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采礦行業在以後的發展前景
煤礦產能過剩,參考《2016-2021年中國采礦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些年來 ,國內外地下采礦技術發展很快,很多采礦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在地下礦山得到了應用。國內一些礦山和一批先進的采礦工藝技術和裝備,已步入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
從以上統計數據看,鐵礦地下開采仍以崩落采礦法為主,有色及黃金礦山地下開采仍以空場采礦法和充填采礦法為主。近十多年來,地下金屬礦山充填采礦法和充填工藝技術發展迅速,崩落采礦法和空場采礦法在工藝技術上也在不斷地改進、創新。因而促進了我國金屬礦地下采礦技術的迅速發展,使部分礦山的工藝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Ⅱ 礦業發展趨勢與動態
一、國內礦產資源簡介
我國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資源總量大,約佔世界的12%,僅次於美國和原蘇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量不足,僅佔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具有世界性優勢的礦產有鎢、錫、銻、鉬、鈦、稀土、鉭、石膏、膨潤土、芒硝、重晶石、菱鎂礦、滑石和石墨等,其探明儲量佔世界前列,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區域性優勢的礦產有煤、鈮、鈹、汞、硫、螢石、滑石、磷、石棉等9種,其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
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有鋅、鋁土礦、釩、珍珠岩、高嶺土、耐火粘土等。
探明儲量相對不足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錳、鎳、鉛、銅、金、銀等。
短缺的礦產有鉻、鉑、鉀鹽、天然鹼和金剛石等。
二、國內外礦業發展動態
礦業的國內外發展動態:一是產業結構合理化——即產業結構現代化、初級產品與高新產品的比重合理、生產規模適度,生產過程現代化;二是礦產工業品是高深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三是全行業國際化經營能力要達到相應的水平。
化工部確定的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①農用化工;②精細化工重點是發展飼料添加劑、高效水處理劑、生物化工和電子化學品,積極開發高檔塗料、染料和新型催化劑等等。
國家建材工業局將新型牆體材料、防火、隔熱耐腐蝕輕質材料、高檔裝飾材料等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
國家冶金工業局則將發展各種多功能復合材料、特種鋼材、各種國內所需而依賴進口的材料作為冶金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浙江省將氟化工和新材料作為今後新的經濟增長點。
1.當今世界非金屬礦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與特點
近20年來,由於世界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增長,非金屬礦產品的開發利用飛速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非金屬礦業的發展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非金屬礦業的地位日益高漲,非金屬礦的開發利用與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準的重要標志之一。越是工業發達的國家,非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與研究程度就越高,世界非金屬礦產值已超過金屬礦,世界工業發達國家非金屬礦的產值已超過金屬礦的1~3倍。
(2)新型建材對非金屬礦原料的需求日趨旺盛,飾面石材備受青睞。世界建材用非金屬礦物原料占非金屬礦生產總量的90%。近年來,隨著礦物岩石理化性能的研究與非金屬礦深加工技術的進步,在建築業中,除了生產水泥、玻璃、陶瓷需要的傳統原料石灰石、石英砂、高嶺土等非金屬礦外,現代建築要求輕質、高強材料,大量的蛭石、珍珠岩、沸石、板岩、火山渣(凝灰岩)等也作為骨料應用於建材工業中。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拋光大理石、花崗石、人造大理石等飾面石材需求量越來越大。
(3)高科技的發展,大大拓寬了非金屬礦的應用領域。如非金屬礦原材料的保溫節能材料、污水處理、有機吸附劑、助濾凈化劑和肥料等方面的應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非金屬礦產及其製品進入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4)非金屬礦采選技術、方法、裝備與工藝飛速發展,在提高采選勞動生產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回收率方面成效顯著。
2.國內非金屬礦業應用動態
(1)我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種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據初步統計,在世界上已發現的120多種非金屬礦中,我國已探明有儲量的礦種達90種。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石墨、螢石、石棉、珍珠岩、沸石、硅藻土、葉蠟石等礦產。大理石、花崗岩的資源十分豐富,石質優良、花色美觀,其開發利用前景相當廣闊。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儲量大、開發條件好是我國非金屬礦的重要特點。
(2)非金屬礦業開發飛速發展,成績顯著,已成為我國支柱產業。非金屬礦產資源利用涉及建材、冶金、化工、輕工、煤炭、核工業、有色等工業系統,據《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1998年第1期報道,到1994年底,全國鄉級及鄉以上礦山企業12961個,產值357.21億元,超過黑色、有色金屬采選產值和總和,佔全國礦業總產值的19.42%。自建國以來至1994年,國家給非金屬礦業的投資17.13億多元,同期上繳利稅40多億元,是投資的三倍多。非金屬礦業投資積累率,在重工業中,僅次於石油、化工、機械三個行業,居第四位。
(3)非金屬礦業已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產業。長期以來,非金屬礦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增長的勢頭。特別是改革開放廿多年來,依靠科技進步,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螢石、重晶石、石墨、滑石礦產品和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產品成為最主要的出口國之一;硅灰石、高嶺土、硅藻土等礦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大理石及花崗岩裝飾石材的板材與荒料、石膏等礦產品的出口量增長很快。據海關和有關部門統計資料,1981~1985年。非金屬礦產品累計出口12.51億美元,年均出口2.50億美元;1986~1990年非金屬礦產品累計出口26.70億美元,年均出口5.34億美元;1990~1995年非金屬礦產品累計出口48.88億美元,年均出口9.78億美元。
(4)我國跨世紀非金屬礦產品需求展望。非金屬礦業是為國民經濟與各部門提供原料服務的,其發展必須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另一方面,從國外情況看,對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是隨著一個國家整體工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當前麗水市非金屬礦的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前景極為廣闊。我國已確定建築業、汽車工業、機電工業、石化工業為國民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非金屬礦與四大支柱關系極為密切,如汽車業的摩擦材料、建築業的大理石、花崗岩、珍珠岩等,機電工業的絕緣材料、石英材料,石化業的催化載體、吸附劑等。
世界上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不均,我國是非金屬礦產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且質優價廉,生產成本低,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非金屬礦的開發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技術水平的高低,工業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目前世界上,非金屬礦年貿易額達到300億美元以上,而且還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呈長盛不衰之勢。因此,可以說非金屬礦工業有著光輝的發展前景,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三、優勢礦產的發展動態
1.螢石
螢石又稱氟石,是世界上工業用氟的主要來源。世界螢石總儲量折CaF2達2億多噸,其中我國佔1億多噸。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螢石生產國和出口國,佔世界總產量的1/4。螢石的主要消費國是美國、日本、俄國、德國等。
螢石主要用於冶金、煉鋁、氟化學、玻璃、陶瓷等工業。
氟化工的發展動態是:①氟化工的基礎產業AHF(無水氫氟酸)快速發展,如金華的氟化工廠和巨化集團的氟化工一期在20世紀90年代初迅速建成,適應了市場對氟化工的需求;②以HF為原料的無機氟化工業和有機氟化工業快速發展,如浙江螢光化工有限公司氟化產品有5大類30多個品種,巨化集團的氟製冷劑系列(F11、F12、F2)等;③以有機氟為氟化工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的有機氟工業,包括有機氟高分子材料,氟精細化學品工業迅速崛起。巨化與俄羅斯合作的3000噸/年聚四氟乙烯二期工程即將建成,三期的全氟丙烯項目籌建及後繼的加工和精細化工業等高附加值工業的發展等;④高新技術在氟化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為解決氟化工業中的原料轉化率、環境保護和提高經濟效益,氟化工業採用了當今世界的最先進技術。如巨化一期,分別從瑞士、美國、德國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等等。
2.葉蠟石
全球葉蠟石總儲量為3億多噸,主要分布我國東南沿海及日本、韓國等。
葉蠟石應用范圍涉及陶瓷、耐火材料、玻纖、建材、油漆、塗料、填料、載體等。其中陶瓷和耐火材料的葉蠟石用量占總用量的一半以上。一個新的領域——玻璃纖維工業,正在越來越多的消耗葉蠟石。據預測,到2005年,玻纖工業需消耗12萬噸葉蠟石,國外市場缺口60萬噸。
另一個方面是發展葉蠟石的超細粉和改性粉業,使之成為油漆、塗料、載體的原料和填料。
3.沸石
沸石是一族含水的鹼或鹼土金屬鋁硅酸鹽礦物,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孔洞體積占晶體總體積的50%以上,1克純沸石具有1100平方米的表面積,而同數量的其他物質只有幾平方米。
沸石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用於石油化工的催化劑、裂化劑,可有效提高石油的質量和產率。
沸石具有離子交換性能,極易與水溶液中的陽離子發生交換作用。
沸石目前主要用於水泥原料和飼料添加劑,但由於其良好的物理性能,沸石的發展動態為:①發展分子篩工業,由X型分子篩發展到A型分子型,以取代人工合成分子篩業;②吸附劑工業,世界沸石總消費量中,近10%用於吸附劑和乾燥劑。沸石吸附劑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是環保工程和沸石化肥或農用肥料、農葯的吸附;③催化劑工業,用於此目的沸石占總銷售量的12%左右;④合成洗滌劑工業,世界由於環保的需要,推行無磷洗滌劑,而4A沸石是三聚磷酸鈉的理想代用品。在合成洗滌劑化工業的應用,是沸石化工極具前景和廣闊的市場,在世界沸石銷售量中,此方面佔80%,而美歐等佔85%。
4.高嶺土
高嶺土可用於以下行業,陶瓷工業主要用於日用陶瓷、建築衛生陶瓷、電瓷(高壓電瓷瓷瓶、瓷串子、低壓電瓷接觸開關、絕緣子等)、無線電瓷、陶瓷(製作耐腐蝕容器、切削刀具、鑽頭等)、特種工業陶瓷及工藝美術瓷等,是陶瓷工業的主要原料;造紙工業用作造紙的填料和塗料;橡膠工業用作橡膠製品的填充或補強劑;搪瓷工業白度高、粒度細、懸浮性能好的高嶺土,用作搪瓷製品的硅酸鹽玻璃質塗層;耐火材料工業主要用於生產多熟料耐火材料、半酸性耐火材料及特種耐火材料(如熔煉光學玻璃、拉制玻璃纖維用的高嶺土坩堝,可代替鉑坩堝);環保、化學利用煤矸石生產聚合鋁,處理工業與生活用水,制工業取礬(硫酸鋁)、氟化鋁和其他化學葯劑;建材工業利用高嶺土尾砂製造增壓灰砂磚、人造大理石、牆地磚、瀝青油氈等。
世界高嶺土的產量為3000萬噸左右,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為美國和英國,而最大進口國為日本和德國。造紙業用的高嶺土占總量的50%左右,主要用於造紙填料和塗料,其產品有40多種。預計,高嶺土的國際需求量年增長在3%左右。國每年需進口造紙塗料級高嶺土2萬~3萬噸,花外匯500萬~800萬美元。
5.花崗岩(石材)
世界上最大的石材生產國是義大利。花崗岩類岩體分布占我國國土的9%,花色品種多。
花崗岩具有質地堅硬緻密、強度高等物理性能,具有抗震、抗磁、耐酸耐鹼、耐凍、化學穩定性好的特點,適宜於作裝飾板材及建築石料。
6.鉬
鉬是有色金屬礦種之一。它具有高熔點,耐高溫性能好,導電性能優異等特性。鉬廣泛用於電子、機械、冶金、軍工、宇航及家用電器、醫療器械、工業窯爐等行業。
合金鉬精礦產品供生產氧化鉬塊、鉬鐵、鉬鹽及金屬鉬等作用,主要有鉬酸銨、鉬酸鈉、鉬酸鈣、三氧化鉬、鉬條及各種合金。國際市場以MoO3為鉬產品的基礎比較價格。其中以鉬酸鈉市場銷量最大,三氧化鉬是純鉬金屬的原料,而鉬金屬是尖端工業等必不可少的金屬,因而發展前景廣闊。
科技越發展,鉬的各種產品的需求量越大,鉬工業的發展前景也愈廣闊。
Ⅲ 礦山機電的行業分析
礦山機械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2010年10月27日消息報道 礦山機械的需求與發展嚴重依賴於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度逐年快速增長,帶動了礦山機械行業的投資熱潮。國家雖然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熱度,但並沒有影響礦山機械行業,礦山機械行業投資不時增加。從礦山機械行業2000-2009年固定資產平穩增長就可以說明,礦山機械行業資本回報率高於社會平均資產回報率,值得社會資金的投入。
從我國礦山機械行業市場現狀來看,外資紛紛加大了中國的投資力度,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曾宣稱計劃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投資100億美元。面對外資如此強大的攻勢,國內企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國家制定「十二五」規劃有關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內容中,強調要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國家將主要在高效清潔發電和輸變電、大型石油化工、先進適用運輸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控制、集成電路設備和先進動力裝置等領域強化政策支持。由此可以推斷,隨著未來工程機械行業布局的逐步展開,將把行業競爭引向深入,破碎機市場銷售將進一步向大型企業集中,呈現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趨勢,國內企業需要憑借自身力量與跨國公司抗衡。
前景動向
煤炭是我國的能源支柱產業。煤炭工業在我國是很重要的能源工業,但是我國在煤炭工業上的人力投入、成本投入也居世界之首。在我國統配煤礦中,煤炭產量中的2/3以上是依靠綜采機械化,因此我們在發展機械化的同時,充分發揮煤礦大型機電設備的利用率和效率,以少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實現高產高效;降低百萬噸死亡率,實現煤炭工業的機械化、自動化和現代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之一。從目前我國煤炭工業整體技術水平看,仍處於比較滯後的狀態,技術改造和進步的要求更為急迫。煤炭行業勞動力結構嚴重不合理,職工數量多,文化技術素質偏低。國有煤礦中,大專以上程度的工程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3%左右,高級技能型人才只佔一線工人的5%,96%的煤炭企業缺少機電專業人才。勞動者素質與煤炭工業技術發展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很不適應。礦難事故的頻繁發生,與當前煤炭行業專業技能人員嚴重短缺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國內外煤炭、礦石價格高漲,我國礦山生產企業生產能力、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尤其是煤礦機械化採煤及綜合機械化採煤技術的應用使煤礦急需大量的煤礦機電高技能人才。因此,本專業畢業生對經濟建設和發展有重要作用,並且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專業人才需求預測分析 人才斷層和斷檔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制約煤炭工業發展的障礙。尤其是煤炭生產一線高技能人才更為匱乏,大部分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數量嚴重不足,特別是隨著新設備新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更需要大批懂理論會操作的復合型高技能機電技術人才。從煤炭工業的發展看,機電技術人才的需求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自2002年始,開灤集團公司、邯鄲煤炭集團公司已和我院簽訂協議,每年招收礦山機電專業畢業生50人,形成了專業「定單式」人才培養格局。從河北省及唐山市周邊地區煤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看,人才匱乏具有共性。唐山市是重工業城市,工礦企業較為集中,這些企業機電領域的各種生產設備的安裝、使用、維修、管理及技術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質優良、具有較高的技術應用能力、操作能力的機電知識結合緊密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來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中的競爭力。並且隨著機電工業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迅速推廣與普及,這種人才需求將更加強烈。因此,礦山機電專業人才還有相當大的缺口。
Ⅳ 什麼是礦業產業結構
礦業中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中各個環節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包括企業組織結構、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等。
Ⅳ 礦業行業的宏觀環境影響有哪些
一、 新常態下的礦業寒冬
(一)新常態下需求不振對礦業有重大影響
「新常態」是目前經濟類網路和各種媒體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中國已經進入「經濟新常態」也已成為市場的共識,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在此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增長從過去以第二產業為主轉變為第三產業為主,增長方式從以大量資源消耗為代價的量的增長轉變為創新驅動的質的增長,從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拉動。
過去三十年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高速增長已經到了「天花板」,有「量」就能增長、就能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過剩成為了新常態下最常見的經濟現象。其中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和金屬材料有重大影響。
就大宗商品中的金屬而言,中國大陸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已經佔到了全球的40-50%,中國已經創造了太多的全球第一。正是如此巨大的消費,形成長達十幾年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過去多年聞礦而「瘋」而「狂」的景象還歷歷在目,多少投資者由此而一夜暴富。超高利潤誘導巨額投資,逐漸產生過剩產能,在消費需求增長下降甚至負增長的背景下,三年前礦產品價格開始下跌,甚至是斷崖式暴跌,導致目前礦業行業極其困難,太多的投資者深陷其中。就如曾經極其紅火的煤炭行業一樣,從巨額利潤到幾乎全行業虧損,就是一個生動而殘酷的寫照!
中國大陸佔全球人口約20%,而其生產和消費的主要礦產品大多超過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倍,在這種背景下,仍然指望中國拉動全球需求較大增長是不現實的。盡管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有一定增長,但增長速度和額度在明顯減緩。需求增長乏力的狀況,仍將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存在。
(二)3-5年內價格震盪、探底仍將持續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采礦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從2012年開始,采礦業利潤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逐年擴大,2013年為-17.34%,2014年為
-23%,今年1-8月為-57.3%;在規模工業利潤中,2011年采礦業佔18.9%,今年1-8月下降到5.05%。目前看來,礦業企業經營形勢極為嚴峻,可以預見,朱訓老部長過去反復呼籲的「四礦」問題將會重新出現。
我們不少同行一直期盼著今天能夠像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在2009年迅速實現「V」型反轉一樣,期待礦產品價格重回快速上漲的軌道,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我認為,在3-5年內,礦產品價格仍將在目前價位上震盪,部分品種還有進一步探低的可能,之後可能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絕不可能重現過去「黃金十年」的輝煌。
事實上,各大礦業公司大多在價格暴跌、虧損持續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產量,從而控制單位成本;比如鐵礦,即使在價格從高位暴跌約70%的情況下,具有資源和成本優勢的國際礦業巨頭仍然在增加產量。因此,即使價格暴跌導致大量高成本礦山關閉,市場供應也不容易減少,目前的鐵精礦和煤炭產量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希望通過產能消失和產量大幅度減少,實現礦產品價格回歸到合理價位,需要的時間比我們預想的要長得多。
(三)中國礦業行業先天不足,保生存是首要目標
與國際同行相比,中國礦業企業面對的困難和問題更多。
首先,國內礦產資源普遍為中小型,品位低,開采難度大,而且礦權獲取、土地、林地、環保審批及地方協調難度較大,代價也高;礦業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總體較為僵化,企業多而小,部分大而不強;大部分企業負擔重,債務比例高,成本高企,面對礦業寒冬,缺少應對之策和有效措施。
其次,中國的礦業經濟是諸侯經濟,國有礦業仍然占絕對優勢,以行政區劃控制礦產資源是一大特色,即使在目前礦業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兼並重組也少有發生;等蘋果全爛了才想到賣,並不是一個好主意。以市場方式解決礦業問題應該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第三,中國大宗礦產品資源自身稟賦條件差,對外依存度高,56%的鐵礦,83%的銅礦,57%的鋁土礦,57%的原油,都需要進口。目前,中國大量高成本的中小鐵礦企業紛紛倒閉,即使是我們優勢礦種全球產量第一的煤炭,也在海外低成本礦的沖擊性下,丟盔棄甲,陷入困境,這就是現實。
作為礦業行業的一員,對目前的經濟和礦業形勢要有清醒的認識,把困難估計得更加充分一些才會更安全;礦產品需求不旺,價格低迷,是礦業行業的新常態。我們不應該抱怨市場,因為誰也不能左右市場(個別大鱷短時間內也許可以)。苦練內功,控製成本,才是我們應該做和必須做的事。在礦業高潮時期形成的管理體系和諸多舉措,在目前礦業寒冬背景下進行改革和調整,是必然的事。首先要保生存,然後才能謀發展。
二、 新常態孕育大機會
(一)危機下的積極因素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長速度是沒有問題的,在目前經濟基數很大的背景下,即使5%的增長,也是不錯的速度。根據有關方面的測算,到2025年,主要礦產品需求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但增長速度和增長量會明顯減緩。
我們也看到,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東南亞國家和印度等的新興市場,隨著其經濟增長尤其是工業化速度的加快,將成為新的礦產品需求增長的重要區域;西方發達經濟體隨著經濟的逐步復甦,對礦物原材料的需求也會有一定增長。
目前的礦產品價格相當部分在現金成本附近。近年來新增或即將新增的產能,由於其巨大的資本開支及建設投資,大部分綜合成本已經遠高於產品價格,陷入礦山投產即虧損甚至面臨關閉的狀態。由於成本紅線和高成本產能的消失,礦產品價格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
在新的歷史時期,礦業企業間的兼並重組將會日趨活躍,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中國礦業企業參與全球礦業市場的力度和廣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將成為新時期全球礦業市場最活躍的力量之一,全球礦業格局或將由此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
(二)中國部分優秀企業已經具備參與全球礦業競爭的條件
過去三十年,中國市場和中國礦產品生產和消費為全球經濟及礦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礦業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隨著中國礦業企業「走出去」,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礦業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
中國企業在市場泡沫高企時期「走出去」,成功案例不多,教訓和代價不少。但是我們不應該去指責這些先行者,因為成功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而且國際礦業巨頭也犯同樣的錯誤,礦業危機下大量的國際礦業公司出現巨額虧損或撥備損失,比如某國際礦業巨頭2011年用40億美元買下了一個礦床,三年後賣出僅5000萬美元,這就是市場!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礦業企業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和水平,部分企業已初步具備了逐鹿全球礦業市場的能力。在先進礦業開發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及成本控制方面,在低品位、難選冶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小型復雜礦床的開采方面,中國礦業企業在某些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並且創造了不少礦業開發的神話。中國礦業目前主要缺乏的是國際運營人才和經驗,這些只能在實踐中解決。
(三)「走出去」是中國礦業企業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
中國礦產資源開發總體過度,保有資源儲量較低,人均保有量水平極其低下,大部分礦業公司僅僅限於在國內發展,空間非常有限,難度會越來越大。
目前,全球礦業市場極其低迷,相當部分的礦產資源和礦業公司價值被嚴重低估,有實力和能力的礦業企業要藉此機會,大膽「走出去」,參與全球礦業市場的合作與競爭,這是中國礦業企業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最大的礦產品市場。在這一時期,如果我們沒有培育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跨國礦業集團,在礦業領域就是重大的失敗!
過去十幾年,中國商品走向全球,今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國資本全面進入全球資本市場指日可待,中國礦業企業和投資基金,必將藉助這一東風,與國際礦業企業進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及礦業市場的振興。
三、 新常態下應有新作為
(一)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目前相當部分與礦業有關的法規,都是在礦業非常火爆的時期制定的,對於規范當時的礦業市場秩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反過來,行政審批過度嚴格,礦業權的獲取和市場流轉都存在過多限制,要完成一個完整礦山開采證照的辦理,手續繁瑣,時間跨度漫長,這些都會對礦業行業的市場化造成較大的制約。此外,在礦業行業利潤豐厚的時期,國家及有關省份出台了許多嚴苛的稅費政策,有的地方政府把礦業權當作土地等同管理,就連探礦權申請在先獲取的基本條件,也一律被招投標程序代替,這些不利於礦業市場的健康良性發展。
近年來,國務院對諸多審批審核事項進行了重大改革,如國家發改委和工商部門就項目審批、企業登記管理、兼並重組等下放了許多權利,出台了許多便利規定,希望通過簡政放權來激活市場。我們也非常期待礦業相關管理部門和財稅部門能夠盡快完成相關改革,給處於寒冬中的礦業企業一些溫暖,幫助礦業企業渡過難關。
(二)關注背景異常與環境污染的區別,做好礦山環保監管
確保環境安全是礦山企業必須堅守的底線,紫金礦業在這方面曾經犯過錯,吃過大虧,教訓極其深刻。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礦業企業二十多年來,在礦山環保方面的進步是巨大的,政府對環保方面的監管也是極其嚴厲的,一些方面監管的嚴厲程度遠遠超過海外監管。
在這里我要說的是,礦床的發現主要是通過水、水系沉積物、土壤和岩石元素的異常來實現的,對金屬礦而言,也就是現在所謂的「重金屬污染」。但實際上,我們必須把自然背景的「重金屬異常」與開發產生的「重金屬污染」嚴格區分開來,尤其在勘查階段,環境地質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媒體上經常出現所謂的
「土壤重金屬污染」,據我了解,大部分應該都是自然形成的「土壤重金屬異常」,也就是背景異常。希望我們的地質和礦業同行以及監管部門能夠高度重視和關注背景異常與開發造成環境污染的區別,否則整個礦業行業將遭受「無妄之災」,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借鑒海外環保管理的先進經驗,提高科學監管水平。
(三)大力支持礦業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為礦業企業「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國礦業企業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希望政府能夠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比如,為「走出去」企業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便利通道,利用充足的外匯儲備為企業海外並購和項目建設提供低息資金支持,同時在項目審批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我們要虛心向國際先進同行學習,把我們自身的優勢與項目所在地的客觀情況良好結合,嚴格按照國際先進標准要求自己,高度重視社區的和諧協調發展;參與海外投資的企業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優勢和力量,形成合力,抱團出海,避免惡性競爭。
(四)行業協會應成為企業避風取暖的場所
中國礦業聯合會及有關協會作為礦業企業的行業組織,在礦業寒冬下要發揮積極作用,在政策法規和稅費方面,認真聽取企業意見,積極、系統地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礦業行業的現狀和訴求,營造一個良好的礦業發展環境,為正在經歷寒冬的礦業企業提供避風取暖的場所。
相關報告推薦:
Ⅵ 礦業開采屬什麼行業啊
采礦業.
采礦業指對固體(如煤和礦物)、液體(如原油)或氣體(如天然氣)等自然產生的礦物的採掘。
包括地下或地上採掘、礦井的運行,以及一般在礦址或礦址附近從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輔助性工作,例如破磨、選礦和處理,均屬本類活動。還包括使原料得以銷售所需的准備工作。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凈化和分配,以及地質勘查、建築工程活動。
(6)礦業行業分析擴展閱讀
我國發展采礦業的驅動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家的產業政策,采礦業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資金,另外我國采礦業還處在初始階段,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影響較大。
二是采礦業的機械化水平。礦井通風是保障礦工安全的關鍵,通風不好會導致礦工發生矽肺病。
三是國內市場的需求情況,近年來我國采礦業的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就是市場對自然資源的強大需求。
四是我國采礦業技術發展水平,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環境是采礦業發展的方向,需要強大的技術水平支撐。
Ⅶ 礦業類行業以後的前景會轉好嗎
前景不是很好,煤炭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煤炭一直是我國主要的能源與重要的工業原料,在能源結構中佔比超過60%,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不過,近年受環保壓力、低油價沖擊與煤企盲目擴產影響,國內出現煤炭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供過於求的市場關系下,煤企難以穩價,生存壓力加劇。
根據《行業部門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研究》可知,到2030年,在高能耗行業中,電力部門下降潛力最大,占屆時全國煤炭下降潛力的50.3%,其次是現代煤化工部門,佔全國下降潛力的14%。除此之外,電力、鋼鐵、水泥等工業領域同樣有產能過剩問題,隨著煤困問題進一步凸顯,國家層面對上述領域的整改升級工作正逐漸推進,煤炭行業減產空間未來將進一步加大。
Ⅷ 礦業這個行業的總體狀況怎麼樣,西藏礦業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該公司在行業中所處的綜合地位是怎樣的
建設設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做出的戰略決策,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義。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今年是青藏鐵路建設的全面攻堅年,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6億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計完成投資23#zhPoint#9億元,開工累計88#zhPoint#9億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凍土工程正在採取強化措施,鋪軌架梁向高原腹地挺進,唐古拉山越嶺地段和唐南段重點工程開工,全面攻堅戰已形成高潮。據有關分析指出,青藏鐵路建成後,將把西藏首次納入全國四通八達的鐵路網路中,通過鐵路運輸解決西藏經濟活動中的遠距離運輸問題,大幅提升進出藏貨物量,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轉變落後的思想觀念,為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消除西藏可持續發展中的交通「瓶頸」制約,為西藏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青藏鐵路的建成,將為西藏礦業的發展帶來一次飛躍的機會,公司目前所擁有的鋰、鉻、金三大稀有貴重金屬資源有望通過青藏鐵路,從而打開其在內地龐大的銷售市場,同時也有望帶來公司業績的爆炸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