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算美國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頁碼:246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8613789
·條形碼:9787508613789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產品信息有問題嗎?請幫我們更新產品信息。
--------------------------------------------------------------------------------
內容簡介
美國經濟是如何陷入衰退的?《清算美國》認為,美國的經濟形勢正好真實地反映了日本曾經歷過的「溫和衰退」。對金融繁榮的結構性反應、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都使美國面臨總清算的邊緣。《清算美國》對美國政治、軍事中的重大事件和經濟、金融的關系進行了精闢深刻的分析,強凋了這些事件與經濟動盪之間的密切相關性。在書中,你會知道:為什麼「信息時代」股市泡沫會破裂?
為什麼高消費、高信貸的消費主義使美國經濟走向衰退?美國會像日本一樣衰退嗎?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遺產是什麼?未來,人口老齡化很有可能比財政政策更能影響股價嗎?蕭條並不一定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歷史積累的種種問題都會在時間的流逝中,集中在某個時刻爆發。美國的經濟形勢何以發展到今天?未來它又會怎樣發展?《清算美國》會帶給你難以想像的啟發。
--------------------------------------------------------------------------------
作者簡介
威廉·波納,Agora出版集團的董事長和CEO,金融時事通訊刊物《每曰結算》(TheDailyReckoning)的創始人。《每日結算》在美國和英國已擁有50多萬名讀者,並被翻譯成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備受主流媒體推崇。他還著有暢銷書《債務帝國》,同時也是《流氓國家》的合著者。
安迪森·維金,《每日結算》的主編兼發行人,同時,他還是一家營業額達百萬美元的財務調查公司及AgoraFinancial出版集團的執行社長。在《紐約時報》、《金錢》、TheStreet.com以及CNN等雜志和網路上發表過多篇文章。曾在位於華盛頓的卡托研究所工作,於聖約翰大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著有《美元的墜落》,也是《債務帝國》的合著者。
--------------------------------------------------------------------------------
媒體推薦
歷史證實,人民普遍儲蓄和投資的國家經濟會增長、繁榮,反之則會衰退、惡化乃至崩潰。本書闡述了由格林斯潘和美聯儲人為設置的低利率和快速的信貸催生政策,導致了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股市的泡沫。而美聯儲貫徹執行的政策則加劇了泡沫的惡化,它把一個單純的股市泡沫轉變成消費和住房泡沫。當這些泡沫破裂時,情況將更加糟糕……
吉姆·羅傑斯,量子基金創始人之一、國際著名投資家
--------------------------------------------------------------------------------
編輯推薦
美國人不去儲蓄,不去投資有利可圖的新項目,而選擇了超過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費。如今,清算日已經到來。
美國經濟正在重演日本譜寫的劇本。除了小部分的即興創作和文化差異帶來的不同外,美國1995~2001年問的情節和日本1985~1991年問的故事基本類似。
消費社會的經濟體已經無法產生普通美國人退休所需要的收入。隨著嬰兒潮一代逐漸逼近退休年齡,如果他們決定按照5%的比例儲蓄,就將導致多年不見的經濟衰退的發生。
美國需要找到一個新的經濟模式,不能再希望通過消費和貸款就能走向繁榮。這不是周期性的變化,而是將長久持續的結構性的變化。
近半個世紀以來,消費主義的不斷發展使美國到了歷史的關鍵時刻,美國會陷入史上最大規模的蕭條嗎?
經濟、軍事、人口,美國的一切問題都將在今天被清算。
--------------------------------------------------------------------------------
目錄
序言 吉姆·羅傑斯 VII
引言 XI
第一章 過度膨脹的時代 l
從先驅到傻瓜 5
因為資金過多而崩潰 7
清算日會到來嗎? 10
貪婪的「新人類」 11
虛擬利潤的真實命運 14
被興奮激起的騙局 16
一枚小小的針刺破了泡沫 18
瘋狂而荒謬的並購 20
通用汽車與舊經濟 22
瘋狂的代價 23
信息能創造永遠的繁榮嗎? 25
讓股價暴漲暴跌的互聯網 27
信息讓我們無知 29
大眾的誘惑 3l
第二章 所有資本主義都有弊端 33
狂妄自大的美國人 35
後退的進步 36
發展是必然的嗎? 38
技術製造了更大的泡沫 38
千年樂觀派 39
價格真的像擲骰子一樣可以預測嗎? 4l
市場從未客觀冷靜過 42
荒謬的有效市場假設 45
資本主義的不穩定性 46
信貸的惡性循環 47
第三章 投機狂熱 49
甘康普瓦大街上的兇殺案 51
密西西比狂熱 52
約翰·勞的傳奇人生 53
血本無歸的蘇格蘭人 54
法定貨幣發行在即 55
創造貨幣 57
拯救王室財政 58
泡沫正在膨脹 60
一路狂飆的股價 6l
紙幣的終結 63
騙子與先知 65
投機狂熱的簡史 66
第四章 像日本一樣衰退 71
不一樣的日本 73
日本經濟的特色 75
怪異的資本主義 76
日本的繁榮 77
奇跡的泡沫 79
自我膨脹 81
消費狂歡 82
從信貸膨脹到信貸緊縮 84
經濟奇跡的崩潰 85
失去的十年 86
金融丑聞 90
和日本相似的美國經濟 9l
萬變不離其宗 92
無法復原的日本經濟 93
集體幻覺 95
潛伏的「吸血鬼公司」 96
中央銀行的失敗 97
受驚的美聯儲 99
長期緩慢的衰退 100
第五章 格林斯潘的大泡沫 103
靈活的貨幣體系 105
林肯綠幣 107
從下挫到蕭條 109
理性利己主義 113
黃金和經濟自由 115
格林斯潘的誘惑力 116
經濟史上最大的繁榮 119
非理性繁榮 121
拯救者格林斯潘 123
生產力的騙局 124
錯誤的牛市 126
垃圾債券和不良賭約 127
高深莫測的好處 129
最值錢的紙幣 130
賣權神話的破滅 132
徒勞的降息 133
失敗的遠見 135
第六章 非理性的大眾 139
大眾的瘋狂 141
群體思維的魔力 143
空洞的推理 144
抽象的公共知識 146
不可靠的理智 147
接近無知 148
大眾控制 149
群體思維的目的 149
破滅的大眾神話 15l
普遍信念 152
美國人的世紀 153
民主消費資本主義 153
現代的溫和衰退 154
集體化風險 155
資本主義遭受的重大沖擊 156
股東國家 158
第七章 即將陷入長期衰退的美國 161
人口大變動 162
衰老的西方 164
老齡化的影響 165
退休的老年人 167
嬰兒潮一代 170
消費社會的興起 172
繁榮的假象 175
晚期衰退的資本主義 178
高位運行的股市 180
盛大的幻境 181
即將來臨的蕭條 183
不可靠的社會保障 1 86
脆弱的養老金計劃 187
醫療開支的膨脹 188
更多失業者 188
第八章 清算美國的時候到了 193
低利率的誘餌 197
節約成了人民公敵 198
消費者的信心 199
危險的美元 202
非同尋常的低迷 203
日本的衰退 207
真正的財富和貧困 208
事實與謊言 210
濫發的貨幣 212
經濟死胡同 215
及時性經濟 216
不堪重負的帝國 217
通貨膨脹的萬能葯 22l
戰爭能致富嗎? 223
第九章 異常繁榮後的異常衰退 225
應當得到應得的 229
道德風險的增大 232
泡沫之後 234
悲傷的美元貶值過程 237
新消費狂歡的危險 239
十年一次的交易 242
享受世界末日 244
致謝 246
……
[看更多目錄]
--------------------------------------------------------------------------------
序言
有人想買棒球隊,有人要做花花公子,但我聽說,當被問到最想要做的事情時,年輕人最多的回答是:「我要周遊世界。」
我已經周遊世界兩次了:一次騎著自行車,另一次則是坐在賓士跑車里。我感覺我比一般人都要瘋狂得多。
我喜歡周遊世界,而不喜歡其他的什麼冒險活動——我當然喜歡冒險,其原因就在於,這是可以讓我真切地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的唯一方式。我不信任報紙、電視或政府公告。這些只能讓所有人看到同樣的事情。我想要身臨其境,親眼目睹,甚至親身經歷。
當你穿越荒無人煙的邊境,尋找黑市、兌換貨幣或是同當地人交談時,你能對當地社會知道更多,感悟更深,這些可不是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官員、經濟學家泛泛而談,或是收看財經頻道CNBC就能了解到的。
當我跨過邊境到達某個國家時,我對這個國家的各種情況已經知道了個大概。我了解它的官僚機構、基礎設施、貪污腐敗情況,了解這個國家的經濟和貨幣狀況。我還知道自己會不會在這里進行投資。
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的另一種方式是研讀歷史。我在大學里演講的時候,年輕人總會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想成功,我想周遊世界,那我應該學些什麼?」
我總是給他們同樣一個回答:「研讀歷史。」
他們總會用茫然的眼神看著我:「什麼意思……那經濟學呢?市場營銷學呢?」
「如果你想成功,」我總是這樣回答,「你一定要懂歷史。你會發現雖然世界總在變,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事情其實之前都已經發生過。不管你是否相信,股市並不是從你畢業的那一天開始運轉的。股市已經存在幾個世紀了。所有的市場都是如此。這些很早之前都已經發生過,也將繼續發生。」
--------------------------------------------------------------------------------
文摘
嬰兒潮一代
1946~1964年間,美國新生人口達到7800萬——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嬰兒潮。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嬰兒潮一代成為人數最多的一代人,佔到美國全國人口的l/3。1953年,光嬰幼兒食品就賣出了120萬罐,2002年發行了1.5億張信用卡,憑借這些,「嬰兒潮一代」的存在世人皆知。
對嬰兒潮一代的規模以及影響,已經有過很多描述和評論了,在此我就不重復了,只補充一點:大眾歷史中,不會有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那高達7900萬的新生人口更讓人意識到它的龐大和重要性了。以前從未有過如此眾多的人口同時成長的經歷。多虧了現代傳播——主要是電視——嬰兒潮一代不管身在何處都能保持聯系。嬰兒潮一代一同觀看《米老鼠俱樂部》、《反斗小寶貝》以及迪克.克拉克主持的「美國演唱會」等節目,在這些節目中發現各自的身影。花在電視機前的大把時間,讓他們不僅知道了如何跳舞,還知道該聽什麼樣的音樂,如何穿著打扮,以及想些什麼。這樣的場景以前從未發生過。
這一人數眾多的群體融入美國社會,並改變了美國社會的面貌,這些似乎都已經是老生常談了。而嬰兒潮一代成為瘋狂的一代人——比歷史上任何一群人都要瘋狂——這種瘋狂的程度似乎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嬰兒潮一代吸收了任何一種能引起他們興趣的思想,將之簡化,然後廣而告之,廣泛傳播,然後像沉迷於最喜歡的流行歌曲一樣沉迷於這些思想。這些人年輕人憤世嫉俗,到了中年就變得平庸市儈。考慮到這一代人的龐大數量對於股市的影響力,嬰兒潮一代創造了一個盛大的經濟繁榮期。接下來,這些人將創造一個經濟大衰退。
「『我是一名學生,不是計算機卡片!別把我折疊、插在紙插上或弄殘損了!』這是1964年加州大學伯克利斯普勒禮堂前警示牌上的內容。」威廉.施特勞斯和尼爾『豪在他們合著的《第四次轉機》一書中這樣寫道。這個警示所針對的很多人,在幾十年後都將為矽谷公司工作,但此時,他們還在嘲笑學校對他們的「計算機卡片」式的處理方式。
艾倫『金斯伯格以及「垮掉的一代」通過安靜的詩歌集會來表達他們的主張,而嬰兒潮一代,卻用上街遊行的方式來發牢騷。對於他們要抱怨什麼事情、要抱怨誰,嬰兒潮一代從來沒有過清晰的概念。「嬰兒潮一代的嬉皮士們廣泛宣傳他們那『沒有磋商餘地的要求』,卻並不在乎到底有誰聽進去了。」施特勞斯和豪在書中這樣表示.
「聽,開始,離開!」他們叫喊著。
20世紀60年代動力強勁的經濟給每一個想要工作的人都提供了工作機會;被
『貳』 《喧嘩與騷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一部分:班吉的故事。班吉在他33歲生日這一天由他的黑人看護盧斯特領著到處游盪。他們看別人打高爾夫球,尋找丟失的本想用來去看劇團演出的二角五分硬幣。回到家裡,迪爾西大罵盧斯特,晚上,班吉看見有人從昆丁的窗戶鑽出來。班吉的頭腦在大部分時間里閃現的都是種種紛亂的人以及與凱蒂有關的事情。一天,當凱蒂回家時,班吉感到她失去了原來的體香,就撲向她放聲大哭;原來那天凱蒂和男友約會時失去了貞操。
第二部分:昆丁的故事。昆丁自殺這天,做了許多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如砸碎了祖父給他的表,給父親和同學寫信,買了兩個大熨斗等等;他對妹妹凱蒂不檢點的生活十分反感。覺得父親賣掉屬於班吉的土地給他上學實在可笑,昆丁買了熨斗後被人誤以為誘拐一個緊跟他的小女孩而被送進了警察局,誤會澄清後和同學一起去野餐時,他的情緒突然低落下來,並和同學打了起來。打架被另外的同學勸開,昆丁回到哈佛後,在傍晚時分跳水自殺了。
第三部分:傑生在雜貨店幹活時收到凱蒂的信。信中詢問她近年來寄給女兒的支票使用的情況,但傑生多年來一直獨吞這筆錢,因此整個上午一直在思考這個令人失望的家庭。後來他又發現股價暴跌,全家的心情更加糟糕。
小說的第四部分是以迪爾西為中心視閾展開的。小昆丁在早晨沒有下樓,當傑生打開她的房門時發現她已經無影無蹤,而傑生發現自己的積蓄也被席捲而空;當警察的尋找和自己的追蹤毫無結果時,傑生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家。當所有的吵鬧歸於平靜後,班吉又回到了一片空白的幸福狀態。
在小說的附錄中,作者補敘了康普生一家的全部歷史和其餘的細節。班吉被送進收容所後,傑生在本地經商並逐漸成為了富翁。
福克納的作品題材廣泛,主要運用意識流的手法來深刻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善於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突出歷史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增加作品的現實感與層次感,有時作品還呈現出一種變幻莫測、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作品語言有時晦澀、朦朧、冗長而又生硬,卻使作品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他本人最為喜愛的作品,書名出自莎士比亞的名作《麥克白》中的一句台詞:「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因此,全書首先就彌漫著一種悲觀的情調。小說通過康普生一家的生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南方不斷變化的歷史,舊的價值觀念正在被拋棄,新的資產階級的價值標准已被接受和確立,徹底的自私自利和拜金主義受到推崇。四個孩子性格迥異,但生活結局卻都很悲慘。作者正是通過這一故事體現了南方種植園經濟的必然崩潰以及他對資本主義價值標準的有力批判;小說中照傭人迪爾西是書中惟一的亮點,她沒有享受過任何的生活樂趣,卻堅強地生活著並幫助他人也活下來;這一形象象徵著只有頑強生活的人才能得到最後的幸福。
『叄』 上世紀的金融是什麼樣子的呀
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就是一個經濟社會中有些單位有閑散的資金,有些單位資金短缺,例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少資金,而家庭往往有儲蓄,所以說金融就是把閑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給資金短缺的企業用,作為回報,給予資金出讓方一定好處,比如利息、股息等等。
金融產品一開始只有外匯交易、股票和債券,剛開始的股票市場可沒有現在那麼先進,是用電子交易平台的。一開始都是紙張化交易,非常繁瑣。
上個世紀70年代左右西方發達國家流行起了金融產品創新。於是例如期貨、期權交易等產品迅速被開發出來,這些工具一開始是用來套期保值或者說在國際貿易中銷售交易使用的,但是後來逐漸演變為投資和投機者的工具。
這些金融創新產品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只需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就可以借入大筆的資金進行炒作,保證金比例往往只有借入資金的很小一部分,投資者的負債遠超其自身的資金實力,往往導致一夜暴富或者一夜一貧如洗。
例如這次次貸危機其實就是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給那些次級信用的人一定數量的貸款,再將此類貸款組合成一種證券進行交易,是一種非常高級的金融創新產品。
現在的金融和上個世紀70年代後的金融差不多,但是和70年代以前相比金融產品豐富了許多。
金融創新本沒有錯,錯就錯在監管不到位。這次美國就犯了這樣一個錯誤。不過應該肯定的是,美國是全世界金融最發達的國家,所以他們的資金融通也最有效,資金的使用效率亦最高,故而不能因為這次金融風暴就全面否定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金融產品創新,應該肯定的是這是未來我們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