性。兩種文化碰到一起的時候並不全是差異和沖突,是完全可以在「大同」中取得有機的結合。中西方的差距有時表面上看起來很大,實際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只是表現方式不同。有時外國人把中國人想像得特別神秘,而中國人也常把外國人想得離奇古怪,其實這是主觀意識上的區別,從本質上看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近一百多年以來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保留自己文化的同時中國人的確吸收了許多國際上的文化因素,並不斷地在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中國正在走向世界,同時世界各國都在不同形式上接受崛起的中國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包括在文化上。如何尋找中西文化之間的結合點和平衡點,如何建立和諧世界,是這一時代的大話題。從更高的視角來看,生活和工作在兩種文化之間的大山所從事的正是這方面的工作。語言教學、文藝表演、咨詢和宣傳工作只不過都是具體的途徑而已。
大山說,「在中國,人們希望向我學習英文和解國外的情況,但到了國外,我反而成了中國的一名代表,外國人希望通過我了解更深層的中國。」 「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的大山就這樣以他特有的身份和優勢在中西之間架起一座真正的文化橋梁。
電視欄目:《通向2008》、《佳片有約》、《對外漢語教學節目》、《英語教學》
電視大賽:中華才藝大賽、英語口語大賽
法國經典喜劇《超級笨蛋》
電視劇《八旗子弟》
由郭冬臨和大山聯合主演的法國經典喜劇《超級笨蛋》2007年7月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進行首場演出,之後又到全國各地巡演了近50場。這部中西結合的喜劇廣受好評,已經成為2007-08年全國最受歡迎的話劇之一。
2008年4月,郭冬臨和大山分別獲得了上海白玉蘭戲劇藝術獎的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獎。大山也因而成為獲得中國三大戲劇表演藝術獎的第一位外籍獲獎者。
《曲藝雜志》封面人物簡介 (2002年1月號)
大山(Mark Rowswell),加拿大人。雖然他不是職業的相聲演員,但大山多年來表演相聲、小品等曲藝節目深受電視觀眾歡迎。
大山1984年至1988年就讀於多倫多大學,期間他開始迷戀上了古老的中國語言文化。畢業後,他來到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進修中國語言文學。在北大期間,他初次接觸曲藝藝術,逐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快他就認定學習中國的民間說唱藝術是一個掌握中國語言、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途徑。
1989年底,大山拜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為師,成為相聲藝術「家譜」里的第一個外國人。多年來,他還向相聲表演藝術家丁廣泉學習相聲等曲藝表演藝術,並與老師共同創作、表演了多個節目,在中央電視台等全國許多省市電視台播出,頗有影響。如代表作《錯位》就是大山和丁廣泉根據多年的親密合作而共同創作的一段中外相聲。
經過刻苦的學習和多年藝術實踐,大山的語言水平和藝術表演技巧日臻成熟,獲得曲藝界內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電視劇《宮廷畫師郎世寧》
大型話劇《紅星照耀中國》
2006年6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將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經典作品《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搬上了話劇舞台。大山在劇中飾演斯諾一角,獲得了觀眾和業內人士強烈的認可,被認為是飾演斯諾的不二人選。
2007年春天,來自全國各地的32台優秀劇目聚集北京,參加:「紀念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暨第五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紀念走過百年風風雨雨的中國話劇。為此,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攜大型話劇《紅星照耀中國》進京參演,代表上海話劇人為中國話劇百年誕辰獻上厚禮。
專家認為話劇版的《紅星照耀中國》大氣凝重卻不乏浪漫詩情,客觀敘事卻不乏煽情手筆。《紅星照耀中國》在上海和北京演出時打動了所有的觀眾。
中國人學外語,外國人學漢語,這是解決語言障礙促進中外交流最有效的方式。真正的交流理所當然應該是雙向的。
本著這樣的理念,大山不僅參與製作了《隨大山萬里行》等著名的英語教育節目,同時他還積極投入到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致力於幫助外國人學習中文。多年以來大山為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編寫和主持的200多集電視教學節目通過衛星傳送已在世界各地播出。
來自五大洲的觀眾紛紛來信表示這些教育節目最大的優點是大山——作為學漢語的過來人——非常了解外國學習者的角度。外國人學漢語所碰到的問題與困惑,通過大山的解釋一點就通。
有意思的是這些節目在中國國內也很受歡迎。觀眾群中不僅有長住中國的外國人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想學英語的中國觀眾。他們想學的當然不是課文本身,而是想聽聽大山如何用流利的英文來解釋課文,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翻譯水平。有中國觀眾高興地稱贊「大山的英語教學節目真好。」具體問他們指的是哪一套節目,答案竟是「交際漢語」。
目前,《交際漢語》以及《旅遊漢語》在中央電視台已反復播出多輪。為了迎接北京2008奧運會,大山今年再次和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合作。一套嶄新的54集教學節目《體育漢語》正在製作中,預計2008年年初將在CCTV-9與觀眾見面。
2009年9月6日 主持 《中國會理首屆國際石榴節》CCTV台會剪輯播出,四川台、會理台將全程直播。
2011年2月2日,在中央1套舉辦的春晚上演出《四海之內皆兄弟》。
相聲小品
《送春聯》
《錯位》
《五官新說》
《五官評說》
《名師出高徒》
《金剛腿》
《我愛北大》
《新編孔乙己》
《如此交流》
《黃鶴樓》
《夜歸》
《一樣不一樣》
《繞口令》
《新編女起解》
《漫話北京》
《胡不字》
《蛤蟆鼓》
電視劇
《地下交通站》飾美國飛行員羅伯特(客串)
《八旗子弟》
《宮廷畫師郎世寧》
《功夫寶貝》
B. 大山有加入中國國籍嗎
大山並沒有加入中國國籍。
大山,加拿大籍著名學者、主持人、相聲演員,本名馬克·亨利·羅斯韋爾(Mark Henry Rowswell)。1965年5月23日生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1984年考上多倫多大學東亞系開始攻讀中國研究,他第一個中文老師根據他原名的音譯給他起了中文名字「路世偉」。
1988年畢業後遠赴北京留學北京大學中文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在小品中出演一名叫「大山」的中國青年,他出色的表演使他的名字一夜間家喻戶曉,此後他改中文名為「大山」,拜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先生為師學習相聲。
C. 大山生平 急~~~~~~~~~~~~~
大山是加拿大人馬克·羅斯韋爾(Mark Rowswell)的中文名字。他1965年在渥太華出生,身高185公分,體重75公斤。1984年考上多倫多大學東亞系開始攻讀中國研究並起中文名字陸士偉。1988年畢業後他入選中加兩國互換學者交流項目,被派往北京大學中文系。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中央電視台元旦晚會,在小品中出演一名叫大山的中國青年。他出色的表演使『大山』這個的名字一夜間家喻戶曉,此後他取中文名為大山。後來他拜了著名相聲演員姜昆為師,開始學習相聲,並不斷在全國各地的舞台上和電視屏幕上獻藝。他流利純正的漢語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許多中國人折服。《曲藝》雜志如此評價大山:「經過刻苦的學習和多年藝術實踐,大山的語言水平和藝術表演技巧日臻成熟,獲得曲藝節內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一開始,中國的觀眾對大山的角色定位很簡單:大山是一個中國話說得非常好的 「洋笑星」。但是大山的事業並不僅限於在舞台上逗樂,他所從事的工作涉足文化、教育、商貿、公益等許多領域。在中國工作生活的20年裡大山逐漸發展成一位全方位的中外友好使者。 中國的媒體曾評價大山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外國人之一」。2002年大山又應邀被正式列入「加拿大名人錄」。2004年大山被評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外國人。2006年大山又榮獲加拿大的最高終身成就獎——加拿大勛章——以表彰他為中外友好交流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他出任加拿大奧委會特使。 [1]因為「憑借其傑出的語言和喜劇天才在中加之間搭起了理解的橋梁」,2008年12月12日榮獲加拿大勛章。頒獎儀式在渥太華總督府舉行。加拿大女總督米夏埃爾·讓親自把勛章戴在大山等46名獲獎者的胸前。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評價:「大山雖然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編輯本段]文化使者
大山所從事的工作可以分成兩大類:文化藝術和宣傳教育。 從喜劇小品到相聲,再到電視劇和話劇,大山一直在拓寬自己的藝術道路。1989年他拜姜昆為師,正式成為「相聲家譜」里的第一個外國人。多年來大山不斷在多種藝術領域中探索嘗試,講相聲、演小品、說評述、練快板,後來他又在長篇電視連續劇《宮廷畫師郎世寧》中出任主角。近幾年大山主演的話劇《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和《超級笨蛋》也廣受好評。 大山同時還是一位經驗豐富,風格獨特的主持人,尤其在主持雙語以及國際性大型活動方面更是備受歡迎。二十年來他主持的節目和活動豐富多樣,有莊重嚴肅的國事晚宴也有喜氣洋洋的聯歡慶典。無論是在露天廣場面向數以萬計的現場觀眾還是在演播室里只面對攝像機鏡頭,大山都能夠駕馭嫻熟,揮灑自如。 大山尤其對教育領域情有獨鍾。首先,作為一個學習外語的成功者,大山開始幫助中國人學習英語。除了《隨大山商訪加拿大》、《隨大山萬里行》、《捷徑英語》等英語教學節目在中央台熱播以外,大山還精心設計了一套雙語兒童讀物《大山叔叔講故事》。後來,大山又投入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工作中,為中央台國際頻道編寫和主持了《交際漢語》、《旅遊漢語》以及《體育漢語》系列節目。 大山所從事的宣傳工作包括商業廣告、志願性的公益宣傳以及促進中西之間相互了解的宣傳項目和文化咨詢。無論是擔任企業的形象代言人還是公益組織的「愛心大使」,大山一向口碑良好。幾年前大山編寫了第一本專門面向中國大陸讀者的加拿大旅遊指南,近幾年大山又為加拿大奧委會做中國文化顧問,出任「北京2008年奧運會加拿大隊特使」。
[編輯本段]星路歷程
有人很難理解大山的這種自由職業身份,總是要問:「你屬於哪個單位,主業是什麼?」大山笑著說:「我沒有單位也沒有主業。」的確「文化使者」不是一個很具體的工作頭銜。但是,無論是在做什麼樣的工作項目,大山總是從「文化使者」的角度出發,希望通過他的介入和努力能減少差距,架起中西之間的橋梁,促進兩種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他說:「中國廣大的老百姓把我當了朋友甚至『自己人』,我就應該盡量發揮自己的特殊身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不想把自己的工作范圍規定得過於狹窄,反而希望我的工作能保持高度的靈活性。無論是文化、教育、商貿還是公益,只要自己能夠發揮一點作用就都應該全力投入。」 大山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讀書期間迷戀上了中國語言與文化。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出於好奇心選擇了一門「現代漢語」的選修課,不久後便下決心主修「中國研究」,最後成為東亞系裡有名的高材生。1988年本科畢業後他獲得全額獎學金被派到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進修中國語言文學。 才到北大之後不久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初次接觸了中國傳統的曲藝藝術。特別是相聲這門幽默的語言藝術深深吸引住了他。大山很快他就認定學習相聲是一個掌握中國語言、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途徑。經北大的老師引薦,大山拜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為師,在課余時間開始學習和表演相聲,並正式成為相聲門里的第九代傳人。 大山不斷在全國各地的舞台上和電視屏幕上獻藝。他流利純正的漢語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深切了解令許多中國人折服。大山很快成了一位家喻戶曉的「洋笑星」。 《曲藝》雜志如此評價大山:「經過刻苦的學習和多年藝術實踐,大山的語言水平和藝術表演技巧日臻成熟,獲得曲藝界內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大山所表演的相聲節目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觀眾產生了一種誤會。大山說:「大家接受了我的表演,認同我是真正的相聲演員,我感到很榮幸。我熱愛相聲藝術,但我不是一個全職相聲演員。」看到大山從事那麼多種不同的文化交流工作,很多人總是要問:「你怎麼不說相聲了?」 大山稱自己為「相聲票友」,強調他從來沒有放棄相聲。他還在繼續鑽研,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充實自己的經驗。他也仍然希望將來為相聲藝術作出一些貢獻,以報答相聲藝術所帶給他的一切。 如果說「相聲演員」是中國老百姓認識大山的開始,那麼1991年大山從北大畢業後到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去工作則是他成為真正的「文化使者」的開始。 當時加拿大駐華大使碧福先生也是從電視屏幕上認識了這位在中國深受歡迎的加拿大老鄉。他說:「如果有一個人能幫助我們在中國宣傳加拿大,幫助中國人更好地了解加拿大,那就是大山。」於是他專門為大山在使館開設了一格嶄新的工作職位,叫做「大使公共事務助理」。 在大使館工作期間大山主要從事文化和學術交流項目。他創辦了《楓窗》特刊以反映中加關系各方面的新動態。他還編寫了第一本專門針對中國大陸讀者的《加拿大旅遊指南》。1994年首次訪華以後克雷蒂安總理親自給大山寫信,稱道:「加拿大在中國的友好大使莫過於大山。」 在大使館工作的三年多時間使大山受益匪淺,但他還是有些不滿足。首先,他更希望成為一名雙向交流的使者。其次,大山認為中國和西方的交流渠道已經發展得非常多元化,不像建交早期那樣主要依靠少數官方交流項目。大山意識到自己在民間交流領域中更能發揮優勢。1995年,大山離開了加拿大駐華大使館,注冊了「加拿大大山有限公司,從此開始了「自由職業」的生活。 建立公司只是為了給自己建造一個更加靈活的工作平台。協調安排大山所參加的各種項目是「大山公司」的職責,說白了就算是給自己做經紀人。這樣不單能夠保持高度的靈活性,無論參加什麼樣的工作項目都是自己做主,而且還提供了一個專業的管理平台。後來大山公司與世界權威管理公司——國際管理集團(IMG)簽約,進一步擴展大山所參加的業務范圍。 「自由職業」的生活一始,大山就首先投入到教育領域中。中加合拍的英語教學系列節目《隨大山商訪加拿大》以及續集《隨大山萬里行》不單獲得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還成為全國最暢銷的英語教學電視節目之一。 僅僅是教中國人學英語當然談不上什麼「雙向交流」,因此大山又開始做對外漢語教學。他和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合作編寫和主持了《交際漢語》和《旅遊漢語》,通過衛星傳送播放到世界各地。從此後,五大洲的電視觀眾開始認識大山,他相繼收到來自冰島、埃及、俄羅斯、墨西哥等各國的觀眾來信。 《大山叔叔講故事》這套配有光碟的兒童書也是一個雙向教育的好教材,其中的英漢雙語童話故事都是由大山親自改編講述的。中國的孩子可以用這套書提高自己的英語聽力和閱讀能力,西方的孩子則可以用它來學些中文。《大山叔叔講故事》在2005年全國少兒圖書質量專項檢查中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也被娛樂媒體評為「十大明星佳作」之一。 大山對公益事業情有獨鍾,尤其是關於癌症和環境保護的公益宣傳他更是視為己任,因為他深信這些問題是不分國界的。基於他在公益事業方面的突出貢獻,加拿大癌症協會授予他「傑出貢獻獎」。大山還是個「環保愛心大使」,並因此應邀擔任中華環境聯合會理事。大山義務出演了中加兩國環保部門合作在中國推出的六個宣傳環保的公益廣告。 鑒於大山對公益事業的積極投入和傑出貢獻,2004年大山被評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外國人。次年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市向大山頒發了本市最高榮譽「城市鑰匙」,以表彰大山在促進加中友誼和交流方面做出的努力。2006年,大山又獲得了加拿大國家級的最高終身成就獎「加拿大勛章」。 從英語老師到漢語老師,從「大山叔叔講故事」到抗癌和環保的愛心大使,從宣傳工作者到文化顧問,大山一直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盡管如此,大山始終沒有放棄「老本行」——電視主持人和演員。 大山依然是全國最搶手的特約雙語主持人,尤其擅長主持國際性大型活動方,如文化節、體育賽事、論壇活動、英語比賽以及各種才藝大賽。自1994年以來,無論中國領導人訪問加拿大還是加拿大總理訪華,幾乎每次隆重的中加國事晚宴也都是由大山擔任主持的。 在表演藝術方面,大山一直在努力拓寬自己的發展道路。 除了相聲表演大山還曾研究其它曲種,如評書和快板書藝術。他不僅拜姜昆為師也與曲藝界和文藝界的許多藝術家同台合作表演節目。 大山經常應文藝界的朋友之約在電視劇里客串各種角色。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次合適他主演電視劇的機會。這就是在長篇電視連續劇《宮廷畫師郎世寧》中出任18世紀初著名畫家郎世寧。電視劇播出後在網上刊登的一周熱劇排行榜上《宮廷畫師郎世寧》排在第二位,而大山本人居然排在一周演員排行榜的首位。 大山進軍話劇舞台,接連出任話劇《紅星照耀中國》和《超級笨蛋》兩部話劇的男主角,其游刃有餘的演技不僅讓觀眾大加贊賞,也令專業話劇演員不敢小覷。 當然,許多企業十分看重大山的名人效益,但對於商業宣傳大山十分謹慎。他說:「名人做廣告本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一定要認真負責,給自己把好關。擔任形象代言人做宣傳不像演戲,所說的話一定要代表自己的真實觀點,這樣才能對得起觀眾對我們的信任。」 2008年北京奧運會來臨之際大山更加忙碌。一方面是投入到北京奧運會的宣傳工作中,而另一方面則是被加拿大奧委會任命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加拿大國家隊特使,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給加拿大奧委會做中國文化顧問。 大山在接受采訪時總會被記者要求講一些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沖突和差異,但他不喜將差異。在中國工作生活了近20年,他感受到東西方的確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風俗習慣,但從更深的層次上看,中西文化也有很強的互補性。兩種文化碰到一起的時候並不全是差異和沖突,是完全可以在「大同」中取得有機的結合。中西方的差距有時表面上看起來很大,實際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只是表現方式不同。有時外國人把中國人想像得特別神秘,而中國人也常把外國人想得離奇古怪,其實這是主觀意識上的區別,從本質上看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近一百多年以來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保留自己文化的同時中國人的確吸收了許多國際上的文化因素,並不斷地在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中國正在走向世界,同時世界各國都在不同形式上接受崛起的中國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包括在文化上。如何尋找中西文化之間的結合點和平衡點,如何建立和諧世界,是這一時代的大話題。從更高的視角來看,生活和工作在兩種文化之間的大山所從事的正是這方面的工作。語言教學、文藝表演、咨詢和宣傳工作只不過都是具體的途徑而已。 大山說,「在中國,人們希望向我學習英文和解國外的情況,但到了國外,我反而成了中國的一名代表,外國人希望通過我了解更深層的中國。」 「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的大山就這樣以他特有的身份和優勢在中西之間架起一座真正的文化橋梁。
[編輯本段]相關演出
電視欄目:《通向2008》、《佳片有約》、《對外漢語教學節目》、《英語教學》 電視大賽:中華才藝大賽、英語口語大賽 法國經典喜劇《超級笨蛋》 電視劇《八旗子弟》 由郭冬臨和大山聯合主演的法國經典喜劇《超級笨蛋》2007年7月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進行首場演出,之後又到全國各地巡演了近50場。這部中西結合的喜劇廣受好評,已經成為2007-08年全國最受歡迎的話劇之一。 2008年4月,郭冬臨和大山分別獲得了上海白玉蘭戲劇藝術獎的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獎。大山也因而成為獲得中國三大戲劇表演藝術獎的第一位外籍獲獎者。 《曲藝雜志》封面人物簡介 (2002年1月號) 大山(Mark Rowswell),加拿大人。雖然他不是職業的相聲演員,但大山多年來表演相聲、小品等曲藝節目深受電視觀眾歡迎。 大山1984年至1988年就讀於多倫多大學,期間他開始迷戀上了古老的中國語言文化。畢業後,他來到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進修中國語言文學。在北大期間,他初次接觸曲藝藝術,逐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快他就認定學習中國的民間說唱藝術是一個掌握中國語言、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途徑。 1989年底,大山拜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為師,成為相聲藝術「家譜」里的第一個外國人。多年來,他還向相聲表演藝術家丁廣泉學習相聲等曲藝表演藝術,並與老師共同創作、表演了多個節目,在中央電視台等全國許多省市電視台播出,頗有影響。如代表作《錯位》就是大山和丁廣泉根據多年的親密合作而共同創作的一段中外相聲。 經過刻苦的學習和多年藝術實踐,大山的語言水平和藝術表演技巧日臻成熟,獲得曲藝界內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電視劇《宮廷畫師郎世寧》 大型話劇《紅星照耀中國》 2006年6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將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經典作品《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搬上了話劇舞台。大山在劇中飾演斯諾一角,獲得了觀眾和業內人士強烈的認可,被認為是飾演斯諾的不二人選。 2007年春天,來自全國各地的32台優秀劇目聚集北京,參加:「紀念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暨第五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紀念走過百年風風雨雨的中國話劇。為此,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攜大型話劇《紅星照耀中國》進京參演,代表上海話劇人為中國話劇百年誕辰獻上厚禮。 專家認為話劇版的《紅星照耀中國》大氣凝重卻不乏浪漫詩情,客觀敘事卻不乏煽情手筆。《紅星照耀中國》在上海和北京演出時打動了所有的觀眾。 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人學外語,外國人學漢語,這是解決語言障礙促進中外交流最有效的方式。真正的交流理所當然應該是雙向的。 本著這樣的理念,大山不僅參與製作了《隨大山萬里行》等著名的英語教育節目,同時他還積極投入到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致力於幫助外國人學習中文。多年以來大山為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編寫和主持的200多集電視教學節目通過衛星傳送已在世界各地播出。 來自五大洲的觀眾紛紛來信表示這些教育節目最大的優點是大山——作為學漢語的過來人——非常了解外國學習者的角度。外國人學漢語所碰到的問題與困惑,通過大山的解釋一點就通。 有意思的是這些節目在中國國內也很受歡迎。觀眾群中不僅有長住中國的外國人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想學英語的中國觀眾。他們想學的當然不是課文本身,而是想聽聽大山如何用流利的英文來解釋課文,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翻譯水平。有中國觀眾高興地稱贊「大山的英語教學節目真好。」具體問他們指的是哪一套節目,答案竟是「交際漢語」。 目前,《交際漢語》以及《旅遊漢語》在中央電視台已反復播出多輪。為了迎接北京2008奧運會,大山今年再次和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合作。一套嶄新的54集教學節目《體育漢語》正在製作中,預計2008年年初將在CCTV-9與觀眾見面。 2009年9月6日 主持 《中國會理首屆國際石榴節》CCTV台會剪輯播出,四川台、會理台將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