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一般來說,大股東減持股票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是利空,但也不一定都會導致減持公告第二天股價一定會跌。原因很簡單:
一、減持的時間是之前的事了;
二、如果股票已經被控盤,那麼減持消息往往會促使主力借機吸籌;
三、如果減持的時候股價在低位,而目前股價處於上漲過程中,則很難再跌。
上交所規定:即當買入股份比例首次達到5%時,必須暫停買入行為,並及時履行報告和公告義務。
在上述報告、公告的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份;對於持股比例已達5%以上的投資者,股份每增加或減少5%,均應及時履行報告和信息披露義務,在報告期及報告後兩日內不得再進行買賣。
由於大小非持有的股份幾乎為零成本,而流通股的二級市場價格已炒到很高,一旦股市逆轉,大小非們便會不擇手段止盈。因此,在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之前,中小散戶應研究大小非減持的新特點。
上市公司主要流通股股東符合《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的股票賣出行為,並及時做出信息披露。普通投資者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或中國股市一般指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的股市,有時包含香港聯交所的股市。
(1)股價低位發布減持公告擴展閱讀:
操作流程
一、堅決迴避基金重倉的高價股。
股價越高,大小非減持慾望越強。譬如減持壓力較大的浦發等銀行股遭基金瘋狂「空襲」,中小散戶應躲進「防空洞」,買入一季報大幅預增的低價股。這類股票業績剛剛走出低谷,大小非不僅不會拋,可能還會逢低買入,所以有可能走出獨立行情。
二、買入已經全流通的股票。
譬如像股改第一批的三一重工等,全流通,大小非想減持的早已在6000點高位拋光了,更多的是考慮在低位回補。當然,前提是上市公司業績呈增長勢態。
三、買入脫胎換骨的重組股或更名摘帽的ST股
ST股沒有大小非減持之虞,重組時,股權剛剛經過了置換,大股東不會再去減持;ST公司股改較晚,離減持時日尚早;ST股價低,大多跌破了發行價、配股價和增發價,在大股東成本之下,大股東想減持都下不了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持
2. 為什麼一些股票在低位.但大股東卻公告減持計劃
職業股民老談談。
首先要說的是.散戶所謂的股價低位,就是股價在一段時間上漲之後.開始調整.一些散戶在調整初起買進,而股票再次調整,這樣就感覺跌了很多,就感覺是低位。其實一些票看之前的走勢是漲了不少,調整30-50%也不算超跌.
而大大股東的價格或是原始股或是增發股份.這樣價格會更低,這樣我們看到的低位在大股東股價上看看並不低。而且還是賺的盆滿缽滿。
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一般大公司都是,有股權的分配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和外資股並行的股權結構。
關注職業紅哥,我們一起跑贏2021.
3. 如果上市公司大股東發布擬減持公告,散戶該不該立即賣出該股票為什麼
大家對於大股東減持,肯定是恨之入骨,往往感覺大股東高位套現坑害散戶投資者,市場把大股東減持稱為市場利空,那麼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後,散戶該不該立馬賣出股票呢,下面說說我的觀點。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
4. 歷史低位公告減持,大股東啥意思高價時候不減持,現在虧本減持
大股東 和散戶有同樣心理 高位以為還要漲,低位怕再跌 還有種可能是正好需要資金 大股東不一定會炒股
5. 連續二次在低位發減持公告又不怎麼減持、怎麼辦、可以告嗎
可以告的,屬於虛假公告。
6. 股東減持公告第二天股價怎麼走
一般來說屬於利空消息,股價會走低,但要結合大盤行情,如果交易行情很好,也會繼續上漲。
7. 什麼情況致導致股票大單低價減持
只要是在股市經歷過牛熊的老股民都會發現,很多股票的大股東在股價低位的時候,紛內紛發出減持容公告,使得原來就比較低價的股票變得更慘。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就兩個原因,第一點就是大股東急需錢,當大股東發現有其他地方的投資遠勝於目前的股價收益,或者急需一筆資金的話,他們可能會出現低位公告減持的計劃,這是一種合情合理的局面,並且對於個股來說沒有什麼太大影響。
第二個原因就是有可能在幫助莊家做盤,因為根據目前的交易規則,大股東買賣股份需要提前公告,並且在規定的時間段內才能減持,所以許多大股東想要進行減持,必須優先提出公告。而在真正的低位進行減持公告很有可能是為了配合主力進行打壓,故意打壓股價,使得股價下跌,再配合大股東減持的消息使得市場恐慌,進行誘空。然後為了以後拉升做准備,因為減持需要公告,並且時間很長,所以為了將來能順利獲利了結,就需要提前公告減持。
8. 股票在歷史底部發布減持消息,股價卻一字封漲停是什麼意思
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許減持數量較少,不足以影響走勢,或者主力介入較深,用直接版漲停來對沖減權持帶來的恐慌,此時不需要恐慌,跟蹤持有就可以。如果減持較多,或者基本面發生變化,有主力急於出逃,就會出現強行拉升,通過大量換手出逃,這種情況就不能戀戰,盡快逢高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