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港影響力

上海港影響力

發布時間:2021-06-17 00:37:17

上海話的影響力為何比不上粵語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導致上海話的影響力不如粵語——

所以,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上海話的影響力的確不如粵語。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個時期,這種趨勢和現狀將依然持續下去。

⑵ 上海活沒有粵語影響力大上海話的影響力為何比不上粵語

其實這個問題你網路一下「粵語」和「上海話」,稍稍看看就很明白的了。
首先聲明,我是廣東人。但我現在在上海讀書。我的母語就是粵語。我認為粵語和上海話都是很好的語言。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的情況下,這兩種語言都受到了損害。但似乎上海話的程度更為嚴重。我是提倡保護方言的。方言是我們地方文化的根。

首先說一個語言使用人數,粵語「在中國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和新加坡、印尼北蘇門答臘省棉蘭市、聖誕島、馬來西亞、越南、以及北美、英國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目前粵語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第四大語言,加拿大第三大語言,美國第三大語言,香港與澳門的法定語言」。而上海話主要是上海人使用,再加上一些海外華僑。人數能與粵語比嗎?

第二,廣東人應該要比上海人重視粵語吧。在廣東,粵語電台、電視劇、電影等的播放不計其數,在廣州、深圳,地鐵公交都是有粵語播報的。而上海呢,用上海話播報的各種影視節目都比較少。

第三,我覺得這點也蠻重要的。香港、澳門的母語就是粵語,香港+澳門+廣東在國內的影響是否大於上海?這樣說好像有點混亂。我想說的主要是,上海的各種影視劇等等是為粵語的傳播做了很大貢獻的。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聽粵語歌曲,雖然可能聽不明白。但是,滬語歌曲就很少外地人聽過了。

第四,跟第二點相似,我覺得上海人對上海話的保護做得不夠。聽同學說,他們小學的時候在學校里,老師都不讓說上海話,必須普通話。有些上海本地小孩甚至不會說上海話。這確實是一種缺失。對於這點,我真的感到很惋惜。上海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在為普通話傳播做貢獻的同時,犧牲了自己真正的母語,實在可惜。

第五,很多到了廣東的外地人都會選擇學習粵語。會講當地的語言給自己帶來方便,也是對一個地方的尊重。但是,不知道你認同與否,在上海的外地人應該比較少會去學上海話。當然,不學的原因也是比較復雜的。不作深究了。

臨時寫的,很多地方寫得不好,觀點可能會比較狹隘。還望包涵。

⑶ 上海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是哪家企業

首先您想了解的是我國的民族產業發展現狀吧,因為民族企業的含義其實就是我國企業現狀,下面是民族產業發展現狀的介紹: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利於民族產業的發展。我們要肯定它的作用,最主要表現在通過全球化和信息化,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吉利汽車能夠在六年的時間內比較好地完成技術的跨越,當然是利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徵。有後發的優勢,有利於企業的快速崛起,有利於管理創新,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國際化戰略的推進,從而可以更好地發展和壯大民族產業。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全球化和信息化會對民族產業帶來直接和間接的打壓,除了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產業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個是由於全球化推進,導致大量的外資湧入對進入國主要的工業和流通產業造成了全面的資本和技術控制的格局。以中國為例,現在這個格局正在形成,否認這方面的危險是非常錯誤的。外資通過各種形式的購並,使民族產業的產品市場份額急劇下降,直接影響了民族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跨國公司利用各種有行和無形的優勢,挾全球化和信息化之力,已經在我國若干行業,如裝備製造業、商業、零售業和服務業等占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比如裝備製造業,已經收購的民族產業有西北軸承、京西化機,正在收購的有徐工集團、廈門工程機械集團、杭州前進集團、沈陽鼓風機集團。計算機控制系統已經收購的有上海新華,正在收購的集大、北京合力士。流通企業有外資控股企業,易初蓮花、家樂福、沃爾瑪等等。計算機,英特爾、微軟、IBM占據了主要的市場機構。在審計服務業,普華永道、畢馬威等外資所佔據了主要的市場。其它還有飲料、啤酒等等行業。由於外國產品大量進入,導致中國產品傳統品牌的急劇下降,我國對核心產業和相應的核心技術逐步失去控制的格局,導致了國家產業安全的風險。這從長遠來和深層次上都會對我國政治和社會安定帶來比較重大的影響。

第三,要用科學的態度全面分析全球化和信息化對民族產業發展的影響。應該看到,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對民族產業的促進作用和打壓作用都是客觀存在的。肯定一個方面,否定另一個方面的存在是不正確的。一方面,我們不能只看到打壓作用而質疑和否認對外開放的作用,重新閉關鎖國,使用保護政策來保護我們的民族產業。因為世界經濟史表明,開放帶來的適度對民族產業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往往是推動產業發展和產業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推行閉關鎖國的產業安全觀來保護民族產業,必然會帶來經濟的停滯和社會的落後。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只看到促進作用,一味地強調競爭,不願意看到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對民族產業的損害。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跨國公司對我國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進行惡意的收購,導致民族產業的急劇地不正常衰敗,破壞了正常產業的市場結構的市場形態,已經成為我國實現自主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巨大障礙。我們要看到這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的傾向在論壇上,在理論界、產業界都存在,前面一種傾向和後面一種傾向都有各自的表現,但是我現在覺得更多的傾向就是一味地強調開放,否認外資進入的負作用,對民族企業的打壓,這是主要方面。今年是中國加入WTO五周年,大量報刊上的主導傾向就是這樣的,包括一些知名的WTO談判的首席代表、知名經濟學家等的觀點,需要我們認真、科學地分析,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最高標准進行理論分析,並且對民族產業和國家經濟的安全政策進行適當地調整。

第四,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條件下發展中國的民族產業?我的基本看法是要從宏觀、中觀與微觀,政府、社會和企業這些方面採取措施,促進中國民族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宏觀上,政府要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外資進入的行為進行規范,最主要的現在要盡快通過和實施《反壟斷法》,並且借鑒國外的經驗,制定外資購並的安全港政策。國外發達國家都有嚴格的對產業購並、兼並的管制政策。其中有安全港政策,就是對已有市場結構的情況下,通過購並,如果達到比較高位集中度的兼並,政府管理機構會出台很多限制政策。如果市場集中度不太高,就可能比較容易通過這個項目,這就是安全港政策。我們也需要這方面的政策。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制定對外資購並相配套的產業政策和指南,區分各種情況,規定外資購並的審批程序和外資進入程度,並對民族產業給予真正意義上的國民待遇。現在很多產業對外資開放,WTO五年過渡期過去了,開放的程度更大,但是跟外資進入相對應的民族產業在很多行業內還並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進入,它還沒有享受到真正意義上的國民待遇。政府采購等,也是政府要給民族產業支持的重要落腳點。 從微觀上看,我們的民族產業要在真正取得發言權,真正贏得市場主動權,首先要做強、做大,不斷地在競爭的環境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研發能力的提高,造就在市場競爭中的環境,用高質量的產品,高質量的服務贏得話語權,贏得全國人民的尊敬。高質量的國產貨出來,政府的宣傳,大家再去用,這兩方面是結合的,缺了一個方面,這個事情就做不成,還是讓外資產品壟斷中國市場。 最後,在社會層面上我們要提倡支持民族產業發展的輿論和風尚,要通過輿論引導和文化傳播,使民族產業的發展,民族產業的產品達到與外資一樣的認可程度,甚至很高的程度。媒體和這個研討會在這方面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⑷ 上海洋山港對上海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個龍頭、三個中心」
領導多次提出要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隨後,上海市政府提出在洋山建設洋山深水港區的戰略構想。200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率有關部委領導,視察了大小洋山港址現場,對加快洋山深水港區建設作了具體部署。同年,國務院批准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 經過一系列可行性研究,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5 年12 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開港。 2006年12月,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用。2008年底,洋山深水港區三期工程建成投用,這標志著洋山深水港北港區工程全面建成,集裝箱專用泊位達16個,岸線全長5600米,設計年吞吐能力為930萬標准箱。 從已經投產的碼頭經營狀況看,洋山深水港區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了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能力。2007年、2008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二位,2009年有望保持這一地位。 隨著北港區的建成,洋山深水港的建設重點將轉向靠近東海大橋方向的西港區。由於西港區的自然條件比北港區差,且水流等情況復雜,建設的泊位級別將比北港區低。根據規劃,西港區將建設10至12個5萬噸級到10萬噸級的集裝箱船專用泊位。 預計到2020年,洋山深水港布置集裝箱深水泊位將達50個,設計年吞吐能力為1500萬標准箱以上。 此外,沿線還將建設工作船碼頭、小洋山客運中心等配套功能,開展港口、物流、加工區、綜合服務區等配套服務。 在洋山深水港誕生了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與洋山深水港一期同步於2005年12月10日啟用。洋山深水港行政區劃隸屬於浙江,但在上海市與浙江省的通力協調和密切配合下,突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科學、高效地實現了洋山深水港的開發和洋山保稅港區的建設。 洋山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負責組建,海關和檢驗檢疫等部門、上海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上海市南匯區人民政府和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參加,在洋山港區建設省市聯合協調領導小組指導下,統一負責保稅港區的日常事務管理,協調保稅港區有關政策的落實。 洋山保稅港區由小洋山港口區域、陸上區域和連接洋山島與陸地的東海大橋組成,已封關運作面積8.14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區域合作建設,實行海關統一監管的特殊功能區域。 洋山保稅港區具備集裝箱樞紐港口、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的所有功能。國際中轉方面,可以開展集裝箱裝卸、堆存、集裝箱國際中轉、集裝箱拆拼箱、國內進出口貨物中轉、集裝箱多式聯運等業務;采購和配送方面,可以開展貨物采購、倉儲、商業性加工、貨物國際分撥、物流配送等業務;進出口和轉口貿易方面,可以開展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貨物轉運、商品交易、商品保稅展示以及相應的技術服務等業務;出口加工方面,可以開展加工製造、再製造、保稅維修和產品研究開發中心等業務。 目前,洋山保稅港區已經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載體,正在進一步完善各項功能,推動航運市場的繁榮,服務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發展。

⑸ 上海和香港

控制不控制人口抄出入不是關鍵,主要是中央的政策影響著這兩個城市的發展。其實上海、浙江、江蘇(統稱長三角)是繼深圳、廣州、珠海(統稱珠三角)地區後,第二個經濟大特區。中央給很多特惠政策來鼓勵當地的經濟發展,如免稅等經濟政策吸引外資、給了地方政府很多財政撥款來打造基建等。這一切一切都已經在發生作用,上海已經在經濟上騰飛發展,人家說未來20年後會趕上香港。對於國家來講,無論是上海或者香港騰飛,手心手板都是肉都很開心。關鍵是如何保持各地區之間的平衡。

⑹ 上海和香港哪個更發達

上海更發達。上海是中國直轄市之一,是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上海被GaWC發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上海經濟後增長時代有三大看點從唯增長到講發展質量: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穩扎穩打,實踐十三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金融中心到爭取成為全面小康模範生,把優勢產業發展的紅利擴大化,外溢到其他行業,最終普遍提高居民的福利。

⑺ 香港和上海最具影響力的時期是哪一段時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國際地位

香港有影響力的是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上海是民國時期影響力大。

⑻ 為什麼把上海叫「魔都

「魔都」一詞來自20世紀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便是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村松梢風大概是第一個把上海稱為「魔都」的人,此後,魔都一詞被許多人用來形容上海那錯綜迷離的世相。在這部作品中村松梢風發明了「魔都」一詞來指代上海。

(8)上海港影響力擴展閱讀

上海地域面積並不大卻被叫大上海的原因:

一、地理環境好

雖然上海地域面積和北京,天津,重慶比起來差了不少,但上海雖然地域面積只有6340平方公里,但這6340平方公里基本上都是平原,不是山地,水域,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著兩千多萬的人口,高樓林立,交通四通八達,對上海不熟悉的人到上海很容易迷路。

二、經濟規模大

上海是一個直轄市,上海市2017年的GDP總量為30133.86億元 ,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於日本東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2017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642家。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良好的江海國際性港口,設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三、國際化程度高,知名度大

上海在全國來看應該算國際化程度很高的一個城市了,雖然比不上香港,但在內地來看肯定是首屈一指的。

上海是個金融大都市,很多跨過企業的總部都設立在上海。上海在全世界的知名度都很高,上海在歷史上被外國人作為「深入」內地的橋頭堡,在上海設立了各種租界。同時上海靠著自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以及魔都本身的魅力圈了不少「國際粉」。

四、海納百川,包羅萬象

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員共20多萬人,涵蓋了214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數超過200人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39個,呈現國際多元化趨勢。同時上海也居住著上千萬的非上海本地人。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每一個地方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而上海就像一個大熔爐,把這些都融匯在一起,包羅萬象,很開放。

⑼ 上海如果沒了陸家嘴,真的就是一個二線城市嗎你怎麼看

胡扯。別說是沒了陸家嘴,就是沒有整個浦東,上海依舊是一線城市。陸家嘴只是浦東新區一小塊區域,面積不到30平方公里。它主要是上海金融業最集中的地區,有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等外資銀行入駐。可以說,陸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

(上海港是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最高的港口,連續多年超過新加坡港)

任何一個城市,其地位如何取決於綜合實力,而不單單是某一方面的實力。上海陸家嘴就是上海金融實力的象徵,而不代表上整個上海。這陸家嘴上海還有洋山港、外高橋、南京路、長興島造船基地等重要經濟區域。這些區域是共同構成上海競爭力。就像美國紐約的實力不僅僅來源於華爾街,還包括曼哈頓其他區域。

⑽ 香港和上海哪個發達

上海更發達。

2018年,初步核算,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2679.87億元,比上年增長6.6%,繼續處於合理區間。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下降6.9%;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13.50萬元 。在上海市生產總值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

國家外匯儲備運營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央行徵信系統中心、支票節流數據處理中心)、中國四大銀行(農行、中行、工行、建行)上海總部、各大外資銀行大中華總部、中國反洗錢資金監控中心、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中國保險交易所。

上海金融法院獲批成立,原油期貨成功上市,中國人壽上海總部、建信金融科技等總部型功能性機構落戶,人民幣跨境使用范圍進一步拓展 。

閱讀全文

與上海港影響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交建發行價格 瀏覽:545
我的財富里看不見買了基金 瀏覽:298
泰銖對人民幣匯率4月2號 瀏覽:834
科創板確定最終發行價格 瀏覽:22
期貨理論價格公式 瀏覽:952
銀華定增基金狂跌怎麼辦 瀏覽:313
貸款無力償還會判刑嗎 瀏覽:402
如何考核基金管理人 瀏覽:839
中國外匯新政策 瀏覽:89
那個科創基金比較好 瀏覽:478
融資租賃論壇 瀏覽:524
投資家pdf 瀏覽:631
貨物質押融資業務 瀏覽:249
韓幣100換中國人民幣多少 瀏覽:520
三低價值投資 瀏覽:999
歐諾外匯電話 瀏覽:926
農行我的貴金屬啥意思 瀏覽:415
證券投資的構成要素 瀏覽:560
辦理天津融資租賃公司 瀏覽:596
貴金屬保本保收益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