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能源領頭羊是什麼
新能源領頭羊天富熱電
新能源振興是大國興起的力量之源
上海證券報發表宏觀經濟分析師劉濤文章表示,新能源振興的重要意義,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能源的發現、能源鏈的變革、相應的治經濟和創新體制的變化,是大國興起的力量之源。縱觀人類歷史,新一代能源鏈的出現,往往伴隨著國際體系中新一代主角的閃亮登場。 例如,作為第一代能源的煤炭,曾幫助英國完成了產業革命,使其一躍成為「日不落帝國」;而作為第二代能源的石油,則推動美國、德國等新興列強在第二次世界工業革命中異軍突起,實現了對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趕超。目前,對於中、印、巴西等崛起中的新興大國而言,越早投入下一代能源的競逐,越有利於其在未來的國際體系中奠定優勢地位。 從全球視角來看,以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在經歷了2007年至2008年的短暫繁榮後,經過半年沉寂,重又勃興起來。不過,這一波新能源熱,相當大程度上是因為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希望通過「綠色經濟」擴大就業、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等策或理念帶動起來的。或者可以說,前一波新能源熱是建立在滿足公眾普遍需求基礎之上的,是自下而上的「誘致性制度變遷」;而這波新能源熱則反映出以奧巴馬、朱棣文為代表的少數精英的策偏好,更像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 文章分析,當前中國高調宣示新能源開發的背後,更多是一些基於現實的戰略考慮: 其一,出於對國際原油價格重新上漲的擔憂。與歐美不同,由於歷史上石油長期自給,中國未受到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無論是企業還是居,對於降低能源依賴的重要性都缺乏直觀認識。而2008年國際油價的瘋狂上漲,無疑給了中國一次極大的心理沖擊。 其二,客觀上存在開發替代能源的需求。盡管幷非所有人都贊同關於全球石油開采量即將枯竭的「頂峰論」(Peak Oil),但不容否認的事實是,近幾年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四處尋找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動用了巨大的外交資源,同時也投入了相當多的外匯儲備,使得中國對外獲取能源的邊際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昂。而新能源大多是可再生能源,是內化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 其三,中國經濟正面臨潛在威脅,即未來歐美很可能聯手,以碳排放為借口,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征額外關稅。由於過度消耗煤炭、石油這些傳統能源,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由此也使得美歐、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要求中國承擔更多減排義務的聲音越來越高。如果我們將最近半年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燃油稅的接連出台,以及即將公布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和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等一系列事件視作一個整體,就能夠理解策制定者對此所抱的強烈危機感和緊迫感。 文章強調,要振興新能源產業,未來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其中有一些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挑戰。 首先,如何保持新能源開發投入的連貫性,避免投機心態。對於尚處於嬰兒期的新能源而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後發劣勢。例如,國際油價上漲,新能源開發受到重視;而油價一回落,新能源計劃旋即被束之高閣。此外,由於成本和價格偏高,也妨礙了其推廣應用。不少人也指出,全球汽車行業的百年老店通用之所以走到破產這一步,與其過去數年在新能源汽車上只投入、不產出大有關系。不過,國際能源署(IEA)已保證,新能源的使用成本,將隨著技術成熟和應用普及而相應降低。 當然,與傳統能源相關產業的路徑依賴和利益集團的阻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在國內汽車行業表現尤為明顯。為此,除了從策上扶持新能源相關產業外,推動「節能減排」的公會運動健康發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如何保持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發展比例,以及如何在各種新能源之間保持最優的投入比。同時,還有一個如何協調新能源與其他產業之間的沖突的問題。例如,生物乙醇作物與糧食作物之間的爭地現象,在許多國家都是飽受非議的話題。 再次,對於間資本如何進入幷發揮作用要有可操作性,而不使其僅僅淪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從利益動機來看,國有壟斷企業幷不歡迎來自新能源的競爭;即使迫不得已,也要把新能源開發的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裡。例如,目前的風力發電,基本為大唐、國電等「國字型大小」所壟斷;而在生物質能源領域,除少數外資進入外,中糧和三大石油巨頭也成為主導力量。 最後,不能以功利主義心態將新能源開發簡單化為今後兩三年走出經濟危機、拉動經濟增長的工具,而應將其視為長期內保障能源安全、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的重大戰略舉措,幷提升到適應低碳時代中國城鄉居生活方式的高度。否則,就很可能成為地方追求績的新目標。
② 內外嚴峻的能源形式,結合各自生活觀察,論述轉變能源消費模式,提倡全民節能的
這好復雜 去下載點論文看下吧
③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是什麼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蘊含強大的實踐偉力,國家電網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得益於這一戰略的科學指引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後,結合企業實際,全面貫徹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積極推進能源供給革命,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持續增強。圍繞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發展,持續加大投入,統籌推進特高壓、超高壓骨幹網架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實施「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提高了電網並網消納能力和供電保障水平。截至2018年底,公司1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輸電線路長度達到46億千伏安和103萬公里,分別比2014年增長了36%和23%,跨區跨省輸送能力達到2.1億千瓦。公司經營區域並網裝機容量14.7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5.7億千瓦,分別比2014年增長40%和79%。城市和農村供電可靠性明顯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積極推進能源消費革命,電能替代其它化石能源取得明顯成效。適應能源消費清潔化、電氣化發展趨勢,在終端能源消費環節大力實施電能替代。積極服務電動汽車發展,建成覆蓋4.9萬公里高速公路和171個城市的快充網路,構建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台,累計接入充電樁30多萬個。在機場廊橋、港口碼頭實施以電代油。以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為重點推進以電代煤,累計完成420萬戶居民、近3萬余家企事業單位「煤改電」任務,推廣電取暖面積近9億平方米。2018年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24%,比2014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積極推進能源體製革命,電力市場化改革部署有效落地落實。按照中發〔2015〕9號文件精神,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配合做好輸配電價改革、增量配電放開、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作、現貨市場建設等改革任務。2018年市場化交易電量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佔比達到38.2%。2016年以來,通過電力直接交易和降價降費等措施,每年減少用戶用能成本超過2200億元。同時,主動變革傳統辦電模式,壓減環節、縮短時間、降低造價,推動我國在世界銀行「獲得電力」的排名從第98位躍升至14位。
積極推進能源技術革命,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五年來累計投入研發資金372億元,在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並網、大電網運行控制等領域取得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建成張北風光儲輸、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等一批示範工程。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79項(其中特等獎2項),擁有專利超過8萬項,編制國際標准66項,較2014年分別增長84%、192%、128%。統籌推進技術、業態和模式創新,在能源電商、智慧車聯網、節能環保等領域培育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了持續發展動能。
④ 上海證券報的刊物團隊
《上海證券報》擁有著一支專業、敬業、年輕、精乾的編輯記者隊伍,已經打造出一個比較高端的報道平台。在以證券報道為主的同時,關注國內國際經濟大勢和宏觀政策的變化、影響,以拓展大財經報道為新目標,全面、深入地介入國企改革、銀行、保險、外匯、期貨、產權、信託等重要領域和周邊市場,不斷擴大報道面。《上海證券報》注重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發表了大量在證券市場和財經領域引起廣泛反響的報道,其中不少報道曾引起證券監管部門和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⑤ 推動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是指什麼意思
四個革命:
第一,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有效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把節能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定調整產業結構,高度重視城鎮化節能,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第二,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路和儲備設施建設。
第三,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立足我國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並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第四,推動能源體製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
一個合作: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國內的前提條件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
(5)上海證券報變革時代的能源消費觀擴展閱讀
從能源供應、能源技術開發、能源價格確定和國際能源資源分配等幾個維度來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的程度越深,能源資本的創造與供應的安全性就越高,杠桿效應也就越明顯。
通過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一定能夠確保全球范圍內的能源形態供應的充足和能源資本流通的順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便有了堅實的能量和動力基礎。
⑥ 新能源汽車人們的消費觀念約士束
①不合題意,「符合人們的綠色消費觀念和行為」是從經濟生活角度說明的,不符合題干限定的「哲學角度」;
②③符合題意,新能源汽車作為新事物終將被人們所青睞,是因為其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④說法錯誤,新事物的「新」不體現在出現時間的早晚及形式的新舊.
故本題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