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雲的資產可以買整個上海嗎
不能。
上海GDP大概是5000億美元,和阿里巴巴相當,但上海資產至少50000億美元,阿里巴巴買不了,馬雲只是阿里巴巴的三號股東,就更買不了了。
❷ 馬雲開始跌落神壇了嗎
曾幾何時,馬雲不僅是中國企業家的一面旗幟,還成為很多青年人爭相學習的偶像。那個時候馬雲說過什麼,成為一些人在微信群里經常能看到的。不管是不是馬雲說過的,冠上馬雲所說就和魯迅一樣,成為了青年人信奉的圭臬。從無數以訛傳訛的案例和視頻中,馬雲以他立志的職業生涯激勵著不少人。當然,他的種種出格或者搞笑的言論也常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那時候的馬雲圍繞著睿智聰慧,企業家精神,創新等諸多光環。但是他終於有人設崩塌的一天,而這一天現在已經到了。
評價一個人從來不應該看他說了些什麼,而應該看他做了些什麼。從這些年來馬雲所作所為,我們也可以看出他資本化的人格本質。那些故弄玄虛的說辭,不過都是自我搭建的人設罷了。有人說馬雲毀在他這張嘴上,說了太多不該說的話,其實不然,他所說的所有話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或者說為了他們這個階層的利益出發。從這一點上倒可以看出他像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
中國的年輕人還是少聽一些這種所謂企業家領袖的忽悠,多一些自己實實在在做的事情為好。至於996,這種福報誰愛要誰去要吧。
❸ 馬雲想把上海這座城市買下來,上海的一切事是不是他說了算
不可能,在中國是不行的,我們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怎麼可能馬雲一人說了算。
❹ 上海為什麼沒出馬雲,因為城市的性格也決定命運
性格不會決定你的命運
信念才會決定你的命運
❺ 馬雲留過學沒,在外國的經歷
馬雲創業故事:從頑皮少年到商界大俠 一張稜角分明、削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狷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聯網英雄人物「西湖論劍」……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他就是馬雲,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開拓者,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兼CEO。 馬雲和他的創業經歷,與其他互聯網精英相比,顯得格外不同。 馬雲的俠氣自小有之。為了朋友,為了義氣,馬雲小時打架無數,受過處分,身上縫過13針,也曾多次被迫轉學。從家長到老師、鄰居,都對這個頑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高中考大學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參加高考前,他的老師說:「你要是考上的話,我的名字倒過來寫。」 「我自己覺得,算,算不過人家,說,說不過人家,但是我創業成功了———如果馬雲能夠創業成功,我相信80%%的年輕人創業能成功。」 馬雲特意叮囑記者,一定要把這些話告訴所有想創業的年輕人。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終於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著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里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范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著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里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干,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干。」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路」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著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內容、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輕鬆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
❻ 當初馬雲寫了兩個字,在上海拍賣出468萬的天價,買家後來怎樣了
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不一定要找子成功的人。——馬雲
導語:其實有很多明星出書都會暢銷,倒不是他們的文筆有多好,不過確實有很多文筆很好的明星,主要還是他們的名氣,吸引了很多人購買,還有就是體育運動員,他們取得一些成就之後,擁有了很多粉絲,也會選擇去寫自己的自傳,這樣購買書籍的人就會有很多,當年馬雲寫了兩個字,浙江商人出價468萬天價收購回來,大家一定很好奇他如今怎麼樣了,我們接著往下看。
結語:如今這個浙江富商,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馬雲的字畫,就是為了激勵自己向馬雲學習,對於自己的事業他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就是想要有一天能成為馬雲那樣的成功的企業家,他的事業在自己的苦心經營下也是變得越來越好,對此,熒幕前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❼ 為什麼小公司總是留不住人,每年都是這樣員工最多干一年,有的十幾天。
其實原因說白了就十一個字:「工資低,壓力大,老闆沒人性!」
小公司一般也給不了過高或者員工覺得合適的工資,通常都是員工進行妥協,把自己的薪水期望降低一些,有人是想著先干著再同時找其他的,也就是騎驢找馬,還有就是希望老闆能夠看到自己的能力,回頭找老闆漲工資。
還有就是小公司的盈利能力有限,老闆要盈利就得開源節流,節流自然就是壓員工工資來降低成本,開源就是盡量多的接項目,這樣勢必造成員工壓力過大。而員工有壓力老闆又不給漲工資,那麼員工勢必留不住。
我2008年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曾經在一家很小很小的公司干過3個月,整個公司就5個人,老闆、老闆娘、老闆侄子、一個銷售和我,08年那時大學生工資水平還不高呢,普遍在2500左右,而我因為剛畢業對找工作不熟悉,加上家裡帶來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就以月薪1500在那家公司干下來了,而且是做六休一,沒簽合同沒交社保公積金等等,連交通費、伙食費都沒補貼。而在那3個月中,那公司陸陸續續招了好幾個也是剛畢業的人,全是幹了不超過一個月拿了工資就閃人的,幹得時間最短的是6天的,還是聽了我的勸告後第二天工資都沒領就跑了。貌似也就那個銷售工資高一些,好像是幹了5年,底薪有3000,不過好像業績好的話,提成加底薪最高能到兩萬,普遍都能有個五六千,在當年還算是不錯的,但現在回想起來,一個5年多工作經驗的銷售,才賺那麼點,可以想像,這樣的公司能留得住人就是奇跡了,老闆給他那個侄子的工資都也是只有1800呢,還每天跟訓狗似的對他呼來喝去。
❽ 為什麼中國留不住像馬雲馬化騰等人
自有的天空,肥沃的土地,才能自有翱翔
❾ 還記得馬雲斥巨資,在上海打造的酒吧嗎現在怎樣了
還記得馬雲斥巨資,在上海打造的酒吧嗎?現在怎樣了?要說中國現在知名度最高的富豪,那就當馬雲莫屬,而且他的奮斗史和一些舉動都給當今的年輕人帶去了正能量,很受年輕人的喜歡。做我淘寶電商起家的馬雲在淘寶正值壯年的時候,選擇了離開淘寶,轉而去做公益和一些其他的事業,涉獵廣泛的馬雲還曾經開過一家酒吧,在酒吧開業的時候就有許多的明星前來捧場,但是網友們看到這個酒吧名字,卻表示我慫了。
據我們了解,馬雲的這家酒吧其實是清吧,然後在酒吧裡面,我們可以聽到駐唱歌手唱歌,可以邊聽歌邊喝酒,在當代年輕人當中是比較流行的一種形式。雖然馬雲是這樣想的,但是是不如人料,馬雲的這家酒吧的生意卻是很一般的,但是馬雲表示他並不在乎這個酒吧的盈利,即使這家酒吧不盈利,也是沒有關系的。不過有很多腦洞比較大的網友,卻表示這家酒吧不盈利的原因,與這家酒吧的名字分不開。你們有去過馬雲的這家酒吧嗎?對於網友們的說法,你們是否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