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智能停車場系統設備的發展歷程及市場前景分析
智能停車場系統從十幾年前的刷卡管理,到後來的藍牙遠距離讀卡識別,再到後來的是車牌識別停車場系統,現在的停車場完全可以實現無人值守,車主通過車牌識別進出停車場、通過微信支付進行繳費,隨著車輛的逐漸增多,目前停車行業市場前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道爾停車場運營者首選。
㈡ 智能停車場有哪些類型呢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智慧停車場系統。「停車難」是各大城市的通病,著力解決這一難題已成為各界共識。對此,除了新增停車位外,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盤活停車位同樣至關重要。通過智能化的投入,提高停車場管理水平,優化停車位使用效率,智慧停車行業正吸引眾多企業和資本關注。無論從政府角度出發還是從民生角度出發,智慧停車的市場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一個億萬級的市場。智慧停車已成為各地政府、企業和民眾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產業升級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必經之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市場需求、政策支持、前景看好等眾多利好的支持下,智慧停車被人譽為「獲取互聯網入口的下一個主戰場」。
智慧停車行業當前還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盈利模式有眾多可能性,發展潛力巨大。
㈢ 智慧停車市場現狀怎麼樣
智慧停車引起資本關注
「停車難」是各大城市的通病,著力解決這一難題已成為各界共識。對此,除了新增停車位外,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盤活停車位同樣至關重要。通過智能化的投入,提高停車場管理水平,優化停車位使用效率,智慧停車行業正吸引眾多企業和資本關注。
利好政策出台,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無論從政府角度出發還是從民生角度出發,智慧停車的市場都具有廣大的前景,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智慧停車已成為各地政府、企業和民眾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產業升級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必經之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具體而言,政府層面目前已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以支持、推動智慧停車的發展。例如,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在智能化停車建設方面,大力推動智慧停車系統、自動識別車牌等高新技術的應用,積極引導車位自動查詢、電子自動收費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態的發展,提高停車資源的使用效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僅為14.5億元,到2016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已增至62億元。截止到2017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達到了80億元。隨著後期城市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凸顯,智慧停車將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需求。預計2018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未來幾年,市場規模以20%左右的速度繼續增加,並且預測到了2020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54億元。
2010-2020年中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類主體參與市場競爭
目前,智慧停車行業主要有五類主體參與競爭:
第一類是停車設備供應商。停車場作為具有產權歸屬的資產,歸屬於所屬的地產物業管理公司,而停車場設備及管理系統、後續的運營服務則由專門的停車場設備供應商提供。
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停車場設備商代表是捷順科技,捷順科技成立於1992年,致力於智慧停車、智慧社區和智慧商業生態環境建設,是出入口智能管理和智慧生態環境建設的開創者和引領者。截至2018年6月底,捷順科技累計簽訂智慧停車車道數超1.41萬條,涉及車位數超165萬個,日提供停車服務超310萬次;其中簽訂車道數較2018年初增長74%,日線上訂單交易筆數超22萬筆,較2018年初增長120%;實現智慧停車運營收入134.7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53.41%,占同期營收比重達0.44%。
第二類是安防設備供應商。由於在視頻技術、可視化管理、門禁管理等綜合能力方面比其他競爭著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也是智慧停車行業內非常強勁的競爭者。目前,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安防設備供應商都有意發力停車場業務。
第三類是市政交管部門。市政交管部門掌握路側停車位及路外公共停車場,具有資源優勢,同時財政雄厚,整合能力強。例如,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通過宜停車APP收攬了各區路邊停車位資源,提高了停車效率。
第四類是互聯網創業企業。互聯網企業切入智慧停車業務的模式多是基於智能硬體或大數據,或與物業公司、政府部門的良好關系,對接B端停車場、物業,連接C端車主,典型代表如ETCP。
ETCP成立於2012年,集團總部位於北京CBD核心商圈,在中國一二線核心城市設有分(子)公司近20家;為建立以停車為入口的商業生態體系,ETCP投資控股和參股相關企業10餘家。與傳統停車場相比,ETCP停車場優勢很大,如通行效率高、手機實現車位預訂、聯網管理等。
第五類是互聯網巨頭。例如,螞蟻金服便先後多次在智慧停車領域布局,2016年與ETCP達成合作,2017年在上海虹橋機場設立試點停車場,2018入股捷順科技。
㈣ 智能停車系統的潛在競爭者分析怎麼分析呢
基於移動設備技術的智能停車場應用前景分析
㈤ 停車位APP市場分析
停車位APP市場,互聯網巨頭下一個爭奪領域
隨著車輛激增,停車位緊張,到陌生的地方,不知道附近是否有停車場?如今互聯網流行的移動支付,被運用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於是乎,專門為停車繳費的App應運而生。
最近仔細研究了幾款停車app,玩轉停車、宜停車等,目前已經上架的app基本上是以信息展示為主,即用戶到達某個地方,尋找附的停車場,app提供附近停車位信息展示,部分app資源切入較廣,可以顯示附近的停車位空餘數量,部分提供預定功能,但是固定某車位預定。上海交管局擬開發的app相對比較先進,可以利用公交卡刷卡扣費,但前提是該車位屬於交管局管理。到2015年12月為止,停車APP行業還沒出現一個叫得響的「神器」,也就是說,還不能算是一個「行業」。停車是最剛性的需求,尤其是一二線大城市,停車難是一切城市消費的痛點。
情人節當天謠傳多日的滴滴和快的合並被證實,全世界知名的兩個燒錢創業項目總算結束雙方的戰役,這讓雙方的投資人可以過個安穩年,如果2016年騰訊、阿里真打算用投資滴滴、快的級別的錢構建一個汽車消費入口,停車APP無疑是首選。
其一,停車是最高頻的汽車消費,無論是用戶接觸頻率還是從支付頻率看,都遠遠高於打車,而且車和人是合一的,沒有什麼汽車消費入口能像停車APP這樣完美。
其二,停車是最剛性的需求,尤其是一二線大城市,停車難是一切城市消費的痛點。智能停車APP解決了剛需問題,同時如果解決了這個痛點,由此帶來的商業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其三,停車的客單價看起來不高,但從頻率看,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的客單價並不低,而停車的沉沒成本是一定的,提高利用效率創造的利潤非常高,而且從支付便利的角度看,車主預支付的可能性非常高,由此帶來的資金沉澱的商業價值也非常可觀。
其四,停車作為汽車消費入口是顯而易見的,關鍵停車還是一切消費的入口。對於汽車社會而言,如果從停車位置還不能判定消費需求,那O2O和大數據就徹底是謊言了,順著這個思路各位就不難知道醫院、幼兒園、政府機構周邊的停車場資源有多麼珍貴。
其五,停車位分時共享的價值遠遠大於車輛分時共享,反正將來要分享汽車的人還得先找到停車位,對吧:)但是雖然這么大的金礦,關鍵是停車APP的門檻非常高,打車APP面對的只是計程車公司,是國有企業,而停車APP面對的則非常復雜,不僅有各類停車場產權實體,對於大量路側停車還有政府機構。這些資源門檻決定了一般互聯網創業者很難全國性復制這種服務。如果仿照滴滴打車的成功,採取車主發單加小費、車場接單的機制,這又是典型的照貓畫虎。如果該模式能夠成功,為什麼美國沒有出現停車的Uber,而是Parkme笑到最後呢。簡單說一點,繁忙的車場你交了小費,就一定能停進去嗎。
所以雖然停車app市場潛力巨大,但想要加入這個市場,最好與各地交管局有一定的聯系,便於快速切入市場,其它的資源智能靠地推人員撒網了。
求採納,謝謝!
㈥ 智能停車行業市場前景如何,有沒有好的項目推薦下
智能停車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在汽車業興起與城市化推進的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我國智能停車行業起步較晚,但在改革開放以後得以迅速的發展,特別近十年內發展十分顯著。在信息化、高效化的當今世界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已成為智能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智能停車行業還存在居多的問題,需在發展中得以完善和進步。
智能停車行業的興盛是市場需求的體現,汽車數量的極速增長,城市化的飛速進展,給城市停車帶來巨大壓力,同時傳統的交通技術和手段已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這為智能停車行業創造了機會,盡管目前這個行業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發展前景較為樂觀,但要在全國全面鋪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該行業具有:潛力大,發展速度快,普及化速度慢,受經濟和政策影響大等特點。
智能停車行業的發展取決於地方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程度及相關政策的支持,就目前我們公司而言,主要市場還是在東部沿海開發城市,因為該地區經濟發展快,政策傾向性比較明顯,就拿上海為例:該城市屬於我國的金融中心,世界級大型都市,其經濟地位和城市發展水平以及政策支持都占據優勢,所以停車場管理系統等智能停車產品在該城市得以充分利用和發展。但是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並不能代表像將來智能停車行業的發展主要方向,我們認為該地區智能停車的可持續不是很強,市場相對飽和,但市場延伸范圍仍會加大。因為智能停車行業主要包括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停車場區位車位誘導系統、城市停車誘導系統、車牌識別等系統,而一般城市智能停車主要還是從停車場管理系統入手,該系統主要運用於停車場及道路交通管理,所以它的發展受房地產的限制、城市智能停車場發展程度的影響,盡管智能停車行業是新興行業,但是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是其最早入駐的地方,同時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發展程度比較深,行業競爭比較大,因此停車場管理要求的智能化程度更高,這個時候城市誘導系統、區位車位誘導系統發展反而更加明顯,相比之下,智能停車場管理將可能在後起的發展城市更加突出,內地中大型城市將會成為市場焦點。
國內目前主要有幾家這塊的服務商,其中東莞帕馬(www.myapa.com.cn )覺得非常不錯:東莞市帕馬智能停車服務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城市靜態交通信息化服務管理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城市臨時佔道停車的投資運營;停車場投資、建設、經營管理;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區域網的建設、信息發布;軟體產品研發、銷售;動漫製作;科技中介;代理、發布國內外廣告業務。
公司自行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城市靜態交通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解決城市在靜態交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車位不足、車位信息不暢通、車位使用率低等問題,使城市交通管理朝著智能、規范、環保的方向發展,從整體上提升城市公共形象和文明程度。
㈦ 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怎麼樣
「停車難」是各大城市的通病,著力解決這一難題已成為各界共識。對此,除了新增停車位外,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盤活停車位同樣至關重要。通過智能化的投入,提高停車場管理水平,優化停車位使用效率,智慧停車行業正吸引眾多企業和資本關注。
無論從政府角度出發還是從民生角度出發,智慧停車的市場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一個億萬級的市場。智慧停車已成為各地政府、企業和民眾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產業升級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必經之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市場需求、政策支持、前景看好等眾多利好的支持下,智慧停車被人譽為「獲取互聯網入口的下一個主戰場」。
智慧停車行業當前還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盈利模式有眾多可能性,發展潛力巨大。
㈧ 國內的智能停車系統的發展如何
目前,停車場管理行業發展的相當迅猛,不僅是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的加入,更多的還是結合了大數據等高級的科學技術,雲停車平台就是誕生中的一個新機遇。同時伴隨著有車一族數量越來越龐大,加劇了城市停車難的問題,停車問題也迫切的需要得到解決。
為了逐步解決停車難的問題,越來越多停車管理行業的公司都在大力發展智能停車事業,一些智能的車牌識別系統伴隨著雲停車服務,使得用戶停車取車操作簡單便捷,尋找車位耗時也大大減少,雲停車平台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所誕生的產品。
雲停車管理系統利用互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對所轄停車場進行統一管理,突破了單一停車場運營管理的信息孤島,實現了集信息採集、設備管理、人員管理、車輛管理、財務管理於一體的綜合信息管理平台,加上車牌識別系統的加入,用車客戶只需在出門之前用雲停車查找相關適合自己的停車場,提前預定就能在到達時根據指定的步驟能夠快速的停好自己的車輛,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時間。
其中,車牌識別在高速公路車輛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停車場管理系統中,車牌識別技術也是識別車輛身份的主要手段之一,車牌識別技術成為車輛身份識別的主要手段。
此外,雲停車還可及時向管理人員提供車場管理的決策性實時數據,並且將圍繞車生活不斷提升增值服務,如車位預定、優惠券、車位服務等,在解決停車痛點時,也創造了停車新體驗。
雲停車平台的出現,的確大大的緩解了停車難的問題,也是實現智能停車場、智慧停車的曙光,智能停車場的建設管理屬於靜態交通管理,除了信息化植入還需要有科學的規劃,如進出口規劃,取車管理,還要在收費,查詢,找車位等方面有良好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