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入世十年來中國鋼鐵行業發生的巨大變化
為了適應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條款,中國政府2002年以來相繼公布和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使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對中國鋼鐵工業來說,多了一種保護自己的武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暫行規則》於2002年11月1日起開始施行,該規則可就外國政府所實施的貿易措施,是否違反多邊貿易條約或雙方簽訂的貿易協定,對中國產品有不合理障礙,或對其產品在外國市場競爭力造成不合理損害等情形進行調查,並可通過雙邊協商或遵循WTO相關機制解決。另外,中國遵循WTO規則,取消原來的鋼鐵產品進口許可證制度,以自動登記制度取代,但是為了防範國際鋼鐵產品大量傾銷對鋼鐵產業的沖擊,達到審慎把關的目的,建立了鋼鐵反傾銷預警制度,相關預警指數也將陸續公布。
2. 中國鋼鐵行業首例進口保障措施實施
2002年3月以來,由於美國和歐盟相繼宣布對進口鋼鐵產品採取保障措施,大量鋼材湧入中國。2002年1季度,中國鋼材進口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5%,比2001年4季度增長了12.9%。其中3月份比上年同期猛增30.86%。由於進口產品大量增加,導致鋼材價格下落,2002年銷售價格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7.78%,國內普薄板銷售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77%,使許多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下降幅度高達43.36%。為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及寶鋼、鞍鋼、武鋼、首鋼和邯鋼聯合向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正式提交了《關於對鋼鐵產品進行保障措施調查的申請》,2002年5月21日外經貿部決定對進口至中國的9類產品48個稅號採取臨時保障措施,期限為180天。即對9大類以板材為主的鋼鐵產品實施關稅配額,以過去3年平均出口量為配額基數,關稅配額內進口產品仍執行現行進口關稅稅率,超過配額的進口量加征7-26%的附加關稅,中國此次鋼鐵產品保障措施調查涉及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日本、韓國、俄羅斯和中國台灣省等。這是我國首例進口保障措施案立案,也是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後,第一次利用該組織的有關條款解決貿易爭端,主動出擊的「第一戰」。
3 .對部分進口鋼材的最終保障措施將於本月20日正式實施
中國臨保措施於2002年11月24日到期,正式保障措施即將正式啟動。保障措施只對熱軋普薄板、冷軋普薄板 、彩塗板、非取向硅鋼和不銹鋼冷軋薄板五種鋼材品種實施進口關稅配額,對於超過關稅配額總量進口的鋼材將加征特別關稅。並且,正式保障措施對熱軋普薄板、冷軋普薄板和不銹鋼冷軋薄板採取分國別配額方式,對彩塗板和非取向硅鋼採取全球配額方式,對於進口量小於3%的發展中國家不實施關稅配額。正式保障措施實施期限從2002年11月20日—2005年5月23日,在最終保障措施的兩年半的時間里,特別關稅稅率是逐階段降低的,但對比臨時保障和最終保障措施第一階段特別關稅稅率可以看出,彩塗板、非取向硅鋼的特別關稅稅率上升,而熱軋普薄板和冷軋普薄板兩個下降,不銹鋼冷軋薄板基本持平,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部分鋼材最終保障措施分階段特別關稅稅率與臨時保障措施比較
品種
臨時保障措施 最終保障措施
02.5.24-11.19 02.11.20-03.5.23 03.5.24-04.5.23 04.5.24-05.5.23
1.熱軋普薄板 26% 10.30% 9.50% 8.70%
2.冷軋普薄板(帶) 26% 22.40% 20.60% 19.00%
3.彩塗板 18% 23.20% 21.30% 19.00%
4.非取向硅鋼 9% 20.20% 18.60% 17.10%
5.冷軋不銹鋼薄板 18% 18.10% 16.70% 15.30%
在國際鋼鐵貿易保護日益加劇的今天,我國政府對部分鋼鐵產品實施保障措施,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和避免過量進口對我國鋼鐵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者損害威脅,另一方面也是為我國鋼鐵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未來發展贏得寶貴的時間,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我國鋼鐵業的市場競爭力,是應對入世後外部環境的變化,積極運用WTO規則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加入WTO後的中國鋼鐵業
1 .國內鋼鐵企業紛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結構調整步伐
為迎接入世的挑戰,國內鋼鐵企業紛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據統計,近年來國內鋼鐵企業投入2000多億元用於產業結構調整。由於薄板是中國大陸鋼材品種中的主要矛盾,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因此,「十五」期間,不少企業將增加以熱軋鋼板、冷軋鋼板以及鍍鋅板為主的薄板生產設備。從熱軋生產線看,目前,國內已有寶鋼、鞍鋼和武鋼等10家鋼鐵企業共12條熱軋鋼板生產線,其年總生產能力為2300萬噸, 「十五」期間將分別在武鋼、鞍鋼、包鋼、珠鋼、邯鋼等5家鋼鐵公司各新增設1條熱軋鋼板生產線,另外還將分別改造梅鋼、本鋼、武鋼、攀鋼等4家鋼鐵公司的4條熱軋鋼板生產線,到2005年生產能力將擴大到3820萬噸。從冷軋生產線看,目前有7家企業共有7條冷軋鋼板生產線,其年總生產能力為760萬噸,「十五"」期間將在昆鋼新建1條年產40萬噸的可逆式軋機,改造鞍鋼、武鋼、攀鋼、上海益昌鋼廠等4家鋼鐵公司的4條冷軋生產線,其年生產能力增加260萬噸,到2005年冷軋鋼板年總生產能力將擴大到1020萬噸。另外,國內共有10條鍍鋅鋼板生產線,其年總產量為220萬噸,「十五」期間將在邯鋼新建1條30萬噸鍍鋅生產線,改造武鋼和攀鋼2條鍍鋅生產線,其生產能力增加40萬噸,到2005年鍍鋅鋼板年總生產能力將擴大到270萬噸。再建設一批塗層板生產線,屆時,28套塗層板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將達到320萬噸。還有一批現代化的大型高爐、轉爐、大型軋機、板材軋機、板管軋機、高線軋機、連續小型軋機、超高功率電爐等正在加緊建設,它們將使中國鋼鐵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大大提高。
2 .入世以來鋼材市場喜憂參半
——國內需求旺盛,出口低幅增長。 由於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房地產業、汽車業、船舶製造業和機電產品外貿出口發展勢頭強勁,帶來了國內鋼材生產需求旺盛。據統計,2002年1-9月份全國鋼材消費量15500萬噸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長22%,預計全年消費量將首次超過2億噸關口。出口低幅增長,2002年1-9月,全國出口鋼材39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9.1%。
—— 國內生產增勢迅猛,進口壓力更為沉重。 旺盛需求的拉動,加之企業搶占市場份額的沖動,使得鋼材新增資源始終強勁增長。2002年1-9月全國鋼材產量1407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0%。預計全年鋼材產量達到或接近19000萬噸,佔世界鋼材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進口壓力較為沉重,一方面由於內需的拉動,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因為關稅的下降和進口配額的增多,加之跨國公司加工企業向中國的轉移,進口大幅度增長。1-9月全國進口鋼材189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7.4%,預計全年進口量將超過2000萬噸,比上年有較多增長。
—— 市場價格環比回升,部分品種出現大幅上漲 。中國加入WTO後,鋼材市場價格基本與國際市場同步。在2002年美國啟動「201條款」、 歐盟、北美和亞洲等國家紛紛提高進口關稅,設置貿易壁壘後,日本、歐盟等鋼材主產區被迫削減產量,中國實施的鋼鐵產品臨時保障措施,客觀上改善了供求關系,刺激了國際鋼材市場價格的整體上揚,也帶動國內鋼材價格出現了明顯回升。從各主要城市鋼材掛牌價格情況來看,各類建築用材價格普遍比年初上漲了200-300元/噸,各類板材價格比年初上漲了500-800元/噸,熱軋薄板、中板等部分品種一段時期內甚至出現了暴漲,鋼鐵行業整體效益將有明顯提高。
3 .外資加快進入
隨著汽車、家電、輕工等行業快速發展,薄板材消費逐年增加,尤其是冷軋薄板、鍍鋅板、不銹鋼薄板中更薄規格的品種進口逐年增加,正是有這些缺口,國外鋼鐵企業紛紛瞄準了中國鋼材市場,加大投資力度。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在中國上海設立冷軋廠。韓國聯合鋼鐵公司決定在中國建造聯合鋼鐵分公司,名為Unionsteel,新上塗鍍生產線專門生產塗鍍產品,在此之前聯合鋼鐵公司已在中國建了一條冷軋機組。日阪、興業和日新制鋼也於2002年7月初宣布,決定對合資建立的從事不銹鋼和表面處理板加工業務的江蘇省長富不銹鋼中心增加投資。在外商投資規模穩定上升的同時,台商投資增勢強勁,島內鋼鐵企業十分看好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由於中國市場對鍍鋅板和塗層板的需求量劇增,台灣盛餘鋼鐵公司決定在華北渤海灣設廠。初步規劃新廠一期產能達15萬噸,以生產塗層板為主;二期為30萬噸產能的鍍鋅板生產廠,投資規模將擴大至1億美元,目標是佔領華北、天津、北京等地市場;台灣省新貝斯特線材工業公司在大陸蘇州投資的蘇州新貝斯特線材公司,今年10月底將開始碳鋼和不銹鋼線材的生產。台灣中鋼集團首家正式在大陸設置的分支機構--中貿上海分公司已於今年10月底揭牌。
目前,國外鋼鐵公司不僅介入鍍鋅板、盤條、大口徑鋼管、線材產品等,而且已經介入到環保業、物流業及信息產業,彌補了國內部分鋼鐵產品品種以及技術的不足的同時,也帶來了國外新的營銷理論和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鋼鐵企業的發展。
三、中國鋼鐵行業發展趨勢
世界鋼鐵研究所2002年10月7日提供的報告表明,中國的鋼鐵需求量將繼續增加,2003年將消費世界鋼鐵產量的1/4,消費量可能要達到2.15億噸,而2001年-2003年世界新增鋼鐵消費量2/3將來自中國。2002年中國的鋼鐵需求可望增長14.8%, 2003年則略減至10.3%。
1.鋼材市場供需進一步加大,價格平穩
總體來看,2002年中國鋼材消費增長主要有三大帶動因素:一是國家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帶動;二是國際經濟增長的帶動;三是世界生產基地向中國大陸轉移和跨國公司在中國采購的帶動。由於受到需求拉動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進口門檻的降低,新增資源也會保持較高水平,部分產品的增長甚至更為強勁,市場的買方格局不會發生大的變化。隨著市場價格回升到相對高位,加之貨源寬松,價格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不大。
—— 國內需求穩中有增,增長幅度出現回落
多方面的跡象表明,2003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雖然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5年,遲早會淡出,但目前完全淡出的條件還不具備,至少明年還需要藉助國債支持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近些年來財政赤字不斷增多,國家財力有限,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亦難以增強。受其影響,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快速增長態勢,但增長水平會出現回落。受其影響,與此相對應的鋼材消費力度會有所減弱。
—— 國際需求好於上年,出口繼續保持一定幅度增長。 2003年全球經濟復甦速度加快,總體需求形勢將好於今年。據世界經合組織近期所作出的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7%和2.9%;其中美國為2.3%和3.2%;歐盟為1.1%和2.3%;日本將擺脫連續兩年的負增長局面,今明兩年均可達到1%左右的增長水平。 近來有跡象表明,2002年各國普遍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松動的趨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前不久美國對進口鋼材免稅檢查期延長。美國鋼鐵進口限制保護已經接近尾聲。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松動,有利於出現一個較好的出口環境,2003年的外貿出口環境可能比今年要好一些,出口將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
—— 資源供給較為充裕,進口沖擊加大。 當今的市場,是一個全球過剩的市場。一方面,我國普通鋼材的生產能力龐大,增產潛力不小。根據測算,2003年全國鋼材產量將突破2億噸,佔世界鋼材產量的1/4,成為全球頭號鋼材生產國家。如果存在消費需求,鋼材產量再增長10%,達到2.1億噸也不成問題。另一方面,2003年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2年,按照承諾,進口管制還要松動。2002年11月,我國只對冷熱軋薄板等5類鋼材品種實行保障措施,相對應原來的9大類產品有4類不在保障之內,因此,其進口量也會相應增加,還有跡象表明,今後我國擴大與周邊國家的雙邊貿易,相應享受某些優惠政策,在此背景下,低價進口鋼材,可能會使國內行業受到沖擊。
—— 價格水平大體平穩,進一步上漲空間不大 。進入2002年4季度後,國際鋼材價格持續上漲的勢頭減緩。國際市場上鋼材的階段性回升基本結束,對國內行情的「領漲」作用明顯減弱。國際市場上由於減少產量和各種貿易保護措施刺激的漲價效應已經基本顯現。盡管2003年初以後還存在價格向上調整的可能性,但其中的變數不小,如西方主要國家的經濟走勢,美國對伊拉克軍事打擊的時間及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等。因此,2003年的全球經濟走勢不太樂觀。受其影響,全年鋼材價格總水平大體平穩,繼續大幅上漲的空間不大,部分產品價格環比還會出現回落,如果不出現大的意外情況,價格同比走勢大體平穩。
2 .外資並購鋼鐵行業可能成為熱點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各項法規和政策逐步與世界接軌,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國內市場潛力不斷釋放,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增強;世界經濟安全格局的變化和美國股市的下跌,都促使資金從美國外流。從實際使用外資的情況來看,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2002年前9個月,中國合同外資金額68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8.4%,這就預示著新一年內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還會保持較高的水平,但因為上年基數較高,估計難以出現像今年這樣高的幅度增長。有人估計,2003年外資使用量在600億美元以上。 出於降低成本和增強競爭力的需要,許多跨國公司把中國納入其全球生產和采購鏈,除將本土或其它地方的生產部門轉移到中國來外,還會加大在中國的采購力度。如福特汽車公司近期宣稱,為了削減成本,到明年中期,他們將從中國購買數十億美元左右的汽車零部件,以便有效地節約成本。正是跨國公司的這種戰略調整,導致了對中國廉價零配件的需求,從而增加中國的鋼材消費。更重要的是,外資並購是在我國加入WTO後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標志之一,對國家整個經濟格局的影響持續而且深遠,外資並購不是一個簡單事件,它的時間跨度要用五年、十年來衡量,對鋼鐵行業的影響意義深遠。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吸收更多的外資,還有獨特優勢。近日,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聯合發布《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與此前出台的《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一並構成我國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的政策體系,將對調整和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產生重要影響,其相關政策也成為外資進入鋼鐵行業的催化劑。
❷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 上海世博會場館、 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❸ 本人急需<中國鋼鐵工業論文>一篇
中國鋼鐵企業管理變革之道
文:仁達方略 來源:中國國企改革網 時間:2005-7-20 22:46:43 點擊:227【文章級別0】
從老、大、粗、笨到精益生產的轉化
中國鋼鐵企業與國外鋼鐵製造企業一樣,許多都具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幾乎相同的發展歷程中,中國的鋼鐵製造企業卻面臨著與眾不同管理問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鋼鐵企業執行的是全面的計劃經濟政策,管理與企業作為都直接為國家服務。但到了八十年以後,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其間也造就了不少企業的輝煌,這 一切都是中國鋼鐵企業的歷史特徵,也代表了中國鋼鐵企業的過去。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中國鋼鐵企業管理變革的分水嶺,新的管理思想、觀念在這階段涌現,「關注成本管理、技術改造、質量管理
、產品創新」等等,都成為各企業的管理主題與潮流。但是,中國市場經濟在這一階段納入世界經濟步伐也是最快的時間,經濟的全球化高潮極大地削弱了中國鋼鐵企業進行自主管理創新的成績,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鋼鐵企業在這一時期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全球很多鋼鐵企業都是巨人般地龐大,中國鋼鐵企業也不例外。但中國鋼鐵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也走了近四十年的計劃經濟的路子。在此期間,企業的設備、管理、工藝流程一直都在沿用三、四十年代的體系,在計劃主宰一切的時期,忽略了管理的創新、工藝、設備的引進等,從而為九十年代中後期的激烈市場競爭留下了隱患。
老、大、粗、重、笨極為形象地描述了過去的鋼鐵企業,在一部分企業中,目前還有上個世紀初期的設備及生產工藝流程,技術改造與創新較為緩慢。
作為國有企業的支柱,在過去的發展中,絕大多數企業都在承擔著社會的任務,企業辦醫院、學校、社區等等比比皆是,這樣使得每一個國有企業都顯得龐大而具有氣勢。而將主要精力用在技術創新與工藝流程的改造方面,卻是很少。當企業真正進入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的時候,就成了「企業的巨人,行動侏儒」,龐大的企、事業機構無一能在此時為其服務,由此就有了九十年代後期全國性的鋼鐵行業問題。
鋼鐵企業管理創新是現在的熱門話題,邯鄲鋼鐵的成本管理、寶鋼的客戶關系管理、武鋼的技術創新、首鋼的資本運作及業務轉移等等,都各有成效,並成為各自主題。在這樣大型企業的管理創新活動中,許多行為都在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對過去龐大體系的梳理、對企業辦社會的思考。成本管理在更多地關注生產鏈活動,在關注冗員的分流;寶鋼的客戶關系管理在關注產品的市場鏈行為:快速交貨、產品創新、電子交易平台等等;武鋼將資本重組、新技術創新與引進、資本運作等管理創新活動納入到管理年度中,優化企業資產,提高資產與資本間的轉換價值。這一系列的管理創新活動在業內被稱為瘦身行為,在不失為行業巨人的前提下,提高了競爭能力。
從過去的老、大、粗、重、笨,到今天的輕裝前進,中國鋼鐵企業用了近十五年的時間。在本世紀初期,產品質量管理(品質管理)日益盛行,寶鋼集團首先引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鍍鋅薄板及彩板生產,在追求精益生產管理的同時將客戶交貨期壓縮到十五天,極大地提高了與國際同類產品的競爭能力。「發展=優勢的轉化和再造」是寶鋼集團在第十三次管理論壇上提出的命題。在前期進行「大瘦身」(裁減冗員、剝離負資產、分解企業辦社會的部分)運動之後,進行了大幅度的產品技術及生產工藝創新舉動,使自己成為靈活的巨人。
鋼鐵企業精益化生產策略是當今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寶鋼集團在應對汽車、家電製造的終端客戶的需求時,必須對自身的生產工藝及設備進行較大的技術改造。在這些市場競爭激烈的產品中,成本與價格、生產工藝及交貨時間、客戶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始終都在圍繞產品的質量體系,精益化生產管理體系不僅僅保證終端產品的質量,更關注整個生產環節的完好率、成本控制、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造與創新等等。因此,在一系列的創新年中,鋼鐵企業正在逐步地擺脫困境,完善自身。
國有企業機制與全面市場化的融合
中國國有企業機制為鋼鐵企業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同時也創建了極其殷實的物質條件,這對鋼鐵企業現在所參與的市場競爭並獲得極大成績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對國有企業的長期積累不能給以任何方式的否定,而應該以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一時、一事、一人」是最能解釋國有企業在為國家經濟做出的貢獻,一時、一事、一人就是把人和事放在同一個時期進行比較,這樣才能客觀公正地對鋼鐵企業進行評價。
傳統的國有企業管理機制正在受到挑戰,對於上海寶鋼集團這樣處於市場風頂浪尖的企業,已經不能用老套的管死不放權來經營,而是隨著國家對企業管理經營的逐步退出而放開。國有資產正在逐步地退出,國有資本的管理結構已經逐漸地轉向資本投資管理與經營管理分離,對過去全部控股也已經在逐漸地退出。這一切舉動正是國家在對大型企業逐步地放權,以便使企業更輕松地應對市場。
首鋼集團在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企業改革,在九十年代末期,副營業務首次與主營業務盈利持平,並預期在2005年副營業務超過主營業務。將過去傳統製造行業迅速轉換為當今一流的高科技企業,這在國內乃至世界同行業中成為領先者。
上海寶鋼集團在近幾年的管理變革過程中,對主、副業務進行了較大的梳理,同時在進行大幅度地技術改造過程;對冗員精簡與分流,以提高供貨能力與增加產品鏈效益為主要的創新目標;建立高品質的管理論壇,交流管理經驗,並提供決策服務;較完整地建立了電子商務平台及信息化管理體系,並充分利用信息系統進行客戶管理,產品交貨速度在全球同行業中暫居領先地位。
由於國內鋼鐵行業產品結構的重復性較大,高端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較小。對此,國家目前依然採用宏觀調控機制,指導行業的技術改造與升級。這樣,作為國有資產的控制與保值就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時,這也是國有企業機制發揮的效用之一。國有企業管理機構通過對資產的控制,極大地放寬了企業管理經營的權利,但絕對不是無度地放寬。武漢鋼鐵集團通過多年的經營成為一個極大的債權人。在前幾年進行三角債清理過程中,房地產企業所欠債務最多,通過近幾年的債務置換工作,武鋼集團置換回三千多套商品房,並成立房產管理公司進行商品房的開發工作,同時,還開發了武漢市青山區的萬套商品房工程,實現了資本的增值。
由此可以看出,國有機制下的企業在近幾年應對市場經濟的時候,已經逐漸成熟。在國有資產進行資本控制與管理經營的剝離過程中,開始嘗試將國有資本直接納入到市場管理體系當中,在保障宏觀調控的前提下,中國鋼鐵企業抗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具有實力參與全球化競爭。
發展 → 建立一個全新的鋼鐵文化
五十億規模的企業關注管理,百億元規模的企業關注文化,這是國際大型企業管理的基本定式。也就是說一家在五十至白以規模的時候,主要依靠管理來要效益,而企業在超過百億元規模的時候,依靠的時企業的文化來獲得長期持續的發展。因此,中國鋼鐵企業目前階段管理的主題應該處在依靠文化獲得發展的時期,並且應以鋼鐵文化的管理創新作為主題,參與市場競爭。
中國鋼鐵企業文化有著深厚的積淀,過去曾經傳述這許多創業者與以廠為家者的動人軼事,更有當今改革創新者的業績。這一切都在表述者悠久的行業歷史,但是也有市場競爭與管理創新所做出的犧牲:有許多過去的國家勞動模範、五一獎章獲得者、技術能手在改革中被作為冗員下崗、分流,或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崗位。市場競爭的無情在今天鋼鐵企業中,在這些老的員工中表現得尤為無情,或稱之為悲壯。但由此卻給鋼鐵企業建立自身的企業文化帶來了新的命題:怎樣建立一個競爭型新的企業文化,參與全球化競爭。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以「辦世界一流企業、創世界一流水平」為目標,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培育優秀的公司素質和公司形象,建立和提升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與制度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是寶鋼新時期的企業文化建設主題,並將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相結合,以企業文化服務於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追求、比較,苛求、創新」的企業文化和行為實現公司戰略與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奠定了企業發展基礎。
「寶鋼的階段性戰略目標是:到2005年,鋼鐵主業保持在中國鋼鐵業中的領先地位,建成中國最大、最具競爭力的鋼鐵精品基地和鋼鐵工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研發基地;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成為世界500強。到2010年,寶鋼鋼鐵主業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三名;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集團」。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寶鋼集團建立了自身管理學習創新論壇,在進行的十餘期論壇上,「追求、比較,苛求、創新」始終作為主要課題,將競爭能力、核心優勢、制度創新等等與企業密切相關的話題進行分析,從而引導出「用戶滿意(CS)戰略,實行全方位滿意管理(TSM)」等管理方案。
文化即一種行為的習慣。當一個企業把創新作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創新就成為企業發展動力之源。
首鋼目前成為全球鋼鐵行業創新的典範,主要得益於對自身文化的清晰定位。基於首鋼雄厚豐富的資源,成功地從一家傳統的製造企業轉變為高科技企業,其創新的根源在對市場的發展形態的充分認識。在繼續保持原有產業優勢的前提下,對產品進行細分和定位,將優勢產品變為強勢,將盈利模式由單一化轉變為多元化,高科技投資、金融服務等項目將會逐漸超過傳統項目的盈利能力。這些轉變無疑都在改變著首鋼人的價值觀與工作習慣,並形成新時期的首鋼文化。
大型鋼鐵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絕不僅僅來源新技術的應用與工藝流程的創新,從近幾年來中國鋼鐵企業的管理創新活動中分析得出,建立一個新的管理機制與企業思考習慣,將巨輪靈活掉頭也是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的具體表現。對此,通過鋼鐵企業自身改革的經驗,建立一套適應管理創新的文化適應體系就成為下一個發展百年的生存大計。
中國鋼鐵企業管理的未來之路
更加具有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全面地融入全球化經濟浪潮中是未來國有鋼鐵企業的必然發展方向。傳統的鋼鐵企業生產鏈在極大程度上重復著老套的管理體系,中國鋼鐵製造的產品同質化、差異化較小,加大了企業產品參與市場競爭的難度,而目前國內鋼鐵產品的消費市場、生產的飽和度都已經達到平衡狀態,市場上新材料的應用也在極大地沖擊著鋼產品的消費,因此,鋼鐵企業進行生產鏈的重組、產品的創新、新材料的研發工作已經勢在必行。
生產鏈關系的重組在極大程度上是對生產管理關系的優化工作。上海寶鋼集團通過多年的生產鏈調整,將主要的企業資源直接為生產服務,從礦山管理、運輸、生產等一系列程序中進行精簡,以專業化路子實現做大、做強。同時,也加快了新產品的研發,投資新材料項目,實現了縱深一體化戰略目標。
進行生產鏈重組工作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寶鋼集團在近幾年的管理實踐中,分流人員七萬多人,剝離了多個事業機構。同時對與主業關聯性不強的企業進行了較大的整合,做到主、輔分離責任明晰,把好鋼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在同樣生產2000多萬噸產品的情況下,利潤率增加了近二成,上繳稅收增加近一倍,一線員工的收入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些好處都來自於寶鋼集團公司的生產鏈關系的重組。
關注戰略管理將是鋼鐵企業未來管理的重大主題,任何一個管理決策的失當都將導致企業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成功的戰略管理決策對大型鋼鐵尤為重要。在行業中,首都鋼鐵集團成功的戰略轉型成為行業典範,但並不一定所有的鋼鐵企業都應該效仿。首鋼多元化戰略的實施成功是多方面因素構成的,為此,需要通過長期的論證。但在現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決策程序越來越簡化,決策時間也越來越短,處理復雜的市場管理問題成為目前鋼鐵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把握稍縱即逝的市場契機是大企業進行快速反應的一種表現,對企業的戰略問題,每時每刻都在刺激著管理者的神經。面對這種管理的兩難,管理這絕不僅僅承擔著企業的增值與保值義務,而如何使企業順利地進入到下一個百年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保持基業對大型鋼鐵企業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但如何常青卻是長期戰略問題。基業常青的基本原則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與機制,確定戰略管理的執行規則,這是中國鋼鐵企業管理的未來任務。
國有鋼鐵企業在近五年的創新實踐活動中,關注成本管理、文化建設、產品鏈、客戶管理等等的創新較多,這些解決問題臨時結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度過了一些難關,並使企業獲得相應的喘息機會。但是,在對目前鋼鐵企業的多次管理調研活動中發現,解決管理中臨時問題方式並不能一勞永逸地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目的。邯鄲鋼鐵在前幾年引進武漢大學餘杭教授進行成本管理時,就沒有考慮到行業中管理變革的發展速度,而使其成為曇花一現。在期生產的同類產品中,全國近萬家企業的競爭是的成本管理成績被極大地侵蝕。今天,行業中不再談起學習邯鋼,這就是在中國進行管理創新的弊端,其症結就在於「臨時管理」。
中國鋼鐵企業的管理問題決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結果,而是過去幾十年來重計劃輕管理的結果。因此,對當前鋼鐵企業的管理解決之道就是按照市場化企業運作機制,建立企業全面管理體系,建立系統的企業管理觀念,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管理上因市場因素而產生的較大波動,實現管理的平衡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進入下一個百年時仍然保持「常青」。
http://d..com/rs.php?q=%B8%D6%CC%FA%C6%F3%D2%B5%B9%DC%C0%ED%C2%DB%CE%C4&tn=site
❹ 哪裡能找到A股各板塊的平均市盈率歷史數據,比如:鋼鐵行業2005年至今的平均市盈率(月度、季度均可)變化
上海證券交易所沒有,深圳有。上交易所網站看。
❺ 鋼鐵的產業現狀
鋼鐵業的產量已經連續9年居世界之首,但這絕不表示中國是鋼鐵強國。產量的輝煌掩蓋不了鋼鐵業的內在危機,其危機的要害表現在三個問題上。
一是能耗大
每生產一噸鋼所用的礦石、煤炭、電力等資源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隨著這些年鋼鐵業發展,一些地方大煉鋼鐵,單位鋼材消耗資源量在遞增。
二是產品結構不合理
低附加值的長型鋼材佔了60%以上,而汽車、機床、家電等行業所需的高檔鋼材要大量進口。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鋼鐵企業規模太小,達不到規模經濟所要求的產量水平,也不具備創新能力。所以,鋼鐵業發展的結果是進口大量礦石,加工成低檔鋼材之後又大量出口,消耗了寶貴的資源,造成煤電的全面緊張,留下了污染,只賺到了微不足道的利潤。鋼鐵業的這種超常規發展不符合中國實現持續增長,建立節約型經濟的總方向。所以,7月20日國務院公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實行鋼鐵新政,是極為有意義的。其中提出的合理控制生產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品種結構等對中國鋼鐵業發展都有戰略指導意義。
三是市場行情
積極的財政政策使中國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機,但是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保增長、控通脹和調結構指導方針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明顯。鋼鐵行業的原材料居高不下,資金短缺、融資成本高漲,市場平淡,這是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隨著鋼鐵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鋼鐵生產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鋼鐵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詳見前瞻《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鋼鐵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鋼鐵行業中的翹楚!
「十一五」以來的近7年時間里,鋼鐵行業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整體裝備水平大幅提高,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1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約65%,3000立方米以上高爐達33座;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約63%,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寶鋼、鞍鋼、武鋼、首鋼、馬鋼、邯鋼、太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企業新建的大型化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藝配備已實現了現代化、高效化、自動化煉鋼生產模式。
二是品種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產品質量明顯改善。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部分鋼材產品的實物質量達到或接近歐盟、日本等國外先進實物質量水平,國民經濟亟需的關鍵鋼材品種開發也取得長足進步。鋼鐵行業生產的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保障了四川災後重建、大型場館、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大工程及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是節能減排成績突出,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在國家出台的《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措施的引導下,鋼鐵企業持續增加在節能環保領域方面的投資,推廣應用了余熱余壓利用、能源管控中心、干法除塵、廢水再生利用等一批切實有效的節能環保技術措施。2011年,我國鋼鐵行業噸鋼綜合能耗為601.72千克標煤,比2005年降低了92.42千克標煤,降低了13.3%。
四是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行業已經基本實現了焦化、燒結、煉鐵、煉鋼、連鑄、軋鋼等各主要工序主體裝備的國產化;具備了自主建設和運營世界一流水平的千萬噸級鋼廠的綜合能力,鞍鋼鮁魚圈、首鋼京唐、寶鋼梅鋼寬頻鋼冷連軋機組的自主集成、自主建造,標志著我國鋼鐵工業自主設計、製造、工程建設和掌握運用新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五是鋼鐵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到2011年,我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擁有科技機構230個,科技機構人員總數為45277人,其中博士生868人、碩士生4461人、高學歷人員的比重逐年增加。我國鋼鐵工業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6個、工程實驗室5個、工程技術中心12個、工程研究中心10個、企業技術中心33個、創新型企業17個。基本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大學、研究院所及下游用戶共同參與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自主開展技術創新的能力。
2015年7月27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今年上半年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嚴重,進一步擴大至216.8億元人民幣。
中鋼協統計,2015年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虧損企業43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2.6%,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36.8%。 ①用國際化學元素符號和本國的符號來表示化學成份,用阿拉伯字母來表示成份含量:中國、俄國 12CrNi3A; ②用固定位數數字來表示鋼類系列或數字:美國、日本、300系、400系、200系; ③用拉丁字母和順序組成序號,只表示用途。
我國的編號規則
①採用元素符號 ②用途、漢語拼音,平爐鋼:P、 沸騰鋼:F、 鎮靜鋼:B、甲類鋼:A、T8:特8、GCr15:滾珠 ◆合結鋼、彈簧鋼,如:20CrMnTi 60SiMn、(用萬分之幾表示C含量) ◆不銹鋼、合金工具鋼(用千分之幾表示C含量),如:1Cr18Ni9 千分之一(即0.1%C),不銹 C≤0.08% 如0Cr18Ni9,超低碳C≤0.03% 如0Cr17Ni13Mo。
國際不銹鋼標識方法
美國鋼鐵學會是用三位數字來標示各種標准級的可鍛不銹鋼的。其中:①奧氏體型不銹鋼用200和300系列的數字標示,例如,某些較普通的奧氏體不銹鋼是以201、 304、 316以及310為標記, ②鐵素體和馬氏體型不銹鋼用400系列的數字表示。 ③鐵素體不銹鋼是以430和446為標記,馬氏體不銹鋼 是以410、420以及440C為標記,雙相(奧氏體-鐵素體), ④不銹鋼、沉澱硬化不銹鋼以及含鐵量低於50%的高合金通常是採用專利名稱或商標命名。 在人類發明煉鐵之後不久,就學會了煉鋼。由於鋼較之最初的生鐵有更好的物理、化學、機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應用。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對鋼的應用一直受到鋼的產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鋼的應用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鋼可以鑄成不銹鋼去味皂來出售。不銹鋼去味皂是一種用不銹鋼打造的特殊鋼塊,永遠不會變小,使用時如同一般香皂的用法,這種不銹鋼去味皂來自於德國 ,它不能去污,但能除臭,沾滿腥味的手,用不銹鋼去味皂洗過30至40秒,能使腥味消失。但通常意義上,此類商業應用並無多大發展前途,因為不銹鋼去腥味的特性並不能持久,一般為半年左右,目前國內電子商務誇張了其功效,此類產品產地一般在國內,但往往被套上德國技術的稱號而牟取暴利。
鋼材現貨(Steel actuals)指亦稱鋼材實物(Steelphysicals),指可供出貨、儲存和製造業使用的鋼材實物商品。可供交割的現貨可在即期或遠期基礎上換成現金,或先付貨,買方在極短的期限內付款的商品的總稱。鋼材期貨的對稱。
現貨交易中通行的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或者採取以貨易貨的交易方式。現貨交易一般適用於農副產品買賣、小額批發和零售交易。在中國,零售企業現貨交易,一般採取一手交貨一手收錢,銀貨兩訖的方式;批發企業現貨交易,除採取一手交貨一手收錢的方式外,還採取通過銀行托收承付的方式在限期內結算。現貨交易與其它交易方式的不同點有:
①在交易的目的上,是為了獲得商品的所有權。
②在交易方式上,一般通過一對一的雙方談判進行,不必集中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鋼材現貨英語為:Steelactuals;Steelcash commodity。亦稱:鋼材實貨。①商品期貨交易過程中具有物理屬性、可以進行實際交割的產品,如鋼材鋼鐵、黃金、大豆等。進行交易時,賣出方在期貨合約到期日應向買入方交割。事實上很多可以交割商品的期貨交易在交割日到來之前就已經平倉,很少存在實際意義上的現貨交割。②現貨英語為:spot;spot commodity。商品概念下的現貨。即可以當即交付的貨物,為市場上進行交易的一般商品。成交時賣方將其交付給買方,買方支付貨款。與期貨合約項下的交易商品相對。
礦山開采→選礦→燒結→煉鐵→煉鋼→連鑄→軋鋼等鋼鐵生產流程
2007年,全球鋼鐵產量達13.45億噸。其中中國鐵、鋼、材產量分別達到4.69 億噸、4.89億噸和5.65 億噸。佔全球鋼產量份額由 2000年的 15.0%,提高到了 2007年的36.4%。中國2007年的鋼產量比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排名第三的美國、排名第四的俄羅斯、排名第五的印度、排名第六的韓國、排名第七的德國、排名第八的烏克蘭之和還多。2008年,中國鋼產量達5億噸,佔全球鋼產量份額 37.3%。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1-11月,中國粗鋼和生鐵產量分別達到 51818 和 4986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1%和15.1%;受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影響,預計2009 年全球產粗鋼 12 億噸左右,比2008年減產10%左右;但中國鋼產量仍將保持增長勢頭,其中粗鋼和生鐵產量將可能達到5.7億噸和5.5億噸左右的歷史新紀錄,佔全球產量的 48%以上。
進入21世紀後中國鋼鐵消費與生產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國際鋼鐵協會(IISI)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消費鋼鐵12.085 億噸,增長7.4%;2008 年達到12.78億噸。全球鋼鐵消費增長主要來自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2007年平均消費增幅達到12.8%,2008年則為11.1%。其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消費、凈出口國,2007年消費量達到4.35億噸,佔世界鋼鐵消費總量的36%;2008 年達到4.53億噸,佔世界鋼鐵消費總量的35.5%。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 1-10 月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為47288 萬噸,同比增加8839萬噸,增長23.0%,預計全年粗鋼表觀消費量5.65 億噸以上。同時,國際鋼協10 月份在北京召開的第 43屆年會數據顯示,2009 年受全球性經濟危機影響,全球鋼材表觀消費為11.04億噸,比 2008年有很大下滑。而預計2010 年,全球鋼材表觀消費量將達12.056 億噸,比 2009年增長9.2%,折粗鋼 13.39億噸。其中中國市場鋼材消費量增長5%,美國有望增長 19%。
鋼材價格周期性波動是鋼鐵行業市場周期的綜合反映, 它是價格-效益-投資-產能-供求關系連鎖作用的結果。總體來看,影響鋼材價格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生產成本,這是鋼材價格變動的基礎;二是供求關系,是影響鋼材價格變化的關鍵因素;三是市場體系,有缺陷的市場體系可能會放大供求關系的失衡,造成價格的大起大落。 原材料成本
鐵礦石是鋼鐵生產最重要的原材料。不同的鋼鐵企業采購的進口礦、國產礦的價格、數量不同,且各自高爐的技術經濟指標不同,因此各個鋼鐵企業的原材料成本相差較大。
能源成本
焦炭是鋼鐵生產必須的還原劑、燃料和料柱骨架。同時,鋼鐵生產還要大量消耗煉焦煤、水、電、風、氣、油等公用介質。不同的鋼鐵企業采購的這些公用介質的價格、數量不同,且各自技術經濟指標不同,因此各個鋼鐵企業的能源和公用介質的成本相差較大。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鋼鐵行業的重要成本。盡管中國的實物勞動生產率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單位工時成本(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更大。因此,中國鋼鐵噸發貨量中的人力成本約為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國外平均數的二分之一。總體上看,中國鋼鐵企業間人工成本的差距不太明顯。
折舊與利息
設備投入大是鋼鐵行業的重要特徵。全球范圍看,除日本採用快速折舊外,美國、歐洲、韓國和中國的鋼鐵企業一般採用正常折舊,而俄羅斯的折舊速度最慢。由於鋼鐵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中國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在50%以上,因此國家貨幣政策的變化將嚴重影響鋼鐵企業的財務費用。
碳鋼通常規律可以近似認為是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但達到多大時隨含碳量的增高硬度反而降低。鋼鐵材料的硬度主要取決於材料的化學成分(鋼號),含碳量高的硬度高;以及熱處理狀態。
鋼鐵中均含有少量合金元素和雜質的鐵碳合金,按含碳量可分為:
生鐵――含C為2.0~4.5%
鋼――含C為0.05~2.0%
熟鐵――含C小於0.05%
碳量多少是區別鋼鐵的主要標准。生鐵含碳量大於2.0%;鋼含碳量小於2.0%。生鐵含碳量高,硬而脆,幾乎沒有塑性。
但是以含碳量來說明硬度是不對的,這和內部結構有關系。如鐵素體奧氏體,滲碳體,珠光體等。實際應用中如果需要高的硬度,那麼肯定是需要通過滲碳淬火或者氮化等熱處理的。因為含碳量只是影響硬度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唯一的絕對因素.和內部結構也有關系。金剛石全是碳組成,硬度是最高。
l 圓度 圓形截面的軋材,如圓鋼和圓形鋼管的橫截面上,各個方向上的直徑不等。
2 形狀不正確 軋材橫截面幾何形狀歪斜,凹凸不平。如六角鋼的六邊不等、角鋼頂角大、型鋼扭轉等。
3 厚薄不均 鋼板(或鋼帶)各部位的厚度不一樣,有的兩邊厚而中間薄,有的邊部薄而中間厚,也有的頭尾差超過規定。
4 彎曲度 軋件在長度或寬度方向不平直,呈曲線狀。
5 鐮刀彎 鋼板(或鋼帶)的長度方向在水平面上向一邊彎曲。
6 瓢曲度 鋼板(或鋼帶)在長度和寬度方向同時出現高低起伏的波浪現象,使其成為「瓢形」或「船形」。
7 扭轉 條形軋件沿縱軸扭成螺旋狀。
8 脫方、脫矩 方形、矩形截面的材料對邊不等或截面的對角線不等。
9 拉痕(劃道)呈直線溝狀,肉眼可見到溝底分布於鋼材的局部或全長。
10 裂紋 一般呈直線狀,有時呈Y形,多與拔制方向一致,但也有其他方向,一般開口處為銳角。
ll 重皮(結疤)表面呈舌狀或魚鱗片的翹起薄片:一種是與鋼的本體相連結,並摺合到表面上不易脫落;另一種是與鋼的本體沒有連結,但粘合到表面易於脫落。
12 折疊 鋼材表面局部重疊,有明顯的折疊紋。
13 銹蝕 表面生成的鐵銹,其顏色由杏黃色到黑紅色,除銹後,嚴重的有銹蝕麻點。
14 發紋 表面發紋是深度甚淺,寬度極小的發狀細紋,一般沿軋制方向延伸形成細小紋縷。
15 分層 鋼材截面上有局部的明顯的金屬結構分離,嚴重時則分成2~3層,層與層之間有肉眼可見的夾雜物。
16 氣泡 表面無規律地分布呈圓形的大大小小的凸包,其外緣比較圓滑。大部是鼓起的,也有的不鼓起而經酸洗平整後表面發亮,其剪切斷面有分層。
17 麻點(麻面)表面呈現局部的或連續的成片粗糙面,分布著形狀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嚴重時有類似桔子皮狀的,比麻點大而深的麻斑。
18 氧化顏色 鋼板(或鋼帶)經退火後在表面上呈現出淺黃色、深棕色、淺藍色、深藍色或亮灰色等。
19 輥印 表面有帶狀或片狀的周期性軋輥印,其壓印部位較亮,且沒有明顯的凸凹感覺。
20 疏鬆 鋼的不緻密性的表現。切片經過酸液侵蝕以後,擴大成許多洞穴,根據其分布可分:一般疏鬆、中心疏鬆。
2l 偏析 鋼中各部分化學成分和非金屬夾雜物不均勻分布的現象。根據其表現形式可分:樹枝狀、方框形、點狀偏析和反偏析等。
22 縮孔殘余 在橫向酸浸試片的中心部位,呈現不規則的空洞或裂縫。空洞或裂縫中往往殘留著外來雜質。
23 非金屬夾雜物 在橫向酸性試片上見到一些無金屬光澤,呈灰白色、米黃色和暗灰色等色彩,系鋼中殘留的氧化物、硫化物、硅酸鹽等。
24 金屬夾雜物 在橫向低倍試片上見到一些有金屬光澤與基體金屬顯然不同的金屬鹽。
25 過燒 觀察經侵蝕後的顯微組織時,往往在網路狀氧化物周圍的基體金屬上可看到脫碳組織,其他金屬如銅及其合金則有氧化銅沿晶界呈網路狀或點狀向試樣內部延伸。
26 白點 它是鋼的內部破裂的一種。在鋼件的縱向斷口上呈圓形或橢圓形的銀白色斑點,在經過磨光和酸蝕以後的橫向切片上,則表現為細長的發裂,有時呈輻射狀分布,有時則平行於變形方向或無規則地分布。
27 晶粒粗大 酸浸試片斷口上有強烈金屬光澤。
28 脫碳 鋼的表層碳分較內層碳分降低的現象稱為脫碳。全脫碳層是指鋼的表面因脫碳而呈現全部為鐵素體組織部分;部分脫碳是指在全脫碳層之後到鋼的含碳量未減少的組織處。 (一)全國鋼鐵產能仍在持續擴大1-5月,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山西等鋼鐵產能排名前5位省份的鋼鐵投資佔全國比重為48%。除山西外,其他四省的投資仍保持較大規模,其中山東增幅57%。據Mysteel網站調查顯示,2013年一季度全國共有31座高爐在建或建成投產,總容積4.03萬立方米,設計產能3800萬噸。(二)行業負債率高企,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度上升1-5月,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產總額4.3萬億元,同比增長4.3%;負債總額3萬億元,同比增長6.5%;資產負債率69.4%,提高1.4個百分點。融資難、融資成本高是鋼鐵企業普遍遇到的問題。2013年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新增授信。當前,銀行現金流量不足,信貸規模收緊,鋼鐵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直接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各地鋼企普遍反映,資金鏈綳得較緊,個別企業已出現因資金鏈斷裂而停產的情況。(三)鋼鐵企業環保壓力進一步加大鋼鐵行業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行業之一。鋼鐵工業污染物排放新標准大幅收緊了顆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限值,並對環境敏感地區規定了更為嚴格的水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相當一部分鋼鐵企業不能滿足環保新標准要求,企業尚需加大環保投入,生產經營成本進一步上升。部分城市鋼廠也面臨日益緊迫的環保搬遷壓力。(四)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加劇,企業無意減產鋼鐵行業市場供需失衡。一方面鋼材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生產經營艱難,甚至虧損,另一方面產能快速釋放,企業減產意願不足。究其原因,企業主要擔心市場份額流失,防止銀行停貸風險,迫於地方保增長壓力,企業權衡邊際效益等因素。從全行業看,幾乎沒有主動減產的企業,產能的不斷攀升造成鋼材市場持續低迷。(五)鐵礦石價格降幅遠低於鋼材價格降幅7月19日,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為447.09點,比年初微降2.8%,摺合噸鋼鐵礦石成本僅下降66元人民幣,而各鋼材品種平均每噸下降237元,其中螺紋鋼下降255元、熱軋卷板下降403元、冷軋薄板下降202元。進口礦石價格降幅遠低於同期鋼材價格降幅,企業生產成本仍處高位,經營效益仍難好轉。
❻ 2005年中國各鋼鐵集團的產量排名或綜合實力排名
以下均為年產百萬噸以上企業 單位:萬噸--------------------------------------------------------------排名 企業名稱 產量 比較 本年累計 04年同期 數量 %-------------------------------------------------------------- 全國重點統計單位合計 12019.72 10206.98 1812.74 17.81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 1176.15 1095.37 80.78 7.4 其中:寶鋼股份 620.54 554.02 66.52 12 浦鋼公司 116 116.67 -0.67 -0.6 梅山公司 150.73 118.65 32.08 272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584.35 504.81 79.54 15.8 其中:武漢鋼鐵股份公司 464.09 389.17 74.92 19.3 鄂城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113.72 97.4 16.32 16.83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562.66 518.8 43.86 8.54 首都鋼鐵集團公司 455.32 391.95 63.37 16.25 唐山鋼鐵集團公司 443.85 308.04 135.81 44.16 馬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421.34 356.21 65.13 18.3 其中:馬鋼股份公司 418.52 354.85 63.67 17.97 華菱鋼鐵集團公司 379.4 301.01 78.39 26 其中:湘鋼 167.82 145.98 21.84 15 漣源 185.94 131.37 54.57 41.5 衡管 25.63 23.67 1.96 8.38 濟南鋼鐵集團公司 355.75 260.2 95.55 36.79 邯鄲鋼鐵集團公司 339.58 315.1 24.48 7.8 其中:舞陽鋼鐵有限公司 60.89 55.37 5.52 1010 江蘇沙鋼集團公司 338.74 301.56 37.18 12.311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321.85 272.54 49.31 18.112 包頭鋼鐵集團鋼鐵公司 318.41 249.45 68.96 27.613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268.68 260.17 8.51 3.3 其中:攀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60.86 156.7 4.16 2.7 攀鋼鐵集團成都公司 84.57 76.93 7.64 9.9 長城特鋼有限公司 27 26.76 0.24 0.914 酒泉鋼鐵集團公司 238.38 121.56 116.82 96.115 本溪集團鋼鐵公司 236.5 230.28 6.22 2.716 南京鋼鐵集團公司 227.95 230.17 -2.22 -117 江蘇淮鋼集團 78.52 52.01 26.61 5118 安陽鋼鐵集團公司 227.47 197.45 30.02 15.219 太原鋼鐵集團公司 207.74 191.73 16.01 8.420 其中:新臨鋼鋼鐵有限公司 18.25 17.07 1.18 6.921 柳州鋼鐵集團公司 188.22 123.06 65.16 5322 宣化鋼鐵集團公司 167.84 158.09 9.75 6.223 廣州鋼鐵集團公司 165.44 155.35 10.09 6.524 新余鋼鐵集團公司 164.65 132.14 32.51 24.625 昆明鋼鐵集團公司 161.23 111.37 49.86 44.826 韶關鋼鐵集團公司 157.25 144.56 12.69 8.827 萍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156.96 87.94 69.02 78.528 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 155.54 127.57 27.97 21.929 青島鋼鐵集團公司 149.89 106.33 43.56 4130 福建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48.17 111.9 36.27 32.431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 137.66 138.46 -0.8 -0.632 通化鋼鐵集團公司 132.59 115.2 17.39 15.133 唐山建龍實業有限公司 123.56 136.27 -12.71 -9.334 重慶鋼鐵集團公司 122.97 125.58 -2.61 -2.1 其中:東華特鋼有限公司 5.15 4.97 0.18 3.635 北台鋼鐵公司 118.45 91.3 27.42 30.136 江蘇永鋼集團公司 116.97 108.71 8.25 7.637 新疆八一鋼鐵公司 115.13 103.81 11.32 10.938 邢台鋼鐵集團公司 114.39 99.69 17.7 14.839 山西海鑫鋼鐵有限公司 114.02 87.1 26.92 30.940 承德鋼鐵集團公司 113.95 97.12 16.83 17.341 天津天鋼集團公司 107.24 108.86 -1.62 -1.542 南昌鋼鐵集團公司 102.55 90.34 12.21 13.543 凌源鋼鐵公司 97.72 92.46 5.26 5.744 唐山寶業實業集團公司 95.65 81.59 14.06 17.245 江陰興澄鋼鐵公司 94.7 86.56 8.14 9.446 河北津西鋼鐵股份公司 94.25 45.42 48.83 107.547 長冶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93.12 87.37 5.75 6.648 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公司 93 106.26 -13.26 -12.549 石家莊鋼鐵有限公司 92.9 87.89 5.01 5.750 四川川威鋼鐵集團公司 92.86 81.81 11.05 13.551 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 90.08 71.91 18.17 25.552 水城鋼鐵(集團)公司 84.92 89.01 -4.09 -4.653 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公司 81.7 66.11 15.59 23.654 江蘇淮鋼集團 78.52 52.01 26.51 5155 龍門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73.37 49.2 24.17 49.156 濟源鋼鐵(集團)公司 70.49 44.44 26.05 58.657 天津鋼管有限責任公司 68.92 58.71 10.21 17.458 德龍鋼鐵有限公司 62.7 35.98 26.72 74.359 新興鑄造管股份有限公司 61 58.76 2.24 3.860 營口中板廠 59.84 25.89 33.95 131.161 西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58.6 55 3.6 6.662 常州中天鋼鐵限公司 55.83 42.23 13.6 32.263 撫順新撫鋼有限公司 51.79 16.12 35.67 221.3
有點亂.樓主去下面的鏈接看.
❼ 鋼鐵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
中鋼網鋼鐵行業鋼材現狀數據顯示:7月中旬國內市場鋼材價格跌幅收窄,正在歷史回的低谷中進行著弱勢答調整。目前正處於高溫多雨季節,宏觀經濟形勢復甦緩慢,鋼材最主要消費行業房地產業繼續下滑,汽車、機械、船舶、家電、五金等重要下游用戶行業需求無明顯增長,市場總體低迷依舊。與此同時,國內鐵礦石市場也一直在低位小幅波動運行,且成交狀況不佳,觀望氣氛濃厚,短期內市場或將繼續處於弱勢盤整狀態。顯然,上游成本支撐力量不足。而在資源供應方面,雖然前期鋼廠自主壓縮產量使得鋼材庫存量有所下降,但是由於擔心過度減產可能會帶來市場份額減小乃至資金鏈斷裂等各種風險,部分鋼廠又重新放量生產,進而導致鋼材日均產量環比上升,使得市場資源供應壓力居高不下。盡管如此,7月下旬鋼價下跌之勢將會繼續減緩,部分品種(規格)的市場價格有可能出現小幅反彈,而另一些產品的價格還將繼續滑落。總體而言,由於缺少需求的強力支撐,未來一段時間國內鋼材市場弱勢調整的基調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在一定時期內國內鋼市將很難出現實質性好轉,鋼材價格雖有可能出現短暫的小幅反彈,但是仍然會回落。這將是一種在價格低谷中的「垂死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