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90年代首富是哪些人
75位上榜企業家財富突破100億元。前13位企業家身價均在300億元以上。
·上榜企業家的平均財富比去年增長100%,其中前50位比去年增長200%
·兩位女企業家占據了百富榜的狀元和榜眼。
·上榜富豪人數首次擴大到800位(去年是500位),上榜門檻仍是8億元。
10月1
0日,《2007胡潤百富榜》在上海揭曉,相關內容刊登在《胡潤百富》雜志上。
25歲的楊惠妍以財富1300億元成為首富。今年四月碧桂園在香港上市,目前其市值已突破2000億元。她的父親楊國強是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為人低調,2005年將的股份轉給了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二女兒楊惠妍。
50歲的張茵以財富770億元,排名第二。去年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後,她的故事激發了人們的創業熱情。她是五年來第一位登上胡潤強勢榜的女性。她擁有玖龍紙業72%的股份,她的財富在過去的一年裡增長了285%,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
許榮茂以財富550億元排名第三。世茂是中國最富盛名的高檔房地產開發商。世茂房地產自2006年7月在香港上市以來,其股價漲幅達280%。2006年銷售收入69億元,利潤近23億元。
今年是胡潤百富第九次發布「百富榜」,共有800位企業家上榜。前75位上榜企業家的財富均突破100億元,而前13位企業家身價均在300億元以上。今年上榜企業家的平均財富為42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00%,其中前50位上榜企業家的平均財富則比去年增長200%。上榜企業的透明度在逐年增高,其中前100位上榜企業家,74位擁有上市公司。
《2007胡潤百富榜》的狀元和榜眼被兩位女企業家牢牢占據,她們分別是25歲的楊惠妍和50歲的張茵。緊隨其後的女富豪有:SOHO中國張欣,財富270億元;富華集團陳麗華,財富200億元。今年共有65位女性上榜,占上榜總人數的8%,比去年多了1%。(去年500位上榜富豪中共有35位女性,占上榜總人數的7%)。中國首富的桂冠連續兩年由女企業家摘得,它反映出了中國女性非凡的商業才能。(註:10月12日中午11點公布《2007胡潤女富豪榜》)
隨著中國經濟及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民營企業規模和影響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國際化程度也更高。今年中國股市的強勁發展和土地的增值等是財富快速上漲的因素。中國的民營經濟更積極地參與到了全球經濟大家庭中,民營企業家們分享到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認為:「資本市場的繁榮,使得財富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另一方面,這也表明國際資本市場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 胡潤說:「很難讓人相信,中國在過去九年裡創造出了如此巨額的財富!我們都知道中國發展很快,但速度如此之快讓人感到震驚,遠遠快過美國和歐洲。」
前十位富豪
排名 財富(億元) 姓名 公司 總部 行業
1 1300 楊惠妍 碧桂園 廣東 房地產
2 770 張茵家族 玖龍紙業 香港,美國 包裝紙
3 550 許榮茂 世茂集團 上海 房地產
4 450 黃光裕 鵬潤投資 北京 家電零售,房地產
5 420 張力 富力地產 廣東 房地產
6 400 彭小峰 江西賽維 江西 太陽能
6 400 榮智健 中信泰富 香港 綜合
6 400 許家印 恆大集團 廣東 房地產
9 380 張近東 蘇寧電器(73.10,3.30,4.73%) 江蘇 家電零售、房地產
10 360 郭廣昌 復星集團 上海 綜合
❷ 90年代投資股票可以賺錢、21世紀最好的投資是什麼
首先,股票有上千隻,我們常常要為選股而煩惱。往往我們浪費了很多時間,翻閱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和財會報表,結果卻選了幾只破股。而國內現貨白銀則沒有選股的煩惱。相當於是全國最大的一隻股票的,可以讓我們的精力一直就專注在白銀之上,也不用去理會那些似真是假的公司財務數據,不必為那些飄忽不定的小道消息所迷惑!因為市場的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和監管機構是非常之健全的!如果你在這個市場虧損,只能怪自己的技術或者心態,這個市場沒有莊家。市場規范,自律性強,法規健全。 1、交易時間。股票交易時間只有每天固定的4個小時,限制性大,極不靈活;黃金每天24小時交易,在任何有空的時候和任何想賺錢的時候都可以操作。 2、交易品種。股票買賣要從一千多個股票裡面做選擇,工作量大,盲目性也大;白銀投資只關注白銀一個品種。 3、雙向操作。股票只有漲的時候才可以賺錢,跌的時候就套著,只能等待回升解套或割肉,不但容易虧損,更浪費了時間成本;白銀可以雙向操作,既可以買漲,也可以賣跌,漲和跌都可以賺錢。 4、交易方式。股票是T+1,當天買,次日才能賣出,增加了投資風險;白銀是T+0,當天可以買賣無數次,使投資者擁有更多投資機會。 5、保證金形式。股票買賣需要全額投入,想要獲得越多收益,就需要投入越多成本;白銀以保證金形式,按照杠桿原理,只需投入成交額的2%即可做100%的交易,以小搏大,獲得的利潤可想而知。 6、人為操作。股票由於市值較少,資金量較大的莊家可以隨意操控股價,做出相應的k 線圖形,騙取散戶跟風,從而使散戶產生虧損,白銀是全球市場,根本不存在人為操作。 7、市場公開透明。影響白銀價格變動的各種因素都是公開透明的,可以通過互聯網等媒體迅速獲得,而對股市而言,時有虛假財務報表和巨額潛虧情況,使投資者損失慘重。 8、資金安全。交易資金由銀行進行第三方託管,自由出入金、你完全可以放心資金安全問題。 對白銀投資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按下方的聯系方式聯系、另外公司可提供免費的模擬盤給你試著操作、覺得滿意我們再開戶 現貨白銀是給大家提供一個平台,一個機會,一個可以賺錢(但同時是有風險)的機會,如果想博弈的投資者可以操作,不敢或者不願意博弈的朋友最好只圍觀(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海西交易所25號會員:天養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經紀人:王善良
❸ 90年代漲到2400元的股票是什麼來著
是600607,聯合實業。現在的上實醫葯。現在的股票軟體已經看不到90年的了,按現在的價格向前除權,92年的價格只有3分。90年還不到1分,現在是二十幾元,你看漲了多少?
❹ 深圳市股票交易所90年代後股票增長最大的是哪個
據我2013年11月的統計結果,000002萬科 是深圳股市成長倍數的冠軍,成長了130倍(未計入現金紅利)內,該容股1991年上市。如果「向後復權」的話,萬科今天的股價應該是每股1368元,歷史最高價為每股3344元。第二名是002024蘇寧雲商(原名蘇寧電器),成長倍數為80倍。第三名為000651格力電器,成長倍數為64倍。
❺ 90年代,股民們都是怎麼買股票的
營業部有大屏幕和小的交易終端可以查看、分析行情,那時候懂電腦的人不多。懂的可版以自己在交易終端上權輸入自己的帳號密碼進行交易。
不懂的,可以到櫃台,索要買賣單,手工填寫,交給工作人員幫交易,成交後會打出一份交割單。
上交所剛開始的時候,就有了投機者,借了或者租別人的身份證去買股票(就和現在用很多熟人的賬戶交易一樣),達到控制大部分股票的目的。炒股炒股,就是那時候來的,囤積讓市場缺少流動性,抬高價錢再逐步賣出。
(5)中信泰富90年代股價擴展閱讀:
股民投資注意事項:
當股價指數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與股價走勢形成底背離,要漲。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下向上穿過MACD,形成二次金叉,大漲。
當股價K線圖上的股票走勢一峰比一峰高,股價一直在向上漲,而MACD指標圖形上的由紅柱構成的圖形的走勢是一峰比一峰低,即當股價的高點比前一次的高點高、而MACD指標的高點比指標的前一次高點低。
作股票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關系,裡面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大家知道,尤其是一些新手投資者,更加要注意很多的風險,股票市場下調才開始,很多人賠錢很多,由此可以看出股票市場風險是多麼大。
❻ 看到90年代時有三千多塊錢一股的股票,現在幾塊錢.怎麼會那樣的.
早期上市公司未規范 面值不一定 每手交易股數也不一定
一、華源制葯(600656.SH)原名浙江鳳凰的華源制葯,於90年底掛牌,股價
由260元大漲至92年5月25日的3,700元天價,前後歷時18個月,累計漲幅
1,323%!真是削爆了!!
二、豫園商城(600655.SH)豫園掛牌時面值100元,總市值5,800萬元人民幣,
股價從800多元/股上漲至10,500元/股(未規范時的股王)
三、億安科技(00008.SZ) 原名深錦興的億安科技於00年2月15日成為股份
拆細後首家股價超過100元大關的上市公司,至2月17日創下126.31元的
天價。落入ST的億安科技後已改名為寶利來
四、ST海虹(000503.SZ)ST股每日漲幅限制在5%,00年ST海虹用了33個交易
日,拉了32個漲停板,來到了83.18元天價。ST股耶!
五、基金裕元(500016)原名基金湘證。99年10月28日,基金湘證上市,當
日凈資產只有1.09元的它以2.45元開盤,盤中最高來到十元,當日收盤
6.20元,漲幅高達500%。
六、中工國際(002051.SZ)『新老劃斷』後第一股,掛牌當日最高漲幅達
575.67%,收盤漲幅332.0%,換手率94.05%,成交金額8.28億元
七、*ST達爾曼(600788.SH) 中國證券史上第一家跌破凈資產的股票,且在
2004年12月30日跌破了1元的面值,成為中國A股市場成立至今首隻「仙
股」。後落入ST股族群,今已停牌。
八、西南葯業(600666.SH ) 94年4月5日,西南葯業開盤價為23.50,收盤價
為13.10,一天之內整整跌去了44%!當日買入者,至今仍未解套!
九、ST重實(000736.SZ)04年創下每股收益-14.08元紀錄
十、*ST科健(000035.SZ) 05半年報期末每股凈資產-11元
資料來源:開啟中國證券市場大門 台灣聯經出版
❼ 20世紀90年代的一些重大金融事件
剛剛過去的20世紀90年代,整個國際金融頜城動盪不安,危機疊起。從北歐銀行業的倒閉到歐洲貨幣危機入墨西哥金融危機到巴林銀行的倒閉、大和銀行的巨額虧損,再到亞洲金融危機,無不令人觸目驚心。
90年代以來的幾次重大國際金融動盪事件中,外匯投機的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外匯投機是一個遠期的外匯交易概念,它納粹是為了外匯波動差價而進行的一種外匯買賣。其交易目的不是真實的外匯,而是為了未來匯率波動的差價而進行的買空或賣空。一般來說,判斷某種外匯未來看漲的一方為多頭,其具體操作辦法是買空(即低買高賣),這在國外又稱公牛;而判斷某種外匯未來看跌的一方則為空頭,其具體操作是賣空(即高賣低買),這在國外又稱為熊。當這種外匯到期上漲則多頭方盈利,反之則空頭方盈利。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橫沖直撞的對沖基金無非就是這兩種投機的對做,以對沖其風險。但由於其具有杠桿效應,因而對國際金融的沖擊更大。在歐洲貨幣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泰國金融危機中京羅斯做的都是空頭,判斷英鎊、里拉、墨西哥比索和泰林等要貶值,在其沒有貶值之前先拋售大量籌碼,待其貶值以後再以低價吸進籌碼還貸,從而從中獲利。縱觀國際投機資本的炒作,其攻擊一國貨幣(假如泰殊未來有貶值的預期)的途徑一般可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投機者從泰國商業銀行拆入大量的泰鐵,然後到外匯市場上全盤拋售泰林換取美元,由此引發市場的「羊群效應」,其他市場參與者紛紛效尤,使秦鐵匯率逐步下跌後則以低價買回素昧,部分還貸部分盈利;二是投機者從銀行同業拆入泰林,拋售泰殊的同時,買入泰殊兌美元的期貨合同,吉泰鐵上漲則賣家賺錢,若秦殊下跌則買家用較不值錢的秦鐵結算合同從而賺錢;三是投機者在攻擊匯率時,同時在股市做空,購入或在股指期貨市場拋空,即使匯率因央行干預不變,投機者仍可在股市或股指期貨市場中盈利,即(l)股市上拋空~投機攻擊~利率提高~股市下挫~股市購入;(2)投機攻擊~利率提高~股市下跌~股市購入~投機退出~利率下降~股價上升~股市拋售;(3)期市上拋空股指期貨合約~股指期貨合約下跌~平倉股指合約。
❽ 有懂經濟的說一下,日本90年代經濟被美國掠奪時房價及其他物價的情況
1985年9月,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傑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雪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這就是有名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
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據說在廣場會議上,當時的日本財長竹下登表示日本願意協助美國採取入市干預的手段壓低美元匯價,甚至說「貶值20%OK」。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首的美國政府當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當時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表示當時的美元匯率水平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兌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達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也就是說,日元兌美元升值一倍。
為了抵消日元升值對本國出口貿易的負面效應,日本政府從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實行2.5%的超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國內泡沫空前膨脹。日經平均股價在4年中上漲了2倍.1989年末最後一天,日本市場交易創下接近4萬日元的歷史最高股價,得意忘形的人們認為「明年股價可望達到5萬日元」。然而以這一天為轉折點,1990年市場交易的第一天,股價就落入了地獄。
再來看看日本的房地產熱———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價格每年以兩位數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價格竟上升了30.7%,商業用地則跳升了46.8%。土地價格的急劇上升造成土地擔保價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藉此從金融機構借到更多的錢,並以此位本金再去購買別的土地。然而,到了1997年時,住宅用地價格比最高價時已下降了52%,商業用地更是下降了74%。泡沫的崩潰造成土地交易幾乎無法成交,而金融機構則被壞賬緊緊包裹無法動彈。
日元升值使海外企業和土地等資產價格以及金融資產相對比較便宜,於是日本企業和投資家意氣風發地大量接收已開始出現泡沫破滅徵兆的美國國內資產。美國則藉由美元貶值等因素成功轉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債負擔,充分利用這個緩沖期發展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新經濟。
90年代日元再演幣值上升風雲,1995年一度達到1美元兌換80日元,此番升值對製造業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企業通過加強管理提高生產率的餘地幾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經達到了日本經濟無法承受的水平。隨後,在美國的干預下日元開始貶值並引發了「拋售日本」狂潮,日本經濟的增長潛力籠罩在陰影中。泡沫破裂後,由於日元貶值造成日本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體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使銀行體系受到市場的嚴厲懲罰,一些大銀行紛紛破產或重組。自此,日本從「十年衰退」狀態進入「退休日本」狀態。
美國發展經濟學家拉魯奇(La-Rouche)等人對《廣場協議》大加撻伐,認為它是包含布熱津斯基原則 的金融泡沫轉嫁協議,在日本製造了龐大的「超級日元」泡沫,引誘日本充當了境外美元資產的大買主,為美國巨額財政赤字提供了融資,為瀕臨絕境的美國房地產投機商「解套」,為美國的通貨與宏觀經濟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本國最終卻在不可避免的泡沫破滅之後陷入十年蕭條漫漫長夜,至今仍未完全復甦。凱塞•沃爾夫等人乾脆直指美英聯合通過《廣場協議》、《盧浮宮協議》等工具蓄意製造了一個巨大的「威尼斯泡沫騙局」,誘騙日本入彀。
確實,20世紀90年代日本「失去的十年」與《廣場協議》擺脫不了干係,正由於日元過快地大幅度升值,同時迫於美國壓力快速、全面推行了金融自由化,刺激了日本在海外大規模投資,日本在很短時間內就上升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資本輸出國,「收購美國」之說一時甚囂塵上,石原慎太郎的《日本可以說不》一書也應運而生。對此火上澆油的是1987年2月的《盧浮宮協議》,日本迫於美國壓力實施了1987年2月至1989年5月的超低利率,以至於日本經濟界人士中間彌漫著永久低利率的神話,有人甚至聲稱日本的低利率應該是世界「低利率接力的最後一棒」, 而正是這種低利率一方面極大地刺激了日本資產市場的膨脹,1989年東京黃金地段帝國大廈的地價就超過了加利福尼亞所有房地產的價值,一個東京市的地價竟然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另一方面激勵了企業、個人、機構奉行激進的高負債策略,借入資金用於國內外資產市場的投資。當資產市場泡沫膨脹到頂峰而日本銀行也不得不修正超低利率時,資產價格泡沫轟然破滅,眾多日本企業、機構和個人轉瞬之間淪為「億萬負翁」,致使日本的經濟復甦之路在巨額不良資產的拖累下格外坎坷。
對於老百姓來說,我們要謹防泡沫破裂,也就是謹防樓市股市崩盤,在崩盤之前享受泡沫的膨脹,在泡沫破裂的前一瞬間跑出來。
可假如跑不出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