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7年1月份利潤表本月金額與本年累計金額應該是相同的吧
1月份利潤表的本年累計數與本月數是一致的。利潤表反映的是一個會計年度的經營情況。以後年度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分配利潤數字是等於當年度利潤表上的凈利潤加上以前年度的利潤表上的凈利潤的。
Ⅱ 跪求一份小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數據要2017或者2018年的,寫畢業設計用的。
Ⅲ 求2017最新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問題補充:
都不是,作「其他業務收入」要交納營稅 ,如果是一般納稅人要交納增值稅。
Ⅳ 利潤表中本期金額和上期金額應填什麼數
本期金額為報告期金額,如為月報就是本月的發生數,如為季報就燭本季報的發生數,如為年報就是本年度的發生數。
上期金額為上年同期金額,如為月報就是上年本月的發生數,如為季報就燭上年本季報的發生數,如為年報就是上年度的發生數。
利潤表是按季報填的,所以金額就應該是三個月的數據相加。
比如:二季度就是本期金額 (4月收入3萬、5月收入2萬、6月收入5萬)這里填寫:10萬元。上期金額就填寫一季度的數據。
利潤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兩種:單步式利潤表和多步式利潤表。單步式利潤表是將當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後將所有的費用列在一起兩者相減得出當期凈損益。
多步式利潤表是通過對當期的收入、費用、支出項目按性質加以歸類,按利潤形成的主要環節列示一些中間性利潤指標,如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分步計算當期凈損益。
多步式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利潤表採用多步式,每個項目通常又分為「本月數」和「本年累計數」兩欄分別用列。「本月數」欄反映各項目的本月實際發生數。
在編報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時,填列上年同期累計實際發生數;在編報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填列上年全年累計實際發生數。
如果上年度利潤表與本年度利潤表的項目名稱和內容不相一致,則按編報當年的口徑對上年度利潤表項目的名稱和數字進行調整,填入本表「上年數」欄。
在編報中期和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將「本月數」欄改成「上年數」欄。本表「本年累計數」欄反映各項目自年初起至報告期末止的累計實際發生數。
Ⅳ 求2017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模板。
(新)一般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格式.xls已經發過來,請查收!
Ⅵ 請教下大神 我司2017年利潤表凈利潤虧損110萬,資產負債表裡是-400多萬
如果說2019年繼續盈利,可以繼續彌補還未彌補完的2017年20萬虧損。
如果說想版要給股東分紅的權話,未分配利潤必須為正數才可以。
分紅的步驟以及分錄是怎麼提取出來怎麼做的?
從本年利潤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然後計提盈餘公積和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剩餘的部分可以選擇分紅。
像提取未分配利潤之前那些提取資本公積那些是怎麼規定的?
這個說法有問題,未分配利潤不叫提取,比如前年虧損90萬,今年盈利110萬,累計的利潤就是20萬,「分配前」的未分配利潤就是20萬,這個過程是第一步的,不叫「提取」也不存在「之前」。
分配利潤的那個東西,叫盈餘公積而不是資本公積,資本公積是「我投50萬建廠發展壯大,你投50萬就想占我50%的股份,沒門,掏270萬出來再說話,我給你當50萬算,這個220萬叫資本公積,相當於允許你分一杯羹的手續費」,盈餘公積是「公司賺了20萬不能全部分紅了,全部分了萬一出事,公司就沒有錢了,最多允許你分17萬,這3萬叫盈餘公積,留作保底」。盈餘公積分為法定和任意兩種,前者是法律規定的10%,後者是公司章程規定的。
Ⅶ 2017年利潤表中新修訂科目有什麼變化
修訂後的《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最大亮點之一是利潤表中正式增設「其他綜合收益」和「綜合收益總額」兩個項目。在2015CPA考試新版會計教材中,「其他綜合收益」也做了相應變化。
「其他綜合收益」作為一級科目核算未在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後的凈額。
即原來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核算的業務,新准則將其進行了分類梳理,將部分項目歸入「其他綜合收益」科目核算,這涉及到《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等多項具體准則的有關規定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改頭換面,另起爐灶
原來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現記入「其他綜合收益」。如此變化,主要是因為「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規定未在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後的凈額。即以後終究會歸入損益類科目核算,只是當時業務還不適合直接歸入損益核算。
這就像百川歸海,需要中途轉個彎。
這個中轉站就是「其他綜合收益」科目,主要包括下面幾種情況:
其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減值及處置導致的其他綜合收益的增加或減少。還包括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重分類日公允價值與賬面余額的差額部分。
其二,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額導致的其他綜合收益的增加或減少。
這其中又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確認的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導致的其他綜合收益的增加,不是資本交易,是持有利得。因此,不論是在投資單位的個別報表還是合並報表,均應歸屬於其他綜合收益。
第二種情況是對子公司投資,在編制合並報表時,只有因子公司的其他綜合收益而在合並報表中按權益法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和少數股東權益的變動才是其他綜合收益,子公司因權益性交易導致的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的變動使得合並報表按權益法相應確認的其他資本公積和少數股東權益的變動不是其他綜合收益。
其三,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於原賬面價值,其差額記入所有者權益導致的其他綜合收益的增加,及處置時的轉出。
其四,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匯兌差額,記入「其他綜合收益」科目。
二是一如既往,原封不動
原來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在新准則前提下,扔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核算」,坐看雲起,按兵不動。例如: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授予日按照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貸方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變動仍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事實上,長期股權投資核算一直是業界較有分量的業務,「其他綜合收益」核算涉及也較多。例如,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權益法下「其他綜合收益」明細科目的核算是新准則亮點內容,也最具有代表性。
主要變化如下:被投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發生變動的,投資方應當按照歸屬於本企業的部分,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增加或減少其他綜合收益。
投資方全部處置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時,原權益法核算的相關其他綜合收益應當在終止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投資方部分處置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剩餘股權仍採用權益法核算的,原權益法核算的相關其他綜合收益應當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處理並按比例結轉。
例:A企業持有B企業30%的股份,能夠對B企業施加重大影響。當期B企業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為1200萬元。除該事項外,B企業當期實現的凈損益為6400萬元。假定A企業與B企業適用的會計政策、會計期間相同,投資時B企業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亦相同。雙方在當期及以前期間未發生任何內部交易。不考慮所得稅影響因素。A企業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時(單位均為「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1920
——其他綜合收益360
貸:投資收益1920(6400×30%)
其他綜合收益360(1200×30%)
Ⅷ 利潤表中求毛利率,凈利率
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1-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2017年毛利率=(39791.89-29014.14)/39791.89*100%=27.09%
2018年毛利率=(43335.32-33360.26)/43335.32*100%=23.02%
2019年毛利率=(31283.51-24352.13)/31283.51*100%=22.16%
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2017年凈利率=4165.83/39791.89*100%=10.47%
2018年凈利率=5159.15/43335.32*100%=11.91%
2019年凈利率=31283.51/2945.07*100%=9.41%。《利潤率計算知識》
Ⅸ 上海醫葯這家公司的財報咋樣
上海醫葯最近動作頻頻。先是旗下上葯雲健康獲注資超過10億元;接著,又入股了威斯克生物,這是一家主攻疫苗研發生產和免疫治療公司;後來,旗下的惠永葯物公司完成了A輪融資,金額高達2億人民幣。第一則和第三則是個好消息,畢竟都是錢進來,但第二則的效果如何,投資收益咋樣,還待市場檢驗。
這兩個月,上海醫葯花招頻頻,各種資本運作非常六六六,但最後結果怎麼樣,咱們先不說,只說它本身的實力也就這點,得努力加強啊!希望這通操作真的能夠猛如虎,讓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