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家化要約收購時間

上海家化要約收購時間

發布時間:2021-06-19 05:27:07

⑴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網頁鏈接

我的圖書館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館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2016-05-22 趙金成0 閱 24728 轉 82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中國人醒醒吧】外資控制中國企業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經濟安全威脅!! 據「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玻璃行業、電梯生產廠家,已經由外商控股;18家國家級定點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化妝品行業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20%的醫葯企業在外資手中。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系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手機等行業,外資均佔有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葯、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佔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還僅是一年前的情況,現在外資兼並又有了新的惡性發展。 凡外國資本對我國企的兼並,其結果無一不是在廉價佔有我優質資產和龐大市場份額而大發橫財後將我企業品牌和技術統統壟斷扼殺,並將所有債務、失業、金融風險、窮困及堆積如山的嚴重社會矛盾全部留給我。這方面私募基金(PE)與專業跨國公司並無實質性區別,但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的兼並卻多了一個二道販子剝層皮。 在金融業方面,2004年新橋資本(也是PE)最終控股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現已被美國花旗銀行持股36%,其餘各大國有銀行及金融機構外資持股均已達25%(其中PE占相當大比例)。 造紙行業 我國造紙企業約3600家,產量5600萬噸(2005),近10年來,生產和消費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長,產能佔世界10%,消費佔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多數企業資金短缺、技術裝備和原料均嚴重依賴國外,低檔產能過剩,高檔紙供不應求。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際紙業巨頭如芬歐匯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團等,紛紛以合資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如2005年,國際紙業和太陽紙業在兗州共建合資公司,投資1.6億美元上30萬噸液體包裝紙生產線,華泰集團2006年與芬蘭斯道拉恩索在山東東營合資建設年產20萬噸的高級超壓紙項目等。 CVC並購晨鳴案:晨鳴紙業集團為中國紙業龍頭企業,原為壽光造紙廠,產能0.6萬噸,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現總資產112億元,擁有山東、武漢、江西、吉林、海拉爾等十幾處生產基地,2005年紙產量210萬噸,銷售收入170億元,連續11年保持全國第一,為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紙業50強。2006年5月,美國CVC(花旗集團與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資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億美元)與晨鳴簽署了戰略投資意向書,向CVC非公開發行10億A股,募集50億元,CVC將持有晨鳴42%股份,超過壽光國資局成為第一大股東。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組成銀團申請60億元長期項目貸款。 日化行業 洗滌品: 全國四大年產8萬噸以上的洗衣粉企業,3家被外資收購。 美國寶潔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日化行業的合資中,外資通常利用中國企業原有的生產線和營銷渠道,為外資品牌打工,同時冷落中方企業原有品牌。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中華牙膏多年為聯合利華貢獻8億到9億的銷售額。 中國著名商標美加凈: 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上海家化的銷售額從3億元驟降至600萬元。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失去了寶貴時機。 化妝品: 法國歐萊雅正在快速佔領中國市場。2003年該公司收購小護士,2004年收購羽西。在彩妝領域排名第一,在護膚領域完成兩次並購後名列第二。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 跨國公司占據國內高端市場後,正在向中低端品牌發展,沖擊本土企業。如聯合利華從2005年加強二三級城市的布點分銷。寶潔將飄柔、汰漬等產品大幅度降價、大力在全國推銷玉蘭油。歐萊雅收購小護士之後正尋找合作夥伴開拓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美國雅芳和日本資生堂等也蠢蠢欲動。 2007年2月,作為全國護膚品行業第一的北京大寶,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全部股權(北京三露廠國有股83.42%,職工持股會16.58%),3月與美國強生簽訂了轉讓全部股權的合同。2005年,大寶銷售額為7.8億元(佔全國市場1%),在國內護膚品企業中排名第一,這樣,強生就擁有了大寶遍布全國的二、三線營銷網路。 化妝品企業淘汰率很高,兩年前全國有5000多家,現只剩3300家,2005年外資化妝品企業有130多家,佔有國內40%的銷售額和80%以上的利潤(外資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0%以上,內資企業僅2-3%)。目前活躍於市場的本土品牌還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餘種,隨著外資企業瞄準三、四線城市,國內品牌的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制葯: 華葯集團: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2004年銷售收入78億元,居全行業第二。2005年落到行業第四,虧損2千萬元。公司陷入債務困境。2004年進行股權改革。將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華北制葯」4.07億股國有股折10億元,另5820萬國有股以2億元賣給荷蘭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葯生產企業),一並抵償所欠「華北制葯」債務。 DSM 遂獲得華北制葯7.4%股權。2007年2月DSM再用3500萬美元購得華北制葯25%股權;另出資1.06 億美元與華葯集團的青黴素和維生素業務合作成立新公司,佔49%股權。DSM成為華北制葯第二大股東。 哈葯集團:2005年,香港中信資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聯合投資獲得控股權(?)。 蓋天力: 2006.10,拜耳醫葯保健(BHC)與我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制葯公司簽署協議,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葯OTC業務。此為醫葯領域最大外資並購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和住友商事(中國)有限公司分別購買河南天方葯業集團16%和4%股權。天方葯業由此從國有股份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目前國內大部分醫葯企業都是外資控制的合資企業?) 小五金電器 法國SEB並購國內壓力鍋老大蘇泊爾: 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2005年全國炊具行業銷售額50億元, 2006年上半年蘇泊爾主營業務收入達5.7億。蘇泊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稱號,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 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的頭號品牌)以2.4億歐元,購得蘇泊爾52.74-61%的股權(蘇泊爾及相關公司以18元/股賣給SEB共2.5億股14.38%股權;以同等價格向SEB增發4000萬A股、要約收購蘇泊爾4860-6645萬股),控股蘇泊爾。 中國五金製品協會烹飪炊具分會的8家副理事單位中的6家,如愛仕達、沈陽雙喜等,2006年8月發布聲明,反對蘇泊爾並購案。他們指出:蘇泊爾在炊具行業銷售額已過20%,根據《外國投資者並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並購方在中國市場營業額超過15億的和市場佔有率達20%的,並購導致一方市場佔有率達到25%或者一年內連續並購10家企業的,都必須向商務部和工商總局報告。蘇泊爾的並購觸及四條「紅線」中的三條;一旦這種壟斷式的並購成為事實,行業良性競爭格局將變為以價格戰、廣告戰等先導的惡性競爭,國內許多企業破產倒閉,將造成大量員工失業。僅在廣東彩塘鎮一地,炊具五金小企業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務部對此案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後,於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與上海電熨斗總廠合資的教訓: 上海電熨斗總廠的「紅心牌」電熨斗曾佔有47.4%的國內市場份額,1993年品牌評估價值達1.3億元。 1996年4月,SEB與該廠共出資1650萬元(SEB出資60%)組建上海賽博電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會5人,法方佔3個名額。法方利用控股權,把紅心變成加工車間,高進低出,轉移利潤;利用中方多年積累的銷售隊伍和人脈資源,使SEB的特福、好運達品牌低成本打入內地數百個商場,並實行專櫃分割,貶低紅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於推廣力度存在明顯歧視,使「紅心」的市場佔有率銳減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進或開發新產品或被法方拒絕,處處掣肘,董事會議沖突不斷,合資公司三年累計虧損3千萬,財務報表年年獲通過。最後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並將合資公司改為獨資公司,留給中方一屁股爛賬。 中方總經理(前上海電熨斗總廠副廠長)告誡那些正與外資談合作的國內企業:不可輕易讓外資控股。 雙喜炊具銷售總經理馬德桃:並購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並購品牌的渠道等優勢資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後就雪藏國內品牌,利用國際品牌的溢價能力,通過品牌錯位,實現從高端市場到低端市場的上下通吃。通過壟斷並購、品牌絞殺,外資用錢把國內企業固化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電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電池廠,最初注冊資本不到200萬元,生產過糊式電池。1990年代中期,電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發展。21世紀初,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6億元,利潤2億元以上,在全國有300多個銷售點,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1988年,南平電池廠以28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40%股權)與福建興業銀行(投90萬元,15%)、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資組建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據《商業銀行法》,興業銀行退出,將其所持15%股份賣給南孚全體職工出資組建的大豐電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產權改革」、「靚女先嫁」,與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掛鉤。該公司下屬鼎暉公司聯合荷蘭國家投行投100多萬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萬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1000萬美元,與中方各股東在香港組建「中國電池」,四家外資股東共佔49%股份,中方股東將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佔中國電池51%股份。「中國電池」遂對南孚絕對控股。 1999年,華潤百孚炒金巨虧,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的8.25%股份出讓,並將另外20%股份轉讓給基地總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該子公司將此20%股份以7800萬轉讓給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萬美元轉讓給摩根士丹利。

⑵ 09上海家化的在線測評啥內容高分!!

跟公務員考試的題目差不多,還有計算的說
40分鍾40題 要抓緊時間做啊

⑶ 中石化收購其下子公司意義何在

2月15日下午,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二樓會議室,中石化(600028)要約收購說明會召開。與中石化高調推薦本次要約收購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揚子石化(000866)、齊魯石化(600002)、中原油氣(000956)和石油大明(000406)四家公司的董秘們正襟端坐,顯得沉默許多。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整合步伐的加快,涉及壟斷行業的央企上市公司以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將迎來一輪整合潮。

旋風式回購

「公司停牌後,這幾天一直准備各種材料,跟中石化和交易所聯系。董秘也是北京本地兩地飛,就整合方案不斷洽談。現在我們就是站好最後一班崗了。」一家被收購公司董秘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我上個星期還不清楚這件事,今天就要坐在這里開這個說明會,真是沒想到。」說明會結束後,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財務總監張家仁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采訪時感嘆:「說實話,下一批整合怎麼做,做哪些,我也不知道。」

和張家仁一樣沒想到的,還有本次四家賣方公司的財務顧問銀河證券。銀河證券投行業務部的工作人員是在2月10日接到中石化的通知,要求做賣方財務顧問,在經過短暫的調查後,銀河證券擬出了四家公司的財務報告。

2月14日,銀河證券與其他券商機構代表一起接到要約收購說明會通知。直到2月15日中石化董事會結束後,在下午的收購說明會上,銀河證券投行部的工作人員才得知收購的具體價格。

高溢價隱痛

操盤本次中石化回購的三大券商是買方財務顧問: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而銀河證券成為賣方財務顧問。

「銀河證券也沒有料到中石化開出的價格會這么高。」一位接近銀河證券投行業務部門的人士說:「銀河證券剛開始做財務分析時,偏向於收購方中石化。然而,收購價格出來後,他們也感到驚訝。」

與上次中石油回購三家A股上市公司比較,中石化本次回購出手闊綽。齊魯石化、揚子石化、中原油氣和石油大明收購價格較停牌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分別溢價24.4%、26.2%、13.2%和16.9%,平均溢價水平超過20%;收購總金額也達到143億元。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石化分析師算了一筆收購和新建成本賬:「中石化花了84.4億元收購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兩家公司流通股分別占總股本的17.95%和15.02%,以兩家公司的乙烯產能是80萬噸和65萬噸來計算,相當於84.4億收購兩家公司已有的23萬噸乙烯產能線。」

這位分析師以另一家石化公司的新建產能成本作了對比:「上海賽科在去年上半年以224.24億元新建了8套世界先進乙烯生產線,產能達到90萬噸。以此比例推算,23萬噸新生產線只需要花費57.3億元。這種推算顯示,中石化的回購金額已經超過了新建投資額的27億元。」

中石化是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美國三地上市公司,以高出市場預期的高價格回購四家A股子公司,是否會觸犯海外股東的利益,引起法律訴訟?這是中石化要約收購的隱痛,也是機構投資者最擔憂的地方。

「海外投資者特別是中石化的美國ADR投資者一直非常關注中石化對子公司的私有化過程,自然要抵觸高溢價收購。正因為存在這種預期,加上中石油低溢價回購先例,我們對石化股的持倉比例一直比較平均。」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說。

2月15日下午,在中石化收購價並未公開時,中石化A股收盤放量大漲6.1%,中石化H股也漲1.6%。「這說明中石化在要約收購前與海外投資機構者進行了充分溝通。但2月16日,中石化A股下跌3.34%,跌幅超過滬指;當日中石化H股下跌2.62%。」

股改可能提前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預測,按照中石化旋風式回購速度,餘下幾批公司的整合就在眼前。中石化的股改決定了未來的整合速度和整合路線。

「到現在,中石化尚無明確的股改計劃。」盡管在說明會上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財務總監張家仁公開表態;但是隨著整合的推進,中石化的股改預期悄然提前。記者當天獲知,部分基金公司的高管間流傳出一條消息,中石化的股改可能提前。

一位接近中石化財務顧問的人士透露,中石化下一個整合重點是上海石化,預計可能採取換股和回購兩種方式。而換股的前提是增發、增發的前提是股改。因此,換股預期可以倒逼股改。「如採取回購方式,那麼當上海石化進入要約收購期後,中石化就可以甩開虧損、非主業上市公司直接進入股改。」

但中石化的整合和股改時機並非完全由公司本身所能決定,管理層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含有明顯的政策意圖。中石化董秘局一位高層對記者說:「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在春節後進行回購,就是因為資本市場行情不好,我們要給資本市場注資,公告發了後,1250點不是就給撐住了嗎?」

央企整合潮

而中石化「私有化」也符合國資改革的大政策:央企退出非核心資產,做大做強主業。「我們在實施前,已經就整合計劃向國資委和國務院進行了匯報。」中石化董秘局一位高層說。

稍早之前,中石油以62億元回購旗下三家A股上市公司,打響了央企整合第一槍。本次中石化再次收購四家上市公司,表明央企整合旗下資產進程邁出一大步。隨後,中國鋁業整合也一觸即發。而這幾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都屬於壟斷或相對壟斷行業。

一位分析人士認為:「由此可能帶來的市場預期是,涉及壟斷行業的央企上市公司以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可能會迎來一輪整合潮。」

市場人士評價,股改正在倒逼國資改革。隨著央企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整合進度加快,多年難以推進的央企資產調整和改革也開始進入快車道,滯後的國資改革開始強力重新啟動。

⑷ 從火車站到保定路527號(上海家化)怎麼坐車

起點: 上海火車站
終點: 上海家化聯合公司

共有10條結果符合查詢條件!

線路1: 從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出發,乘坐申川專線(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川沙客運站),抵達周家嘴路保定路. 約6.19公里
線路2: 從共和路民立路(上海火車站)出發,乘坐573路(寧橋路-共和路民立路(上海火車站)),抵達周家嘴路保定路. 約6.52公里
線路3: 從上海火車站北廣場出發,乘坐962路(上海火車站北廣場-楊高北一路威斯路(外高橋保稅區)),抵達大連路周家嘴路. 約9.43公里
線路4: 從天目西路上海火車站出發,乘坐63路(北石路銅川路-乍浦路海寧路),在海寧路四川北路換乘17路(盧浦大橋-唐山路通北路),抵達周家嘴路保定路. 約6.35公里
線路5: 從天目中路上海火車站出發,乘坐13路(東大名路公平路(提籃橋)-萬航渡路長寧路(曹家渡)),在周家嘴路新建路換乘220路(人民路方浜中路(老西門)-松花江路延吉東路),抵達周家嘴路保定路. 約6.34公里
線路6: 從恆豐路天目西路出發,乘坐510路(惠民路臨潼路-大華三路真金路(大華新村)),在周家嘴路新建路換乘220路(人民路方浜中路(老西門)-松花江路延吉東路),抵達周家嘴路保定路. 約6.49公里
線路7: 從上海火車站出發,乘坐地鐵3號線(江楊北路-上海南站),在虹口足球場換乘地鐵8號線(耀華路地鐵站-市光路),在四平路換乘853路(楊浦大橋-涼城新村),抵達周家嘴路(大連路). 約9.44公里
線路8: 從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出發,乘坐64路(南浦大橋-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在北京東路福建中路換乘19路(普陀路江寧路-唐山路通北路),抵達保定路周家嘴路. 約8.95公里
線路9: 從天目西路恆豐路(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出發,乘坐6394聯運(怒江路大渡河路(長風公園三號門)-乍浦路吳淞路),在海寧路四川北路換乘17路(盧浦大橋-唐山路通北路),抵達周家嘴路保定路. 約6.76公里
線路10: 從天目西路恆豐路(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出發,乘坐948路(乍浦路吳淞路-曹安路輕紡市場),在海寧路四川北路換乘17路(盧浦大橋-唐山路通北路),抵達周家嘴路保定路. 約6.75公里

⑸ 企業進行敵意收購將會面臨什麼問題

由於收購未必就是經營者管理不善帶來的後果, 經營良好的公司也可能遭到襲擊, 因此, 目標公司的管理層有可能不會有足夠的壓力來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另外,要成功的實現收購, 收購公司需要花費巨大的成本,包括聘請法律顧問、財務專家和對目標公司的調查分析所要支付的費用。並且, 由於敵意收購的成功往往意味著目標公司管理層的下台,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目標公司管理層也往往會動用一切力量來抵制收購, 這種激烈的收購和反收購戰會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此外, 收購成功後, 隨著管理層的被更換, 原來由目標公司管理層建立起來的公司與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良好的合作關系、信任關系也可能會中斷, 這都是公司在收購成功後在發展中所要面臨的問題。

陳湛勻指出:浙民投天弘擬要約收購公司27.49%的股權,加上浙民投體系此前已持有的2.51%的股權,浙民投天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最多合計持有ST生化29.99%的股份。這一收購舉措,將預計耗資27億元,意在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權。

陳湛勻教授

以下是陳湛勻的部分觀點實錄:

一直到6月27日,ST生化公告了浙民投天弘的收購報告書摘要和提示性公告,報告書顯示,浙民投天弘擬以36元/股的價格,要約收購7492萬股的ST生化股票,收購公司27.49%的股權。加上浙民投體系此前已持有的2.51%的股權,浙民投天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最多合計持有ST生化29.99%的股份。這一收購舉措,將預計耗資27億元,意在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權。

讓浙民投沒有想到的是,停牌竟被振興集團所用。就在ST生化公告了浙民投天弘的收購報告書摘要的同一天,ST生化竟也還發布了一份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向深交所申請停牌,這一停就是三個月。2017年8月17日,ST生化方面公布了重組標的為山西康寶,但此後公司宣布終止與山西康寶相關的重組事項,重新選定維克生生物作為重組標的。直至2017年9月21日,ST生化的資產重組無法延續,不得不公告終止重大資產重組,股票復牌。

但這三個月的停牌,也給浙民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產生了時間成本和利息成本,例如浙民投於2017年6月29日打入中登公司指定結算賬戶的5.39億元保證金每天將產生高額利息,而且剩餘的21億資金出於合規性考慮也不能輕易動用。

拒絕代公告VS以關聯身份發布公告:

此前2017年6月23日,ST生化未曾披露《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浙民投撥打ST生化相關人員的電話均是無人接聽狀態,因此浙民投聯合中介機構第一時間向監管部門反映了上市公司拒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況。

2017年7月4日,ST生化又拒絕發布浙民投關於交易所問詢函的回復公告,不免對市場形成誤導,對此浙民投的收購也遭到很多質疑。

著名經濟學家、全球共德CEO陳湛勻教授簡介: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並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與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國家名校進行學術交流,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陳湛勻教授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陳湛勻教授長期專注於地產金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成長,對這些領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豐富的實際經營經驗。他擅長實用解決具體方案,將廣泛的商業知識和特定行業的深入了解相結合,致力於運用金融專業技術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競爭優勢、贏利能力,放大企業價值並創造價值,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

閱讀全文

與上海家化要約收購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股份公司幕集資金 瀏覽:977
華林證券投資分析 瀏覽:505
6月2日澳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972
房屋低壓怎樣貸款 瀏覽:745
靖江融資 瀏覽:977
基金公司006551 瀏覽:406
2019年幾月份柴油價格最低 瀏覽:824
史玉柱理財 瀏覽:382
知名理財方式 瀏覽:501
央視財經頻道悟空理財 瀏覽:954
哪些理財網站 瀏覽:294
外匯k線1分鍾 瀏覽:589
私募股權基金司機 瀏覽:331
金融資產ppt 瀏覽:772
滬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343
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408
188美金的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424
蘇州有什麼股票 瀏覽:104
100美元現在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689
廢品收購是看股票還是期貨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