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市每個月都有哪些行情
到什麼周期提前買什麼股,不是月月有行情,而是一年有幾次行情
B. 每月習慣性熱點股票是什麼
滿月習慣性熱點,路測是什麼?各個板塊都有。龍頭股票。買個龍頭股票都是熱點股票。這個不好,把握。
C. 股民高手前輩們問下股市近3到5年的每年的熱點主線是什麼誰知道啊,請教了
跟著政策走,每年不同,所以沒法統計,只能說近期熱點是什麼?關注政策面,關注資金流入即可。
D. 一四年十二月後的股票熱點板塊
鋼鐵板塊。復制
1、一般來說,熱點板塊的捕捉方法是:
①行業的發展帶動國家經濟的整合,日漸融入國民經濟的發展軌跡。
②板塊輪動變成中國股市運行的基本規律之一。
③板塊投資的理念日益鮮明且不斷深入人心。
④板塊輪動的頻率漸次加快使走勢預測更具不確定性。
⑤板塊龍頭企業逐漸成為引導板塊發展的原動力。
2、熱點股票的特徵:一個主題股或一個兩個熱點板塊形成過程中,盤面上會形成下列特徵: ①個股或整個板塊成交量明顯連續增加.
②股價波動連續增大,收盤時經常拉尾市或打尾市;開盤、中盤時也有此現象出現。
③某一板塊的股價走勢配合換手率的增加開始由弱轉強。大盤下跌時,個股和板塊不跌,大盤漲,板塊漲勢超大盤,該板塊可能成為市場熱點。
E. 4月份什麼時候有新股
4月份的時候有如下新股:
新股就是指剛發行上市正常運作的股票。前些年申購(俗稱「打新股」)新上市的股票是一個熱點,因為當時中上了新股就如「白撿」了一筆財,新股首日上市均有近100%左右的漲幅。近兩年,「打新股」熱度下降,甚至出現了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現象。這也使得「估價機構」重新按照市場價值規律來為新股定價,使之更趨合理。但是,目前新股一上市就連續幾個漲停板,使得打新股熱度出現上升。
F. 今年有哪些有股市熱點
今年股市最抄重要的看點在於上市公司的重組:1、國家鑒於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競爭力就要大力支持企業的重組和並購;2、上海的企業重組是最大的看點,許多機構提前介入上海的上市公司,為了獲取並購重組後大幅度上漲的暴利;3、600827友誼股份昨天分紅出息,股價幾乎漲停(盤中最高價離漲停僅差一分錢),說明機構在搶籌(先打壓,再搶籌是機構的慣用手法);4、機構打壓騙取了許多小散的低價股票。我覺得600827在今後機構重組中會有驚人的表現。
G. 每年的兩會會有什麼股市熱點
沒怎麼漲的板塊或許即將會是熱點
H. 每年股市周期性熱點有哪些,還有每個周期熱點又在何時布局好
過年,國慶選擇消費和旅遊
兩會:農業,醫改都是永恆不變的話題。
股市還有一個特點:大盤不好就吃葯。就是說大盤不好的時候,醫葯股一般比較好
目前來看,可以關注股指期貨概念和世博會以及亞運會概念股票
I. 1991年到2017年中國股市每年的熱點板塊是那些
每一段時間根據經濟發展的不一樣 股市的板塊熱點肯定不一樣的 你這邊可以查一下每年的經濟熱點是什麼
J. 最近股市裡ST題材為什麼會成為熱點ST明明是個不好的概念
「保殼摘帽」預期逐步明朗 ST股步入炒作高峰
12月14日,A股市場仍無大的起色,不過ST板塊卻強勢崛起,多隻ST股奪下漲停,業內人士指出,隨著2017年即將收官,ST股的「保殼」、「摘帽」大計也基本明朗化,不過普通投資者參與這一概念的炒作仍然存在諸多風險。
ST板塊迎來年底炒作高峰
先看盤面,12月14日,滬深兩市主要股指均以綠盤報收,不過ST板塊卻迸發出強大的上漲勢頭,*ST眾和、*ST河化、ST雲維、*ST金宇、ST南化、*ST昌魚、*ST三維、*ST東數、*ST東海A漲停;另外,多隻ST股盤中觸及漲停。整個ST板塊,除去停牌股,只有*ST德力、*ST 中富等7隻個股下跌,其餘46隻ST股均以紅盤報收,ST板塊全天整體上漲1.88%。
「在12月中旬這個時點上,ST板塊往往會有一波行情。」漲聲表示,從歷史經驗看,ST板塊的炒作高峰往往集中在三個時段,一是每年12月份,這個時段通常是ST公司動用各種手段「保殼」、「摘帽」的時間窗口,ST公司能否「保殼」、「摘帽」在此期間將逐漸明朗化。二是每年三四月份上市公司年報密集發布期間,ST股的最終命運將在這一階段完全清晰。三是每年的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達到「摘帽」條件的ST股將在這一時段密集「脫帽摘星」。
12月14日漲停的ST股大多已經具備了「摘帽」的條件或者「摘帽」預期較為明朗化,比如*ST河化在12月份連續獲得政府巨額補貼、控股股東贈送現金以及轉讓應收賬款等利好,非但「保殼」已基本無憂,「摘帽」的可能性也隨之大幅提升。而*ST東海A、ST南化等股也基本解除了暫停上市的風險。
機構投資者提前潛伏「摘帽」題材股
盡管「戴帽加星」的ST板塊,一向都是垃圾股的代名詞,除了期盼獲取暴利的游資外,很少有諸如基金這樣的主流機構參與交易,但是公開信息顯示,已有相當部分機構投資者已經在ST板塊潛伏下來,布局其在歲末年初的這波機會。
據漲聲APP統計,結合上市公司三季報以及基金公司三季報披露的信息可以發現,截止三季度末,滬深兩市已有17家ST公司在報告期內獲得公募基金、陽光該私募基金、券商、QFII、保險、社保以及匯金證金等機構投資者持有,機構投資者持有相關ST公司的股票總量接近3.35億股,其中*ST弘高、ST紫學、*ST華澤等8隻ST股在三季度獲得機構投資者不同程度的凈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機構投資者不斷加碼,部分ST股已成為相關機構的重倉對象,比如湖南國企創新私募投資基金便持有*ST華菱3.04億股,占*ST華菱總股本的10.08%。而中信證券則持有*ST中絨4866.67.萬股,占其總股本的2.7%。
而在機構投資者持有的ST股中,有多隻ST股已經初步具備「摘帽」的預期,比如已經發布2017年年報預喜公告、「摘帽」預期明確的*ST三泰,其十大流通股東中便有泰達宏利價值成長定向增發312號資產管理計劃、國華人壽保險萬能三號等多個機構投資者的身影。
炒作「摘帽」題材股仍需謹慎
漲聲APP認為,在IPO常態化的背景下,市場上的殼資源價格確實在下降,但這並不否認部分ST個股年底具備摘帽的可能性,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優質資產注入,抑或是業績的鳳凰涅槃等因素,都可能使得公司基本面否極泰來。ST「摘帽」概念股也因此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明顯的超額收益。但是從歷史上看,很多「摘帽」股的炒作持續性不佳,這是因為部分ST股由於僅依靠變賣資產或政府補助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因此仍存在主營業務不突出、經營資金匱乏、盈利能力不強等風險因素,公司內在價值並未出現根本性扭轉,因此原則上不建議投資者在「摘帽」形勢明朗後長時間持有依靠非經常性收益脫困的ST股,相對而言,積極按照市場需求進行主營轉型或被借殼上市的「摘帽」股,其中長期投資價值更為明顯。
漲聲APP指出,每年年底市場都會炒作一些「摘帽」概念股,投資者當前可選擇受政策扶持、價格不高、盤子不大且「摘帽」前景明確的ST股,並對其進行組合投資,投入資金量較小的投資者可將資金平均分配,選擇價格較低的3至5隻個股。但需要強調指出的是,今年市場生態發生改變,監管層正在打擊年末突擊調節利潤的行為,滬深交易所近期頻頻就相關事項問詢上市公司,包括資產出售的交易動機、會計處理的合規性等,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監管。這也意味著今年市場對於ST股摘帽行情預期在降低,投資者如果要把握摘帽題材,一方面找會計指標改善持續性較強的摘帽標的,比如重點關注通過借殼上市、或資產置換,新增贏利點實現扭虧的標的;另一方面還需要結合市場的綜合環境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