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忌賽馬運用了哪個博弈論概念
應該是運籌學吧
2. 如題,第一題是田忌賽馬,G為田忌,K為齊王,1,2,3為馬速,1最快,想問問這樣的博弈論樹狀圖是怎
是左上角那個圖嗎?
裡面那個值代表田忌的的分數,你可以看到,對角線上的都是-1,說明當兩匹同檔次的馬相同時,田忌的馬總是輸,先說這么多吧,也不知道你是不是這個意思.
3. 田忌賽馬屬於博弈論嗎
田忌賽馬是博弈論的一個問題,但博弈論的分析與我們通常知道的那個故事還是不一樣的。
4. 「田忌賽馬」的戰略可以用博弈論解釋嗎
田忌賽馬的確是一種博弈,和博弈論的一些觀點是可以契合的。
博弈論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
納什均衡也可以解釋田忌賽馬。納什均衡是指在一策略組合中,所有的參與者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
但嚴格說,
田忌賽馬不是博弈論的範例。
5. 田忌賽馬為什麼齊王是環境 博弈論
因為他的決策未變化
6. 囚徒困境、智豬博弈、田忌賽馬對商務談判的啟示!!
呵呵,很有趣的話題。囚徒困境我曾經簡單分析過。如果兩個囚犯之間有溝通、談判的機會而不是被警察分別控制玩心理戰,有可能走向戰略同盟,實現商務談判的「追求整體利益最大化」原則;不過也不一定,如果兩個人表面上簽訂君子協定而背後各懷鬼胎,還是有可能走向兩個人都認罪的局面。但是談了總比不談好。
7. 用納什均衡分析田忌賽馬,使用公式寫的。
至於公式,用到效用函數了吧,有些忘記了,不好意思,貌似我這回答沒任何用處,不過不能寫了放那,傳上來看看
8. 田忌賽馬的故事,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孫臏是怎麼贏的
戰國時候,齊威王和將軍田忌賽馬。他們每人都有上、中、下三等馬,比賽的時候他們從自己三等馬裡面分別挑出一匹來比賽。田忌的每個檔次的馬都比齊威王的差一點,所以他一連輸了好幾次。這天,齊王又約田忌賽馬。田忌就很發愁,覺得自己又要輸了。
這時候,他手下的門客孫臏對他說:「將軍,我有辦法讓你不輸。」田忌將信將疑,他說:「我每個等級的馬都比大王的差,怎麼可能贏呢?」孫臏湊到田忌耳邊,說了幾句悄悄話。田忌聽了,連連點頭,臉上也露出了微笑。
比賽開始了。齊王先派出自己的上等馬,孫臏讓田忌先出下等馬,齊王當然就很輕易地贏了第一場;第二場,齊王派出中等馬,這次田忌聽從孫臏的建議,派出了自己的上等馬,經過激烈的比賽後,田忌的馬贏了;最後一場,齊王剩下的下等馬和田忌的中等馬比賽,還是田忌獲勝。
這樣三場比賽下來,田忌贏了兩場輸了一場,以2:1取勝。田忌反敗為勝,讓齊王很是驚訝。田忌乘機向他推薦孫臏。齊王很欣賞孫臏的才華,就封他為軍師。後來,孫臏屢建戰績,為齊國打了許多勝仗。
這個故事在歷史上很有名,不僅因為它很有趣,而且裡面也包含了深刻的軍事思想,還運用了數學方面的知識。這種專門研究斗爭的方法,後來被稱為「對策論」,或者叫做「博弈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些知識在軍事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9. 田忌賽馬中包含的管理學原理
田忌賽馬中包含的管理學原理:運用了運籌學和博弈論的思想。
1955年我國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見《史記》)這句話摘取「運籌」二字,將O.R.正式譯作運籌學。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就有記載,如田忌賽馬、丁渭主持皇宮修復等。說明在已有的條件下,經過籌劃、安排,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就會取得最好的效果。可見,籌劃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普遍認為,運籌學是近代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將生產、管理等事件中出現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運籌問題加以提煉,然後利用數學方法進行解決。前者提供模型,後者提供理論和方法。
運籌學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經產生了。敵我雙方交戰,要克敵制勝就要在了解雙方情況的基礎上,做出最優的對付敵人的方法,這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說法。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Game Theory)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博弈論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等著作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著作。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
參考鏈接:
運籌學(管理類專業基礎課)_網路
http://ke..com/subview/24356/5070237.htm
博弈論(經濟學學科分支)_網路
http://ke..com/subview/18930/11095135.htm?fromtitle=%E5%AF%B9%E7%AD%96%E8%AE%BA&fromid=6457051&type=s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