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2025年中國智能裝備發展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目錄)
製造業落後被迫轉型 智能製造是關鍵
智能製造裝備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和控制功能的製造裝備的統稱,它是先進製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在裝備產品上的集成和融合,體現了製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網路化的發展要求。智能製造裝備的水平已成為當今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促進我國智能製造行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為國家製造業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異,因為自主創新不足,產業結構較落後及能源消耗過大等劣勢,使我國人力成本較低,只能從事低端製造業,效率較低,收入較少。而製造業價值鏈高端被發達國家控制,能獲取高額利潤。所以,製造強國構築「綠色貿易壁壘」、「技術壁壘」,通過嚴格的市場准入和限制條件,鉗制欠發達國家製造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特別是近幾年,以美國為例,美國為了充分保證和利用技術優勢,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不斷研發新產品。而且美國目前正在努力重振製造業。2017年底的稅制改革中,美國將企業稅率從35%下調至21%,令企業將部分生產轉移到美國的意願有所增強,對我國製造業造成嚴重威脅。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製造裝備行業發展前景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② 設備硬體技術需要哪些知識和經驗要求
應該是對於電子技術十分具有經驗,尤其對於步進電機驅動方面的檢測方法嫻熟。同時對於機械原理也要精通。建議機器工作正常狀態各處的關鍵電壓及波形需要具有深刻記憶,檢修時才會知道故障現象和電路對應情況。
③ 計算機硬體及網路設備是什麼行業
這個我說不好,硬體和網路設備,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與技術等專業里都學硬體和網路設備,至於什麼行業我的理解是,it里類似於技術支持、維護類的。
④ 產品的競爭能力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一、產品的競爭能力分析包括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以及質量優勢。
二、成本優勢是指公司內的產品依靠容低成本獲得高於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盈利能力。在很多行業中,成本優勢是決定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企業的技術優勢是指企業擁有的比同行業其他競爭對手更強的技術實力及其研究與開發新產品的能力。質量優勢是指公司的產品以高於其他公司同類產品的質量贏得市場,從而取得競爭優勢。
⑤ 目前我國電腦及周邊設備和數碼產品行業現狀怎麼樣,發展前景怎麼樣
軟體落後20年
硬體落後40年
掌握不了核心技術
只能靠流水線來生產
一旦流水線撤出 那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了- -
但是作為信息行業來說 曾經有未來學家評論 未來誰擁有了信息技術 誰就擁有了控制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具體怎麼說的我忘記了) 現狀還是不容樂觀的 但是只要奮力直追 未來怎樣 誰知道呢o(∩_∩)o...
⑥ 一個網站的硬體技術和軟體技術各指什麼,另外如何去分析它們,麻煩詳細一點
硬體:電腦的配置、如:顯示解析度、屏幕大小、等和電腦自身有關的都是
軟體:開發環境、使用的技術:java、php、asp、等等 這些是軟體
⑦ 網路硬體設備 IT行業包括哪些
硬體類職位
1. 硬體開發工程師
硬體開發工程師通常負責硬體產品(一般是硬體設備的一部分)的設計和開發。一般要求應聘者熟練掌握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設計及相關設計工具的使用,精通單片機、可編程邏輯器件的開發,精通匯編語言,對各種硬體介面熟悉,有時還要求應聘者熟悉C語言開發,熟悉移動設備的應用開發,精通嵌入式系統原理和開發。該職位通常要求應聘者本科學歷和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另外關於專業要求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職位一般並不很樂意接受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而是對自動化、電子、通訊類的人才情有獨鍾。
求職建議:這個職位可以說是一個「傳說中的職位」,硬體開發工程師本應是一種需求量較大稀缺的高級知識型人才,但事實上在國內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高,這與國內目前的硬體技術水平有關系,計算機設備元件(如晶元)以進口為主,因此目前我們的硬體開發主要集中於自動化設備、通訊設備這些周邊計算機硬體的開發。自動化設備中的單片機、控制板研發人才,通訊設備中的手機、PDA功能硬體開發人才成為硬體開發工程師招聘的主流。
2. 硬體維護工程師
這個職位又稱「內部技術支持」,一般負責對其所在單位的硬體設備提供日常維護、新設備配置及實施、故障處理、維修等工作。硬體維護工程師按照就業的單位類別不同還分為IT行業的硬體維護工程師和非IT行業的硬體維護工程師。IT行業的硬體維護工程師對技術要求很高,通常要求不但精通辦公PC機的維護,還要精通伺服器、網路設備的配置和維護,有時還根據具體單位的性質有附加要求,如伺服器/客戶端專用軟體的安裝配置,一般要求有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非IT行業的硬體維護工程師要求較低,一般就是對辦公自動化設備(主要是屍C機和小型區域網)進行日常維護,計算機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就可以勝任此職位。
求職建議:這個職位屬於技術後勤類,另外就是需要面對因為設備故障而不能工作的同事的憤怒的臉和焦急的催促,同時由於是維護性工作而不是創造性工作,造成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往往不高,因此崗位的流動性較高。不過這個崗位的起點較低,尤其是非工T行業的。近年來隨著各地的中小企業遍地開花,非IT業的硬體維護工程師的需求也在猛漲,將來會為更多計算機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
3.網路工程師這個職位負責辦公/商用型網路的構架實施以及維護工作,這是因為企業對辦公自動化和網路協同工作要求日益增加。網路工程師的技術要求主要有:熟悉各類伺服器及路由、交換設備等硬體的結構、性能指標,能獨立進行系統設計,精通網路所用的操作系統(一般為Windows或Linux)的操作和配置;熟練路由交換設備的配置方法,有時還要掌握TCP/IP協議。一般來說網路工程師崗位對學歷要求為計算機或通信類專業本科以上,有2年相關工作經驗。如果有相關的認證,應屆生也可以從事此類工作,不過一般是輔助性質的崗位。
硬體類職位求職建議
求職建議:硬體類工作的高薪職位大多都集中在此處。此類工作崗位一般都與思科網路工程師認證(CCNA、CCNP、CCIL)相對應。如果擁有認證和幾年的工作經驗,可以比較輕松地進入相應的崗位。目前網路工程師比較稀缺,在擁有大型辦公網路(尤其是跨地域)的公司經常配備專門的網路運營部門,即使非工T行業的大公司也是如此。IT行業網路工程師一般都擁有較高的薪金和升遷的機會,另外這個職業對從業者木身也很有促進作用,工作經驗和業務渠道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自己專門成立一個網路建設和維護的公司也是不難的。
硬體人才需求雖然不像軟體那樣火熱,但是同樣也沒有那麼大的就業壓力,同時待遇也不會比軟體業差。另外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相對於軟體業,硬體業的工作者沒黑沒夜地計劃外加班的日子要少得多。
⑧ 計算機行業背景分析
計算機專業一直是全國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發展迅猛。IT業一直是國家優先發展的重點行業,也是國內外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業之一。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IT人才的短缺現象將會越來越嚴重。在我國,IC人才、網路存儲人才、電子商務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戲技術人才嚴重短缺;在軟體人才層次結構上,水平高的系統分析員和有行業背景的項目策劃人員偏少,同時軟體藍領也比較缺乏。據保守估計,目前中國市場對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過20萬人。隨著IT業越來越火,各大高校計算機專業報名的人數也越來越多。而近年來,隨著畢業生人數激增,就業率與供求比例明顯走低。
計算機就業前景
人才結構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即軟體高端人才,包括系統分析師、項目技術主管等,和低端人才,如軟體編碼程序員等從事基礎性軟體開發的人員都嚴重短缺,而中級(端)人才過剩。
客觀來說,高等教育在計算機專業傳統的教育理論型、研究型人才培養上有較大的優勢,但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存在層次單一,教學內容滯後,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情況,課程設置陳舊,設施跟不上,使得現在大多數畢業生理論有餘,崗位需要的專業應用技術相對不足。許多畢業生、甚至需要較長的培訓才能勝任工作,有的甚至還不如參加過短期培訓的人員。這種狀況最終導致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專科、本科畢業生,捧著大學畢業證找不到工作。從而直接導致計算機專業就業橄欖型結構的出現:軟體高端管理職位與基礎操作職位畢業生無法勝任,企業嚴重短缺此類人才,而中級職位由於競爭激烈,工作難找。
據近幾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數據統計分析,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具有如下特點:
1、供求雙方發展相對平穩,供求矛盾並不突出。隨著IT產業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人數要多於其它專業的學生。盡管近幾年IT行業陷入低迷、計算機專業人數在其它所有專業中的人數最多,但與其它專業相比,社會和用人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也較大,供求矛盾並不突出。
2、就業率發展平穩,但薪酬水平有所下降。衡量畢業生就業狀況的標准,既要考慮到畢業生的就業率,又要考慮畢業生的薪酬水平。隨著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學生的擴招,特別是計算機專業畢業人數的急劇增加,以及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不如從前那樣火爆,就業的整體質量存在明顯下降。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選擇餘地增加,導致對應聘者的要求將越來越高,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專門技能。更多用人單位更注重高學歷、有經驗人才的引進。
總體來說,未來一段時間社會仍對計算機專業高端人才有很大需求,但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也將會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
從業方向
計算機系統結構:適合於從事計算機網路、嵌入式技術、高性能計算、網路信息安全與多媒體信息處理等領域的工作。很多跨國公司和國內知名大型企業,如Microsoft、IBM、HP、AMD、Intel、Oracle、SAP、華為等公司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都較大。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可選擇的就業方向很多,只要是計算機有關的工作基本都可以很快上手。可謂軟硬通吃。
計算機應用技術:對於本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擁有較好的創新能力和編程開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妨可以選擇一下人才稀缺的行業,不僅可以避免激烈的就業競爭,薪酬也較為客觀。
⑨ it硬體發展的分析預測
IT服務方面
IT信息化建設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縮小企業邊界,把企業的核心資源投入到最擅長和最核心的領域成為眾多企業的共識,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IT外包由專業公司為自己提供IT服務,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預測一:通過IT咨詢服務「梳理」未來規劃,將成為越來越多的IT應用較為復雜的大型企業的必然選擇。
預測二:更多大型企業從低端的IT服務應用(如軟硬體產品維護服務)逐步向高端IT服務應用過渡(如IT管理外包服務、管理咨詢)。
IT英才網預期6年以IT管理外包為代表的高端IT服務市場將高速增長,未來5年高端IT服務每年平均增長率將在25%以上。
預測三:離岸開發市場將持續高速增長,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3.2億元人民幣;在未來5年(25-29)該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8%。
中國政府為從事離岸軟體開發的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從稅收優惠政策到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軟體園,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國內的軟體學院源源不斷的輸出軟體開發人才,這些都將極大刺激現有的軟體企業(如神州數碼,用友等)以及新進入者進入離岸開發領域,促進中國離岸開發市場規模增長。
行業IT應用方面
預測一:中小企業IT應用市場持續看好。
伴隨著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對數據及信息的傳遞、存儲、處理等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會導致信息化復雜程度的加深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並直接帶動中小企業IT市場需求的增長。
相比25年,26年中小企業的IT投入的總規模將增長18.9%,達到661.3億元。硬體基礎架構、網路產品依然是市場主流。
預測二:零售分銷物流行業的IT應用存在巨大市場空間。
入世三年保護期的結束將會迎來外資北京零售企業在中國擴張的黃金期,也會有大量的外資背景的物流企業進入中國,通過提升信息化水平來縮短與國際同行的競爭差距,從而實現對零售企業的配套服務能力,是物流行業IT信息化的源動力。
薪酬盤點
薪酬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好的薪酬制度,將無法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員工,在眾多的激勵方式中,薪酬對人的激勵最為直接也最為有效,因而常常成為激活人力資源和建立與發展戰略一致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的突破口。
報告顯示6年IT業薪資穩中有漲
薪酬是整個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在舊有產業結構發生巨變的時候,新的行業機會也撲面而來。隨著寬頻網路應用、家庭數碼消費、數字電視等新興產品、新興應用為主導的第二輪高潮的到來,預計26年,我國消費IT市場將以2.5%的增長率再次提速增長。
IT行業的薪資水平也將略有上漲。中高層管理崗位、市場類、銷售類和研發類人員有可能出現更為快速的發展。核心的管理人才、市場人才和技術人才是企業能否保持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業對這些人才的激勵措施將有可能更加誘人。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產業的復甦和價值回歸,這些行業的薪資水平將繼續保持增長。
某專業人才招聘網發布「IT行業薪資分析」顯示,在IT業各主要職位的年薪排名中,項目管理的薪酬待遇最高,其次是經營管理類和研發類。預計26年研發類、技術類人員的薪酬將超過項目管理類人員,高級軟體工程師的年薪將在11萬人民幣左右。
IT及通訊業高管年薪高達17萬
IT業內主管市場及營銷工作的高管年薪可達17萬,而較低一些的每年也會有3萬元的進賬。作為市場工作中堅力量的市場經理,平均薪酬能夠達到2萬元以上;在手機製造銷售等領域中,薪酬較高的市場經理,可以得到接近7萬元的年薪。
IT及通信業在中國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產業的高增長勢必會帶來業內從業者薪酬上升。25年度IT業的整體薪資增長率已接近9%;在互聯網領域,薪酬增長率超過了11%;而在無線增值領域,這個數字更高。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並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個人電腦與服務市場,到21年中國還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半導體市場。有這么大的市場想從中分一杯羹的企業多如牛毛,近些年高科技企業數量每年都在以3%以上的速度遞增,每家企業都面臨著如何最快地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而市場經理人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前鋒,自然而然地這些市場先鋒們的薪酬也不低。
IT及通訊業行業中市場類崗位體現出的明顯的「保留型」薪酬結構,市場類崗位固定收入和福利佔到了年度總薪酬的8%以上,而變動收入(績效獎金、年終分紅等)僅占收入總額的2%。同時不難發現,隨著市場人員層級的上升其薪酬中福利的比重逐漸減小而基本現金收入比重逐漸增加,中低端崗位重在以較好的福利來保留,而高端崗位更關注以高的基本現金收入來吸引和保留人才。
23、24、25三年市場類崗位的薪酬保持了13.5%的較高增長率,其中市場行為的執行管理者中層經理的薪資增長最大,達到了16%,而主管及一般員工的薪資增長則維持在
11%左右,高管的薪資增長也達到了14%。這主要是受到市場上從事市場工作的合格中層人才緊缺,中層的流動率較大的影響,很多大中型的高科技公司都採用了提高加薪幅度的方案來保留企業內優秀的市場人才。
電子公司經理人平均年薪八千美元
近日,某專職調查機構結果顯示,中國內地電子行業經理人的平均年薪為86美元。75%的受訪者近期獲得平均升幅為11%的薪酬調整,63%的受訪經理人獲得與表現掛鉤的花紅,平均金額為1936美元。
調查顯示43%的經理人希望獲得較高的薪酬,表明中國電子行業的經理人希望尋找更高薪酬及更佳職業發展的機會。從總體看,總值達373億美元的中國內地電子、資訊科技行業對有才能經理人的需求不斷上升。預計26年,將會有更多公司提供更多職業發展的機會,來吸引更優秀的管理人才。
企業人才細分
從人才需求方面來看,IT企業體現出內部分工漸趨細化和專業化的特點。網路設計、網路維護、客戶服務等都分別由相關工程師完成。其中,客戶服務工程師是一個新的職位。目前,招聘企業對入行者的要求並不高,大專以上學歷、電子信息類受教育背景,最重要的是要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企業認為對於客戶服務工程師來說,其與客戶溝通的能力更為重要。
IT企業的薪酬結構構成
技術人員的薪酬結構構成情況:崗位工資68.1%,技能工資17.6%,各種津貼3.4%,獎金1.9%;
銷售人員的薪酬結構構成情況:崗位工資3.8%,各種津貼14%,獎金14.1%,傭金33.2%,長期激勵7.9%;
技術、銷售以外人員的薪酬結構構成:崗位工資66.5%,各種津貼19.6%,獎金1.1%,長期激勵3.8%。
IT細分行業薪資差別
在IT行業中,還有很多細分的行業.不同的細分行業,其薪資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最為熱門和高關注度的細分行業中IT人的薪資也進行了分析,調查結果顯示:
月薪范圍在15以上:通信設備以及手機製造佔1%;計算機硬體行業佔16.7%;計算機軟體行業佔4%;互聯網及電子商務行業、電子及微電子技術行業、電信運營商及服務行業佔33.3%。
月薪范圍在1-15之間:通信設備以及手機製造佔16.2%;計算機硬體行業佔21.6%;計算機軟體行業佔35.1%;互聯網及電子商務行業、電子及微電子技術行業、電信運營商及服務行業佔27%。
月薪范圍在8-1之間:通信設備以及手機製造佔3.2%;計算機硬體行業占.9%;計算機軟體行業佔41.9%;互聯網及電子商務行業、電子及微電子技術行業、電信運營商及服務行業佔18.6%。
月薪范圍在5-8之間:通信設備以及手機製造佔14.3%;計算機硬體行業佔11.25%;計算機軟體行業佔48.75%;互聯網及電子商務行業、電子及微電子技術行業、電信運營商及服務行業佔25.6%。
月薪范圍在3-5之間:通信設備以及手機製造佔9.7%;計算機硬體行業佔16.8%;計算機軟體行業佔46.5%;互聯網及電子商務行業、電子及微電子技術行業、電信運營商及服務行業佔27%。
月薪范圍在3以下之間:通信設備以及手機製造佔4.7%;計算機硬體行業佔26.7%;計算機軟體行業佔35.3%;互聯網及電子商務行業、電子及微電子技術行業、電信運營商及服務行業佔33.2%。
平均工資水平
IT從業人員的月薪在3元以下,為48.3%,而在8元以上的較高收入仍是少數,比例為11.5%。
對知識型員工比較集中的IT行業來說,在保障他們生活的物資需求得到滿足後,對他們進行長期激勵最有效、最持久的方式可能還是間接的薪酬,如提高企業的社會聲望,促成員工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營造公平、公正的組織環境、客觀評價一個人的貢獻等都是較好的薪酬激勵的有效方式。
薪酬滿意度調查表明
我國IT企業72.7%的員工對目前薪酬基本滿意。但總體對薪酬的滿意度低於社會服務、房地產、公用事業、製造業等行業。大多數IT企業實行對不同類別人員採取不同薪酬結構分類管理模式(74.1%),沒有採取的佔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