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在利潤表中,如何計入
在利潤表的第二部分「營業利潤」下面,單獨列示了「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兩個項目,將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的金額,分別填入「本期金額」欄,即可。
利潤表共分為七個部分:
一、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減:營業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其中: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沒有就不填)
二、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虧損以「-」號填列)
加: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三、利潤總額(虧損總額以「-」號填列)
減:所得稅費用(25%利潤總額)
四、凈利潤(凈虧損以「-」號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釋每股收益
六、其他綜合收益(各項目分別扣除所得稅後的凈額)
七、綜合收益總額
計算過程:
第一步,以營業收入為基礎,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去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損失),計算出營業利潤。
第二步,以營業利潤為基礎,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計算出利潤總額。
第三步,以利潤總額為基礎,減去所得稅費用,計算出凈利潤(或凈虧損)。
B. 請懂財務報表的人幫我分析,企業的營業外收入為正值,營業外支出為負值,非流動資產損失較大,利潤總額小
有營業外支出,利潤總額小於營業利潤不就對了。
C. 營業外收入與利得的區別和聯系
營業外收入與利得的區別如下:
營業外收入和利得的關系:
營業外收入是利得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管理層次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市值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營業外收入以利得為中心,營業外收入對企業管理中所需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和分配以及貫穿於全過程的決策謀劃、預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進行的全面管理。
營業外收入職能的控制性決定了必須以創業計劃書其它部分要素為中心。盈餘公積的職能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評價。其中,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處於關鍵地位,關繫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決定著其他各項管理活動的產生、變更或消失。同時它能利用信息和特定手段,對企業經營活動施加影響,並對其他各項管理起著控制的作用。
1、包括范圍不同
營業外收入包括20款,即電力建設基金收入、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養路費收入、車輛購置附加費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公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收入、郵電附加費基金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
而利得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等。

2、目的不同
營業外收入目的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防止和發現特定財務報表認定的重大錯報或漏報。
而利得以應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為目的。為證實控制能夠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認定層次重大錯報,所需獲取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對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3、薪資待遇不同
營業外收入的培養,企業都會單獨制定培養方案,會特別打造一條晉升通道。企業會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安排不同的培訓學習,以便注冊會計師在入職之後能夠同步學習、共同進步,是一種互相協作,也是互相競爭。所以底薪、調薪等都有具體的時間段和考察標准,相較於普通會計會更寬容。
而利得就不同,享受的工資待遇和工作經驗有很大關系。如果沒有工作經驗,面試通過率會很低,但不是相關工作經驗的會計實習生,面試率也會很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營業外收入
網路-利得
D. 請幫忙做一下營業外收入的分析。謝謝!
應交企業所得稅=(100+17)*33%=38.61萬元
本年應交企業所得稅=38.61/5=7.722萬元
應計入遞延所得稅負債=38.61-7.722=30.888萬元
應計入營業外收入=100+17-38.61=78.39萬元
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105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17
貸:銀行存款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7.722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30.888
貸:營業外收入78.39
E. 請教利潤表中「管理費用」和「營業外收支」科目異常的分析
其2006年「管理費用」一項為負460萬元(而04、05年分別為65萬元、88萬元)管理費用為負數..很可能說明..有收入沒有入賬..而沖減費用..少繳流轉稅..
營業外收支」項目為610萬元(03、04年分別為84萬元、70萬元)。可以是處置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收入..
F. 研究營業外收入有什麼意義
1、作為企業企業現金流入能力分析的主要組成部分,多渠道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
2、營業外收入間接反映企業主營業務能力,如果營業外收入較多,那麼反映其主營業務能力較弱。也就是該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還欠缺。
3、從資本的角度來說,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出該公司的資本構成能力。
G. 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的核算范圍具體包括哪些
財政部關於修訂印發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財會〔2017〕30號)規定:
1.「營業外收入」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營業利潤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債務重組利得、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該項目應根據「營業外收入」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2.「營業外支出」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營業利潤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等。該項目應根據「營業外支出」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3.「其他收益」項目,反映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