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格力籌劃股權轉讓股價

格力籌劃股權轉讓股價

發布時間:2021-06-26 05:03:05

⑴ 國軒高科股權轉讓公告暴露新股東身份 外界猜測或是大眾汽車

5月19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實際控制人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的通知,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宜,擬向戰略投資者轉讓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權並涉及其他表決權安排。在此基礎上,很可能導致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權的變更。
在這份公告的具體內容中,有人發現國軒高科用一句話表明本次交易對手方屬於製造業,該事項仍涉及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對此,不免讓人引起猜測,此前與國軒高科有著多次合作傳聞的大眾汽車或將是該交易對象。
僅在該公告發布一個月之前,「大眾52億入股國軒高科」一事剛被國軒高科定義為謠言,稱董事會未接到過相關提案。目前,雙方的合作謠言在持續發酵,但在本次公告內容細節的指向下,大眾再次被聯想為是國軒高科的戰略投資者。
1

公告細節將交易對象指向大眾
在5月19日國軒高科發布的公告中,國軒高科指出交易對手屬於製造業。與此同時,國軒高科表明該事項仍然涉及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基於這簡單的兩句話,直接引起了外界對交易對象的猜想。
在汽車行業中,一般企業股權轉讓無需相關部門審核,只需交易雙方按照相關規定正常進行。但國軒高科提及,其本次交易需要「相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僅從這一點上看,交易對象在行業中屬於主流車企,且極有可能為跨國車企。
資料顯示,按照相關規定,外資並購境內企業以及涉及《反壟斷法》的並購,需要商務部審批。其中,外國並購境內企業系指外國投資者購買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股東的股權或認購境內公司增資,使該境內公司變更設立為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設立外商投資企業,並通過該企業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且運營該資產等。
基於上述要求,有人猜測國軒高科的股權交易方很可能來自海外。在諸多的海外車企中,與國軒高科有著密切聯系的就是大眾集團
2

反復辟謠的大眾入股門
早在2019年,大眾加快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尤其對於新能源汽車領域。從那時起,大眾開始探索對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投資,而國軒高科也在考察范圍中。也正是從8月份開始,國軒高科和大眾之間有了入股合作的傳言。雖然那時雙方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外界一致明白,大眾確實在中國准備謀求一家電池工廠展開合作,這個目標可能是國軒高科,也可能是其他電池廠商。
距離大眾和國軒高科的第一次「接觸」 4個月後,雙方的傳言在 2020年1月16日開始發酵。消息稱大眾將斥資5.6億美元即將收購國軒高科20%股份。隨之而來的是國軒高科股價一路走高,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高——28.5元。
僅兩三天的時間,國軒高科在收獲高股價後針對大眾收購其股份一事進行首次正面回應,表示「雙方並未簽署任何協議」,同時承認雙方在就合作進行探討。國軒高科雖然否定了與大眾之間的股權交易,但也落實了兩者之間的「合作」關系。
在外界看來,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總是處在傳言之中。今年4月份,一則「大眾汽車收購國軒高科股權一事已經獲得董事會的批准,將收購國軒高科30%的股份,價值為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4億元)」的消息又一次引發市場密切關注。國軒高科股價再次上漲,同時國軒高科以公告辟謠。
在反反復復的辟謠中,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發展了半年多之久。但與前三次不同,本次的股權交易源頭是國軒高科,這為大眾入股奠定了基礎條件。
3

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的目的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大眾汽車和國軒高科並沒有達成確定性協議,但國軒高科股權轉讓已在進行之中,而大眾在中國尋找電池工廠合作的計劃也在繼續。正是基於這一點,更加明確了大眾與國軒高科之間的可能性。
自「排放門」事件後,大眾汽車開始加速電氣化布局。而面對中國這個大眾汽車全球第一大市場與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大眾汽車的電氣化動作更為迅速。此前,大眾汽車CEO迪斯曾表示,大眾計劃到2028年在全球交付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國製造。此前,大眾已與江淮汽車成立一座研發中心,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
除此之外,迪斯還提出到2025年,大眾集團在中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要達到150萬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會達到75GWh。此前,大眾集團已宣布將在2020年底開建鋰電池工廠,投資將超過4.5億元,最早於2023年正式投產,初始產能為16GWh。
為滿足大眾在中國電動汽車的長期需求,大眾集團已經簽署了總價值達480億美元的電池供應合同,其中包括三星SDI、寧德時代等。但在此基礎上,大眾集團更希望掌握動力電池供應鏈,而不受供應商約束。
通過入股中國電池生產商,大眾集團將在中國市場中建立更加固定的關系,從而保證自己的領導地位。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大眾一定將選擇國軒高科,中國還有很多中大體量的電池製造企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股權轉讓怎麼做稅務籌劃

一 、股權轉讓與避稅

股權轉讓,是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權的民事法律行為。

避稅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上的漏洞或稅法允許的辦法,作適當的財務安排或稅收策劃,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達到減輕或解除稅負的目的。其後果是造成國家收入的直接損失,擴大了利用外資的代價,破壞了公平、合理的稅收原則,使得一國以至於國家社會的收入和分配發生扭曲。其特徵有非違法性、低風險和高收益、策劃性、反避稅性。

二 、避稅方式

企業避稅的方式多樣,從目前情況歸納,大致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稅收的差異性避稅

利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稅負差異避稅。

(2)轉讓定價避稅

關聯企業高進低出,或者低進高出,轉移利潤,涉及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或增值稅等;改變利息、總機構管理費的支付,影響利潤;改變出資情況,抽逃資本金等,逃避稅收。

(3)利用稅法本身存在的漏洞

利用稅法中的選擇性條文如增值稅購進扣稅的環節不同,房產稅的計稅方法(從租從價)不同;利用稅法條文的不一致、不嚴密;還有利用一些優惠政策沒有規定明確期限的。

(4)資產租賃避稅

如關聯企業中,效益好的向效益差的高價租賃設備,調節應納稅所得,求得效益好的企業集團稅收負擔最小化;關聯企業之間資產相互租賃,以低稅負逃避高稅負,如以繳納營業稅逃避繳納所得稅。

(5)避稅地避稅。

納稅人利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特區、開發區、保稅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這些低稅負地區虛設常設機構營業、虛設中轉銷售公司或者設置信託投資公司,轉移利潤從而減少納稅。

(6)運用電子商務避稅

電子商務是指交易雙方利用國際互聯網、區域網等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易。電子商務活動具有交易無國籍無地域性、交易人員隱蔽性、交易場所虛擬化、交易信息載體數字化、交易商品來源模糊性等特徵。電子商務給避稅提供了更安全隱蔽的環境。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的隱蔽性,避免成為常設機構和居民法人,逃避所得稅;利用電子商務快速的流動性,虛擬避稅地營業,逃避所得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利用電子商務對稅基的侵蝕性,隱蔽進出口貨物交易和勞務數量,逃避關稅。

以上就是稅點點對股權轉讓如何避稅問題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⑶ 格力電器2015半年報股權結構,董明珠持多少股

截止於2017年11月5日董明珠持有(000651)格力電器44,488,492股。

自上市以來,格力集團一直在進行減持或轉讓股份,不過轉讓幅度最大的一次源於2006的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集團將所持股份大幅轉讓給經銷商和管理層。因為這次改革,格力電器還被媒體稱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3)格力籌劃股權轉讓股價擴展閱讀:

鳳凰網財經梳理發現,自格力電器上市後,格力集團逐步「減持」持有格力電器股票。1998年和2000年,由於新進了股東,格力集團持股比例小幅縮水,一直到2005年,格力集團合計持有格力電器股權比例一直在50%以上,處於絕對控股地位。

2005年,證監會推動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電器積極推進。2006年3月,格力電器啟動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集團持股比例首次降至低於50%。

根據格力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公司決定對管理層實施股權激勵,激勵股份總數量為713 萬股,激勵股份來源為珠海格力集團公司。激勵股份的每股出售價格為5.07 元(2005 年12月31 日公司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激勵股份價格遠低於當時格力股價。

格力集團從所持股份中劃出2639萬股股份,作為格力電器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如格力電器2005年度、2006年度和2007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分別達到承諾,則格力集團將以當年年底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作價,將股份出售給公司高管人員、中層幹部、業務骨幹及公司控股子公司高管人員。

2006 年7 月11 日,公司實施了每10 股轉增5 股,原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規定向公司管理層出售的股份數量由713 萬股相應調整為1069.5 萬股

其中,董明珠作為董事、總裁,獲得激勵250萬股,佔全部激勵計劃的23.38%,合計需要資金967.5萬元。激勵價格為3.87 元(2006 年12 月31 日公司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

截止2006年底,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股份降至40.84%。歷史資料顯示,三次股權激勵分別從格力集團手中把1.62%、1.33%和1.28%的股權轉讓給格力電器管理層,合計轉讓了4.23%的股權。大股東格力集團對上市公司控制力逐步下降,而格力電器管理層逐漸擁有了一定的投票權。

股權激勵對象還包括格力經銷商,這一變動在2007年基本完成。2007年,格力集團向公司主要經銷商作為股東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轉讓格力電器10%的股權,使之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並成功引入經銷商聯盟成為公司戰略投資者等方式。

截止2007年底,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股票驟降至22.58%,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73%。

2009年7月股市走出金融危機,格力集團減持了上市公司股權,直到12月底,格力集團減持了約1.85%的上市公司股權。同樣在這一年,格力集團旗下格力地產也在大舉減持上市公司股權。

此外,格力電器在2007年12月和2012年1月先後兩次完成了增發,第一次增發了接近3000萬股,對上市公司總股權約有3.6%的攤薄,對格力集團及旗下格力地產的股權帶來了1%左右的股權攤薄。

2012年1月格力電器再次增發,增發股份近1.9億股,對上市公司總股權形成6.3%的攤薄,比第一次增發的影響更大。

截止2012年底,格力集團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從19.45%減少到了18.22%,減幅為1.23個百分點,旗下格力地產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從1.22%下降到了1.15%。

這使得格力集團及旗下格力地產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20%以下,在此次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時,格力集團及旗下格力地產只擁有了19.37%的投票權,歷史上首次低於20%。

2013至2018年三季度期間,格力電器持股比例一直穩定在18.22%,持股比例為格力地產逐漸退出了前十大股東名列,董明珠成為了十大股東之一。

梳理格力集團的「減持史」發現,自上市以來,格力集團一直在進行「減持」或轉讓,不過轉讓幅度最大的一次開始於2006的股權分置改革,格力集團將所持股份大幅轉讓激勵給經銷商和管理層。因為這次改革,格力電器還被媒體稱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此次,格力集團擬再次轉讓格力電器股權,甚至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背後根源可能還是國企改革。宋清輝對啟陽路4號表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逐漸退出競爭性行業背景下,格力電器控制權變更原因或是出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這也是國企國資改革發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變革。

⑷ 股權轉讓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股權轉讓,是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東權益有償轉讓給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權的民事法律行為。
股權轉讓概念股在節前成為難得的熱點,瀘天化、英力特等股票強勢上漲,股權轉讓概念股開始受場內外資金追捧。節後國棟建設大股東轉讓股權,復牌後一字漲停,帶領其他股權轉讓概念股走強,股權轉讓概念或持續發力。
股權轉讓導致公司實控人發生改變的公司,一般情況下在二級市場容易受到資金關注。按照資本運作的模式,新股東在獲得公司控制權之後,會加速資本運作,比如注入新股東旗下資產等。市場預期新股東的優質資產注入或使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股價往往會提前反應。
10日晚間兩市集中出現四家籌劃股權轉讓案例:
司爾特:控股股東籌劃轉讓控制權,股票;
神州高鐵:控股股東籌劃轉讓股權,股票;
ST合金:第二大股東擬轉讓股權,股票;
太陽紙業:控股股東擬向復星集團之控股企業轉讓7.49%公司股份,股票10月11日復牌。
並購重組辦法出來之後,借殼難度增加,股權轉讓成為變相借殼新路徑,市場對股權轉讓炒作也熱起來,其中四川雙馬(18.81 +0.00%)便成為其中翹楚。
瀘天化:大股東公開徵集受讓方,大股東擬轉讓19.66%股權。業內人士表示,瀘天化此舉有利於促進上市公司轉型升級、持續發展和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能力。
四川雙馬:北京和諧恆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天津賽克環合計以協議方式受讓50.93%四川雙馬)股權,收購比例超過了30%自動觸發全面收購要約,次要約收購的要約價格為8.09元/股。
英力特:大股東英力特集團的控股股東國電電力(3.00 +0.00%)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英力特集團轉讓英力特化工、英力特煤業相關資產的議案》,英力特集團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轉讓其全部持有的英力特51.25%股份,公司控制權將發生變更。
樂通股份:協議轉讓價26.92元。新股東:深圳市大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周鎮科為大晟資產實際控制人。
上述轉讓完成後,大晟資產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周鎮科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周鎮科為上市公司大晟文化(69.66 +2.22%)(原寶誠股份,股票代碼:600892)的實際控制人。
周鎮科此前通過股份轉讓形式入主寶誠股份,並對其進行重組 ,變更為文化行業公司。
襄陽軸承:公司控股股東三環集團擬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事宜,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
而這也是繼湖北能源去年易主央企之後,湖北省屬國資的又一次大變革。
香梨股份: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昌源水務」)的控股股東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水務」)於9月6日召開股東會,審議通過了相關議案,同意通過產權交易所將其所持有的昌源水務51%股權公開掛牌轉讓。經申請,公司股票自9月8日復牌。
青松股份: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柯維龍、持股5%以上股東柯維新及其他股東陳尚和、傅耿聲等共計9名公司股東於9月12日與山西廣佳匯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簡稱「廣佳匯」)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向廣佳匯轉讓上述股東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合計4962.2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86%,轉讓價格為11.79元/股,轉讓價款總額為5.85億元。
山西三維:由於受到市場環境、行業監管政策變化、部分標的資產無法按預期計劃納入重組范圍等影響,公司決定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同日公司披露,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路橋集團")將通過受讓公司控股股東三維華邦100%股權的方式,成為上市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
大連電瓷: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桂雪9月19日與阜寧稀土意隆磁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意隆磁材」)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劉桂雪擬將其持有的大連電瓷股份4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19.61%,以28元/股(較上市公司前一交易日收盤價27.20元/股溢價2.94%)的價格協議轉讓給意隆磁材,轉讓總價款含稅合計11.2億元。
本次協議轉讓完成後,劉桂雪持有公司股份數下降為16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8%;意隆磁材將持有大連電瓷4000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9.61%,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意隆磁材實際控制人的朱冠成及邱素珍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深圳惠程:協議轉讓價19元。新股東:中馳極速及其一致行動人中源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已變更為汪超涌先生和李亦非女士。已辟謠360借殼。
棟梁新材:協議轉讓價32.49元。新股東:萬邦德集團有限公司和原大股東股份相同,共同控制。棟梁新材原本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萬邦德制葯100%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
但由於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涉及環節較多,交易各方就重組所涉及的資金方案、盈利預測補償方案及申報文件准備等相關事項或方案仍無法在規定期限內達成一致或協調完成,最終終止了上述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公開資料顯示,萬邦葯業早前曾謀求在創業板上市,之後其IPO申請項目被證監會"終止審查
運盛醫療:協議轉讓價15.7元。新股東:四川藍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藍潤資產成立於2014年3月,其控股股東為藍潤集團,實際控制人為戴學斌、董翔夫婦。
藍潤集團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 為核心業務,同時以物業管理、能源化工等產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型綜合產業集團。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藍潤集團的土地儲備 量、累積開發量、累積管理物業等重要指標在四川房企中均名列前茅。
此外,截至2015年12月31日,藍潤集團總資產為321.58億元,凈資產為106.38億元;其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0.98億元,凈利潤13.40億元。
對於此次受讓股權的目的,藍潤資產表示,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有效整合資源,增強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同時認可並看好運盛醫療未來發展前景,通過此次股份轉讓,擬獲取上市公司股權增值帶來的投資收益。
三愛富(13.86 ):協議轉讓價20.26元。新股東: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海華誼與公司、中國文發集團於8月5日簽署了《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議》,上海華誼通過公開徵集方式向意向受讓方中國文發集團協議轉讓三愛富20%股份,並由上海華誼收購三愛富現有主要資產,由三愛富購買注入資產,通過實施重大資產出售和資產注入 ,促進三愛富實現轉型發展。
中國文發集團成立於2003年4月,注冊資本為12億元,其出資人為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 。
這也意味著,上述轉讓完成後,三愛富控股股東將由上海華誼變更為中國文發集團,實際控制人將由上海市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LJJY9418】
日海通訊:協議轉讓價27.18元。新股東:潤達泰,實際控制人將由王文生變更為薛健。潤達泰成立於今年6月29日,注冊資本20億元,其普通合夥人為上海錫玉翔投資有限公司,出資200萬元,有限合夥人為潤良泰,出資19.98億元。
潤良泰則成立於2015年2月,注冊資本90億元,其執行事務合夥人也是上海錫玉翔,後者出資1000萬元,潤良泰的有限合夥人則包括華升資管、雙良科技、中裕投資、天碩投資、華有科技投資等,出資額分別為30億、10億、10億、29.9億和10億元。

閱讀全文

與格力籌劃股權轉讓股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琅琊榜投資了多少錢 瀏覽:981
資金4個月翻倍 瀏覽:995
沙特外匯儲備下降 瀏覽:706
融資警戒線和平倉線 瀏覽:785
掌眾金服理財 瀏覽:232
地產融資中介 瀏覽:396
武鋼國際資源開發投資公司 瀏覽:26
東京a股票 瀏覽:115
基金主體之間的關系及各自的職責 瀏覽:830
百川理財幣群 瀏覽:930
2019年期貨時間 瀏覽:734
理財會開場白 瀏覽:704
金扣理財 瀏覽:850
旅遊融資寶 瀏覽:641
唐山融資案 瀏覽:53
22萬理財 瀏覽:529
解除質押價格比質押價格 瀏覽:615
夢熙理財行 瀏覽:529
理財邦雷 瀏覽:579
潘多外匯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