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地王虧損

上海地王虧損

發布時間:2021-06-26 05:09:21

『壹』 50宗地王貨值萬億元難入市是什麼原因

近三年搶地王的房企,喜者少,憂者甚。徘徊於「割肉」還是「等待」的路上,多數地王項目仍在被動「等待」入市。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住宅類高總價地王地塊單宗地塊成交金額超過65億元的合計50宗,其中20宗於2017年成交,20宗於2016年成交,另外還有10宗是2015年成交的。

盤點2016年爭搶地王的房企,《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有擴張需求的中小房企更為激進。事實上,這類房企信用評級較低,拿到低成本借款的能力比大型房企更差,判斷市場和操盤能力更弱,甚至沒有產品IP的現狀,使其高價地在手無法快速變成現金,其被拖進危機之中的概率也就更高。

「拿高價地的房企可能有兩種死法」,上述房企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種是猝死,比如猛拿高價地,拖幾年仍沒變成現金,在這種局勢下,假如明天從銀行貸不出款,就可能馬上破產;另一種是慢死,比如一家房企有400億元凈資產,每年虧損10億元,可以虧40年,外界似乎看不出來,但這是溫水煮青蛙式的死法。

「2018年,資金鏈告急將成為近三年拿高價地的房企最大的壓力。」張大偉直言,大部分企業鑒於開發周期計算,都預判2017年下半年項目進入回款階段,因此借款融資都集中在2015年-2016年之間,而2018年則是其還債期。屆時,舊債因銷售回款率低難以償還,新債又難借,多重壓力齊至,不排除比虧本更嚴重的被逼出房地產市場的可能性。

『貳』 拿下上海新地王的上海證大置業

上海證大置業有限公司是證大集團旗下專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大型企業,以「解讀城市,建築理想人居」為已任,進行全國化戰略布局和開發,發展至今,總資產已逾40億元,具備100萬平方米的年開發能力。
證大置業成立於1999年8月,注冊資金2億元。本著「開發土地,生產建築,營造文化」的理念,從1999年開始,先後在上海開發了「證大家園」、「水清木華公寓」和鼎級別墅「九間堂」項目。短短幾年時間,公司項目開發的足跡已遍布江、浙兩省、四川、吉林等地,項目總開發量逾百萬平方米,項目類型包括大型社區類公寓住宅(證大家園、東方名嘉)、高檔精裝修公寓住宅(水清木華)和高級別墅住宅(九間堂、海門濱江)等多種類型。2005年,公司又在浦東聯洋社區開發了新概念寫字樓項目—證大立方大廈,使得公司的項目開發類型更加豐富。
公司所屬的證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證大家園」,「水清木華」,「九間堂」小區物業管理工作,管理面積約70萬平方米,現有員工200人。證大物業以其規范化的管理,個性化的服務,為證大品牌升值和延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公司在房地產市場中千錘百煉、快速成長。2003年,公司銷售額就達11億元,2004年和2005年兩年的全年銷售額均突破了16億元;2003年起,連續三年獲得「上海房地產開發企業50強」稱號,公司開發的所有項目都獲得了政府頒發的各類獎項,「證大」也成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05年,公司獲得「長三角地區房地產開發企業80強」稱號。良好的口碑、優質的產品,成為公司利潤穩步增長的保證。
通過不斷地積累和提高,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聚集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截止2005年年底,已有各類專業人才近200人。公司始終秉承著「追求第一」的理想和科學的專業化管理理念,通過嚴格、系統、科學的培訓和管理,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由此形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新的歷史機遇,證大置業在成功邁出第一步後,將繼續在房地產開發領域不斷壯大。以「滿足和改善人們日益增長的居住要求」為目標,繼續拓展創意地產事業。

『叄』 上海外灘地王案的案件介紹

從2011年到2012年 ,復星與SOHO中國[5.84-0.34%]也終於從場外暗中較勁 ,進入正面交鋒狀態。2012年11月29日,上海外灘8-1地塊股權糾紛首次開庭未宣判結果後,各持有該地塊50%股權的復星、SOHO中國頻頻放話。2012年12月2日,SOHO董事長潘石屹再次開口炮轟復星,隨後,復星方面對潘石屹的說法予以了反駁。
外灘8-1地塊曾以92億元刷新2010年上海總價地王紀錄,當時上海證大[0.152.74%]、復星國際[4.501.58%]、綠城中國[12.840.31%]各占股50%、40%、10%。
一直以來,復星早已視外灘8-1地塊為囊中之物,盡管之前與上海證大、綠城共享股權。然而,2011年12月底,SOHO中國以40億元從急需現金的上海證大、綠城中國手中接過外灘8-1地塊50%股權。潘石屹的突然闖入,並成為與之股權對等的合作方,這令復星十分惱火。收購第二天,8-1地塊項目原大股東、持股50%的復星集團提出自己享有「優先購買權」,SOHO收購無效;隨後復星在年初一口氣把SOHO中國、綠城、上海證大等涉股權轉讓的6家公司告上法庭。
撕破臉皮的SOHO與復星,先是一輪隔空對戰。在2012年11月29日開庭前數天,潘石屹突然在網上爆料稱,復星壓價並索要5億元合作費。對此,復星集團老闆郭廣昌則稱,SOHO主動提出補償但並不落實,SOHO受讓股權的行為沒有得到復星的同意,還惡意設置復雜交易結構,以繞過該項「母協議」這一法律結構進行收購。
2012年11月29日,上海「外灘8-1地塊股權紛爭案」在上海正式開庭,雙方面對面「舌戰」4小時。按照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原定計劃,此案一審的時間為兩小時,但現場控辯雙方爭論激烈,雙方輪番舌戰將近4個小時。
由於該案一審未宣判,業內預計,兩位大佬近期頻頻對媒體隔空放話,為的是創造有利的輿論環境。業內人士認為,復星和SOHO對外灘項目都投入了巨大成本,雙方既不會輕易退讓,也絕不願意糾紛動搖到項目的未來發展。
2012年11月30日上海證大發 布公告稱,在2012年11月29日外灘地王庭審上,法院並沒有作出任何裁決。但在庭審最後階段,被告原告同意法庭參與調解。但截至2012年12月初,各方尚未達成任何協議。
上海外灘地王爭奪案自2011年12月底就拉開了序幕,SOHO中國、復星兩大集團因為外灘8-1地塊而結成了冤家,2012年5月復星法庭起訴,11月29日雙方對簿公堂,潘石屹、郭廣昌在上演一幕幕的「鬥地主」。庭外無法和解,法庭上一審仍無結果,潘石屹、郭廣昌各曝事件內幕, 引出了新的爭議點:「母協議」、關鍵人「汪先剛」。外灘地王爭奪案的未了局仍在延續…

『肆』 潘石屹地王案是什麼意思

2010年2月1日,上海外灘8-1地塊以92.2億元的價格成交,成為上海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政府出讓地皮。然而,拿下了「地王」的上海證大當時賬上僅有5億元,投標書顯示,其銀行存款加凈資總額也不過30億元,因此被外界質疑為「蛇吞象」。

隨後,「地王」演變出一場糾紛,以致把包括復星、SOHO中國、綠城、上海證大在內的一眾企業推上法庭。2013年4月一審判決——復星勝訴。

(4)上海地王虧損擴展閱讀

2014年,上海外灘地王股權爭奪案一審結束近5個月後,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4月24日上午裁定原告復星集團勝訴。隨後,SOHO中國[-0.89%]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將與證大和綠城聯合將此案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

不過,SOHO中國等三家被告顯然對上述判決結果並不服氣。針對上述判決結果,SOHO中國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公司相關子公司及賣方(即上海證大房地產及綠城控股的相關子公司)將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隨後,潘石屹在個人微博上表示:「我們堅信法律的公正。我們三方(SOHO、證大和綠城)決定提起上訴,直到正義得到伸張。」

『伍』 潘石屹地王案是什麼意思

一直以來,復星早已視外灘8-1地塊為囊中之物,盡管之前與上海證大、綠城共享股權。然而,2011年12月底,SOHO中國以40億元從急需現金的上海證大、綠城中國手中接過外灘8-1地塊50%股權。

潘石屹的突然闖入,並成為與之股權對等的合作方,這令復星十分惱火。收購第二天,8-1地塊項目原大股東、持股50%的復星集團提出自己享有「優先購買權」,SOHO收購無效;隨後復星在年初一口氣把SOHO中國、綠城、上海證大等涉股權轉讓的6家公司告上法庭。

隨後,「地王」演變出一場糾紛,以致把包括復星、SOHO中國、綠城、上海證大在內的一眾企業推上法庭。2013年4月一審判決——復星勝訴。

法院宣判

上海一中院認為,被告綠城公司和被告證大五道口公司的有關交易行為具有主觀惡意,應當承擔主要的過錯責任。

其相關交易雖然形式上沒有直接損害原告復星商業對海之門公司目前享有的50%權益,但經過被告的相關交易後,海之門公司另50%的權益已歸於被告長燁公司、被告長升公司所屬的同一利益方,因此實際上剝奪了原告對海之門公司另50%股權的優先購買權。

此舉明顯規避了《公司法》第72條規定,屬於《合同法》第52條第3項規定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情形。

此外,雙方對海之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改組事宜也發生爭議,各持50%的股權結構的不利因素已初見端倪,海之門公司未來的經營管理和自治僵局也在所難免。顯然,被告間的相關交易後果,不利於海之門公司以及項目公司的實際經營,也難以保障外灘8-1地塊項目後續的正常開發。

綜上所述,上海一中院依法判決認定系爭股權轉讓協議無效,被告嘉和公司、被告證大置業公司將被告綠城公司、被告證大五道口公司的股權狀態恢復至轉讓前。

以上內容參考:中青在線-上海外灘「地王」案宣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海外灘地王案

『陸』 一線城市地王頻出 風險隱現

針對三四線城市的明顯過剩風險,2015年以來,標桿房企開始全面回歸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這些城市的土地價格也水漲船高。不過,在一線城市地王頻出的同時,也暗藏著不小的風險。

針對三四線城市的明顯過剩風險,2015年以來,標桿房企開始全面回歸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這些城市的土地價格也水漲船高。不過,在一線城市地王頻出的同時,也暗藏著不小的風險。

地王頻出

79907元/平方米!去年12月25日,深圳尖崗山出讓的某地塊樓面價成功刷新了去年10月22日北京豐台花鄉地塊創下的7.5萬/平方米的樓面價,成為2015年全國的樓面價地王。

與深圳相似,北京和上海也是地王頻出。近期的上海土地拍賣會,「碧桂園+東原+平安」三家聯合體以23.1億元競得奉賢區南橋新城地塊,成交樓面價14597元/平方米,溢價率為62.19%,這個拍賣的土地樓板價和周邊的二手房價相差無幾。

在北京,根據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的統計,住宅類土地樓面價超過3萬的地塊2015年高達22宗,占所有住宅土地49宗的45%。而在2014年52宗住宅土地中樓面價超過3萬的只有9宗,佔比為17%。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目前北京樓面價超過房價已經成為常態。北京已經出現了遍地地王的現象,雖然地王不完全代表未來市場售價,但如此多的地王集中出現,未來房價很難不受到影響。隨著北京地價的攀升,未來新上市的商品房定價會出現高端化趨勢,而很多過去認為是非豪宅區的區域將會供應大量的豪宅項目,對市場定價有明顯影響。

一線城市之外,南京、杭州、福州等二線核心城市也同樣出現土地成交熱潮,高總價地、高單價地亦頻頻刷新歷史紀錄。例如,2015年12月21日,福州市第十四次土拍會上,經過82輪拼搶,魯能集團以總價32.3億元競得北三環外的五四北區域原天宇開關廠地塊,樓面價14926元/平方米,溢價率達134%,五四北區域「地王」誕生。

風險隱現,開發商更加謹慎

一方面是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火爆的土地市場,另一方面卻是全國土地出讓金大幅下降的局面。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989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1%,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6409億元,下降26.0%,降幅擴大0.8個百分點。

為什麼在土地出讓金大幅下降的同時,一二線核心城市的地價卻節節上揚?這是因為,在目前廣大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面臨高庫存壓力的情況下,主要房企都將資金集中到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爭奪,而這些城市不超過20個,佔全國城市的比例相當之小。

對開發商而言,未來可供選擇進入的城市和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土地市場的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張大偉預計,房企拼搶一線城市土地,已經普遍出現了地價超過房價的現象,預計2016年,一線城市土地競爭將依然白熱化。

不過,在瘋狂的土地市場背後,未來一線城市的樓市也蘊含著一定的風險,不少開發商都對此表示將更為謹慎。

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來自福建的上市房企泰禾集團曾在北京、上海兩大一線城市大舉拿地引發廣泛關注。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介紹,泰禾2013年和2014年總共拿地花了350億,如果到2015年再去拿,可能要700億。黃其森說,未來泰禾仍堅定看好一線城市的前景,2015年泰禾拿了六塊地,除了杭州一塊外,其他全部位於北京、上海和深圳。一線城市的經濟承載力仍很強。

不過,黃其森也表示,2015年泰禾在土地市場不像前兩年那麼激進了,因為很多地方地價跟前兩年比翻了一番,「我們現在非常審慎,我們只在適合的城市拿適合的地塊。」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對北京、上海的房地產前景的判斷頗為審慎。他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北京、上海「沒法弄,一算就賠錢」。過去他覺得北京、上海什麼地都能拿,現在覺得要避免掉進高價地的「坑」裡面。

張大偉認為,在2015年以前,盡管也出現很多地王,但當時的樓面價都沒有超過周圍在售房價,因此風險相對要小很多。但2015年以來,由於三四線城市實在太差,大量資金都進入到一二線城市。這種資金推動下的地價不冷靜,會導致2016年下半年後出現一個泛豪宅化的趨勢。因為這些地王要到2016年下半年後才會開始入市,到時候房價要達到現在的一倍以上才能回本,但這樣的價格是很多區域所接受不了的。「因此這些問題將會在2016年下半年後爆發出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1-10,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百元現金直接領

『柒』 今年房地產都掙錢,為什麼3個房地產公司虧損7000

這是因為不斷攀升的土地成本、仍在上漲的資產負債率,正在壓縮眾多房企的盈利空間。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連續4年利潤率下調後,即使房地產市場成交爆發,房企平均利潤率依然下調到8.15%。特別是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地王頻出,將土地成本抬升到新高度,甚至對沖了內地低利率環境所帶來的融資成本下降。這使得房企利潤率持續下滑成為趨勢。頻出的高價地塊如果不能順利「解套」,債務杠桿最終可能成為房企脖子上的致命套索。了解更多房產知識就上中房購!

『捌』 上海青浦再現地王,房價為何一直漲

此番青浦緣何再度出現地王,原因有三:

一、土地面積小,開發商上手門檻低

三幅土地面積差不多在、3萬平方米,一個項目建築面積約5、6萬平方米,體量並不大,對開發商資金投入量要求不是很大。

二、17號線將帶動上海青浦二手房房價上漲

上述三幅地塊緊鄰在建的軌交17號線,在青浦有4個站點,17號線沿線板塊自東向西均價遞減,最高的為徐涇板塊,均價為4.1萬元/平方米,最低的為朱家角板塊,均價剛過2萬元/平方米,青浦新城與趙巷板塊均價相當。Shhuang44ss

17號線通車,勢必會對青浦新城和朱家角板塊的房價有新一股的助漲,預計為區域房價帶來40%以上的提升,如果開發節奏掌握了好,17號線明年底預計通車,這時是區域房價漲幅最大的時期,一般可以令上海17號線軌交房房價上漲15-20%,所以預期是非常大的。

三、副中心概念火爆,市場想像空間更廣闊

目前城市發展有很多副中心的概念。最後發展成熟並不會比中心城區差多少,完全能滿足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需求,今後市區和郊區的落差不會變的那麼明顯。由於外圍是發展區,一旦注入一些概念性東西,房價就有很強的想像空間,打個比方,外圍區域猶如在白紙上畫畫,而中心區區域周邊環境等狀況既定,想像空間不足。

雖然發展相對上海其它地區滯後,但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是青浦最為寶貴的資源。作為受益虹橋商務區規劃最直接的區域,未來青浦區的發展能夠更完全地吸收虹橋規劃所帶來的發展紅利。所以,未來青浦二手房價格走高也不足為奇。

從空間規劃來看,板塊的東北面是青浦工業區,有產業支撐,隨人口導入可以有產城融合的優勢。距離地塊約2公里,位於漕盈路澱山湖大道口東北側,是已經建成營業的吾悅廣場。雖然目前區域內生活配套便利度不是非常完善,但隨著土地大量出讓,區域建設也在提速。一旦軌道交通通車後,帶來的客流會更多,為導入外區域的消費者提供有力條件。

『玖』 上海新誕生217億「天價地王」 ,什麼是地王


【地王是什麼?】

所謂「地王」,是社會輿論對在房地產開發土地招標活動中以碩大的資金數字拍得自己屬意地塊的中標單位的諧稱。目前,政府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住宅用地,往往競出天價,而這一天價又必然作為成本帶進了房價,也把房價推向天價。這也是由於政府部門高度壟斷的土地單寡頭供應市場與土地需求者的競爭性市場存在著不對稱和不平衡所造成。因此,社會對於一些「地王」的產生,往往會產生對於房價又會重回新高的擔憂。


【地王標准】

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公布了官方意義的地王標准。「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宗地成交總價超過歷史同類用途宗地最高成交總價,或者樓面單價超過歷史同類宗地最高成交樓面單價,則可認定該宗地為該區域內的『總價地王』和『單價地王』。」


【地王的產生】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本2000年以後的一些時期里,由於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熱火,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一些一、二線城市,均連續出現「地王」。他們往往拿地的時候好像根本就不算帳,錢對他們來說好像就是自己印的,根本不在意地價的高低,瞄準了,就是義無反顧。


事實證明,也正是這些「地王」的出現,給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因素。前些年,國家針對於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整頓措施,「地王」的不見也已經有些時日。不料,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逐漸回暖,「地王」頃刻間又接二連三地冒了出來。



【地王的影響】

地王效應一直是商品房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並在一線城市不斷帶動房價飆漲,同時吸引投資需求不斷湧入市場,幾度造成商品房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是形成當前房價過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將導致今後房價暴漲的一個重要推手。


地價飛漲傳導到房地產二級市場的結果是,加重了房價的上漲預期,於是各大城市的「樓王」(高房價)紀錄亦被屢屢刷新。此外,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使得不少外資機構大手筆地增持包括不動產在內的人民幣資產,亦助推了房價的上漲。雖然外資收購在整個房地產市場的佔比不大,但由於許多項目是溢價收購,這一方面打開了開發商們的想像空間,另一方面儼然構成了某一區域的標志性價格。由此,房價排浪式的上漲令不少百姓瞠目結舌。

閱讀全文

與上海地王虧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琅琊榜投資了多少錢 瀏覽:981
資金4個月翻倍 瀏覽:995
沙特外匯儲備下降 瀏覽:706
融資警戒線和平倉線 瀏覽:785
掌眾金服理財 瀏覽:232
地產融資中介 瀏覽:396
武鋼國際資源開發投資公司 瀏覽:26
東京a股票 瀏覽:115
基金主體之間的關系及各自的職責 瀏覽:830
百川理財幣群 瀏覽:930
2019年期貨時間 瀏覽:734
理財會開場白 瀏覽:704
金扣理財 瀏覽:850
旅遊融資寶 瀏覽:641
唐山融資案 瀏覽:53
22萬理財 瀏覽:529
解除質押價格比質押價格 瀏覽:615
夢熙理財行 瀏覽:529
理財邦雷 瀏覽:579
潘多外匯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