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央媒:銀行放貸有指標、投機炒房有需求 亟待斬斷幕後利益鏈
多年以來,監管部門一直打擊、整頓中介的違規行為,但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舊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涌現。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中介有天然的逐利驅動外,銀行放貸有指標、樓市投機有需求、監管存在難題等均是不良中介「春風吹又生」的土壤。斬斷亂象背後的利益鏈顯得尤為迫切。
銀行放貸有指標
2020年以來,違規流入樓市的經營貸成為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推手。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熱點城市,幫忙開公司、將個人客戶包裝成企業客戶套取貸款用於購房,一些資金中介和房產中介提供「一條龍」服務。
「歸根到底,銀行的信貸經理背負放貸指標。」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相對於將貸款放給運營有風險的小微企業,不如貸給有購房需求的個人客戶。由於監管部門嚴禁貸款違規流入樓市,信貸員就另尋出路,與資金中介「一拍即合」。
「對於銀行信貸部門來說,一線城市房貸的安全性高,且經營貸須以房產作抵押,即使收不回貸款,通過拍賣房產也能收回本息。因此,銀行在審批貸款時,往往對其用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按月還款,便不追問細節。」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是房產中介還是資金中介,只是充當通道功能,錢都來自銀行,只需要將借貸人包裝成為企業客戶、再將貸款提現到個人賬戶即可,中介收取通道費,可謂一本萬利。
針對資金中介該如何監管的問題,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最有效的措施還是要從源頭控制,避免資金從銀行違規流出。他建議,監管部門應通過制度設計,讓銀行的業務規則和實施細則明細化,同時監管要持續化、常態化,督促銀行追蹤貸款資金流向,做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對違規放貸的信貸員要明確責任、嚴厲懲罰,杜絕本應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
投機炒房有需求
除了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外,提供落戶、代繳社保、尋人結婚等服務也是房產中介的「拿手好戲」,只要炒房客有需求、肯出錢,中介就會想方設法助其一臂之力,讓其突破限購、限貸政策。
近日,上海一名中介聯系記者,稱可以拿到金地虹悅灣、萬科天空之城等熱門樓盤的購房名額,不需參加搖號,但要購房人交總房價3%的中介費。記者暗訪發現,不少開發商銷售人員為賺取「號頭費」,為購房者引薦可以為其「排憂解難」的中介人員,事成後收費。「多數樓盤我們就是博個概率。反正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該中介坦承。
但也有購房者中介費交了,卻沒買到房,中介費不退的現象。很多購房者對此選擇「忍氣吞聲」。上海消保委曾發布調查數據,購房者在權益受到侵害後維權的比例僅有21.6%。
「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買房需求太大,套利動機太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如果房價持續上漲,炒房投機的需求旺盛,那麼購房者就願意花一定費用購買中介服務。
另一方面,由於購房產業鏈很長、涉及多個部門,民政、社保等部門之間信息不通,也容易形成違規操作的漏洞。在利益驅使下,各類違規中介像「打不死的小強」,不但頑強存活,服務還越來越「多元化」。
「政府部門各管一攤兒,只要符合自己部門的規則就可以辦理,並不管整個鏈條下來,購房是否合規。」李宇嘉建議,各地應建立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推動信息共享,讓負責樓市調控的部門能夠清晰地掌握購房者在民政、社保等部門與購房資格相關的信息。
強監管仍存難題
目前房地產市場上存在的大量中介,除了有掛牌經營的中介機構,還有許多沒有固定辦公場所的各類中介,他們對接銀行資金,並通過微信群、自媒體、小貸公司、理財公司、咨詢公司等形式來牽線搭橋開展業務。
「一條龍服務,已是熱點城市中介機構的標配。房產中介和資金中介業務其實是相通的,有的中介既是房產中介又是資金中介,中介本身就是整合資源的渠道,我們有大量信息可以分享,有業務的話就整合資源一起做。」一名中介人士透露,監管部門一嚴打,不法中介就化整為零,暫避風頭。
此外,打擊手段有限也是監管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一位基層房管部門負責人說,房產中介行業由以前的准入制改為備案制,作為行業監管部門,房管部門並沒有執法手段和執法許可權,一般只能通過交易過戶環節的密鑰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管,對中介的違規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
巨額利益面前,行業自律更顯微弱。上海等地房地產經紀協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盡管協會一直以來都在進行誠信方面的培訓和宣傳,但協會本身並沒有執法許可權,對不良中介缺乏監管能力。「中介行業早已實行誠信黑名單制度,但效果甚微。一旦進入黑名單,該中介就直接轉行了,違法成本極低。中介行業流動性太強,就是吃個『青春飯』。」嚴躍進說。
嚴躍進建議,政府部門應將中介全面納入監管,完善信用信息系統,將違法違規的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形成黑名單制度。此外,各級房地產主管部門也要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法規「器」全,誠信「葯」到,才能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B. 上海有沒有炒房客以上海本地人名義購房詐騙的
肯定有炒房客,但詐騙與否就不知道了
C. 2000年上海大一女生四萬塊炒房後來炒到4000萬,她叫什麼名字了
達貝妮,交大的,炒房起家,做淘寶也很火,現在摻和互聯網
D. 撕掉「經營貸」的遮羞布,樓價將有什麼變化呢
樓價會小幅度下降或者平穩升高,總之不會大幅因為個人操作而波動。因為市場上關於樓市的運作主要還是關於炒作方面的事情。在樓市方面的操作,主要還是希望能夠在這個相關運營的時候進行一定程度的利潤獲得。
一、樓市投資有風險在樓市上面進行投資是有一定程度的風險的,因為現在這個情況來看,房子說還是用來作為剛需而進行存在的一種商品。當然也有很多人在樓市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投資,但是這種投資很可能會出現賠本的情況。
買房就要買合適的,就買自己能夠正常來使用的,因為通過買房來進行投資,做法並不適合現在的行情。想要投資可以找一些其他方面的投資來進行運作,但是通過賣房的方法來進行投資,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情況了。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在進行一定程度的買房投資,希望他們不會因此而資金鏈斷裂。
E. 上海什麼信息讓炒房客徹夜無眠
據新聞報道:上海率先啟動了新版不動產登記信息在線查詢系統,這在全國是第一家!不動產登記信息在線查詢,正式來了。
但是據此認定這個信息讓炒房客徹夜無眠,就太誇張了些。這個系統只不過可以查到某人在國內有幾套房,可是就算有幾十套房產,那也沒有違法啊!人家就算是炒房你又能如何?人家富豪就算有上百億財產你又能如何?
仇富的人們,還是該吃吃該睡睡吧!
F. 三部門嚴打經營貸進樓市!房價要跌了
3月26日,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嚴打經營貸違規進樓市。
資料圖:一在建樓盤工地工人正在忙碌。 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違規挪用經營貸買房會受到哪些處罰?
通知要求,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得為購房人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房抵經營貸等金融產品的咨詢和服務,不得誘導購房人違規使用經營用途資金;在提供新房、二手房買賣經紀服務時,應要求購房人書面承諾,購房資金不存在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等問題。
「強制收回」已有先例。深圳銀保監局、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3月18日通報經營貸專項核查結果:已提前收回21筆、5180萬元涉嫌違規貸款,處罰違規機構4家,處罰問責違規責任人14人次,處罰金額合計575萬元。
通知也明確,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中國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表示,後續要將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等相關問題作為各類檢查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格問責,加強聯合懲戒,將企業和個人違規挪用經營用途貸款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及時納入徵信系統。
樓市會降溫嗎?房價會下降嗎?
根據通知,三部門要求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於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並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
「一季度,樓市升溫,尤其一線城市的樓市升溫明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經營性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小嬙認為,嚴查經營性貸款流入樓市對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有積極意義。
在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看來,政策旨在減少房地產投資性需求,推動房地產回歸居住屬性,有效防範房地產市場風險。政策還釋放了房地產金融側持續收緊的信號,房地產金融側的管控將成為房地產長效機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查處從城市上升到了中央,將更有利於堵住漏洞,給一些城市過熱的樓市降溫。」潘浩說。(完)
G. "抽貸"阻斷經營貸炒房
經營貸、消費貸作為本不該出現在樓市交易中的違規貸款,長久以來偽造多重身份藏匿於金融體系的監管之下。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廣州、上海等地正嚴查「經營貸」違規入樓市交易的情況。
《華夏時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近期多份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下稱《告知函》)在坊間流傳。據其內容顯示,若消費貸、經營貸存在用於購房情況,將會被要求提前還款。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華夏時報》記者預測,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也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否穩定。其認為,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與2015至2016年十分類似,從一線城市蔓延到其他熱點二線城市,整個都市圈熱度在明顯回升,控制經營貸非常必要。
多家銀行嚴查違規貸款
據悉,在銀行延長貸款申辦周期、調高經營貸利率之後,多家銀行開始行動,對違規流入樓市的貸款採取提前歸還全部貸款本息的硬性規定。
近期,坊間流傳多份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其內容指出,由於借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條 貸款用途」的相關規定,銀行宣布合同項下全部貸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於限定時間歸還全部貸款本息。
告知函中特別強調,「如您在上述日期未歸還全部貸款本息,貸款將逾期並產生罰息,我行將有權對您進行法律訴訟,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一些購房群中,也存在著某些購房人做完經營貸一兩年即被「抽貸」的現象,幾百萬貸款一朝還上,個別購房人面臨短期資金壓力較大。
不僅經營貸,張女士(化名)曾在中信銀行做了為期兩年的循環信用貸款,其近期從貸款賬戶取了兩萬元用於支付幼兒園學費,同時接到銀行簡訊,告誡其不得將款項用於購房、購買股票、理財投資等。張女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雖然以前銀行也會有所告誡,但是這次連著發了兩條簡訊強調,還是很少見的。
上海銀行業資深律師劉玲(化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2020年底央行出台新規前大多數上海的銀行都不太會查信貸資金的去向問題,但自從上海法拍房納入限購後,銀行業對於資金去向問題的重視度明顯有了提升,近期律所多家銀行客戶在這方面的法律培訓要求也比之前要多。
與此同時,廣州地區多家銀行也在嚴查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向樓市的情況。業內專業人士向記者透露,若出現同經營貸、消費貸流入樓市購房的相似信貸資金違規情況,銀行方面將會以提前還款作為硬性規定,以此來懲戒類似行為的主體人。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上述告知函中所顯示的貸款本金數額都較大,涉及金額超過百萬元。
「如果是違規將消費貸、經營貸用於樓市交易中,銀行有權要求提前歸還。」中國豪宅研究員院長朱曉紅向《華夏時報》記者講到,銀行嚴查的現象,不僅是金融秩序規范的需要,同時也表明上級主管部門,對流入房地產資金池實行嚴控的堅定態度,打擊炒房、抑止房地產開發、住房消費過熱現象,從源頭對炒房、投資熱進行圍追堵截,從而讓房住不炒回歸本質。
加碼貸款違規入市打擊力度
「最近銀行方面的朋友提到過會嚴查經營貸類貸款去向的事宜。」上海市某中介的工作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辦理經營貸的所謂「服務費」就在不斷提高,當時就有經辦人表示經營貸可能隨時都會面臨無法辦理的情況。
事實上,《華夏時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銀行此次嚴查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並非突發事件,此前上海、廣東銀保監局均已發布文件,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
2021年1月29日,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並於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銀保監局報送自查和整改報告。並且提到下一步將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
隨後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也發布消息表示,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
與此同時,據《華夏時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3月9日,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大小罰單總數接近70單,其中涉及貸款管理不到位、違規分紅、交易管理不規范等內容,但較多出現的仍是貸款違規流入股市、樓市。
即便是在查處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上述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仍在溝通中對記者表示,您若有辦理經營貸方面的想法,我再幫您去了解一下詳細情況,為您提供一個「靠譜」的方案。
經營貸、消費貸不得流入樓市。此前曾有律師向《華夏時報》記者多次強調,經營性貸款是明令禁止流入樓市購買住宅產品的,經營貸等類似貸款流入樓市進行交易的行為也同樣屬於違規行為。
H. 央媒聚焦,是誰在為經營貸進入樓市打開方便之門
部分銀行對借貸資金審核不嚴,導致經營貸資金違規被挪用掉了。根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以來,部分城市出現了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顯示,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這個問題尤其嚴重。而更糟糕的是,在這種現象背後,可能是中介,銀行聯手而為,雖然監管單位早前就多次表示,要求銀行審查資金。但由於各種原因,銀行放貸人員總是會幫助炒房客從銀行借走資金,部分中介甚至主動為炒房人群提供融資方案,幫助其用更低的利率,從銀行貸款。
I. 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上海的這種政策能不能控制朝炒房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問題,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上海的這種政策能不能控制炒房,那是什麼政策呢?
據悉,根據從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消息來看,近日制定印發的《2021年上海信貸政策指引》內容中著重強調,金融機構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加強個人住房貸款管理,嚴格審查貸款人個人信息的真實性。
好,政策就是這樣的政策,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那麼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下,這種政策是否能控制炒房:
一、炒房的都是哪些人?這里我們暫且不論你那些有錢的七大姑八大姨在哪裡哪裡置購了幾套房產的個人「炒房」,這些人只能算是跟風者,而真正的炒房者是成團的,俗稱「炒房團」,針對國內一線城市房產而成立的投機團,主要就是一個字「團」,這個團有團結的意思,有團購的意思。
團結:把大家的資金團結到一起。
團購:以團購形式增強和開發商談判的能力,壓低房產價格。
還是回到你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和那些聽著鳳凰傳奇跳廣場舞的退休大媽們,很有可能就是這一類的。看到炒房團把房價炒上去了,立馬跟風買啊,基本上自己一套養老,兒孫再貸款買一套。要不然,沒有錢炒房誰有閑工夫去跳廣場舞,這些帝都魔都的大媽們要佔更大比例,而現在,政策出台,銀行貸款縮緊,除非名下其他房產沒貸款,不然想繼續投資房產基本是沒有可能了。
政策不能控制炒房,只能遏制一小部分想炒房的人甚至剛需者!
J. "抽貸"阻斷經營貸炒房 多地銀行圍堵違規資金
經營貸、消費貸作為本不該出現在樓市交易中的違規貸款,長久以來偽造多重身份藏匿於金融體系的監管之下。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廣州、上海等地正嚴查「經營貸」違規入樓市交易的情況。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近期多份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下稱《告知函》)在坊間流傳。據其內容顯示,若消費貸、經營貸存在用於購房情況,將會被要求提前還款。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記者預測,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也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否穩定。其認為,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與2015至2016年十分類似,從一線城市蔓延到其他熱點二線城市,整個都市圈熱度在明顯回升,控制經營貸非常必要。
多家銀行嚴查違規貸款
據悉,在銀行延長貸款申辦周期、調高經營貸利率之後,多家銀行開始行動,對違規流入樓市的貸款採取提前歸還全部貸款本息的硬性規定。
近期,坊間流傳多份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其內容指出,由於借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條貸款用途」的相關規定,銀行宣布合同項下全部貸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於限定時間歸還全部貸款本息。
告知函中特別強調,「如您在上述日期未歸還全部貸款本息,貸款將逾期並產生罰息,我行將有權對您進行法律訴訟,並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記者了解到,一些購房群中,也存在著某些購房人做完經營貸一兩年即被「抽貸」的現象,幾百萬貸款一朝還上,個別購房人面臨短期資金壓力較大。
不僅經營貸,張女士(化名)曾在中信銀行做了為期兩年的循環信用貸款,其近期從貸款賬戶取了兩萬元用於支付幼兒園學費,同時接到銀行簡訊,告誡其不得將款項用於購房、購買股票、理財投資等。張女士對記者表示,雖然以前銀行也會有所告誡,但是這次連著發了兩條簡訊強調,還是很少見的。
上海銀行業資深律師劉玲(化名)向記者表示,在2020年底央行出台新規前大多數上海的銀行都不太會查信貸資金的去向問題,但自從上海法拍房納入限購後,銀行業對於資金去向問題的重視度明顯有了提升,近期律所多家銀行客戶在這方面的法律培訓要求也比之前要多。
與此同時,廣州地區多家銀行也在嚴查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向樓市的情況。業內專業人士向記者透露,若出現同經營貸、消費貸流入樓市購房的相似信貸資金違規情況,銀行方面將會以提前還款作為硬性規定,以此來懲戒類似行為的主體人。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上述告知函中所顯示的貸款本金數額都較大,涉及金額超過百萬元。
「如果是違規將消費貸、經營貸用於樓市交易中,銀行有權要求提前歸還。」中國豪宅研究員院長朱曉紅向《華夏時報》記者講到,銀行嚴查的現象,不僅是金融秩序規范的需要,同時也表明上級主管部門,對流入房地產資金池實行嚴控的堅定態度,打擊炒房、抑止房地產開發、住房消費過熱現象,從源頭對炒房、投資熱進行圍追堵截,從而讓房住不炒回歸本質。
加碼貸款違規入市打擊力度
「最近銀行方面的朋友提到過會嚴查經營貸類貸款去向的事宜。」上海市某中介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辦理經營貸的所謂「服務費」就在不斷提高,當時就有經辦人表示經營貸可能隨時都會面臨無法辦理的情況。
事實上,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銀行此次嚴查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樓市並非突發事件,此前上海、廣東銀保監局均已發布文件,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
2021年1月29日,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並於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銀保監局報送自查和整改報告。並且提到下一步將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
隨後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也發布消息表示,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
與此同時,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3月9日,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大小罰單總數接近70單,其中涉及貸款管理不到位、違規分紅、交易管理不規范等內容,但較多出現的仍是貸款違規流入股市、樓市。
即便是在查處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上述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仍在溝通中對記者表示,您若有辦理經營貸方面的想法,我再幫您去了解一下詳細情況,為您提供一個「靠譜」的方案。
經營貸、消費貸不得流入樓市。此前曾有律師向記者多次強調,經營性貸款是明令禁止流入樓市購買住宅產品的,經營貸等類似貸款流入樓市進行交易的行為也同樣屬於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