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持續發展能力分析指標

持續發展能力分析指標

發布時間:2021-06-26 11:57:44

1. 哪些指標可以評價,揭示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發展能力

(一)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和中長期債務的能力。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獲取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體現了企業運用所支配的經濟資源,開展經營活動,從中賺取利潤的能力。
(三)盈利質量分析
盈餘質量也稱盈利質量、利潤質量、收益質量,它是企業真實的經營成果、經濟效益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內在揭示。
(四)綜合分析
每個企業的財務指標都有很多,而每個單項財務指標本身只能說明問題的一方面,且不同財務指標間可能會有一定的矛盾或不協調,如償債能力很強的企業,其盈利能力可能會很差,因此,只有將一系列的財務指標有機聯系起未,特別是將償債能力與盈利能力結合起來分析,才能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總體變化規律作出本質的描述,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總括性的結論,從而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態勢作出綜合的評價。

2. 如何判斷持續經營能力

一、持續盈利能力應具備的要素
1.具有經營所需的資源要素;
2.具有優秀管理團隊和核心員工;
3.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穩定的增長性;
4.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
二、如何判斷企業持續經營能力
持續盈利能力的構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行業
· 企業所處行業是否屬於國家政策允許、扶持、鼓勵的行業;
· 是否存在行業周期性風險;
· 行業競爭主要存在的其他外部風險。
2、股東、管理層
· 管理層的管理能力及穩定性;
· 是否存在利用私人職權優勢損害公司利益的動機和風險;
· 管理層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
3、資源要素
· 是否取得經營發展的必要資質;
· 是否掌握必要的生產技術、且該技術尚在保護期內;
· 是否具有必要的土地、廠房、設備、權屬是否清晰;
· 是否具有核心團隊;對上下遊客戶是否具有依賴性;
· 是否具有獨立的渠道。
4、財務狀況
· 是否具有充足的現金流;
· 是否具備健全的內控制度;
· 企業的經營收益是否穩定增長;
· 企業對於研發等成本投入是否具有持續性,是否與收入、規模相匹配。
5、產品或服務
· 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可替代性;
· 產品及服務的品種結構。
6、重大訴訟仲裁
· 是否存在重大訴訟、仲裁。
7、納稅
· 對稅收優惠政策、才能補貼的依賴性。

3. 有關企業的發展能力分析指標

股東權益增長率與凈利潤增長率的比較,若某年的凈利潤增長率高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增強

一、銷售增長率

1、什麼是銷售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銷售增長額與上年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反映銷售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增長額÷上年銷售額

=(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2、銷售增長率分析

(1)銷售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擴張增量資本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

(2)該指標越大,表明其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3)銷售增長率的趨勢分析和同業分析

(4)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Image:銷售增長率計算.gif)×100%

98年銷售額16944.28萬元,99年18294.2萬元,2000年19248.58萬元,

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

3、銷售增長率與資金需求關系的討論

(1)銷售百分比法確定融資需求

= 1 \* GB3 計算敏感項目的銷售百分比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66.67%

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6.17%

= 2 \* GB3 根據銷售增加量確定融資需求

(本年銷售額3000萬元,計劃新增銷售額1000元,計劃銷售凈利率為4.5%,股利支付率為30%)

外部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1000×66.67%-1000×6.17%-3000×(1+33.33%)×4.5%×(1-30%)

=666.7-61.7-126

=479萬元

(2)銷售增長與外部融資的關系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銷售每增長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

由於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基期銷售額×增長率×(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基期銷售額×(1+增長率) ×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因此,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

=外部融資需求÷(基期銷售額×增長率)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66.67%-6.17%-[(1+33.33%)÷33.33%]×4.5%×(1-30%)

=47.9%(=479÷1000)

如果銷售增長500萬元(增長率為16.7%),

外部融資額=500×[66.67%-6.17%-(116.7%÷16.7%)×4.5%×(1-30%)]

=500×38.43%=192.15(萬元)

外部融資需求不僅取決於銷售的增長,還要看股利支付率和銷售凈利率.

(3)內含增長率

內含增長率是不從外部融資,僅靠內部積累所能達到的增長率.

銷售額增加引起的資金需求增長.有兩種途徑來滿足:一是內部保留盈餘的增加;二是外部融資(包括借款和股權融資,不包括負債的自然增長)。如果不能或不打算從外部融資,則只能靠內部積累,從而限制了銷售的增長。此時的銷售增長率.稱為「內含增長率」。

設外部融資為零。

0=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0=66.67%-6.17%-[(1+增長率)÷增長率]×4.5%×(1-30%)

增長率=5.493%

驗算:

新增銷售額=3000×5.493%=164.79萬元

外部融資額=164.79×(66.67%-6.17%)-3164.79×4.5%×70%=0

在內含增長率增長的情況下,公司資產不斷增加,其資金來源於負債自然增加和留存收益的增加.而負債自然增加的比率和留存收益增加的比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可能會發生變化.

(4)可持續增長率

①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

由於企業要以發展求生存,銷售增長是任何企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企業增長的財務意義是資金增長。在銷售增長時企業往往需要補充資金,這主要是因為銷售增加通常會引起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的增加。銷售增長得越多,需要的資金越多。

從資金來源上看,企業增長的實現方式有三種;一是完全依靠內部資金增長。有些小企業無法取得借款,有些大企業不願意借款,它們主要是靠內部積累實現增長。完全依靠內部來源支持的增長率.就是前面提到的「內含增長率」。內部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往往會限制企業的發展,無法充分利用擴大企業財富的機會。二是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增長。從 外部來源籌資,包括增加債務和股東投資,也可以提高增長率。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實現增長是不能持久的。增加負債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籌資能力下降,最終 會使借款能力完全喪失;增加股東投入資本,不僅會分散控制權,而且會稀釋每股盈餘,除非追加投資有更高的回報率,否則不能增加股東財富。三是平衡增長。平衡增長,就是保持目前的財務結構和與此有關的財務風險,按照股東權益的增長比例增加借款,以此支持銷售增長。這種增長率,一般不會消耗企業的財務資源,是一種可持續的增長速度。

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如下;

1.公司目前的資本結構是一個目標結構.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2.公司目前的股利政策是一個目標股利政策,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3.不願意或者不打算發售新股,增加債務是其惟一的外部籌資來源;

4.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將維持當前水平.並且可以涵蓋負債的利息;

5.公司的資產周轉率將維持當前的水平。

在上述假設條件成立時,銷售的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相等。

雖然企業各年的財務比率總會有些變化,但上述假設基本上符合大多數公司的情況。大多數公司不能隨時增發新股。據國外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平均20年出售一次新股。我國上市公司增發新股亦有嚴格的審批程序,並且至少要間隔一定年限。改變經營效率(體現於資產周轉車和銷售凈利率)和財務政策(體現於資產負債率和收益留存率),對於一個理智的公司來說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當然,對於根本就沒有明確的經營和財務政策的企業除外。

平衡增長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關系如圖1所示。

Image:平衡增長分析.gif

可持續增長的思想,不是說企業的增長不可以高於或低於可持續增長率。問題在於管理人員必須事先預計並且加以解決在公司超過可持續增長率之上的增長所導致的 財務問題。超過部分的資金只有兩個解決辦法:提高資產收益率,或者改變財務政策。提高經營效率並非總是可行的,改變財務政策是有風險和極限的.因此超常增 長只能是短期的。盡管企業的增長時快時慢.但從長期來看總是受到可持續增長率的制約。

②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

1.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

限制銷售增長的是資產,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資金來源(包括負債和股東權益)。不改變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的情況下(即企業平衡增長),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股東權益的增長率。因此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可推導如下:

(由於總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由於資產負債率不變,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

=股東權益本期增加額÷期初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本期收益留存比率÷期初股東權益

=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收益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周轉率×本期銷售凈利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應注意,「權益乘數」是用「期初股東權益」計算的,而不要用期末權益計算。

[例]A公司1995至1998年的主要財務數據如表所示。(單位:萬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銷售收入 1000 1100 1430 1352.46

凈利潤 50 55 71.5 67.62

留存收益 30 33 42.9 40.57

股東權益 330 363 405.9 446.47

總資產 390 429 557.7 527.46

期初凈資產收益率 55/330=16.67% 71.5/363=19.70% 67.62/405.9=16.66%

收益留存比率 60% 60% 60%

可持續增長率 10%(16.67%×60%) 11.82% 10%

實際增長率 10% 30.00% -5.42%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6.67%×60%=10%

實際增長率(1996年)=(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1100—1000)/1000=10%

其他年份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

2.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也可以全部用期末數和本期發生額計算,而不使用期初數。其推導過程如下:

由於:企業增長所需資金的來源有增加負債和增加股東權益兩個來源。

所以:資產增加額=股東權益增加額+負債增加額 (1)

假設:資產周轉率不變即資產隨銷售正比例增加

則有: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2)

假設:銷售凈利率不變,

則有:股東權益增加額=留存收益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3)

假設:財務結構不變即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同比例增加

則有:負債增加額=期末負債×(股東權益增加額÷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4)

將(2)、(3)、(4)代入(1):

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1+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令A=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A

銷售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A/(1-A)

因此,

可持續增長率=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1-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

使用上例的數據.根據本公式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見下表: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銷售收入 1000 1100 1430 1352.46

凈利潤 50 55 71.5 67.62

留存收益 30 33 42.9 40.57

股東權益 330 363 405.9 446.47

總資產 390 429 557.7 527.46

期末總資產周轉率 2.5641 2.5641 2.5641 2.5641

銷售凈利率 5% 5% 5% 5%

期末權益乘數 1.1818 1.1818 1.3740 1.1814

期末凈資產收益率 15.15% 15.15% 17.62% 15.15%

收益留存比率 60% 60% 60% 60%

可持續增長率 10%* 10% 11.82% 10%

實際增長率 10% 10% 30.00% -5.42%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 –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5.15%×60%/(1-15.15%×60%)=10%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兩個公式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是一致的。

3.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

通過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是兩個概念。可持續增長率是企業當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決定的內在增長能力,而實際增長率是本年銷售額比上年銷售額的增長百分比。它們之間有一定聯系。

1)如果某一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上年相同,則實際增長率等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6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1995年相同,1996年的實際增長率(10%)與根據1995年有關財務比率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10%)相同。這種增長狀態,在資金上可以永遠持續發展下去,稱之為平衡增長。當然,外部條件是公司不斷增加的產品能為市場歷接受。

2)如果其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增加,則實際增長率就會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7年權益乘數提高(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上升到30%,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由此可見,超常增長是「改變」財務比率的結果,而不是持續當前狀態的結果。企業不可能每年提高這4個財務比率,也就不可能使超常增長繼續下去。

3)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比上年下降,則實際銷售增長率就會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8年權益乘數下降(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下降到-5.42%,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即使該年的財務比率恢復到1995和1996年的歷史正常水平,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超常增長之後.低潮必然接踵而來.對此事先要有所准備。如果不願意接受這種現實,繼續勉強沖刺,現金周轉的危機很快就會來臨。

可持續增長率的高低,取決於公式中的4項 財務比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的乘積是資產凈利率,它體現了企業運用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決定於企業的綜合實力。至於採用「薄利多銷」還是「厚利少 銷」的方針,則是政策選擇問題。收益留存率和權益乘數的高低是財務政策選擇問題,取決於決策人對收益與風險的權衡。企業的實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決定了企 業的增長速度。因此,實際上一個理智的企業在增長率問題上並沒有多少迴旋餘地,尤其是從長期來看更是如此。一些企業由於發展過快陷入危機甚至破產,另一些 企業由於增長太慢遇到困難甚至被其他企業收購,這說明不當的增長速度足以毀掉一個企業。

再舉一個例子:

ABC公司19*1年有關的財務數據如下:

項目 金額 占銷售額的百分比

流動資產

長期資產

資產合計

短期借款

應付帳款

長期負債

實收資本

留存收益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合計 1400

2600

4000

600

400

1000

1200

800

4000 35%

65%

無穩定關系

10%

無穩定關系

無穩定關系

無穩定關系

銷售額 4000 100%

凈利 200 5%

現金股利 60

要求:假設該公司實收資本一直保持不變,計算回答以下互不關聯的4個問題

(1)假設19*2年計劃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需要補充多少外部融資(保持目前的股利支付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不變)?

銷售增長率為25%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 [(1+增長率)/增長率]*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比率)

=100%-10%-1.25÷0.25×5%×70%=72.5%

外部融資=1000*72.5%=725(萬元)

(2)假設19*2年不能增加借款,也不能發行新股,預計其可實現的銷售增長率(保持其它財務比率不變)。

0=100%-10%-[(1+增長率)/增長率]*5%*70%

增長率=4.05%

(3)保持目前的全部財務比率,明年可實現的銷售額是多少?

可持續增長率=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收益留存比率

=200/(1200+800-200*70%)*70%=7.53%

=200/2000*70%/(1-7%)=7.53%

銷售額=4000*(1+7.53%)=4301.2(萬元)

(4)若股利支付率為零,銷售凈利率提高6%,目標銷售額為4500萬元,需要籌集補充多少外部融資(保持其它財務比率不變)?

銷售增長率為12.5%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 [(1+增長率)/增長率]*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比率)

=100%-10%-1.125÷0.125×5%×70%=36%

外部融資=500*36%=180(萬元)

二、資產增長率

三、資本增長率(資本積累率)

4. 能夠反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財務指標是A總資產周轉率 B股東權益增長率 C已獲利息倍數 D資產負債率

可持續發展能力表現在財務上是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資本結構、成長能力等。

A總資產周轉率屬於經營性態綜合分析,與上述能力無關。
B股東權益增長率也稱為權益乘數,是考察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之一。
C已獲利息倍數屬於企業償債能力,是考察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之一。
D資產負債率也屬於企業償債能力,是考察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之一。

因此,能夠反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財務指標是:
B股東權益增長率
C已獲利息倍數
D資產負債率

5. 財務上評價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哪些

財務生存能力即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凈現金流量維持正常運營,以實現財務的可持續性。可持續性的基本條件是有足夠的經營凈現金流量。反映財務生存能力的評價指標有:凈現金流量、累計盈餘資金財務生存能力分析屬於財務評價。財務評價是指企業的財務評價正是從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入手,評價企業面臨的資金風險、經營風險、市場風險、投資風險等因素,從而對企業風險進行信號監測、評價,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制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長短風險控制策略,降低甚至解除風險,使企業健康永恆發展。財務評價是從企業角度出發,使用的是市場價格,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現行價格體系,分析計算項目直接發生的財務效益和費用,編制財務報表,計算財務評價指標,考察項目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和外匯平衡等財務狀況,藉以判別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6. 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指標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資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體現為企業收益數額的大小與水平的高低。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可從一般分析和社會貢獻能力分析兩方面研究。
(一)企業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可以按照會計基本要素設置銷售利潤率、成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自有資金利潤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標,藉以評價企業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及資本保值增值情況。
1、主營業務毛利率
主營業務毛利率是銷售毛利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毛利率=銷售毛利÷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
其中:
銷售毛利= 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毛利率指標反映了產品或商品銷售的初始獲利能力。該指標越高,表示取得同樣銷售收入的銷售成本越低,銷售利潤越高。
2、主營業務利潤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是企業的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
根據利潤表的構成,企業的利潤分為: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四種形式。其中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包含著非銷售利潤因素,所以能夠更直接反映銷售獲利能力的指標是主營業務利潤率和營業利潤率。通過考察主營業務利潤占整個利潤總額比重的升降,可以發現企業經營理財狀況的穩定性、面臨的危險或可能出現的轉機跡象。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一般要計算主營業務利潤率和主營業務凈利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反映了每元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給企業帶來的利潤。該指標越大,說明企業經營活動的盈利水平較高。
主營業務毛利率和主營業務利潤指標分析中,應將企業連續幾年的利潤率加以比較,並對其盈利能力的趨勢作出評價。
3、資產凈利率
資產凈利率是企業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是反映企業資產綜合利用效果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
平均資產總額為期初資產總額與期末資產總額的平均數。資產凈利率越高,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率越好,整個企業盈利能力越強,經營管理水平越高。
4、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亦稱凈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它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的凈利潤與平均凈資產的比率。它可以反映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自有資本獲取凈收益的能力,即反映投資與報酬的關系,因而是評價企業資本經營效率的核心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1)凈利潤是指企業的稅後利潤,是未作如何分配的數額。
(2)平均凈資產是企業年初所有者權益與年末所有者權益的平均數,平均凈資產=(所有者權益年初數+所有者權益年末數)÷2。
凈資產收益率是評價企業自有資本及其積累獲取報酬水平的最具綜合性與代表性的指標,反映企業資本營運的綜合效益。該指標通用性強,適用范圍廣,不受行業局限。在我國上市公司業績綜合排序中,該指標居於首位。通過對該指標的綜合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企業獲利能力在同行業中所處的地位,以及與同類企業的差異水平。一般認為,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投資人、債權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5、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是企業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與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表示企業當年資本在企業自身努力下的實際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財務效益狀況的輔助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
該指標反映了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的保全性和增長性,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資本保全狀況越好,所有者的權益增長越好,債權人的債務越有保障,企業發展後勁越強。一般情況下,資本保值增值率大於1,表明所有者權益增加,企業增值能力較強。但是,在實際分析時應考慮企業利潤分配情況及通貨膨脹因素對其的影響。
發展能力分析
發展能力是企業在生存的基礎上, 擴大規模, 壯大實力的潛在能力。在分析企業發展能力時, 主要考察以下指標:
1、銷售 (營業)增長率
銷售 (營業) 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銷售 (營業) 收入增長額同上年銷售 ( 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這里,企業銷售(營業) 收入, 是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銷售 (營業) 增長率表示與上年相比,企業銷售 (營業) 收入的增減變化情況, 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增長額÷上年銷售總額=(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總額
該指標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標志, 也是企業擴張增量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不斷增加的銷售 (營業) 收入, 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 世界500 強就主要以銷售收入的多少進行排序。該指標若大於零, 表示企業本年的銷售 (營業) 收入有所增長, 指標值越高, 表明增長速度越快, 企業市場前景越好;若該指標小於零, 則說明企業或是產品不適銷對路、質次價高, 或是在售後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產品銷售不出去, 市場份額萎縮。該指標在實際操作時, 應結合企業歷年的銷售 (營業) 水平、企業市場佔有情況、行業未來發展及其他影響企業發展的潛在因素進行前瞻性預測, 或者結合企業前三年的銷售 (營業) 收入增長率作出趨勢性分析判斷。
2、資本積累率
資本積累率是指企業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同年初所有者權益的比率, 它可以表示企業當年資本的積累能力, 是評價企業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資本積累率= 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 X 100%
年初所有者權益

該指標是企業當年所有者權益總的增長率, 反映了企業所有者權益在當年的變動水平。資本積累率體現了企業資本的積累情況, 是企業發展強盛的標志, 也是企業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展示了企業的發展活力。 資本積累率反映了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的保全性和增長性, 該指標越高, 表明企業的資本積累越多, 企業資本保全性越強,持續發展的能力越大。該指標如為負值, 表明企業資本受到侵蝕, 所有者利益受到損害, 應予充分重視。
3、總資產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是企業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同年初資產總額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業本期資產規模的增長情況, 評價企業經營規模總量上的擴張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
總資產增長率= 本年總資產增長額 X 100%
年初資產總額

該指標是從企業資產總量擴張方面衡量企業的發展能力, 表明企業規模增長水平對企業發展後勁的影響。該指標越高, 表明企業一個經營周期內資產經營規模擴張的速度越快。但實際操作時, 應注意資產規模擴張的質與量的關系, 以及企業的後續發展能力, 避免資產盲目擴張。
4、固定資產成新率
固定資產成新率是企業當期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同平均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成新率= 平均固定資產凈值 X 100%
平均固定資產原值

平均固定資產凈值是指企業固定資產凈值的年初數同年末數的平均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是指企業固定資產原值的年初數與年末數的平均值。
固定資產成新率反映了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體現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的快慢和持續發展的能力。該指標高, 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比較新, 對擴大再生產的准備比較充足, 發展的可能性比較大。運用該指標分析固定資產新舊程度時, 應剔除企業應提未提折舊對房屋、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真實狀況的影響。
5、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
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表明企業利潤的連續三年增長情況, 體現企業的發展潛力。其計算公式為:
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年末利潤總額/三年前年末利潤總額) -1]×100%
三年前年末利潤總額指企業三年前的利潤總額數。假如評價企業2002 年的效績狀況, 則三年前年末利潤總額是指1999年利潤總額年末數。
利潤是企業積累和發展的基礎, 該指標越高, 表明企業積累越多,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 發展的潛力越大。利用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指標, 能夠反映企業的利潤增長趨勢和效益穩定程度, 較好地體現了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發展能力, 避免因少數年份利潤不正常增長而對企業發展潛力的錯誤判斷。
6、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
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表示企業資本連續三年的積累情況, 體現企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其計算公式為 :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權益指企業三年前的所有者權益年末數。 假如評價2002年企業效績狀況, 三年前所有者權益年末數是指1999年年末數。
由於一般增長率指標在分析時具有「滯後」性, 僅反映當期情況, 而利用該指標, 能夠反映企業資本保增值的歷史發展狀況, 以及企業穩步發展的趨勢。該指標越高, 表明企業所有者權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業可以長期使用的資金越充足, 抗風險和保持連續發展的能力越強。
需要強調的是, 上述四類指標不是相互獨立的, 它們相輔相成, 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企業周轉能力好, 獲利能力就較強, 則可以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反之亦然。

7. 求數學分析方法: 我要寫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 需要運用數學方法來得出哪個指標對可持續發展影響大,

以葉隱形,出自《歐冠子·天則》,與一葉障目出自同一典故,相傳一個楚國的窮書獃子看了《淮南子》,得知螳螂以葉隱形捕捉知了,便以身效法,在得到妻子一句「看不見」的敷衍之後便以為成功,導致了到街上當面偷東西被抓的下場,縣官得知事情本末後大笑不止,把楚人釋放了。故事流傳至今,大多用於比喻一些人只看到片面而看不到全部,也用於形容人目光短淺。

楚人隱形 原文: 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辨,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恆言答曰:「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雲:「不見。」默然大喜,齎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翻譯: 楚國有個人非常貧苦,讀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時用一片樹葉把自己遮蔽起來,就可以隱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於是,他便站在樹下仰面朝上,摘取樹葉。當他看見螳螂攀著樹葉偵候知了的時候,他便把這片樹葉摘了下來,結果樹葉掉落在地上,而樹下原先有許多樹葉,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樹葉是他想用來隱形的。於是他掃了好幾斗樹葉回去,一片一片地拿來遮蔽自己,還不時地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 妻子開頭總是說:「看得見。」被他打擾了一整天,已經厭煩極了,丈夫仍然糾纏不休,妻子就乾脆哄騙他說:「看不見了。」這個人暗中笑了起來,顯得異常高興他還著這片樹葉跑到街上去,當著別人的面偷東西,給官吏抓著送到縣衙門去了。縣官審問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縣官聽了大笑不止,沒治罪就把他放了。 楚人貧居,讀《淮南方》①:「得螳螂伺蟬自障葉②,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恆答言「見③。」經日乃厭倦不堪,紿雲④:「不見。」嘿然大喜,齎葉入市⑤,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⑥。 ――節選自邯鄲淳⑨《笑林》⑩ 注釋 ①《淮南方》:書名,即《淮南子》,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撰。②伺(sì):觀察,守侯。障:遮蔽。③恆:常,總是。④紿(dài):欺騙。⑤齎(jī):攜帶。⑥詣(yì):到……去。⑦受辭:聽取供辭。⑧不治:不予治罪。⑨邯鄲淳(132--?):曹魏時書法家、文學家。邯鄲人。博學多才,精通訓詁,善寫"蟲篆"與八分隸書。曾得曹操器重。魏黃初(222)中,官為博士、給事中。因其著《投壺賦》工巧精密,得魏文帝賞賜。著《笑林》3卷,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一定地位。⑩ 中國古代第一部笑話集,三國時魏人邯鄲淳編撰。其中一些笑話散存於《藝文類聚》、《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類書中。《笑林》所收民間笑話,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態,諷刺了悖謬的言行,生動有趣,但也有一些低級趣味 。 通假字 不 不通否,用在問句末尾,表示詢問;如「汝見我不?」 嘿 嘿通默,暗中;如「嘿然大喜」。 古今異義 可以 今常用義:表示可能或能夠。文中古義:可以用它來……;如「可以隱形」。 不見 今常用義:不見面;不在了。文中古義:看不見;如「紿雲:『不見。』」 對面 今常用義:對過;正前方。文中古義:面對面;如「對面取人物」。 人物 今常用義: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點的人。文中古義:別人的物品;如「對面取人物」。 不治 今常用義:無法醫治。文中古義:不予治罪;如「放而不治」。 一詞多義 居 (1)動詞,處於;如「楚人貧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2)動詞,停,止;如「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 復 (1)副詞,又,再;如「不能復分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樓》) (2)動詞,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 (3)動詞,重復;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經 (1)動詞,經歷;如「經日乃厭倦不堪」。 (2)名詞,經書;如「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過零丁洋》) 言 (1)動詞,說,講;如「妻始時恆答言『見』」。「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 (2)名詞,話語;如「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送東陽馬生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 受 (1)動詞,接受;如「縣官受辭」。「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出師表》) (2)動詞,遭受;如「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辭 (1)名詞,言辭;如「縣官受辭」。 (2)動詞,辭別,告別;如「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 說 (1)shuō,動詞,敘述;如「自說本末」。 (2)shuō,名詞,一種文體,可議論,可記事;如「故為之說,以侍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3)yuè,形容詞,同「悅」,高興;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六則》)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語 (1)「遂於樹下仰取葉」之前省略主語「楚人」,即「(楚人)遂於樹下仰取葉」;該分句可譯為「(楚人)就站在樹下仰頭找葉子」。 (2)「嘿然大喜」之前省略主語「楚人」,即「(楚人)嘿然大喜「;該分句可譯為「(楚人)暗中非常高興」。 2.省略賓語 (1)「吏遂縛詣縣」之中,謂語動詞「縛」之後省略賓語「之」,代楚人,即「吏遂縛(之)詣縣」;該分句可譯為「當差的便將他綁了去見縣官」。 (2)「放而不治」之中,謂語動詞「放」和「不治」之後省略賓語「之」,代楚人,即「放(之)而不治(之)」;該分句可譯為「縣官釋放了他而沒有治他的罪」。 3.省略介詞 (1)「葉落樹下」之中,謂語動詞「落」之後省略介詞「於」,意思是「在」,即「葉落(於)樹下」;該分句可譯為「那樹葉落到樹下」。 (2)「齎葉入市」 之中,謂語動詞「入」之後省略介詞「於」,意思是「到」,即「齎葉入(於)市」;該分句可譯為「(楚人)帶著葉子來到市場上」。 欣賞評點 當一個人過於執著於某個目標的追求,受到刺激、誘惑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做出一些出人意料或滑稽可笑的事。寓言中的這位楚人讀《淮南方》時捕捉到這樣一條信息:得到螳螂伏擊蟬時隱藏自己的葉子可以隱形。隱形就可以為所欲為。於是他找來螳螂伏擊蟬時隱藏自己的葉子,大白天做起了隱形的夢,反復演練終於「大功告成」,之後他攜帶「隱形」樹葉,走上大街干起「白日搶」的勾當,幸虧縣官在了解了他作案前後情節後,曉得他得了偏執性幻想症,屬精神有問題而非暴徒,這才免於刑事處罰。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利慾熏心,一心想不勞而獲,巧取他人錢財,就會像這個楚人一樣干出自欺欺人的蠢事。

8. 企業經營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標是什麼

企業經營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標是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率與效益。

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率主要指資產的周轉率或周轉速度。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益通常是指企業的產出量與資產佔用量之間的比率。

企業營運能力分析就是要通過對反映企業資產營運效率與效益的指標進行計算與分析,評價企業的營運能力,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指明方向。

第一,營運能力分析可評價企業資產營運的效率。

第二,營運能力分析可發現企業在資產營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營運能力分析是盈利能力分析和償債能力分析的基礎與補充。

(8)持續發展能力分析指標擴展閱讀

相關原則:

反映企業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有許多,要正確分析評價企業資產營運能力,首先必須正確設計評價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體系。設計選擇評價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資產營運能力指標應體現提高資產營運能力的實質要求

企業資產營運能力的實質,就是要以盡可能少的資產佔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周轉產盡可能多的產品,實現盡可能多的銷售收入,創造盡可能多的純收入。

2、資產營運能力指標應體現多種資產的特點

企業的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它們各有其特點。對於固定資產應考慮它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相脫離的特點,指標計算上,從兩方面加以考慮;對於流動資產,主要應體現其流動性的特點。

3、資產營運能力指標應有利於考核分析

應盡量採用現行制度規定的考核指標,或根據現有核算資料可以計算並便於分析的指標,否則,指標再好也沒有實際意義。

9. 考量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首要財務指標是

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就是其盈利能力,因為只有劇本一定的盈利能力,你才能夠進一步的穩健發展。投資者對於財務分析方面是要有所了解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管理好自己的資金做好股票的選擇。對於投資者而言如何判斷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呢?今天就跟隨筆者來了解吧。
股市行業中,股轉公司對你掛牌企業雖然是沒有財務指標的影響要求,但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中依然明確規定,掛牌企業必須具備持續盈利能力。那麼什麼是持續盈利能力?如何判斷企業持續經營能力?詳細的介紹如下。
第一:持續盈利能力
持續盈利能力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法律或者財務的概念,公司的一切經營運作都與持續能力緊密相連的,雖然它看似保羅萬象,無所不至,但是作為監管機構的審核標准,也具有具化的可能性,因此,券商、律師在實際判斷和掌握中也並非無章可循。優秀的持續盈利能力至少具有以下幾個方面要素:
1.具有經營所需的必備資源要素;
2.具有優秀領導團隊和核心人員;
3.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穩定增長性;
4.朝陽產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如何判斷企業持續經營能力
在上面所提及到的四個要素是非常具有抽象性的。在哲學中,經常講到的就是量變產生質變,抽象的事物在被解構、具化後,將變得較為容易理解,也因此,在實際判斷中,我們將上述抽象的要素分解為以下具體的標准:綜合公眾公司信息披露和反饋的信息,持續盈利能力的構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行業
1.企業速出行業是否屬於國家政策允許、扶持、鼓勵的行業;
2.是否存在行業周期性風險;
3.行業競爭主要存在的其他外呼風險
二:股東、管理層
1.管理層的管理能力;管理成是否穩定;
2.是否存在利用優勢地位損害公司利益的動機和風險;
3.管理層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
4.管理層是否具有因個人業績束縛而追求短暫財務指標的可能性
三:資源要素
1.是否取得經營發展的必要資質;
2.是否掌握必要的生產技術、且該技術尚在保護期內;
3.是否具有必要的設備、徒弟、廠房、權屬師傅清晰;
4.是否具有核心團隊;對上下遊客戶是否具有依賴性;
5.是否具有獨立的渠道;
四:財務狀況
1.企業現金流是否充足;
2.是否具備健全的內控制度;
3.企業的經營收益是否穩定增長;
4.企業對於研發等成本投入是否具有持續性,是否與收入、規模相匹配
五:產品或服務
1.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可替代性;
2.產品及服務的品種結構
六:重大訴訟仲裁
是否存在重大訴訟、仲裁。
七:納稅
對稅收優惠政策、才能補貼的依賴性。

10. 怎樣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

一、以價值衡量企業發展能力的分析思路。 1、企業發展能力衡量的核心是企業價值增長率。
通常用凈收益增長率來近似地描述企業價值的增長,並將其作為企業發展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標。
凈收益增長率是指當年留存收益增長額與年初凈資產的比率。
2、凈收益增長率的因素分析:
凈收益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年初凈資產 =當年凈利潤×(1—股利支付比率)÷年初凈資產 =年初凈資產收益率×(1-股利支付比率) =年初凈資產收益率×留存比率 該公式表示企業在不發行新的權益資本並維持一個目標資本結構和固定股利政策條件下,企業未來凈收益增長率是年初凈資產收益率和股利支付率的函數表達式。企業未來凈收益增長率不可能大於期初凈資產收益率。
從上式可以看出,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和留存比率是影響企業凈收益增長的兩個主要因素。凈資產收益率越高,凈收益增長率也越高。企業留存比率越高,凈收益增長率也越高。
由於凈資產收益率的重要作用,在實際運用中經常把凈收益增長率擴展成包括多個變數的表達式,其擴展式為:
凈收益增長率(g)=年初凈資產收益率×留存比率 =年初總資產凈利率×(總資產÷凈資產)×留存比率 =年初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年初權益乘數×留存比率 綜上,企業在各方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只能以g的速度每年增長(該增長率是可持續增長率),當企業增長速度超過g時,上述四個比率必須改變,也就是企業要超速發展,就必須要麼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總資產周轉率),要麼增強企業的獲利能力(銷售凈利率),或者改變企業的財務政策(股利政策和財務杠桿),也就是說企業可以調整經營效率、獲利能力及財務政策來改變或適應自己的增長水平。
例如,企業的留存比率為0.75,銷售凈利率為10%,資產周轉率為1,權益乘數為2,此時的凈收益增長率為1×10%×2×0.75=15%;
如果企業增長率要達到20%,可以改變股利政策,調整留存比率為1,或者調整財務杠桿(權益乘數)為2.67,或者提高總資產利用效果,使得總資產周轉率達到1.33,或者提高銷售凈利率到13.33%
當然也可以對上述幾方面同時進行調整和改變。不過上述調整和改變在現實中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的。(P111)
在實際情況下,實際的凈收益增長率與測算的凈收益增長率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上述四項比率的實際值與測算值不同所導致的。當實際增長率大於測算增長率時,企業將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當實際增長率小於測算增長率時,企業存在多餘資金。
3、評價
以凈收益增長率為核心來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其優點在於各分析因素與凈收益存在直接聯系,有較強的理論依據;缺點在於以凈收益增長率來代替企業的發展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業的發展必然會體現到凈收益的增長上來,但並不一定是同步增長的關系,企業凈收益的增長可能會滯後於企業的發展,這使得我們分析的凈收益無法反映企業真正的發展能力,而只能是近似代替。
二、以影響價值變動的因素衡量企業發展能力的思路 影響企業價值增長的因素主要有:
1、銷售收入
2、資產規模
3、凈資產規模
4、資產使用效率
5、凈收益
6、股利分配

3指標編輯
企業發展能力分析指標:
一、銷售增長率 1、什麼是銷售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銷售增長額與上年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反映銷售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增長額÷上年銷售額 =(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2、銷售增長率分析
(1)銷售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擴張增量資本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
(2)該指標越大,表明其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3)銷售增長率的趨勢分析和同業分析
(4)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Image:銷售增長率計算.gif)×100%
98年銷售額16944.28萬元,99年18294.2萬元,2000年19248.58萬元,
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

3、銷售增長率與資金需求關系的討論
(1)銷售百分比法確定融資需求 = 1 \* GB3 計算敏感項目的銷售百分比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66.67%
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6.17%
= 2 \* GB3 根據銷售增加量確定融資需求 (本年銷售額3000萬元,計劃新增銷售額1000元,計劃銷售凈利率為4.5%,股利支付率為30%)
外部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1000×66.67%-1000×6.17%-3000×(1+33.33%)×4.5%×(1-30%)
=666.7-61.7-126
=479萬元
(2)銷售增長與外部融資的關系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銷售每增長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
由於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基期銷售額×增長率×(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基期銷售額×(1+增長率) ×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因此,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 =外部融資需求÷(基期銷售額×增長率)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66.67%-6.17%-[(1+33.33%)÷33.33%]×4.5%×(1-30%)
=47.9%(=479÷1000)
如果銷售增長500萬元(增長率為16.7%),
外部融資額=500×[66.67%-6.17%-(116.7%÷16.7%)×4.5%×(1-30%)]
=500×38.43%=192.15(萬元)
外部融資需求不僅取決於銷售的增長,還要看股利支付率和銷售凈利率.
(3)內含增長率 內含增長率是不從外部融資,僅靠內部積累所能達到的增長率.
銷售額增加引起的資金需求增長.有兩種途徑來滿足:一是內部保留盈餘的增加;二是外部融資(包括借款和股權融資,不包括負債的自然增長)。如果不能或不打算從外部融資,則只能靠內部積累,從而限制了銷售的增長。此時的銷售增長率.稱為「內含增長率」。
設外部融資為零。
0=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0=66.67%-6.17%-[(1+增長率)÷增長率]×4.5%×(1-30%)
增長率=5.493%
驗算:
新增銷售額=3000×5.493%=164.79萬元
外部融資額=164.79×(66.67%-6.17%)-3164.79×4.5%×70%=0
在內含增長率增長的情況下,公司資產不斷增加,其資金來源於負債自然增加和留存收益的增加.而負債自然增加的比率和留存收益增加的比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可能會發生變化.
(4)可持續增長率 ①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
由於企業要以發展求生存,銷售增長是任何企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企業增長的財務意義是資金增長。在銷售增長時企業往往需要補充資金,這主要是因為銷售增加通常會引起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的增加。銷售增長得越多,需要的資金越多。
從資金來源上看,企業增長的實現方式有三種;一是完全依靠內部資金增長。有些小企業無法取得借款,有些大企業不願意借款,它們主要是靠內部積累實現增長。完全依靠內部來源支持的增長率.就是前面提到的「內含增長率」。內部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往往會限制企業的發展,無法充分利用擴大企業財富的機會。二是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增長。從 外部來源籌資,包括增加債務和股東投資,也可以提高增長率。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實現增長是不能持久的。增加負債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籌資能力下降,最終 會使借款能力完全喪失;增加股東投入資本,不僅會分散控制權,而且會稀釋每股盈餘,除非追加投資有更高的回報率,否則不能增加股東財富。三是平衡增長。平衡增長,就是保持目前的財務結構和與此有關的財務風險,按照股東權益的增長比例增加借款,以此支持銷售增長。這種增長率,一般不會消耗企業的財務資源,是一種可持續的增長速度。
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如下;
1.公司目前的資本結構是一個目標結構.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2.公司目前的股利政策是一個目標股利政策,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3.不願意或者不打算發售新股,增加債務是其惟一的外部籌資來源;
4.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將維持當前水平.並且可以涵蓋負債的利息;
5.公司的資產周轉率將維持當前的水平。
在上述假設條件成立時,銷售的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相等。
雖然企業各年的財務比率總會有些變化,但上述假設基本上符合大多數公司的情況。大多數公司不能隨時增發新股。據國外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平均20年出售一次新股。我國上市公司增發新股亦有嚴格的審批程序,並且至少要間隔一定年限。改變經營效率(體現於資產周轉車和銷售凈利率)和財務政策(體現於資產負債率和收益留存率),對於一個理智的公司來說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當然,對於根本就沒有明確的經營和財務政策的企業除外。
平衡增長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關系如圖1所示。
Image:平衡增長分析.gif
可持續增長的思想,不是說企業的增長不可以高於或低於可持續增長率。問題在於管理人員必須事先預計並且加以解決在公司超過可持續增長率之上的增長所導致的 財務問題。超過部分的資金只有兩個解決辦法:提高資產收益率,或者改變財務政策。提高經營效率並非總是可行的,改變財務政策是有風險和極限的.因此超常增 長只能是短期的。盡管企業的增長時快時慢.但從長期來看總是受到可持續增長率的制約。
②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
1.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
限制銷售增長的是資產,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資金來源(包括負債和股東權益)。不改變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的情況下(即企業平衡增長),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股東權益的增長率。因此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可推導如下:
(由於總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由於資產負債率不變,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 =股東權益本期增加額÷期初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本期收益留存比率÷期初股東權益 =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收益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周轉率×本期銷售凈利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應注意,「權益乘數」是用「期初股東權益」計算的,而不要用期末權益計算。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6.67%×60%=10% 實際增長率(1996年)=(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1100—1000)/1000=10%
其他年份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
2.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也可以全部用期末數和本期發生額計算,而不使用期初數。其推導過程如下:
由於:企業增長所需資金的來源有增加負債和增加股東權益兩個來源。
所以:資產增加額=股東權益增加額+負債增加額 (1) 假設:資產周轉率不變即資產隨銷售正比例增加
則有: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2) 假設:銷售凈利率不變,
則有:股東權益增加額=留存收益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3) 假設:財務結構不變即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同比例增加
則有:負債增加額=期末負債×(股東權益增加額÷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4) 將(2)、(3)、(4)代入(1):
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1+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令A=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A 銷售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A/(1-A) 因此,
可持續增長率=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1-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 –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5.15%×60%/(1-15.15%×60%)=10%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兩個公式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是一致的。
3.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
通過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是兩個概念。可持續增長率是企業當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決定的內在增長能力,而實際增長率是本年銷售額比上年銷售額的增長百分比。它們之間有一定聯系。
1)如果某一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上年相同,則實際增長率等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6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1995年相同,1996年的實際增長率(10%)與根據1995年有關財務比率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10%)相同。這種增長狀態,在資金上可以永遠持續發展下去,稱之為平衡增長。當然,外部條件是公司不斷增加的產品能為市場歷接受。
2)如果其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增加,則實際增長率就會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7年權益乘數提高(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上升到30%,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由此可見,超常增長是「改變」財務比率的結果,而不是持續當前狀態的結果。企業不可能每年提高這4個財務比率,也就不可能使超常增長繼續下去。
3)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比上年下降,則實際銷售增長率就會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8年權益乘數下降(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下降到-5.42%,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即使該年的財務比率恢復到1995和1996年的歷史正常水平,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超常增長之後.低潮必然接踵而來.對此事先要有所准備。如果不願意接受這種現實,繼續勉強沖刺,現金周轉的危機很快就會來臨。
可持續增長率的高低,取決於公式中的4項 財務比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的乘積是資產凈利率,它體現了企業運用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決定於企業的綜合實力。至於採用「薄利多銷」還是「厚利少 銷」的方針,則是政策選擇問題。收益留存率和權益乘數的高低是財務政策選擇問題,取決於決策人對收益與風險的權衡。企業的實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決定了企 業的增長速度。因此,實際上一個理智的企業在增長率問題上並沒有多少迴旋餘地,尤其是從長期來看更是如此。一些企業由於發展過快陷入危機甚至破產,另一些 企業由於增長太慢遇到困難甚至被其他企業收購,這說明不當的增長速度足以毀掉一個企業。

閱讀全文

與持續發展能力分析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夢熙理財行 瀏覽:529
理財邦雷 瀏覽:579
潘多外匯 瀏覽:553
南方貴金屬官方網站 瀏覽:193
大陸期貨股東中山證券 瀏覽:765
股票資金分布軟體 瀏覽:147
魯證期貨的凈值怎麼查詢 瀏覽:514
信託是理念 瀏覽:456
1303委託貸款 瀏覽:842
天天基金購買確認時間 瀏覽:941
華訊投資是正規公司 瀏覽:459
青松5月11日期貨 瀏覽:751
新雲核融資 瀏覽:485
工商銀行薪資貸款怎麼貸 瀏覽:370
2019年一季度私基金收益排行 瀏覽:141
上海家庭理財 瀏覽:272
東方財富上怎麼看股指期貨 瀏覽:583
宜賓貸款一萬有那裡 瀏覽:23
光大證券資金賬號 瀏覽:208
250美元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