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千古名聯欣賞;風景對聯三千副;趣聯賞析
請點擊參考風景名勝對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09/17/699582_240477129.shtml
⑵ 對聯百講19:五言名聯欣賞
五言傳統對聯已經發了兩篇,主要側重於再解釋對聯的分類。對聯作為一種文體,講起來比較復雜,既說五言,又說分類,難以細細品賞。這里再選出一些五言而著名的對聯進行欣賞,其中一部分是傳統對聯中難以直接讀懂的,一部分是文人創作的對聯。
1、壽比蕭伯納;功追高爾基。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這是葉挺將軍賀郭添若五十大壽的賀聯。蕭伯納與高爾基分別是英國、俄國大文豪。這樣比擬十分貼切。是將軍對郭老崇敬。蕭伯納生於1956年,1950年去世,中國演算法是活到了九十五歲。郭添若生於1892年,中國演算法1942年應該過五十大壽。當時的蕭伯納年近九十,已經算是高壽了。
2、夕陽無限好;高處不勝寒。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勝在不勝即不堪的意義上古讀平聲。)
這是江蘇鎮江樓的樓聯。作者清代端方(清末金石學家,曾任湖廣總督、兩江總督)。這是一副集句聯。上聯「夕陽無限好」,是李商隱的詩《登樂游原》中的一句。下聯高處不勝寒,是蘇軾的詞《水調歌頭》中的一句。
3、帆遠浮天闊;江空得月多。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闊得月皆古入聲字。)
這是江蘇鎮江金山樓聯。作者不詳。句式有特點,雖五字,亦復句,因為帆遠故浮天闊;因為江空故得月多。尤其下句,真不知何處得來之感。細思,有理,有景,有禪意,有詩情。
4、各勉日新志;共證歲寒心。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這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贈北大畢業生的對聯。雖然平仄有些不盡諧和,但意思卻深,耐人尋味。日新志就是本博客作者「天天新」的志向,出自商湯的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歲寒心,出自孔子的話,《論語》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5、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是興化鄭板橋故居的對聯。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他寫這副對聯顯然屬於書房聯。可以算是對聯形式的《陋室銘》。相傳作有很多對聯,這一副肯定是真的。花可比人,雅不在室,實在於室中之人。
6、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這也是鄭板橋的一另名聯。一說是鄭板橋對李嘯村,還有傳說是揚州秀才李嘯村在鄭板橋棄官歸鄉後游揚州時贈送鄭的對聯。從版權上說,主是有李作、鄭作與合作三說,待考。三絕詩書畫,指鄭板橋詩歌、書法與繪畫都成一絕,合則稱三絕。歸去來,三字皆有動詞義,借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在陶辭里,「歸去」連用,來只是襯字,相對於「歸去吧」的意思。有「趨向」義,與今日所說的「轉過身來」的「來」接近,在這里借用為動詞,上聯三名詞連用算句內對,下聯三動詞加用也算句內對,五言對聯,並無主謂結構,卻富有內涵,是很巧妙的借對。
7、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這是李大釗贈楊子惠的對聯。因為李大釗是北大教授,圖書館長,又是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所以他的這副對聯也成為共產黨人與北大人的精神資源。明代名臣楊繼盛有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據說是因彈劾嚴嵩得罪,臨刑而手書之對聯。李大釗借舊義而揚新「道」,改一字而入妙境,可說是善改善用的好對聯。
8、列為無產者;寧不革命乎。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為可平可仄,不也可平可仄。)
這是 嵌名聯。意思是「既然我列為無產者中的一員,我怎麼能不革命呢?」多用虛字,意思簡明而有力。
9、行是知之始;學非問不明。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陶行知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對聯也流傳不少。一是有妙理,二是通雅俗,三是格律工。此對聯與他的教育思想密切相關。實際上也包含了他自己的名字。知始於行,故名行知。學必依賴於問,古代的「道問學」的順序就是問在先,而學在後。
10、相鄰一帶水;友誼萬年青。
這是書法家費新我 題寫的對聯。有政治性,有交際性,有紀念性。一帶水,則常說的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關系,萬年青,是植物名,也蘊含天長地久的含義。
⑶ 名聯欣賞經典對聯100幅
1、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2、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王剡題天台萬年寺聯)
3、一經飛紅雨;千林散綠蔭。(龍門聯)
4、山靜水流開畫景;鳶飛魚躍悟天機。
5、五車詩膽;八斗才雄。
6、大塊煥文章,白雲在天,滄波無際;春風扇淑氣,雜樹生花,群鶯亂飛。
7、問青牛何人騎去;有黃鶴自天飛來。
8、臨水開軒,四面雲山皆入畫;憑欄遠眺,萬家煙火總關情。(大光亭)
9、古今奇觀屬岩壑;往來名士盡風流。(楊樹懸山陰自在亭)
10、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止息亭聯)
11、雨過林霏清石氣;秋將山翠入詩心。(止息亭聯)
12、留此湖山 得此佳趣;召以佳景 假以文章。(水月觀音亭)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劉墉四照亭聯)
14、風旌不動真乘義;月印常圓了悟因。(半山亭聯)
15、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陳摶老君台聯)
16、佛法無邊,靜里常觀自在;慈雲廣濟,空中密見如來。(觀音亭聯)
17、筆底江山助磅礴;樓前風月自春秋。(張廣楠蘇東坡讀書台聯)
18、鐵石梅花氣概;山川香草風流。
19、清風明月自來往;流水高山無古今。(周延延俊伯牙亭聯)
20、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梁章矩滄浪亭聯)
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聯)
22、幾點梅花歸笛孔;一灣流水入琴心。(枕流亭聯)
23、開軒敫朗月;對弈趁清風。(高楊依山亭聯)
24、偶呼明月問千古;臨對青山思故人。(捉月台聯)
25、睡至二二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 無少長俱是古人。(黃梁夢亭聯)
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間豈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涼台聯)
27、提筆四顧天地窄;長嘯一聲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聯)
28、瑞氣降寰宇;蘭香遍大千。
29、雲水風度;松柏氣節。
30、盪思八荒;游神萬古。
31、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三雅園聯聯)
32、每聞樂事先愜;或見奇書手自抄(愛新覺羅 弘歷園聯)
33、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34、水清石出魚無數;竹密花深鳥自啼。(哈同花園聯)
35、拈花一問,無人會笑;弄石千般 ,有字可傳。(台灣慎德堂聯)
36、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自題詩)
37、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王文治自題聯)
38、德從寬處積;福向儉中求。(王時敏自題聯)
39、受人以虛,求是以實;能見其長 ,獨為其難。(王莆常自題聯)
40、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毛懷自題聯)
41、江山澄氣象;冰玉凈聰明。(方聲洞自題聯)
42、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鄧石如自題聯)
43、風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左光斗自題聯)
44、發上等願,亭下等福;從高處立 ,向寬處行。(左宗堂自題聯)
45、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石韞玉自題聯)
46、真理學從五倫做起;大文章自六經分來。(申涵光自題聯)
47、庭有餘閑,竹露松風蕉雨;家無長物,茶煙琴韻書聲。(葉元璋自題聯)
48、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葉恭綽自題聯)
49、四面江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田家英自題聯)
50、盡交天下賢豪長者;常作江山煙月主人。(包世臣自題聯)
⑷ 經典對聯欣賞2
名聯欣賞:經典對聯100幅(輯自網路)
1、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2、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王剡題天台萬年寺聯)
3、一經飛紅雨;千林散綠蔭。(龍門聯)
4、山靜水流開畫景;鳶飛魚躍悟天機。
5、五車詩膽;八斗才雄。
6、大塊煥文章,白雲在天,滄波無際;春風扇淑氣,雜樹生花,群鶯亂飛。
7、問青牛何人騎去;有黃鶴自天飛來。
8、臨水開軒,四面雲山皆入畫;憑欄遠眺,萬家煙火總關情。(大光亭)
9、古今奇觀屬岩壑;往來名士盡風流。(楊樹懸山陰自在亭)
10、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止息亭聯)
11、雨過林霏清石氣;秋將山翠入詩心。(止息亭聯)
12、留此湖山得此佳趣;召以佳景假以文章。(水月觀音亭)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劉墉四照亭聯)
14、風旌不動真乘義;月印常圓了悟因。(半山亭聯)
15、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陳摶老君台聯)
16、佛法無邊,靜里常觀自在;慈雲廣濟,空中密見如來。(觀音亭聯)
17、筆底江山助磅礴;樓前風月自春秋。(張廣楠蘇東坡讀書台聯)
18、鐵石梅花氣概;山川香草風流。
19、清風明月自來往;流水高山無古今。(周延延俊伯牙亭聯)
20、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梁章矩滄浪亭聯)
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聯)
22、幾點梅花歸笛孔;一灣流水入琴心。(枕流亭聯)
23、開軒敫朗月;對弈趁清風。(高楊依山亭聯)
24、偶呼明月問千古;臨對青山思故人。(捉月台聯)
25、睡至二二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是古人。(黃梁夢亭聯)
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間豈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涼台聯)
27、提筆四顧天地窄;長嘯一聲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聯)
28、瑞氣降寰宇;蘭香遍大千。
29、雲水風度;松柏氣節。
30、盪思八荒;游神萬古。
31、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三雅園聯聯)
32、每聞樂事先愜;或見奇書手自抄(愛新覺羅弘歷園聯)
33、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34、水清石出魚無數;竹密花深鳥自啼。(哈同花園聯)
35、拈花一問,無人會笑;弄石千般 ,有字可傳。(台灣慎德堂聯)
36、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自題詩)
37、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王文治自題聯)
38、德從寬處積;福向儉中求。(王時敏自題聯)
39、受人以虛,求是以實;能見其長 ,獨為其難。(王莆常自題聯)
40、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毛懷自題聯)
41、江山澄氣象;冰玉凈聰明。(方聲洞自題聯)
42、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鄧石如自題聯)
43、風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左光斗自題聯)
44、發上等願,亭下等福;從高處立 ,向寬處行。(左宗堂自題聯)
45、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石韞玉自題聯)
46、真理學從五倫做起;大文章自六經分來。(申涵光自題聯)
47、庭有餘閑,竹露松風蕉雨;家無長物,茶煙琴韻書聲。(葉元璋自題聯)
48、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葉恭綽自題聯)
49、四面江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田家英自題聯)
50、盡交天下賢豪長者;常作江山煙月主人。(包世臣自題聯)
【插播廣告:更多專題】
被轉N次博文 幸福的源泉 新浪十字牌B 家庭教育輯 教師節專題 精品博文2 精品博文1
新浪十字牌A 九字牌4&5 新浪推薦博 九字牌123 情感集1&2 高考軟著陸 我的博專輯
[教育博客]教育教學 地理縱橫 成長導航
[其它主題]人在旅途 情感空間 社會視點 賞耳悅目 開心一刻 博網騎行
51、喜有兩眼淚,多交益友;恨無十年暇,盡讀奇書。(包世臣自題聯)
52、不除庭草留生意;愛養盆魚識化機。(永瑆自題聯)
53、闡舊幫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馮友蘭自題聯)
54、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55、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風雷。(呂留良自題聯)
56、東壁圖書,西園翰墨;南華秋水 ,北苑春山。(劉熙載自題聯)
57、讀書滋逸氣;閱世益豪情。(祁毓麟自題聯)
58、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孫中山自題聯)
59、一窗佳景王維畫;四壁青山杜甫詩。(孫星衍自題聯)
60、無極原有極;欲仁存至仁。(於右任自題聯)
61、清機發妙理;高步迢常倫(楊法自題聯聯)
62、苦讀千年史;笑吟萬家詩。
63、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楊繼盛自題聯)
64、竹陰在水;蘭氣隨風。(李育自題聯)
65、樵歌一曲眾山皆響;松雲滿目萬壑爭流。(李子仙自題聯)
66、學淺自知能事少;禮疏常覺慢人多。(李佐自題聯)
67、交懣四海,樂道人善; 胸羅萬卷 ,不矜其才。(李經畦自題聯)
68、江山入畫;意氣凌雲。(關佳舜自題聯)
69、好人我自苦中來 莫圖便宜;凡事皆緣性里錯 且更從容。(吳大湞自題聯)
70、學立道通,自然貞素;圓行方止, 聊以從容。(何紹基自題聯)
71、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參禪酒可仙。(汪士慎自題聯)
72、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啟功自題聯)
73、要求真學問;莫做假文章。(張傑自題聯)
74、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張英自題聯)
75、格勤在朝夕;懷抱觀古今。
76、略翻書數則;便不愧三餐。(陳字自題聯)
77、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陳元龍自題聯)
78、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陳白崖自題聯)
79、不要錢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林則答卷自題聯)
80、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邵飄萍自題聯)
81、莫對青山談事世;休將文字占時名。(郁達夫自題聯)
82、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鄭燮自題聯)
83、有容德乃大;無欺心自安。
84、養心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鄭成功自題聯)
85、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冼星海自題聯)
86、體道魚游進活潑;消閑墨舞呈天真。(趙金光題聯)
87、詩賦於光風霽月;琴操在流水知音。(趙逢明自題聯)
88、一生勤為本;萬代誠作基。
89、江流橫萬里;天柱插三峰。(陳斌如聯)
90、筆下留有餘地步;胸中養無限天機。(姚鐵松自題聯)
91、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子孫。(袁崇煥自題聯)
92、獨持偏見;一意孤行。(徐悲鴻自題聯)
93、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翁同蘇自題聯)
94、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高啟雲自題聯)
95、潑墨為山皆有意;看雲出岫本無心。( 陶紹原自題聯)
96、看花臨水心無事;嘯志歌懷意自如。(黃慎自題聯)
97、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黃遵憲自題聯)
98、斯文在天地;至樂寄山林。(康有為自題聯)
99、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養如。(梁同書自題聯)
100、清風明月不論價;紅樹青山合有詩。(梁啟超自題聯)
⑸ 中華名聯315幅與經典對聯欣賞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卧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 ,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⑹ 有趣同字異音對聯 經典名聯欣賞
酒熱不須湯盞湯
廳來無用扇車扇
上聯後一「湯」讀「燙」
下聯後一「扇」讀「煽」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長長長長長長消
上聯讀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聯讀音:長長漲,長漲長消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長長長長長長長
上聯讀音:杭行杭行杭杭行
下聯讀音:長漲長漲長長漲
樂樂樂樂樂樂樂
朝朝朝朝朝朝朝
上聯讀音:駱曰,駱曰,駱駱曰
下聯讀音:招潮,招潮,招招潮
朝雲朝朝朝朝朝朝退
長水長長長長長長流
上聯讀音:朝雲潮,朝朝潮,朝朝朝退
下聯讀音:長水漲,長長漲,長漲長流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上聯讀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聯讀音: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
調琴調新調調調調來調調妙
種花種好種種種種成種種香
上聯:一、三、八字讀音 (條),調整的 (調),其餘讀音(掉),音調的(調)
下聯:一、三、八字讀去音,種植的 (種),其餘讀上音,品種,種類的(種)
⑺ 名聯欣賞經典對聯100幅
1、【明】顧炎武
上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下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2、【唐】寒山對拾得句
上聯: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遇此則應如何避之。
下聯: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禮他、躲他、再過幾年你再看他。
3、【宋】蘇軾
上聯:發奮識全天下字。
下聯:立志讀遍世間書。
4、【唐】王剡題天台萬年寺聯
上聯: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
下聯: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
5、【明】鬍子祺和解縉
上聯: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線柳穿金魚口。
下聯:玉蘭桿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頭。
6、【宋】蘇軾
上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
下聯: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7、【明】金聖嘆
上聯:蓮子心中苦。
下聯:梨兒腹內酸 。
8、【清】鄭板橋的書齋聯
上聯:咬住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飢。
下聯: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9、【三國】諸葛亮的草廬對聯
上聯:淡泊以明志。
下聯:寧靜而致遠。
10、【清】蒲松齡的書齋聯
上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下聯: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⑻ 收集名聯
清朝,李鴻章是合肥人,貪官。常熟人,官拜「司農」的翁同和作聯諷之:「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鴻章即續下聯予以反譏:「司農常熟世間荒」。二人一看上下聯非常工整,天衣無縫,皆捧腹大笑!
北宋名人(姓兩口,音近「李」,打不出這個字)蒙正,出身清貧,因才得妻,洞房夜妻作一聯試其才:「因荷(何)而得藕(偶)」,答曰:「有杏(幸)不須梅(媒)」。非常巧妙!
鄭板橋在鎮江時,有一朝被一個樵夫挑柴走過劃破衣衫,樵夫見鄭穿著斯文似個文人,便說,我出一聯,你若對得上便賠你新衣,鄭欣然同意。樵夫聯曰:「此木為柴山山出」。鄭想了好久答不出下聯,便作罷。鄭上一茶樓邊喝茶邊想,直到黃昏還想不出下聯。當其站起來准備離開時,從窗外看出去見家家屋頂炊煙燎繞,頓生靈感:「因火成煙夕夕多」!
93年老夫游南嶽時,走到藏經閣見一聯好耐人尋味,甚喜。今獻給樓主欣賞:
放眼在天以外
游情於古之初
壁立千刃無欲為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山登極頂我為峰
海到無邊天作岸
------林則徐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
人若慈悲何須讓
心本平和不用忍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傳家有道唯忠厚
處世無奇但率真
詩書傳家久
忠厚繼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