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市和債券市場的運行走勢是相反的嗎
在很多時候是相反的。投資者對股市失去信心,資金就要撤出,但資金也需要保值或者有效利用起來,這個時候債券市場就是一個好去處。從總體相關性來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存在蹺蹺板效應。
蹺蹺板效應,一個名稱所代表的兩種產品被分置於蹺蹺板兩端,當一種上來時,另一種就要下去。當然,有權認為,在某一點上蹺蹺板出現了平衡,兩種產品的平均收益大於其中任何一種產品的收益。
但實際上,競爭對手不會容忍這種平衡,會毫不留情地把位置擠掉。這還是一種自己打敗自己的結果。
(1)股市債市能同生嗎擴展閱讀:
在不同期間,股票價格波動和債券價格波動時而同向變化,時而反向變化。在2002年初到2004年底期間,股票價格波動與債券價格波動基本呈現出同向的變化趨勢;但是從2005年開始,兩者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反向變化。
在前一個階段,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92,在後一個階段兩者的相關系數是-0.63。因此,股市和債市在2002年到2004年的3年時間里表現出強烈的協同效應;而在2005年初到2009年9月這將近5年時間里,表現出較強烈的蹺蹺板效應。
對這種差別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在前一段時期中,股市波動性相對不劇烈.計算得到,2002年到2004年期間,上證指數的波動標准差是20.9,只有全樣本波動性的三分之一。這種股票市場的較低波動性不足以引起投資者的股票和債券的資產組合發生大規模的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蹺蹺板效應
B. 債市和股市關系大嗎
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我們的直觀感覺是:兩者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但翻閱國內外學術界對於股市債市關系的討論,卻沒有發現比較一致的結論。就統計上的意義而言,我們發現,自2005年後,兩者的確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
從邏輯上講就是資產配置的效果:資金流出債市後,必將重新進行資產配置,作為備選者的股市,資金流入就是必然。反之亦然。但這個邏輯的前提是市場資金量一定:如果市場資金總量出現萎縮,兩個市場資金都有流出的可能。因此,流動性將對配置效應產生影響,這也是2005年前配置效應不顯著的原因所在。現在的情況,就配置效應而言,債市走熊對股市形成利好,但未來貨幣緊縮將使資金趨緊,減弱配置效應對股市的影響。兩相權衡,債市此輪走熊對股市影響應該偏中性。
債市對於股市的長期影響,主要體現在市場估值上。格林斯潘慣用標普500市盈率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倒數的差距來判斷股指是否存在高估。邏輯主要是,中長期國債和股票都屬於機構投資的配置標的,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因此,兩者的收益率應該具備一定的相關關系。
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我們的直觀感覺是:兩者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但翻閱國內外學術界對於股市債市關系的討論,卻沒有發現比較一致的結論。就統計上的意義而言,我們發現,自2005年後,兩者的確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從邏輯上講就是資產配置的效果:資金流出債市後,必將重新進行資產配置,作為備選者的股市,資金流入就是必然。反之亦然。但這個邏輯的前提是市場資金量一定:如果市場資金總量出現萎縮,兩個市場資金都有流出的可能。因此,流動性將對配置效應產生影響,這也是2005年前配置效應不顯著的原因所在。現在的情況,就配置效應而言,債市走熊對股市形成利好,但未來貨幣緊縮將使資金趨緊,減弱配置效應對股市的影響。兩相權衡,債市此輪走熊對股市影響應該偏中性。
C.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關系
債市與股市的關系有:債市與股市同向變化;債市與股市反向變化;債市與股市其中一者變動較緩或基本不變,其中一者變動較大。
1、股票市場是債券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管理層次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市值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2、股票市場以債券市場為中心,股票市場對企業管理中所需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和分配以及貫穿於全過程的決策謀劃、預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進行的全面管理。
3、股票市場職能的控制性決定了必須以債券市場要素為中心。股票市場的職能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評價。其中,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處於關鍵地位,關繫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3)股市債市能同生嗎擴展閱讀:
股票市場特點
1、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5、完成交易的步驟較多,增加了執行誤差和錯誤。
D. 債市和股市的關系是什麼
當股市一段時間不震時,場內的資金就會流向債券市場,那債券行情就會火一陣,版相反,如果有什麼利好,或者政權策出台,股市就會聞風而動,資金自然而然地會流回股市,債券冷落,股市成交活躍,兩市成「翹翹板」效應。另外推薦你看看貪吃豬財經GZH,裡面干貨很多,我學到很多。
E. 股市,債市與銀行之間怎樣相互影響
股市、債市都是金融投資市場,其區別是投資對象和工具的不同,一個投資對象是股票,另一個的投資對象是債券。
商業銀行則屬於金融市場中的中介機構(其中的一個功能是幫助散戶實現資金的轉移,因為所有散戶都必須在銀行開立保證金帳戶),銀行存貸款的順利運轉,事關整個市場的資金融通。並且,商業銀行本身可能是上市公司,是被投資的對象。所以三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和影響實在是千絲萬縷,不勝枚舉。
最可能對三者同時造成影響的,當屬影響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特別是影響到整個市場的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貨幣、財政政策)、國民經濟景氣度等因素。比如,上調准備率的政策,就會凍結銀行的資金,影響信貸規模,通過乘數效應進而影響股市債市的資金供應。同樣,利率水平的變動也會對整個金融市場造成影響,銀行對這種影響的感受也當屬最深。
所以,實際上不是三者相互影響,而是三者本身就是金融市場這一條繩上的螞蚱,牽一發必然動全身。策略吧股票配資平台,資金安全。
F. 債券 股市 關系
1.通常稍有一點抄投資知識的人都知道股票價格與債券價格走向是相反的,債券是股票的避險工具,一旦股市有變,債券是最好的避險場所。 做為常識這種關系並沒有錯,但應該注意股票與債券要想保持這種關系,必須具備某種條件。因此,有必要認真分析一下股票價格與債券價格的關系。
2.實際上股票價格與債券價格有時會保持相同走向,即一同漲跌。大多數人之所以會認為股票價格與債券價格走向相反,主要是因為一旦經濟不好,債券往往是最好的避險工具, 從而導致購買者眾多,由於供需關系的原因,使債券價格上升,而股票價格和債券收益率下降。然而,一旦了解到債券價格與股票的關系, 就會發現股票價格與債券價格走向相反的持續時間不會長久。債券價格與其收益率(yield)是相反的,假如利率升高,要想在債券二級市場上賣掉已發行的債券,就必須降價,以便使該債券收益率與新發行的高利率債券相適應。 也就是說利率升高,債券價格下降。反之,如果利率下降,則要想在債券二級市場上賣掉已發行的債券,就要漲價,從而使債券收益率與新利率相當。
G. 股票和債券能對沖
單一的只是關系的話股票和債券是同向變化關系,選擇兩種不同的金融工具在實際中進行對沖套期保值的話,會存在基差風險
對沖基金操作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市場趨勢策略。如宏觀策略, 主要是基金經理力求預測宏觀環境變化,並據此尋找機會。 如預估一個國家宏觀經濟不穩,貨幣可能貶值, 則對沖基金通常會賣空該國貨幣,以在未來貨幣實際貶值時獲利。 這就是老虎基金1985年預期美元下挫時進行獲利的方法。 二、重大事件驅動策略。利用重大事件,如並購、破產等進行投資, 多頭買入被兼並的公司,而空頭則賣出兼並公司等。 三、套利策略。如股票市場中立策略,同時持有股票的空頭和多頭, 空頭通過調整貝塔系數來對沖多頭的系統性風險, 以使整個投資組合對整個市場變動的風險暴露非常有限, 然後通過個股的選擇來獲利。 由於對沖基金的操作方法靈活多變, 可以運用市場上大量的衍生工具,所以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險。同時, 對沖基金之間, 以及對沖基金與其他傳統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均較低, 因此在進行資產配置時,可以幫助組合有效地分散風險。 對沖基金有這么多好處,那究竟風險大不大呢?對沖基金的風險, 主要來自三類: 一是市場風險。 賣空和衍生工具是對沖基金最常用的規避風險的方法。但是, 對沖基金也經常選擇保留一定的風險暴露倉位,加上杠桿操作, 虧損時會放大風險;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的風險都能得到對沖。 二是流動性風險。如果基金經理的預期與市場有較大出入, 導致投資組合凈資產值大幅下降時, 投資人可能出現大量贖回及提供融資杠桿方削減信用額度, 對沖基金將不得不在市場上緊急拋售組合,可能遭遇流動性風險。 三是信用風險。這包括所投資的低等級或危機債券的信用風險, 也包括對手方的信用風險。除此之外,很多對沖基金都是私募的, 其公開性和透明度較低,而費用較高。 比較著名的對沖基金,如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 羅伯林的老虎基金,都曾有過高達40%至50% 的復合年度收益率,業績耀眼。當然, 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崩潰,也揭示了這個行業的高風險。 國內雖然暫時還沒有相關品種, 但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認購和認沽權證, 已經用到了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投資人可以相應關注,先人一步
H. 股市和債市之間的關系與區別
當股市一段時間不震時,場內的資金就會流向債券市場,那債券行情就會火一陣,相反,如果有什麼利好,或者政策出台,股市就會聞風而動,資金自然而然地會流回股市,債券冷落,股市成交活躍,兩市成「翹翹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