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軟體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 軟體企業競爭更加殘酷,差距拉大
國內的軟體企業規模普遍偏小,10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占軟體產業的主導地位,對於小型軟體企業來說,其研發力量、管理水平、資金來源等因素使它無法推出更新,更具有競爭力的軟體產品,而且面臨目前人力資源、開發等成本的高漲,在殘酷的競爭上處於相當不利的地位,這一部分企業將逐步消失,或被並購,或被淘汰,而能夠生存下來的小企業以及規模較大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大,推出的產品及其服務也將越來越得到市場的青睞,這對中國軟體的發展是有利的,不僅僅能統一國內軟體市場的秩序與標准,而且也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隨著國內現有的技術、網路等條件不斷完善,金融、電信、電力、石油、政府等傳統上軟體行業的重要客戶,都走上了數據集中的道路,這使得小的軟體企業很難進入並分享這個蛋糕,進入的門檻不僅是技術,更多的是自身條件包括企業規模、資金、人員、資質和信息。要想從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我們這樣的小企業必須開拓新的行業和領域,走軟體小(小型化)和專(專業化)的道路。畢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個行業都在不斷發展變化,機會就存在於變化中,需要的是我們把握機會。
2. 軟體行業國際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中國加入WTO,中國軟體業將面臨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以及前所未有的走出去的發展機會。近年來,國內的一些軟體企業積極地進入國際市場,在不同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尤其是在軟體外包方面取得一點效果,我國作為WTO的正式成員,國內軟體企業「走出去」必將獲得在國際市場發展的機會,「走出去」是大勢所趨。
另外企業要想進入國際市場,必須首先完善自我,增強了企業的全球意識,強化國際化的商品觀念、市場觀念、競爭觀念、風險觀念、信譽觀念、法制觀念等,這無疑對企業本身是有好處的,相反,如果採取「閉門造車」的策略,即使在技術競爭中取得優勢,也很難成為被國際廣泛接受的主流技術,因此國內的軟體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走出去,必須利用市場優勢,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絕不能閉門造車。
3. 軟硬結合更加緊密
在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設備、家用電器中,軟體將與硬體的結合將更加緊密,可以想像,未來你家裡的冰箱、洗衣機、電飯鍋、微波爐等將越來越自動化,你也越來越容易控制它們,你將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通過任何設備來獲取這些電器的狀態以及操作這些電器,這些都是軟硬體緊密結合的結果。
硬體依靠軟體,使得硬體的作用充分發揮並且更容易使用和控制;軟體依靠硬體,才有了發揮作用的空間和載體,才能體現軟體自身的價值。2006年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的即將上世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Vista對硬體要求的苛刻和最低配置(僅內存就需最少512M)無疑將讓Intel、Samsung、LG等CPU和內存生產商笑逐顏開,而離開了硬體廠商在技術和生產上的支持,Vista也根本無法上市。
4.專業人才需求增大
由於主要的軟體公司比如MicroSoft、Borland(Interprise)、Sun、Oracle、IBM等越來越重視軟體的簡單易用,我們所用的操作系統、OFFICE以及各種開發工具在這些知名軟體公司的不斷升級與完善下,將變得越來越簡單,很多技術性的低層部分都被他們封裝起來,我們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傻瓜,以前一個非常復雜的功能現在可能只需要幾行簡單的代碼就實現,我們也越來越依賴於這個軟體工具,開發人員慢慢成為藍領階層。軟體企業越來越需要的不是高水平的技術人員,而是精通業務、熟悉某個行業或者領域的專家,例如ERP、財務等。
5. 移動技術
GPRS、CDMA、WiFi、802.11b/g、藍牙等無線技術已經走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移動辦公和娛樂成為熱門話題,我們的身邊正出現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許多軟體對移動的支持也越來越豐富。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3G將會在國內商用,3G提供高速穩定的數據業務,這將使移動開發進入一個極度火熱的時期,它顛覆了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信息設備就是桌面電腦的概念,將來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手機、PDA接入互聯網或其他信息系統,那麼,對於這些除了電腦以外的其它信息設備的開發必定會呈現出爆炸性的需求,移動開發將炙手可熱。
㈡ 軟體市場分析
在國內,華為在軟體通訊行業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老大。國際上一些主要的通訊協議的協會都邀請華為參與並制定規則,所以華為在網路通訊裡面在國內應該沒有對手能威脅到它,只不過華為做的都是底層的協議等一些看不到的部分,而不是軟體的直接設計者,華為做的更底層,更基礎,也更有深度,但是他的專利費用每年都能分紅很多的,這是毫無疑問,只是我們感受不到而已。
而騰訊在網路通訊中最多算是高級的搬運工,就像是我們國家用進口的晶元再進行設計封裝,然後生產出我們國家的產品一樣,而華為在通訊行業做的就像是通訊行業的晶元一樣,就是這個道理。基本所有的軟體硬體都會用到他的東西,只要你聯網。所以,它才會有那麼多資金一直維持自己的研發,一直發展。
㈢ 軟體行業分析報告
中國軟體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09資深版)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軟體行業的界定和分類
1.行業定義、基本概念
2.行業基本特點
3.行業分類
第一章 軟體行業國內外發展概述
一、軟體行業國際發展總體概況
1.2005-2008年軟體行業國際發展概況
2.主要國家和地區發展概況
3.軟體行業國際發展趨勢
二、中國軟體行業發展概況
1.2005-2008年中國軟體行業發展基本情況
2.中國軟體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2009年中國軟體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一、宏觀經濟環境
二、國際貿易環境
三、宏觀政策環境
四、軟體行業政策環境
五、軟體行業技術環境
六、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發展環境的影響
第三章 軟體行業市場分析
一、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1.2005-2008年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
2.軟體行業市場飽和度
3.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市場規模的影響
4.2009-2012年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二、軟體行業市場結構分析
三、軟體行業市場特點分析
1.軟體行業所處生命周期
2.技術變革與行業革新對軟體行業的影響
3.差異化分析
第四章 軟體行業生產分析
一、軟體行業生產總量分析
1.2005-2008年軟體行業生產總量及增速
2.2005-2008年軟體行業產能及增速
3.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生產的影響
4.2009-2012年軟體行業生產總量及增速預測
二、子行業生產分析
三、細分區域生產分析
四、軟體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1.行業供需平衡現狀
2.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供需平衡的影響
3.軟體行業供需平衡趨勢預測
第五章 軟體行業競爭分析
一、軟體行業集中度分析
二、軟體行業競爭格局
三、軟體行業競爭群組
四、軟體行業競爭關鍵因素
1.價格
2.渠道
3.產品/服務質量
4.品牌
第六章 軟體行業產品價格分析
一、價格特徵分析
二、主要品牌企業產品價位
三、價格與成本的關系
四、行業價格策略分析
五、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產品價格的影響
第七章 軟體行業用戶分析
一、軟體行業用戶認知程度
二、軟體行業用戶關注因素
1.功能
2.質量
3.價格
4.外觀
5.服務
三、用戶的其它特性
第八章 軟體行業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種類
二、替代品對軟體行業的影響
三、替代品發展趨勢
四、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替代品的影響
第九章 軟體行業互補品分析
一、互補品種類
二、互補品對軟體行業的影響
三、互補品發展趨勢
四、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互補品的影響
第十章 軟體行業主導驅動因素分析
一、國家政策導向
二、關聯行業發展
三、行業技術發展
四、行業競爭狀況
五、社會需求的變化
第十一章 軟體下遊行業分析
一、軟體下遊行業增長情況
二、軟體下遊行業區域分布情況
三、軟體下遊行業發展預測
四、金融危機對軟體下遊行業的影響
第十二章 軟體行業渠道分析
一、渠道格局
二、渠道形式
三、渠道要素對比
四、各區域主要代理商情況
第十三章 中國軟體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銷售毛利率
二、2005-2008年行業銷售利潤率
三、2005-2008年行業總資產利潤率
四、2005-2008年行業凈資產利潤率
五、2005-2008年行業產值利稅率
六、2009-2012年軟體行業盈利能力分析預測
第十四章 中國軟體行業成長性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銷售收入增長分析
二、2005-2008年行業總資產增長分析
三、2005-2008年行業固定資產增長分析
四、2005-2008年行業凈資產增長分析
五、2005-2008年行業利潤增長分析
六、2009-2012年軟體行業增長預測
第十五章 中國軟體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資產負債率分析
二、2005-2008年行業速動比率分析
三、2005-2008年行業流動比率分析
四、2005-2008年行業利息保障倍數分析
五、2009-2012年軟體行業償債能力預測
第十六章 中國軟體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總資產周轉率分析
二、2005-2008年行業凈資產周轉率分析
三、2005-2008年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
四、2005-2008年行業存貨周轉率分析
五、2009-2012年行業營運能力預測
第十七章 中國軟體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一、行業前10家企業簡介
二、行業前10家企業競爭力分析
三、行業前10家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第十八章 軟體行業重點子行業分析
一、子行業發展現狀
二、子行業發展特徵分析
三、子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四、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子行業的影響
第十九章 軟體行業細分區域分析
一、華東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二、華南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三、東北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四、華北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五、華中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六、西部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第二十章 軟體行業進出口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出口分析
1.出口量及增長情況
2.軟體行業海外市場分布情況
3.經營海外市場的主要品牌
4.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出口的影響
二、進口分析
1.進口量及增長情況
2.軟體行業進口產品主要品牌
3.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進口的影響
第二十一章 軟體行業風險分析
一、軟體行業環境風險分析
1.國際經濟環境風險
2.匯率風險
3.宏觀經濟風險
4.宏觀經濟政策風險
5.區域經濟變化風險
二、軟體行業產業鏈上下游風險分析
1.上遊行業風險
2.下遊行業風險
3.其他關聯行業風險
三、軟體行業政策風險分析
1.產業政策風險
2.貿易政策風險
3.環保政策風險
4.區域經濟政策風險
5.其他政策風險
四、軟體行業市場風險分析
1.市場供需風險
2.價格風險
3.競爭風險
五、軟體行業其他風險分析
第二十二章 有關建議
一、軟體企業營銷策略
1.價格策略
2.渠道建設與管理策略
3.促銷策略
4.服務策略
5.品牌策略
二、軟體企業投資策略
1.子行業投資策略
2.區域投資策略
3.產業鏈投資策略
三、軟體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策略建議
1.戰略建議
2.財務策略建議
主要圖表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長速度
圖表:2009-2012年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長速度預測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重點企業市場份額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區域結構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渠道結構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需求總量
圖表:2009-2012年軟體行業需求總量預測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需求集中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需求增長速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市場飽和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供給總量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供給增長速度
圖表:2009-2012年軟體行業供給量預測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供給集中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銷售量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庫存量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企業區域分布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銷售渠道分布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主要代理商分布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產品價格走勢
圖表:2009-2012年軟體行業產品價格趨勢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利潤及增長速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銷售毛利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銷售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總資產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凈資產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產值利稅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總資產增長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凈資產增長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資產負債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速動比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流動比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總資產周轉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存貨周轉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產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額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出口地區分布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進口量及進口額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進口區域分布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對外依存度
圖表:2008-2009年軟體行業投資項目數量
圖表:2008-2009年軟體行業投資項目列表
圖表:2008-2009年軟體行業投資需求關系
㈣ 中國軟體開發的市場及前景
基本算IT民工了 現在很差的 不要聽培訓學校的吹噓 都是忽悠人的多 好多人都不適合做軟體開發的 根本沒邏輯思維和程序思想 而且加班嚴重 就是不漲薪水 有的績效工資都不發 南京的新人軟體開發都不到3000快 混個鳥啊 做個1 2 年估計也漲不到5000 反正覺得軟體業越來越荒廢了
㈤ 國產軟體的市場分析論文怎麼寫
政府采購與國產軟體命運
一、電子政務、政府采購和國產軟體均處於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長期以來,在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和軟體產業的扶持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的現象,政策和法律明確要求采購本國軟體,但後來在執行中卻又變了樣。無論從硬體和軟體產品來看,很多時候還是采購了國外產品。
究竟如何將電子政務、政府采購和扶持本國軟體產業三者之間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不僅決定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和對《政府采購法》的遵守問題,還決定了對軟體產業的扶持問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三個產業中,政府都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這三個產業能否處理妥善,關鍵在政府。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三者都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電子政務正在大面積推開建設,《政府采購法》也才實施一年多,軟體產業扶持政策也只有3-4年時間。但是如果在這段時間里,市場需求機會不把握好,法律不能有效遵循,產業扶持政策不能堅決執行的話,很有可能形成一個惡性的產業發展環境,其所造成的結果必將是既褻瀆了法律制定的尊嚴,又破壞了產業發展的機會。
二、政府要扮好即關鍵又特殊的角色
軟體是一種特殊的產業,具有前期投入大而後期收益高的特性。但是這種產業又具有需求依賴性,是一個嚴重依賴於訂單,而不是一個供給創造需求的行業。我國的應用軟體更是如此。因此中國出現了不少「一單公司」,有一個項目,成立一個軟體公司,項目結束了,公司也就解散了,或者長期依靠一、兩個項目的服務為生。
對中國以應用軟體為主體的軟體產業來說,是一個高度機會主義的產業,有項目、有市場需求,可能很快就發展起來了;沒有項目機會,再好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也可能活得很艱難。
誰為本國軟體企業提供項目機會?誰為中國國產軟體企業製造項目機會?我想在市場經濟的充分競爭環境下,國產軟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發揮特殊用戶的作用,給予扶持。因為在軟體產業的發展中,政府扮演了一個關鍵又特殊的角色。
第一,它是最大的買家,而且我國在大規模推行電子政務的過程中,存在更多的機會。它的買賣行為,可能決定某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決定某一類產業的發展;
第二,它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是市場秩序的維護者,應該也有權利對破壞市場規則,違反政策法規的行為予以懲罰;
三是《政府采購法》的踐行者,因此政府本身應該很好地遵守法律規定。
三、采購本國軟體也有問題,政府需從政策上疏導、監督產業發展
有一份地方的信息化文件,強調在實施信息化過程中,優先採購本地軟體,真是讓我哭笑不得。一是該地區軟體產業本身很不發達,很多政府信息系統需求中根本無本地軟體可采;二是如真正采購本地軟體,時間、金錢和效益都會打大折扣;三是中國的地區封鎖政策嚴重,已經(或許早就)蔓延到了無形產品的保護中。四是明顯違反我國《政府采購法》的規定,竟然毫不掩飾、堂而皇之地寫進政府文件中。
要真正扶持本地軟體產業,自己政府不主動帶頭扶持,怎能指望其他政府能買本地的軟體呢?這就造成了各個地方政府和部門為了促進當地和本部門的軟體產業發展,封鎖了其他軟體企業的進入機會,形成了相互封閉的、同質化的軟體市場格局。
㈥ 與國外軟體市場相比,中國軟體市場有哪些特點
盜版很多、正版很少。
㈦ 請問軟體區域市場分析怎麼寫
提供個模板,如下:
http://cache..com/c?word=%C8%ED%BC%FE%3B%CA%D0%B3%A1%3B%B7%D6%CE%F6&url=http%3A//www%2Ee%2Dworks%2Enet%2Ecn/ewk2004/ewkArticles/522/Article11818%2Ehtm&b=0&a=114&user=
當然,具體的數據你得去調研和查找啊
㈧ 軟體市場調研報告
軟體市場調研報告可以分為:調研工作方案、問卷分析、市場分析、營銷策略和市場預測與分析5個方面。其中,營銷側路分析包括廣告策略、產品策略、定價策略、促銷策略、分銷策略以及品牌策略。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5年中國軟體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認為:2014年,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20.2%。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類服務分別實現收入3841和6834億元,同比增長22.5%和22.1%,增速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2.3和1.9個百分點;佔全行業比重分別達10.3%和18.4%,同比提高0.2和0.3個百分點。傳統的軟體產品和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分別實現收入11324 和7679億元,同比增長17.6 %和18.2%,佔全行業比重同比下降0.7和0.3個百分點。嵌入式系統軟體實現收入6457億元,同比增長24.3 %,增速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集成電路設計業實現收入1099億元,同比增長18.6%。軟體業實現出口545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增速比2013年下降3.5個百分點。其中外包服務出口增長14.9 %,嵌入式系統軟體出口增長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