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目前已有資金在68w左右,老城區120平米房,母親退休,自己工作,另外一個月內10500元,其實也有一定的資本了容,28歲了,對於婚事,應該要考慮了,建議如果有不錯的房子可以先付首付,然後把在住的老房子賣出。車子的話,看自己需要,車子一般不會漲價,沒有投資價值,什麼時候買都可以,但是房子的話,以後還會漲。股市的錢先可以放著,基金的如果收益不明顯的話,可以考慮出一部分用於其他投資。
第二題:兩人出去正常開銷,一個月也就剩下1000左右,4000元/平米90平米的房子大概40w,首付算10w,一年下來就可以付首付了。1000元怎麼理財呢?基金定投或是定期存款。當然如果用於投資的話呢,就是對自己能力的投資,因為收入1800說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Ⅱ 個人理財的案例分析題
理財失誤的原因有投資期望收益過高,同時資金過於集中到單一的理財方內式中。從而在投資失敗之後容,對個人影響過高。
此案例對投資人來說,需要注意個人之後對資金的規劃問題。畢竟對於個人來說,生活中並不僅限於自己也有他人,從而需要合理的分配資金。
對於張先生的理財規劃,需要考慮其支出與收入總數大概在什麼范圍,其每年總支出在32400+20000+10000=62400。這是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需要支出的費用。而其家庭每年的總收入則是96000+18000+3600=117600。按照收入與支出,可計算出每年剩餘資金有55200.從而對於其家庭來說來說,每月可剩餘資金有4600元左右。而其每月的剩餘資金可以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投資、保險以及存儲。例如按照2:4:4的比例進行分配,20%的靈活使用資金,40%的保險,40%的投資。而同時資金的存儲達到2W元或者當地醫療大額額度後,即可不繼續積累,然後將資金分配到購買保險或投資中。
Ⅲ 個人投資理財案例分析:90後如何做好理財規劃
90後理財選擇正規大平台很重要,獲得安心收益同時能更好的保障資金安全。度小版滿理財權就是原網路理財,度小滿理財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專業化理財平台,提供基金投資、活期理財和銀行定期理財等多元化理財產品。度小滿理財幫助用戶安心實現財富增長,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風險偏好進行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目前,度小滿理財已持續安全運營近5年時間,往期產品也均完成了本息兌付。
此條答案是由有錢花提供: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點擊測額最高可借20萬。有錢花大品牌靠譜利率低,滿易貸最低日息0.02%起,借款1萬元利息最低每天2元,息費透明,最快30秒審批,最快3分鍾放款,支持提前還款。手機端點擊下方馬上測額。
Ⅳ 個人理財案例分析
1.家庭收入小張和老公是7000+2500=9500 一年就是9500X12=114000 加上小張年底8萬元分紅 114000+80000=194000 總收入 194000
開支:每月日常開支2500 一年就是2500X12=30000 還有1000的房貸 每年旅遊開支約5000元。父母5000元生活費 ,保費支出約9000元。 不算房貸開支。
2 家庭年純收益194000-35000-9000-5000=145000 資產 70萬的房子,10萬的存款, 欠銀行7萬的房貸。
建議1.把7萬的房貸提前還清,因為你有7萬的活期存款,你的存款利息低於房貸利率,這7萬就等於沒用而且還在縮水,除非你可以找到一個投資理財高於房貸,就用這7萬賺更多的錢,不然就是虧損。
2.你的2萬元國債投資,可持有或換其它靈活性的理財產品。還有3萬的定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期,現在有一款投資委託產品年收益在10%-15%起步5萬,低風險,可以考慮。明年寶寶出生一個月加1000的支出,加上儲備教育金,月支出在2000左右,寶寶出生每月多支出3000元。一年就是3000X12=36000
145000-36000=109000有寶寶後年收入,3年買車沒問題,10萬元購房款也沒問題,
看小張的收入支出計劃都可以實現緊缺的就是一個投資理財方案。
現在有的投資就是2萬的國債,現在的支出不用調動,就是分配你的收入了,
投資方向; 銀行低收益穩健理財,多咨詢銀行理財信息,多家銀行。年收益在5%-8%可適量買入。40%的資金。
信託 基金 委託投資理財低風險投資理財等年收益在10%左右。30%資金
期貨 現貨 黃金 外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理財產品年收益在20%-40%,10%-20%資金,
其它的資金可用於做流動應急儲備。
Ⅳ 理財規劃案例分析怎麼寫啊,主要是家庭理財規劃方面的
本期客戶資料:
李女士,今年30歲,某股份制私營企業中層幹部,其夫大學教師,有一個2歲的女兒,家庭年收100200元(年終獎約30000元),居住在重慶。目前有一套120平方米的按揭房貸款10.5萬元(貸款年限10年),每月支付1130元,已付5年。另有學校分配住房一套,50平方米,現出租年租金1萬元。到目前只有存款4萬元。 平時家庭開支(含房屋按揭):4500元,個人開支1500元。先生單位有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無商業保險;李女士有養老保險,另購有重大疾病商業保險7萬元(保額),年繳費2700元;女兒有重大疾病保險5萬元(保額),年繳費1500元。
經過對李女士家庭的分析,我們認為李女士的家庭的經濟狀況還是良好的,能夠承受一定的風險。但是王先生的單項理財目標時間較短,對風險應迴避。現階段王先生應該選擇風險比較小,比較穩健,收益水平比較好的短期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待這些目標實現後,對以後的長遠目標可以選擇風險較高收益較大的投資產品進行投資。
損益分析財務現狀
(一)負債比率: 17.5%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李女士家庭的負債比率為17.5%,處於健康的水平.
(二)凈資產比率:00.49 凈資產比率為=生息資產/凈資產
李女士家庭的生息資產為分配的出租房,有很好的保值增值功能,但變現能力差,銀行存款抽資報酬率太低需要進行調整和搭配。
綜合指標
流動性比率 6.67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總額/家庭每月支出總額
李女士家的流動性比率比較高,一般來講,像李女士收入穩定的家庭流動性資產總額能夠保證3個月開支即可,這樣既可以保證資金的靈活性,又可以提高投資報酬率.假如生活中出現急需用錢的狀況,會很從容的應對過去,流動性比率過高,說明把大量的資金放在了變現性好的資產上,而這部分資產的收益性是比較低的,這就給資產的增值帶來的壓力。所以這個比率不宜過高。
家庭財務狀況綜合評論
1、李女士的家庭處於成長期。這個時期家庭的最大開支是生活基本支出,李女士家庭投資能力由於資料有限無法判斷。
2、 李女士家庭負債比較小,沒有什麼壓力。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下自己的信用額度,來更好的實現生活目標。
3、李女士家庭的資產變現能力不強,靈活性也不高,但增值和保值作用明顯,現在雙方工資又都十分穩定,且通貨膨脹率也處於較高的情況下,暫時維持現有的資產狀況。
Ⅵ 個人理財案件分析:為張先生制定理財計劃(包括:一,家庭財務狀況分析 二,理財目標分析三,家庭理財建議
【目前狀況】
一家三口,有16周歲孩子讀高一。家庭月收入元,太太有保險,張先生沒有保險。現有存款35萬元,基金60000元,自有住房60平,現價72萬元。
【理財目標】
1.給孩子准備教育基金。
2.一人有社保,但沒有商業保險。
3.換套100平左右的房子。
【理財分析】
家庭正處在財產積累期,這一時期是家庭收入穩定期。從家庭資產負債上可看出,家庭月收入除去開支有不少結余。
從現在起,每月必須將收入的一定比例用於強制儲蓄,同時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合理運用結余資本則是第二步,將每個月的結余資金投資於貨幣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投資風險低,但是通常情況下,收益高於銀行零存整取的利息率收益。
拿出年收入10%買商業險
由於一人有社保,沒購買其它保險,保障程度低。應購買商業保險增加風險保障,可防範未來的家庭風險。運用保險「雙十原則」,即用年收入的10%購買10倍保額的保險。
根據這項原則,每年可追加18000元保費,即每月1500元保費,通過購買保險組合,如主險年金險,附加意外險、意外重大疾病險等,這樣保費相對劃算,同時也可以滿足家庭保障需求。
為孩子購買返還型教育險或基金定投
目前國內一般高中的教育金開支在每年3000元至5000元。大學教育是教育投資的大項。如果是公立大學本科,一般每年的學費大致在5000元至6000元,另外算上生活費等其他費用,教育金開銷至少在每年2萬元。
按照讀到碩士來算,保守預計3年後至讀完碩士每年開支需要30000元。(參照6%的通貨膨脹率,不考慮收入成長率)。根據目前家庭實際情況,現在如果每年能夠拿出20000元,來提前准備小孩教育金的話,可通過提前為孩子購買一份返還型教育險,或實行基金定投,即每月定投1700元進行合理安排。按照投資收益率6%(保守估計,跑贏通脹)計算,大概3年後可以提供的教育金為6萬元,孩子讀大學期間堅持定投准備以後的教育金。
10年後,換新房,費用控制在150萬元以內,按照投資收益率6%(保守估計,跑贏通脹及房價增長率),到時現有住房可折價稱房款60%,故到時需另有60萬左右的購房款,現在每月需投資3600元。假如到時不賣掉現有住房,另外買套100平的住房,那應每月投資10000元。
綜上所述,要實現所有理財規劃,每月堅持定存或定投6800元(如十年後另購房需投13200元),方能完成理財目標。
Ⅶ 理財案例分析
首先貸款是必然的
公務員肯定有住房公積金,現在以住房公積金貸房利息才3.3%左右,壓力也不回大(50萬以下答的房子)現在汽車按揭利息為4.5%對於王先生來說也是沒有壓力的(但是車價必須在15萬一下)
只有選擇50萬房子和15萬的車子 就可以在短期內達成心願,而且每月大概也有2000存款+已經的存款30萬,富足退休也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