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滬深300指數ETF與黃金ETF有什麼區別
滬深300指數與黃金ETF 有什麼區別?如下:
(1)基金投資方面,滬深300ETF採用完全復制的方法直接投資於標的指數的成份股;而黃金ETF大部分基金財產以黃金為基礎資產進行投資,緊密跟蹤黃金價格,並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開放式基金。
(2)交易方式方面,投資者既可以用組合證券、按照「份額申購、份額贖回」的原則申購、贖回滬深300ETF;而黃金ETF開放式投資基金,投資者可在交易時段內持續報價,自由買賣,並可根據自己對於市場的判斷,以任意規模進行贖回。
(3)價格揭示機制方面:滬深300ETF有實時交易價格和基金份額參考凈值;而黃金ETF基金只揭示每日基金凈值。
(4)業績表現方面,盡管跟蹤相同指數,但二者業績表現可能不同。引起業績不同的主要是因素是:1)滬深300ETF沒有現金投資比例的要求,可將全部或接近全部的基金資產用於跟蹤標的指數的表現;而黃金ETF作為普通開放式基金,仍需將不低於基金資產凈值5%的資產投資於現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2)申購贖回的影響。滬深300ETF的申贖對基金凈值影響較小;而黃金ETF基金的大額申贖會對基金凈值產生一定沖擊。
2. 如何最簡單的計算出一支股票的內在價值
內在來價值計算本身就是建立在一源系列假設的前提下的。
功力不在計算上,而在於你能給出最合理的假設參數。
通常結果對這些參數很敏感,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對一個功力深厚經驗豐富的人,不用實際算也能估計的八九不離十,給出的假設條件往往是最貼近實際情況的,否則,計算的再精巧也是沒什麼用的。
所以,簡單不簡單,因人而異。其實公式到處都是,很多軟體裡面都帶,可參數要估出來才是見真功夫的地方。
3. 滬深300指數的計算方法
指數成份股的選樣空間,上市交易時間超過一個季度;非ST、*ST股票,非暫停上市股票;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最近一年無重大違法違規事件、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股票價格無明顯的異常波動或市場操縱;剔除其他經專家認定不能進入指數的股票。選樣標准為選取規模大、流動性好的股票作為樣本股。
選樣方法為先計算樣本空間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日均總市值、日均流通市值、日均流通股份數、日均成交金額和日均成交股份數五個指標,再將上述指標的比重按2:2:2:2:1進行加權平均,然後將計算結果從高到低排序,選取排名在前300位的股票。
指數以調整股本為權重。例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指數成份股原則上每半年調整一次,一般為1月初和7月初實施調整,調整方案提前兩周公布。近一次財務報告虧損的股票原則上不進入新選樣本,除非這只股票影響指數的代表性。
滬深300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該日300隻成份股的調整市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0點,自2005年4月8日起正式發布。
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1000
其中,調整市值=∑(市價×調整股本數),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亦稱為除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滬深300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 自由流通比例
(%) ≤10(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加權比例
(%) 自由流
通比例
20 304050607080100滬深300指數另外,滬深300指數的選樣方法是對樣本空間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後50%的股票,然後對剩餘股票按照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排名在前300名的股票作為樣本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滬深300指數中,雖然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流通市值權重排名不是在最前面,但這兩只股票對指數的影響絕不亞於招商銀行和中信證券。
從A股市場的現狀來看,雖然滬深300指數從編制方法來看要優於上證指數和深成指,但廣大投資者還是把上證指數作為最重要的市場指數,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上證指數影響市場人氣進而影響滬深300指數。 滬深300作為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的交易標的,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與此同時,其良好的市場表現也使得以其為投資標的的指數基金業績表現較為突出,那麼作為一種強調交易性和投資性的指數,其成分股基本面上的特徵,主要基於財務指標從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分紅派息以及估值等角度對滬深300指數推出以來其基本面特徵變化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
第一,滬深300成分股的盈利能力突出。盈利能力直接反映了指數的籃籌特徵和長期回報能力,可以了解從前後四批滬深300成分股的稅後利潤及其市場佔比以及主營收入市場佔比的情況。
根據研究顯示,滬深300成分股主營收入市場佔比基本穩定在70%左右,而其凈利潤市場佔比更是維持在85%以上,且還呈現一定上升趨勢。而從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凈利潤分布來看,2006年底滬深300成分股占整個市場凈利潤的比重為92.2%。
進一步,對其凈利潤占市場比進行了如下分析: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凈利潤權重集中度較高,其總共300隻成分股凈利潤合計占市場的比重為92.2%,但其中前5位就貢獻了全市場43.56%的凈利潤,也占整個滬深300成分股凈利潤的一半,前40位成分股凈利潤的市場貢獻度更是高達70%。
同樣統計顯示,滬深300的籃籌長期回報特徵,根據統計,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加權EPS和ROE基本都在全市場水平的1.2倍以上。
以上的分析表明,滬深300成分股將市場上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基本已經全部囊括,總體而言,其成分股的資產質量極佳,盈利能力較強,堪稱整個市場的中流砥柱。
第二,滬深300成分股具備較好的成長性。進一步,以主營業務收入以及凈利潤的加權平均增長率指標來考察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成長性特徵,考察結果如下所示:
除了2006年滬深300成分股的加權凈利潤增長率略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外,其餘時段上,其成長性指標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從總體來看,盡管滬深300指數並非一種成長性的指數,其成分股的特徵卻仍然體現了較好的成長性特徵。
第三,滬深300成分股的分紅與股息收益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股息收益反映了市場的穩定回報,是投資者在較低風險水平下的可預期回報,下表顯示了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派現能力。
有相關研究表明,滬深300指數在推出當年其成分股現金分紅總量已經達到630.64億元,占整個市場的72.11%,而2006年其成分股現金分紅量增加了144億元,同比增長22%,同時,其市場佔比也繼續呈現增長趨勢。
而對股息收益率的統計也表明,投資於滬深300的股息收益率明顯高於市場總體水平,2005年的滬深300成分股股息收益率為2.53%,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由於2006年市場的走強,導致股價大幅上揚,從而股息收益率也大幅回落。但滬深300成分股的股息收益率仍然高於市場水平。
滬深300指數
第四,滬深300成分股估值水平低於市場平均水平。以市凈率和市盈率作為評估指標,比較了2005年中到2007年1季度共五個時點滬深300成分股的估值水平與市場平均水平,結果如下:隨著這兩年市場估值水平的提高,滬深300的估值水平也同步提高,但一直顯著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有一定估值優勢。
第五,滬深300成分股代表了機構投資取向。如前所述,滬深300成分股由於其良好的基本面情況,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同時也代表了市場中主流機構的投資取向。
分析了WIND資訊對於主要研究機構對上市公司評級的統計,300隻樣本股中,有290餘只獲得了主要機構的投資評級,佔比高達97%,而全部A股中僅有64%的股票獲得了機構的評級。從評級結果看,滬深300指數成分中,有1家以上主要機構給予買入評級的樣本股共計222隻,而有1家以上主要機構給予增持評級的樣本股共有263隻,獲增持以上評級的股票比例達到55%,而全市場中只有36%的股票的綜合評級在增持以上。
這表明,滬深300成分股受到市場高度的關注,並且其投資價值也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而從機構投資的實際運作中,也可以看到這種特徵,以2007年1季度基金季報為例,其共計373隻重倉股中,有186隻是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占整個重倉股的50%,其持股總市值占其重倉股總市值的52.72%。這體現了滬深300指數已經成為了機構投資取向的一個標桿。
綜上所述,從基本面來看,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在兩年的運行中體現了較好的盈利性、成長性和分紅收益能力,同時,相對於市場平均水平,其估值優勢也較為明顯,已經逐漸成為機構投資者乃至整個市場的投資取向標桿。那麼,就股指期貨而言,滬深300指數有利於得到更多機構的關注,從而更有益於形成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結構。
4. 滬深300指數怎樣做交易
滬深300指數,是由滬深證券交易所於2005年4月日聯合發布的反映滬深300指數編制目標和運行狀況,並能夠作為投資業績的評價標准,為指數化投資和指數衍生產品創新提供基礎條件。
1.嚴格的樣本選擇標准,定位於交易性成份指數
滬深300指數以規模和流動性作為選樣的兩個根本標准,並賦予流動性更大的權重,符合該指數定位於交易指數的特點。在對上市公司進行指標排序後進行選擇,另外規定了詳細的入選條件,比如新股上市(除少數大市值公司外)不會很快進入指數,一般而言,上市時間一個季度後的股票才有可能入選指數樣本股;剔除暫停上市股票、ST股票以及經營狀況異常或財務報告嚴重虧損的股票和股價波動較大、市場表現明顯受到操縱的股票。因此,300指數反映的是流動性強和規模大的代表性股票的股價的綜合變動,可以給投資者提供權威的投資方向,也便於投資者進行跟蹤和進行投資組合,保證了指數的穩定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採用自由流通量為權數
所謂自由流通量,簡單地說,就是剔除不上市流通的股本之後的流通量。具體地說,自由流通量就是剔除公司創建者、家族和高級管理人員長期持有的股份、國有股、戰略投資者持股、凍結股份、受限制的員工持股、交叉持股後的流通量。這既保證了指數反映流通市場股價的綜合動態演變,也便於投資者進行套期保值、投資組合和指數化投資。
3.採用分級靠檔法確定成份股權重
300指數各成份股的權重確定,共分為九級靠檔。這樣做考慮了我國股票市場結構的特殊性以及未來可能的結構變動,同時也能避免股價指數非正常性的波動。九級靠檔的具體數值和比例都有明確規定,從指數復制角度出發,分級靠檔技術的採用可以降低由股本頻繁變動帶來的跟蹤投資成本增加,便於投資者進行跟蹤投資。
4.樣本股穩定性高,調整設置緩沖區
滬深300指數每年調整2次樣本股,並且在調整時採用了緩沖區技術,這樣既保證了樣本定期調整的幅度,提高樣本股的穩定性,也增強了調整的可預期性和指數管理的透明度。樣本股的穩定性強,可以提高被復制的准確度,增強可操作性。得到加強。300指數規定,綜合排名在240名內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當樣本股公司退市時,自退市日起,該股從指數樣本中剔除,而由過去近一次指數定期調整時的候選樣本中排名最高的尚未調入指數的股票替代。
5.指數行業分布狀況基本與市場行業分布比例一致
指數的行業佔比指標衡量了指數中的行業結構,市場的行業佔比則衡量市場整體經濟結構,二者偏差如果太大,則說明指數的行業結構失衡,通過統計發現,雖然滬深300指數沒有明確的行業選擇標准,不過樣本股的行業分布狀況基本與市場的行業分布狀況接近,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5. 從現金分紅的角度考慮,以下哪個指數基金是我們最優選擇的:滬深300、上證紅利
從分紅的角度來考慮,我覺得我們選擇上證紅利比較好,因為紅利分到的分紅較多
6. 滬深300股指期貨產生的背景
二、滬深300指數的介紹分析
股指期貨標的指數的選取原則主要是:指數有較好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指數成份股的流動性較好,具有較好的抗操縱性,套期保值效果較好以及指數編制與管理方法較為科學等。滬深300指數有較好的市場覆蓋率、行業代表性、市場流動性、投資性和抗操縱性,很好地具備作為股指期貨標的指數的必備條件。
1.滬深300指數和市場整體的相關性
截至2006年10月13日,滬深300指數的總市值為35219.27億元,流通市值為10231.01億元,而滬深兩市的A股總市值為51343.92億元,A股流通市值為16873.02億元,滬深300指數的總市值覆蓋率為68.59%,流通市值覆蓋率為60.64%,因此滬深300指數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
根據統計,按照每日收盤價計算,從2005年1月4日至2006年10月13日,滬深300指數和上證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9962,和深圳綜指的相關系數為0.9942,表明了滬深300指數和市場整體的高度相關性。按每日收盤價的漲跌點數計算,滬深300指數和上證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9650,和深綜指的相關系數為0.9748,在漲跌點數上,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相關性低於深綜指和滬深300指數的相關性的原因在於上證指數在新股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而造成了指數失真,因為在新股上市時,上證指數漲跌幅度與其均值的偏離度明顯大於深圳指和滬深300指數相應的偏離度。
2.滬深300指數的行業代表性
截至2006年10月13日,在滬深300指數中,成份股數量最多的前三個行業是製造業、交通運輸和倉儲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分別為156、28和22家,製造業在300家成份股中占的比例超過了50%。
從成份股所屬行業在指數中的權重來看,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製造業、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分別佔41.93%、15.05%和8.16%。盡管指數中製造業無論在成份股數量還是權重上都占絕對優勢,但由於製造業中子行業很多,其經營環境、景氣周期等相差很大,從而使其在股市中的走勢有較大差異。因此從市場的行業板塊來看,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倉儲業的板塊效應更強。考慮到滬深300指數中金融保險業的成份股一共只有9家,因此,金融保險業的整體走勢對指數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從滬深300指數的行業分布可以看出,製造業、交通運輸和倉儲業的比重遠遠高於這類行業在S&P500指數中的比重,而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又遠遠小於S&P500指數。這一特點較為准確地反映了我國正處於工業化進程前期的產業特徵。
3.主要財務特徵
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具有良好的投資性,市盈率與市凈率等估值指標明顯低於市場平均水平。2006年三季報顯示,滬深300指數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和成長性均優於市場平均水平。2006年前8個月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分紅超過市場分紅總額的80%,明顯高於同期滬深300成份股總市值的市場佔比。
從個股來看對滬深300指數的影響程度,上市公司流通A股市場比例佔300家成份股流通市值比例在1%以上的有15家。其中金融股所佔比重較大,其中又以銀行股表現突出。滬深300成份股中6家銀行股的流通A股市值為1197.54億元,占滬深300成份股流通市值比例為11.66%。招商銀行(600036)所佔比例最高為4.67%,起到一發千鈞的作用。
7. 滬深300指數和滬深300價值指數有什麼不同
滬深300價值指數屬於滬深300風格指數系列,衡量價值特徵的因子有:股息收益率、每股凈資產與價格比率、每股凈現金流與價格比率、每股收益與價格比率。
8. 美股的標准普爾指數為什麼只有幾千點
美股標准普爾指數:標准普爾,美國評級機構,一般說標普是指美股的標普500指數,比道指、納指更綜合
雖然標普500和滬深300一樣是一隻藍籌股指數,但標普500並不單純是依照上市公司的規模來選股。標普500並沒有限制入選公司的市值規模,換句話說,標普500不僅有大公司(大約佔90%),還有很多中型公司(大約佔10%)。
這些公司的入選標准得是一個行業的領導者。所以標普500是一個附帶主觀判斷的藍籌股指數。
除了是行業的領導者,成分股的ROE也是入選標普500的一個硬指標,幾千點來說長期ROE美股研究社對於標准普爾指數更好的成分股更容易入選。這也導致標普500的估值表現與一般市值加權的指數有一定的差異。
標普500是最早被跟蹤並發行指數基金的指數。早在1992年就出現了標普500指數基金,在美股里最出名的標普500指數基金是道富銀行的SPDR,代碼SPY(美股一般採用字母作為代碼)。
標普500也是目前追蹤資金最多的一隻指數,上萬億美元的基金投資在標普500指數上,遠超其他美股指數。這么多的資產甚至帶來了成分股買入效應:如果一隻股票被入選標普500,在入選後股票會獲得大量指數基金資金的買入,導致出現一定的上漲;如果被標普500淘汰,也會因為短時間賣出量比較大導致下跌。
2.代表美股市場的基準收益
標普500的第二個特點是作為市場基準,反映市場的平均收益。換句話說,如果主動基金經理或是自己投資的收益比不上標普500,那還不如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巴菲特也提到過,如果他去世,剩餘現金會買入標普500指數基金,原因就在於標普500可以獲取市場平均收益。
那標普500的收益率到底是多少呢?
標普500的起始點數是10,從1941年開始,到今天標普500是2037點。不算股息收入,標普500在75年裡上漲了200多倍,年化收益率大約是7%。考慮到標普500歷史平均股息率約2-2.5%左右,標普500在過去的75年裡能給投資者帶來9%左右的年化收益。
實際上這個收益是弱於同期港股和A股的,畢竟過去20多年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階段,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比美股高很多。但給人的感覺是美股牛市更多,賺到錢的人更多,原因就在於標普500的上升走勢比較穩健,給人感覺更牛一些。
3.
美元資產,分散人民幣風險
作為國內投資者,我們投資標普500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散人民幣風險。
一來標普500是美元資產,二來標普500自身的波動性比A股低很多,相關性也不大。所以持有一部分標普500指數基金,可以分散人民幣貶值風險和股市波動的風險。
不過因為國內的外匯限制,目前很多投資美股的QDII基金暫停了申購。目前可以從場內買投資美股的ETF來過渡。有能力直接投資美股的,可以自己轉外匯去買。
不過前提是標普500的估值值得投資:我們可以耐心等待標普500值得投資的時候再出手配置。
標普500指數什麼時候值得買?
這個是我們最關心的,標普500指數什麼時候值得買?
投資標普500我們也是參考估值指標。對標普500來說,因為行業分配比較合理,盈利波動較小,所以用市盈率估值是比較合適的。我們可以看一下標普500盈利走勢圖,98-99年互聯網泡沫,08-09年經濟危機盈利出現短時間的暴跌,大多數時間里還是比較穩定,適合用市盈率估值的。
標普500在挑選成分股的時候,也會注重挑選高ROE的股票,所以市凈率也可以作為標普500的輔助參考。
標普500在80年代前和80年代後的估值表現有比較大的差異。標普500在70年代估值較低,而在80年代末到2000年估值比較高。
巴菲特對這段歷史分析的時候,介紹過導致80年代前後美股表現迥異的首因是利率。1964-1981年,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大幅上升,從4%上升到15%,過高的利率抑制了股市的表現,導致美國股市在此期間表現非常不好;而後17年回落到3.5%以下,推升了股市的整體估值,開始了美股的長期大牛市。
這種解釋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利率至於投資就好比地心引力至於物體,利率越高,向下牽引的力量也就越大。」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行業佔比的變化。從80年代起,信息科技、醫療、消費等行業在美股中佔比逐漸提高,特別是信息科技行業,得益於90年代的科技泡沫,產業得到了較大發展,直到今天仍是標普500佔比最高的行業。優秀行業盈利穩定、周期性小,相應的估值也會比較高。
低利率+優秀行業成為主力,使得標普500從80年代末開始,再也沒有出現像70年代10PE以下這種低估值了。
這種情況能否持續呢?
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仍然還能延續。信息科技的龍頭股、日常消費、醫葯等行業,之所以優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在於需求的穩定性。這些行業不會在短時間里出現較大的變動。所以標普500的這種估值特性,未來比較長的時間里仍然會延續。
所以我們在分析標普500的時候,需要區別對待不同時期的歷史估值。
標普500的高低估區間
從80年代至今,排除掉因為盈利突然下跌導致的市盈率上升,標普500平均市盈率在17倍;有16%的時間里,處於14倍以下的低估值;有16%的時間里,處於高於22倍的高估值。所以我們可以在標普500市盈率低於14倍的時候分批投資它,在高於22倍的時候賣出。
其中98-99年、08-09年的時候,標普500出現過兩次盈利的突然下降,這段時間里市盈率是失效的。像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標普500的市盈率突然暴漲,如果這時候誤以為估值高了賣出,實際上是錯誤的。
出現特殊情況時,我們可以用市凈率來輔助。
因為標普500的成分股ROE不錯,所以對應的市凈率也相對高一些。同時期的PB均值在2.7-3倍之間,PB的低估區域大致是在2.3倍以下,高估區域大致在3.5倍以上。在市盈率失效的時候,可以用市凈率輔助估值。
我們可以通過什麼來投資標普500呢?
SPY是全世界第一隻標普500指數基金,也是規模最大的一隻,達到了千億美元以上。在美股市場投資標普500,SPY是不錯的選擇。
順便誇一下美國指數基金網站,各種估值披露信息等都比較完全,不像國內,要啥沒啥。
我們可以看到當前標普500PE靜態市盈率約為18.85,市凈率約為2.68,近幾年的每股盈利增長率約為10.16%。這些數據都處於正常區間,我們可以繼續耐心等待。
國內投資標普500,因為QDII基金限制了外匯,所以目前可以通過博時標普500ETF來投資。國內投資標普500,還要額外承擔一部分的匯率風險。如果未來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大概率是賺到了,反過來則會影響我們投資的收益。這是一把雙刃劍。
總結
相對國內金融佔比過高的滬深300,標普500是一隻更加全面優秀的指數:行業配比合理,盈利穩定,長牛使大多數投資者收益都還不錯。標普500指數的口碑、成熟度、穩定性,都是國內指數所要學習的。
美股當前估值處於正常范疇,但美國有一定的加息預期。利率升高會一定程度的壓制股市的表現,這對我們是一件好事~可以耐心等待美股落入我們的狩獵區
標准普爾是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由普爾先生於1860年創立。標准普爾由普爾出版公司和標准統計公司於1941年合並而成。標准普爾為投資者提供信用評級、獨立分析研究、投資咨詢等服務。197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可標准普爾為「全國認定的評級組織」或稱「NRSRO」。2011年4月18日,標准普爾把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展望由「穩定」下調為「負面」,維持主權信用評級不變。
標准普爾作為金融投資界的公認標准,提供被廣泛認可的信用評級、獨立分析研究、投資咨詢等服務。標准普爾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務中,標准普爾1200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已經分別成為全球股市表現和美國投資組合指數的基準。該公司同時為世界各地超過220,000家證券及基金進行信用評級。目前,標准普爾已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資訊品牌與權威的國際分析機構。
標准普爾500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標准普爾500指數 = 500間公司的總市值/最新指數除數*最新指數除數即基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