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福山路33號建豐大廈7樓C座是什麼公司
騙子公司,就是一代理注冊商標的,故意打電話說你公司名字要被別的公司注冊,不同意要到他那去一下,謊稱自己是什麼商標所,語氣象政府部門一樣,我打電話問過工商和110,都沒聽過說上海還有商標所這樣的單位,最後查了一下就一注冊資金10萬元的有限公司而已。去年曾接到一黃浦區同樣內容的電話,沒理他。
Ⅱ 路賦德(上海)測控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路賦德(上海)測控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7月0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從事用於工業氣候測量技術、環境工程、氣象、交通和醫葯工業測控系統及其零配件的技術開發、批發、進出口、傭金代理(拍賣除外),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不涉及國營貿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商品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等。
法定代表人:Jianmin Shao
成立時間:2012-07-02
注冊資本:50萬歐元
工商注冊號:31000040068645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閔行區顧戴路2568號9幢507、509室
Ⅲ 今天上海天氣怎麼樣
今天上海天氣還是不好,多雲轉小雨,明天也是小雨,這些天上海都是陰雨天氣為主,氣溫14到20度左右
Ⅳ 如何辦理民航機場氣象設備使用許可證
需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批的。
一、自動氣象觀測系統、自動氣象站的設置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
溫度、氣壓、濕度、風向風速和天氣現象感測器以及大氣透射儀或者前散射儀,用於航空器著陸接地地帶的,安裝在跑道一側距跑道中心線90 米至120
米之間,並且距跑道入口端向內300 米的適當位置;用於跑道停止端的,安裝在跑道一側距跑道中心線90 米至120米之間,並且距跑道停止端向內300
米的適當位置。大氣透射儀距跑道入口端和停止端的距離以大氣透射儀接收端為准;
(二)
用於跑道中間地帶的風向風速感測器和大氣透射儀或者前散射儀,安裝在跑道一側距跑道中心線90 米至120
米之間,並且位於跑道中間地帶。大氣透射儀距跑道入口端和停止端的距離以大氣透射儀接收端為准;
(三)
雲高儀安裝在中指點標台附近並且避開航空器起飛和降落航線的位置。不能安裝在中指點標台附近的,可以安裝在航空器接地地帶,但應當符合升降帶的安全要求。
二、天氣雷達探測環境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
天氣雷達近距離范圍內應當無高大建築、山脈遮蔽。雷達主要探測方向(即天氣系統的主要來向)的障礙物對天線的遮蔽仰角不得大於1°,其他方向的障礙物對天線的遮蔽仰角不得大於2°。水平張角不大於2°的孤立建築物或者50
公里以外山脈對天線的遮蔽仰角可以適當放寬;
(二) 天氣雷達應當避免受到電磁干擾和對其他設備造成干擾;
(三)
天氣雷達天線架設高度應當符合機場凈空保護的要求;
(四)
天氣雷達的設置不應當遮蔽塔台管制員監視跑道、滑行道或者聯絡道上航空器活動情況的視線。
三、風廓線雷達探測環境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 風廓線雷達四周的障礙物對探測系統天線形成的遮蔽仰角應小於30 度;
(二)
建設場地應盡量遠離高大建築物、大樹、山坡等遮蔽物,盡可能遠離強電場、磁場物體。
四、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的無線電工作頻率應當得到當地無線電管理機構的批准。
辦事程序:
一、申請:
氣象探測環境的申請報氣象探測設施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
二、初審:
地區管理局在受理之日起的20個工作日內對申請材料進行初步審查並提出審查意見,報民航局審批。
三、審批:
民航局自收到地區管理局上報的申請材料和初步審查意見後20 個工作日內,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並做出決定。符合條件的,做出予以批準的決定,並在做出決定之日起10
個工作日內,將許可決定文件送達申請人,並通知受理申請的地區管理局;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批准,並通知申請人和地區管理局,說明不予批準的原因。
受理時限:
民航地區管理局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審;民航局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並做出決定。
其他說明:
申請材料:
一、新建、遷建自動氣象觀測系統、自動氣象站,應當就其選擇的探測環境提出申請,提交符合辦事條件的證明材料,填寫和提交《自動氣象觀測系統、自動氣象站探測環境申請表》。
二、新建、遷建天氣雷達,應當就其選擇的探測環境提出申請,提交符合辦事條件的證明材料,並提供《天氣雷達10000
米范圍內障礙物遮蔽角計算表》、《天氣雷達站環境平面圖》、《天氣雷達站全向遮蔽角圖》、電磁環境測量報告、機場所在地省(市、區)無線電管理機構關於天氣雷達頻率使用的證明文件。
三、新建、遷建風廓線雷達,應當就其選擇的探測環境提出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以及機場所在地省(市、區)無線電管理機構關於風廓線雷達頻率使用的證明文件。
Ⅳ 國內氣相色譜儀生產廠家有哪些
長期以來,進口功率放大器一直占據我國主要市場,分布在很多研究所、高校及很多企業中。多年來,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之間一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很多功能、參數幾乎相同的實驗室儀器,進口價格相較國產的高出許多。
下面小編挑選部分國產測試儀器廠商的背景及產品種類作為介紹。
西安安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安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Agitek)是國內領先從事測量儀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
致力於功率放大器產品為核心的相關行業測試解決方案的研究,為用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測試方案,Agitek已經成為在業界擁有廣泛產品線,且具有相當規模的儀器設備供應商。
目前已成功研發出ATA-1000系列寬頻放大器、ATA-2000系列高壓放大器、ATA-3000、ATA4000、ATA-L系列功率放大器產品以及ATG-2000、ATG-3000系列功率信號源產品,並已應用於MEMS實驗、壓電陶瓷、水聲(換能器)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B-H曲線)測量以及醫療領域(磁場生物效應)等眾多領域。公司秉承「品質量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不斷開拓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關於認證
Agitek安泰電子已通過GB/T19001-2016/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Agitek安泰電子已通過GJB9001C-2017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支持服務
Agitek安泰科技擁有專業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團隊和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產品服務。
定製化服務
只需一通電話或一封郵件,技術支持工程師會快速、准確的回復您的疑問,根據您的需求提供專業的定製化服務方案。
主要設備有:
高壓放大器、電壓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高壓功率放大器,主要指標:電壓1600Vpp,電流最大18A,帶寬DC-24MHz
蘇州普源精電科技有限公司
蘇州普源精電科技有限公司(RIGOL)是業界領先從事測量儀器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電子儀器行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協會會員。
公司擁有國際水準的先進技術,擁有自主核心的知識產權,在測試測量產品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面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RIGOL現已申請專利總數達600餘項,其中已申請發明專利總數近500項,已授權專利總數達300餘項,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家空白。RIGOL現有員工400餘人,在研發、銷售和管理人員中大學本科學歷佔98%,其中碩士、博士占研發人員的70%。
普源精電(RIGOL)公司一直堅持自主創新,以振興民族產業為己任,願景是從根本上改變測試測量行業,讓中國創造享譽全球,將RIGOL打造成為源於中國的卓越的國際品牌。
主要產品設備有:
數字示波器、任意函數發生器、數字萬用表、直流電源、電子負載、頻譜分析儀等。
常州磐諾儀器有限公司
磐諾儀器是國內唯一一家只專注於氣相色譜技術研發生產的公司,該公司定位只做色譜,是一家集高端氣相色譜儀的研發與製造,售前技術咨詢、客戶定製方案開發、安裝調試試樣為一體的企業。
主要儀器有:
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儀、專用氣相色譜儀、GC氣相色譜儀、攜帶型氣相色譜儀、voc氣相色譜儀等
Ⅵ 上海市徐匯區的郵政騙碼是多少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百色支路 郵編:200231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合寶路 郵編:200032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正陽路 郵編:200032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雅安路 郵編:200032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炎虹路 郵編:200032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影業街 郵編:200030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蒲東路 郵編:200030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秀山支路 郵編:200030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徐鎮路 郵編:200030
◎上海市 轄區 徐匯區 雙峰北路 郵編:200030
Ⅶ 高分懸賞
煙台市牟平區位於膠東半島東部,地處東經121º09´—121º56ˊ,北緯37º04ˊ---37º29ˊ東鄰文登市,西接煙台市萊山區、福山區,南和西南同乳山市、海陽市、棲霞市接壤,北瀕黃海。陸境東西最大橫距53.9km,南北最大縱距41.3km,區域總面積1588.45km2。1999年全區總人口49.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1.60萬人,非農業人口7.42萬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6.0億元,農民年平均純收入40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7‰。
區內行政區劃經歷多次變動,1995年撤縣設區後共管轄1區15鎮,608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地位於寧海鎮。
2、地形、地貌及其地質成因。
牟平區地形中部高、南北低,呈屋脊狀,自西向東有垛山、 昔山、巋山、昆嵛山脈,中部山地均在海拔400米以上,山丘均在海拔100—400米之間,山丘傾斜平原多在海拔100米以下,平均海拔308米,其中山地佔54%,丘陵佔36%,平原佔10%。群山之首的昆嵛山,綿亘牟平區、文登市及乳山市,牟平區境內面積約240km2,主峰泰礴頂,海拔922.8米,現已被煙台市政府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昆嵛山自然保護區內。
牟平區古屬地台區,與山東和遼東丘陵地帶一致,均系白太古代先後經燕山和喜馬拉雅山運動,以岩漿噴發和斷裂上升作用,由變質岩形成陸台,在外力作用下逐漸形成現在的地形特徵。
3、氣候
牟平區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大陸度為57.4%,因受海洋調節,表現出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季風進退和四季變化均較明顯。
春季(3月-5月),南北高低氣壓流系交替移動頻繁,南向北向引起氣候多變。隨著日照時間加長,溫度增加,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氣溫回升較快,氣壓漸降,偏南風日數增多,風力加大,蒸發加快,但降水量少,常乾旱。
夏季(6月-8月),由於太平洋高壓加強北上,空氣暖溫,多3-4級南風,形成降水天氣。一般年份6月底7月初進入汛期,至9月上、中旬汛期結束,降水量佔全年總量60%以上,暴雨日數佔全年的80%以上,有時連陰雨,形成洪澇;有時受台風影響,大風伴有暴雨,造成災害;有的年份,太平洋高壓北上控制半島上空,穩定小動,形成高溫、高濕的悶熱天氣,出現短期伏旱。
秋季(9月-11月),9月上、中旬,暖濕空氣仍比較活躍,多南風和偏南風,降水仍較多,有時形成連陰雨天氣。9月下旬至10月,冷空氣加強南下,暖濕空氣明顯衰退,北風加強,氣溫下降,降水量顯著減少,天氣清爽,往往秋旱。11月份,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下降加快,天氣多變,地方性低雲、陣雨、降雪天氣開始出現。
冬季(12月-2月),受蒙古高氣壓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燥寒冷。該季度氣壓最高,日照時數少,氣溫最低;霜雪次數多,降水量少。
由於境內地形復雜,引起氣候較大差異,形成3個氣候區。見表1-1。
表1-1 牟平區氣候概況表
氣候分區
年平均氣溫(℃)
年平均降水量(mm)
年平均降水相對變率(%)
年乾燥度
無霜期(天)
北部平原
11.2-11.6
760左右
14-17
>1
200
中南部丘陵
11.6-12
800-900
10-14
0.8-1
180
中南部山地
11-11.4
>900
<10
<0.8
160
境內氣溫受海洋調節,與同緯度內陸相比冬不甚冷,夏不太熱,溫度年振幅和晝夜溫差較小,累計年平均氣溫11.6℃,極端最高氣溫39.6℃,出現於民國23年(1934年)7月10日;極端最低溫度-19.6℃,出現於1976年12月29日。冬季溫度最低,從12月中旬末或下旬初至2月下旬末或3月上旬初,日均溫度一般在0℃以下。春季溫度逐月回升,每月上升約5-7℃。夏季溫度最高,日均溫度在20℃以上,秋季溫度逐月下降,9月中旬末或下旬初日均溫度降到20℃,11月上旬末降到10℃,下旬初降到5℃以下。四季變化與同緯度內陸相比,推遲10-15天。
牟平區主要風向是南風和偏南風,多出現在春、夏季,其次是北風和偏北風,多出現在冬季。累年平均風速為3.9米/秒,風速和累年平均大風日數均以4月份為最大、最多,8-9月份為最小、最少,風速最大平均為4.9米/秒,最小平均為2.7米/秒。
牟平區降水量四季極不均勻,春季乾旱,夏季多雨,秋季有時旱澇不均,冬季降水量少。地區分布也不均衡,總的趨勢是自南向北遞減,累年平均降水量,南部山區比北部沿海約多150毫米。近五年來,平均降水量在659毫米左右,年降水天數最多為104天(1993年),最小為80天(1992)。
4、水文
牟平區所有河流都源於昆嵛、昔垛山兩大山系,中部受廣袤全境的大分水嶺的影響,沒有橫貫東西和縱貫南北的河流。除黃壘河、乳山河向南流經乳山市入黃海,其餘河流向北注入黃海,河流水源靠季節性降水補給。流量季節性變化大,正常降水年份,多數河流夏秋兩季有水,冬春兩季乾涸。
區境內有大小河流160餘條,較大的河流前埠西頭河、辛安河、沁水河、漢河和黃壘河。開發區內有魚鳥河和小魚鳥河(護城河)。
辛安河有東西兩源,東源發自狼洞頂,北流注入朱車水庫,再流向東北,注入高陵水庫;西源發自松山,流經高陵鎮,注入高陵水庫,經溢洪道流向西北,流經解甲庄鎮,經東西譚家泊兩村之間注入黃海。全長43.5公里,平均寬度100米,流域面積283.2平方公里,洪峰期徑流量7070萬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86.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為2.28千克/米3,年輸沙量156萬噸.
沁水河源於玉林店鎮境內之昆嵛山系,流經玉林店、大窯和寧海鎮,於寧海鎮北部入黃海。河長25.9公里,寬150米,流域面積250平方公里,洪峰期徑流量4450萬立方米。
漢河源於龍泉鎮境內的昆嵛山,流經龍泉鎮、姜格庄鎮,注入金山港。河長13.5公里,寬10米,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峰期徑流量4025萬立方米。
魚鳥河源於高陵鎮玉皇廟北麓,流經高陵鎮、武寧鎮,於武寧鎮北部,注入黃海。全長14.5公里,流域面積103平方公里,洪峰期徑流量2597.5萬立方米。
小魚鳥河源於寧海鎮南的金龍水庫,環繞半個城區注入黃海,又名護城河,該河屬季節性河流,平時上游基本乾涸。城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全部注入下遊河段,現基本上為城區納污河。
黃壘河源於莒格庄鄉黃連口,注入乳山市黃海,在本區一段長21.8公里,平均寬40米,流域面積為161平方公里。
乳山河源於王格庄鄉張北巷,經鄉駐地金城入乳山境內,流經本區一段長10公里,寬80米,流域面積58.2平方公里。
埠西頭河(外夾河)源於海陽縣三海山北麓,流經埠西頭、觀水、院格庄、萊山等鄉鎮進入煙台市福山區。在本區境內一段長36.5公里,平均寬150米,流域面積372.6平方公里。
高陵水庫源於高陵鎮駐地南、上潘家莊西,總庫容6500萬方,有效灌溉面積10.8萬畝,屬中型,是牟平最大的水庫。
牟平區地下水分布規律較復雜,按水層性質可分三種類型,即第四系孔隙水、岩溶裂隙水和基岩風化、脈岩裂隙水。地下水埋深在3米左右,單井出水量一般在90立方米/小時以上。
5、土壤、植被
牟平區土壤類型隨地形的變化呈規律性分布,一般由高到低依次為棕壤、褐土、潮土、風砂土、水稻土、鹽土6個土類。土壤普查總面積 為261.28萬畝。
棕壤土類分布在區境內山丘、陵地。近山階地和傾斜平地上,面積206.82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79.15%.
潮土分布在區境沿河兩岸泊地及沿海鄉鎮的近海處,面積49.07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18.4%。
褐土類分布在區境內近山階地及山丘陵地上,面積1.65萬畝占土壤總面積0.63%。
全區植被面積85.9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8.5%。自然植被分為木本、草本(森林植被和草甸植被)兩大類。木本植物主要有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和落葉灌木林,主要分布境內山區溝夼、地堰、荒山溝旁、路旁、河灘及北海灘棕壤、河潮土、鹽土上,草本植物主要有草叢和草甸,草叢主要分布於境內南部山區的薄層、中層棕壤性土上,草甸廣泛分布境內山丘泊地、荒山、田間等河潮、潮棕壤上。
6、自然資源
(1) 礦產資源
牟平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金屬礦藏有金、鐵、銅、鎢、鉬、鈾、鉛等;主要非金屬礦藏有硫、石墨、磷、滑石、石棉、大理石、玻璃砂等。其中黃金是重要礦產之一,分金和沙金兩種類型。
(2) 水產資源
牟平區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淺海水域年平均浮游植物量約為400×104個/立方米,底棲生物為374個/平方米。為海洋生物棲息、繁衍和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牟平區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種。近海主要魚類有帶魚、小黃魚、花魚、鮐魚、鮁魚、鯤魚、比目魚、青魚、燕鰩魚、黃蓋鰈等50科85種。養殖資源有灘塗面積5.12萬畝,已利用面積1.89萬畝,15米等深線以內淺灘面積17.9萬畝,已開發利用水面積6萬畝。
(3) 林業資源
全區99年末實有林地面積90餘萬畝,其中99年造林面積約2.6餘萬畝,成林撫育面積15餘萬畝,幼林撫育面積15餘萬畝。全區林木覆蓋率已達38.5%。
(4)生物資源
牟平境內約有鳥類268種,其中候鳥有76種,留鳥23種。屬國家一、三類保護的珍禽48種。主要珍益鳥有大天鵝、白鸛、丹頂鶴、鴛鴦、杜鵑、灰喜鵲等。全區有林木害蟲天敵450餘種,主要有松毛蟲、赤眼蜂、螳螂、益蛉等。
(5) 旅遊資源
牟平區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名勝古跡很多,旅遊資源豐富。如九龍池、煙霞洞、龍泉湯、三星湖、風雲林園、西關公園、雷神廟、哈堆頂等,尤其是昆嵛山和養馬島,一個是市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一個是省級重點旅遊開發區,一個在深山裡,一個在大海中,為將來構築海、陸、空立體交叉旅遊觀光框架准備了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潛力十分巨大,前景十分廣闊。牟平區觀光景區佔地面積達100多公頃,日可容納遊客5萬人,年容量600萬人。
〈二〉主要生態問題、限制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生態因素及其解決方案。
1、 主要生態問題和限制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生態因素
(1)水資源貧乏,開發利用不合理,浪費嚴重,造成水環境平衡失調,成為本區首先要解決的生態問題,也是限制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牟平區位於北方半乾旱區,是全省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區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000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總量為600立方米,遠低於全國人均水資源總量2700立方米的水平,且通過多年的氣象調研發現,全區年降水量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尤其是近幾年,大部分河流已形不成徑流,汛期則一瀉入海,同時由於工農業生產的不合理開發利用,特別是農業灌溉大部分仍沿用傳統的漫灌方式,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水環境平衡失調,並成為限制全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沙化,植被破壞,造成森林覆蓋率降低,可耕地減少,自然生態平衡破壞,成為全區又一重要生態問題,也是限制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據統計,99年我區林業用地面積6.12萬公頃(合91.73萬畝),森林覆蓋率僅為38.5%,若不加強對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的治理與恢復,森林覆蓋率將進一步降低,從而導致自然生態破壞加劇,引起氣候異常,降水減少,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發展。
(3)盲目開山采礦,破壞礦山植被,小規模選礦星羅棋布,尾礦擠佔大量土地,造成礦山生態平衡嚴重破壞。據統計,我區因采礦、挖損、壓占土地100多公頃,每年尾礦產生量約為30萬噸,堆積面積達200多畝。
(4)土地瘠薄,耕地投入少,化肥施田不合理,土壤礫石含量大、土質差,易流失,抗旱澇災害能力差,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5)工業發展,「三廢」排放,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反過來又制約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近幾年,隨著工業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污染源實現達標排放,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但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工業布局不合理以及隨著經濟發展,污染點源增多,環境容量將面臨的挑戰與考驗,都將成為影響生態平衡和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2、 解決方案
(1)開源節流並重,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一是搞好水流域的治理,建設攔水壩、塘壩、水庫等水利工程,搞好水資源的攔截與積蓄。二是大力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制定工業用水定額,推廣使用生活節水設備,做到定時定量按需供水,杜絕水資源的浪費。
(2)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搞好生態林業建設,增加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提高森林覆蓋率。
(3)整頓礦業秩序,加強礦山開采管理,做到計劃開采,規模選冶,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搞好礦山生態植被的恢復和選冶尾礦的覆土造田造林。
(4)搞好生態農業建設,合理使用化肥,推廣使用生物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質量,防止土肥流失,保持農業生態平衡,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5)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搞好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設備,推廣清潔生產與高新技術產業,合理利用地區環境容量,促進全區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三〉生態林地的分布、管理與開發
我區生態林地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在沿海及中南部山區、丘陵區,包括沿海防護林、昆嵛山林場、玉泉寺森林公園及風雲林場等,多為生態保護林,主要功能是防風固沙、函養水源、保護野生動植物、增加植被、調節氣候。我區生態林地生態狀況不容樂觀,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除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玉泉寺森林公園設置專門機構加強管理外,其他林地基本是由所在村粗放經營,生態防護效益日趨降低。目前,區林業部門已作出生態林業發展規劃,決定在「十五」期間加大投入,搞好宜林地造林、低產林改造和封山育林,切實增加全區生態林地面積,加強生態林地管理,提高其生態防護功能。
〈四〉生態產業發展建設情況
1、生態農業發展情況
我區生態農業建設起步較早,1995年被定為省級生態示範區,現已申請國家級生態農業示範區,截止到1999年底,我區已有13鎮382個行政村開展了生態農業建設,比例達62.83%。主要開展了以下生態建設項目;推廣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推廣旱作農業;建設綠色食品基地;防治農田化學品污染,推廣可降解塑料地膜;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站;建立生物病蟲害防治體系;推廣農村清潔能源等。
2、工業發展情況
在大力提倡搞好生態開發的形勢下,我區悄然興起一批生態工業開發建設項目,主要有九發食用菌有限公司和楓林食品有限公司兩大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1)九發食用菌有限公司,利用作物秸桿養殖食用菌——雙孢菇,利用深加工廢渣生產生物有機復合肥,形成了零污染、良性循環的生態企業,現已發展為股份制公司,並在上海證券所掛牌上市。
(2)楓林食品有限公司,利用綠色食品基地種植花生,經深加工後全部出口,已發展為全區利稅大戶。
3、農村能源建設情況
截止1999年底,我區累計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1583個,沼氣綜合利用戶數5000餘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6萬余個,建設溫泉等地熱利用工程20多個。
4、生態旅遊建設情況
(1)昆嵛山森林公園生態游
昆嵛山森林公園位於牟平區東南部的龍泉鎮,於1992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主峰泰礴頂海拔922.8米。公園內樹木繁茂、景觀奇特、動植物種類繁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野生動物有包括珍稀野生動物如:天鵝、鶴、獾、鷺、隼等在內的300多個種類。野生植物更是豐富,其中,珍稀瀕危野生植物有珊瑚萊、水杉、夾葉杜鵑、野玖瑰、柴胡、野核桃、杜仲等10多個種類。
(2)養馬島旅遊度假區一日游
養馬島位於牟平區城北7.5Km處,四面環海,形似扁區,素有「黃海明珠」之美譽,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旅遊事業也得以蓬勃發展。1984年養馬島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1988年被列為煙台市旅遊開發環境保護的樣板。
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主要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工程項目有:
(一)生態林業建設工程
該工程由林業局承擔。至2005年,計劃投資8250萬元,用於生態林業建設,主要是宜林地造林、低產林改造、封山育林。
1、宜林地造林。全區共有適宜造林的宜林地1.5萬畝,計劃在2001—2005年,按由疏到密,年年密植的原則,用5年時間完成造林任務,造林投資,每畝每年按200元計算,每年投資300萬元。
2、低產林改造。全區共有適宜改造的低產林地約5萬畝,主要分布在埠西頭、王格庄、院格庄、觀水等鎮。計劃在2001—2005年5年內完成改建任務,改建的樹種主要為黑松、刺槐、赤楊等優良樹種。改造投資每畝每年按150元計算,每年投資為750萬元。
3、封山育林。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和森林資源,2001—2005年,我區計劃對全區60萬畝生態防護林全部實行高標準的封山育林,投資按每畝每年10元計算,每年投資為600萬元。
上述三項每年共需投資1650萬元,2001—2005年合計投資為8250萬元。
(二)生態農業建設工程
該工程由農業局承擔。「十五」期間到2015年,計劃投資25000萬元用於生態農業建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設生態農業村。我區共轄15鎮608個自然村,1998年底我區共有13鎮358個自然村開展了生態農業建設,計劃到2005年發展到14鎮430個自然村,到2015年發展到15鎮487個自然村。2005年、2015年生態農業村的比例分別達到70.72%和80.10%。
2、推廣農業節水灌溉工程。1998年底我區節水灌溉工程情況為:噴灌1.2萬畝,管灌8.3萬畝,微灌0.5萬畝,合計10萬畝。計劃到2005年推廣到噴灌10.1萬畝,管灌12.1萬畝,微灌4.1萬畝,合計26.3萬畝。到2015年發展到噴灌16.0萬畝,管灌14.6萬畝,微灌5.9萬畝,合計36.5萬畝,渠道等其他方式灌溉面積擴大到13.5萬畝,總有效灌溉面積為50.0萬畝,佔耕地面積的84.1%。
3、推廣旱作農業。1998年底我區旱作農業面積為5.0萬畝,計劃到2005年推廣到12.0萬畝,2015年推廣到18.0萬畝。
4、建設綠色食品基地。1998年底我區綠色食品基地面積為6.0萬畝,主要有九發食用菌有限公司和楓林食品公司兩大綠色食品基地,計劃到2005年我區綠色食品基地面積擴大到12.0萬畝,到2015年擴大到15.0萬畝。
5、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站。目前我區還未設立生態環境監測站,計劃到2005年建設兩個,到2015年擴建到3個,逐步形成網路。
6、防治農用化學品污染,推廣可降解塑料地膜。計劃到2005年推廣使用生物化肥面積達到20萬畝,佔33%,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地膜面積達到10萬畝,佔16%。到2015年,推廣使用生物化肥面積達到30萬畝,佔50%,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地膜面積達到50萬畝,佔80%。
7、建立完善生物病蟲害防治體系。通過合理布局植物種類、減少化肥農葯使用量等手段,保護害蟲天敵,發揮益蟲益鳥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三)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程
從2001—2010年,使現有水土流失面積584平方公里除7平方公里裸岩外,治理288平方公里,達到應治理面積的50%,並堅決控制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改造坡式梯田,建設基本農田,修建水平梯田12.0萬畝,建設高標准林網化農田1.0萬畝,荒山坡留苗養樹、營造水土保持林18萬畝。荒坡地改造經濟林林果8.0萬畝,發展節水灌溉9.0萬畝,修建谷坊1.88萬個,其中蓄水谷坊0.94萬個,修建塘壩60座,建攔河閘180座,修路300公里,村莊、道路地面硬化20平方公里。
上述項目共需投資14400萬元,投工3168萬個。項目完成後,我區林草覆蓋率將達到57%,林果面積累計達到91800公頃。
(四)礦產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牟平區礦產資源豐富,到目前為止,全區共發現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地下水等三大類礦產22個礦種,已開發14個礦種。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重點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地質環境監督管理,處理好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礦產資源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隨著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力度的加大,礦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也隨著加重。因此,在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同時,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礦產開發引起的污染,有效地保護礦產資源、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採取的措施主要是:(1)在制定好生態保護和地質地貌景觀、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幹部群眾提高認識,增強保護的自覺性;(2)嚴格貫徹執行區政府的布告精神,禁止在重要公路兩側可視距離內、養馬島、昆嵛山旅遊風景區、城市建設規劃區、沿海防護林帶以及大型水庫附近進行開山採石或毀林取砂;(3)要完善礦業權管理,強化監督手段,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實施礦山企業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監督管理;(4)嚴把開辦礦山企業采礦許可證審批關,對沒有辦理環境影響審批手續的,一律不予審批;(5)對合法取得采礦權的企業,要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閉坑誰復墾,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保護好生態環境。
2、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資源開發、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水平。主要包括:(1)加強對黃金礦山伴生礦物綜合回收利用的研究,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率;(2)推廣礦產資源開發廢棄物最小量化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采礦和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研究,採用先進工藝和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3)研究和引進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對所產生的污染物進行治理,使礦業生產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統一起來,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海洋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針對海洋污染重、資源減少的問題,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方面,重點採取以下措施:(1)加強陸域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和管理,減少污染物向海域的排放量。目前,國務院提出的「一控雙達標」已經實現。從牟平的實際情況看,工業污染源已得到治理。但從整體看,達標的水平還不高,除了部分工業企業的污染處理設施還需進行改造,進一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外,要對污染處理設施加強監督管理,防止閑置偷排;並要加強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防止超總量排放污染物,減輕對海域的污染。(2)對生活廢水進行處理。目前,我區對城區生活廢水尚未進行處理,使城區生活廢水成為海域的主要污染源。牟平區政府已經決定,從2001年開始,對城區生活廢水採取治理措施,至2002年,建成日處理3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減少向海域排放的生活污水污染物含量。(3)合理施用化肥農葯,減輕對海域的污染。通過進行生態農業建設,採取秸桿還田、增加有機肥施用量等措施,並合理施用化肥農葯,減少流失和浪費,防止對海域造成污染。
(六)加強城區環境建設。
牟平城區是人口、工業集中的區域,也是生態環境較脆弱的區域。搞好城區的生態建設,是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城區的生態建設主要體現在城區的環境建設上。在城區環境建設方面,牟平區計劃近期做好以下工作:
1、建設城區集中污水處理廠。計劃2001年拿出污水處理廠的方案,作出設計,並爭取年底開工建設,2002年投入運行。工程投入使用後,將徹底解決牟平城區廢水對海域的污染問題。
2、對垃圾進行集中處理。計劃投資2500萬元,對城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篩選、加工成有機肥,進行綜合利用。工程計劃於2001年底竣工,並投入試運行。
3、增加集中供熱面積,提高城區熱化率。我區計劃投資3500萬元,對城區集中供熱管網進行改造,並將汽暖改為水暖。工程完工後,將使牟平城區的集中供熱面積增加20萬平方米。通過集中供熱面積的增加,將取消10多台供熱小鍋爐,減輕城區的大氣污染。
4、城區供氣工程。計劃將到達煙台市中心區的海上天然氣管道向牟平延伸,徹底解決城區因燃煤所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
5、城區園林建設。「十五」期間,城區計劃新增園林綠地71.3公頃。到「十五」末,城區園林綠化覆蓋面積將達到471.2公頃,人均佔有公共綠地面積8平方米,城市綠化率達到34%,綠化覆蓋率達到38%。
(七)開展生態工業建設
通過努力,我區工業污染源達標已經實現,但是工業整體水平還不高,資源浪費大、能源消耗高的現象仍然存在。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表現的越來越突出。要徹底解決工業生產中的問題,除了要對工業企業的結構進行調整外,重點要在企業中開展生態工業建設活動,改變目前工業的生產經營方式,使工業生產走上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具體通過以下途徑開展生態建設活動:
1、通過在對工業企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企業結構的過程中,大力發展高科技生產企業,關停那些耗能高、資源浪費大、對環境污染重的企業,減輕其對社會和環境的危害。
2、在工業企業中開展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依經濟協調發展為指導思想,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總體目標,以良好的企業管理、合理的工藝改進、有效的物料平衡及原料的綜合利用為手段,實現工業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因此,在工業企業中開展清潔生產,不僅可降低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工業生態發展,進行清潔生產是有效的途徑。為實現工業生產穩定、持續發展的目標,牟平區在近期將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實現工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3、推廣ISO14000認證活動。在推廣清潔生產的同時,在一些環境保護工作較好的企業,推廣ISO14000,實現在企業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方面實現對環境污染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和管理,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Ⅷ 上海注冊崇明公司之後需要注意什麼
1.公司名稱核准在這個階段中,需要提供股東的身份信息、公司的經營范圍,以及3-10個公司的備用名稱,在提交信息的同時,需要繳納股東簽署的《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2.簽署工商注冊所材料——辦理工商登記在通過名稱核准之後,股東、法人代表處、監事需要簽署《股東會決議》、《企業告知承諾書》、《公司章程》等等資料,將這些資料繳納給工商部門之後,等待工商審批即可,審批通過,就可以拿到營業執照。
3.刻章在拿到營業執照之後,帶上營業執照、公司法人證件,就可以到公安部門刻章,必要的三個章是:法人章、財務專用章和財務章。
4.辦理組織機構代碼登記該登記是在質量技術監督局完成審批的,需要提前提交組織機構代碼申請表,在審批結束之後,可以獲得組織機構代碼證以及IC卡。
5.稅務登記這是企業必經階段,在稅務局繳納稅務登記表格,然後將財務人員的身份證明以及公司的注冊地址提交上去,就可以獲得稅務登記證。另外,企業需要購買開發票所需的工具或者直接購買發票。
6.公司開基本戶基本戶是納稅賬戶,對於公司來說,選擇在哪個公司開戶,具體要看與銀行的關系和位置距離,方便辦理業務。完成了以上操作之後,公司的注冊就完成了,擁有了三證和章之後,就擁有了納稅人資格,開啟經營吧。
Ⅸ 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的基本信息
牽頭負責對全市應急聯動工作的機構、隊伍、裝備、預案、制度、經費等方面工作進行規劃、組織、協調。
一、市應急聯動中心的建立
(一)建立市應急聯動中心是城市發展和處置公共突發事件、恐怖襲擊事件的迫切需要。
上海正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步伐。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維護城市安全,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已經成為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要求。上海城市人口高度密集,重點場所、要害部門多,只有迅速、有效處置,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各種危害、損失。突發事件處置工作涉及諸多職能部門,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由市政府直接領導的,集中受理、統一指揮、應急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城市應急聯動中心。為此,我們未雨綢繆,於2001年底就開始了相關調研。
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後,針對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和救援問題緊迫地放在我們面前。市委、市政府經研究決策決定建立和完善「上海市的應急救援體系」。上海市公安局結合自身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工作向市委政法委提交了《關於對建立上海城市應急聯動中心及其設置問題的幾點思考》。
我們認為,建立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能有效整合各類資源,構建與上海戰略發展定位相適應的城市應急聯動體系,規范和加強本市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是提升政府應急綜合服務水平的需要,是提高政府處置突發事件效率的需要,是控制並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損失的需要。
通過調研,我們將市應急聯動中心定位為:一個具有統一報警號碼和全天候值守的力量,擁有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和實戰經驗豐富指揮人員,能夠調動訓練有素、充足常備的應急突擊力量和相關專業處置力量,並以充足的物質、技術和專業情報為保障的體系。
(二)應急聯動中心的建設過程
2003年5月20日,市委政法委正式向市委提出《關於建立上海市城市應急聯動中心的請示》。
26日,市委書記辦公會議討論通過《關於建立上海市城市應急聯動中心的請示》,並明確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設在市公安局。隨後,上海市公安局起草了《關於建立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的初步方案》報市委、市政府,並編寫《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信息通信系統(一期)建設方案》。
9月15日、19日,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先後審議通過了《關於建立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的初步方案》,並要求力爭2004年7月1日,最晚不遲於9月1日,初步建成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
2003年12月22日,市公安局將《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信息通信系統(一期)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交市發改委。
2004年2月13日,市發展改革委正式下達《關於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信息通信系統(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總投資額為9725萬元。
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信息通信系統(一期)由電話接處警系統、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無線通信調度系統、實時圖像監控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電子記錄存儲系統、視頻音響保障系統、信息網路傳輸系統8個子系統組成。
2004年8月15日,應急聯動中心各系統正式建成,並投入試運行。2004年9月30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陳良宇在指揮大廳宣布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正式啟用。
(三)聯動網路的構建
應急聯動,應該是先「聯」後「動」,相關職能單位先要實現聯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統一指揮,才能發揮應急處置的作用。為此,我們同各聯動單位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
一是多方聯動,全面聯動。根據市領導「關於先將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緊密相關的單位納入應急聯動體系」的指示精神,在聯動中心正式啟用初期,市公安局、市民防辦、市海事局、市衛生局、地鐵搶險救災指揮部等17家市一級具有處置緊急突發事件職能的單位首批接入。聯動中心結合市公務網建設進度,借用公務網非涉密區域,與首批接入聯動單位網路互通,並建立本市應急聯動網站,以此網站為平台,實現聯動工作的信息發布、交流,電子預案、通則和辦公管理等功能。聯動中心還牽頭組織首批接入單位申請安裝了應急有線電話,並向各單位發放了800兆無線通訊設備,以網路、有線、無線的形式實現全方位的互聯互通。目前聯動網路已增加至18家,另有市環保局、環衛局等8家單位也即將被納入應急聯動網路。
二是內部資源整合。主要是以應急聯動建設為契機,實現110報警服務台和119消防報警台、交警總隊交通調度台正式合並,統一開展接處警和指揮調度工作。同時建立了指揮長負責的指揮調度和應急處置工作機制。聯動中心設立專職指揮組,由指揮長負責。指揮長具有豐富的應急處置工作實戰經驗;能夠根據事態作出比較准確的判斷;有權調集各種處置力量和資源進行應急處置。
(四)應急聯動工作的制度保障
應急聯動機制建立之初,沒有法律的支撐。為此我們借鑒了西方先進國家應急救援方面的專門法律,經過認真調研,於2004年2月完成《上海市突發事件應急聯動處置暫行辦法》(初稿)的起草工作。對突發事件的分類、應急聯動中心及聯動單位的職責、應急處置的預案管理、突發事件處置流程等內容作出界定和描述。經各方討論、修改,《辦法》通過了市政府常務會議,於2004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辦法》確立了應急聯動中心及相關聯動單位的職、權、責。
此外,為了確保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我們在系統建設的同時,起草了《關於應急聯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暫行規定》、《現場指揮部工作規范(試行)》、《信息報送工作規范(試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證件管理方案》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工作機制明確了聯動單位之間的工作關系和工作程序,為聯動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經應急聯動工作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已經開始正式施行。
通過上述幾方面的努力和各聯動單位的支持配合,我們按時建成了應急聯動的組織指揮體系和突發事件的處置網路。
二、應急聯動中心的運行
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市應急聯動中心的概況。應急聯動中心設在市公安局辦公指揮大樓內。總計辦公用房面積約3500平方米,由指揮區、辦公區組成。指揮大廳面積768平方米,裡面預留了所有應急聯動單位的指揮席。在遇到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需要開展應急聯動處置時,相關應急聯動單位可以立即進駐應急聯動指揮大廳,開展工作。大廳其餘部分設置了公安綜合指揮區,承擔公安日常指揮調度工作;消防指揮區,承擔對各類火災報警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的消防業務指揮調度;交通指揮區,承擔道路交通情況監控。另外,大廳內還有首長指揮席。在發生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時,市領導可開展臨場指揮。
市應急聯動中心於2004年9月30日正式啟用,不僅標志著我們這個城市的應急處置體系的全面啟動,而且使上海的城市安全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一)接處警情況
應急聯動中心2004年8月15日投入運行以來,系統運行情況基本正常。通過一年來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接處警系統等達到了設計目標。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10月1日,市應急聯動中心共接報警935萬余起,處警282萬余起。目前,110報警服務台可受理360人同時報警。2005年8月7日「麥莎」強熱帶風暴影響本市,日呼入量達到76398次,高峰時段,高達12184次/小時。110接處警系統保持正常運作,處警及時迅速,確保了搶險救災工作的有序開展。
聯動處警方面,自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10月1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應急聯動單位共同現場處置的警情共12萬余起,日均330餘起,絕大部分為一般突發公共事件和應急求助,共涉及市民防辦、市衛生局、市水務局等16家聯動單位。各聯動單位均能按照有關規定反饋信息,處置過程中,做到了反應迅速、快速高效,相互之間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有效地處置了各類突發事件。
(二)日常運作
一是保持日常溝通聯絡。為確保各聯動單位的有、無線和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轉,應急聯動中心每日定時對各聯動單位進行有、無線點名和網路測試。一年來的點名情況良好,各聯動單位值班人員能堅守崗位,主動應答,用語規范。
二是落實專項檢查措施。鑒於各聯動單位的實際情況不同,聯動中心牽頭會同各聯動單位開展各類專項檢查工作。2004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對各聯動單位值班人員進行了系統操作、設備維護、制度熟知程度的專項檢查,總體情況良好。
三是組織實戰演練。為提高各聯動單位的實戰能力,應急聯動中心牽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不同規模和內容的實戰演練。2004年10月27日,應急聯動中心與市反恐辦聯合舉行了首次反恐怖綜合演練,武警、消防、衛生、民防、環保、防化部隊、教育、外事、新聞、環衛等部門參加了演練,各單位共同協作,密切配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2005年9月26日,應急聯動中心會同申能集團在南匯區川南奉鋼建材市場開展「天然氣管道泄漏事故應急處置」實戰演練。演練以天然氣管道泄漏為科目,各參演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完整地演練了處置工作的流程,演練達到了預期效果。市消防局、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市氣象局、申能集團、南匯公安分局等單位參加了演練。同時,應急聯動中心積極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各類演練,參加了海事局海上搜救、國動委國防動員等演練。
(三)工作成效
一是有效整合聯動單位資源。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針對夏季汛期可能發生因強對流和高溫天氣引發突發公共事件的情況,急聯動中心今年會同市氣象局、市防汛指揮部通過手機簡訊平台,向各聯動單位領導和聯絡員發布氣象預警簡訊息,形成了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的長效機制。使各聯動單位能夠及時做好相關處置准備工作。在7月30日強對流天氣應急處置工作中,氣象預警信息的及時發布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形成處置突發事件的工作合力。還是以「麥莎」台風的處置工作為例。市氣象局不間斷將有關預警信息提供給各聯動單位,充分發揮了信息源頭的作用。接到預警信息後,聯動中心立即做好處置突發事件的准備工作。考慮到受台風影響,會造成110報警數增多的情況,聯動中心召開動員會,增開接警工位,緊急抽調民警加強接處警工作,確保110報警渠道暢通。台風影響本市期間,聯動中心向相關聯動單位處警6858起,其中防汛指揮部150起、電力公司1734起、氣象局2889起、綠化局1506起、衛生局297起。各相關聯動單位均緊急動員、周密部署、全力以赴、組織人員堅守崗位,形成了有效處置的工作合力。受台風影響,全市輪渡停航,部分群眾被困渡口。聯動中心立即啟動預案,聯系市交通管理局、武警總隊,調集大客車在大連路和打浦橋隧道接駁群眾過江,另開通復興路隧道下層供非機動車通行,確保群眾安全過江。共道接引導群眾過江3500餘人次。
(四)下一步工作
經過一年多的運作、磨合,應急聯動網路已經顯現出了在處置突發事件方面的作用。目前應急聯動體系已經具備了以下工作優勢:
一是擁有知曉率極高的110報警號碼。110報警電話開通十二年,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現日均受理量達3萬余次。大量突發事件信息正是通過110得到了及時反應和處置。可以說,110報警服務台是應急聯動體系得以正常運作的基礎保障
二是擁有覆蓋面廣,靈敏、准確的信息源。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氣象部門、衛生部門、抗災救災部門,都擁有與各自職能有關的信息渠道。因此,應急聯動體系的信息面覆蓋了社會各行各業和所有地區。所有聯動單位能夠通過聯動網路迅速、准確獲取相關信息。這是我們的信息保障。
三是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應急指揮體系。經過各聯動單位的通力協作,目前應急聯動體系已經建立了以應急聯動中心為平台,由各單位辦公指揮部門構成的兩級指揮體系,形成了指令暢通、快速便捷、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網路。同時,我們還建立了各單位的專業處置預案庫,可以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這是我們的組織保障
四是擁有常備不懈、訓練有素的應急處置力量。應急聯動體系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動員、調集包括全市4萬余名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在內的各類專業處置力量和有關部門專家。
根據市領導提出的「急需、分步」原則,為進一步擴大全市應急聯動的覆蓋面,目前我們已確定了第二批聯動單位的范圍,包括市氣象局、市建委、市港口管理局、市環保局、市環衛局、市地震局、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機場集團8家單位。已完成市氣象局接入工作,並將繼續按照「成熟一家,發展一家」分步納入的原則,爭取在2005年10月1日前完成第二批聯動單位的聯網工作。
三、相關應急處置工作的要點
其實,講到應急處置工作,在座各位都是各行業、各部門的領導、專家,相關工作經驗、經歷肯定很豐富。所以我在此僅就應急處置指揮架構和指揮流程方面的問題談談體會。
(一)指揮機構的作用和基本框架
1、作用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政府以及啟動了應急方案,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立即趕到了現場臨時指揮中心。但整個紐約市已經陷入了混亂之中。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相互之間已經失去了聯系。原本設計能夠抵抗台風、炸彈、停電,甚至是核武器的紐約市緊急措施中心毫無用處。由於世貿塔樓的坍塌,使天線失效,手機沒有了信號。而當地建立的全世界最大的電話交換站也遭到了破壞,沒有任何應急電纜可用。為了獲得有效的通信系統和指揮系統,朱利安尼一行在沒有交通工具的情況下,步行尋找可使用的臨時指揮中心。一天之內換了3個地方,其中包括警察局、消防站和紐約市警察學院。指揮中心距離現場的位置一次比一次遠。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尋找一個可以與外界保持聯絡、可以重組政府發出指令的地方。最後,他們撬開一個無人消防站的大門,依靠站內電話啟動了經過多次演練的應急處置方案第二階段。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一個有效的指揮機構在處置恐怖襲擊事件中的極其重要性。我們認為指揮機構的重要性,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決策,二是決策的傳遞。
決策依靠的是成熟的預案體系和對預案的不斷演練。我們今天這個培訓的目的就是熟悉、掌握《上海市處置恐怖襲擊事件應急預案》。各兄弟單位可能還將對此預案作進一步細化,結合各自實際制定相應分預案。這樣才能使整個預案體系具有可操作性。對預案進行適時的、有針對性的演練,是發現問題、查找不足、完善預案、增強應急處置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在這方面,我們應急聯動中心與反恐辦也進行過合作,搞過應急處置恐怖襲擊事件的綜合性實戰演練。今後,我們還將繼續。
決策的傳遞依靠的是功能強大、適於實戰的通信系統。這一點,在我們公安機關的處置預案中是十分強調的。每一次演練、每一次處置突發事件的總結,我們都要提到通信系統的使用問題,尤其是無線電台。如果說指揮所是我們的大腦,那麼通信系統就是我們的中樞神經,是傳遞信息的重要環節。沒有通信系統來傳遞信息,再完善的預案、再精妙的決策都只能是空中樓閣,功能強大的各處置部門只能各自為戰。尤其是在恐怖襲擊事件中,事態發展千變萬化,如不能及時掌握正確信息,往往會貽誤戰機,後果不堪設想。
2003年7月1日,正在施工的軌道交通四號線浦東南路至南浦大橋間隧道聯絡通道發現滲水,大量流沙湧入,有塌陷的可能。各搶險單位到場後積極開展工作。但是由於分屬不同系統,溝通方面存在障礙。市搶險指揮部成立後,公安機關迅速搭建了臨時通信平台,現場各單位憑借公安無線通訊網路和通訊器材,實現信息共享。此外,我局還派出圖像轉播車,安裝固定監控設備,利用公安光纜向市委、市政府實時轉播現場圖像,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認識通信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重要地位,不但要保持與指揮機構的通信順暢,而且要保證本單位內部的指令暢通。
2、基本框架
指揮體系是在指揮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各級部門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按照法定的規則和程序,形成的一種組織形式和領導制度,它是有效處置的重要保證。
在處置恐怖襲擊事件中,我們認為應建立以現場最高領導為核心、專家輔助決策的指揮體系,使指揮權力集中,機制統一、目標明確。體現專業指揮,最大限度的避免層級疊加。
指揮框架呈現兩頭大中間小。
市領導和專家顧問組建的宏觀決策層主要是關繫到較大范圍的全局性、普遍性和整體目標性問題的決策,對具體指揮層面作出指導意見。而組織執行層主要是參與處置的各相關單位的專業應急處置隊伍。
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組織框架具體表現如下:
···············
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市應急聯動中心受市委、市政府領導開展工作,有關專業部門領導和專家參與決策。如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由市反恐辦參與應急聯動中心工作,協助市領導開展指揮,對有關反恐方面工作開展專業指導。通過應急聯動中心現有的有無線通信系統,組織、協調有關應急聯動單位及反恐工作成員單位,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有序進行應急處置工作。
(二)應急處置的流程
報告 接報
處 警
接到110、119報警電話或有關公安分縣局上報、應急聯動成員單位通報的重特大公共突發事件(如恐怖襲擊事件)後,應急聯動中心在迅速將警情發送相關聯動單位的同時,立即由應急聯動的指揮大廳開展先期處置工作。
先期處置由指揮長全權負責。一是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啟動相應預案。二是將情況上報市委、市政府。三是與相關聯動處置單位互通信息,及時傳遞事態發展情況。
在各單位根據預案處置的過程中,應急聯動中心要負責不間斷掌握事態發展情況。一是要根據事態發展情況,征詢有關專家意見,確定可能的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及時變更、轉換突發公共事件的等級,根據需要啟動更高一級的應急處置預案。二是要將事態發展情況上報領導,通報相關單位。三是要視情開設現場指揮部,協助上級領導趕赴現場,進行現場指揮。四是要組織、調度後續力量和資源開展進一步應急處置、搶險救援工作。
各單位應在各自職權范圍內,根據有關預案開展應急處置、搶險救援。
應急處置工作告一段落後,由市政府發布終止命令。
(三)各聯動單位的職責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以下應急聯動各單位的職責許可權。
1、應急聯動中心的職責
(1)受理全市范圍內突發公共事件的報警。
市應急聯動中心受理通過「110」報警電話或者其他方式的突發公共事件報警後,應當立即予以核實,啟動相應的應急聯動處置專項預案,並向有關聯動單位的指揮機構下達指令,組織、協調、指揮、調度有關聯動單位進行處置。
(2)負責應急聯動處置一般突發公共事件。
在處置過程中,市應急聯動中心應當收集、匯總突發公共事件有關情況,根據現場實際或征詢有關專家意見,對突發公共事件進行綜合研判,確定突發公共事件的等級。屬於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的,要直接組織、協調、指揮、調度有關聯動單位開展應急聯動處置。
(3)負責組織聯動單位對重、特大突發事件進行先期應急處置,並協助市政府組織實施緊急處置。
對屬於重大以上突發公共事件的,要立即組織實施先期應急處置,同時上報市政府同意後,征詢有關專家意見,做好後續應急處置隊伍和資源的組織、調度等准備工作,協助市政府組織、協調、指揮、調度有關聯動單位實施緊急處置;屬於特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還應當立即通知有關聯動單位指揮人員和專家進駐市應急聯動中心。
發生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時,市應急聯動中心可以根據現場處置的工作需要,開設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部負責現場處置的組織、協調、指揮、調度。市應急聯動中心配合現場應急聯動處置,負責現場外應急處置隊伍、資源的組織、協調、調度。區、縣政府及有關單位應當為現場指揮部的開設提供必要的場地,並提供現場指揮部運作所需的後勤保障。
(4)負責對全市應急聯動工作的指導。
(5)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職責。
2、應急聯動單位的職責
公安、衛生、安監、民防、海事、建設、交通、環保等部門以及各區、縣人民政府(以下統稱為聯動單位),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下列的應急聯動處置工作:
(1)設立應急處置指揮機構,建立24小時值班備勤機制,做好應急處置准備;
(2)加強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測和預警,對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及時報告市應急聯動中心;
(3)按照應急處置的實際需要,組建和管理應急處置隊伍、專家隊伍,組織開展應急處置隊伍的訓練和演練;
(4)按規定配備、管理、使用應急處置的專業設備、器材、車輛、通信工具等裝備、物資和經費,保持應急處置裝備、物資的完好,確保應急通信的暢通;
(5)根據市應急聯動中心指令,按照職責分工和應急聯動處置預案的要求,迅速指揮、調度本單位應急處置隊伍、專家隊伍和資源,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快速高效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過程中,應及時向市應急聯動中心反饋處置情況和有關信息。
(6)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信息資源的交流與共享,為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提供及時、准確、全面的基礎材料、數據、情況及其他有關信息;
(7)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