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創新措施涉及率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以及不斷完善金融安全網建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綜合監管執法制度框架,從事前審批和主體監管轉向事中事後監管和功能監管。一系列創新,縮小了我國現行制度與國際通行規則的差距,為我國加入更高標準的投資、貿易協定積累了經驗。
❷ 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自貿區即經濟自由貿易區,金融結算是促進自由貿易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改革部適合自貿區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體制
❸ 上海自貿區迎融資租賃「新政」,都有哪些解讀
為更好地發揮融資租賃服務實體經濟功能,近日,上海發布《關於加快本市融資租賃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爭取到2020年,實現融資租賃業務領域覆蓋面不斷擴大,融資租賃市場滲透率顯著提高,融資租賃資產規模佔全國比重達到30%以上。據悉,《實施意見》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支持在自貿區設專業子公司
《實施意見》指出,支持自貿區先行先試,促進融資租賃業集聚發展。在做好各項服務配套方面,繼續加大對融資租賃產業的扶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推進建設融資租賃服務創新基地;支持搭建融資租賃資產交易服務平台等。
「探索設立融資租賃產業發展基金」、「搭建融資租賃資產交易平台」等條款,在去年浦東出台的《關於促進浦東新區融資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有所涉及。
同時,《實施意見》支持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公司設立專業子公司和特殊項目公司,開展飛機、船舶和重大裝備等租賃業務。允許融資租賃公司以絕對控股方式設立單機單船等特殊項目公司。允許隸屬於同一母公司的單機單船等特殊項目公司實行住所集中登記,且與母公司住所相同。允許融資租賃公司設立飛機、船舶等專業子公司並可持續經營多個飛機、船舶等項目。
交銀租賃和招銀租賃等租賃公司已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專業子公司。交銀租賃相關負責人日前在參加「上海自貿區三周年總結評估企業座談會」時表示,上海自貿區掛牌後,交銀租賃首家獲批在區內設立航空航運專業子公司,目前注冊資本已增至15億元,「按照監管要求既可在境內設立項目公司,也可在境外設立項目公司,但資產的管理均由自貿區專業子公司負責,自貿區成立三年以來新增業務已超過了之前業務總和。」
允許開展本外幣資金池
利用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實施意見》還支持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利用外債,舉債的外債可調入境內存放在外債專戶,實行支付結匯或意願結匯使用。同時,鼓勵融資租賃公司開展人民幣跨境融資業務。
《實施意見》還允許融資租賃公司開展本外幣資金池業務,通過開立國內外匯資金主賬戶和國際外匯資金主賬戶,集中境內成員公司的外債和對外放款額度,實現境內外資金的統一調配。在現行規定允許境內外幣劃轉的范圍之外,積極探索境內外匯資金劃轉管理的新模式,在交易真實、合理的前提下,融資租賃母公司與境內特殊項目公司之間的外幣資金劃轉可向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提出申請。
為加快通關速度,為融資租賃公司發展租賃進出口業務提供便利,《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對注冊在自貿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融資租賃公司進出口飛機、船舶和海洋工程結構物等大型設備涉及跨關區的,在確保有效監管和執行現行相關稅收政策前提下,按照物流實際需要,努力協調異地監管,便利通關手續。
鼓勵融資租賃業兼並重組
在培育市場方面,《實施意見》還提出應不斷拓寬融資租賃服務領域,鼓勵引導境內外資本來滬設立融資租賃公司,支持具有優勢產業背景的融資租賃公司設立專業子公司;鼓勵融資租賃公司通過兼並重組、增資擴股等擴大規模、拓展業務,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支持有實力的融資租賃公司開展跨境租賃和跨境兼並,培育跨國融資租賃集團;支持設立融資租賃中介服務機構,加快發展為融資租賃企業配套服務的專業咨詢、技術服務、評估鑒定、資產管理、資產處置等相關行業。
截至今年6月底,浦東新區集聚的融資租賃企業達1772家,較去年年末增加239家。
《實施意見》指出,將建立市級層面融資租賃管理部門溝通協調機制,由市商務委、市金融辦牽頭協調各相關部門加快落實本實施意見。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分工合作,落實分管領導和專人負責,細化政策措施,並搞好與國家相關部門的銜接,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
詳情可網路自貿家zimaojia了解
❹ 自貿區金融改革怎麼走
在自貿區方案中,遭受最大反對聲和持保留態度的除了稅收那塊,就是金融領域這塊了,主要是財政系統與一行三會中的「三會」在內的多個部委,對一些具體開放舉措的尺度仍有所保留。
「全面開放」這個要求不是想說就隨便說的,它的確是一個目標,幾乎所有相關機構以及一些有背景的人士都盯著這場改革,試圖從中發掘大量商機,把此次改革的機遇看成一場盛宴。
總結如下,此次金融領域改革主要有9點:
不過,這里特地說明下,下面9點改革大部分都在自貿區內執行,但也有部分允許超出自貿區范圍實施推廣(自貿區范疇包括上海綜合保稅區現有范疇,具體為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600648,
股吧)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其中最為老牌的是外高橋保稅區)
簡單地說,這9點改革內容分別如下:
1、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
2、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先行先試(風險可靠前提下);
3、允許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資與外資合辦中外合資銀行;
4、允許設立有限牌照銀行;
5、允許設立外商投資資信調查公司;
6、允許部分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
7、鼓勵融資租賃業務,給予稅收支持;
8、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9、從事境外股權投資的項目公司,參照技術先進性服務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相關人士表示,本質上講深圳前海等地的很多優惠政策堪比上海,但此次試點為何放在上海,因為這是國家層面的規劃,上海有四點優勢:自然條件、人文基礎、工業產業基礎、開放經驗。最為關鍵的是,上海自貿區的前身上海綜合保稅區(面積28平方公里)的產值占據了全國所有保稅區的一半以上。一旦改革成功,示範性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據我們獨家了解到,高層的指示是「總是要在探索中前進,但是28平方公里也不用走得太慢了。你們做一個時間表,上半年把方案弄弄好,下半年一步步推動,分幾步就全部落實。」
但是,取消法律限制,開放外匯管制,引入外資,開放金融、民營銀行等改革方案,可能現在都覺得挺好,而一旦開搞,不知道國內相關企業悲歡幾何呀。
當然,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開放一定比不開放更好。開放迫使各類企業有一種緊迫感,加快轉型的步伐,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創造出更加貼近民生需求的服務和產品,老百姓更低成本的享受各種福利。企業這樣才能在自由貿易中存活。
而一些企業,註定要在這個大環境下日落西山,一些企業,在自由貿易的大背景下則會如魚得水。而各種自由的行政政策,金融政策,貿易政策,則是各種創新企業誕生的沃土。對於激活經濟是長期利好,但對於被競爭的企業則是噩夢。
現在漫天飛舞的小貸公司、典當行,能夠扛得住金融改革的大旗么?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而自貿區無疑給了市場一次大浪淘沙的機會。
❺ 金融改革 是什麼
金融改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將允許投資者做空股票的試驗方案的規模擴大了3倍;
2、採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暗示允許更多私人資本進入銀行領域;
3、將嚴密管制的資本賬戶略微放鬆。
在A股市場上,金融體制的一系列改革對銀行、保險和券商信託等板塊形成了反復向上的刺激動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穩走強將對整個A股的趨勢見底回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而伴隨著金融業壟斷門檻的降低,部分優秀的商業銀行、創新能力較強的券商以及與互聯金融相關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預期將產生逆轉,優秀金融公司或參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現價值回歸行情。
2015年12月2日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會議認為,堅持突出特色、重點推進,選擇一批條件成熟的地區分類開展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可為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積累經驗,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會議決定,一是建設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通過發展專營化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服務新模式、支持小微企業在境內外直接融資、完善信用體系等舉措,探索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二是在吉林省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圍繞分散現代農業規模經營風險、盤活農村產權,對農村金融組織、供應鏈金融服務、擴大農業貸款抵質押擔保物范圍、優化農業保險產品等進行探索。
❻ 自貿區金融改革怎麼走
在自貿區方案中,遭受最大反對聲和持保留態度的除了稅收那塊,就是金融領域這塊了,主要是財政系統與一行三會中的「三會」在內的多個部委,對一些具體開放舉措的尺度仍有所保留。
「全面開放」這個要求不是想說就隨便說的,它的確是一個目標,幾乎所有相關機構以及一些有背景的人士都盯著這場改革,試圖從中發掘大量商機,把此次改革的機遇看成一場盛宴。
總結如下,此次金融領域改革主要有9點:
不過,這里特地說明下,下面9點改革大部分都在自貿區內執行,但也有部分允許超出自貿區范圍實施推廣(自貿區范疇包括上海綜合保稅區現有范疇,具體為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其中最為老牌的是外高橋保稅區)
簡單地說,這9點改革內容分別如下:1、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2、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先行先試(風險可靠前提下);
3、允許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資與外資合辦中外合資銀行;
4、允許設立有限牌照銀行;
5、允許設立外商投資資信調查公*;
6、允許部分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
7、鼓勵融資租賃業務,給予稅收支持;
8、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
9、從事境外股權投資的項目公*,參照技術先進性服務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相關人士表示,本質上講深圳前海等地的很多優惠政策堪比上海,但此次試點為何放在上海,因為這是國家層面的規劃,上海有四點優勢:自然條件、人文基礎、工業產業基礎、開放經驗。最為關鍵的是,
上海自貿區的前身上海綜合保稅區(面積28平方公里)的產值占據了全國所有保稅區的一半以上。一旦改革成功,示範性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據我們獨家了解到,高層的指示是「總是要在探索中前進,但是28平方公里也不用走得太慢了。你們做一個時間表,上半年把方案弄弄好,下半年一步步推動,分幾步就全部落實。」
但是,取消法律限制,開放外匯管制,引入外資,開放金融、民營銀行等改革方案,可能現在都覺得挺好,而一旦開搞,不知道國內相關企業悲歡幾何呀。
當然,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開放一定比不開放更好。開放迫使各類企業有一種緊迫感,加快轉型的步伐,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創造出更加貼近民生需求的服務和產品,老百姓更低成本的享受各種福利。企業這樣才能在自由貿易中存活。
而一些企業,註定要在這個大環境下日落西山,一些企業,在自由貿易的大背景下則會如魚得水。而各種自由的行政政策,金融政策,貿易政策,則是各種創新企業誕生的沃土。對於激活經濟是長期利好,但對於被競爭的企業則是噩夢。
現在漫天飛舞的小貸公*、典當行,能夠扛得住金融改革的大旗么?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而自貿區無疑給了市場一次大浪淘沙的機會。
❼ 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給商業銀行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公布後,引發了金融改革的強專烈預期,金融機構屬都想搶先分食改革紅利。目前已有10家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以及花旗銀行、星展銀行)湧入自貿區。可以肯定的是,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又一重大舉措.上海自貿區建設無疑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商機。但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商業銀行在決策是否進入、何時進入、如何進入、進入後如何運作管理之前,必須要對機遇和挑戰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否則會戰而不勝,甚至一敗塗地,殃及全行經營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