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分析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

分析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6-25 02:33:03

『壹』 分析通脹(或通縮)給經濟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1,小企業經營困難關門。因為很多產品的原料漲價了,人工費提高(工資會隨食品之類的生活必需品的提高而提高),而產品價格又不可能升的很厲害。在種情況下企業的投入必須很大才能支持經營。資金緊張的與信用不高的小企業就很可能無法繼續進而破產。

2,就業壓力提高。企業破產後這些失業的人就會打動勞動力競爭的加劇,進而有降低工資的趨勢。

3,出口減少,匯率上揚。對於我國來說,通貨膨脹對出口型企業的影響要更大,因為除了上述兩個因素外,還有第三個因素即本幣的升值。這必然帶動出口產品價格上升並造成出口減少,這點你可能看看最近珠三角的情況。(我們公司上周就因為我上面說的原因死了倆供應商),這有同時也促進了失業。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這種影響對各個階層的人影響是不一樣的:

1對收入低的百姓影響最大,因為這些人基本是靠低微的工資生存,幾乎沒有留余,物價上漲,這部分人的絕大部分收入可能都將花在食品及生活用品上,雖然工資可能會稍微提高,但是卻很難說能趕得上無價的上漲。所以相對生活水品就更加惡劣。

2,對小生產廠家次之,但仍然影響很大,比如說原來一個小企業主只要每年投資10萬,就可以獲得利潤20%,現在假如工資由於物價上漲而總成本上升7%,原料上漲而總成本上升5%,其他費用不變的話,生產同樣數量的產品所獲得的利潤將降為8%,困難的是這時即使要獲得這個已經減少的利潤,要投入的資金已經不是10萬而是11.2萬,所以這時投資同樣規模的生產所需貨幣資本更大,而已經投入的生產也需要比原來更大的流動資本周轉,這本身會淘汰一部分企業。

3,對大型生產企業或者集團型企業影響較少或者沒有影響 ,這種資本強大企業完全可以通過降低價格減少利潤的辦法搞垮其他的小競爭者。因為就像亞當.史密說的那樣,「錢能生錢」。大企業主完全可以通過他們在銷售數量上的增加彌補他們在利潤上的減少造成的損失。

4,對商人有利,大銷售商可以通過他們在信息不對稱上以及銷售渠道的優勢對商品進行投機,這點在物價昂貴的狀態時更容易做到。而且由於物價上漲時生產廠家銷售產品困難更大。所以這時商人階級的定價權就會更大。

『貳』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想比較之下哪個對經濟的影響更大

一、比較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1、區別

⑴含義和本質不同: 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物價總水平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

⑵表現不同: 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 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導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 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又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2、聯系

⑴二者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與發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會使價格信號失真,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因此都必須採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二、物價上漲不等於通貨膨脹

一般地說, 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不能說凡是物價上漲都是通貨膨脹。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
②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③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④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⑤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物價上漲才是通貨膨脹。

三、 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必須進行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適度的通貨緊縮,通過加劇市場競爭,有助於調整經濟結構和擠去經濟中的「泡沫」,也會促進企業加強技術投入和技術創新,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對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的一面。

但過度的通貨緊縮,會導致物價總水平長時間、大范圍下降,市場銀根趨緊,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市場銷售不振,影響企業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強化了居民「買漲不買落」心理,左右了企業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購」,大量的資金閑置,限制了社會需求的有效增長,最終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率下降,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不利。由此看來,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有不利的一面。為此,我們必須通過加大政府投資的力度,刺激國內需求,抑制價格下滑,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

影響都大! 出現這情況,都不好

『叄』 通貨緊縮的影響有哪些

1.加速經濟衰退

通貨緊縮導致的經濟衰退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物價的持續、普遍下跌使得企業產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這將嚴重打擊生產者的積極性,使生產者減少生產甚至停產,結果社會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二是物價的持續、普遍下跌使實際利率升高,這將有利於債權人而損害債務人的利益。而社會上的債務人大多是生產者和投資者,債務負擔的加重無疑會影響他們的生產與投資活動,從而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三是物價下跌引起的企業利潤減少和生產積極性降低,將使失業率上升,實際就業率低於充分就業率,實際經濟增長低於自然增長。

2.導致社會財富縮水

通貨緊縮發生時,全社會總物價水平下降,企業的產品價格自然也跟著下降,企業的利潤隨之減少。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使得企業資產的市場價格也相應降低。而且,產品價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單個企業的產品難以賣出,企業為了維持生產周轉不得不增加負債,負債率的提高進一步使企業資產的價格下降。企業資產價格的下降意味著企業凈值的下降和財富的減少,通貨緊縮的條件下,供給的相對過剩必然會使眾多勞動者失業,此時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的狀況將使工人的工資降低,個人財富減少。即使工資不降低,失業人數的增多也使社會居民總體的收入減少,導致社會個體的財富縮水。

3.分配負面效應顯現

通貨緊縮的分配效應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考察,即社會財富在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的分配以及社會財富在政府與企業、居民之間的分配。從總體而言,經濟中的債務人一般為企業,而債權人一般為居民。因此,社會財富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分配也就是在居民和企業之間的分配。

4.可能引發銀行危機

與通貨膨脹相反,通貨緊縮有利於債權人而有損於債務人。通貨緊縮使貨幣越來越昂貴。這實際上加重了借款人的債務負擔,使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從而導致銀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甚至使銀行倒閉,金融體系崩潰。因此,許多經濟學家指出:「貨幣升值是引起一個國家所有經濟問題的共同原因」。

『肆』 通貨緊縮對經濟有什麼影響不能促進消費嗎

一、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

近幾年來,我國也面臨著一定程度的物價下降壓力。據悉,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7%,今年1—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8%。

不過我國物價下降不同於日本的通貨緊縮,因為一方面我國的物價下跌是與經濟的高速增長並存,另一方面我國物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導致單位產品成本下降的速度高於居民收入提高的速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國家的物價下跌遲早會對我國產生影響。及時尋找應對通貨緊縮的措施,對加入世貿組織不久的我國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抵禦通貨緊縮,應及時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國目前有不少產品和服務供過於求,同時也有不少居民因收入水平不高而無力購買其中的一些產品和服務,這是典型的因供給過剩而導致的物價下降。

二、通貨緊縮並不能促進消費

事實上,防範通縮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在當前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主要以消費逐漸取代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消費帶來的增長可以解決由投資帶來的增長的很多後遺症,比如環境污染、產能過剩、向海外過度出口帶來的外匯儲備無形增加等問題。

(4)分析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控制通貨緊縮的措施:

1、我國要根據每年GDP的增長速度,建立增加平均工資水平的制度,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保持同步增長。

當前,要特別注意提高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工薪階層與廣大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這些人收入的提高,將直接促進我國產品的消費(富人則可能由於購買進口商品而促進外國產品的消費),也只有提高廣大的一般城市居民與農村人口收入,才能提高全國的整體消費水平。

2、應加快市場體系的建立,破除某些地方政府對落後企業的保護,用市場力量消滅盲目投資。

導致我國某類產品供過於求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體系尚未真正建成,以至於盲目投資的企業即使其產品沒有競爭力,甚至是偽劣產品,也能在地方政府的保護下獲得利潤。

因此,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對落後企業的保護,也是防止整體物價水平下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3、應加快金融體系改革,疏通貨幣流通渠道,提高貨幣流通速度。

金融體系改革有兩大課題,一是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使國有商業銀行盡快成為真正的以贏利為目的的金融企業。

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的發展,建立完整的金融體系,使急需資金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能及時得到資金,通過加快經濟發展速度來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

此外,還要加快金融機構的市場化建設,在適當時候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使金融機構能根據市場定價,淘汰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4、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對未來的預期。

目前我國不少居民不敢大膽消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對生老病死以及子女教育等有比較大的顧慮。因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居民不但敢用今天的錢來消費,而且還敢於用明天的錢消費,這將有助於解決總需求不足的問題。

5、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擴大產品出口。

擴大產品出口,以國外的需求來彌補國內需求的不足,是解決總需求與總供給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伍』 通貨緊縮的社會經濟效應有哪些

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

與通貨膨脹相反,通貨緊縮意味著消費者購買力增加,但持續下去會導致債務負擔加重,企業投資收益下降,消費者消極消費,國家經濟可能陷入價格下降與經濟衰退相互影響、惡性循環的嚴峻局面。

通縮的危害表現在:物價下降了,卻在暗中讓個人和企業的負債增加了,因為持有資產實際價值縮水了,而對銀行的抵押貸款卻沒有減少。比如人們按揭購房,通縮可能使購房人擁有房產的價值,遠遠低於他們所承擔的債務。

(5)分析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從過去的經驗看,抑制通貨膨脹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當經濟進入上升時期之後,物價增長的加速度總是要明顯快於經濟的加速度。然而,從近3年來經濟運行的情況看,物價問題似乎成了一個「被誇大了」的問題。

另外,從過去的經驗看,物價是經濟的一項滯後指標,通常是在經濟高峰過後一年左右才達到它的頂點。

物價出現異化的原因實際上很簡單,即經濟運行環境變了。本輪經濟景氣周期是我國買方市場出現之後的第一個周期,在消費市場總體供大於求的格局下,物價水平自然不再像過去那樣扶搖直上。

『陸』 通貨緊縮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經濟衰退的貨幣表現,因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另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下跌和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即所謂的「雙要素論」。
第三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就是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被稱為「單要素論」。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盡管對通貨緊縮的定義仍有爭論,但對於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這一點卻是共同的。

『柒』 通貨緊縮的社會經濟效應有哪些

通貨緊縮的產出效應主要研究通貨緊縮與經濟增長或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其核心是通貨緊縮的財富收縮效應、通貨緊縮的經濟衰退效應和失業效應。

1.通賃緊縮的財富收縮效應

這里所謂的「財富」,是指全社會的財富總量而言,財富「縮水」即全社會財富的減少。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1998)在分析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的區別的時候,認為通貨膨脹的財富再分配就其總額而言是上升的,而通貨緊縮卻意味著財富總額打了一個折扣。言下之意很明確,即通貨緊縮將使全社會的財富「縮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牽頭的一個課題組的研究也認為,在通貨緊縮的宏觀環境下,財富「縮水」將是中國面臨的更深層次問題。

在宏觀經濟分析中,社會財富可視為居民財富,企業財富和政府財富的加總。在不考慮財富在國際間轉移的條件下,如果能夠證明居民,企業及政府的財富都因通貨緊縮而減少,那麼通貨緊縮使社會財富「縮水」的結論無疑是成立的。

企業財富的縮水

企業是社會的生產者,其財富主要以企業資產的形式體現。因此,企業財富的縮水,也就是企業資產價格的下降。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企業資產價格一般來說都是下降的,其推理過程如下:

通貨緊縮使得全社會物價水平普遍下降,其中自然包括企業產品價格的下跌。產品價格下跌使得企業盈利減少,這就意味著企業贏利能力的減退。而市場對企業資產的定價一般是以它的贏利能力為標准制定的,因此盈利能力降低,其資產價格就要相應降低。

通貨緊縮使企業資產價格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是企業的負債率上升。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企業大多利潤降低且產品銷售不暢,在此條件下,企業的債務率一般是上升的;此與同時,在名義利率下降的程度不及物價的下降程度時(名義利率一般是保持不變或下降的程度小於物價下降的程度),企業惜人的每一筆債務,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實際將不得不償還更多的錢(裡面含有「通貨緊縮稅」),這樣就使企業的債務負擔加重:加重的債務負擔一方面直接削減了企業的凈資產,另一方面又使企業陷入債務的泥潭。正如美國經濟學家埃爾溫·費雪所說的:在通貨緊縮的條件下,「負債人越是還債,他們的債就越多。」

2)居民財富的縮水

收入是居民財富的源泉。在通貨緊縮的條件下,下崗失業者較多,勞動力市場是明顯供過於求的,在完全市場條件下,工資將會降低。考慮到工資本身的剛性或粘性,即便工資沒有降低或小有上升,那也因下崗失業者的收入絕對減少,居民整體的收入雄以達到正常的增長。近年來城鎮與農村居民收入增幅的明顯放慢可以支持這一結論。

居民的已有資產也將縮水。居民所擁有的資產,大多為消費用的資產。在通貨緊縮的條件下,消費者資產的價格也是大幅降低的,無論是彩電、冰箱等老的「三大件」,還是目前的住房、汽車等新的「三大件」,以普通型桑塔納轎車為例,其 1996年的市場價格尚在16萬元左右,1997年降到了14萬元左右,到了1999年已經降到了11萬元;這就是說,如果某個家庭在1996年購入一輛桑塔納轎車,標志著這個家庭擁有16萬元原值的資產,而到了1999年,剔除折舊的因素,這輛車可用於抵押的價值已經只剩下11萬元。由於這些消費用資產占居民家庭財富主要部分,其貨幣價格的降低,自然也就意味著居民財富縮水。

3)政府財富的縮水

政府的財富,可以分為存量和流量兩個部分。其存量部分,如屬生產性的資產,可視同前面所分析的企業資產,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是收縮的;如屬消費性資產,則可視同居民的消費品,其價值隨著消費品價格的降低而縮水。政府財富的流量部分,為政府的收入與支出。集中反映政府收支狀況的指標,自然是非「政府赤字」 這一指標莫屬了。自1998年出現明顯的通貨緊縮以來,我國的財政赤字有了明顯的增長。赤字的增加即意味著政府對社會負債的增加,同時也是財富的縮水。

2.通貨緊縮的經濟衰退效應。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經濟衰退屬於通貨緊縮的表象之一,經濟衰退應包含於通貨緊縮之中,因而通貨緊縮的經濟衰退效應也就無從談起。但考慮到通貨緊縮的最主要的特徵是價格水平物價持續與普遍的下跌,通貨緊縮的經濟衰退效應可以理解為物價的持續與普遍下跌對於經濟的促退作用。

物價的普遍下跌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對經濟產生促退作用:

物價的持續與普遍下跌使得生產者所生產的產品價格降低,從而使其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嚴重打擊了生產者的積極性,這將使生產者減少生產或停產,進而使全社會的經濟增長速度受到抑制

物價持續與普遍下跌將使實際利率上升,這是一種有利於債權人而損害債務人的制度安排。因為債務人在向債權人償還債務的時候,由於物價一直是下跌,償還同樣的貨幣,實際上包含了更多的價值,債務人越是還債,其債務就越重。必須承認的是,社會上債務人大多是生產者和投資者,債務負擔加重,無疑會使他們的生產與投資活動受到影響,從而對經濟增長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物價下跌使生產者的利潤減少,生產積極性降低,這又將影響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就狀況。居民收入水平的降低意味著消費需求減少,加重社會總需求不足的狀況;非自願失業增多,標志著社會遠未達到充分就業狀態,實際經濟增長低於自然增長。

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統計指標看,物價水平與經濟增長基本是同步的。

3.通貨緊縮的失業效應

如果說人們對於通貨膨脹的就業效應還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的話,那麼對於通貨緊縮的失業效應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從理論上講,通貨緊縮只有加重失業的可能而沒有促進就業的可能:

通貨緊縮意味著投資機會的銳減,亦即可能容納就業的機會的銳減;

通貨緊縮抑制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企業減產甚至停產的增多,在人浮於事的情況下,企業下崗人員自然增多。

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且近幾年已經到了新增勞動力進入社會的高潮,每年新增勞動人口在1000萬以上。在通貨緊縮使投資與消費需求普遍不振的條件下,勞動力供求失衡的矛盾十分尖銳。

通貨緊縮的分配效應

通貨緊縮的分配效應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即社會財富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分配以及社會財富在政:府與企業、居民之間的分配。從總體而言,經濟中的債務:人一般為企業,而債權人一般為居民,因此社會財富在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分配也就是在居民與企業之間的分配。

『捌』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一、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一)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促進論:認為通貨膨脹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可以通過向中央銀行借款擴大財政投資,並採取措施保證私人部門的投資不減少,則會因總投資的增加而促進經濟增長。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產品價格的上漲速度一般總是快於名義工資的提高速度,因此企業利潤會增加,又會促進企業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是一種有利於富裕階層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階層的邊際儲蓄傾向比較高,因此,通貨膨脹會通過提高儲蓄率促進經濟增長。
2、促退論:認為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
負相關,不僅不會促進經濟增長,還會損害經濟的發展。較長期的通貨膨脹會增加生產性投資的風險和經營成本,導致生產性投資下降。通貨膨脹會降低投資成本,誘發過度的投資需求,從而迫使金融機構加強信貸配額,降低金融體系的效率。持續的通貨膨脹最終可能迫使政府採用全面的價格管制措施,降低競爭性和經濟活力。
3、中性論:認為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最終會中和它對經濟的各種效應,正負效應會相互抵消
(二)通貨膨脹對就業的影響通貨膨脹和失業在短期內存在交替關系,而在長期中,通貨膨脹對失業基本沒有影響。菲利普斯曲線就是反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關系的一種曲線。
(三)通貨膨脹對收入和財富再分配的影響
1、固定收入者損失,浮動收入者得到
2、債務人得利,債權人損失
3、實際財富持有者得利,貨幣財富持有者受損
4、國家得到,居民受損二、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二、(一)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減少總需求,降低物價水平。
(二)緊縮性貨幣政策通過減少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來減少總需求,降低物價水平。可以通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來實施。出售政府債券提高貼現率和再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三)緊縮性收入政策通過控制工資的增長來控制收入和產品成本的增加,進而控制物價水平。
(四)價格政策通過一定的手段限制價格壟斷,來避免抬高物價。
(五)供給政策通過降低稅率,刺激儲蓄和投資,從而增加商品和服務,消除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缺口。

『玖』 通貨緊縮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政經作業

通貨緊縮
就是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統統價格不能停頓的持續下跌,而且全部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通貨緊縮對經濟與民生的傷害力比通貨膨脹還要厲害。多位學者認為,通貨緊縮(deflation)是
未來世界
經濟所必定面臨的嚴峻課題。
實質債務加重→
貸款人
減少開支、出售資產→企業獲利下降進而刪減勞工成本、貸款人收入與資產價格下降→貸款人實質貸款增加、經濟需求減少(惡性迴圈開始)。
由基本經濟學理分析,通貨緊縮是由於過度供給與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決通貨緊縮的積極方法,應以提振國內
有效需求
為優先,再輔以政府配合擴大
公共支出
,才可望舒緩通貨緊縮威脅。

閱讀全文

與分析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公眾 瀏覽:26
京東貸款買車比4s店貴 瀏覽:689
綜合管廊融資 瀏覽:498
b股有哪些股票 瀏覽:698
上海世貴貴金屬有限公司 瀏覽:349
德寬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311
落地房抵押貸款 瀏覽:76
2016年韓幣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56
天齊鋰業股票吧 瀏覽:460
股票前面帶s 瀏覽:732
北京鼎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325
轉讓1億融資租賃 瀏覽:324
招商證券10萬資金傭金多少 瀏覽:82
嘉會創投理財安全嗎 瀏覽:578
吳志祥融資 瀏覽:832
11月17日人民幣台幣匯率 瀏覽:35
去哪網股票價格 瀏覽:604
融資融券余額差值 瀏覽:340
國有資產融資是什麼 瀏覽:504
信託的基本職能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