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皇家銀行股價

皇家銀行股價

發布時間:2021-06-24 02:11:18

1. 18世紀法國的皇家銀行以土地作為抵押品發行紙幣,與密西西比公司和西方公司有何關系

轉型時期是騙子橫行的時代,各國皆然。而歷史上最有名的經濟學騙子,當數18世紀的約翰·勞。他於1671年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一個銀行世家,14歲就進入自己家的銀行任職,對銀行業務,特別是信貸有濃厚的興趣。在倫敦時他為了一個女人與情敵威爾遜決斗,並將對手殺死,被判終身監禁後逃至荷蘭。
他在荷蘭潛心研究阿姆斯特丹的銀行制度,並於1700年出版了《建立貿易委員會的建議與理由》。三年後勞回到蘇格蘭,建議成立土地銀行,即以低於地價的認購土地權吸引投資者,籌資建銀行。這個建議未被接受,於是他到了法國巴黎。1715年法皇路易十四去世,當時法國財政赤字嚴重,繼位的皇子年僅七歲,由奧爾良公爵攝政。奧爾良是勞進入法國的保證人,也是他的密友。為了擺脫財政危機,法國採用了勞的建議。1716年勞的通用銀行成立,以法國王朝的信譽作為保證,以土地作為抵押品發行紙幣,並進行票據貼現和存款業務。由於攝政王奧爾良的支持,法國政府不斷宣布金屬硬幣對紙幣貶值,加之勞控制了法國的貨幣和信用體系,發行適度貨幣,保持紙幣的可兌換性和可以用於交納稅收,並調整利率刺激經濟。勞的事業一帆風順,1718年通用銀行改為皇家銀行。這些成功使法國政府迷戀紙幣,以便隨心所欲印鈔滿足財政需求。紙幣過度發行潛伏了金融危機,危機爆發的直接誘因是歷史上著名的騙局「密西西比計劃」。
密西西比當時是法國殖民地,該計劃是由勞成立的西方公司獲得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和密蘇里河流域的專利開發權。以後又獲得煙草專賣權、東印度公司與非洲和中國的貿易壟斷權。當時人們認為這項計劃前景美好,許多人通宵達旦地排隊購股。股價最高時達18000利弗爾。勞為了讓股價維持在9000利弗爾,將之貨幣化,大量發行紙幣。這引起了經濟繁榮。奧爾良順勢大量發行紙幣,到1720年5月初,發行的量已達26億利弗爾,而金屬硬幣不足其半數。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悄悄把股票與紙幣兌換為外幣或金銀,寄出國外。通貨膨脹加劇,而密西西比開發也成泡影,股票很快就成為廢紙。法國金融體系崩潰,1720年底勞逃走,1729年於貧病交加中死於威尼斯。
勞的騙術來自他對貨幣與銀行體系的見解。這些見解主要反映在他1705年所寫的《貨幣與貿易研究:國家貨幣供給的建議》中。正因為如此,馬克思稱他「既是騙子,又是預言家」。他認為紙幣本位制優於貴金屬本位制,而合適的貨幣供給應該包括法定紙幣、銀行紙幣和股票、證券。由紙幣作為交換媒介成本低,而且不受貴金屬產量的限制,但紙幣可以流通而不貶值的基礎是信用——國家信用或私人銀行可兌現的信用。可惜他後來違背了這個原則。

2. 四大國有銀行的股權出賣,多少錢,賣出了多少股,賣給了誰

目前,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都已經敲定主要戰略投資者並且上市,工商銀行正在積極尋找中,農業銀行暫時還未啟動這個工作。

建設銀行主要戰略投資者:淡馬錫(新加坡)出資10億美元,股權比例5%;美洲銀行(美國)股權比例25億美元,股權佔比19.9%。

中國銀行主要戰略投資者:淡馬錫(新加坡)出資31億美元,股權比例10%;蘇格蘭皇家銀行(英國)出資31億美元,股權佔比10%。

3. 被外國控股的中國銀行有幾家

除了中國農業銀行,無一例外已被外資銀行參股或控制。

1. 中國工商銀行

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10%的股份,收購價格1.16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6.77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凈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9.3倍,世界罕見。

2. 中國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共51.75億美元,收購價格1.22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5月10日盤中價格6.26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822億元,四家外資公司凈賺2419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6.6倍。

3. 深圳發展銀行

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購買深圳發展銀行3.48億股,目前股價已達35.8元,投資增殖10倍,按照深發展20億多股計算,新橋用12.18億獲得了700多億。根據新橋目前的做法,很快將達到1000億元。

4. 華夏銀行

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將出資26億元人民幣,購入華夏銀行約5.872億股份,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每股價格4.5元,現在近14元,凈賺56億多人民幣。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股,500億落入對方手中。

5. 中國交通銀行

匯豐銀行持股交行19.9%的股權,出資144.61億元購買91.15億股,每股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價超過10港元,凈賺近800多億,07年國內A股發行上市又賺取500多億,合計將近1400億,10倍回報。

6. 中國建設銀行

上市前,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億美元購買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0.94元港幣。發行價格2.35元港幣,最高市價5.35元港幣。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億股計算,2家凈賺1300多億港幣。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工商銀行

網路-中國銀行

網路-深圳發展銀行

網路-華夏銀行

網路-中國交通銀行

網路-中國建設銀行

4. 哪裡有有個英國人利用股票下跌賺錢新聞

世事輪回。

16年前,匈牙利裔美國人喬治·索羅斯帶領量子基金做空英鎊,在1992年9月日輕輕鬆鬆的放倒了英格蘭銀行,從英國賺走了10億美元後,還讓後者不得不退出了歐洲貨幣計劃——否則今天的歐元會更強大。

今天,一個跟美國財長同姓的人也在做空英國,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和他的對沖基金公司保爾森公司(Paulson &Co.)砸下了超過10億英鎊做空英國的金融股票。在華爾街諸多對沖基金經理還在為如何處理掉手頭重倉持有的雷曼股份而焦頭爛額時,約翰輕松且愉快。

8月份,約翰·保爾森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78位。

做大的做空者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英國金管局近日的一份監管文件顯示,約翰·保爾森是英國銀行類股最大賣空者之一,英國五大銀行中有四家均為他的押注對象。他持有的倉位包括對巴克萊銀行(Barclays)股價做空3.5億英鎊,對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股價做空2.92億英鎊以及對勞埃德(Llyods TSB)銀行股價做空2.6億英鎊的押注。

鑒於近期以來的華爾街「金融海嘯」,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於9月18日起發表聲明,臨時禁止投資者建立新的做空金融類股的頭寸,並要求持股超過0.25%的空頭自23日起每日進行披露。該禁令的有效期持續至明年1月16日。本周FSA又一次強調將嚴厲打擊賣空禁令頒布後膽敢以身試法的做空者。

FSA公布了34家禁止做空的金融股名單,包括哈利法克斯(HBOS)、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勞埃德TSB銀行、匯豐控股等大型商業銀行以及標准人壽、聯合信貸等金融公司。而約翰·保爾森押注的這些銀行均位列其中。

盡管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近日來對賣空者實行了越來越嚴厲的禁令,但對於做空金融類股習以為常的對沖基金顯然並不甘心。反對者們表示,市場目前跌幅過大,是資金流動性匱乏造成的。賣空行為並不是金融類股暴跌的罪魁禍首。

而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約翰·保爾森已經在准備華麗轉身。據稱,保爾森一直極度看跌金融業,但當價格跌至他的目標價位時,他將買進各種抵押貸款證券以及銀行和金融機構股票。他在9月中旬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由於英美金融股一直萎靡不振,該公司基金正在考慮幫助困境中的金融機構進行資本調整。

據聞,約翰保爾森將於10月1日發行「恢復」基金。有投資者聲稱,這將招募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有理由相信,做多隻是約翰試圖埋藏起他那熊市中令人驚訝的殺傷力。

約翰·保爾森的對沖基金成立於1994年,專注於合並套利。2005年以前,正當大部分基金經理還在為投資者樂觀的重復著「房地產神話」時,做多者通殺的年代裡,他的基金並不顯山露水。

但是他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房地產市場里悄悄浮現的泡沫。

2006年7月,保爾森以1.5億美元資金開始為其第一隻做空次債的基金建倉。時至2007年1月,保爾森共籌集了10億美元專項資金。他的投資策略是買入信貸違約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貸款債務。信貸違約掉期,就是讓AIG集團陷入絕境的金融產品。

由於次債的影響並沒有在短期內浮現,2006年的房地產市場依然一片欣欣向榮,保爾森購入的信貸違約掉期(CDS)也因此賠錢不斷。巨大的壓力並沒有令保爾森懷疑自己的判斷,他堅持每天在紐約中央公園跑上5公里,一面是減壓,一面是培養耐心,「等待成功」。

18個月後,這筆賭注終於為他帶來了豐厚回報。2007年,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的轟然倒台掀起了美國次債颶風。而風語者保爾森則在這場颶風中展開了飛翔的翅膀。

哥對沖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稱,2007年前10個月,約翰·保爾森的Credit Opportunities I基金暴漲550%,成為去年美國僅有的30隻投資回報率超過100%的基金中一員;此外還有3隻基金的回報率超過了100%。

約翰在熊市中跨入全球最頂尖的對沖基金經理行列。

根據投資者估計,約翰旗下各只基金在2007年次貸危機中獲得超過120億美元的利潤。而他的保爾森公司2008年1月的資金規模也達到了350億美元。分析人士評價,「在金融市場歷史上,從未有一筆交易利潤如此豐厚。」

如果用約翰·保爾森自己的話來說,他在華爾街一夜暴富的神話一點也沒有神秘感可言,「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頭牛或是一隻熊。我只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

鮑爾森逆勢操作取得成功

而在最近的熊市市場中,一些對沖基金卻照賺不誤。例如,管理350億美元的鮑爾森公司(Paulson & Co)是世界上最大的10家對沖基金之一,除了在去年房地產市場中大撈一筆外,該公司今年逆勢操作仍然很成功。

鮑爾森的制勝法寶是市場不好時做空,但是,大量的對沖基金做空會使得市場快速下滑。為此,美國證券委員會(SEC)今年兩次限制賣空。同時,監管部門也要求對沖基金增加透明度,要求對沖基金向證券委員會報告它們的倉位。

據《華爾街日報》10月17日報道,因為英國主管部門要求披露對沖基金的做空倉位,因此,據鮑爾森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鮑爾森做空了英國前四大銀行的股票,分別為巴克萊銀行(Barclay PLC)、英國抵押貸款銀行(HBOS PLC)、勞埃德銀行(Lloyds TSB)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這一次鮑爾森共賺5.4億英鎊。

此前,美國證券委員會已經限制799種股票的賣空,後來又將禁止賣空的股票增加到近1000種,而當時沒有受到限制的英國為此損失慘重,也被迫發出禁空令。因此,盡管美國的賣空禁令於10月8日解禁,但英國仍然維持這個禁令,並將持續到2009年1月。

領袖聚焦網站把鮑爾森封為美國金融界的新領袖,該網站在對鮑爾森的描述中說,鮑爾森的基本方法是購買許多金融機構和指數的信用違約保險,即人們常說的CDS。當房地產市場崩盤和大多數金融機構為生存而掙扎時,鮑爾森的公司在2007年獲利200億美元,而他本人收入35億美元,成為福布斯400位最富有的美國人中的第165位。

不過,鮑爾森仍然盡力保持低調——他不想在別人因為樓市下跌而痛苦的時候慶祝自己的成功。去年10月,他向美國致力於保護業主和家庭財產的一家研究中心捐贈了1500萬美元,為面臨房屋拍賣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

5. 世界上著名的投資銀行有哪些

1.高盛GoldmanSachs(按排名順序排列)

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投資銀行,由GoldmanSachs先生創辦於年。

高盛以其濃厚的企業文化著稱,在100多年的歷史,上一直堅持投行主體戰略,很少涉足商業銀行、零售經紀等領域(但並非完全不涉足),是華爾街投行之首。

(5)皇家銀行股價擴展閱讀:

投資銀行 (Investment Banks) 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日本則指證券公司。

投資銀行的組織形態主要有四種:

一是獨立型的專業性投資銀行,這種類型的機構比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有各自擅長的業務方向,比如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

二是商業銀行擁有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其他投資銀行,參股或建立附屬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比如匯豐集團、瑞銀集團;

三是全能型銀行直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歐洲,銀行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商業銀行業務,比如德意志銀行;

四是一些大型跨國公司興辦的財務公司。在中國,投資銀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證券等。

參考資料:投資銀行-網路

6. 中國28家銀行,27家被外國控股,沒有外國控股的是那家.

除了中國農業銀行,無一例外已被外資銀行參股或控制。
1. 中國工商銀行
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10%的股份,收購價格1.16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6.77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凈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9.3倍,世界罕見。2. 中國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共51.75億美元,收購價格1.22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5月10日盤中價格6.26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822億元,四家外資公司凈賺2419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6.6倍。
3. 深圳發展銀行
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購買深圳發展銀行3.48億股,目前股價已達35.8元,投資增殖10倍,按照深發展20億多股計算,新橋用12.18億獲得了700多億。根據新橋目前的做法,很快將達到1000億元。
4. 華夏銀行
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將出資26億元人民幣,購入華夏銀行約5.872億股份,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每股價格4.5元,現在近14元,凈賺56億多人民幣。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股,500億落入對方手中。
5. 中國交通銀行
匯豐銀行持股交行19.9%的股權,出資144.61億元購買91.15億股,每股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價超過10港元,凈賺近800多億,07年國內A股發行上市又賺取500多億,合計將近1400億,10倍回報。
6. 中國建設銀行
上市前,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億美元購買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0.94元港幣。發行價格2.35元港幣,最高市價5.35元港幣。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億股計算,2家凈賺1300多億港幣。

7.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最先股份制的是哪家

一、中國工商銀行 2005年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注冊資本為2480億元。其中,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財政部分別持有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0%股權。股份公司成立後,將完整承繼中國工商銀行的資產、負債和所有業務,並將繼續從事原經營范圍和業務許可文件上批准、核準的業務。 2006年10月27日,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在上海和香港兩地成功實現A+H同步上市,發行募集資金刷新全球IPO紀錄,標志著工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是我國首家在A股市場掛牌上市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創造了中國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新紀錄,同時也成為目前滬深兩市中權重最大的上市公司、國內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以來第一家大型公司上市項目。 中國建設銀行 2004年9月15日,中國建行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由匯金公司、中國建投、寶鋼集團、國家電網和長江電力共同發起設立股份公司,注冊資本為1942.3025億元。 2005年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成功地在香港聯交所掛牌,成為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首家上市的銀行。 2007年9月25日 中國建設銀行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中國農業銀行 2009年1月9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創立大會,其注冊資本2600億元。經國務院批准,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財政部代表國家各持該股份公司50%股權。 2009年1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二、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國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二者的區別是:A股、B股的計價和發行對象不同,國內投資者顯然不具備炒作B股、H股的條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以字母代稱進行股票分類,不甚規范,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股票簡稱必須統一、規范。可以相信,隨著我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A股、B股等稱謂將成為歷史。

8. AIG股價大跌,對AIA在中國的業務有影響嗎

友邦中國區稱保戶利益可得保障
http://www.jrj.com 2008-9-18 11:38:11 上海商報

美國金融風暴刮向老牌險企AIG 美聯儲一擲850億美元出手相救
見習記者 勞佳迪 商報記者 曾雅傑

華爾街金融颶風在席捲了股票市場之後,又讓保險市場忐忑難安。美國國際集團(AIG)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之後可能接過第二棒。但友邦保險中國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母公司的財務危機不會影響AIG的壽險、財險與退休金業務。

盡管美聯儲已經聲明將出資850億美元發起「救助總動員」,諸如「AIG萬一破產,在其子公司友邦買的保險該怎麼辦」的憂慮還是在保戶之間不脛而走。記者昨日在第一時間連線了友邦保險公司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明確表態,母公司的財務危機不會影響AIG的壽險、財險與退休金業務,包括其廣泛的亞洲營運業務的運作,「友邦在中國內地8個分支機構的保證金、資本金以及償付能力都在中國保監會的監管之下,資金頭寸獨立於AIG,投保人應理性看待保單賠付的安全性。」

財務獨立不受牽連

記者走訪了友邦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客服中心,看到目前的經營運行一切如常。由於友邦是在我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外資獨資保險公司,手上持有公司保單的市民非常多。當記者詢問,分公司是否出現像香港、新加坡那樣排隊退保的情況時,客服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確實有一些保戶來電詢問AIG會否申請破產保護的事情,但退保的情況目前還沒有。」在談到安撫保戶情緒方面的措施時,該人士表示:「我們一般是採取信息公開的措施,向有疑問的保戶一一做出法律上的解釋,畢竟,保戶的觀點和法律的觀點是容易產生出入的。在聽了解釋之後,保戶也都能表示理解。」

記者還從相關渠道了解到,目前友邦內部尚未發生裁員。

據友邦內部人士介紹,友邦保險在中國各分支機構所簽發的保單是由友邦保險各分支機構直接承保,有獨立的財務清算。「這些機構的設立及資本金方面均符合中國相關的法律規定,並嚴格按照法規經營,AIG的問題不會影響到友邦保險在華各分支機構所簽發的保險合同項下每一位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利益。」

該人士還表示,目前友邦保險各分支機構資本金都保持充裕,符合監管部門規定的對保險公司資本金儲備和償付能力的要求。可能是為了消除市場疑慮,香港保險業監理專員張雲正昨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強調,其已針對AIG在港經營保險業務的機構——友邦保險進行壓力測試,友邦保險資產及財務狀況仍然健全。

客服中心業務員向記者表示,目前致電咨詢的,大多是關心保單的安全性,「有保戶擔心,美聯儲會不會像放棄雷曼兄弟那樣放棄AIG,擔心AIG會將包括友邦在內的旗下資產賣掉清還債務。」友邦上海分公司辦公室人士表示,美聯儲的救援力度很大,AIG很可能挺過這道難關。「退一萬步說,即使AIG申請破產保護或是待價而沽,也不會影響到友邦保險,因為在法律上,友邦並不需要承擔投資方的債務。」

保單債務優先償還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友邦是外商獨資險企,但在中國經營仍然必須嚴格遵守中國保監會的相關規定。據悉,中國保監會今年9月開始實施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保險公司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的,中國保監會會指定公司接手保單,保險保障基金也會補償投保人的損失。「也就是說,即使保險公司有效資產無法全額履行保單責任時,保險保障基金也可以向保單持有人提供全額或部分救濟,減少保單持有人的損失,確保保險機構平穩地退出市場。」業內人士認為,作為保戶,大可不必擔心母公司危機會帶來保單兌現方面的風險。「因為其中對個人損失的最低救濟為90%,換言之,一旦保險公司破產,最高可致個人保單持有人的權益損失10%,而機構保單持有人的權益最高可能蒸發掉20%。」

「按照保險法,在中國注冊的壽險公司若出現問題清盤破產,將由政府指定公司來接手,首先清償原投保人的損失。從破產公司債務優先償還的次序來看,保單是最優先順序別的,也就是說保戶的資金相對是最安全的,其次才是存款、債券和股權。」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認為。

亦有資深保險人士向記者分析,「即使此次美聯儲救助不力,美國政府也可能獨立收管AIG旗下的保險業務。退一萬步說,AIG未籌集到足夠現金贖回債券,最終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也會將友邦資產剝離出來加以救助,畢竟其國內也有大量保障性資產是交由友邦管理運作的。」華潤集團保險顧問蔡中虎則表示:「技術上友邦保單持有人的權益不會受到沖擊,充其量是保單分紅回報或投資相連的回報受些影響。」。

「實際上,雷曼兄弟也還未走到破產這一步,破產保護並不等同於破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律人士補充解釋道,在法院正式宣告破產之前,美國會允許企業申請破產保護,「其實就是給雷曼兄弟一個最後的喘息機會,讓債權人與企業達成重整協議,允許債權人給企業延緩還款的時間,如果沒有財團願意注資,雷曼兄弟才進入破產程序。」

流動性壓力或可緩解

「談論保單安全不安全其實是隱含了一個假設的前提,即AIG會步雷曼兄弟的後塵,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申請破產保護。但實際上,美聯儲對AIG的救助態度要強硬得多,AIG得救的可能性也要大得多。」保險業觀察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AIG成功度過此劫,保戶對保單的憂慮也就可以從根本上消除了。「而就目前情況來看,美聯儲很可能救AIG於水火,它承諾提供的擔保貸款金額可以幫助AIG度過短期流動性危機。」

據悉,昨日美聯儲已經批准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提供為期兩年、額度為850億美元的有抵押循環貸款,以確保滿足AIG的流動資金需求。「這筆由贏利的、具有充足資本和實際價值的AIG子公司擔保的貸款,將保護所有的AIG保單持有者,解除評級公司的疑慮,並給AIG充裕的時間,以有序的方式進行資產出售。」AIG昨日發表的聲明稱。

那麼保戶的另一個問題又產生了,美聯儲這次「輸血」的窗口期是2年,期間AIG會不會賣掉旗下包括友邦、美亞在內的保險業務以償還貸款呢?友邦與美亞?熏會否成為AIG全球調撥頭寸的「資金池」?據悉,本周一,在預期財務評級調降的恐慌下,AIG的股價出現了雪崩式急跌,盤中一度跌幅達到71.17%,成交量也爆出7.38億手的天量,相當於平日的15倍以上。據相關統計,在過去5個交易日中,AIG的股價累計下跌了79.09%,而穆迪等三大評級機構也「如期」下調了信貸評級。據行業人士測算,評級下調意味著AIG需要追加超過130億美元的債務擔保金,這使該集團財務狀況短期內出現急速惡化。

「但AIG出售旗下保險業務的可能性很小,因為該業務屬於優質資產,」分析人士稱,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是AIG的核心業務,盡管AIG受次貸重創,但友邦和美亞的業務近期一直穩中有升。據AIG一組財務數據顯示,其海外非壽險部門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達到近8億美元,凈保費收入達到37億美元,綜合成本率為保持盈利的88.3%。「兩家公司一直有保費進賬,有利潤在賺,遭AIG變賣的可能性不大。但AIG可能壓縮其在海外的拓展成本,在華分支機構的展業步伐會受一些影響。」日前,友邦保險中國區總裁陳榮聲曾透露,友邦目前沒有拓展分公司的計劃。

相關鏈接

美聯儲救AIG舍雷曼緣由何在

許多投資者、保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美聯儲肯出大手筆力挽AIG狂瀾於既倒,而聽任雷曼兄弟「丟盔棄甲」?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是因為AIG在美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美國銀行總裁劉易斯表示:「所有大型銀行都與AIG有重大交易,AIG一旦倒閉,問題會較我們現時遇到的更大。」倫敦法國巴黎銀行策略員奇喬內亦稱:「AIG與金融系統以至實質經濟聯系太過緊密,如果AIG倒下,會造成骨牌效應。」分析稱,AIG並不是只在華爾街叱吒風雲的投行精英,而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老牌企業,具有特殊的包含美國價值的象徵意義。

有媒體評論分析,AIG目前面臨的是資金流動被卡,並非償付能力出現問題,「只要給一些時間,它的重要資產如飛機與汽車租賃部門都可出售籌資,因此在技術上AIG是可救的,而在實質上它也不能垮台。」

一位美國官員稱,美聯儲之所以同意對AIG提供資金,主要是因為該集團一旦倒閉將會危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由於該公司規模過於龐大,不能指望由私人部門出面救援。」據蘇格蘭皇家銀行測算,一旦AIG破產,其他金融機構的損失可能達1800億美元,全球股市也將出現更大規模的暴跌。

勞佳迪 曾雅傑

9. 四大國有銀行有哪些外資叄股

中國銀行: RBS China Investments 8.25% (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有 限公司通過其子公司 ) 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淡 4.13% 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通過其 全資子公司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 限公司持有本行H股股份) 瑞士銀行 1.33% 亞洲開發銀行 0.20% The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0.19% 建設銀行: 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12.58% 美國銀行公司 10.75% 農業銀行: 100%中央控股 工商銀行: 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13% 高盛集團有限公司 4.93% 美國運通公司 0.38% DRESDNER BANK LUXEMBOURG S.A 1.93%

10. 關於國有銀行是否被賤賣的爭論

隨著我國銀行改革的深入,國有銀行在股份制改造時可能被「賤賣」的質疑再次成為輿論焦點,盡管以央行行長周小川為代表的大行行長們輪番否決「賤賣論」,但由此引發的辯駁似乎並未平息。 或許,類似的質疑在國資改制過程中本便是宿命般難舍的「影子」,它告訴我們:中國目前所經歷的這場前所未有的市場經濟改革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賤賣事出有因關於國有銀行被賤賣的說法始自交、建兩行成功上市。 平心而論,這種聲音的出現幾乎就是必然的。就一般規律而言,誠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方星海所指出的那樣:「若在上市前引入戰略投資者,那麼股份出讓的價格一般只能相同於凈資產值或比之略高,但在上市過程中引入戰略投資者,股份出讓的價格就是首發價,可以比凈資產值高許多。另外,戰略投資者都希望投資後銀行能上市。讓他們在上市前投入,就有一個今後何時能夠上市和以什麼價格上市的問題,這個不確定性會減弱戰略投資者的投資意願,使得我們吸引的戰略投資者在家數和投資額上都會有所減少。」 事實的發展也確實如此。在私募層面,據咨詢機構安邦不完全統計,從 2001 年開始到2005 年 8 月,中國至少有 6 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 5 家城市商業銀行引入了外國投資者,幾乎每家銀行出售的股權比例都接近上限。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建設銀行約用 15左右的股權換來了 40 億美元左右資金,中國銀行則將用 10的股權換來 30 億美元左右的資金。現在,工行也即將用 10左右的股權換來 30 億美元左右的資金,另外,淡馬錫 31 億美元入股中行 10的交易亦在審批中。 由於缺乏必要的參照系,這些股權交易與未來上市流通後勢必存在的價格差在一段時間內被「隱蔽」了起來,直至交、建兩行上市。譬如說,匯豐曾以每股 1.86 元的價格入股交行 19.9,這一價格相當於交行 2003 年末每股凈資產的 1.76 倍。美國銀行入股建行的市凈率是 1.15 倍,淡馬錫的價格為 1.19 倍。而在此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市凈率最高的是恆生銀行入股興業銀行的 1.8 倍,最低的是花旗銀行入股浦發銀行的 1.54 倍。 上市帶來了直觀的、可確定的價差。交行上市首日,即在募股價格 2.50 港元基礎上漲13,此後股價穩步上揚,目前增幅已超過 30。建行的情況也類似,盡管受追捧程度未及交行,但發行價市凈率亦達到了 1.96 倍。 有了前述「基礎性」的事實,其他一些質疑亦開始不時耳聞。如有人算了這樣一筆賬:以工行為例,2004 年該行實現盈利 747 億元。用 30 億美元換來工行 10的股權,意味著境外投資者在 4 年之內就可收回投資,而且還沒有考慮到工行上市之後的股權溢價。凡此種種,結論即在於,中國的銀行正被賤賣中。 針對以上質疑,來自銀行及管理層的聲音作出了相應的回擊。 建行董事長郭樹清指出:「兩個價格(入股價與發行價)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中介機構和投資者一致認為,建行的投資亮點之一就是有國際著名金融機構加盟。戰略投資者會改善公司治理,會帶來技術支持,會與我們一起來共同面對未來的市場風險,這些都是無形資產性質的收益。僅就轉讓價格而言,也大大高出賬面凈資產,特別是考慮兩家機構還承諾以公開上市時的價格買入一部分股份,平均算下來,更要高出許多。」 除了認同引進境外投資者而對發行過程產生的推動外,交行董事長蔣超良另從其他股東角度算了筆賬。他表示,交行上市和股價上揚後,持股比例最高的國有股東受益最大,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上市後,交行國家股及國有法人股佔比為 64.74,其中財政部21.78,社保基金 12.13,匯金公司 6.55。社保基金和匯金公司持有股份全部轉為 H 股,並在 1 年後可全部流通。按發行價格計算,財政部及匯金公司在交行財務重組時通過注資持有的股份增值 1.66 倍,社保基金持有股份增值 47.78;按 11 月 25 日 3.375 港元的股價計算,則分別增值 2.51 倍和 95。 除了基於價格的估算,央行行長周小川亦就國有銀行改革路徑的選取談了他的看法。他認為,「不少行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後才體會到,只有真正能夠把行業、企業做強做健康,使它的競爭力提高,不用國家不停地補貼、賠錢,才有助於國民經濟的最大利益和安全、穩定。」 事實上,內地金融企業究竟是否存在長期投資價值一直是個爭議頗多的話題:一方面,由於政府大力扶植以及市場壟斷等因素,他們經常被看作「潛在的金礦」,尤其是在估值水平類似甚至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的眼下;但在另一方面,不斷暴露出的經營丑聞以及薄弱的治理水平又使他們飽受質疑,英國《金融時報》曾經毫不客氣地評論說,「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狀況,在官方聲明和商業現實之間存在鴻溝」。 譬如說,早在去年 8 月,皇家蘇格蘭銀行即表示正在考慮對中國進行投資,但在 4 月21 日舉行的皇家蘇格蘭銀行股東大會上,有股東對擬斥資 20 億英鎊入股中行的計劃表示不滿,認為此舉有違今年年初制定的爭取提高股東現金回報的策略。後在 8 月 4 日,蘇格蘭皇家銀行公布業績並表示可能在亞洲進行投資時,其股價大幅下跌,至正式公布參股中行的消息前,股價跌幅已經超過 5%。 針對這種反應,瑞銀分析師指出,過去 5 年,外資銀行往往支付相當於賬面價值 1.5至 1.8 倍的價格購買中資銀行的少數股權。但若根據中國各大銀行的預期利潤率、長期增長率和股息派發率分析,更現實的價格應該是賬面價值的 1.4 至 1.7 倍。 除去對靜態的入股價格的擔憂外,中資銀行糟糕的治理水平更令境外投資者望而生畏。去年以來內地銀行業包括部分已上市或擬上市銀行不時爆出的經營丑聞,顯示出中國銀行業的改革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誠然,通過股份制改造,過去的壞賬可以得到清理,不良貸款率也實現了下降,但這些銀行的貸款質量仍存在問題,尤其是在經濟增長急劇放緩的情況下。 這種認識上的分歧直接導致了賤賣不賤賣的爭論進入了類似於先雞還是先蛋那樣無休止的境地,而這在經濟學家樊綱看來就是:「不同的人,因種種原因,包括因對各種信息掌握的差別,可能對同一資產的未來收益,作出大不相同的預期……但問題在於,由於預期本身的差異,最後實現的那個交易價格,只要不是各種預期中的最大值(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是最大值,因為有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就總是可能有人說這個交易是資本流失,至少那個作出最大預期值的人會認為交易價值太低,發生了資本流失。」而他的建議則是,「對於政策制定者來說,反正總會有人叫『資本流失』,還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最好。」

閱讀全文

與皇家銀行股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分期付貸款好批嗎 瀏覽:951
外匯多頭套期保值舉例 瀏覽:415
微信招財貓理財可靠嗎 瀏覽:754
2019年澳元和人民幣匯率 瀏覽:594
招遠1500噸貴金屬提純項目 瀏覽:49
泰山寶理財 瀏覽:710
貴金屬礦如何提取貴金屬 瀏覽:932
鹼礦價格 瀏覽:287
廣發銀行按揭貸款條件 瀏覽:895
前十理財平台 瀏覽:972
貴金屬現貨延期遞延費每天收取 瀏覽:99
300元加幣是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359
實力外匯崩盤 瀏覽:7
二年級理財 瀏覽:463
公司理財教材 瀏覽:523
理財投資那個最好 瀏覽:450
利佛摩爾投資名言 瀏覽:382
基金經理揭秘系列之三十八 瀏覽:597
農行貸款哪種利息低 瀏覽:708
淘寶工資理財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