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迦納市場分析

迦納市場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17 09:20:26

A. 迦納出口可可和木材產品,分析判斷該地氣候類型是什麼這種氣候類型特點是什麼

典型的熱帶氣候
北部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干、濕兩季.
南部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B. 迦納隊實力分析

個人意見,迦納整體實力還可以,但是隊中缺乏在中場控制能力和那球能力極強的前腰,而且球隊磨合不太好,教練的戰術執行也不太透徹,能出組就不錯了(戰勝德國)

C. 試分析迦納的進出口狀態對其經濟的影響

一、發展歷程 1960年7月1日迦納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致力於發展民族經濟,由於戰略失誤,經濟發展曾經歷了曲折的過程。1957至1973年,迦納經濟處於上升時期。受世界經濟危機及加政局動盪、政權頻繁更迭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歷屆政府經濟政策失誤,1973至1983年,GDP以年均1.3%的速度遞減。198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123%,經濟跌入谷底,瀕臨崩潰。 1983年,羅林斯政府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西方國家的援助,實施經濟復興計劃,推行以建立市場經濟為核心的結構調整,包括貶值高超值的本國貨幣,實行拍賣匯率;緊縮財政開支;刺激農業生產;大幅度提高可可等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採取外匯留成等措施鼓勵出口;全面整頓改革並拍賣部份國有企業;大力發展私人企業;吸引外資;實行貿易自由化和多元化等。這些務實的經濟政策取得明顯效果,1984至2001年,GDP持續以3.7-6.3 %的速度增長,曾被譽為非洲經濟結構調整的「樣板」。 1994年5月迦納被聯合國取消最不發達國家稱謂。 同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經濟全球化既帶來機遇,但更多的是帶來壓力,這在迦納尤顯突出。迦納三大經濟支柱黃金、可可和木材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由於近年來國際金價一路走跌,迦納的採金業困難重重,許多金礦面臨關閉的窘境。1999年7月英國政府宣布大量拋售黃金,加政府在恐慌之際以期貨拋售黃金一千多萬盎司,隨即9月份金價有所回升,專家預測迦納因此將在隨後的幾年內將損失6億多美元。1999年黃金出口收入約7億美元,比預定計劃下降10%;1999年國際市場可可價格跌至6年來的最低點每噸900美元內。因此,迦納可可雖獲豐收,出口數量比1998年增加3%,但出口創匯5.41億美元,減少13%。2000年為大選年,經濟發展減退,GDP增長3.7%,通貨膨脹率達40.9%,匯率貶值35%,外匯儲備降為2.46億美圓,外債達58億美圓。 二、現狀 [農業] 迦納是農業國,農業屬粗放型小農經濟,農業人口佔全國勞動人口的55%,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2001年農業產值佔GDP的35.9%。可耕地1000萬公頃,利用率30%。政府將發展農業作為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的主要因素。2001年增長率為4%。經濟作物有油棕、橡膠、棉花、花生、甘蔗和煙草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200萬公頃,主要作物為玉米、薯類、高粱、大米和小米等,年產600萬噸左右,正常年景可基本滿足國內需要。 [畜牧業] 迦納畜牧業落後,家畜、禽飼養占農業總產值7%,肉類自給率50%。 [漁業] 資源豐富,海岸線長560公里,約50萬人從事漁業生產,但捕魚設備簡陋,以個人捕撈為主,近年外國公司同當地公司合夥捕魚增多。2002年7月,政府頒布新漁業法,將允許獨資外國公司經營捕魚。 [工業] 迦納基礎薄弱,技術水平低,缺乏資金、進口製品沖擊製造業,機械設備陳舊,是國民經濟結構中的薄弱環節,以金、錳、鋁礬土礦產開采、木材加工為主,附有紡織、冶金、電力、金屬加工、製造、建築等。產值佔GDP的24.89%。2001年增長率為2.9%。2001年政府決定將40個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目前正在推行第二批國有企業私有化。 [服務業] 10多年來呈增長趨勢,近年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產值佔GDP的29.92%。2001年增長率為5%。 [旅遊業] 迦納為非洲十大旅遊國之一,近年旅遊收入增長較快,已成為第三大創匯產業。主要旅遊景點有阿布里植物園、阿科松博水庫、庫馬西文化中心、海岸角、埃爾米納奴隸堡等。 [交通運輸] 公路:總長3.94萬公里,公路擔負著貨運的98%,客運的97%。 鐵路:總長1267公里,連接阿克拉、庫馬西和塔克拉迪,主要擔負大批量商品,如錳、鋁礬土、木材和可可運輸。 水運:主要海港有特馬港和塔克拉迪港。特馬港是非洲最大的人造海港,年吞吐量500多萬噸,主要處理進口物資;塔克拉迪港年吞吐量120萬噸,主要處理出口物資。 空運:首都阿克拉有國際機場,有15條航線可直飛歐洲、美國、南非和西非各國。迦納航空公司近年發展較快。塔克拉迪、庫馬西和塔馬里間開設國內航班。 1995年迦納制訂《1996-2000年經濟發展第一階段計劃》和《202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規劃》,雖經上屆政府竭盡努力,2000年,繼續實行經濟結構調整計劃,大力推行私有化,促進農業發展。但由於主要出口產品國際市場價格下跌,外來援助不到位,產業結構等影響,終究未能完成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8%和人均收入年均增長8%的目標,經濟困難,增長速度減緩。 2001年1月7日新政府執政以來,政府努力恢復經濟建設,擴大外資引進,增加外援,擴大貿易進出口,發展第三產業。重視對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發展、工業加工、資源開發等領域的投資建設,並繼續給予投資者和投資項目較寬松的優惠政策。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在較為困難的情況下,仍保持了經濟的正增長。由於經濟困難,導致工人、農民收入減少,大批人員失業,罷工、罷課現象增多,社會治安狀況有所惡化。2002年3月,重返重債貧窮國。 [2002年有關指標] GDP產值: 56.6億美元 GDP增長率: 4.5% 人均收入: 390美元 外債: 61.31億美元 財政赤字:佔GDP的5.3% 外匯儲備: 6.01億美元(維持2個月進口, 月進口額1.52億) 通貨膨脹率: 13.2% 匯率: 8450塞地:1美元 總國內財政收入:10.4億美元 貨幣貶值率: 15.2% 債務償還率:占出口收入的7.79% 貿易進出口: 47.69億美元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但長期逆差。90年代以來,迦納實行貿易自由化政策,取消進口許可證,鼓勵出口,外貿額逐年增長,2002年外貌收入佔GDP的40%左右。外匯收入主要來自黃金、木材和可可出口。其中采礦業出口創匯占外匯收入的40%,可可出口佔3.7%。 三、經濟特區 迦納1995年頒布自由貿易區法,成立了自由貿易區委員會,並設立經濟特區——特馬自由貿易區。 特馬位於迦納首都阿克拉市以東29公里,有高速公路連接,行程約20分鍾。瀕臨幾內亞灣,是新興的港口城市,零度經線穿城而過。人口約32萬。 特馬50年代是個小漁村,60年代初只有3.5萬人。7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作為靠近首都的港口城市迅速繁榮起來,成為重工業基地,迦納最大的鋼廠、鋁廠、煉油廠、水泥加工廠、可可加工廠、海魚加工廠等均建在這里。作為物資運輸中轉地,加工業和碼頭設施、船舶修理業亦有較大發展。 特馬港是迦納最大的港口,有12個泊位,平均水深5 ? 7.5米,最深處可達9.6米。年吞吐量達500萬噸。港內建有可儲20,000個標准集裝箱的堆場,8個散、雜貨倉庫和1個海關保稅倉庫。該港也是鄰國布吉納法索的出海口。 在特馬自由貿易區內投資享有一系列減免稅收的優惠待遇: 關稅—對在自由貿易區生產和從自由貿易區出口所需要的一切進口,完全免徵直接稅、間接稅和各種捐稅。 稅收—自公司營業之日起10年內免交所得稅;10年後所得稅最高不超過8%,其它稅如投資稅等免收;國際雙重征稅負擔減免; 海關—沒有進口許可證要求,海關手續簡便; 自主權—外國或本國投資者均可發行股票,無國別和區域限制; 資本/利潤的匯出—無條件限制,1、凈利潤返回國內;2、償還國外貸款;3、償付技術轉讓費;4、停止投資後,將設備、資金等運回國。 外匯管理—自由貿易區投資者允許在迦納開辦銀行; 當地市場銷售—每年可將不超過30%的本公司產品在當地市場銷售; 投資保障—不受民族主義和政治風險的影響,區內投資不會被沒收和實行國有。 除可享受經濟特區特殊的優惠政策外,到迦納投資相比於其它非洲國家還有以下一些優勢: 1. 政局穩定; 2. 勞動力資源豐富,受過培訓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相對較多; 3. 最低工資每天僅1美元/人; 4. 沒有工作和居住證的限制; 5. 美國、加拿大、經合組織成員國、部分亞洲和非洲國家人員可在抵達迦納時再辦理入境簽證; 6. 與歐、美有良好的海、空運輸線; 7. 可順利進入西非2.5億人口的市場; 8. 公路、水電、通訊、海港和機場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 9. 產品出口到美國和歐共體免交關稅; 10. 土地低廉,舊廠房較多,可立即建立企業並投產運營; 11. 已建立起一些基礎工業,如精密工業、電子、農業加工、塑料、五金、服裝、紡織、首飾、木材加工等; 12. 可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股票交易。擁有證券交易所、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如進出口擔保有限公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迦納租賃公司等; 迦納自由貿易區委員會是特馬自由貿易區的管理機構,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審批服務」,幫助投資者完成在經濟特區投資項目的手續。其主要職能是:在港口和機場地區建立出口加工區,促進商品加工和製造,鼓勵商業和服務的開發活動。實際上,一切想利用自由貿易區為外國市場生產商品和服務的投資者,在整個迦納都會受歡迎。 四、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物儲量: 黃金:約20億盎司,1994年已探明3167.2萬盎司。 鑽石:約1億克拉,1994年已探明872.85萬坷拉,居世界第四位。 鋁礬土:約4億噸,1994年已探明1891.19萬噸。 錳:4900萬噸,1994年已探明489.17萬噸,居世界第三位。 此外還有石灰石、鐵礦、紅柱石、石英砂和高嶺土等。 五、發展前景 盡管迦納經濟發展曾經歷過曲折,但政府駕馭形勢和解決困難的能力不斷提高。迦納自然資源豐富,非傳統商品出口保持良好增長勢頭,旅遊業繼續發展,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外資流入增多,政局穩定。為解決經濟困難,加政府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正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增收節支,目前已初見成效。 2002年,迦納重新加入重債貧窮國,當年獲免外債2.5億美圓,但也因須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行動議調整經濟結構而增加了西方的影響、控制甚至造成對其的依賴。也曾受贈予成分的限制而減少了部分外援。庫福爾總統在元月31日國情咨文演講中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實施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強在衛生教育方面社會服務、努力發展私有企業,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車頭、良政等五項措施,旨在努力擴大外援,吸引外資,力爭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恢復和促進經濟發展。2002年世將為加提供2.5億美圓軟貸款,其他國家和金融機構援助、免債和貸款也逐漸恢復與兌現。政府通過減免外債、增加稅收、緊縮銀根、節約開支、減少內債、降低貸款利率不同程度地緩解了財政壓力,增加了經濟和貨幣穩定因素。2003年通貨膨脹率已降至13.2%,比價、物價較穩定。2003年,在基礎設施、農業、管理水平、社會服務和私有化五個優先發展領域取得可觀的成績。可可出口收入8.89億美元,創歷史最高。2004年,世界銀行已提供2050萬美元貸款用於土地資源管理。 迦納政府積極參與西非經濟與貨幣聯盟和非洲聯盟事務,積極參與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 預計,近年迦納經濟將以4%左右的速度發展。 外交:奉行務實的對外政策。重點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尋求政治、經濟和軍事支持。謀求與鄰國和平共處和相互合作,努力維護次地區和平與穩定,推動西非區域一體化進程。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合作,樹立西非重要國家形象,努力提升國際影響力。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促進經貿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統組織和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 經濟:迦納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黃金、鑽石、鋁礬土、錳等,此外還有石灰石、鐵礦、紅柱石、石英砂和高嶺土等。出口換取的外匯占國民經濟總量的23%。 農業是迦納的經濟基礎,全國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勞動力從事農業。可可在迦納的經濟地位比黃金還重要,有「綠色黃金」之稱,因以盛產可可而得「可可之鄉」的美譽,多年來占據出口創匯排行榜之首。可可產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迦納產的。迦納也因此形成了以礦產品、可可和木材為三大支柱的經濟結構。

D. 美國,迦納整體實力分析

迦納。
06世界盃迦納2:1小組淘汰美國,
雖說美國實力或許有所增長,但迦納同樣是人才濟濟、
中場方面迦納未必會輸美國,
我認為迦納2:1美國。和四年前一樣。

E. 分析迦納南部發展冶煉工業的優勢區位條件

一般從以下方面分析
豐富的煤鐵資源或者有色金屬資源;
豐富的水資源;
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國家政策支持。

F. 完成下列各題.閱讀材料,以迦納為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擺脫全球「原材料倉庫」境遇的原因.迦納位

(1)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以後,民族經濟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單一經濟形態還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2)非洲出產的農礦初級產品價格便宜,而進口的燃料、化學物品、交通設備及機械等工業製成品價格較高.所以進口額遠遠高於出口額;
(3)非洲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這種外貿結構對國家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4)保護自然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控制人口增長;發展多元化經濟.培養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科技興農等.
故答案為:(1)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以後,民族經濟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單一經濟形態還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2)非洲出產的農礦初級產品價格便宜,而進口的燃料、化學物品、交通設備及機械等工業製成品價格較高.所以進口額遠遠高於出口額;
(3)非洲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這種外貿結構對國家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4)保護自然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控制人口增長;發展多元化經濟.培養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科技興農等.

G. 巴拉圭VS迦納 從實力分析誰更有優勢

我覺得是巴拉圭,技術全面,教練排兵布陣也很不錯,團結一致,一定能取得勝利

H. 有誰對迦納汽車市場做過分析

這里是足球的( ⊙ o ⊙ )啊! ╮(╯▽╰)╭我知道00-08年的市場狀況,還是告訴你吧
迦納全國人口約為2300 萬,經濟結構單一,工業基礎薄弱,日常生產和生活物資基本依靠進口。根據迦納中央銀行的統計數據,2007 年迦納全國進出口總額約為122.7 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約為 80.74 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同時迦納貿易逆差也增長了28%,達38.79 億美元。迦納主要進口商品按照商品分類主要劃分為兩大類:石油類進口商品和非石油類進口商品。2007 年,受國際油價上漲等因素影響,迦納石油類進口商品占其進口總額的比例由2006 年的24%上升至 26%,總額約21 億美元。非石油類進口商品主要包括機械設備、食品葯品、通訊設備、紡織服裝、輕工產品、建築材料、汽車及零配件等,總額約為59.68 億美元。

2007 年,位居迦納進口來源地前10 位的國家依次為奈及利亞、中國、英國、美國、荷蘭、南非、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象牙海岸。其中,僅奈及利亞和中國兩國的出口就佔了迦納進口總額的約三分之一,而奈及利亞對迦納的主要出口商品為石油。

我國對迦納出口商品現狀

中、加兩國雙邊貿易連續多年呈穩定上升態勢,尤其是近三年來,雙邊貿易總額以平均每年超過3 億美元的幅度迅速增長。2007 年,中加雙邊貿易總額首次突破10 億美元大關,達12.771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08 年雙邊貿易額達18.3 億美元,同比增長44%。

2000 年至2008 年,隨著中、加雙邊貿易額的不斷增長,中國對迦納出口增速加快,而貿易順差也在不斷擴大。 據迦納迦納貿易和工業部統計,中國向迦納出口商品仍以輕工、紡織、機電、化工、建材和五金產品為主,占據著當地同類產品的大部分市場份額。我對加出口商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出口商品結構有待改善,目前主要出口產品以附加值較低的日用生活必需品為主;出口產品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企業在當地經營時要增強守法觀念,要改變低價競爭的經營理念。

擴大我國對迦納出口工作的幾點建議

1、適應國際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要求,升級和調整我對迦納出口產品結構,鼓勵和擴大我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和環保產品的對加出口比例,以使我出口產品在迦納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2、努力擴大我對加投資和工程承包,帶動我各類機電產品的對加出口。

3、組織國內有實力的企業組團來加舉辦「中國商品展」或者專業的產品展銷,如中國家電產品展、中國建材產品展等,使我企業有機會零距離與迦納進口商直接接觸,了解當地市場的特殊需求,研發與當地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進一步提高我產品在迦納的市場競爭力,擴大出口。

閱讀全文

與迦納市場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辦理天津融資租賃公司 瀏覽:596
貴金屬保本保收益 瀏覽:567
金岳成外匯 瀏覽:659
2015年農商行投資 瀏覽:194
東北亞貴金屬交易所廣東 瀏覽:11
融資獨角獸 瀏覽:30
海翔股票價格 瀏覽:645
金理財x25 瀏覽:411
在國外怎麼買基金 瀏覽:77
中航信託的雷池 瀏覽:147
上海期貨交易網下載 瀏覽:296
前海開源000536基金 瀏覽:660
工銀外匯點差 瀏覽:390
貴州價格調節基金 瀏覽:938
江西元潤銀貴金屬 瀏覽:524
睿遠基金為何火爆 瀏覽:838
實德金融集團貴金屬 瀏覽:644
國債期貨合約是一種 瀏覽:442
外匯交易六部曲 瀏覽:754
工行信託費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