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哪有原裝的天津棕櫚油賣

上海哪有原裝的天津棕櫚油賣

發布時間:2021-06-27 09:42:54

⑴ 為什麼市場上看不到有棕櫚油賣

不好賣少人買你作為一個商家不好賣誰進貨啊。進貨專門給你?這點道理都不懂。。

⑵ 棕櫚油分布在中國什麼市場

我國棕櫚油主要依靠進口,近20年來進口量呈持續增長的態勢,其中2002年我國棕櫚油實行配額管理制度,配額內關稅由原來的10%降為9%,同時配額數量逐年增加,因此進口量有顯著增長。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國,目前這兩個國家的棕櫚油進口量占我國棕櫚油進口總量的98%以上。從進口港來看,黃埔港、張家港和天津港是我國主要的棕櫚油進口港,這三個港口的年進口量占國內棕櫚油進口總量的近70%。按照度數來看,我國棕櫚油進口目前以24度為主,同時毛棕櫚油進口量呈不斷增長的態勢。

(一)我國棕櫚油進口總體情況

我國棕櫚油以進口為主,進口量呈持續增長的態勢。我國棕櫚油進口以2001年為分水嶺,其前與其後進口增速表現明顯不同,這主要是由於2002年我國植物油實行進口關稅配額管理制度,棕櫚油配額內關稅由原來的10%降為9%,同時棕櫚油配額數量逐年增加。因此,我國棕櫚油進口數量的變動可清晰地分為兩個階段,即2001年以前的平穩增長階段和2001年以後的快速增長階段。1996年我國棕櫚油進口數量僅為101萬噸,2001年進口量上升到152萬噸,2004年進口量則達到了386萬噸。2001-2004年棕櫚油進口年均增加量達到78萬噸。2005年我國棕櫚油進口數量雖然仍有一定幅度增長,但增速已明顯減緩,全年棕櫚油的進口數量為436萬噸,佔全球進口份額的13%,較去年增加50萬噸,增長幅度為13%,2006年進口量為508萬噸,比2005年增長約17%。受我國巨大的棕櫚油需求拉動,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棕櫚油進口數量仍將繼續增長,但增長速度將會有所減緩。

(二)近期棕櫚油進口政策的變化

2006年以前,我國對棕櫚油的進口是由國家統一管理,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制度。國家將配額下發到各省市,再由各省市下發給具體用油單位。配額許可證由商務部配額許可證管理局發放,當是主要有五家進出口公司(華潤、南光、中谷、土畜、中糧)負責經營。毛棕櫚油的進口關稅為9%,增殖稅為13%,精煉棕櫚油的進口關稅為12%,增殖稅為13%。

2006年1月1日開始,我國放開了對棕櫚油進口的管制政策,取消其進口關稅配額管理,但為監測進口需要,自2006年1月1日起,將對豆油、棕櫚油(棕櫚硬脂除外)、菜子油實行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各相關企業必須向省外經貿主管部門備案登記。

根據要求,豆油、棕櫚油、菜子油進口企業資質標准如下。貿易型企業要求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獲得進出口經營資格或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注冊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含1000萬元);年銷售額2億元以上(含2億元);近三年進口植物油3萬噸以上。生產型企業要求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注冊資金在5000萬元以上(含5000萬元);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含1億元),其中食品生產企業3000萬元以上(含3000萬元);加工能力日處理毛油200噸以上(含200噸),生產精煉油的油脂加工企業或以棕櫚油為直接生產原料,年使用棕櫚油量在3000噸以上(含3000噸)的食品生產企業;並獲得全國工業生產許可證。

我國取消植物油關稅配額之後,植物油進口環境將更加趨於寬松,沒有配額的限制,有條件進口植物油的企業數量會明顯增多,進口數量的不確定性也會明顯增強。

(三)分國別棕櫚油進口情況

我國棕櫚油進口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從新加坡和越南也有少量進口。2001年以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進口量始終保持穩步增長,其它國家的進口逐年減少。2005年,我國進口棕櫚油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其中,馬來西亞占據的份額為68%,印度尼西亞占據的份額為32%。

(四)我國棕櫚油分海關進口情況

國內棕櫚油進口港較為集中,天津港、張家港和黃埔港的進口量佔全國總進口量的67%,此外,青島、深圳、廈門的棕櫚油進口量也比較大,均佔全國總進口量的5%左右。棕櫚油消費區域分布廣泛,其中華北、東北地區消費的棕櫚油主要來自天津和青島,華東、華中地區消費的棕櫚油主要來自張家港和泰興(南京海關),華南地區消費的棕櫚油主要來自黃埔、深圳和廈門。以主要進口港為中心,向周邊輻射,是國內棕櫚油現貨市場流通的基本格局。

(五)我國不同度數棕櫚油進口情況

我國消費的棕櫚油主要依靠進口,從近三年棕櫚油進口情況來看,24度棕櫚油是我國進口的主要品種,其2004、2005、2006年度的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61%、62%、69%,流通規模優勢十分明顯。毛棕櫚油進口量的增長也十分迅速,2004-2006年,國內毛棕櫚油進口量由0.9萬噸增長為65.6萬噸,占總進口量的比例由0.3%增長為13.0。棕櫚硬脂的進口量則迅速下降,2004-2006年,棕櫚硬脂進口量由133.7萬噸下降為88.2萬噸,占總進口量的比例由37.4%下降為17.4%。

上海哪有棕櫚油批發

建議你關注趕集網和 百姓網 五八同城網

⑷ 哪裡有棕櫚油賣

規模大的市場會有,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

⑸ 棕櫚油的生產貿易

全球油料市場主要被大豆、棕櫚油、葵花籽和油菜籽四種作物所主導。2005年,全球油脂生產已經達到了1.39億噸,比上一年增加了900萬噸,上個世紀70年代末全球油脂需求量約為5100萬噸,到已經增長了近2倍。在油脂中,植物油佔到了整個油脂總量的82%,其餘由黃油、豬油、牛脂和魚油等構成。盡管近些年來油脂產量總體在不斷增加,但是動物油脂的產量基本上維持不變,油脂產量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植物油脂,在所有植物油中,棕櫚油近十年的增長最為顯著。 棕櫚油產量在近幾年出現了快速增長,產量增長的原因在於耕地面積的增加和產量的提高。1989年以前,全球的棕櫚油產量不足1000萬噸,而在1997年以前,產量也只是小幅增長,從1000萬噸向2000萬噸小步邁進。1998年開始,全球的棕櫚油產量隨著東南亞棕櫚油產量的快速提升而實現了飛躍性增長,截至到2006年,全球的棕櫚油產量已經超過3500萬噸,相當於50年代產量的7倍。食用棕櫚油和棕櫚油工業用途的擴展推動了棕櫚油產量的迅猛提升,相對其他油類產品低廉的價格、世界及部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掀起了一個又一個棕櫚油用量的高峰,從而推動了東南亞棕櫚種植業的蓬勃發展。自1995年以來,世界棕櫚油產量大幅增長,按照的增長速度,有望超過豆油產量。
世界上有約20個國家在生產棕櫚油,主要生產國只有三個,他們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奈及利亞,這三個國家的總產量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 東南亞國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或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但雨水豐富,適於規模化種植油棕,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全球兩大棕櫚油生產國。過去十多年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出現了持續穩定的增長,這兩個東南亞國家生產的棕櫚油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6%以上。
1.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產情況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其棕櫚油產量將近世界總產的45%。馬來西亞棕櫚樹的種植面積約佔全國耕地的1/3,達250萬公頃。1985年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基本上在500萬噸左右徘徊,在2005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520萬噸,產量在二十年的時間里增長為原來的三倍,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積大幅提高,2006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也維持在1500萬噸左右。
2.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生產情況
印度尼西亞是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棕櫚油生產大國,2005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佔全球棕櫚油總產量的41%。隨著馬來西亞適於棕櫚樹生長的農業耕地越來越少,棕櫚油產量的增長已經轉移到了印度尼西亞。在過去十多年中,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也增長為近原來的三倍。1997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產量比印度尼西亞的產量高出了360萬噸,但是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至2006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已經超過了馬來西亞。由於氣候影響,馬來西亞棕櫚油單產下降,而印度尼西亞棕櫚樹進入旺產期,單產提升,並進一步擴張種植園,總體上來看,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更具增長潛力。 在世界油脂貿易領域,棕櫚油通常引導著大豆油,在出口市場上處於領導地位。在上個世紀60年代,棕櫚油在世界油脂貿易中並不突出,當時的主要貿易油脂為大豆油和動物油脂。到了1993年,情況發生很大變化,棕櫚油貿易量佔全球油脂貿易量比重從1970年的10%增長到1977年的20%,1985年達到了30%水平。1997年,世界棕櫚油的總產量為1741萬噸,而出口量達到了1134.6萬噸。截止到2006年,棕櫚油貿易量佔世界油脂貿易總量的比重超過50%。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國,其棕櫚油總產的90%被用來出口,馬來西亞出口的棕櫚油只有很少量屬於未經提煉的毛棕櫚油。1985年以前,馬來西亞幾乎控制著整個棕櫚油的出口市場。1986年,馬來西亞毛棕櫚油的生產量為454萬噸,占同年世界棕櫚油產量的60%,出口的棕櫚油佔世界棕櫚油出口量的68%。1996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產量為88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53%,出口量為732.5萬噸,佔世界總出口量的64%。隨著近幾年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出口份額的不斷增加,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量下降到了佔全球一半份額左右。2005年全球棕櫚油總出口量達到了2630萬噸,其中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達到1345萬噸,佔49%,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出口為1030萬噸,佔39%。
世界棕櫚油出口市場的88%份額被這兩個主產大國牢牢控制著。此外,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巴布亞紐幾內亞、新加坡、哥倫比亞等其它國家和地區也生產、出口一定數量的棕櫚油。 近些年來,動物油脂消耗量在全球油脂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從80年代末的24%下降到17%,而受到世界人口增長和人均消費增長的驅動,植物油脂的消耗卻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長。地域性的油脂消耗比例是向發達國家傾斜的,世界上75%人口聚集在亞洲和非洲地區,但佔世界人口少數的歐洲和美洲卻消耗掉40%的油脂總量。隨著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的油脂增長潛力要高於發達國家。
2001年,全球棕櫚油消費量為2400萬噸,自1995年以來,棕櫚油消費出現急劇增長,到了2005年,全球棕櫚油的消費量達到了3300多萬噸,5年的消費增幅達到38%。總體上,棕櫚油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國家,歐盟也提高了棕櫚油進口量,以抵消因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提高而造成的菜籽油供應缺口。棕櫚油主要消費國有印度、歐盟25國、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這些國家佔到消費總量的60%。作為一個主要的消費國,我國佔全球棕櫚油消費總量的14%,印度佔11%。近幾年,我國棕櫚油消費增幅最為明顯,2001年我國國內棕櫚油消費量剛剛超過200萬噸,到2005年消費量翻了一倍多,達到了436萬噸。 中國棕櫚油現貨市場中貿易企業眾多,流通環節發達。廣州、張家港、天津是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地,並由此向周邊地區輻射。棕櫚油有食用和化工兩個方面的用途,消費企業眾多。
加工流通
中國棕櫚油主要依靠進口,華北(天津周邊地區及山東)、華東(張家港、泰興、寧波等上海周邊地區)、華南(黃埔、深圳及廈門等廣州周邊地區)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加工、銷售地區,棕櫚油進口量佔全國進口總量的92%,其中華北地區佔24%,華東地區佔34%,華南地區佔34%。從進口港來看,天津港、張家港和黃埔港進口量佔全國總進口量的67%,此外,青島、深圳、廈門的棕櫚油進口量也比較大,均佔全國總進口量的5%左右。
國內有棕櫚油加工(精煉、分提、調和)企業上千家,主要的棕櫚油加工企業如益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天津龍威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等基本分布在主要進口港的周邊地區,根據2006年的海關進出口數據,當年開展棕櫚油進口的大型油脂企業有50多家,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60%,開展直接進口的油脂企業通常將大部分棕櫚油精煉、分提後再進入貿易領域,小部分通過中間商進入流通領域。
國內有棕櫚油貿易企業近萬家,其中大型貿易企業直接從國外進口,進入國內後再通過大量的中小分銷商進行分銷。2006年,開展棕櫚油進口的貿易企業有80多家,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34%。這些貿易企業一般都沒有專門的儲存倉庫,通常租用油脂企業或倉儲企業的儲罐。
天津、上海和廣州周邊地區不但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貿易集散地,而且大型的棕櫚油加工企業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擁有足夠的棕櫚油加工、儲存能力。
1. 天津周邊地區。天津周邊地區棕櫚油進口量、加工及庫存能力都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業共有約4500噸/天的加工能力、近40萬噸的罐容。該地區棕櫚油的銷售區域為京、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北部、山東東部、山西大部分、內蒙、東北部分、甘肅、陝西。棕櫚油加工企業為獲得較低的物流成本,基本上都建在港口附近,大型船舶停靠方便,向外運輸主要通過鐵路和公路,條件便利,是國內棕櫚油的一個重要集散地。
2. 上海周邊地區。上海周邊地區各主要油脂企業共有約2500噸/天的精煉能力、近60萬噸的罐容,其中加工企業的罐容約20萬噸,倉庫的罐容約40萬噸。該地區棕櫚油的銷售區域為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慶、四川及河南、陝西部分地區。該地區棕櫚油加工企業都選擇臨港工業發展模式,主要分布在張家港、泰興、寧波等地區,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萬噸的貨輪。其中向河南和陝西的銷售主要通過鐵路,向其他省份的銷售主要依託長江水道,通過水運的方式完成,具有很好的棕櫚油集散功能。
3. 廣州周邊地區。廣州周邊地區棕櫚油產能和罐容也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業共有約3000噸/天的精煉能力、40多萬噸的罐容,這些罐容基本上都分布在加工企業。該地區棕櫚油的銷售區域為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棕櫚油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廣州-東莞-深圳沿珠江入海口一帶,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萬噸的貨輪。其中廣東、福建等省的棕櫚油銷售以水運為主,並對湖南南部、廣西東部有一定的輻射力,向其餘地區的銷售以鐵路和公路運輸為主,棕櫚油集散功能較強。
消費情況
棕櫚油既可以用於食用消費,也可以用於工業消費,來自貿易商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棕櫚油的消費以食用為主,其中24度精煉棕櫚油為主要品種,占據的市場份額在60%以上。
1.我國植物油的消費結構
如果以各油品的消費量來衡量其市場份額,以2001年為分水嶺,其前與其後植物油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01年以前,各品種植物油在消費總量中所佔的份額變化並不顯著,2001年市場份額從大到小依次為: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棕櫚油、棉籽油、小品種油。2001年以後,豆油、棕櫚油消費份額明顯增長,而菜籽油、花生油與棉籽油的消費份額出現降低,小品種油製品消費份額在2001-2003年增速明顯加快,2003年以後增速有所減弱,但仍逐年刷新歷史紀錄。2004年棕櫚油食用消費量達到270萬噸,預計2005年我國棕櫚油的食用消費數量為290萬噸,較2004年增加20萬噸。
2.棕櫚油的工業消費
由於我國對44度以上棕櫚油並不實行配額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近幾年44度以上棕櫚油的進口,棕櫚油的工業消費量也相應出現迅速增加。2002年棕櫚油工業消費為35萬噸,2004年則達到了120萬噸,2002-2004年工業消費量平均年增長42萬噸。預計2005年我國棕櫚油的工業消費量為140萬噸,較2004年增加20萬噸。
3.棕櫚油的消費企業情況
從消費企業來看,目前國內有成規模的各類棕櫚油消費企業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型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主要分布在餐飲、食品加工和化工領域,代表性企業有方便麵生產企業如統一食品集團、頂新集團等,化工企業如廣州寶潔有限公司、納愛斯益陽有限公司等。大部分消費企業通常不自己直接進口,主要靠中間商供貨。2006年直接進口的消費企業約有30家,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2%。據不完全統計,總體上來看,進口棕櫚油用於商業流通的比例約為80%,直接進入終端消費、來料加工貿易、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的比例約為20%。
4.我國棕櫚油消費的季節性
由於棕櫚油的熔點比較高,因此其消費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夏季消費量比較大,冬季較小。消費的季節性直接表現為進口量的季節性,從2004-2006年的情況看,1、2月份的進口量比較小,大約在16-29萬噸左右,6-9月份進口量較大,2004年8月份、2005年6月、2006年8月分別為當年進口量最大的月份,分別達到41萬噸、50萬噸和67萬噸。

閱讀全文

與上海哪有原裝的天津棕櫚油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雲核融資 瀏覽:485
工商銀行薪資貸款怎麼貸 瀏覽:370
2019年一季度私基金收益排行 瀏覽:141
上海家庭理財 瀏覽:272
東方財富上怎麼看股指期貨 瀏覽:583
宜賓貸款一萬有那裡 瀏覽:23
光大證券資金賬號 瀏覽:208
250美元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403
招商銀行貸款兩萬利息高嗎 瀏覽:236
包商銀行住房抵押貸款 瀏覽:844
投資理財業務員好做嗎 瀏覽:992
449英鎊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6
建行貸款審批表 瀏覽:160
外匯教學趙 瀏覽:412
雲貸網理財 瀏覽:429
期貨100手 瀏覽:282
郴州貴金屬項目環評 瀏覽:53
卓達股票 瀏覽:109
君豐華盛投資格羅夫氫能汽車 瀏覽:288
江門市君合投資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