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股上市的幾家頭部企業近期集體遭遇大跌,新勢力車企市值是否泡沫太大
3美股上市的造車新勢力近期集體遭遇大跌,周二再度下跌,其中蔚來汽車跌10.23%;小鵬汽車跌10.89%;理想汽車稍好下跌3.14%,但周一下跌8.84%。
除了蔚來之外,同樣在美股上市的理想汽車、小鵬汽車也一路狂奔上演“速度與激情”:小鵬汽車年內累計上漲超過3倍,理想汽車上漲2倍多。他們的市值也分別達到了300億-400億美元,都能進入全球車企市值20強之列。
Ⅱ 特斯拉抬走維權者後股價大跌,這會對它在中國的發展有影響嗎
特斯拉抬走維權者後股價大跌,這肯定會影響它在中國的發展,畢竟就算特斯拉廣告打的再好,就算車型設計得再漂亮,但是不重視人的生命安全,還說對維權者決不妥協。我覺得特斯拉太能杠了,但是這是針對消費者的杠,為什麼不對自己的質量杠一下呢?如果車子沒有問題,誰會大鬧上海車展,就為了給特斯拉對著干嗎?
特斯拉的股價大跌,只是給特斯拉提了一個醒,想要獲得中國的市場,肯定要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顯然特斯拉並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其次,現在我國的互聯網大牛企業也在宣布造車計劃,這勢必會對特斯拉形成一個沖擊作用,肯定會影響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Ⅲ 梅賽德斯-賓士上半年將裁員4% 含百名外籍專家
知情人士稱,為了可以節約成本,以快速實現自動化和電動化的轉型。戴姆勒計劃削減旗下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部門的員工數量,在2020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戴姆勒在華將分別裁員4%,其中將包括近百名外籍專家。
戴姆勒集團也在《2019年年度報告》中表示,「最近在中國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甚至經濟下滑。戴姆勒集團也將面臨銷售業績下降,還有可能對製造、采購和供應鏈市場造成威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我買了某公司的股票,這個公司的業績一直在漲,為什麼股票一直在跌
因為業績的上漲不能是一時的,或者某一時間段的,必須是持續數年的穩定上漲。這才能方顯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
市場的錢買的是未來業績上漲,重點就在「漲」字,而不是上市公司今年盈利100,明年繼續盈利100。市場的資金要的是明年要盈利110,後年盈利120,大後年盈利130。
而業績好,股息率很高,有可能意味著業績向下的拐點到了,業績已經處於最好的時候,有可能接下來就會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比如方大炭素就是明顯的例子。前兩年的業績非常好,股息率也很高,就是漲不動了。最主要的就是向下的拐點到了。
(4)賓士股價下跌130億擴展閱讀
在A股就是個怪胎,很多業績看上去非常好,股息率也很高,但是股價就是不漲。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A股的游資歷來以炒小、炒新、炒差為主。這些最主要的就是題材股。只要有一個題材出來,盤子小的個股,也不管業績好不好,被游資盯上了,就會不斷地瘋炒。相反一些業績好的,盤子大的個股,除了主力機構會跟風拉抬之外,一般游資都不會碰。主力機構對估值有一定的了解,潛伏盤太多,想要拉升並不是易事。相反,績差的個股由於沒有估值的壓力,想要拉多高就多高。
2、有些股票是炒預期的。比如券商、有色,煤炭、鋼鐵等之類的周期股。在業績最不好的時候,就是介入機會。因為業績的拐點到了,向上有預期。有可能這是最差的時候,再差也不差不到哪裡去,就是這樣的邏輯。
Ⅳ 股價掉9成,賓士救火,這家超跑廠是否面臨危機
盡管 Aston Martin Lagonda 集團在 2020 年 4 月獲得加拿大籍億萬富豪 Lawrence Stroll 所代表的新投資團隊約 5.36 億英鎊的資金挹注後,不僅已確保 DBX 等車型的生產,且宣布將在 2021 年以廠隊的姿態重返 F1,還吸引了 Mercedes-Benz 車隊領隊 Toto Wolff 於日前購入多達 4.77%的 Aston Martin 股權。但是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為了拯救已跌掉近 9 成的股價,並強化與 Mercedes-AMG 的關系,Aston Martin Lagonda 集團目前正在進行管理階層的重組,現任總裁 Andy Palmer 將離職,總裁一職由現任 Mercedes-AMG 總裁 Tobias Moers 擔任。
現任總裁 Andy Palmer (圖上) 將會離職,總裁一職由現任 Mercedes-AMG 總裁 Tobias Moers (圖下) 擔任。
傳出有可能會在英國時間周二 (5/26) 公布的這項人事消息中,最受矚目的部分,當然是 Andy Palmer 的離開,因為在 Andy Palmer 目前的規劃下,Aston Martin 不僅馬上便要開始量產品牌第一款 SUV:DBX 和 Vantage Roadster,而且接下來還會遇到 Valkyrie、Valhalla 與 Vanquish 等車款的交車與量產計劃;因此如果更換總裁的傳聞屬實,Aston Martin 很有可能會調整接下來的新車上市計劃。
不過,Aston Martin Lagonda 集團目前只有對外證實公司正在進行管理階層的重整,且預告將在適當的時機公布相關信息,並沒有回應現任總裁 Andy Palmer 去留的消息;然而、如果這個傳聞屬實,那不但代表未來 Aston Martin 的走向與發展,將會有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節奏及調性,而且集團與 Mercedes-AMG 應會有傳動系統之外、更緊密的合作關系,但究竟結果如何,恐怕還是等到原廠發布新聞之後才能得知。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持股比例提升至20%,賓士或將成為阿斯頓馬丁最大股東
有了冠軍賽車W11的部分加持,有個F1賽車手兒子的勞倫斯?斯托爾距離實現家族的F1夢想又近了一步——如此一來,被賓士奪去阿斯頓?馬丁最大股東的位置倒也不見得有多懊惱了。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摳哥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戴姆勒股價降至五年最低,吉利北汽浮虧近50億美元
「排放門」危機依然身纏戴姆勒。
據外媒消息稱,當地時間內2月21日,戴姆勒集團指出,德國當局可能會發現,除了已經被認定超標排放的車型外,其他梅賽德斯-賓士柴油發動機車型的排放水平可能也被軟體操控。
報告中寫道:「在正在進行以及未來進一步的調查過程中,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KBA)可能會發布額外的行政命令,要求召回其他安裝未經許可的作弊設備的柴油車。」盡管戴姆勒用了「可能」這樣的詞彙,但這幾乎是可以確定的事。
?
遺憾的是,PA咨詢的一份報告預測,戴姆勒在2021年的排放量將是114g/km。那也就是說,戴姆勒將在未來兩年裡面對超過15億歐元的罰款,或者就按照相關機構估計的在歐洲電動車交付量佔比達到10%。但這看起來也不太可能,源於歐洲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支持態度一直不夠明朗,甚至老對手寶馬也曾表態,「在歐洲沒人購買電動車」,等等因素這也將進一步導致佔比提高受阻的可能性,目前在戴姆勒的產品譜系裡,電動車的佔比還不到3%。
與此同時,這樣的挑戰,恐怕也很難在戴姆勒自己所述的降低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行政成本上面摳得出太多得利潤率,這也就意味著戴姆勒的股價還有很大的持續下跌風險。「可憐」吉利的股票價值估計還要縮水。
文/鄭文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北京汽車2019年凈利跌7.83%:賓士貢獻近九成、自主增收不增利
經濟觀察網記者王海宣?3月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汽車」)公布2019年度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46.33億元,同比增長14.95%;毛利374.87億元,同比增長1.30%;歸母凈利潤40.83億元,同比減少7.83%。
針對歸母凈利潤下滑,北京汽車表示:「主要由於北京品牌及部分投資企業受國內乘用車行業競爭加劇、市場整體低迷等影響而利潤下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度中國乘用車銷量為2144.4萬輛,同比下降9.6%。
北京汽車2019年財報顯示,旗下北京賓士、北京品牌的銷量增長,拉動了營業收入增長。北京賓士、北京品牌兩大乘用車板塊均實現營業收入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與北京賓士相關營業收入由2018年的1354.15億元增至1551.54億元,同比增長14.6%;與北京品牌相關收入2019年為194.79億元,同比增長18%。
北京賓士與北京品牌在2019年均實現銷量增長,但分別出現了毛利率下跌和利潤下滑。其中,北京賓士2019年銷量同比增長17%。銷量增長的同時北京賓士的毛利由2018年的405.23億元增長至422.15億元,同比增長4.2%,但毛利率由2018年的29.9%下滑至2019年的27.2%,主要原因為毛利較低車型銷售佔比加大導致。實際上,北京賓士在2018毛利率出現2015年以來的首度下滑,毛利率由2017年的32.7%下降2.8個百分點至29.9%。
北京品牌在2019年的銷量同比增長6.9%至16.7萬輛,但增收不增利。北京品牌的毛利由2018年的-35.16億元縮減至-47.28億元,「主要原因為整車促銷增加以及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影響。」財報中表示。
此外,北京現代去年銷量為66.3萬輛,同比下滑16.2%;福建賓士銷量為2.8萬輛,同比下滑1.5%。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汽車主要業務為乘用車研發製造、銷售與售後服務,乘用車核心零部件生產、汽車金融以及相關業務。其中乘用車業務通過北京品牌、北京賓士、北京現代和福建賓士四個業務分部開展。
北京賓士依舊是北京汽車的「利潤奶牛」,其營收佔北京汽車總營收的88%左右。北京賓士已經成為全球產量最高的梅賽德斯-賓士乘用車生產製造基地。目前,北京賓士負責生產A級、C級、E級長軸距轎車,GLASUV、GLBSUV、GLCSUV、純電動SUVEQC及AMGA35L等多款車型。其中,A級轎車在2018年第四季度上市,EQC及AMGA35L均在2019年推向中國市場。去年,國產車型占賓士在華總銷量的四分之三以上,這為北京汽車帶去了豐厚的回報。
北京品牌則處於調整期,因此毛利下滑並不難理解。2019年,紳寶品牌被雪藏,北京汽車完成紳寶到BEIJING品牌的升級工作。產品方面,北京品牌推出了緊湊型SUVBEIJINGX3、中級轎車BEIJINGU7、EU7純電動轎車等多款車型。北京汽車旗下北汽新能源仍是國內最大的純電動汽車生產商之一,EU5純電動轎車去年實現銷量8萬輛,單車型市場銷售佔有率近10%。
近幾年市場表現不佳的北京現代,去年工作重心放在了上市新車、調整營銷節奏以及去庫存等幾個方面。據了解,北京現代2019年共推出6款新品。福建賓士方面,2019年銷量2.8萬輛、同比跌1.5%的成績,依舊跑贏整體市場。
對於2020年的市場前景,北京汽車表示,受經濟下行、供給升級、政策、需求分化等因素影響,預計中國汽車乘用車市場處於周期性調整時間,仍需要2至3年恢復正增長趨勢。
面對壓力,北京汽車為旗下各乘用車板塊制定了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剛完成品牌升級的北京品牌,將進一步完成品牌煥新等工作;北京現代也將從主力新車上市、體系改善強化內部實力、恢復收益性、強化未來競爭力四個方面推進工作。
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公司造成的影響,北京汽車表示,「本集團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情況,評估其對本集團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影響,截至本公告日,本集團尚未發現疫情對財務報表造成影響的重大不利影響。」
此次疫情期間,北汽集團及旗下相關公司積極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護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北汽集團攜手旗下北京汽車等10家公司,捐款1700萬元;北京賓士及賓士銷售公司,捐贈資金1000萬元;北京現代攜手現代汽車集團,捐贈價值500萬元醫療物資、1000萬元現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價格跌至20萬以內,銷量卻不足百台,賓士車標不管用了
在我們的認知中,國內的豪華品牌里,BBA的銷量一直都是領先於其他豪華品牌的,事實也確實如此。作為最受國人喜愛的豪華品牌之一,賓士在寒市中也一直保持著穩健的態勢,旗下的賓士C級、賓士E級、賓士GLC更是廣受追捧。
然而,不是所有掛賓士標的車都如此好賣。作為賓士旗下的入門級SUV,賓士GLA與其他掛著三叉星的車型相比,在銷量上簡直一道鴻溝的差距。
月銷跌至46輛
事實上,賓士GLA是賓士品牌首款引入的入門級SUV,這個年輕的車系在上市之後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最開始的銷量也是很不錯的,基本還是穩定在月銷5000台以上,最好的時候在2017年賣出了70802輛的成績。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賓士GLA的銷量不敵寶馬X1和奧迪Q3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在去年一整年賓士GLA就沒有哪一個月的銷量是超過了5000台的。本來年底是提振銷量的好時候,然而沒想到的是,賓士GLA在12月竟只賣出了325台新車,這簡直是斷崖式下跌。不過這還不是最慘的,到了2020年,賓士GLA迎來了史上最低成績,1月份銷量不過百,月銷46台的成績可以說是無人問津的程度。
回望幾年前,三大豪華品牌中似乎一直都是賓士的優惠力度最小,然而賓士為GLA打破了這個慣例。為了能夠挽救銷量,賓士GLA現在的優惠力度也不小了。從網上搜索的數據來看,賓士GLA在某些地區已經有了6.8萬元的現金優惠,以賓士GLA入門價格26.48萬元來算的話,它的最低價已經跌至到20萬以內了。價格跌到20萬,為何賓士GLA還是不見起色?
顏值跟不上,身材還短小
賓士GLA能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相比起寶馬X1和奧迪Q3,賓士GLA已經很多沒有換代了。盡管期間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改款,但本身的生命力已經大不如前。比如在顏值上,賓士GLA就比不上去年才全新換代的奧迪Q3,畢竟賓士GLA這款車推出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五年前的設計也自然不能和最新的設計相提並論。
而說到賓士GLA的空間,也是大家常常喜歡吐槽的一個點。大家都知道,寶馬X1能夠大賣,它的空間優勢就是一個很大的賣點。具體來看,寶馬X1長寬高分別為4565/1821/1620mm,軸距為2780mm,在同級別中的優勢真的太明顯了。而反觀賓士GLA,其長寬高分別為4449/1804/1535mm,軸距尺寸2699mm。這樣的尺寸與寶馬相比起來,簡直是各種方面的吊打,而事實上來講賓士GLA在空間上確實有些緊湊,完全不像一款SUV應有的空間。
除此之外,賓士GLA被投訴的問題也不少,比如它的懸架簡配偏硬,再加上座椅偏硬以及空間小的問題,導致整車的舒適性大打折扣。顏值完全被奧迪Q3超越,空間被寶馬X1吊打,舒適性表現又非常差勁,所以就算是優惠非常大了,但詬病如此多的賓士GLA確實也很難讓人有想買的的沖動。
全新一代賓士GLA已在路上
雖說賓士GLA競爭力大不如奧迪Q3和寶馬X1,但它在去年11月之前還是能夠月銷上千台,出現突變是在去年12月以及1月,成績是斷崖式下跌。而讓賓士GLA從月銷千台變為月銷不超百台,還是因為全新一代賓士GLA要來了。
2019年12月11日,第二代賓士GLA進行了全球首發,。從公布的消息來看,更寬更高但更短的車身比例使全新一代GLA在視覺上更顯緊湊、更具SUV氣質。前臉依然採用了賓士最新的家族化設計語言,大尺寸前格柵內部由橫向飾條和繁星式點陣飾塊組成,搭配大型星徽LOGO,家族特徵明顯。同時,賓士GLA在內飾上也有很大的變化。全新一代賓士GLA在內飾設計上將延續A級的造型,造型獨特的中控台出風口、A級同款的多功能方向盤和雙聯大屏也將出現在新一代GLA上。
上一代賓士GLA在空間上吃了虧,所以賓士也學乖了。相比現款GLA,全新GLA的車身高度增幅超過100mm,而車身長度卻縮短了15mm,SUV特徵更加明顯的同時,駕駛員的坐姿也會更高。此外,得益於更長的軸距和更短的前懸、後懸,全新GLA的後排腿部空間也將比現款車型更寬敞。無論在顏值、內飾以及空間上都有所升級,也怪不得生命力垂危的現款GLA出現如此大的下跌了。
小編語
從現款賓士GLA的產品力來看,它確實已經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全新一代賓士GLA的沖擊,所以即便是優惠非常大,它也很難再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那你覺得現在是賓士GLA抄底的好時機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戴姆勒股價一年下跌20% ,北汽此時接盤是為了什麼
北汽集團掌門人徐和誼終於趕在退休之前了卻「北戴合」心頭大事。
7月23日,北汽宣布購入戴姆勒5%股份,成為後者第三大股東,持股僅次於吉利集團(9.69%)和科威特主權基金(6.84%)。
北汽為何堅決入股戴姆勒?
雖然北汽與戴姆勒從2003年開始就締結姻緣,雙方的不離不棄和默契合作讓彼此嘗到了許多甜頭,但戴姆勒的境況顯然今不如昔。
始於大眾的「排放門」席捲整個德國汽車工業,戴姆勒未能獨善其身。由於涉嫌排放違規、在車輛中安裝非法軟體以操控排放測試,戴姆勒雖然迄今為止尚未被罰款,但被勒令在德國召回約6萬輛賓士柴油車,這為戴姆勒帶來了數億歐元的額外成本。
戴姆勒最近一年時間股價下挫20%,股票投資者的總體思路是買漲不買跌,這樣的股票K線顯然讓不少投資商失去興趣,北汽為何如此堅決做「接盤俠」?因為這是唯一出路。
作為北汽最親密的戰友,戴姆勒很重要。從2003年開始,雙方在中國市場展開合作,先是成立了合資企業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隨後又成立北京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銷售汽車。對於戴姆勒這一伴侶,北汽可謂相當依賴,因為其利潤目前主要來自北京賓士。
財報顯示,北汽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1519.2億元,有1354.2億元出自北京賓士,佔比接近九成。另一大合資公司北京現代,在2017年薩德事件爆發後,當年銷量銳減三分之一,此後節節下跌,今年1-5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24.6%至22.1萬輛,曾經輕松年銷百萬的品牌如今風光不再。
再看北汽的自由品牌,北汽新能源(北汽藍谷)近兩年勢頭不俗,2017年開始扭虧為盈,但2018年凈利潤只有1.55億,若減去44.5億的政府補貼,虧損約達43億。新能源補貼逐漸退坡,2020年全部取消,將讓北汽新能源的經營陷入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穩定與賓士母公司戴姆勒的合作關系,是北汽的首要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