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0年國債收益率大概有多少
懷抱著「不要倒在黎明前」的堅持,卻遭到市場的當頭痛擊。13日,債券交易員小李看著蹭蹭上行的國債收益率欲哭無淚,當天10年國債收益率大幅上行至3.98%,再度刷新逾三年新高,10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盤中最大跌幅達0.67%,期價繼續刷新歷史新低。
「市場並沒有新增利空,甚至10月金融數據全面低於預期,對債市有一定利好,但還是跌成這樣,只能說明投資者情緒還是很脆弱。」小李表示。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影響債市的核心因素仍然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在經濟平穩短期難證偽、通脹預期升溫、監管擔憂難消的環境下,利率債調整依然難言
結束,尤其市場情緒脆弱可能導致市場再度加速下跌。但在經歷10月以來的大幅調整後,利率債配置價值繼續提升,商業銀行增持跡象較明顯,倘若經濟數據明顯
回落、配置力量逐步顯現和金融監管落地信號出現,交易性機會仍值得期待。
莫名大跌再現
短暫盤整近兩周後,債券市場再現劇烈調整。
周一(13日),10年國債活躍券170018開盤就上行2BP報3.94%,這一收益率水平正是10月底創出的本輪調整新高,但空頭在這一位
置並未遭遇太大抵抗,上午剛過10點利率就升至3.95%,隨後緩步上行,午後加速上沖至3.98%,截至收盤,170018最後成交在3.98%,較前
收盤價上行6BP。
當日國開債跌勢更明顯,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70215早盤小幅低開於4.6%,早盤震盪上行近6BP至4.6575%,午後又大幅上行約
3BP至4.69%,盡管低於預期的10月金融數據公布後,收益率一度出現小幅下行,但最終仍成交在4.6875%,較前收盤價大幅上行逾8BP。
「今天也沒有什麼利空,感覺10年國債收益率莫名其妙就要突破4%大關了!」盤中,交易員小李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此前的10月30日,也是在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債市期、現貨加速下跌,10年國債收益率盤中最高升至3.94%,刷新本輪調整以來新
高;10年國開債活躍券170215單日上行幅度達到10BP。隨後的兩周時間,市場陷入了盤整,10年國債收益率主要圍繞3.87%-3.89%區間震
盪。然而,就在小李預想10年國債收益率突破4%有難度,或可嘗試小幅抄底之際,債市又一次「打臉」多頭。
恰如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覃漢此前所言,債市的境況並沒有明顯改觀,寄希望於大跌後做左側的投資者再一次感受到「空手接白刃」的痛楚,市場無情地證明,「超跌」並不是「抄底」的理由。
利空仍未「走遠」
綜合最近兩周的信息,債市情緒偏弱並非沒有理由。市場人士認為,經濟韌性較強、通脹預期回升及對流動性和金融監管的擔憂,仍在對債市產生負面影響,在配置需求偏弱和利好催化缺失的背景下,利率債調整依然難言結束。
首先,從基本面來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實質上對債市利好多於利空。其一,10月PMI環比回落0.8個百分點至51.6,不及市場預期的
52,為債市提供喘息機會;其二,10月進口同比增長15.9%,出口同比增長6.1%,雙雙不及預期的17.5%和7%,貿易數據不及預期一度帶動市場
情緒好轉;其三,最新公布的10月金融數據全面低於預期,10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8.8%,預期9.2%,前值9.2%,10月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人
民幣貸款分別為10400億元和6632億元,預期則分別為11000億元和7830億元,數據公布後,10年國開債收益率也一度回落約2BP。
上述經濟、金融數據表現疲弱,顯示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猶存,對債市情緒有所提振,然而,如市場人士所言,從歷史季節性規律來看,10月經濟數據較
9月有所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很難給市場帶來更多積極信號,且此前的經濟增速放緩一致預期屢屢不能證實,導致投資者心態上要「見了兔子才撒鷹」。
其次,上周公布的10月通脹數據高於預期,令部分市場人士對通脹的擔憂升溫。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1.9%,略高於預期值1.8%,為今年以來的次高;10月PPI同比上漲6.9%,漲幅持平於9月,高於預估中值的6.6%。
「目前看來,明年通脹中樞有進一步抬升的概率,通脹的基本面也可能成為影響接下來債市投資者情緒的一個風險點。」興業證券表示。
再者,政策面上,監管層最近再度強調金融防風險,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可能預示未來各項監管政策將逐步落地,且不排
除未來一段時間內出台重大監管政策的可能性,倘若像市場預期的那樣政策力度較大,很可能利空債市;當然,若監管力度不及此前市場預期,監管預期差也可能帶
動債市反彈。
此外,隨著海外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也引發了債市對資本外流或國內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不過目前來看,多數機構認為,在人民幣匯率彈性較好、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較強、中美利差保護足夠的背景下,海外政策收緊對國內債市的影響將相對較小。
總的來看,國內經濟基本面仍待觀察,然而市場對通脹和監管的擔憂揮之不去,在市場情緒不穩的情況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市場大幅波動,債熊的餘威顯然未散。
那麼何時會有交易性機會?對此中金公司指出,也許可以看看年底和明年一季度,這階段最確定的是供求關系改善。從供給端,一季度一般都是債券發行
淡季。屆時一個最積極的變化就是保險「開門紅」,將帶來債市的配置資金。銀行類機構「表」的約束減弱,加上債市相對性價比顯現,配置力量有望增強。此外,
美聯儲12月份加息、年底經濟工作會議、年底資金面會否緊張、金融監管政策等都有望在屆時證實或證偽。
中金公司認為,目前市場所擔心的諸多風險點,未來都存在預期反復的可能,密切關注新的「預期差」出現,有望在年底階段達到頂峰。對配置盤,量比
價更重要,重要的是收集到足夠的籌碼,應該積極把握每次調整帶來的配置機會。而對交易盤而言,仍需要承受較大的波動風險,耐心等待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時點可
能出現的交易性機會。
國債也有風險。
『貳』 打臉分析師 福特Q3實現24億美元凈利潤
[汽車之家行業]??日前,福特汽車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在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收為375億美元;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為36億美元,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率為9.7%(相比去年同期提升近5個百分點);凈利潤達到24億美元(此前華爾街給出的預期是9.39億美元),凈利潤率為6.4%。上述業績超過華爾街給出的預期。
此外,在第三季度中,福特汽車新增了111億美元營運現金流(調整後的新增現金流為63億美元),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該公司賬上現金接近300億美元,總流動資金超過450億美元,這還是在該公司已經償還疫情爆發時所動用的150億美元循環信貸的情況下達成的業績。
『福特F-150』
自2年前,福特便開始淘汰盈利能力差的轎車,並將大部分資源分配到皮卡、SUV、商用車等車型中。而上述策略的起效也是如今這家企業業績高歌猛進的主要原因。
但由於福特F-150產能下調、MustangMach-E等車型的製造、營銷費用的提升,以及福特信貸部門稅前利潤的預期下滑,這家企業在未來將很難維持第三季度的強勢業績表現。面向未來,福特預計第四季度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將介於盈虧平衡和虧損5億美元之間。2020年全年,該公司的息稅前利潤將維持正增長。
編輯點評:
福特第三季度能取得如此成績,與中國市場良好的發揮也密不可分。相關數據顯示,林肯品牌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9143輛,同比增長64.8%;福特品牌的銷售為87131輛,同比增長12.5%。在強勢的表現下,這家企業在中國似乎已經完全擺脫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文/汽車之家陳燦)
『叄』 證券分析師鄭旻是什麼大學畢業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金融學碩士,首批證券注冊分析師,從業經歷17年,對國際國內金融市場變化有較高敏感度,從事過A股、B股、國債現券、回購、期貨等所有交易所掛牌品種的操作,擅長從宏觀基本面出發剖析股市前景,對走勢的把握有獨到見解,最善於在各個子市場之間挖掘套利機會。
『肆』 身為證券公司研究員或分析師頻頻被市場打臉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看見你的問題我突然來了興趣,所以我決定幫你回答一下。
首先,證券公司的研究機構通常被稱為證券分析師,證券公司的專門研究部門通常稱為研究所。所研究的產品並不面向大多數股東,主要是「面對面機制」。一般來說,證券公司總部的一些部門,大多是在研究機構,包括行業研究人員、宏觀政策研究人員等,在咨詢部門或財富管理部門等。
掐指算算,一不小心,從商業銀行到券商近三年來做研究。回顧中國招商銀行畢竟傷心離開,憂郁和風風雨雨,錯過不可遏制地涌來,驚奇的心情,也許只有「關心和眼淚」是一個或兩個。新的財富在網上,每個人都在買票,我無法避免這種粗俗。
事實上,許多專家在散戶投資者眼中是錯誤的。許多零售業者對市場的看法和專業分析師不一樣。但實際操作是相反的。專家常說他們錯了,但犯錯誤是不對的。交易中最關鍵的部分是最有信心的部分。
最後,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伍』 轉轉眼選上的紅米K30por變焦版嚴選的靠譜嗎
轉轉眼選上的紅米K30por變焦版嚴選的靠譜,中低端手機撐起營收,小米重回世界第三
臨近年末,小米狂刷「業績」。
12月初,Redmi Note 9系列三劍客正式開售首日就迎來了開門紅,銷量輕松越過30萬大關。技術層面,Redmi Note 9系列將高刷屏、1億像素等中高端機型配置「下放」到千元機上,將性價比詮釋得淋漓盡致,更體現了小米對中低端市場的重視。
小米「中低端」手機依然真香!買轉轉嚴選手機更省錢
這其實並不意外,畢竟三季度小米整體出貨量的明顯提升,中低端市場占據了一大半的功勞。根據Canalys的數據,僅紅米Note 8系列機型,累計銷量就已達到4000萬。
穩固了基本盤紅米的市場,小米的營收數據自然亮眼。小米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總營收達721.6億元,同比增長34.5%。調整後的凈利潤達到41億元,同比增長18.9%。
中低端市場作為小米手機的核心增長來源,也讓小米的市場份額迅速攀升,時隔6年重回到世界第三的位置。
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以13.5%的市場份額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三大廠商。且在全球智能機市場整體下滑的趨勢下,小米出貨量同比增長45%,是前四名中唯一逆勢大漲的手機廠商。
二手市場上,小米手機的交易量同樣漲勢明顯。轉轉集團Q3手機行情數據顯示,二手市場小米手機的交易量環比增長28.73%,增長幅度是所有品牌中最高的。
買轉轉嚴選小米手機更劃算,質檢、質保更放心
對小米而言,價格敏感、更看重性價比的用戶是品牌的依靠。
雖然小米想要通過雙品牌戰略分割高端市場和中低端市場,但目前看來,小米的「性價比」標簽已深入人心。
不管是4G還是5G機型,用戶看重高性價比都是不容忽視的一點。轉轉集團數據分析部的分析師表示,其實在轉轉嚴選賣場購買小米手機更省錢。
例如小米10作為今年上市的高端旗艦機,不僅搭載了驍龍865處理器,還配備了4780mAh大電池+無線充電;其一億像素後置主攝,更是同價位中的佼佼者。
中低端機型中,Redmi K30 Pro也是不錯的選擇。搭載高通驍龍865處理器,不用擔心性能不夠;該款手機配備後置四攝,主攝6400萬像素,拍照能力很不錯;4700毫安電池,支持33瓦快充,續航足夠日常使用;此外保留了3.5mm耳機介面,對耳機黨也非常友好。
『陸』 從iphone7的銷售冷淡,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看出了很多胡說八道的分析師被打臉。
每年都說蘋果不行了。每年都說iPhone銷量不好了。換個數字這新聞能用幾十年啊。
『柒』 華為石墨烯電池誰生產的的最新相關信息
搭載該電池的產品沒有上市。如果想第一時間了解詳細,可以微博關注華為/榮耀手機,華為/榮耀的一些高管,也可以關注一些打臉分析師
『捌』 分析師再遭上市公司打臉,是標題黨還是鼓吹抬轎
證券行業的分析師一般分為兩大類,買方和賣方。買方一般都是指基金的分析師;賣方一般都是指券商、咨詢機構的分析師。賣方分析師往往服務於券商,擅長宏觀方面研究,但普遍不會講個股,講的是大趨勢。即使這樣,像李大霄,任澤平等知名分析師都沒少被打臉,股民雖然愛聽好話,但他們因為唱多唱得早了就要挨罵。所以分析師被打臉是經常的事。證券市場的消息你看多了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很雜里有用的極少,而且總體都是造勢,營造一個欣欣向榮的市場環境。那樣股民們才樂在其中,大步往套子里踩。
『玖』 如今的國產機有多火爆!有多好用!比蘋果系統好多了
原標題:iPhone 7能否令蘋果重振輝煌? iPhone 7全球首批銷量有可能超過iPhone 6S水平 供圖/視覺中國 2016年的中國手機市場風雲變幻,以往的霸主蘋果和三星已經跌落神壇,一個想依靠新機iPhone 7奪回市場,一個則尚未從Note 7爆炸事件中恢復;華為、OPPO、Vivo等國產品牌則大踏步前進,擠佔了銷量排行榜的前列;一向以「飢餓營銷」打市場的小米反而露出疲態,出貨量暴跌;爆出巨虧的錘子手機更是「情懷不再」,屢屢傳出收購傳聞。在這樣一個「你死我活」的江湖中,到底哪家的手機能夠笑到最後呢? iPhone 7正式發售逾兩周,雖然新機型的銷量仍是一個有待揭曉的謎,但銷量好於預期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經歷了今年連續兩季的業績下滑後,面對三星以及國內品牌的「兩面夾擊」,昔日智能手機界的霸主蘋果能否依靠iPhone 7在中國市場重振輝煌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 市場 iPhone 7銷售「手快有手慢無」 日前在北京的一家蘋果直營店,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店內的iPhone展示區域,已全部換為不同款色的iPhone7樣機。同時店裡有為預約購買的用戶專門辟出等候以及收銀區域。有顧客在等候付款,也有顧客拿出剛剛購買的新機在另外的展台區開機驗貨。這是一個普通工作日的上午時段,與9月16日iPhone 7首發當日相比,北青報記者沒有看到有在店外排隊的現象。 不過網路預約方面,新iPhone仍然緊俏。蘋果中國官網近日的信息顯示,選擇郵購的話,iPhone 7一半以上的款型發貨時間在2-3周,有的甚至要3-5周;iPhone 7plus亮黑色仍要等到11月之後,其餘各款則也需要等待3-4周的時間。在蘋果天貓旗艦店,有網友反映包括亮黑色在內,金色和玫瑰金的7 PLUS一度有不同款型的缺貨情況。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目前亮黑7的發貨時間顯示為付款後45天,7 PLUS曾顯示為付款後64天。 到店預約方面,也是「手快有手慢無」,日前北青報記者登錄蘋果官網,在中午時間,看到北京五家直營店中還有兩家仍有預約名額開放,但在機型方面,7 plus已顯示暫時沒有可供預約產品,iPhone7系列,除玫瑰金和金色個別配置之外,多數機型顯示為缺貨。 回顧 蘋果今年連續兩個季度業績下滑 iPhone 7發布之前,蘋果在今年遭遇了業績的大幅下滑。今年4月底,蘋果發布2016財年第二季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財季營收為50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3%;凈利潤為10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2%。這是自2003年以來蘋果公司營收首次出現下滑,而引起關注的還包括,營收下滑背後iPhone銷量的首次下降。 2007年1月9日,第一代iPhone在美國發布,在當年6月29日開賣。從此iPhone的銷量一直處於增長狀態,iPhone也讓蘋果成為世界上最牛的公司之一。然而到2015年末至2016年上半年,iPhone6S一代的「主打年度」中,卻未能保持iPhone銷量的持續增長。 數據顯示,蘋果第二財季中iPhone出貨量為5120萬台,相比去年同期6117萬部下跌16%。而此前2015年10月-12月的2016Q1財季,作為iPhone 6s/6s Plus開售的第一個完整財季,iPhone銷量為7477.9萬部,與上年同期的7446.8萬部相比,增幅0.4%,創下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以來的最低增速。相比之下,蘋果2015財年Q1財季,即iPhone 6推出的首個銷售季度,iPhone銷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6%。 7月底蘋果發布的Q3數據,顯示了連續第二個季度的業績下滑。第三財季營收424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96億美元;凈利潤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7%。Q3期間蘋果售出4039.9萬部iPhone,雖然仍是營收主力來源,帶來240.48億美元遠高於其他產品,但相較去年同期售出的4753.4萬部下降15%。而今年春季發布的iPhone SE也未能起到業績提振的明顯作用。 面對今年以來連續兩季的業績下滑,蘋果CEO蒂姆?庫克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解釋指出,其中有對比基數的原因,也有渠道原因,匯率調整等原因。但他表示要看長遠,不看短期變化。 「其實智能手機總會有一個周期,有高峰和低潮,對於我們來說,高峰是推出精品的時候。我們是著眼於長遠的,我們不會在意短時間內的一些變化,我們投資的是多年的一個技術,而不僅僅是當前的市場或者當前某個財季。」庫克表示。 不過,一連串的數據之下,還是令人們對於iPhone7的問世,賦予更多的期許和關註:蘋果能否憑借iPhone7 重振市場? 逆襲 開局大熱「打臉」分析師 蘋果今年打破慣例,宣布不再公布新iphone上市首周的具體銷售數據。在此之前,華爾街的分析師對iPhone 7的發售並不看好。 「可以說,在蘋果新品上市之前,八成的分析師是持悲觀態度的。」業內人士表示。分析師們之前普遍認為,iPhone 7的銷量將不如iPhone 6系列,首先是因為新款iPhone外觀設計幾乎未變,又缺乏足夠誘人的新功能來吸引已有iPhone的用戶進行升級,而明年即將迎來iPhone10周年這一特別的時間節點,也讓分析師們更傾向於認為蘋果或將在「iPhone 8」這一代產品中迎來重大升級和創新。 不過,伴隨著對於iPhone 7銷量的觀察與猜測,蘋果的股價在起伏中走出一波逆襲行情。K線圖顯示,發布會當日,蘋果股價以107.83美元開盤,在iPhone 7「如約」亮相和「無意外驚喜」的首波點評中,早盤一度下挫但最終收於108.36元。而隨後的兩天股價大步下行,降至103.13美元,跌幅近5%。 9月12日是發布會後第五天也是首個周一,蘋果迎來股價的強扭轉。至9月16日,蘋果股價收盤於114.92美元,一周之內累計上漲11%,創下自2011年10月以來單周最大漲幅,市值則凈增了約630億美元。 隨著首批iPhone 7的售罄,蘋果股價攀升創下今年新高,市值自四月份以來首次突破了6000億美金。有認為,前兩周的發售情況貌似令此前看低一線的分析師們打了臉。 分析 蘋果恐難靠iPhone 7重振市場 信息顯示,開售首周的市場行情,讓部分分析師重調了iPhone 7的前景的預期。有業內人士表示,鑒於開售期間的渠道反應,iPhone 7全球首批銷量有可能超過iPhone 6S水平,或與之持平。 與此同時,三星作為蘋果在手機行業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其搶先於iPhone 7推出的Note 7卻在首發後因電池燃損事故遭遇「召回」挫折,出師不利。受事件影響,分析認為這款設備第三、四季度的出貨量或將遠低於此前的市場預計。對手的這一意外狀況被業內調侃為是對iPhone 7的「神助攻」,一定程度上利好於蘋果。 對於iPhone的整體預期,有國際權威咨詢機構認為,盡管今年的 iPhone 銷量會首次迎來下滑,但預計到2017年將出現反彈。預計到2020年,iPhone 的年度銷量將會達到2.5億部左右。 不過對於iPhone 7,該機構分析稱,取消3.5mm 耳機介面,並且明年的 iPhone 面世10周年之際對其硬體進行重大升級,這些消息或許都會拖累 iPhone 7在今年的銷售。同時機構數據指出,全球智能手機整體市場發展速度趨緩也是所有品牌都需面對的挑戰。 國內市場方面,多位業內人士對於iPhone 7重振市場的可能也表示了謹慎。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降至第五。在它前面,華為、OPPO和vivo三家占據了47%的市場份額。分析認為,對於蘋果而言,這意味著除了與三星的較量之外,還要面對中國本土品牌加劇提升的競爭性,面對「兩面夾擊」的競爭局面。 「就中國市場而言,蘋果短期內重振輝煌的可能性很小。」電信獨立分析師付亮表示,以前iPhone價格比國內中高端手機高一倍甚至以上,但性能對比也明顯高出一大截,因此整體來看iPhone性價比很高。而近兩年的產品對比,蘋果的價格變化不大,但國產機性能在快速與之接近。包括華為、vivo、oppo等品牌2500-3000以上的手機,性能替代性已很好,導致性價比的競爭方面iPhone優勢不再,甚至轉向劣勢。如果這一狀況不得到解決,付亮認為iPhone將很難找回此前的火爆。 電信觀察家項立剛認為,如果僅憑借iPhone7一款產品,蘋果在中國市場重振輝煌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現在的中國用戶選擇太多了」,包括與iPhone 7同一「檔期」,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也都在推出新品。 「蘋果要重振市場,必須要拉動中間用戶。」項立剛表示,任何一款蘋果新機出來,都會有一波搶購潮,一方面是有一批忠實的果粉,另一方面也有用戶以第一時間拿到新機為榮耀,這點並不奇怪。但最先的嘗鮮用戶之後,拉動市場還要靠中間用戶,「也就是要讓更多的人選擇你」。所謂中間用戶,項立剛表示,「他們拿著錢會先看看風向,看看你的產品到底有沒有那麼好」,更為關鍵的是,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在內,「目前市場中,中國用戶的選擇很多,國產機的性能也很強,如果價格只有蘋果的一半。用戶會怎樣選擇呢?」這些是蘋果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記者手記 iPhone還能為我們帶來驚喜嗎? 自2007年推出首款iPhone,蘋果正在迎來邁入手機行業的第十個年頭。而從歷代產品來看,自首代iPhone之後,蘋果陸續推出了共計十一代產品。 實際上,與關注iPhone的銷量能否保持連續十年的高歌猛進相比,更值得消費者關注的或許應該是,iPhone還能否不斷地為我們帶來全新的使用體驗,不斷帶來創新的「驚喜」。 項立剛在采訪中告訴北青報記者,他至今記得2009年中國聯通宣布與蘋果達成合作,將iPhone正式引入中國市場時的情形。可以說當時憑借iPhone一款機型,一舉改寫了國內運營商當時的競爭格局,聯通「186」急躍成為高端精英人士的標配。 他回憶說,當時的首發在北京世貿天階,不僅聯通當時的董事長和CEO都親自出席,還請了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姚晨、孫紅雷等明星助陣。「全國同步的零點發售,很多人。首位用戶的iPhone都是各地聯通一把手親自送到用戶手裡。這樣的發售規格和支持力度,估計哪個品牌以後也不會再有了。」 當時的運營商為什麼如此重視蘋果?因為在當時的中國通信市場,「一部iPhone往往就意味著一個新的高端用戶,對新用戶帶動非常有價值。」項立剛認為,現在來看這種價值已經不是那麼明顯。對運營商來說,價值是什麼?首先是帶來新用戶,其次是帶來新體驗新感受,然後是帶來用戶黏性,同時讓用戶能夠很好地用起來。舉例來說,最初同時期的諾基亞用戶如果平均使用流量30-50兆,而蘋果用戶也許就要300兆。現在呢,iPhone 用戶每月1G-2G,華為也這么多,「國產機的體驗與蘋果的差距在縮小。」項立剛表示。 在付亮看來,早期階段iPhone的推出對於整個手機行業來說有著劃時代意義,可以說是開啟了智能手機的全新定義。尤其是當其他手機產品大多還處在點對點的文本及語音通信階段,蘋果率先帶來流暢的網路體驗和手機應用概念,堪稱跨越性的突破。而在近期的幾款產品中,付亮認為,功能的突破有限,或者說並不顯著。 領先業界產品至少五年,一度是蘋果及果粉最大的驕傲。也正因如此,此前蘋果在多款年度性產品中為用戶帶來一次次的驚喜。而截至目前,盡管iPhone仍然堪稱業內最好用的智能手機之一,但近一兩年來,「沒有驚喜」成為評價新近幾代iPhone發布時的高頻詞:去年秋季推出的iPhone 6S曾被吐槽,除了玫瑰金的色彩,與iPhone 6的區隔性並不明顯;今年春季推出的iPhone SE是小屏「回歸」之作,甚至蘋果自己也沒有將其放在秋季作為年度機型來發布;而對於剛剛推出的iPhone7,也有不少人首先是問,「跟6S比有多大的不同」?包括7Plus的雙攝像頭設計,也被認為是步了其他品牌的後塵。 從這一點來看,或許我們還要期待到明年,蘋果智能手機十周年之際「iPhone8」的推出,或將能讓我們重新看到令人驚喜的蘋果。 文/本報記者 任笑元
『拾』 2021年度弘度財經分析師的話有出入沒有
沒有的,他不像別的分析師因為幾次熊市打臉,他能整合各種渠道的行業消息和數據,因此分析的特別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