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自貿區保監會

上海自貿區保監會

發布時間:2021-06-23 10:07:40

Ⅰ 保監會 自貿區 解讀

上海自貿區掛牌一周年之際,由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保險業內首家養老產業投資管理公司——太平洋保險養老產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落戶上海自貿區。它的成立標志著《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十條」)出台後在養老產業投資方面的新突破,是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年來保險業的創新實踐。
借東風,揚帆起航
「新國十條」勾勒出的保險行業發展新藍圖中,養老產業已成為未來布局的重要戰略方向。保險公司充分發揮保險資金的長期性和穩定性與養老產業投資屬性的天然匹配優勢,逐漸成為繼房地產企業、大型央企之後投資養老產業的一股新興力量。
中國保監會等機構積極鼓勵保險公司在上海自貿區開展改革創新。9月16日,保監會批復同意了太平洋保險集團指定其子公司太平洋壽險以重大股權投資方式設立太平洋保險養老投資公司。9月25日,新公司在上海自貿區完成了工商注冊登記。現任太平洋壽險監事長的鄭韞瑜同時擔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太平洋保險養老投資公司是一家專業性投資養老產業的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將成為太平洋保險集團繼產險、壽險、資產管理、在線和健康險之外的又一重要業務板塊。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養老產業投資與建設,養老投資、運營與管理,以及與養老產業相關的健康和醫療投資業務。太平洋保險集團未來所有關於養老產業的投資項目均將在太平洋保險養老投資公司平台上統籌管理。
占高地,優勢盡顯
作為太平洋保險系統內專業的養老產業投資管理公司,上海自貿區改革高地的具體措施對太平洋保險養老投資公司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自貿區是「先行先試」的政策聚焦地,可為未來公司的經營創新提供便利;二是自貿區外匯管控自由靈活,公司設立在此可享受資金募集與運用靈活的便利條件,也可為日後引進外資養老服務合作夥伴、開展境外與養老相關的醫療健康設備和人才引進等提供便利;三是自貿區中的外資企業可從事行業范圍寬泛,外資養老服務合作夥伴可享受在老年產品研發銷售、醫療機構投資、養老地產投資、金融衍生服務、養老護理險種等方面支持政策,為未來該公司開展外資養老項目收購、資本運作、人員培訓等軟硬體建設提供便利。
新模式,務實穩健
近年來,太平洋保險集團圍繞發展保險主業積極布局,太平洋保險養老投資公司將成為公司保險主業價值鏈的重要延伸。未來該集團的養老產業投資有望在品牌價值提升、銷售能力協作、客戶資源共享、承接保險資金運用等多個方面與保險主業產生協同聯動。
有別於市場和同業「高舉高打」的模式,太平洋保險養老投資公司將以收購和租用城市中心城區現有物業並改建成養老設施,為有長期照料需求的中、高端客戶提供專業養老服務為主要模式。從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產業的角度,這種模式更容易起步,並且便於風險控制,可復制推廣。
據悉,太平洋保險養老投資公司的區域布局將以開發上海中心城區市場為起點,逐步輻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五年內將拓展至全國各地的一二線重點城市。位於上海市徐匯區的太平洋保險集團原培訓中心舊物業將成為該公司首個養老設施改建項目,預計將在2015年初正式動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上海保監局的監管職責

在維護保險機構合法經營自主權的前提下,上海保監局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中國保監會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履行監管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依據中國保監會的授權,對轄區內保險機構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二)依法查處轄區內保險違法違規行為,維護保險市場秩序,依法保護被保險人利益。
(三)監測與防範轄區內保險風險,並將有關重大事項及時報中國保監會。
(四)中國保監會授權委託的其他事項。

Ⅲ 上海自貿區將對保險行業發展起到怎樣的影響

上海自貿區已經成為金融行業整體關注的焦點,並且前些日上海自貿區也推出了8項措施推進各行業在自貿區的發展,對於保險行業來說有哪些影響和作用呢。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同日,中國保監會也發布保險業8項支持措施,配合國務院下發的首批細則,助力上海自貿區建設。

在保監會發布的8項措施中,試點設立外資專業健康醫療保險機構,成為業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同時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培育發展再保險市場;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鼓勵金融市場產品創新等也均被提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自貿區真正對國內保險業產生深遠影響的是其更長遠的改革創新,特別是在實施細則中重點提及的離岸保險、船運保險、責任保險將為保險業特別是產險業帶來巨大商機。

產險迎來機遇
媒體人了解到,在自貿區掛牌前一周,已有保險公司「落子」上海自貿區內。9月24日,大眾保險公告稱,其上海自貿區分公司獲批,同日獲得上海保監局批文設立分支機構的,還有中國太保旗下的產險公司。但與11家銀行已獲得經營牌照相比,目前僅入駐兩家產險公司顯然遠遠不夠。
10月8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正式迎來掛牌後第一個工作日,台風「菲特」令上海風雨交加,但前往管委會大廳咨詢企業注冊的人次超過800人,國內外企業想在自貿區內注冊的熱情可見一斑。
「未來到上海自貿區設立的企業肯定會很多,而其提供給保險公司的業務機遇更是相當寬廣,只有一兩家保險公司先期經營是不夠的,以後監管部門肯定會批復很多產險公司包括健康險公司。」10月9日,上海另一家大型財險公司貨運險部負責人受訪時表示。
就在前述已經獲得批文的兩家保險公司的經營業務中,記者發現,其經營險種包括航運保險、離岸保險、責任保險、健康醫療保險等。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有意在自貿區內建分支機構的產險公司遠不止這兩家,目前在上海設立航運保險中心的保險公司除太保之外,還有平安、人保、陽光、永安4家公司。人保設在上海的航運保險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航運中心已經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密切關註上海自貿區建設情況,將在政府相關政策公布後,制訂方案上報總公司。其它幾家公司也都透露了類似的想法。
在上海財經大學保險系教授許謹良看來,上海自貿區的設立,給國內的保險業尤其是產險公司提供了很多增量業務,未來自貿區內將會聚集很多貿易、物流、航運、倉儲等中外資企業,而這些企業對於保險的需求量將會有爆發式的增長,同時,上海自貿區也將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他們對於意外、健康保險的需求也將大大上升,這些險種產險公司也都有經營。
「上海自貿區中發展離岸金融業務將促進國內保險公司從事離岸保險業務的發展,因為原來離岸保險業務都是在海外做,這樣一來可以讓原來流失海外的保險資源重新迴流國內,也無須瓜分在岸保險機構的市場份額。」許謹良指出。
與產險公司積極的態度相比,壽險公司和保險資金則對上海自貿區的反應相對冷淡。
在中國平安舉行的半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集團總經理任匯川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出的對上海自貿區的想法時表示,平安會關註上海自貿區建設帶來的機會,而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則對險資進駐這一區域並未給予明確回復。有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平安肯定會參與到上海自貿區建設中去,在形式上可能先以平安產險或平安航運險中心兩個部門中的一個或兩個在該區域設立分支機構。
「短期來看,壽險公司在自貿區設分支機構並無必要,分公司就可以覆蓋這方面業務,除非幾年之後,上海自貿區發展得比較完善,機構眾多,人口也有積聚效應,而且外資保險機構也會在那邊進駐,對於人身險保障方面,產險公司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壽險公司才會考慮。」上海一家合資壽險公司精算部副總對此分析指出。

保險業版圖可能改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自貿區對於保險業另一重深遠的意義,或將是促進國內保險業的進一步開放,在自貿區內未來會出現外資獨資保險公司。
「自從12年前中國加入世貿後,承諾保險業對外資開放,但事實上國內除了友邦是外資獨資以外,還沒有出現第二家真正意義上的外資壽險公司。現在可以預見的是,自貿區內金融政策也不會一下全部出齊,涉及到保險業的政策措施也只有8項,尚未提到是否允許在自貿區內設立外資獨資壽險公司,如果未來在自貿區內出現更多的外資保險機構,則會對國內整個保險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對此,上海保險業資深人士李明指出。
李明分析,上海自貿區對保險業的影響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國內中資保險機構可以有先天優勢在內從事各項產險業務,但是自貿區作為開放區域,中資可以進,外資產險公司同樣也可以進,外資巨頭在貨運險和責任險方面更具優勢,這其實也是對國內公司的一種挑戰;另一方面如果自貿區內出現外資獨資健康險公司和壽險公司,他們能夠給客戶提供的保險方案,將是跟國際接軌的,也就是說自貿區內的保險公司可以合理合法地提供以外幣計價的保單和收益,那麼在同一片國土上出現不同幣種和不同收益的保險產品,國內的壽險公司將如何應對,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事情。
「未來如果資本項下放開,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境內居民跑到自貿區去買保險,而不必跑到香港等地,這種情況未來一定會出現,除非國內的人身險產品在利率和價格上,從現在開始就向國際水準看齊。」10月9日,上海一家財富管理機構分析師夏濤如是說。
在此前已經公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行辦法》中,本報記者發現,其已經提出上海自貿區在金融服務等領域對內資和外資進一步擴大開放,暫停、取消或者放寬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等准入限制;同時,還將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將外商投資項目核准制和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但對於適用特別管理措施的領域除外;在金融主體發展上,根據需要並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批准,上海自貿區將允許不同層級、不同功能、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進入試驗區,允許金融市場在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台,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

Ⅳ 上海保監會官方網站

黑黑暗的天津平安保險公司

沒想到平安保險公司這么黑暗,保險公司不想賠錢是步步給我陷阱,我的信任確使我步步往裡鑽,到頭來沒給我賠錢,我還賠了兩條煙。我是不再跟平安保險公司發生業務往來了,為了大家不再受平安保險公司的欺騙,我把這個事故的經過寫了下來。我既有錄音又有錄像為證。

8月21日晚,朋友借車出去約9:00多不幸發生事故。事故經過:車由東向西行駛,路過武清中醫院西側時,由於被對頭車打的遠光燈瞬間炫目,再因同方向的車擠一下不慎撞到中間交通設施隔離欄,由於單方事故加之我們的是無計責免賠保險,為避免發生第二次事故,故把車停止路旁。馬上通知保險公司,約20分鍾平安保險公司勘察員到達事故現場,進行照相、勘察,之後保險公司人員要求報警,要求讓警察驗酒精測試,後保險公司人員離開事故現場。交警到達事故現場後,進行調查取證,後駕駛證、行車證被取走、車被拖走,後就離開事故現場。

第二日去交通隊事故組解決事故,之後打平安保險公司勘察員的電話,說:「昨日交警沒要求驗酒精」,後與保險公司交涉理賠事宜,保險公司說:「為什麼沒驗酒精」,我回答的是:「從來沒發生過交通事故,當時緊張把這句話忘到腦後」。由於保險公司的強烈要求,我又到交通隊找交警,後交警讓到指定的醫院在法定的條件下通過酒精測試,後我把血液樣本交到交警手裡,之後我自己找車把事故車拖到空港4S店,4S店初步勘查後通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推託3天才到4S店,到達後與4S店人員說:懷疑我的車是酒駕,要求調查,待調查結果出來後才予理賠。直到26日保險公司調查員才找我了解情況,當時借我的車司機由於給孩子看病不在家,調查員指點我說:有什麼事跟我說,我都能替你擺平。我想:我沒有責任,為什麼還要替我擺平呢!然後調查員說:那你帶著司機去市裡找我吧。我說:行。然後各自回家。我回到家後與朋友說了當時的話後,朋友說:難道你不明白調查員的意思嗎?

次日,我給調查員打了電話,讓調查員過來我們協商,然後朋友讓給我調查員買了兩條210元一條的玉溪煙。我又去朋友家商量事情,不巧朋友出去訂購新車。然後我說:先把我車修理著行嗎?如果調查出是我的責任我出,別耽誤修車。後調查員說:我能確定你們沒換司機,但是不能確定有沒有酒駕。然後調查員說:如果要打官司還要去天津市南開區起訴,這個官司你要打沒准1個月,沒准1年。我一聽傻眼了,後問他:還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嗎?他說:我給你出個快的辦法,你把案子撤了,把車拖回來,過10或20天找兩棵樹一撞,再報保險,一棵樹賠1萬,你還能從中賺一筆錢。我一聽問他:可行嗎?他說:能辦。我想他是平安保險公司派來的不可能騙我吧。我又問他一遍:行嗎?他說:行,你先把這個案子撤案的字簽了。我當時也不懂就簽了。後調查員站起要走,這時我把我買的兩條玉溪給了他。後我跟他說:先別著急撤案,我問問朋友這個辦法是否可行。他當時說行。事隔一天我問別人都說這個辦法不可行,然後我給調查員打電話說:您先別撤案。調查員說:案子已經撤了,拿不回來了,我們沒辦法了,你自己想辦法去吧。當時我才恍然大悟被騙了,之後9月3日平安公司的領導問調查員事情的經過,調查員給我打電話,調查員通過私人關系給我找家修理廠說:讓修理廠找人給撞。修理廠的人說實在辦不了,現在太嚴。這就是事情的整個經過。投訴電話是沒少打,就是沒有回信。從領導到職員我想都是黑的見不得人的。
現在我也不指望平安保險公司在給我修車了,我自己修去這點錢我花的起,可是我又怕還有像我一樣傻的人在被平安保險公司欺騙所以在論壇里讓更多的人知道,不要上平安保險公司的當。

Ⅳ 保監會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是國家戰略,是先行先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意義深遠。這項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創新為著力點,重在提升軟實力,各項工作影響大、難度高。
中央經濟改革的「試驗田」
自由貿易試驗區或將成為中國主動開放市場,尤其是開放服務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先行者。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考察期間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劃定了范圍。李克強表示鼓勵支持上海積極大膽探索,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保監會三項舉措支持自貿區

「粵港澳自貿區」是一個區域性的自貿區,與上海的自由貿易區的國際性定位不同。「粵港澳自由貿易區」主要是發揮香港的優勢,突出香港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包括推動貿易自由化、粵港高端服務的合作等,帶動珠三角發展。
相比上海自貿區,粵港澳自貿區更突出對港澳自由貿易的特色。例如在海關監管方面,探索建立「前展後貿」的貿易模式,實現就地觀摩、簽訂合同、辦理進出口手續,並允許貨物出區展示展銷;支持園區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擴大「綠色關鎖」的實施范圍,即從陸路口岸延伸擴張到海空港口岸,探索推進粵港澳三地監管結果互認、監管數據共享。在此基礎上,探索粵港、粵澳兩地一檢模式,試行「單邊驗放」。
在金融創新方面,方案提出,支持廣東省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企業債券、允許辦理自貿園區居民個人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鼓勵自貿園區銀行機構拓展區內企業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允許港澳銀行機構為在自貿園區投資設立的港澳台資企業提供人民幣貸款和跨境資產抵押服務、允許自貿園區銀行機構與港澳銀行同業開展跨境人民幣銀團貸款業務。
此外,對港澳投資者在服務業領域的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研究制定與國民待遇不符的負面清單。對於負面清單未列出的服務業領域和措施,不再對港澳投資項目進行准入前核准和合同、章程審批,港澳投資者直接向工商部門申請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手續。
朱小丹表示,未來粵港應加強於金融服務及金融創新方面的高端領域合作,如推動雙方於前海的合作,包括離岸人民幣業務方面的合作。
前海、橫琴、南沙各有功能定位
對接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探索自由貿易是廣東粵港澳自貿區獨一無二的優勢,而前海、橫琴、南沙三大區域在探索自由貿易方面都具備不同的功能和定位。
在粵港澳自貿區中,前海雖然面積最小,只有15平方公里,但在金融創新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肩負重任。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進一步指出,前海要作為香港的延伸和拓展,在推動香港結構優化方面起到杠桿作用,進一步增強與香港的關聯度。前海也一直把「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作為發展使命,承接香港現代服務業轉移,拓展香港產業發展腹地,支持香港繼續保持繁榮穩定。
前海發展自貿區的條件也相對成熟。前海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3年商務部等六部委曾到前海調研,就曾指出前海納入為自貿區條件相對成熟,因為前海一直是按照自貿區的安排來探索發展的,其定位就是發展服務貿易,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
前海在2014年初就已經明確提出,前海打造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重點在8個方面進行創新,主要包含建立深港聯合工作組、對外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跨境貿易、融資租賃與商業保理、跨境航運服務、深港青年創業、港籍員工社保、跨境基礎電信等。
跨境優勢、成本優勢和經濟總量優勢一直是前海稱道的吸引香港現代服務業的幾大優勢。12月4日,前海管理局在北京發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促進深港合作工作方案》,提出50條深港合作「願望清單」,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展示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其中明確提出,希望在CEPA框架下,給予港資企業更多進入到內地的市場機會,並在一定條件下探索港企按照內資企業管理,為前海對接自貿區奠定基礎。
今年10月初,「一行三會」(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出台針對前海金融創新的26條批復意見。其中,證監會表示,對上海自貿區實施金融扶持的政策,依相應的程序可以在前海試驗和落地。
上述前海管理局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粵港澳自貿區要打造CEPA升級版,更大的挑戰在於CEPA框架的細則落實,比如實現港澳人士在廣東自貿區內投資的國民待遇,降低一些特定領域的准入門檻和審批限制,以及在更多領域實現專業人士資格互認等。
對於緊鄰澳門的橫琴來說,被寄予助推澳門經濟的厚望,擺脫澳門對博彩業的高度依賴。分析人士表示,橫琴未來發展重點則在於抓住澳門回歸15周年的機遇,連同澳門向中央爭取橫琴新區的更多優惠政策,配合澳門產業多元化拓展,發展會展業;要素市場發展則會著力研究跨境產權交易。
粵港澳自貿區中面積最大的南沙的「胃口」也很大,准備在製造業、貿易、港口、教育、物流、旅遊等領域引入4000億元人民幣資金。(盧麗濤)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上海自貿區保監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華地產股票 瀏覽:429
睿遠基金和天天基金 瀏覽:844
哈啤股票 瀏覽:174
東方紅基金三年定期基金凈值 瀏覽:492
網信理財怎麼領禮券 瀏覽:748
股票線性圖 瀏覽:368
收到外匯賬務處理 瀏覽:860
郵儲日日升理財產品 瀏覽:66
外匯讀音 瀏覽:475
銀行分期付貸款好批嗎 瀏覽:951
外匯多頭套期保值舉例 瀏覽:415
微信招財貓理財可靠嗎 瀏覽:754
2019年澳元和人民幣匯率 瀏覽:594
招遠1500噸貴金屬提純項目 瀏覽:49
泰山寶理財 瀏覽:710
貴金屬礦如何提取貴金屬 瀏覽:932
鹼礦價格 瀏覽:287
廣發銀行按揭貸款條件 瀏覽:895
前十理財平台 瀏覽:972
貴金屬現貨延期遞延費每天收取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