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中國北斗發展現狀和趨勢
北斗系統已成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2018年底,北斗系統已經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通服務,到2020年服務范圍將覆蓋全球,2035年前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發展起步較晚,近年來發展呈加快布局趨勢。北斗產業目前在國內導航市場佔比不高,但產業發展空間較大。根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的預測,到 2020 年,中國將建成服務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屆時用戶規模有望達到世界第一,年產值將超過 4000 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超過 10 億台。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北斗導航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報告》。
2. 北斗導航的優勢在哪裡
北斗應用有五大優勢:
1、它同時具備定位與通訊功能,不需要其他通訊系統支持,而GPS只能定位。
2、覆蓋范圍大,沒有通訊盲區,北斗系統覆蓋了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不僅可為中國、也可為周邊國家服務。
3、特別適合於集團用戶大范圍監控管理和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
4、融合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和衛星增強系統兩大資源,因此也可利用GPS使之應用更加豐富。
5、自主系統,安全、可靠、穩定,保密性強,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2)2017北斗導航公司分析擴展閱讀
北斗導航的用途
我國下決心發展北斗系統,主要還是用於國家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發展,方便百姓生活,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
經濟領域,交通運輸、石油勘探、海洋航運、森林防火、災害預報、洲際通信保障等等,均將大受其益。社會領域,公共治安管理的效能和安全等級將隨之提高。
對於百姓生活,藉助北斗系統的精確定位,車載衛星定位將率先用上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野外旅行使用北斗系統將成為百姓生活常態。北斗系統可以嵌入市民的固定電話、攜帶型PC、PDA、手錶等大量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大大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
3. 北斗導航上市公司有哪些
北斗衛星導航概念股 衛星導航產業四大細分市場將步入高增長: 第一為高端製造業,包括導航晶元和模塊、多種多樣的通信晶元和模塊、接收機組件、顯示器件與整機集成等。主要上市公司有:中國衛星(600118)、北斗星通(002151)、國騰電子(300101)、海格通信(002465)、合眾思壯(002383)、華力創通(300045)、四川九洲(000801)、江蘇三友(002044)等;第二為軟體業,包括系統類軟體、導航定位授時軟體、地圖引擎與各種嵌入式應用軟體等。主要上市公司有:超圖軟體(300036)、合眾思壯(002383)等; 第三為與導航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主要上市公司有:啟明信息(002232)、四維圖新(002405)、中海達(300177)等; 第四為綜合數據業。主要上市公司有:航天科技(000901)、合眾思壯(002383)等。 在北斗產業成長初期,上游產業鏈中的晶元和終端設備提供商將擁有行業話語權,國騰電子(300101)、北斗星通(002151)、合眾思壯(002383)等主營晶元及導航終端的企業受益最大。而隨著下游應用推廣,用戶數大幅增長和規模效應加強,行業話語權將逐漸轉移到下游服務提供商。 GNSS產業未來5-10年的成長將蘊含於把握住以下四大核心趨勢的企業中:單一GPS系統向多系統轉變,如北斗星通、國騰電子、GNSS與GIS加速相互促進融合的超圖軟體(300036),GNSS與移動通信、互聯網、汽車的結合的啟明信息(002232)、四維圖新(002405),以及產品應用向服務轉變的如合眾思壯、中海達(300177)。 北斗星通(002151):導航應用領域的龍頭、並正在研發北斗SOC 晶元 航天電子(600879):為衛星產品配套使用地各種電連接器、繼電器、電子儀器設備、 電纜網 及開關設備, 航天晨光(600501):具有航天地面設備和特種車輛上的優勢;航天電器(002025)為衛星等軍用型號研製生產了多種電路和信號連接的關鍵零部件 助力北斗衛星上天航天機電(600151)衛星及衛星應用、運載火箭應用及其他民用航天相關產品的研製開發
4.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與現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8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正式開通運行,後續繼續完成全球覆蓋,覆蓋面積擴大將帶來整體民用行業需求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稱我國2020年計劃發射2-4顆北斗三號衛星,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號系統建設,我國北斗導航產業鏈正逐步完善。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介紹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大部分組成,導航用戶段又可以細分為上中下游產業,上游基礎部件是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基礎部件作為自主可控最關鍵的部分,主要由基帶晶元、射頻晶元、板卡、天線等構成;中游主要包括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是產業發展的重點;下游的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提供眾多行業應用。
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中的中間段及地面段兩個環節,是國家核心基礎設施,主要由國家投資完成,而導航用戶段產業鏈環節,主要通過市場運作來滿足社會需求。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北斗導航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報告》。
5. 2017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十佳產品供應商 有哪些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五顆靜止軌道衛星和三十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兩種服務方式: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十米,授時精度為五十納秒,測速精度零點二米每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具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用戶確定其所在的地理經緯度和海拔高度的能力,而且在定位性能上有所創新。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傢具備自主建設衛星導航系統的能力,正在運行的有美國的GPS系統和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中國參與的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計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6. 北斗導航認證啟動有什麼意義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中,終端集成、系統集成等中游環節產值佔比為51.92%;下游運營服務佔比增長到36.81%,在產業鏈各環節中漲幅最快。

在產業鏈中下游,國內衛星導航產業更是呈現出「全線覆蓋」的大勢——伴隨著北斗系統建設的推進,北鬥技術應用已經突破智能手機、車載導航兩大傳統市場,在多領域多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2017 年,圍繞與信息產業、汽車電子、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交叉點的協同創新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推崇。「北斗+」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應用新模式,產業融合趨勢愈加明朗。穿戴式設備、新零售、無人駕駛、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應用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共建北斗晶元開發平台
北斗系統對待 GPS 等其它導航系統的邏輯是「兼容」和「自主可控」。一方面,北斗系統不排斥 GPS,探索與GPS等其它導航系統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增加定位精度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中國需要獨立自主掌握衛星導航技術。
一批高精度北斗晶元近日在哈爾濱的集中亮相,是我國北斗產業自主研發前進的又一步。此前的標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華大北斗所研發的全球首個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導航定位晶元正式發布。
另一值得關注的事件是,泰斗微電子近日獲得廣東國民凱得創投領投的C+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人民幣,該企業是摩拜單車定位導航晶元的最大供應商。
晶元、板塊、核心器件的研製是上游的重要環節,也是關涉北斗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僅在哈爾濱的會場上,就有中海達、北斗星通、西安希德、華大北斗等企業發布或展示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華大北斗還發布了「北斗晶元開發平台」。
《白皮書》顯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 5 萬件, 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另據國家導航系統辦公室數據,國產北斗晶元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已經趕超國際強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當前,國產北斗晶元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被視為產業鏈關鍵的設計環節,以及封裝技術,國內企業已實現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應用能力、圍繞核心晶元的技術研發和設備製造,依然是國內北斗企業的短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端晶元的製作工藝,中國很快會趕上。國內北斗晶元行業的發展,不大可能出現「卡脖子」問題。現在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製作晶元的光刻機技術,二是高密度、高解析度晶片的材料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當前,不像國外有高通、英特爾、三星等行業巨頭,國內導航晶元研發企業呈現多而散的格局。此外,晶元行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也決定了很難依靠一兩家企業做大做強。
多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封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自身資源、研發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難以一己之力推動晶元核心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開大家一起做。「北斗晶元開放平台」這樣的產品正體現了這樣的邏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華大北斗獲悉,這款產品將通過北斗晶元開放平檯面向核心演算法研發,開放晶元原始測量數據,為分散的演算法研發團隊提供晶元硬體支持,共同打造「國產核心硬體」+「國產核心演算法」的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雙核心」研發和產品架構。
《白皮書》指出,藉助北斗晶元開放平台,聯合產業鏈多方研發資源,以一種全新的「聚力」研發模式推動國產北斗導航晶元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將會極大地加快北斗導航定位晶元核心技術的攻克速度,從而促進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的應用推廣與產業化規模。
「北斗+」的場景革命
順著「晶元」往衛星導航產業鏈的中下遊走,「場景」是繞不開的關鍵詞。也正是有了高精度的北斗晶元,北鬥技術更多領域、更多場景的商業化才有了技術基礎。多場景突破,也是GPS在前,北斗產業「後來居上」的重要策略。
這被業內人士稱為「北斗+」。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中,終端集成、系統集成等中游環節產值佔比為 51.92%;下游運營服務佔比增長到 36.81%,在產業鏈各環節中漲幅最快。
「北斗+」能在如此多領域和場景實現突破,一方面由於高精度北斗晶元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來自國內新經濟勃興給予的「紅利」。
炙手可熱的案例是「北斗+車聯網」。《白皮書》顯示,2017年我國北斗車聯網呈快速發展態勢,用戶規模突破2200萬,較2016年增長37.5%,車聯網硬體市場規模達到264億元。按機動車保有量3.1億計算,北斗車聯網的市場滲透率為7.1%。
《白皮書》主編、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主任李冬航分析,近些年,車載北斗導航設備前裝搭載率不斷提升,加之國家對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的出台,車聯網在車輛自主環境感知、網聯信息服務、信息安全等的應用上愈加成熟。互聯網巨頭與汽車廠商在通信、導航、雲端服務和多媒體信息提供上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由此帶來的應用市場技術和服務的變革,已經成為北斗產業發展新的亮點。
亮點不只是車聯網,國內近些年興起的智慧城市建設,同樣成為「北斗+」的溫室。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100%的副省級城市、87%的地級市,總計有超過500 個城市正在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項目簽約總量超過4000個。據預測,2017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超過6萬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2.64%。
這樣龐大的市場容量下,使得智慧城市領域成為北斗產業增長率最高的細分市場。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場景中,最早突破是燃氣管道的高精度定位。這與原國家測繪局推動的「百城百聯百用」行動計劃不無關系。國內各家大型燃氣公司均已制定北斗精準服務應用規劃,將陸續開展北斗精準應用深度結合燃氣管網管理,展開北斗結合燃氣應用的城市數量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北斗精準服務將惠及全國超過5億用氣人口。此外,北斗在城市給排水、供熱、環保、市政管理等行業的應用試點也在近年陸續展開。
《白皮書》指出,通過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採集地下管線關鍵信息已形成行業建設剛需,以智慧燃氣為引領的北斗精準應用正逐步形成行業標准。預計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不斷增長的數字化管理需求,將成為北斗高精度應用的重要市場,相關行業領域的市場總體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白皮書》預測,在產業前景方面,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仍是衛星導航應用的主流,除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邊坡監測、尾礦監測、精密測量、城市地下管網管理和精準農業等應用外,其它領域如高鐵路基沉降與平準性監測、交通事故判定與救援、車輛自動駕駛、無人機物流等方面,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預計到2020年,北斗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表示,過去五年,隨著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衛星導航技術逐漸應用到各行各業。北鬥技術不斷同「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經濟相結合。這給了北斗系統「換道超車」,以超越GPS等世界其它導航系統的機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7. 交通部公布北斗導航企業
1 晶元/板卡/終端製造
中國衛星、國騰電子、北斗星通、華力創通、東方聯星、華訊微
電子、中科微電子、復控華龍、海格通信、泰斗微電子
2 導航地圖 四維圖新、高德軟體、易圖通
3 系統集成/運營服務 中國衛星、國騰電子、北斗星通、中海達、合眾思壯
投資建議:建議長期持有,分享市值增長
戰略性買入時機已到。2011 年將是北斗導航應用的初始年,隨著示範項目的逐
漸開展,2012 年國防和行業用戶的預研和小規模采購將逐漸展開。未來我們能夠看
到北斗多模導航逐漸取代 GPS 成為中國主導的導航方式。對投資者而言,目前是戰
略性買入時機。
長期持有,分享市值增長。面對 2015 年將成長為 500 億的市場,我們有必要對
目前具有龍頭優勢的企業持更加樂觀的態度。綜合公司收入估測和 PS 假設,匯總得
出企業 2015 年、2020 年的市值表現,重點推薦公司仍有較大的市值成長空間。我們
建議投資者長期持有,分享市值增長。
中國衛星:綜合實力強
產品體系涵蓋面廣。公司具備導航領域星地一體化模擬、研究、設計和產品研製
應用能力,初步建立從晶元模塊、終端產品、測試設備到運營服務的完善產業鏈。產
品涵蓋彈箭星船車等各個領域。
衛星製造期待新的跳躍。2008 年公司配股建設新型小衛星平台,瞄準長壽命、
高可靠性、高精度、載荷支持能力要求高的衛星需求,該項目建設周期 3.5 年。按建
設周期測試,2011 年該平台下半年將逐步建成。項目的建成投產將有效緩解公司的
產能緊張,同時滿足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領域的需要。我們預計十二五期間新型小
衛星平台將成為公司衛星製造領域收入新跳躍的支撐。
投資評級與估值。公司面臨的是增長確定、國家重點支持的廣闊市場,而且隨著
公司部件資產整合和新產品市場的逐步開拓,2012 年將步入快速增長軌道。維持
2011、2012、2013 年公司 EPS 分別為 0.36、0.51 和 0.68 元,對應的 PE 分別為 58 倍、
41 倍和 31 倍。我們認為公司戰略地位突出、競爭優勢明顯、下游產業處於爆發節點,
維持買入評級。
國騰電子:首家通過二號雙模手持型用戶機鑒定
擁有完整北斗導航設備及運營產業鏈。公司擁用完整的「元器件-終端-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鏈,是國內唯一能夠提供全系列基帶、射頻、天線、功率放大
器、低噪放等北斗終端關鍵元器件的廠商和國內最大的北斗終端供應商。在北斗運營
方面,公司也是西部唯一獲得北斗運營資質的企業。
公司競爭優勢突出,充分分享北斗導航設備的爆發式增長。技術、管理、資金
和客戶資源是決定企業能否分享北斗導航設備爆發式增長的四大核心要素。公司技術
實力突出,是核高基唯一的民營企業,首家通過二號雙模手持型用戶機見頂;公司建
立了完善的管理體系,保證了核心團隊的穩定;公司多年的行業拓展積累了大量的下
遊客戶資源。公司綜合實力突出,必將分享行業高速增長。
投資評級與估值。我們看好北斗導航產業未來 10 年的高速成長,看好公司的核
心競爭優勢。我們預計公司 2011、2012、2013 年完全攤薄 EPS 為 0.45 元、0.70 元和
1.01 元,對應的 PE 分別為 77 倍、49 倍和 34 倍,增持評級!
北斗星通:戰略轉型,打造應用全產業鏈
打造應用全產業鏈。公司是 A 股唯一一個主營北斗/GPS 導航模塊的公司,主攻
高端模塊應用市場。
北斗/GPS GNSS 板卡的技術優勢使其在港口機械控制、測繪、海洋漁業等領域
的保持領先地位。同時公司積極布局,以導航為抓手切入汽車電子領域。
北斗晶元尖兵初見端倪。北斗衛星地面設備的產業制高點在於 GNSS 晶元,
2009.3,公司與韓紹偉博士(美國麥哲倫公司首席研究員,多項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專
利的發明人)合資成立和芯星通公司(公司控股 70%),從事北斗 GNSS 晶元研發。
2010 年 9 月,公司發布多系統多頻率衛星導航 SOC 晶元;2011 年在北斗主管部門組
織的實物比測中公司研發的基帶晶元和多模 OEM 板卡分別獲得第一名,射頻晶元獲
得第四名。
投資評級與估值。我們預計 2011、2012、2013 年公司 EPS 分別為 0.33、0.50 和
0.75 元,對應的 PE 分別為 84 倍、56 倍和 37 倍,鑒於公司未來業績超預期可能性較
大且彈性較大,「增持」評級。
8. 北斗導航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達多少
5月18日從《2018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已達到2550億元,較2016年增長20.4%。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晶元、器件、演算法、軟體、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佔比為35.4%,達到902億元,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

「北斗+」正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應用新模式,產業融合趨勢愈加明朗,未來值得期待的是穿戴式設備、新零售、無人駕駛、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應用領域,市場潛力巨大。截至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已從區域邁向全球,北斗應用不斷深化發展,北斗信號獲得全球絕大多數衛星導航晶元方案支持,極大拓展了北斗應用范圍和規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國家品牌,是我國新時代重點推動發展的高科技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