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股市為什麼暴跌的原因

股市為什麼暴跌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1-06-26 02:34:41

『壹』 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

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以下三大原因造成市場暴跌:
第一,中國專平安不給股票持有屬者回報,反而不知羞恥地要在資金緊缺的A股市場融資1600個億,遭到股票持有者的狂拋平安股票,對市場的人氣打擊是深遠的,這也使得機構和散戶在長期里看空A股市場;
第二、美國次級債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伴隨這股票市場的大跌不止,很多重量級的金融機構倒閉關門,世界個大銀行資金緊缺,導致各國的經濟走下坡路,
第三、人民幣的升值,美元的貶值,出口產品量劇減,企業的利潤預期難以達到,股票持有者的回報存在很大的問題,導致機構和散戶大量賣出股票。
當然還有自然災害的影響,投資者心理受到暴跌的打擊,投資的信心和熱情嚴重喪失等也是加劇A股大跌的原因。
有以上的提綱,你再到網上找些內容補充,這樣寫出來就是很好的演講文檔啦。

『貳』 股票為什麼要暴跌

股票下跌總是會讓股民感覺擔憂,導致不問緣由就恐慌性拋售。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股市會下跌,總會有其下跌的原因。縱觀國內外股市歷史,可以總結出股票下跌的主要原因不外呼以下幾點:

1、 資金離場。
股價的總值是100億,如果再利用100億買進該股票,股價能漲多少呢?不禁要問,這100億在同一價位能完全買進嗎?回答是完全不可能的!物以稀為貴,股價只有越買超高。但是,買進股票的這100億在高位獲利賣出後(資金離場)稍有風吹草動,股價也應聲下跌了。

2、 自由買賣。
如果股價的漲與跌是由市場買與賣(不是刻意操控),當賣方力量大於買方的力量時,股價就會跌。

3、 莊家操控。
有些股票為什麼特別活躍與異動?原因之一是該股有莊家,由於活躍容易惹人注目,從而引起激發散戶賣出與買進的慾望,達到在高位完全賣出的目的,賣出後又利用少量的籌碼,拚命地慣壓,摧動股災的浪潮。

4、 企業挖肉補瘡。
企業虧損、資金短缺,上市公司常常賣出部分股票。俗語說:「買入容易,賣出難,」「降低價格連續賣出。」通常是大投資的一貫做法,企業與大莊家這一舉動,會導致市場的連鎖反應,市場有時也會出現恐慌性的拋售。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經驗與技巧,這樣才能作出准確的判斷,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裡面的牛人去操作,這樣要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叄』 今日股市暴跌原因是什麼

引起股市暴跌原因:

1、經濟波動:這是股票為什麼會下跌的根本原因,從宏專觀到微觀屬,經濟總是處於波動之中。

2、流動性收緊:當流動性收緊時,股票市場一般都會下跌。

3、業績低於預期:當業績超過估計區間時,股價肯定上漲。而業績低於估計區間時,股價大多下跌。

4、負面事件消息:很多情況下負面消息一般都還沒有真正影響到公司的業績,但是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卻是巨大的,所以也會引起股市跌落。


(3)股市為什麼暴跌的原因擴展閱讀:

在指數或是股價上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因資金流出引發的暴跌,一方面幅度往往會比較大,另一方面調整的時間周期也可能會比較長。

在指數或是股價上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因資金流出引發的暴跌,一方面幅度往往會比較大,另一方面調整的時間周期也可能會比較長,作為投資者,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止損止盈的准備,盡可能的保護好已經到手的利潤,做好利潤兌現,落袋為安,如果操作錯誤,就要及時的向市場認錯,並糾正錯誤。

『肆』 中國股市暴跌的原因是什麼

你好,股市暴跌的原因一般有以下:

一、事件驅動

事件驅動所謂的事件驅動也就是重大的利空消息引發股市短時間大幅度的下跌,這一類型的暴跌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就會跌到位,然後再進行反攻。針對這樣的暴跌,投資者要做的就是泰然處之,不要因為暴跌產生恐慌,盲目的進行割肉,避免割肉在地板上。可以耐心的持股,等待市場的反彈到來。

二、資金驅動

資金驅動就是因為部分的資金抽離市場引發股市的大幅下跌。在通常情況下,市場的資金進入和流出會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以維持市場正常運行,而一旦兩者的平衡打破就會造成市場的急速運行,當一批資金進入就會引發股票上漲,相反的,一批資金流出也會導致市場下跌,而股市中我們又常常會發現連鎖反應,一批資金導致股市下跌,而股市下跌就會連帶其他資金流出,當一批批的資金綜合到一起,效果加倍,當流出資金較大的時候就會引發股市的暴跌。一般情況下,股市在上漲到一定的漲幅的時候,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在指數或是股價上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因資金流出引發的暴跌,一方面幅度往往會比較大,另一方面調整的時間周期也可能會比較長,作為投資者,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止損止盈的准備,盡可能的保護好已經到手的利潤,做好利潤兌現,落袋為安,如果操作錯誤,就要及時的向市場認錯,並糾正錯誤。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伍』 股市為什麼大跌

股市漲跌都很正常,漲多了自然要跌,跌透了就該漲了。
有時受利空消息影響,莊家趁機洗盤,所以股市就會大跌。

『陸』 最近一周股市為什麼暴跌具體原因是

1、通脹形勢不樂觀,加息預期高,並且不斷的加息、上調存准率、調匯,大盤承受資金面的壓力和預期壓力;
2、新股發行不減速,對資金造成明顯的分流,主板失血較多;
3、創業板,中小板惡炒以及高市盈率之後的估值回歸不斷殺跌帶動了市場的補跌;
4、國際板的加快發行,導致了市場更加憂慮資金面的不足。
上述皆為市場下跌的重要因素,近期在國際板要推出的消息出來之後,成為了利空集中釋放的契機,主力大肆打壓。
股市個股大幅殺跌之後,將迎來反彈機會,現階段可以積極關注。

『柒』 股票下跌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股票下跌形容股票大幅度下降,主力資金退出市場。股票下跌可以有很多原因,整個行業板塊的下跌,整個股票市場的下跌,公司盈利業績等的不理想,公司負面的事件消息等等,這些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股票的。由股市分析助手炒股策略工廠指出,股市巨震將成本周大盤的主旋律。
1、市場內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

溫馨提示:股票投資是隨市場變化波動的,漲或跌都是有可能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0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捌』 股市為何大跌

當前股市大跌的原因:

多數將目光指向了超日債違約事件引發的海外市場對中國信用風險暴露的過度解讀,以及上周末公布的宏觀數據低於預期引發通縮擔憂、維穩時點結束、新一輪IPO等疊加因素。而具體到行動上,基金經理也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降倉位。

「黑天鵝」來了
3月10日,A股大幅低開探底,行業板塊盡墨,中石油全天試圖護盤,數度拉升,無奈銀行、保險及有色砸盤勢頭兇猛,最終跌幅超過5%的個股達到738隻。滬指以跌破2000點整數關口點位1999.06點收盤,下跌2.86%,創今年以來最大跌幅。
當天,亞歐股市也被波及;其中日經225指數跌1.01%,香港恆指下跌1.7%。相較而言,歐美情況好很多,歐洲股市周一收盤跌0.5%,美國道指下跌0.21%。
值得注意的是,10日當天,國內期市也遭遇「黑天鵝」,滬銅、鐵礦石、螺紋鋼、焦煤、玻璃等多個品種跌停;另外,橡膠跌逾4%,滬銀跌逾3%。
此後兩個交易日,雖連續藉助地產等藍籌股脈沖來維穩指數,但未見匯金、社保等「國家隊」護盤。3月12日,股指寬幅震盪,滬指一度跌破前低1984點,但在銀行等權重板塊帶動下回升,截至收盤,滬指跌0.17%,報收1997.69點。
隨著拋售越趨激烈,最常聽見的問題是市場究竟何時見底。A股曾於2012年12月、2013年6月及2014年1月跌至約2000點水平,每次觸及2000點水平後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彈。不過反彈幅度越來越弱,高點也越來越低。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3月12日向記者表示,對比每一隻上證成份股於2005年及2008年市場觸底時的估值及其目前估值,並以相應的市值加權平均來計算,目前上證指數[-0.17%]的估值仍較前期的底部高出15%-20%,當前滬指跌破2000點並不奇怪,此輪市場底部理論上約為1600點至1800點之間。
洪灝強調,銀行股估值是滬指走勢的關鍵,若銀行估值未能回升,上證指數可以跌得更低。此外,必須密切觀察銅和鐵礦石期貨及周期性股板塊表現,現在2000點只是一道馬其諾防線,隨時可破。
蝴蝶效應
誰是這場突如其來下跌的幕後黑手?海外投資者和海外媒體紛紛指向超日債違約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3月4日晚, ★ST 超日發布公告稱,「11 超日債」本期利息將無法於原定第二期付息日3月7日按期全額支付,僅能按期支付共計人民幣400 萬元,而全部應付利息為8980萬元。該債券系深交所上市的民營企業高收益債,CCC評級,2017年到期,年付利息,規模10億元。
這是中國公募債券領域出現的第一單違約。
目前來看,蝴蝶效應真或假很難有答案,只是在時間上或可印證:超日債違約事件3月5日發生後,國內股市和期市反應並不強烈,但由此揭示的信貸違約風險上升,在海外投資者之間連續發酵,並在3月7日(上周五)觸發倫銅暴跌近4%,為兩年來單日調整之最。
隨之而來的負面因素還有,3月9日中國PPI數據和2月出口增速下滑推波助瀾,大宗商品價格急跌,市場對經濟增長前景謹慎,從而導致焦煤、鐵礦等期貨品種走跌。
據一位海外投行人士向記者透露,他最近幾天在和海外投資者接觸中了解到,海外投資者多認為,部分中國公司以銅作為借貸抵押,如果企業違約,貸款人有機會斬倉賣銅;但市場憂慮超日債只是冰山一角,中國有大量企業以銅作融資,拋售可能會觸發連鎖效應,引發銅價再下跌。
針對這種現象,高盛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明確指出,過去幾年來,銅融資是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中另一個重要的套利工具,這些影子交易產生金融杠桿,而如今,融資的循環即將告終。
記者注意到,有悲觀的海外投資者甚至認為,超日債違約可能會令多米諾骨牌效應擴散,變成另一場雷曼危機。
擔心或許不是空穴來風。事實上,3月份城投債到期量確實已開始增加,而即將到來的二季度還會迎來鋼鐵、有色和煤炭等過剩產能行業信用債和信託產品到期的高峰。
據同花順[0.04% 資金 研報]數據統計,目前A股上市公司發行的未到期的公司債[-0.07%]還有460起,合計規模為6706億元。記者注意到,其中就有和★ST超日處在同一行業的天威保變[-5.09%資金 研報],其3月11日公告去年巨虧52億元。此外還有去年預虧30億元的華銳風電[-1.90% 資金 研報],這兩家公司分別發行了總計為16億元和28億元的公司債。
讓投資界關注的是,美銀美林認為,超日債違約可能引起連鎖反應,或將令超日債成為中國的「貝爾斯登時刻」,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信貸風險。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期間,隨著次級抵押貸款價格下挫,貝爾斯登的兩只對沖基金被迫申請破產保護,這家陷入困境的銀行於同年3月被出售給摩根大通。6個月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
基金經理降倉位
「從規模上看,超日違約與雷曼事件相比僅屬小事,投資者擔心的是,超日債違約或會引發投資者拋售公司債,市場恐慌並影響經濟。幸好,從近一周國內公司債市場看,並未出現大幅下跌。」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強調。
交銀施羅德基金固定收益部孫超稱,從超日債近一年運行狀況看,國內市場對超日債違約已有預期;在微觀個體方面,超日債的發行主體是典型的產能過剩行業(光伏行業),此次付息違約可以視為信用風險的局部、可控釋放。
孫超認為,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並重組,本是應有之義。在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後續類似的個體信用風險可能會繼續暴露;但在底線思維下,個體信用風險並不足以引發系統性和區域性的金融風險。而市場所關心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性質則與超日債違約截然不同。
有意思的是,對於超日債違約對市場的影響,國外研究機構更為悲觀。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向記者指出,國外和國內對中國經濟的擔心不是同一個方面的,最近一些信託和公司債方面的違約,讓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是不是能夠持續保持增長產生了一些懷疑。
但在她看來,公司債違約可能會有一些問題,但中國整個金融系統的流動性非常充裕,目前中國出現類似雷曼事件的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非常小。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表示,互相傳導的投資者情緒或是壓死市場的稻草,海外期市大跌的負面情緒勢必傳遞到A股市場,「3月7日晚大宗商品全面暴跌,其中鐵礦石、銅都是典型的中國元素,除了海外QE的因素,很難說與中國經濟較弱脫得開干係。」
楊德龍向記者透露,最近基金經理調倉方向是減持小盤股、成長股,轉戰到食品飲料、醫葯等行業,並且在最近兩周的大幅調整中,基金經理順勢降低了股票倉位,目前股票型基金的倉位已降至85%左右,偏股型在80%左右。楊德龍的調研顯示,上周調整前,股票型基金整體倉位還在89%左右。
誰是新的成長點
全國兩會上不斷傳出的消息顯示,2014 年將是內地資本市場的改革年。
證監會主席肖鋼3月1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鑒於目前QFII 占市值的比例還很低,因此仍有很大的潛力,將進一步擴大QFII和RQFII的額度,證監會也正與有關部門處理QFII 的稅收政策等問題。
與此同時,3月以來,市場中有關IPO結束暫停繼續推進的討論亦開始增多。上周末,證監會、交易所分別表示,爭取今年出台退市改革辦法,盡快出台創業板再融資等,發審會將在3月份啟動,但當月或不會有企業發行。這些表態都意味著新一輪IPO重啟已迫在眉睫。
楊德龍表示,除了融資銅等渲染恐慌情緒的外圍消息、近期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當前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之外,IPO技術性暫停的結束預期也對股市產生壓制。
萬家基金認為,IPO重啟以及一季報和去年年報將導致股票行情出現分化,在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的情況下,對主題投資將開始轉向謹慎。

博時新興成長[0.19%]基金經理韓茂華也認為,近期進入了上市公司年報的密集披露期,接下來一段時間,市場對主題類的炒作可能會相對冷卻一些。
在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師陳李看來,短期市場仍舊偏弱,需要等待風險的釋放,但未來預計仍有結構性行情,只是傳統老主題上漲最快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等到風險期過後,陳李建議關注醫療服務、信息安全相關的軟硬體、LED等「次新」主題,「只要未來能看到新的訂單或者新的項目,市場就會給予更高的估值。」
長江證券[0.24% 資金 研報]分析師鄧二勇也認為,短期市場處於脆弱期,配置上,改革元年去杠桿約束下經濟整體下行趨勢難改。

『玖』 股票上漲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會從政策、資金、國際環境等等來找答案,這是不錯的,尤其是政策因素的影響,永遠是伴隨著股市運行的;資金就更不用說了,有資金流入,股市當然上漲,流出即下跌了;國際環境——包括匯率、主要股票、期貨市場價格變化、戰爭等等都會影響到國內股票市場。但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重要的一點:股票市場具有它自身的運行規律!
股票的買和賣,其實就是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成交價格是買賣雙方的利益平衡點,所有的因素最終都通過買賣雙方的心理反映到價格上來。所以,股票市場的運行是以市場信心為基礎的。是市場心理的具體反映:低買高賣、快漲回調、急跌反抽,這都能解釋為:市場上取得某種共識——平衡!雖然在股票市場中,不平衡是常態,但是偏離平衡太遠了,它就要回歸平衡,就象鍾擺一樣,這就是規律。所有的因素都在這個基礎上發揮作用,你可以打破趨勢的進程,但不可以改變趨勢。這就是規律的作用!例如:上升趨勢中,1996.12底由於滬市上漲過猛,中央發了個文件,造成連續三天大跌,絕大部分股票三天內以跌停收盤,但是市場該漲的還是要漲,不會因為政策因素而轉向,97年上半年一直繼續在漲;同樣,在2242點以後,下降趨勢出現後,政府也多次出台了救市政策,但是均未奏效,原因就是市場還沒有回歸到位!
簡單而言,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也有市場其本身的運行規律,有些時候基本面因素影響大一些,更多的時候規律所起的作用大一些。
對於大盤而言,高位容易形成頭部,低位容易產生底部。
應該說,市場的高與低是相對的,原來的高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成低位,同樣,原來的低位也可以變成高位,但是在一個時間序列(一波牛市行情)里,高的就是高的,低的就是低的。有人要問:為什麼不能創新高?問得好。資金停止流入了當然就不能創新高了。又問:資金為什麼停止流入?答:因為覺得市場價格在高位,沒有盈利空間。再問:如何判斷市場在高位?答:市場心理影響到市場信心。
在股票市場上混的,都或多或少想從過去探知現在,從歷史推導未來,那麼,大盤的運行軌跡、時間、關鍵點位、支撐與壓力等等,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判斷,因為市場相信:歷史會重演——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高位和低位,而主流意見就是真理。
頭部因資金不再流入而形成,底部是資金流出萎縮而產生;頭部與底部之間是趨勢。
當空頭趨勢形成時,資金在流出,持幣者是不會介入的,只有在資金流出枯竭時,也就是成交量萎縮時,資金才會大規模入市,並且一舉扭轉趨勢。
確定多頭趨勢以後,在沒有形成頭部之前,它會繼續上漲,資金會不斷地流入。
需要明確一點是資金與趨勢的關系。
資金在空頭市場末期的流入,改變了市場的趨勢,使之由下降轉變為上升,由此看來,適乎是資金在主導著趨勢。其實不然,市場不平衡是常態,在空頭運行地極點後,市場已經具備反向修正的條件,資金乘勢入場形成合力,趨勢形成後又吸引更多的資金進來,將市場推高。如果資金是在多空平衡點上入場會怎麼樣呢?會形成盤整,也就吸引不了其他資金進來。所以說,資金和市場的關系是,兩者互相影響,但是先有趨勢後有資金。(這一點,在樓市也適用,政府總是以為房價高是抄家的緣故,其實房價不漲,誰去抄?)沒有趨勢肯定沒有資金。
資金是影響股票市場漲跌的直接因素,但是,決定資金流入與流出的是市場信心。
人的心理活動影響了判斷,判斷決定了行為,行為又導致了後果。
如果覺得上面說的還有點道理的話,現在做個小測驗。
1、假設你有一筆錢要投入股票市場,在綜合了軌跡、時間、成交量等等歷史因素後,你認為在什麼點位介入比較保險?(安全第一,盈利第二原則)
2、如果覺得目前的點位是底部,那麼現在的成交量是否已經達到萎縮的地步?也就是說:資金流出枯竭了!如果真的是,當然離底部不遠,如果否,就慢慢地等吧。

『拾』 股市每次大跌是為什麼

股市有牛熊交替,股價有漲跌現象,這是一種規律。

還要明白一點股市的風險是漲出來的,股市的風險是跌出來的,所以我認為股市每次大跌主要是為了以下幾點:

第一點:為了擠泡沫,讓市場價值回歸

股市為什麼每來一輪牛市都會相對應的來一輪熊市呢?還有就是為什麼股價漲高之後都會出現一輪下跌呢?出現這種走勢都是為了擠泡沫,讓股市或者股價價值回歸。

很多人都是在牛市行情的賺錢效應才進來股市的,所以下跌是為了種韭菜,牛市是為了吸引更多韭菜,讓這些韭菜成長起來,等熊市時候就開始收割韭菜。

總結分析

股票市場就是一個這樣漲跌循環的游戲規則,有漲有跌,只是漲跌的目的不同罷了。總之上漲是累積風險,在培養韭菜;而下跌是釋放風險,再收割韭菜,這是股市的一種定律。

閱讀全文

與股市為什麼暴跌的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琅琊榜投資了多少錢 瀏覽:981
資金4個月翻倍 瀏覽:995
沙特外匯儲備下降 瀏覽:706
融資警戒線和平倉線 瀏覽:785
掌眾金服理財 瀏覽:232
地產融資中介 瀏覽:396
武鋼國際資源開發投資公司 瀏覽:26
東京a股票 瀏覽:115
基金主體之間的關系及各自的職責 瀏覽:830
百川理財幣群 瀏覽:930
2019年期貨時間 瀏覽:734
理財會開場白 瀏覽:704
金扣理財 瀏覽:850
旅遊融資寶 瀏覽:641
唐山融資案 瀏覽:53
22萬理財 瀏覽:529
解除質押價格比質押價格 瀏覽:615
夢熙理財行 瀏覽:529
理財邦雷 瀏覽:579
潘多外匯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