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市上市公司一般公布業績報告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年報每年都在什麼時間段披露
一季報:4月30日前;抄半年報:8月31日前;三季報:10月31日前;年報:次年4月30日前。
2. 股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月報,季報,年報公布日期
年報披露時間是1~4月,半年報披露時間是7、8月,季報披露的時間是4月,10月。
《上市公司回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答》第二十條規定,年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中期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季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第3個月、第9個月結束後的1個月內編制完成並披露。
(2)股市有幾季度報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都會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全面審計,注冊會計師會對審計方財產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的真實性和相應審計風險,出具審計報告並附帶不同的審計意見,包括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拒絕發表意見和否定意見。
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真實情況,不存在需要調整或披露的重大事項。注冊會計師認為會計報表總體而言是公允的。後面幾種意見,說明該會計報表有一定問題,一般情況下,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3. 公司季度報會對股市造成哪些影響
公司股價的內在價值是由公司的業績決定的,公司業績好,內在價值增加會吸引二級市場的資金,資金是決定股票價格的根本原因,所以季報年報與股價往往有正相關的影響。
4. 市盈率TTM是什麼意思
1、概念:
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是股票投資、財務分析中的一個專業術語。引入TTM的意義在於剔除財務分析上的季節性(seasonality)變化,使得分析更加嚴謹、符合邏輯。
TTM,字面意思是滾動12個月,即為截至最近的連續12個月。通常,TTM用於財務報表分析,以最近的12個月(或者最近4個季度)作為一個周期,進行分析、比較。TTM常用於和上一個12個月周期進行對比,從而得出一種趨勢。
在國內,TTM經常被狹義定義為市盈率TTM。市盈率TTM,又稱為滾動市盈率,一般是指在一定的考察期內(一般是連續12個月/4個財季)的市盈率。
2、概念解釋:
TTM[1],Trailing Twelve Months,是一個滾動概念,隨時都會根據時間的推進而變化。字面意思,TTM代表截至最近的12個月,或者最近的4個季度。
通常,在股票、財務報表分析當中,因為上市公司以季度為單位發報表,所以TTM通常以季度為單位,TTM在每個季度都會不同。
雖然它的起始點會發生變化,但卻始終包括有四個不同的財季(1、2、3、4; 2、3、4、1; 3、4、1、2; 4、1、2、3),雖然這四個財務季度有可能屬於兩個不同的自然年度/財務年度,但直接彌補了公司季節性的客觀差異所造成的影響。
例如,一家在國內做泳裝產品的公司。可想而知,該公司在夏季(4~9月)的銷售、財務狀況會比冬天要好。那麼,如果我們在做季度性財務分析的時候,就會發現顯著的季節性差異。
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財務狀況會客觀弱於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引入TTM概念,這樣一來,相隔兩個季度之間的TTM 數據比較時,其采樣中總會出現3 個季度的重合,1 個季度不同。
正是由於加入了3 個重合的季度,則使這種比較在一定程度上過濾掉小波動,進而更加客觀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
(4)股市有幾季度報擴展閱讀:
市盈率又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
市盈率LYR是價格除以上一年度每股盈利計算的靜態市盈率,這個是靜態市盈率;
市盈率TTM是價格除以最近四個季度每股盈利計算的市盈率,這個是動態市盈率。
5. 基金與股票有什麼區別
沒有人能投資「資金」,此處應該是「基金」。投資股票和投資基金的本質區別不大,都是「投資」,既然是「投資」,當然都存在風險,只是風險有大有小而已。相對來講,基金的風險要小於股票,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基金」是正規基金,而「投資股票」是散戶的前提下。如果投資非正規基金,那麼血本無歸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不比散戶投資股票風險低。
不過,無論是投資股票,還是投資基金,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要做好風險防控,起碼要有思想准備,要知道「有風險,需謹慎」,因為一旦投資失敗,極有可能血本無歸,傾家盪產,最終步入「跳樓」的絕境。
6. 股市中的三季度業績報告是指第三季度的業績嗎
中國的法律規定,股市中的季度業績報告是指自然年的季度。三季報就是第三個回季度業績報答告。
上市公司每個季度都要有財務報告。
7. 我國貨幣政策是什麼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宏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根據央行定義,貨幣政策工具庫主要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存款准備金、再貸款或貼現以及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等。從學術角度,它大體可以分為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價格工具集中體現在利率或匯率水平的調整上。數量工具則更加豐富,如公開市場業務的央行票據、准備金率調整等,它聚焦於貨幣供應量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