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弘發航運有限公司太湖輪於2019年8月底在大西洋發生了什麼事故
雍州原為光武帝劉秀所置,後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涼州分為涼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將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❷ 海洋垃圾污染會產生什麼後果
海洋垃圾不僅會造成視覺污染,還會造成水體污染,造成水質惡化。
北大西洋海域海洋垃圾分布
北大西洋海域海洋垃圾分布
海洋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廢棄的魚網,它們有的長達幾英里,被漁民們稱為「鬼網」。在洋流的作用下,這些魚網絞在一起,成為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陷阱」,它們每年都會纏住和淹死數千隻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其他海洋生物則容易把一些塑料製品誤當食物吞下,例如海龜就特別喜歡吃酷似水母的塑料袋;海鳥則偏愛打火機和牙刷,因為它們的形狀很像小魚,可是當它們想將這些東西吐出來返哺幼鳥時,弱小的幼鳥往往被噎死。塑料製品在動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誤食後會引起胃部不適、行動異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海洋生物的死亡最終導致海洋生態系統被打亂。
塑料垃圾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廢棄塑料會纏住船隻的螺旋槳,特別是被稱為「魔瓶」的各種塑料瓶,它們會損壞船身和機器,引起事故和停駛,給航運公司造成重大損失。[3]
浩瀚南海碧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良好的生態,令人心醉。然而,快餐盒、塑料袋、漁網等海洋垃圾不時漂浮於海面,污染了美麗的南海。[4]
「海洋垃圾已污染了我們的藍色家園,對南海海洋生態構成一定威脅。」海南師范大學教授畢華如是說。
畢華提供的一張死亡海鳥圖片著實令人觸目驚心:一隻碩大的海鳥慘死於沙灘上,解剖後,海鳥腹中依稀可見一些塑料垃圾。[4]
「綠色和平」組織發現至少267種海洋生物因誤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海洋垃圾纏住而備受折磨,並導致其死亡,這對海洋生物來說是致命。另外,海洋垃圾可通過生物鏈危害人類,如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可通過魚類的食入而在體內富集,人類吃了這些魚類勢必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4]
人類海岸活動和娛樂活動,航運、捕魚等海上活動是海灘垃圾的主要來源。據統計,塑料和聚苯乙烯類製品占海洋漂浮垃圾的90%。[4]
專家們認為,海洋垃圾正在吞噬著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為生的海洋。如再不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人類和其他生物都將無法生存。
為此,專家強烈呼籲,公眾應增強海洋環保意識,不隨意向海洋拋棄垃圾,從源頭上減少海洋垃圾的數量,以降低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共同呵護我們的「藍色家園」。
海洋垃圾監測
為了掌握海洋垃圾的種類、數量和來源,並評估其演變趨勢,在監測的同時清除海洋垃圾,並加強公眾教育。
海洋垃圾清除
清理海洋塑料垃圾的方法可按照區域分為海岸、海灘收集法和海上船舶收集法。其中海岸、海灘收集法要比海上船舶收集法簡單許多,因為垃圾一旦進入海洋便會具備持續性強和擴散范圍廣兩個特點,這兩個特點加大了海上船舶收集垃圾的難度。同時,海上收集垃圾時對船隻的技術要求也很高。船隻要能形成高速水流通道,同時還要具備翻斗設備和可升降聚集箱,這樣才能將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聚集起來。
韓國漢城數字論壇發出聲明,將在2016年啟動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清理行動。數百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影響了大量的海鳥和海洋哺乳動物的生活,對人類健康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有毒的化學物質(包括多氯聯苯和滴滴涕)被塑料吸附,濃度可增加100萬倍。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清理行動第一階段業務試點部署,將在日本和韓國之間沿海跨越2000米的水域展開,運行歷時至少兩年,目標是接近到對馬群島海岸附近。而在未來5年的一系列大規模的任務中,海洋清理行動還將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之間部署100公里長的清理系統,以清除約一半的泛太平洋垃圾帶。
海上航行的船員們不願將垃圾帶回港口,也不願打撈起扔在海洋中的垃圾。因此一些船員選擇將他們的垃圾丟棄在海上。加強海洋垃圾傾倒罰款,可以有效地阻止這一做法。例如在1993年美國豪華游輪"帝王公主號"因為傾倒20個垃圾袋到海里被罰款50萬美元。這個水平的罰款對隨意傾倒海洋廢棄物行為具有威懾力。
將回收及循環利用海洋污染物連接起來,尤其是在世界一些最貧窮的地區。 例如,東非一些小規模項目能創造工作機會並減少海洋垃圾水平,這些項目將會進一步推進。
污染面積編輯
我們所消耗的每一片塑料,都有可能流入大海。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達350萬平方公里,超過了印度的國土面積,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而人類也將無法生存。
塑料袋、塑料瓶等塑料包裝如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白色污染」籠罩之下,塑料已被英國某媒體評為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
而今,塑料的觸角已經從陸地伸向海洋,在太平洋上就形成了一個面積有得克薩斯州那麼大的以塑料為主的「海洋垃圾帶」。得州是美國內陸面積最大的一個州,約70萬平方公里。所以,當科學家提到「那個和得克薩斯州面積相當」的海上垃圾帶時,很多美國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❸ 洋山深水港的建設對長江口生態系統有何影響
河口灘塗濕地、河口島嶼濕地、湖泊河流低窪濕地、人工濕地構成了上海濕地的總和。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有著得天獨厚的河口灘塗濕地資源,建國後上海共圈圍灘塗840平方公里(126萬畝),使上海的土地面積擴大了14%。近幾年來,上海市的灘塗資源一直保持在吳淞基面0米以上667平方公里(100萬畝)、-5米以上2400平方公里(360萬畝)數量上。上海的灘塗資源在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中有著其獨特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把上海河口地區豐富的灘塗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和生態優勢,來增強國際大都市的綜合競爭實力,已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本文首先根據長江河口的特點,分析了圈圍河口灘塗與一般圍河和圍湖工程的不同之處,揭示了歷史上長江河口泥沙淤積成陸的規律。其次分別就合理圈圍灘塗對上海國際航空港建設、上海航運中心深水港後方基地建設、上海產業結構的調整、現代化農業生態園區建設、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治理長江河口等方面的貢獻展開了討論。最後,從河口灘塗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觀點出發,針對當前河口灘塗資源在保護與開發利用之間存在的矛盾,分別就強化法制觀念,提高保護意識;確立合理利用的動態保護原則;編制開發利用規劃,實現灘塗資源可持續利用;加強促淤力度,優化生態環境;實行河口灘塗資源的長效管理,做到經濟、社會、生態三種效益共同提高;加強科研工作,減小負面影響等方面作了論述。通過分析研究,本文認為:沒有灘塗,就沒有上海的昨天;沒有灘塗,就沒有上海的今天;充分發揮河口灘塗資源的區位優勢,去建設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關鍵詞:保護 利用 灘塗 資源
1. 上海地區的河口灘塗資源不同於一般的灘塗資源
長江河口與東海直接相連,因此上海地區的河口灘塗圈圍工程不同於內陸地區的圍河或圍湖工程。內陸地區圍河或圍湖工程最為明顯的後果是造成排洪通道不暢、破壞調蓄洪水的能力而引發水災,因此我國的法律法規是嚴禁此類灘塗的圍墾(已圍墾的還得還湖還澤);而上海地區的長江河口處在長江的末端,不存在影響泄洪的問題,只要科學規劃、適度圈圍、協調好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便可取得土地資源來擴展彈丸之地上海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
根據歷史資料,約四千年前,寶山、浦東、南匯的全部及嘉定、閔行、奉賢的大部分都不存在,崇明島的形成則距今更近,上海灘上海灘,顧名思義上海這座美麗的城市就是建立在河口灘塗上的。上海市土地面積的62%是近二千年來由長江泥沙堆積而成的,上海城區這個地理位置,二、三千年前還是汪洋一片,潮起潮落的水流運動,使長江挾帶的泥沙淤積下來形成了灘塗,前人漁民發現了這塊「新大陸」,便通過圈圍灘塗安營紮寨,從小漁村的形成至解放前成為了十里洋場冒險家的樂園,今天上海已建成繁榮昌盛的國際大都市。上海有著悠久的灘塗文化。
長江河口有著其本身的發育模式和演變規律,長江入海口從傳說中白娘子與許仙因深厚愛情而大鬧金山寺,使海水猛漲的所在地鎮江一帶移到今天的上海,長江河口灘塗發育處在大自然的動態變化之中,歷代勞動人民根據長江河口這一演變規律,把淤漲的灘塗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圍墾,形成一道又一道的海塘,由此獲得生存和發展空間,也使不毛的荒灘成為富饒的黃金海岸,上海大陸海岸線的變遷便是最好佐證。因此上海的發展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十分壯觀的圍墾史。沒有灘塗,就沒有上海的昨天。
2. 建國後特別是「九五」期間本市的灘塗資源在上海的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建國以來本市共圈圍灘塗131萬畝(873平方公里),使上海的土地面積擴大了14%,圈圍的灘塗面積約是嘉定、閔行二區的土地面積總和。其中「九五」期間圈圍灘塗約18萬畝(120平方公里)、促淤灘塗25萬畝(167平方公里)。
上海利用圈圍的灘塗建立了一大批農場墾區、工廠企業、市政設施和自然保護區,合理開發利用灘塗對緩解上海市土地緊缺矛盾(計入圈圍灘塗面積上海還凈減少耕地約160萬畝)、保證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增強農業後勁、繁榮上海市場、配合市政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工業產值增長、穩定長江口河勢、改善長江口航行條件、優化生態環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明顯,僅舉以下幾例,便可略見一斑。
2.1. 航空港建設離不開灘塗
浦東國際機場建設是以浦東開發為龍頭,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宏偉目標的需要,「九五」期間本市先後利用灘塗資源為機場圈圍造陸28000畝(近20平方公里),構築起15公里長的安全屏障——海塘,及時為機場建設提供了用地資源,如今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已列入了本市第十個五年計劃,正在建設之中。
2.2. 深水港、航運中心建設離不開灘塗
上海港是世界第三大港,其集裝箱吞吐量約佔全國的1/4, 2001年的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34萬標箱,躍居世界第6位。目前上海港多數集裝箱碼頭就是利用黃金海岸的灘塗資源建造的。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的建設是實現上海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目標的基礎,為了配合洋山深水港區建設,以超前的意識,「九五」期間及時對南匯匯角處灘塗進行了促淤工程,以加快灘塗的淤漲,目前已圈圍成陸土地約2萬畝(13平方公里),計劃今年在南匯邊灘上再圈圍灘塗10多萬畝(67平方公里),為洋山深水港的後方基地海港新城建設作好了准備,為洋山港區建設奠定了基礎。
2.3. 產業結構的調整離不開灘塗
上海市區化工老企業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本市的環境,結合市區污染企業的搬遷進行改造,在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美化上海的生活環境,力爭創建生態城市,全面提升上海經濟的綜合競爭力,是市政府的既定方針。七十年代,上海利用杭州灣北沿灘塗,建造了產值超百億元的上海石化廠;「九五」期間,上海又利用杭州灣北岸漕涇地區的灘塗造地1.5萬畝(10平方公里),為興建一個世界級的上海化學工業園區提供了基地。另外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機械生產基地和我國規模最大、技術設施最先進的大型船舶修造基地也是分別在長興島南岸灘塗、浦東外高橋灘塗上建造的。
2.4. 為建設現代農業生態園區提供凈土
崇明島土地一半左右是建國後通過圍墾灘塗形成的,這里具有土凈、水凈、氣凈的三凈特點,上海利用崇明東灘圍墾地,建設上實崇明生態園區,上實崇明生態園區將展示世界農業的風采,探索中國農業的方向,成為市政府對海外的一個窗口。
2.5. 利用灘塗資源優勢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
歷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本市灘塗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工作,即便在本市土地後備資源壓力非常巨大的情況下,為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九五」期間還是從十分珍貴的灘塗中劃出三個自然保護區,並從財政中撥出一定經費,對重點保護區進行實質性的啟動,強化了生態環境的建設。
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東部長江入海口,恰好在亞太地區候鳥南北遷徙的東線中部,隨著灘塗淤積外延和植被演替的動態變化,候鳥珍禽在灘塗上的棲息、繁衍地也隨之變化,因此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是動態的(鹽城丹頂鶴保護區由於灘塗的不斷淤漲,鳥類日趨減少,其保護區不得不向外海方向平移5公里)。
九段沙濕地(灘塗是濕地的一個種類)自然保護區位於浦東新區對面,九段沙成為「第三代」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稱為「第二代」崇明島)是長江河口演變的歷史必然。另外,在長江河口地區的灘塗上還將建設具有「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鱘保護區。
綠化對改善城市和區域的生態氣候、減輕大氣污染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市區加快綠化步伐的同時,還利用灘塗圍墾地建造了川沙林場、三岔港苗圃及目前為止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公園——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正在建設中的上海世紀森林園、南匯濱海森林公園也分別佔用灘塗圍墾地1.6萬畝(10.7平方公里) 和5000多畝(3.3平方公里)。另外市府下撥專項資金,營造海塘灘塗防護林帶,築起一道平均約20米寬的「綠色屏障」。為了讓上海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市政府不但利用灘塗進行了大量的綠化,而且還利用灘塗建造多個污水治理廠和有效減少空中粉塵和防止產生酸雨的電廠脫硫車間。
2.6. 圍墾灘塗對治理長江河口的作用
圍墾灘塗與長江河口的治理密切相關。20世紀60年代,南支徐六涇河段通過圍墾灘塗將13公里的江面束窄為5公里,形成徐六涇節點;70年代通過圍墾崇明島頭部的老鼠沙灘塗,就是這二處的灘塗圍墾基本穩定了河口的第一級分汊——北支、南支兩分汊。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通過圍墾把散布在長江南支中數個灘塗沙洲合並連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長興島,並固定了游動不定的橫沙島,從而使河口的第二級分汊——北港、南港兩分汊的分水分沙復雜程度得以降低,近百年來幾易入海主航道的主要原因基本消除。今後如科學保護、適度圍墾九段沙和橫沙淺灘,將更有利於長江口航道的治理。隨著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展開,治理河口的方針從過去「整治、疏浚、圍墾」三結合將調整為「圍墾、整治、疏浚」三結合,圍墾在長江河口治理過程中放在首要位置。
建國以來,特別是「九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本市灘塗資源開發利用為各條戰線、各個行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沒有灘塗,就沒有上海的今天。
3. 河口灘塗資源在保護與開發利用問題上的矛盾之處
3.1. 灘塗資源是本市唯一的後備土地資源
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土地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資源與其他資源最大區別在於土地的不可搬動性,上海土地緊缺將是制約本市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為了確保耕地動態平衡,我國執行最嚴格的用地政策,佔用耕地必須佔一還一,並用衛星監測全國的用地情況。
本市人均耕地不足0.35畝,是我國人均擁有耕地量的1/5(1.6畝/人),是世界人均擁有量的1/11(3.75畝/人),本市的耕地面積確實不能再少了,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但大都市要繼續發展,建設需要用地,規劃中的城區還要擴展156平方公里(23萬畝)。土地從何而來,灘塗資源是本市唯一潛在的土地資源。八十年代,上海市海岸帶和灘塗資源綜合調查時查明,吳淞基面3米以上灘塗面積13.5萬畝,0米高程以上103萬畝,-5米以上351萬畝;在最近的20年中,上海圍墾灘塗44萬畝,但據目前的資料表明,上海灘塗面積3米以上經過促淤已達到16.5萬畝,0米以上99.5萬畝,-5米以上361.5萬畝,長江口灘塗資源保持動態的平衡之中。本市河口灘塗資源幾十年來基本保持在0米以上100萬畝、-5米以上350萬畝的數量上,潛力不言而喻,但高灘資源已不多。
3.2. 灘塗資源的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關注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問題,沿海某些地方不適當的圍塗使得紅樹林、珊瑚礁遭受破壞,加上不法分子偷獵、毒殺棲息在本市灘塗上的鳥類,引起有識之士對灘塗圍墾的高度警覺。河口灘塗作為濕地的一個種類,我國是《國際濕地公約》的締約國,保護好本市的河口灘塗,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降解污染物、發展觀光旅遊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就如何保護本市灘塗資源問題,存在著能否繼續對灘塗圍墾的疑問。
灘塗資源在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問題上其基本要求(發展為首要條件)與安全要求(提高生存質量,自然資源、自然環境不能破壞而使生存安全受到挑戰)成為了一對矛盾。
4. 如何較好地解決上海河口地區灘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這一對矛盾
4.1. 跳出「開發重要還是保護重要」的極端化誤區,確立「依法保護、合理利用」的動態保護原則
長江徑流年均攜帶近約4億噸泥沙進入長江口,其中一半左右在長江口、杭州灣北岸沉積,因此河口灘塗「日長夜大」。 據統計分析,崇明島北沿年均以142米的速度向北淤漲;南匯邊灘0米線的淤積速率年均86米;崇明島東灘則具有明顯「圍得快、漲得快」的特點,其年均向東海方向淤漲150米~350米。
由於長江河口地區有著得天獨厚不斷淤漲的灘塗資源,把荒灘變為良田與綠洲,把初級的自然生態環境改造為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高級人工生態環境,可造福於上海人民,社會的發展,對自然界不觸動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們也不能過度的圍墾灘塗,灘塗的生長有一個規律,也需一定的時間,過度圍墾不利於上海的生態建設;另外,我國既然加入了國際濕地公約,要樹立我國在有關國際公約履行方面健康、良好的國際形象,有助於在國際方面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根據自然保護條例,保護區應兼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和適度性,以及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針對本市的實際情況和上海河口地區灘塗資源不斷淤漲的性質,對本市灘塗資源實行動態保護的政策,做到既不追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而破壞灘塗資源的生態環境,也不為了片面強調保護灘塗資源的生態環境而抑制本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另外,根據濕地的定義,河口灘塗通過合理的開發成為島嶼,仍屬於濕地的范疇,正如崇明島、長興島和橫沙島那樣,盡管這三島早已圈圍成陸,但他們還是被列入了中國重要濕地名錄之中。合理開發河口灘塗,建設灘塗與河口濕地保護示範區,創建人工濕地生態環境,已列入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中。
4.2. 強化法制觀念,提高保護意識
上海1987年就在國內率先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上海市灘塗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上升為管理條例,賦於灘塗主管部門對本市灘塗具有促淤、圈圍、利用及保護四大管理職能,上海自1987年以來執行灘塗管理的規定後,使本市灘塗資源在管理和利用方面呈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開發、有效保護的良好局面,面對21世紀的新形勢,要繼續加強宣傳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重要意義,提高廣大市民保護灘塗資源的意識,對擅自圍墾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處理,確保灘塗資源不受破壞。
4.3. 編制好開發保護規劃,實現灘塗資源可持續利用
灘塗資源可持續利用表現為經濟持續性、生態持續性、社會持續性,為了實現灘塗資源可持續利用,「九五」期間,本市職能部門及時編制了《上海市灘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上海市灘塗開發利用規劃研究報告》、《上海市灘塗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問題的生態建設規劃報告》,對本市的灘塗資源保護與開發提出六個基本原則,這六個原則得到了廣泛的認同,環保部門稱之為四一一原則(四結合一適應一協調)。經過分析研究,在保護的基礎上,提出至2010年本市促淤灘塗110萬畝(733.3平方公里)、圈圍灘塗60萬畝(400平方公里)的目標任務,在聽取各方面專家及部門的意見後,這一任務已列入市政府編制的《上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並得到了國務院的批准。最近根據市府對灘塗資源開發與保護要「理順關系、明確責任、確定目標、加快進度」的指示,本市對原上海市灘塗開發利用規劃進行了修編。
4.4. 加強促淤力度,優化生態環境
目前本市高灘資源已不多,但中低灘資源十分豐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在促淤工程中的應用,灘塗的促淤效果將不斷提高。工程促淤前期淤厚量達1米/年左右,種青促淤年均淤積厚度達20~30厘米。加強促淤力度,使兩種促淤方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一方面使灘塗加快淤漲,為本市加速提供後備的土地資源,走促淤——圈圍——再促淤的圍塗造地良性循環之路;另一方面灘塗的加速淤漲,有利於灘塗資源的保護,有利於豐富灘塗區域的食物鏈供各種動植物生息繁衍,有利於海岸帶建立良性的生態環境。加強促淤力度,可以做到既在開發、利用、消耗環境中的灘塗資源,同時又在創造灘塗資源、優化生態環境。
4.5. 實行河口灘塗資源的長效管理,做到經濟、社會、生態三種效益共同提高
長效管理是新世紀上海面臨的新課題,灘塗資源的長效管理是以潛在土地資源為主要對象,把灘塗資源管理的後果導向模式轉變到原因導向管理模式。深入探索長效管理的管理模式,力爭做到經濟、社會、生態三種效益共同提高。(周元生攝於長江農場)
4.6. 加強科研工作,減小負面影響
保護及綜合開發利用灘塗資源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約束條件較多,因此一定要科研先行,深入研究圍墾工程帶來的負面作用,力求這些影響通過科學的圍墾方案控制在承受能力所允許的范圍內。
正確處理好灘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這一對矛盾,尋求符合中國國情、本市市情、又符合國際規范的綜合、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緊緊圍繞「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上海「十五」發展的主線,充分發揮本市灘塗資源的區位優勢,建設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5. 國內外開發沿海灘塗對上海的啟示
我國對沿海灘塗的圍墾開發有著悠久歷史,據記載,西漢吳王開始就利用沿海灘塗進行開發利用,沿海幾大河口地區約2億畝土地原屬於古海塗地區,是經過千百年不斷圍墾形成大陸的。建國以來,我國共圍海造陸約1800萬畝(12000平方公里)。近年來,我國沿海省市高舉「科技興海」的大旗,把沿海灘塗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作為海岸帶開發、向海洋進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的前題下,紛紛制定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灘塗資源的方略,土地資源緊缺的澳門、香港、台灣地區在圍海造地方面也得到迅速的發展。
國外海塗圍墾開發最早始於荷蘭,早在羅馬時代,荷蘭人開始在北海沿岸進行小規模圍墾,1250年至20世紀初,大片海岸沼澤被圍墾起來,荷蘭有1/3的國土是圍墾開發出來的。須德海大堤工程(The Zuiderzee Project)和三角洲工程(The Delta Project)這兩項巨大工程稱著於世,目前荷蘭不再進行大規模的圍海造地工程,在提出退耕還海的同時卻設想在近海岸帶建造海上人工島。
英國的圍海工程是在17世紀通過荷蘭的圍海技術輸入後進行的;朝鮮和韓國利用沿海灘塗進行系統的大范圍的圍海造陸;日本是個島國,人口密度高,土地資源貧乏,最引人矚目的是在沿海興建人工島,據最近報道已建海上人工島80多座;即便是土地資源較為富足的國家,如法國和英國也都有利用沿海灘塗進行大規模與海爭地的工程。
綜觀全球,凡是土地資源不足的沿海國家和地區,都是通過圍海造陸來解決土地資源問題的
❹ 長江水道將如何實現綠色發展
據報道,日前舉行的長江經濟發展座談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經濟帶發展,綠色發展很重要,水運比陸運好,在這個『好』上要做大文章。
長江黃金水道船型標准化、港口標准化、航道標准化、運輸標准化等問題突出,抑制了運輸效率、推高了物流成本,加強區域效益管理,是長江經濟帶港口綠色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綠色、環保、經濟的要求,加強對船舶建造、修理、淘汰的機制。
據悉自2018年起,交通運輸部將開展為期3年的長江經濟帶船舶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根據方案,將嚴格執行船舶強制報廢制度,積極推進老舊化學品船舶和油船淘汰,把控長江液體散裝危險貨物運輸船舶運力審批關。
❺ 綠色船舶對航運的意義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將船舶及航運業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推到了「聚光燈」下,船舶減排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業界對綠色船舶充滿期待。那麼,綠色船舶的核心要素是什麼?綠色船舶能帶給我們哪些變化?它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綠色標准
「綠色船舶」顧名思義就是相對於常規船舶更為「綠色」。目前國際國內對綠色船舶沒有統一而明確的定義,但業界在對綠色船舶的理解和認識上,卻有著共同點。「綠色船舶是從設計、建造、營運到拆解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通過應用綠色技術最大程度上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安全健康的功能目標。該目標的實現體現在船舶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設計、生產、使用、回收利用等環節的綠色要素。」中國船級社上海規范所所長楊忠民介紹。
「綠色」標準是對船舶節能環保全方位的考慮。目前國際上「綠色船舶」的標準是在現有SOLAS和MARPOL兩大海事支柱性公約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發展的。SOLAS和MARPOL中,與綠色要素有關的規則均是綠色船舶標準的組成部分,尤其是MARPOL公約以及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公約規則更是體現綠色要素的重要部分。如:MARPOL、壓載水公約、防污底公約、拆船公約和正在研究的船舶能效標准。要確保船舶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實施與綠色要素有關的標准,則需要考慮如何實現綠色要素,而綠色要素則包括:船型優化、船舶無壓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材料的利用、能耗系統的優化、節能技術的應用、綠色製造、船舶營運優化、船舶無害拆解等。
綠色功能
「綠色船舶」的發展無疑會起到保護全球環境、推動船舶製造業和航運業良性發展的作用。全球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使得船舶及航運業對環境污染的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以空氣污染為例,國際海事組織專家組的研究報告認為,2007年全球航運業CO2排放量為11億噸,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4億噸。而這還僅僅是航運業污染環境所表現的一個方面。
針對海洋環境保護問題,國際海事組織(IMO)對MARPOL公約重新審視梳理,先後對防油污標准、空氣污染NOX、SOX 排放標准等進行了修訂,又陸續通過了壓載水公約、無害環境拆船公約,當前的重心又轉移到控制CO2的排放上。IMO近年來工作重心的轉變,也是它從環保標准向綠色標准轉變的歷程,從契合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需求出發,陸續完善以實現環保、節能、安全等方面要求為目標的標准,這些標准將是構成未來「綠色船舶」標准體系的基礎。
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IMO相關標準的出台,引導著全球船舶工業的發展方向,發展綠色船舶已是全球的選擇。另外,從行業、企業進行能源管理的需求出發,綠色船舶也是其實施能源目標的重要手段。「綠色」標志作為船舶的綠色身份證,是造船和航運企業獲得政府支持,公眾認可,開展綠色營銷的主要保證。
綠色先機
節能環保的熱潮席捲著航運業和造船業,綠色船舶標准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新一輪國際標准權益競爭的焦點。「雖然目前尚沒有完整明確的國際性『綠色船舶』標准,但歐美、日本等國家已在國內立法方面有所行動,並可能提前單邊實施,從以前防污染要求來看,海運界實施單邊行動計劃並不乏先例,如美國的90油污法案。」楊忠民如是說。
如今,許多國家都以非常熱衷而積極的態度發展綠色船舶。歐盟於2009年1月22日發布「2018年前歐盟海運政策目標及建議案」,以促進安全、保安、清潔、高效的航運業,歐洲航運及相關海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長期競爭優勢以及其整個海上運輸系統如何面對21世紀挑戰,成為此戰略計劃的核心部分;英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推出的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方案,認為是航運業有效的減排方式;丹麥設立「未來綠色船舶」項目通過使用現有技術實現船舶減排,該項目旨在對NOx和SOx減排達到90%、CO2減排達到30%;日本確定的目標是,到2011年將把新造船CO2排放減少30%。
應環境保護需求而誕生的綠色船舶,因貼上了「綠色」的標簽,必將更多地得到國際社會及公眾的認可。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許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具有「綠色」標志的船舶,可優先通過「綠色通道」進入歐美等繁忙港口;港口國監控對具有「綠色」標志的船舶實施「信任」措施;保險機構對於「綠色」標志船舶實施低保費率;各國金融機構對於「綠色」標志船舶建造計劃提供更加優惠的融資條件......
可以預見的是,對於船舶、航運業及相關企業來說,誰先實施「綠色」標准,誰就能搶佔先機。
綠色船舶在我國的發展尚屬起步階段,我國政府已意識到綠色船舶是未來世界造船業、航運業競爭的關鍵所在,目前正積極組織國內有關部門研究開發綠色船舶及相關技術。作為大系統產品的船舶來說,它涉及方方面面的技術,船舶不可能僅通過某一方面的新技術來達到環保或節能的效果,而需要通過不同的切入點採用「綠色技術」,這就意味著綠色船舶的認定標准可能千差萬別,這也是我國綠色船舶系統標准相對於其他「綠色產品」(如綠色家電、綠色食品、綠色建築等)而言,出台較晚的原因。
楊忠民強調說,從國內來看,任何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取決於政府主導、國民意識、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等方面。我國正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醞釀出台一系列的標准。
❻ 長江「黃金水道」如何打造綠色航運
在8月4日於武漢舉行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媒體見面會上,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表示,發展航運必須保護生態,要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貫穿長江航運規劃、建設、發展等各個領域,著力推進長江航運綠色發展。
在綠色船舶建設方面,加快推進船型標准化,重點推進老舊船舶拆解,推廣標准船型、三峽船型和清潔能源動力船,三峽庫區載貨汽車滾裝運輸船舶基本實現標准化。同時,還強化了長江干線船舶污染防控,在船舶污染總量風險防控上做減法,在監管與應急處置能力上做加法,在防污體系、制度建設上做乘法,在綠色倒逼、排放懲罰上做除法。
積極推動綠色港口創建,加快重慶果園、武漢陽邏、南京龍潭等一批沿江港口岸電設施建設,積極支持沿江港口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推動LNG加註站碼頭、洗艙站布局規劃建設,進一步提升長江港口綠色發展水平。
大力開展打擊破壞長江生態和航道、岸線資源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采砂,加大非法碼頭治理,嚴查非法傾倒垃圾行為。
唐冠軍說,接下來將進一步推進綠色航運發展,主要目標是《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的有效實施(7月1日起實施),「船上儲存、交岸處置」為主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初步形成;確保飲用水源保護區不受船舶污染;100%完成系統內公務躉船搬遷、公務船艇(躉船)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改造。
來源:中國新聞網
❼ 長江有哪些污染
最近在四川、重慶、上海等省市采訪時獲悉,由於治理速度趕不上污染速度,長江水污染程度仍在加深,部分江段水質惡化,已影響到沿江城市的飲水安全。有關專家呼籲,長江污染如不能盡快從根本上得到遏制,5-10年後,長江污染很可能會重蹈黃河和淮河的覆轍。
由於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長江流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之一,流域經濟總量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例超過50%,流域內城市有186個,人口超過200萬的特大城市有4個。
據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陸健健等有關專家介紹,長江流域年污水排放總量多達250多億噸,佔全國4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污水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長江,雖然近年來國家在長江的污染治理上進行了大量投入,但長江水污染形勢仍然比較嚴峻。目前長江幹流60%的水體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工業和人口比較密集的長江中下游上千公里河段,沿岸水質基本都在三類和四類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市,也只有在江中心長興島一帶,才能取到三類水作為上海市的飲用水源。
此外,長江部分支流的污染和流域內湖泊的富營養化問題也很突出。據環保總局提供的數據,長江38條主要幹流上的72個監測斷面,能達到三類以上水質的斷面只有46個。與此同時,長江流域面積大於0.5平方公里的4000多個湖泊,半數以上也已處於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狀態,其中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漢東湖等,均達到了富營養化程度。
據了解,長江的污染來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污染。工礦企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是長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據環保總局統計,2003年,長江流域廢水排放總量已達163.9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72.5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91.4億噸;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481.4萬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131.8萬噸,生活污水排放量346.6萬噸。
其二是農業面源污染嚴重。主要包括:化肥、農葯、畜禽養殖業、農業固體廢棄物、農村生活污水和山林地區徑流污染等。據環保總局估計,長江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物總量與工業、城市生活等點源排放的污染物總量相當。
其三是航運量激增帶來大量船舶污染。長江是橫貫我國東西的水上運輸大動脈,航運業十分發達,常年在水上運營的船舶有21萬艘,這些船舶每年向長江排放的含油廢水和生活污水達3.6億噸,排放生活垃圾7.5萬噸。另外,因海損事故造成的油品、化學品污染事件也時有發生,對長江水環境構成了極大威脅。
❽ 上海除了航運業還有什麼業發達
上海除了航運業還有什麼業績發展,上海的港口業,上海的製造業,上海的服務業,上海的各行各業都比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