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鐵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鋼鐵行業,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
從鋼鐵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鋼鐵行業屬於中遊行業,上游主要為鐵礦石、煤炭、動力(電力)等,鋼鐵的下游應用廣泛,鋼鐵產品作為基礎原料,在地產、基建、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等幾乎所有行業中被大規模使用。
鋼鐵產品包括生鐵、粗鋼、鋼材等三大類,按照不同的冶煉工藝,鋼鐵產品又可以進一步細分:
工藝定義產品細分
煉鐵指用高爐法、直接還原法、熔融還原法等,將鐵從礦石等含鐵化合物中還原出來的生產過程。高爐生鐵、直接還原鐵、熔融還原鐵、球墨鑄鐵;鑄鐵管製造。
煉鋼指通過熱軋、冷加工、鍛壓和擠壓等塑性加工使連鑄坯、鋼錠產生塑性變形,製成具有一定形狀尺寸的鋼材產品的生產活動。連鑄坯、模鑄鋼錠和鑄鋼水。
鋼壓延加工指通過熱軋、冷加工、鍛壓和擠壓等塑性加工使連鑄坯、鋼錠產生塑性變形,製成具有一定形狀尺寸的鋼材產品的生產活動。鋼坯、鐵道用鋼材、大型鋼材、中型鋼材、小型鋼材、冷彎型鋼材、線材、特厚鋼板、中厚鋼板、薄鋼板、硅鋼片、鋼帶、無縫鋼管、焊接鋼管等。
鐵合金冶煉鐵合金根據產品品種和質量要求採用不同的冶煉方法,主要有碳還原法(高爐、電爐)、金屬熱還原法和電解法;並可採用脫硅精煉、吹氧、真空固態脫碳等方法進行精煉。普通鐵合金、特種鐵合金;高爐鐵合金、電爐鐵合金、轉爐鐵合金和爐外法鐵合金等。
1、2019年我國鋼鐵主要生產企業實現營收4.27萬億元、利潤總額1890億元
鋼鐵工業曾經是世界工業化進程中最具成長性的產業之一,在過去的100多年中,鋼鐵工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無論在產值、產品結構,還是工業技術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進入21世紀,鋼鐵仍然是人類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工業水平的重要指標。
2014-2019年中國鋼鐵主要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波動中下降,利潤總額呈現先增長後下降趨勢。2019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662億元,同比增長10.12%;實現利潤總額1890億元,同比下降30.90%。這主要是由於國產鐵精礦、進口鐵礦石、廢鋼、煉焦煤等主要原料價格普遍上漲,持續高位運行。
2、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區域集中度高
從鋼鐵主要產品的產量來看,2013-2019年,我國鋼材產量呈現波動變化,生鐵和粗鋼均呈現上升趨勢。2019年全國鋼材產量為12.05億噸,同比增長8.95%;生鐵產量為8.09億噸,同比增長5.06%;粗鋼產量為9.96億噸,同比增長29.35%;2020年1-6月,全國鋼材、生鐵、粗鋼產量分別為6.06億噸、4.33億噸和4.99億噸,較同期均有所增長。
從生產區域來看,2019年華北地區鋼材生產量為4.22億噸,佔全國鋼材生產總量的35.02%,其中河北省實現鋼材產量2.84億噸,佔比為23.58%;其次是華東地區,實現鋼材產量3.85億噸,佔比為31.94%;中南地區實現鋼材產量1.79億噸,佔比為14.87%。產量排名前三的地區所佔比重之和為81.83%,可見鋼鐵產品產量區域集中度高。
3、需求快速增長,華東、華北以及中南地區為主要銷售區域
從需求規模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2019年,全國鋼材銷售量呈波動下降後回升的趨勢,其中2017年為10.31億噸,為近幾年的最低值,2019年為11.90億噸,同比增長9.17%。
從銷售區域來看,2019年,我國六大區域重點鋼鐵企業在國內共銷售鋼材6.30億噸,比2018年增加6338.77萬噸,同比增長11.19%。其中華東地區鋼鐵企業共銷售鋼材2.19億噸,占總銷售量的34.75%;其次是華北地區鋼鐵企業共銷售鋼材1.81億噸,佔比為28.72%;中南地區重點鋼鐵企業實現銷售量1.01億噸,佔比為16.03%。
4、2019年鋼材、粗鋼產銷率達100%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2019年主要鋼鐵產品的產銷率呈上升趨勢,2019年中國粗鋼和鋼材的產銷率均為100%。這主要是由於各地不斷推進去產能和產能置換的進程,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成效逐漸顯現所致。
5、各地響應國家政策,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方法,助推鋼鐵超低排放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政策化解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以及淘汰落後產能,要求各地嚴格執行產能置換辦法,嚴控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穩定達標,產品質量穩定性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實現一批關鍵鋼材品種有效供給,即推動鋼鐵產品結構調整升級。
2019年4月29日,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意見》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未來5年鋼鐵產能超低排放的改造進度提出具體目標:預計2020年底前,對上述重點區域完成60%產能改造;2025年底前,對上述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全國范圍內完成80%的產能改造。
6、未來幾年鋼鐵主要產品產量將逐年增長
盡管國家不斷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的進程,但由於生產設備等沉沒成本較高,鋼企為降低成本及虧損程度,選擇繼續生產,致使整個行業在去產能、去庫存的背景下鋼鐵產品產量仍呈增長的態勢。因此,基於目前國內鋼鐵生產裝置量及近幾年的鋼鐵行業的生產規模,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未來幾年鋼鐵主要產品產量呈逐年小幅度攀升的態勢。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註:本文來源於礦業俱樂部,如侵權請私信聯系刪除處理,致謝!
② 中國2014鋼鐵行業產銷各是多少
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國第四、。。。。。。
③ 2014年我國鋼鐵行業所佔gdp比重
看最近兩三年的數據,由於統計標准不同,結果也有區別。但一般是在12%左右的比例。2014年,鋼鐵行業估計會繼續2012、2013的頹勢,比例會下滑到10%左右。
④ 2014年鋼鐵行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需求不振 過剩產能 供需矛盾激化
⑤ 鋼鐵行業的經濟特徵分析對於分析鋼鐵企業的財務報表有何意義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復甦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國內經濟總體保持平穩,但下行壓力加大。由於下遊行業需求趨緩,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鋼鐵企業生產經營將面臨新的挑戰。從2014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來看,以下問題仍較突出:
低價格、低效益的局面仍沒有改變。截止2014年12月第三周,鋼材綜合指數為83.76點,與年初相比下降15.38點。前11個月,會員鋼鐵企業累計鋼材平均結算價格同比每噸下跌345元,降幅10.02%。鐵礦石、煤炭價格下降所帶來的原料成本優勢並沒有明顯轉化為產品競爭優勢。行業整體盈利水平盡管比上年有所改善,但銷售利潤率只有0.74%,在整個工業行業中仍是墊底的。
企業資金緊張,融資難、融資貴突出。2014年1-11月份,會員鋼鐵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9.34%,而2013年同期則是下降1.57%;由於銷售回款困難,造成產成品資金佔用、應收賬款分別同比增長4.91%和15.52%。
⑥ 中國2014年有多少鋼鐵企業破產
2014年絕對是鋼鐵行業值得注腳的一年,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鋼鐵業將從這一年開始集中爆發企業破產事件。事實也正是如此。
自今年3月18日,曾經位列民企四大金剛之一的鋼企全面停產,拉開今年鋼企破產門序幕以來,然後陸續幾家鋼企加入「破產門」梯隊,而這些鋼企都曾是當地數一數二的行業龍頭企業。
資金鏈破裂,成為這些鋼企最致命的傷口。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山西的一家鋼企,它反映的資金鏈問題估計是最全面的,如拖欠工人工資、拖欠工程款、拖欠供貨商材料款、拖欠銀行貸款等等,幾乎每個生產環節都有資金問題。
在這之後的6月30日,地處小興安嶺的某鋼企因為拖欠員工工資被揭開了破產危局,當日近千名員工與工廠管理者發生了沖突。
破產門延續到西南。7月3日,位於西南地區的一家鋼企召開幹部大會,宣布公司實施「司法重整」,而公開資料顯示,所謂的「司法重整」也是為了解決資金問題。
據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鋼鐵企業總資產負債率已接近70%,重點鋼企中,不少企業負債率在90%以上。工信部政策司副司長苗長興則表示,中國鋼鐵行業負債總額約3萬億元。
分析師表示,自2002年開始,中國鋼鐵產能、產量不斷攀高,2013年中國粗鋼產能超過10億噸,實際需求不足8億噸,而今年中國粗鋼產能預計達10.7億噸。近5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一直在80%以下波動,產能過剩情況嚴重。
大量過剩產能導致鋼鐵行業利潤將長期低迷。
當前,中國已經處於經濟轉型期,鋼材需求的增長已經放緩,而世界經濟又處在一個緩慢的恢復期,所以,無論從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來看都是供給大於需求。
同時,由於鋼鐵設備的製造能力、強大的施工力量,以及投資成本的大幅降低,鋼鐵行業已從「難進難出」的產業變成「易進難出」的產業,這使得快速增加鋼鐵產量的能力大大增強,即使市場出現需求增長的苗頭,也會迅速被已形成的產能及新增的產能填滿。而這樣的困難時期恐怕要持續5至10年。
⑦ 2014年進入鋼鐵行業怎麼樣
前瞻網摘要:雖然中國鋼鐵需求帶來的規模持續擴張,但中國鋼鐵企業整體處於微利水平。前瞻產業研究院鋼鐵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鋼鐵行業平均利潤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鋼鐵產能過剩和礦石漲價。
雖然當前我國鋼鐵行業仍面臨著產能過剩、經營效益下滑等嚴峻形勢。但是中國仍處在高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之中,作為基礎的原材料工業,鋼鐵工業仍將在中國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中發揮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隨著下遊行業的轉型升級,鋼鐵生產仍然大有可為。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7-2011年,我國鋼鐵工業資產及銷售規模均呈穩定增長態勢。2011年,我國鋼鐵行業資產規模累計達到48640億元,同比增長16.41%;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2703.79億元,同比增長28.96%。
雖然中國鋼鐵需求帶來的規模持續擴張,但中國鋼鐵企業整體處於微利水平。前瞻產業研究院鋼鐵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鋼鐵行業平均利潤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鋼鐵產能過剩和礦石漲價。
2010年3月23日必和必拓和日本鋼廠達成季度定價協議,運行長達40年的長協模式被廢。中國鋼企被迫接受季度定價、月度定價、現貨定價等定價模式,鐵礦石價格不斷走高。2010年,三大礦山合計實現凈利480億美元,是中國鋼鐵行業盈利的3.5倍。
2011年,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力拓公布的業績顯示,三家公司分別實現凈利131億美元、13億美元和76億美元,再次大獲豐收。而2011年中國鋼鐵行業實現利潤僅805億元。前者是後者的近3倍。
由於鐵礦石漲價,2011年中國鋼企進口鐵礦石多支出成本160.17億美元。中國鋼企急需擺脫鐵礦石掣肘,鋼鐵企業需加快向上游領域的延伸,同時加大海外礦業開發力度,在這方面,武鋼、寶鋼等企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此外,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也是導致鋼鐵行業利潤微薄的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將淘汰落後煉鐵產能7500萬噸、落後煉鋼產能4800萬噸。同時,區域內的鋼鐵企業重組整合也再次升級,河北、山東、廣東、遼寧等地區已經形成了區域內的鋼鐵集團。
前瞻產業研究院鋼鐵行業研究小組分析預計,到2014年,中國鐵礦石嚴重短缺的局面將得到改觀;屆時,鋼鐵企業的並購整合也將告一段落。預計「十二五」末,中國鋼鐵行業的盈利水平將整體回升。
⑧ 鋼鐵行業的經濟特徵分析對於分析鋼鐵企業財務報表有何意義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回略有回升,但總體復答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國內經濟總體保持平穩,但下行壓力加大。由於下遊行業需求趨緩,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鋼鐵企業生產經營將面臨新的挑戰。從2014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來看,以下問題仍較突出:
低價格、低效益的局面仍沒有改變。截止2014年12月第三周,鋼材綜合指數為83.76點,與年初相比下降15.38點。前11個月,會員鋼鐵企業累計鋼材平均結算價格同比每噸下跌345元,降幅10.02%。鐵礦石、煤炭價格下降所帶來的原料成本優勢並沒有明顯轉化為產品競爭優勢。行業整體盈利水平盡管比上年有所改善,但銷售利潤率只有0.74%,在整個工業行業中仍是墊底的。
企業資金緊張,融資難、融資貴突出。2014年1-11月份,會員鋼鐵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9.34%,而2013年同期則是下降1.57%;由於銷售回款困難,造成產成品資金佔用、應收賬款分別同比增長4.91%和15.52%。
⑨ 鋼鐵行業的發展分析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發布的鋼鐵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13年1至9月,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同比下降6.49%。虧損企業虧損額267.26億元,同比增長41.5倍,虧損面達45%。鋼鐵行業虧損持續加劇。
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3年1至9月,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51027.61萬噸,同期相比,增幅回落9.73個百分點。主要用鋼行業中,鐵路建設投資和房地產(新開工)開發投資均是負增長,機械、汽車、家電行業工業總產值(產品產量)弱增長或增幅較大回落,鋼鐵市場需求疲軟態勢沒有大的轉變。而鋼材價格低位運行,原燃材料價格高位波動,使得企業盈利空間大幅壓縮。
現階段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發展中後期階段,鋼鐵需求巨大,鋼鐵行業面臨較大的市場空間。如下圖所示,2007-2011年上半年,我國鋼鐵工業資產及銷售規模均呈穩定增長態勢。2011年上半年,我國鋼鐵行業資產規模累計達到48640億元,同比增長16.41%;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2703.79億元,同比增長28.96%。
一方面是中國鋼鐵需求帶來的規模持續擴張,另一方面卻是中國鋼鐵企業整體處於微利水平。鋼鐵行業平均利潤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鋼鐵產能過剩和礦石漲價。
2010年3月23日必和必拓和日本鋼廠達成季度定價協議,運行長達40年的長協模式被廢。中國鋼企被迫接受季度定價、月度定價、現貨定價等定價模式,鐵礦石價格不斷走高。2010年,三大礦山合計實現凈利480億美元,是中國鋼鐵行業盈利的3.5倍。
2011年上半年,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力拓公布的業績顯示,三家公司分別實現凈利131億美元、133億美元和76億美元,再次大獲豐收。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中國鋼鐵行業實現利潤僅805億元。前者是後者的近3倍。由於鐵礦石漲價,2011年上半年中國鋼企進口鐵礦石多支出成本160.17億美元。中國鋼企擺脫鐵礦石掣肘的步伐需加快,鋼鐵企業需加快向上游領域的延伸,同時加大海外礦業開發力度,在這方面,武鋼、寶鋼等企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也是導致鋼鐵行業利潤微薄的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將淘汰落後煉鐵產能7500萬噸、落後煉鋼產能4800萬噸。同時,區域內的鋼鐵企業重組整合也再次升級,河北、山東、廣東、遼寧等地區已經形成了區域內的鋼鐵集團。
專家預計,到2014年,中國鐵礦石嚴重短缺的局面將得到改觀;屆時,鋼鐵企業的並購整合也將告一段落。預計「十二五」末,中國鋼鐵行業的盈利水平將整體回升。
2015年7月2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2015年第三次信息發布會,會上傳遞了「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的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發展目標鎖定:化解產能過剩、進行大型結構性重組、遏制行業無序競爭、加大產品創新、促進綠色發展,以及鼓勵企業走出去。
2015年對鋼鐵行業而言又是困難的一年。供過於求仍是行業最大問題,鋼材價格持續創出新低。因此,「十三五」規劃中,化解產能過剩將是一個重點。中鋼協認為,鋼鐵產能過剩短期不會消除。
中鋼協副會長朱繼民透露,「十三五」鋼鐵行業要進行大型結構性重組。區域性的、大的專項品種,以及企業結構性重組。現在鋼鐵行業太分散,行業不好時,企業間盲目競爭,無序競爭。
朱繼民表示,鋼企重組很難,但還要推進,否則行業很難走出困境。
目前,中鋼協已建立了幾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鋼鐵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需要來講,還要進一步深化。
下一步,鋼鐵行業要依託已建立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通過上下游產業的合作與協同,繼續推進鋼鐵產品的研發與應用,著重於擴大高端產品的應用范圍,提高鋼材產品的應用效率,推進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減量化與綠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