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醫療機構收入會減少嗎
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這個消息確實讓很多患者十分的開心,因為這樣會免去很多的麻煩,那麼醫療機構的收入會減少嗎?這點需要給大家分幾點說明:

三、醫院的各個機構基本上收支平衡。
雖然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可是去醫院就診的人依舊很多,而且大部分病人會希望得到准確的病情判斷,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就醫的人,就會主動要求多做檢查,所以醫院的機構大部分都不會出現收入減少的情況!
❷ 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這對於患者來說有什麼好處
對於患者來說好處還是比較多的,首先能夠讓患者少花錢,我們去過醫院的人都知道在醫院的花費其實是很高的,有時候很多花費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但是每個醫院都相信自己醫院的檢測結果,對於其他醫院的檢查結果他們會不認可的,所以這樣能夠方便有一些患者在不同的醫院進行治療時能夠迅速了解病情。
現在在醫療方面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了,我相信在之後會有越來越好的政策的出台。我們在之後也不會因為身體生病問題而擔憂了。慢慢的根據相關醫療數據的更新換代,讓病人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對於整個社會資源進行了一個集約化的管理。我相信在之後會發現更加科學化的管理方式。
❸ 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是否意味著可以避免重復檢查
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這是一個重要的醫療改革的辦法,解決了老百姓重復檢查的難問題,那麼這個舉措到底能不能避免重復檢查,下面給大傢具體說一下:

三、重大疾病需要多次檢測。
對於一些重大的疾病,比如確認癌症就是一個例子!其實不需要醫院要求,很多患者也會多家醫院去確診!這些重要的病情,因為需要謹慎對待,所以一般會多次進行檢查,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這點就不在這個行列了!
❹ 本人醫學檢驗專業今年畢業,收到多家上海醫院和公司的邀請,現在糾結去醫院好還是公司好
當然去上海的醫院要好,除非你進的公司是上海外資500強的歐美大公司,否則別去不如醫院的待遇。上海醫院福利好待遇高不比小地方的醫院,如果你進了一般的普通公司的確以後再進醫院就難了。醫院畢業後再要進去就得社招,你如果沒有關系就得去考,上海醫院招人開後門搞關系的不少,待遇好誰不想弄進去。所以現在有機會別錯過。
❺ 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醫生工作量會因此減少嗎
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是一個大事情,不過也是一個很新鮮的事情,所以大家對於醫生的工作量是不是會減少,有一定的疑問,下面給大家做出解釋:

三、中醫類的醫生工作量不會減少:
上海實現健康信息互聯互通互認的功能,主要是針對西醫,可是中醫來說,一般會受到這些影響!大部分來治病的都是慢性疾病,他們主要是長期進行治療,所以根本不會減少治療的次數,醫生也就但不到工作量減少了!
❻ 頭一天在一個醫院檢查完了的項目,如果要轉到另一個醫院,檢查過的項目必需要重新再查一遍嗎
在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醫生可以通過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平台查看患者在其他醫院做的檢查報告。
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一家醫院看了病,做了一堆檢查;過幾天,換到另一家醫院看病後,所有的檢驗檢查又得「從頭再來」……這種重復檢查,常常折騰得患者怨聲載道,既浪費了金錢和時間,又耽誤了疾病治療。
12月11日,記者從深圳市數字辦和市衛計委獲悉,為打通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最後一公里」,提高市民就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深圳正全力推動醫院間醫學檢驗和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市民少跑腿」。
據悉,截至目前,深圳16家市屬公立醫院已經實現了檢查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根據計劃,到2019年6月底前,全市170多家醫院將實現檢驗和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
●南方日報記者 向雨航
現場
患者少做兩個檢查,省了600多元
近半年來,72歲的付大爺經常胸悶,上樓也透不過氣來,很是難受。12月7日,他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了胸部CT和心臟彩超,發現心臟有個腫塊。醫生懷疑這個腫塊可能是惡性腫瘤,需要進一步確診。
12月11日上午,付大爺來到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進行復診,他的兒媳周雲(化名)背著一個大大的背包,裡面裝了好幾張影像檢查片子。讓周雲感到意外的是,她這次帶來的影像檢查片子並沒有派上用場。
原來,在醫院信息系統的「門診醫生站」里,醫生打開了一個「醫院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平台」,該平台立刻顯示出付大爺最近做過的醫學檢驗和檢查歷史信息,不僅可以看到胸部CT和心臟彩超影像片子,還有初診的病歷記錄和檢查報告單。
「病人是第一次到醫院來看病,我們一點也不了解他的病情,但看了他的首診病歷記錄和檢驗檢查報告單後,3-5分鍾內,我們就能知道病人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幫助我們診斷更加准確。」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門急診辦主任林澤鵬說。
讓付大爺更省心的是,這次復診他只做了一個心臟彩超。「現在除了專科疾病我們醫院還需要再做檢查進一步確認外,一般的影像檢查和生化檢驗都不需要再重復做了,其他市屬醫院做過的,我們基本上都認可。」林澤鵬介紹,由於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以付大爺為例,不用再重復做胸部CT和生化檢驗,僅檢查費用就節省了600多元。
據估算,深圳醫院間的醫學檢驗檢查結果實現互聯互通互認後,患者的重復檢查可以降低60%左右,不僅可以減少病人的檢查費用,還可以提高各個醫院的檢驗和檢查水平。
進展
架設健康數據傳輸的「高速公路」
根據深圳市衛計委的通報,截至12月11日,深圳16家市屬公立醫院已經實現了檢查檢驗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在互聯互通互認信息平台,已採集實時檢查檢驗報告共608400份,包括檢驗報告3978020份、檢查報告2105980份。其中影像數據101370份,為各市屬醫院的醫生提供了82915次調閱共享服務。
醫學檢驗檢查的互聯互通互認又是如何實現的呢?深圳市衛計委規劃信息處處長卜奇文介紹,第一步是「互聯」,打通數據傳輸的「高速公路」,打破醫院間的信息孤島。
眾所周知,深圳各醫院的健康數據都非常龐大,現在還要把各醫院龐大的數據進行交換和共享,並建立全市電子病歷庫,就必須要有個「超強大腦」,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存儲與管理,這個「超強大腦」就在深圳市超算中心。為了打通各醫院間的信息孤島,深圳市投入數千萬元,增加雲主伺服器,並完成各醫院千兆光纖的改造,架設了一條貫穿全市醫院健康數據傳輸的「高速公路」。截至目前,市超算中心提供了30台雲主伺服器,完成2個數據中心和16家市屬醫院、市電子政務資源中心和市超算中心之間的光纖改造工作,實現了千兆以上網路帶寬。
第二步是「互通」,制定檢驗檢查結果交互的數據標准和介面規范,實現醫院間數據的共享。9月10日,在市超算中心,建立了深圳市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信息平台。同時,還完成16家醫院信息系統的改造,完成了門診和住院醫生工作站的建設,以及歷史檢驗檢查報告、影像數據的上傳。
卜奇文介紹,在工作站,醫生通過平台,可調閱患者在其他醫院的就診記錄,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同時,當醫生開檢驗檢查單的時候,平台還會主動提醒他,患者已做過同樣的檢驗檢查,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
第三步是「互認」,確定檢驗檢查互認的規則和適用范圍,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目前,市衛計委確定了三級醫院互認范圍和規則,共2大類,7大項。第一類是臨床檢驗類項目,包括臨床生化、臨床免疫、臨床微生物、臨床血液體液及各類塗片細胞學檢查;第二類是普通放射線檢查、甲乙類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部分超聲檢查項目。此外,還把病情變化,已有的檢驗、檢查結果難以提供參考價值的等7種情形不列入互認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互認」的項目並不是「一刀切」,要不要「互認」決定權在醫生手裡。「結果的互認還是要遵循醫學發展規律和患者個人病情的變化,最終由醫生來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檢驗和檢查。」卜奇文說。
未來
將出台獎勵辦法引導醫院減少重復檢查
「下一步,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工作還將不斷升級。」深圳市衛計委副巡視員張英姬說。
根據計劃,2019年3月31日前,深圳將實現所有市、區公立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2019年6月30日前,將實現全市170多家醫院間(包括60多家公立醫院和90多家社會辦醫院)以及社康中心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
「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避免了過度醫療,降低了市民的醫療費用,切實提升了老百姓看病就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張英姬說。同時,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也提高了醫生的診療質量與效率,倒逼各醫院提高檢驗檢查的質量和水平。
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的減少,意味著各醫院收入也將減少,如何提高醫院推進這項工作的積極性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卜奇文介紹,市衛計委將適時制定出台全市公立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認獎勵辦法,對各公立醫院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執行情況進行統計和排名,對排名靠前的醫院給予適當獎勵,推進公立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引導公立醫院減少重復檢查,減少市民看病就醫負擔。
建議
推動檢驗檢查同質化,保障患者信息安全
12月11日上午,為推進醫院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的建設工作,深圳「數字政府」建設公眾監督咨詢委員會5名代表組團到市衛計委和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進行了現場督導,並對該項目下一步的建設提出了建議。
記者發現,公眾監督咨詢委員會的建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各醫院間醫學檢驗檢查的同質化,以及患者個人信息安全的保障。
深圳市優訊智能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吳向民表示,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的最終目標是「互認」,然而,各家醫院的水平差異很大,不同醫生的檢查和診斷水平不一樣,檢驗檢查質量也並沒有明確的控制標准,這樣一來,檢查結果「互認」的風險很高,也有可能會帶來醫療糾紛和法律問題。因此,必須要推動各醫院醫學檢驗檢查的同質化。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柯燦文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議,「同質才可以互認,如果不同質的話,就沒有辦法互認,產生了醫療糾紛又該追究誰的責任?」
同時,吳向民還提出,信息平台的數據還需要進一步精細化,尤其是要提供「互認」的數據。「平台上可以看到市屬醫院共享的數據,但沒有互認的數據,就不知道哪些數據醫生看了而且用了,哪些看了而不互用,若數據更精細,有利於推動『互認』,真正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吳向民說。
「信息共享非常必要,而且要細化,還要有安全保障。」深圳市海龍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王海龍表示,現在信息泄露非常嚴重,要實現醫學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聯互通互認,保障個人的私隱非常重要,要有一個「黑箱子」,讓個人健康數據處於安全環境中,防患於未然。
對此,柯燦文也深表贊同,「未來還有100多家醫院要加入互聯互通互認平台,數據量那麼多,信息安全如何保障?數據是否有備份?這些都是平台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7種情形不列入「互認」范圍
1 病情變化,已有的檢驗、檢查結果難以提供參考價值的;
2 檢驗、檢查結果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變化幅度較大的;
3 檢驗、檢查項目意義重大的(如手術等重大醫療措施前);
4 檢驗、檢查結果與病情明顯不符的;
5 急診、急救等搶救生命的緊急狀態下;
6 患者或其親屬要求做進一步檢查的;
7 其它符合診療需要的不可預測情形。
●16家市屬醫院已「互聯互通互認」
1 深圳市人民醫院
2 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
3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4 深圳市中醫院
5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6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7 深圳市兒童醫院
8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9 深圳市康寧醫院
10 深圳市眼科醫院
11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12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深圳)
13 深圳大學總醫院
14 深圳薩米國際醫療中心(深圳市聚龍醫院)
15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16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