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助:有哪位可以提供一些企業信息化的典型案例
企業信息化案例評說
作者:宇倩
【來源:中國計算機報】
企業信息化是一個量身定製的工程,行業不同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的重點也不同。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業務流程,所以企業信息化建設與流程重組任務都很艱巨,需要一把手的決心、信心與魄力,才能有效地、扎實地推進企業信息化。本文列舉的成功經驗,對其他相關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聯想集團
聯想集團能從1984年的11個人,20萬元投資的小平房發展到今天上萬名員工,200多億元營業額的分支機構遍布全球的大型集團公司,是什麼推動聯想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呢?主要是管理創新以及持續的信息化應用。
聯想的信息化建設是從1991年開始起步的,持續的信息化應用給聯想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00年僅ERP上線的頭一個季度,聯想的凈利潤就比1999年同期增長了136%,高於1999年凈利潤的增長幅度近一倍;平均交貨時間從1996年的11天,縮短為5.7天;存貨周轉天數由35天降到19.2天;應收賬周轉天數由23天縮短為15天;集團多法人結賬由原來的30天下降為6天,單一法人結賬僅僅只需1天。
聯想的信息化建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從基礎到高端的發展過程,應包含如下過程:構建企業的網路基礎設施;實現網路辦公;建設企業核心的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ERP。ERP針對企業經營三個直接增值環節設計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聯想通過多年的實踐,理解到企業信息化實質是:通過對先進的管理思想的消化,學習參照最佳行業實踐,梳理、優化、再造業務流程,並應用IT技術,規范、集成、共享信息,從而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戶滿意度和企業運作管理水平的目的。
聯想成功的經驗,為離散集成類企業樹立了榜樣。在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既要學習先進經驗,又需要量身定製,解決好通性和個性的關系。
海爾集團
海爾集團於1992年制定了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同年建設了電冰箱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1996年建設了海爾Web網站及網路通信系統,1997年建設了企業內聯網和外聯網,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通過與企業內部ERP緊密集成的B2B采購平台,實現了供應商之間的協同商務,企業供應商之間形成以采購訂單為中心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實現了信息互動溝通,達到雙贏的目標。另一方面,海爾通過物流信息系統的實現和電子商務,可以在世界范圍內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進行集中采購和控制,使海爾倉庫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資金周轉次數提高50%~150%,庫存資金降低15%~40%。2000年,海爾原材料網上采購達100%,通過網路手段銷售達170億元。海爾用於企業信息化的投入累計為3500萬元,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5億元。
海爾信息化建設緊緊圍繞創世界名牌這個目標。如果不能創世界名牌,不具備國際化的競爭力,信息化工程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義。海爾抓住創造世界海爾產品名牌這個核心,以定單、市場為主線,積極推進企業生產柔性化、個性化、敏捷化,加強企業內部及營銷管理,使海爾成為世界著名企業。
黑龍江斯達造紙有限公司
原黑龍江造紙廠自進入市場經濟以來舉步維艱,僅1993、1994兩年就累計虧損3667萬元,外欠8000萬元,還存在較大的潛虧。1996年,新班子上任後,改變傳統思維方式,以「三改一加強」為主題,以企業全面信息化為動力,實現了跨躍式發展。首先,利用合資契機,實現了資產重組,盤活良性資產,做到主、副業分離,成立了極具發展前景的黑龍江斯達造紙有限公司。其二,改組後的斯達進行了全面改革,徹底克服了機構臃腫、冗員過多、機制不活的弊端,進行了業務流程重組,適應於企業信息化的扁平式組織結構。其三,利用合資和企業多元投資,加之省政府資金的支持,對企業裝備進行較大的改造,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推進企業信息化的進程中,形成了集CIMS技術和ERP先進管理理念於一體的「斯達理念」,並以「斯達模式」推進企業信息化。
斯達理念是以數據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化為手段,把握「二個市場(采購,銷售)、一個源泉(生產)」,以旬成本電算化為核心,進行兩級控制、兩級制約,促進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事後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轉變,不斷追求高效益。
正是因為信息化系統的實施,從根本上杜絕了成本計價失真問題的發生,而且能精確反映出生產流程各個環節第一時間的情況,噸紙製造成本從1996年的4103元下降到2000年的2842元。
斯達以企業流程再造為突破口,以信息技術為依託,實現扁平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為重點,積極建設「管控一體化」系統,實現精益生產;以實現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為主線,進行信息資源深度開發與利用,起到節能降耗、降低成本的作用。正是由於公司處理好了企業業務流程重組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系,才使信息系統建設能充分發揮作用,使企業經濟效益連年上升。同時,由於信息系統使企業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1999年公司順利地通過了ISO 9002質量體系認證,又被國家質量管理協會評為全國132家用戶質量滿意企業。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哈電機)是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製造企業,主要生產水輪機、水輪發電機、汽輪發電機、交流電機、直流電機和電站控制設備等六大類、50多個系列、3000多種產品,生產類型為單件、小批、大成套。
為解決傳統的產品設計體系、製造體系和管理體系中出現的一些影響企業競爭力的瓶頸問題,如生產進度控制不住,製造成本居高不下,項目管理困難,設計周期、技術准備周期長,產品設計、工藝設計資料不能有效支持企業的集約化管理等,哈電機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重點是CIMS工程。哈電機制定了企業信息化發展規劃,既有遠期目標,又有近期實施計劃。
哈電機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大成效,成功的經驗是:
1.在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中,實施企業一把手負責制,預計資金投入1760萬元,實際投入時按計劃執行,說明企業領導高度重視企業信息化建設。
2.從企業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對企業進行調研,制定了企業信息化建設長期與近期規劃,找准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也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術。
3.在具體實施中,以制度化、正規化系統工程科學的方法進行CIMS工程實施,以設計團隊形式組織產品開發,並行工程思想得到成功應用。
4.雖然購買了國外產品,但在CIMS二次開發中,國內工程開發隊伍與企業最終用戶緊密配合,最終用戶直接參與工程建設全過程,保證系統開發滿足用戶實際需求,解決了用戶實際問題。
從1995年~1999年哈電機在世界大型水輪發電機市場中連年排名第五,CIMS系統功不可沒。
北京第一機床廠
近十年來,世界數控機床的年產量增加了近10倍,目前年產量近15億台,產值超過200億美元。面對全球化的統一市場,中國機床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卻從過去80%萎縮到現在低於40%,僅1995年我國進口金切機床就有84518台,其中數控機床佔54%,價值約8億美元。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北京第一機床廠仍堅持不懈地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機床產品,加強數控機床產品研究,提高數控機床產品的質量和數量。
北京第一機床廠自1990年實施CIMS工程以來,以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高和鞏固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對用戶服務水平為目標,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
在推進CIMS工程中,以內聯網、互聯網、資料庫為基礎,建設PDM為平台,實施製造過程流程再造,建立精益生產方式,建立精益生產下的質量保證體系;以CAD、CAPP、CAE組成工程設計系統;以柔性製造生產線、加工中心的DNC系統、軸套成組生產系統和半自動化立體倉庫組成製造自動化系統;按照ISO 9001體系要求,建立了以采購質量、加工質量、裝配質量和用戶反饋意見為依託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為了便於各分系統間信息集成,在總體設計時盡可能減少異構環境,各分系統都歸集到Oracle資料庫後實現信息共享。
北京第一機床廠將引進與自主開發相結合,以工程設計系統、柔性製造生產線、物流信息系統和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為整體,緊緊圍繞提高產品信息技術含量,推進CIMS工程。
紅河卷煙廠
紅河卷煙廠CIMS工程主要由生產自動化、物流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三大系統構成,以生產自動化系統為基礎,以物流自動化系統為主線,以集成企業特色的現代管理思想的管理信息化系統為核心,將業務流程的重組與企業信息化建設相結合,實現企業全面業務(人、財、物、產、供、銷)的管理與運行的信息化。
紅河卷煙廠的信息化發展戰略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使工業化與信息化互為依託,融為一體,整體推進。」經過不斷的技術改造,紅河卷煙廠已擁有了打葉復烤生產線、制絲生產線、乾冰膨脹煙絲生產、卷接包生產設備和自動化輔助設備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動化生產系統。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過不斷的完善與升級,已形成了TCP/IP為主要應用協議、千兆乙太網為主幹、HP小型機為主機系統、Oracle資料庫為核心資料庫系統、Cisco網路交換機、防火牆、網管軟體為網路系統等先進、可靠的強大系統支撐平台。
接下來,隨著紅河卷煙廠CIMS系統的實施,促進了員工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在「以人為本」的市場競爭中,員工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從根本上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實力。通過CIMS工程的實施,降低了生產成本、人工成本、庫存佔用率及廢品率,縮短了輔料、零備件資金佔用周期等。經初步綜合估算,紅河卷煙廠提高企業綜合經濟效益3%,按1999年利稅25億元計算,直接新增年利稅7500多萬元,這對地方及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
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貝嶺創建於1988年,是中國微電子行業首家上市公司。自成立以來相繼引進、消化和吸收國際上先進的晶元工藝技術和設計技術,形成三大類產品:通訊專用集成電路,每年支持著500至600萬線交換機;金卡類專用晶元;智能家電類晶元,包括電子電度表晶元、模糊控制專用晶元。
公司大力發展企業信息化管理,每年投入巨資進行全公司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逐步實現了以生產為中心的生產控制信息系統,以財務為中心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目前正在積極推進ERP/SAP系統,公司實施重點工程有決策支持系統EDSS、成本管理系統以及基於知識管理的WebOA系統。
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面向製造應用階段:建立以生產為中心的生產控制信息系統——在製品管理系統CAM;面向管理集成階段:建立車間流程式控制制SFC;智能化信息系統建設階段:建立工程生產決策支持系統(EDSS)。
貝嶺微電子企業,在生產中除了必要的凈化廠房、生產設備、工藝技術等條件外,要保證產品精度和質量,員工的專業技能好壞對產品質量影響較大,所以貝嶺開發了基於知識管理的WebOA系統。它可實時掌握各項生產動態,監視WIP在工序間的運轉並實現規模生產,這種建立在實時數據基礎上的質量監控,大大加強了工藝的一致性、可靠性,提高了產品成品率,也就是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上海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寶鋼產、銷、研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在前期階段引進外援合作開發。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寶鋼順利建成了企業主幹網,該網採用當時最先進的ATM技術,帶寬為155兆。該網路與寶鋼二期TDM主幹網彼此融合,覆蓋寶鋼19平方公里的廠區,並延伸到寶鋼大廈、寶鋼教委和駐外機構,成為支撐寶鋼業務運作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建成並運行三個相對獨立的區域網,都與寶鋼股份公司主幹網實現互聯互通,是寶鋼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
自1998年11月,上海地區鋼鐵企業實現大聯合,組建新的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以來,寶c鋼已擴展成特大型的鋼鐵企業集團。集團聯合後,寶鋼股份擬繼續以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其信息化效益。今年寶鋼股份在重點推進ERP系統的建設和完善,開發用戶檔案信息系統,提升為客戶服務的技術含量的同時,推進供應鏈(SCM)管理的研究和開發,計劃在今後幾年內,通過實施企業系統創新(ESI)工程,按照ERP的理念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創新和再造,並完善相應的系統功能,把寶鋼股份建成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快速反應、高效運作的企業。為此,寶鋼股份成立了企業系統創新部,負責策劃、組織實施ESI工程。通過對寶鋼股份現有信息系統的運行狀況的剖析,按照ESI工程系統目標的要求,對寶鋼股份業務流程實施徹底的重組再造,提出全新的業務流程再造方案,重建組織,並將現有的產、銷、研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擴容、升級為相應的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
寶鋼屬連續流程類製造企業,在企業發展前期一定是走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的道路,應用信息技術改革工藝和設備,逐步實現管控一體化。在取得成功後,推進企業綜合管理信息化建設,達到企業產品上檔次,企業管理規范化,企業生產規模化的目標。
⑵ 半導體龍頭股票有哪些
1、紫光國芯
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光國微」,SZ002049)是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業,是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以智慧晶元為核心,聚焦數字安全、智能計算、功率與電源管理、高可靠集成電路等業務,是領先的晶元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廣泛應用於金融、電信、政務、汽車、工業互聯、物聯網等領域。
⑶ 半導體股票有哪些
1、明陽電路()
明陽電路(300739)近日發布2018年財報,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31億元,同比增長7.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1億元,同比增長3.76%;
基本每股收益為0.67元,同比下滑11.84%。截至2018年12月31日,明陽電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2.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7.9%。
2、泰晶科技(603738)
據悉,泰晶科技主營業務為石英晶體諧振器的研發、生產、銷售。日前,泰晶科技發布了2018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6.11億元,同比增長13.21;實現凈利潤3635.87萬元,同比下滑43.66%。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4億元,環比增長3.58%;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8.44萬元。
3、順絡電子(002138)
順絡電子2019年一季度毛利率為34.78%,同比2018年一季度毛利率增長了1.47個百分點,環比2018年四季度毛利率增長了3.78個百分點,公司產品盈利能力平穩有升。
主要是高毛利產品的市場銷售比重提升。對比2018年一季度同期,順絡電子工資和研發支出均大幅度增長,合計超過人民幣2500萬元。
4、匯頂科技(603160)
匯頂科技日前發布了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7.21億元,同比增長1.0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2億元,同比減少16.29%。2019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25億元,同比增長114.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4億元,同比大增2039.95%。
5、長電科技(600584)
長電科技2003年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歷經四十餘年發展,公司已成為全球知名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
長電科技面向全球提供封裝設計、產品開發及認證。長電科技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戰略,崇尚員工、企業、客戶、股東和社會和諧發展,合作共贏之理念,先後被評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等。
6、國科微(300672)
公司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長沙,並在成都、上海、深圳、北京、常州、日本、美國等地設有分子公司及研發中心。
公司是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首家獲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注資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也是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
7、中環股份(002129)
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半導體節能產業和新能源產業,是一家集科研、生產、經營、創投於一體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獨特的半導體材料-節能型半導體器件和新能源材料-高效光伏電站雙產業鏈。
公司主導產品電力電子器件用半導體區熔單晶-矽片綜合實力全球第三。
⑷ 集成電路概念龍頭股有哪些
集成電路設計
紫光國芯(30.88 停牌):同方國芯受益於軍工晶元國產化滲透率的提升和軍用存儲器的橫向拓展。中國軍工晶元市場容量60億元,國產化率10%,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巨大。同方國芯的智能卡/智能終端亦在2015年迎來高速成長,國產銀行卡、健康卡晶元等有望逐步爆發。
大唐電信(16.69 -1.30%):基帶技術領先,汽車半導體晶元國內獨家。公司旗下子公司聯芯科技是國內TD-SCDMA和LTE基帶/AP晶元主要設計公司之一,擁有數量眾多的通訊專利,且晶元授權給小米投資的公司,未來在4G晶元領域有望有一席之地。
上海貝嶺(13.08 -0.76%):中國電子整合旗下集成電路資產的路徑已經愈發明確,作為其旗下唯一A股上市平台,上海貝嶺的資本運作值得關注。2014年,中國電子整合了旗下華大、華虹等IC設計資產成立華大半導體,產業收入規模躋身全國前三名。
集成電路製造
三安光電(15.82 -1.86%):公司布局化合物半導體製造,沖擊全球龍頭。三安光電在國內率先進入6寸GaN領域,未來有望整合製造和設計,成為化合物半導體龍頭。
士蘭微(6.24 -0.79%):公司是中國IDM龍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分立器件、功率器件、LED驅動、MEMS感測器、IGBT、安防監控晶元等。公司未來按照電源和功率驅動產品線、數字音視頻產品線、物聯網產品線、MCU產品線、混合信號與射頻產品線、分立器件產品線、LED器件產品線等七大產品線發展。
華微電子(8.55 -1.04%):公司是國內主要的半導體功率器件IDM,主要產品包括MOSFET、IGBT、BJT、二極體等,可用於汽車電子設備中。
集成電路封測
華天科技:中國營收規模第二、盈利能力最強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公司甘肅、西安、崑山三地布局傳統封裝到先進封裝全線產品。今年年初,公司與華天科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集成電路先進製造、封測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建設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
通富微電(10.95 -0.90%):巨頭重要封測夥伴,公司國際大客戶營收佔比較高,海外銷售佔比超過70%,客戶產品主要面向智能手機、汽車等高增長市場。
晶方科技(32.86 -0.54%):公司是封裝絕對領導者,2014年成為全球第一家12英寸WLCSP封裝供應商,為OmniVison、格科微等海內外CIS巨頭提供封測服務。同時,公司還是蘋果Touch ID封裝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汽車攝像頭、模組封裝、指紋識別和MEMS封裝。
集成電路設備和材料
七星電子:公司是A股半導體設備的龍頭公司公司2014年9.62億收入中,半導體設備達到4.64億元,佔比48.2%。七星的半導體設備主要用於集成電路、太陽能(14.35 -1.03%)電池、TFT-LCD、電力電子等行業。在集成電路設備方面,公司12英寸氧化爐,65~28nm清洗設備,45~32nm LPCVD等是看點。
興森科技(6.94 +0.29%)、上海新陽(32.22 -1.47%):12寸大矽片項目為中國集成電路提供最核心材料,兩家公司聯合新傲科技和張汝京博士成立的大矽片公司上海新升預計四季度能出12寸矽片樣品,預計明年1季度實現量產,目前矽片產能大部分已經被預定。上海新升將彌補中國半導體產業最核心原料的缺失。國家大基金有意投資,且上海新升已經確定入駐臨港產業園區集成電路基地,有望受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扶持。
⑸ 求一份有關電子元件的實習報告,字數在1500左右就行,急!!
第一部分 2006—2007年電子元器件行業宏觀環境綜述
第一章 2005—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環境
一、2005年經濟運行情況分析1
二、2005年經濟運行四大問題4
三、2006年經濟運行預測7
四、2006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13
第二章 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政策環境
第一節、電子元器件行業的相關政策分析15
第二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電子製造業影響19
一、出口易受沖擊,進口受益不顯著19
二、對外資企業影響較小,內資企業競爭加劇,就業人數將出現下滑20
三、製造基地不會動搖,產業競爭力有可能提升21
第三節、電子元器件製造業發展環境分析22
一、全球電子元件產業環境22
二、中國電子元件產業環境23
第三章 中國電子元器件技術環境
一、中國電子元器件最新本土產品技術25
二、集成電路技術29
三、全球IC技術32
四、印製電路技術34
五、無源元件集成技術35
第二部分2006—2007年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運行分析
第四章 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運行現狀與預測
第一節、我國電子元器件製造業發展狀況及戰略36
一、我國電子元器件製造業發展狀況與特徵36
二、我國電子元器件製造業發展的產業鏈分析39
三、我國電子元器件製造業發展戰略的調整46
第二節、2003—2006年電子器件製造業生產運行情況49
一、2003—2006年中國電子器件製造業生產產值統計分析49
二、2005—2006年中國電子器件製造企業評價指標統計分析51
(一)資本保值增值率51
(二)資本負債率52
(三)產值利稅率53
(四)資金利潤率54
(五)成本費用率潤率55
(六)人均銷售率56
三、2003—2006年中國電子器件製造企業盈虧情況分析57
(一)企業單位數57
(二)虧損企業單位數59
(三)虧損企業虧損總額61
四、2005—2006年中國電子器件企業資產負債指標分析62
(一)流動資產平均余額62
(二)固定資產凈值平均余額63
(三)資產合計64
(四)負債合計65
(五)資本負債率66
五、2003—2006年中國電子器件製造企業產銷存統計分析67
(一)產品銷售成本67
(二)產品銷售費用68
(三)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69
第三節、2003—2006年電子元件製造業運行情況69
一、2003—2006年中國電子元件製造業產值統計分析69
二、2005—2006年中國電子元件企業評價指標統計分析71
(一)資本保值增值率71
(二)資本負債率72
(三)產值利稅率73
(四)資金利潤率74
(五)成本費用率潤率75
(六)人均銷售率76
三、2003—2006年中國電子元件製造企業盈虧情況分析77
(一)企業單位數77
(二)虧損企業單位數79
(三)虧損企業虧損總額80
四、2005—2006年中國電子元件企業資產負債指標分析82
(一)流動資產平均余額82
(二)固定資產凈值平均余額83
(三)資產合計84
(四)負債合計85
(五)資本負債率86
五、2003—2006年中國電力供應企業產銷存統計分析87
(一)產品銷售成本87
(二)產品銷售費用88
(三)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88
第四節、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89
一、與整機企業合作還停留在產品配套的初級階段89
二、需求與積累矛盾突出適應變化能力差配套效果差89
三、主流技術工藝升級嚴重依賴引進90
四、產業配套鏈各環節難以有效互動90
第五章 中國電子元器件進出口分析
一、2005年我國電子元器件進出口概況92
二、2005年我國電子元件進出口分析92
三、2006年我國電子元件進出口形勢預測97
四、2006年電子產品關稅調整概況97
第三部分 細分產業發展分析
第六章 半導體產業分析
第一節、半導體產業政策環境分析100
一、隱性扶持政策100
二、研發基金規模101
三、覆蓋范圍102
四、國內半導體企業如何應對「退稅優惠」取消102
第二節、半導體產業發展總體狀況104
一、產業發展階段分析104
二、產業發展特點分析105
三、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07
四、產業發展前景及措施108
第三節、全球半導體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110
一、2005年全球半導體銷售創新高110
二、全球IC產業發展呈現六大動向111
三、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最新排名揭曉113
四、全球半導體產業起伏中醞釀新變114
五、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及對中國的啟示119
六、2006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發展前景及價格走勢分析121
第四節、我國半導體產業現狀124
一、2005年我國的半導體市場概況及特點124
二、半導體分立器件市場分析127
第七章 集成電路產業分析
第一節、行業的發展現狀130
一、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基本情況130
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特點130
三、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131
四、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十一五」發展思考131
五、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主要措施建議131
第二節、2005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評述133
一、基本情況133
二、主要特點134
三、面臨問題135
四、發展展望136
第三節、提高中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的方法137
一、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具有旺盛生命力137
二、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發展迅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39
三、推進IC產品創新,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140
第四節、國際市場分析141
一、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狀況及態勢141
二、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特點143
第五節、行業發展預測分析144
一、2006年全球晶元銷售預測144
二、2006年全球模擬晶元市場將創新高144
三、2006年IC製造設備市場預計145
四、高功能化成為集成電路封裝環氧樹脂發展方向146
五、2010年亞洲半導體市場預測146
第八章 印製電路板產業分析
第一節、PCB產業區域市場分析148
一、全球PCB產業分析148
二、中國PCB產業分析149
三、日本PCB產業分析150
四、韓國PCB產業分析151
第二節、PCB產業市場分析152
一、2006年我國PCB產業規模152
二、我國PCB面臨的挑戰154
三、2006年一季度我國環氧印刷線路板市場分析156
第三節、PCB產業企業介紹與發展分析158
一、主要PCB生產企業介紹158
二、PCB行業企業應著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162
三、PCB業應加快高端產品開發164
第四節、PCB產業發展預測分析165
第九章 其它子行業及產品分析
第一節、電容器產業分析168
一、電容器產業發展狀況分析168
二、電容器市場需求狀況169
三、電容器市場中的新亮點169
四、今後五年我國電力電容器市場預測171
第二節、連接器產業分析174
一、全球連接器產業分析174
二、全球光纖連接器市場及投資商機分析177
三、中國連接器市場分析178
四、中國汽車連接器市場發展180
第三節、電阻器產業分析181
第四節、電源產業分析184
一、世界電源產業以及電源技術的發展趨勢184
二、中國電源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189
第四部分 行業競爭格局
第十章 中國電子元器件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第一節、2006年第十九屆電子元件百強分析194
一、百強成為元件行業中堅力量194
二、企業總體規模繼續擴大194
三、中國電子元件百強收入、效益同步增長194
四、外貿出口穩步增長194
五、產業基地集中度日益提高195
六、企業行業分布195
七、做強做大電子元件百強的建議195
第二節、電子元器件企業國際化經營三大攻略197
一、培育核心競爭力197
二、深化產權改革198
三、外部重組擴張198
第十一章 重點企業分析
第一節、士蘭微200
一、公司簡介200
二、05/06年公司經營狀況200
第二節、長電科技203
一、公司基本情況203
二、05/06年公司經營狀況204
第三節、賽格三星206
一、公司簡介206
二、05/06年公司經營狀況207
第四節、京東方210
一、公司簡介210
二、05/06年公司經營狀況211
第五節、生益科技212
一、公司簡介212
二、05/06年公司經營狀況213
第六節、上海貝嶺216
一、公司簡介216
二、05/06年公司經營狀況217
第五部分 市場渠道與營銷策略
第十章 電子元器件產業市場銷售渠道與營銷策略
第一節、中國元器件分銷業發展歷程220
一、計劃年代220
二、起步階段221
三、規范階段222
四、擴張階段222
第二節、2006中國元器件分銷商調查223
一、2006中國電子元器件分銷行業狀況223
二、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元器件分銷商調查230
三、國際/區域分銷商未來發展的三大趨勢233
第三節、采購商選擇分銷商理性分析234
一、超過半數的元器件通過分銷商渠道采購234
二、采購決策流程趨於規范化235
三、9要素選擇和評估分銷商夥伴235
四、海外分銷商認可度增加238
五、新興增值服務開始受到關注238
第六部分 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十一章 電子元器件發展趨勢與投資分析
第一節、電子元件未來發展預測240
一、無鉛化成為產業發展趨勢240
二、電子元件發展五大趨勢242
第二節、市場熱點及各子行業發展預測243
一、光元器件的市場新走向及發展展望243
二、納米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發呈趨勢246
三、未來五年感測器市場預測249
四、2011年界面元件全球銷售預測250
五、2012年全球車用電子市場預測250
六、2006年被動元件需求分析250
第三節、國際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趨勢252
一、2006年首季度全球電子元器件業景氣回升252
二、2006年各類元器件亞太區采購市場走勢253
三、2010年全球電子元件市場預測254
第四節、國內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趨勢256
一、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趨勢256
二、創造良好環境促進元件業做大做強259
三、電子元件以創新應對整機變革262
四、2010年我國電子產品市場發展預測264
報告來源於:中國機電數據網
⑹ 如何進行我國風險投資的環境建設<論文>
現階段中國創業資本的退出路徑研究
一、一個悖論與一個假說:准創業投資的基礎
創業投資,是產業投資的一種,又稱風險投資、風險資本,是指把資金投向蘊藏著失敗危險的高科技項目及其產品開發領域,以期在促進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過程中獲得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行為。一般多以投資基金方式運作,表現為以設立公司等組織形式來投資於未上市的新興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一種既承擔高風險又謀求高回報的資本形態。在國外,風險投資始於二戰後的美國,後來發展到西歐和日本等國家、地區,已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
風險投資基金由風險投資公司經營。當1隻基金的資產全部進行了投資後,風險投資公司可能組建第二隻基金。在80年代中期,美國許多風險投資公司同時運行3、4隻不同發展階段的基金。風險基金為封閉式,但是,當基金尋找到合適項目全部投入後,風險投資公司可以再組建新的基金。
所以,風險投資大多數是通過風險投資公司進行具體運作的。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有些是象通用電器一樣的大公司建立的,有些是管理家族資產的,如洛克菲勒家族,有些是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的分支機構,其大部分都是合夥公司。合夥人一般有3到4個合夥人和大致同樣多的聯系人組成,他們聚在一起從大金融機構籌資後投資到快速增長的新公司。合夥人邀請一些著名的企業家組成一個委員會,一方面提高公司的聲望,一方面幫助公司開拓商業聯系,評審投資計劃。 一旦風險投資的項目獲得成功,投資者往往可以獲得遠遠高於一般商業投資的利潤,回報率可高達幾倍甚至幾十倍、上百倍。為了能讓風險降到最低、保證高回報,風險投資多選擇一群項目進行投資,並且與幾個合作夥伴一道共同參與風險項目投資,嚴格選項。一般投資10個風險項目有5個失敗、2個保本、3個成功,就能以成功的高額利潤抵償失敗的風險損失,獲得20%左右的平均回報率。
根據國際慣例,創業基金起碼須兼顧創業企業和投資方兩者的利益。對創業企業,要以資本、資產為資本經營服務,培育、扶持創業企業的發展;對投資者,要通過所投資企業公開上市、乃至向其它證券投資機構出售的方式,實現投資資產增值,為基金投資者謀取最大回報。
表1-1 中國與美國風險投資環境的比較
美 國 中 國
風險資本來源 充足的民間富餘資金;眾多的風險投資基金;公開完善的風險投資資本市場;養老基金,保險基金 資金缺乏、民間資金沒有有效地組織;現有的幾家風險投資基金主要由政府提供資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尚有諸多限制
退出機制 NASDAQ二板市場;發達的產權交易市場;資產證券化程度高 國內缺乏中小企業上市的途徑;產權制度制約
配套政策 有一整套相關政策法規;在稅收方面提供優惠 沒有相應法律政策規定;雖對高新技術企業有稅收優惠;但對風險投資者沒有優惠政策
道德風險 法規健全、信息充分、道德風險低 操作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約束不嚴、道德風險高
從表1-1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與美國風險投資環境的差距主要存在於三個方面:
第一,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不足,渠道單一,投資基金規模偏小。在美國有風險投資基金公司近1000家,而我國至1999年7月,只有80家風險投資基金。從國內目前已經建立的風險投資機構的資金來源看,除外資投資基金外,絕大部分是由政府或金融機構出資的,私人、民間資本幾乎沒有。並且基金規模明顯偏小,遠達不到分散風險、建立投資組合的目的。
第二,缺乏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風險投資人才。由於風險投資涉及到公司戰略、經營管理、投資、財務金融及高科技等多方面綜合專業知識,並要在投融資過程中解決一系列實際操作問題,因而需要風險投資人才既具備專業素養,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在國內,這類高素質的風險投資人才少之又少。
第三,缺少真正的風險企業和創業企業家。我國技術創新能力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國內一些高新技術企業也名不副實,科研成果的市場化導向不強,同時也缺少具有戰略眼光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因此,能吸引風險投資的項目不多。一些國內風險投資基金成立後難以做成投資項目,除了其自身原因外,缺少有價值的項目和創業團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第四,風險投資的退出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創業資本所投資的項目,不管項目開發的好壞,創業資本都無法退出。項目開發好者,企業價值初步形成或風險投資的價值形成了,但卻找不到價值升值的渠道,既沒有下家來接手,又沒有更大的資金實力進行再次投資。項目開發壞了,清算不了,拖得風險投資公司耗時、耗力、耗資金,導致大量資金沉澱,從而大大影響了風險投資企業的良性成長。
創業資本運作的一個主要條件是,建立一套風險投資基金的運作機制,其中風險投資的有效退出機制的建立顯得十分重要。在國外主要是通過建立二板市場幫助風險投資企業實現成功的退出的。如美國的NASDAQ,歐洲的ESDAQ與EURO.NM。因此成熟的資本市場對於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國對股票上市在公司歷史、凈資產、利潤率等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處於成長期的創業企業一般難以達到。盡管我們可以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建立中國的CASDAQ,即第二板股票市場,根據風險企業所涉及的技術領域及技術人員的組成結構與水平,降低高新技術企業上市的標准,為其上市創造條件。但是,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建成完善的二板市場的情況下,發展風險投資事業確實可謂「萬事不具備,只有東風」。可以說,我國風險投資業還處於萌芽階段,只能稱作準創業資本。面對這樣的形勢,從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出發,積極發展和利用准創業資本的主要退出路徑意義十分重大。
二、准創業投資退出機制與路徑的綜合評述
創業投資退出路徑選擇的基本原理是,要麼通過風險企業股票的公開上市轉讓股份,收回投資,或者不通過公開上市轉讓股份,或者創業者自己繼續保留創業企業的股份,變風險投資為長期投資。創業投資退出路徑選擇的最基本的出發點是,風險投資基金如何在現有經濟環境下,有效運用擁有的風險企業的股權,實現風險投資收益最大化。
根據國外創業投資的退出經驗,創業投資的退出路徑不外乎:
(1)風險投資基金本身上市與回贖;
(2)基金所投資的目標企業上市;
(3)投資目標企業回購;
(4)其它退出方式。建立二板市場是前三條途徑順利運作的前提條件。第二板市場就是一國證券主板市場之外的證券交易市場,它的明確定位是為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融資服務,是一條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是針對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與主板市場相比,在二板市場上市的條件較低,中小企業更容易上市募集發展所需資金。
但是,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的情況下,貿然開辟二板市場,會給廣大股民帶來很大的風險,並為投機者提供入市投機之機。此外,在我國目前一板市場還未健全之際,建立二板市場條件更不成熟,也難於在二板與一板市場之間建立合理的聯系。因此,我們應該主要考慮第四種,即其它退出方式。
2.1 利用香港及國外的第二板市場 世界各國在嚴格控制和管理主板市場上市公司以保證其正常運行的前提下,都相繼建立了以發行高科技的風險企業股票為主的二板市場。如美國的OTC(櫃台交易)市場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NASDAQ(全國證券自營協會自動報價系統),就是為了那些不具備在證券交易所上市資格的中小企業的股票交易而建立的。OTC股票交易數量約佔全美股票交易的35%,而在OTC上市的公司則已經超過30000家,是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數量的10倍。通過NASDAQ進行交易的則是OTC市場中最活躍的股票,目前有4800多家。英國在1980年底建立了二板市場,即AIM市場,已經有350個左右的高科技風險企業發行了10億英鎊左右的股票。日本政府也於1983年分別在大阪、東京和名古屋建立了二板市場。此外,還有比利時布魯塞爾的ESDAQ市場、法國巴黎的Nouveavmarche市場,馬來西亞、新加坡(即SESDAQ)也都先後開設了二板市場。二板市場的建立,一方面為高科技風險企業直接融資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為風險投資的增值、退出提供了舞台。
表2-1 創業板與主板上市比較
創業板 主板
投資對象 專業及充分了解市場的投資者 所有投資者
證券類別 只接受股本證券及債務證券(包括期權、股權證及可轉換證券 股本證券、債務證券、由第三者發行的衍生工具、單位信託基金和投資工具
市場的目的 為主線業務的增長公司籌集資金,行業類別及公司規模不限 目的眾多,包括為較大型、基礎較佳以及具有盈利記錄的公司籌集資金
雙重上市 容許雙重上市,但無論作第一、第二上市均需遵守同樣的規定 容許雙重上市,但作第一上市及第二上市分別需遵守不同地規定
盈利要求 不設盈利要求 過去三年合計5000萬港元,最近一年須達到2000萬元港元,在之前兩年合計需達到3000萬港元
營業記錄 需顯示公司有兩年的主要業務記錄 需具備三年業務記錄
主要業務 需主營業務一項而非兩項或多項不相乾的業務。不過,涉及主營業務的其它業務是可以的 並無具體規定,但實際上,主要業務的盈利必須符合最低盈利的要求
上市後的保薦期間 在上市第一個財政年度的餘下時間及其後兩個完整財政年度聘任一名保薦人,該保薦人只擔任顧問 申請人上市後,將不需保留保薦人(H股發行人須於上市後至少一年內保留保薦人)
最低市值 無具體規定,但實際上市時不能少於4600萬港元 上市時市值須達1億港元
最低公眾持股量 上市時至少須達3000萬港元,而公眾持股量平均須占已發行股本的20%-25% 5000萬港元或已經發行股本的25%(以較高者為准);如發行人的市值超過40億港元,發行股本的百分比降至10%
股東人數 上市時公眾股東至少有100名 上市時最少有100名股東,而每100萬港元的發行額須不少於3名股東持有
包銷規定 無硬性包銷規定,但如發行人要籌集新資金,新股只可以在招股章程所載的最低的認購額達到時方可上市 公開發售必須全麵包銷
保薦人資格 在過去5年內以保薦人的身份參與最少兩次或以副保薦人的身份參與最少三次在主板或創業板已完成的首次招股活動 並無具體規定。實際上,如保薦人未能顯示其具有所需的經驗,則需要在兩次已完成的首次公開招股活動中擔任副保薦人後,才可擔任主保薦人的資格
資料來源:《中國經營報》,1999年8月3日,第3版。
我國香港聯交所理事會於1998年12月1日通過了設立香港創業板的方案,其上市規則建議稿於1999年6月出台。目前正處於緊鑼密鼓籌備之中的香港二板市場已經正式命名為香港創業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簡稱GEM)。在香港的二板市場上市,則是我國風險投資從風險企業中成功退出的一個有效途徑。自香港聯合交易所准備開辟創業板的消息公布以來,國內很多企業便著手准備到創業板上市融資,並委託證券公司進行前期上市准備。
香港的二板市場對國內風險企業的吸引力最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內科技企業上市審批條件較為嚴格,並且供小於求,而創業板上市的條件要寬松得多。二是通過創業板上市進行股份改制,創業板允許管理層擁有期股權。三是可吸引國外的風險投資基金。四是籌集資金既快又便捷。由於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規模較小,與主板市場相比單位成本相對較高,上市費用大約在1000萬元左右。雖然創業板對企業沒有規模要求,但考慮到上市成本的問題,一般選擇注冊資金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另外,如果證券公司有足夠資金實力,企業只要繳納一定的前期費用即可,待上市成功後再收取相應的費用。
但是,另一方面是香港二板市場對風險企業的監管比較嚴格:一是信息披露要求嚴格。主板市場規定半年披露一次,創業板對上市公司業績要求一個季度公開披露一次,並且採用環比的披露方式(這一季度比上一季度的增長率作出比較)。如果這一季度的業績偏差,那麼將會直接反應到股市上。二是投資風險較主板市場大。對於投資者來講,高風險投入,必然希望得到高收益的回報。如果公司發展速度低於20%的增長率,很難贏得投資者的青睞。三是對於公司董事結構的規定。創業板規定公司董事中必須有兩名獨立董事,對獨立董事的要求必須是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的局外人,獨立董事有權不經過公司絕大多數董事的同意,如果認為公司存在嚴重問題時,可向聯交所申請停牌,這一舉措提高了監管力度。四是對發起人股東持股鎖定的規定。發起人同時又是公司的管理者,要求所持股份必須在兩年以後才可以轉讓。因此,發起人的利益必須與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五是與國內上市公司相比市盈率低。
目前,國內風險企業到香港二板市場上市的最大困難是證監會還沒有出台上市規則,使其工作很難展開。再有國有企業是否能在香港上市及上市國有股佔有的比例應該是多少,創業板上市規定管理層能否擁有期股權,對於這方面國家至今沒有明確的規定。政策的不確定造成工作模糊性。表現在判斷企業的不確定性上,比如對什麼是有價值企業、什麼是發展潛力的企業、什麼樣的企業是否符合境外投資者的胃口等判斷沒有把握。畢竟創業板是一種新的融資品種,沒有前車之鑒。
除了利用香港的二板市場,我國風險投資企業同樣可以利用前述新加坡等其它國家的二板市場,實現公開轉讓股權,收回風險投資。這一點類似於發行N股、GDR股。新加坡有兩個資本市場,一個是當地企業上市的,另一個是以美元結算供外國企業上市的,但這個市場比較小,成交不夠活躍。為吸引國際投資者,新加坡明確提出要成為亞洲的基金中心。
新加坡政府的態度比香港積極,比如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在中國內地投資,就是希望企業能去新加坡,而不去香港上市。二板市場上香港從政策優惠來講不如新加坡,企業到新加坡上市,可以把總部搬到新加坡。
2.2 利用主板市場
由於國內二板市場尚未建立,除利用在國外及香港的二板市場公開上市退出途徑外,主要應該藉助主板市場,即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證券市場產權交易功能,實現股權轉讓;或者利用產權交易市場,轉讓風險投資企業的股權。同時也應該其它的風險投資退出方式。
的確,風險資本退出還有多種方式。比如,可以利用現有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實施資產重組吸收高科技風險資本,還可以通過投資分紅與技術市場來進行股權出售。具體可以考慮如下幾條適合當前中國國情的風險投資退出路徑:
(1)股份回購,即由風險企業收購部分或全部風險資本股份。例如,重慶「華邦」制葯在短短幾年內由一個4名員工、注冊資本3萬元的民營科研機構,發展成為利潤千萬元的高科技企業。這應得益重慶「高創中心」的孵化與渝高公司的風險投資。1996年底,高創中心向渝高公司和華邦員工轉讓了在華邦的全部股份,抽回了在華邦的投資,實現了資本的增值,收回資金120萬元,為1993年入資額的近3倍。
(2)如果風險投資公司或股東有實力,可以長期持有風險企業的股份。例如,三家國外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於亞信集團,因為看中了該公司的高成長性,准備長期持有,從公司利潤中分享成果。在重慶高創中心完成對華邦的孵化使命後,渝高公司占華邦股本的52%。僅1997年,渝高公司從華邦公司分得了紅利80萬元,不僅收回全部投資,並且使公司股本大大增加。渝高公司對華邦的成功投資,主要是認准了華邦雄厚的技術力量及市場前景。
(3)賣青苗。如果存在二板市場的話,風險投資可把風險企業這粒種子培育成能抵抗一定風雨的小樹以後再上市。但在目前情形下,也可以考慮賣「青苗」,即將風險企業出售給行業內的大公司或其它有實力的大集團繼續孵化。例如,首鋼集團特別注意經營領域的多元化,強調高科技作為首鋼的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不斷收購青苗,兼並了一些小型科技企業,效果非常好。
(4)風險企業與大公司拼接在一起,到海外上市。目前我國國內企業越來越多地在紐約、東京、香港上市,而配上高科技項目,一是可以使公司較容易地獲得上市;二是可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價值。
(5)風險企業與國內上市公司合作,作為該公司的配股題材,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
(6)技術轉讓。如果風險投資公司實力較弱、急於變現,可以將科研成果申請專利,從專利轉讓費中收回投資。例如,北京烽森技術分析公司所投項目,除採取股份收益以實現變現外,還採取技術成果轉讓方式,取得技術轉讓費,收回原始投資。
三、准創業投資退出方式的比較與可行性研究 自1985年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宗旨而創辦中國高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簡稱中創公司)以來,中國一直處在對風險投資建立、設計和嘗試的討論中。期間,不少公司(包括政府成立的投資公司和一些上市公司)開始注重對高科技項目進行融投資;各地方政府開始專門成立專為小型高科技企業初創階段提供投資服務的創業服務中心。一些國外風險投資基金和投資機構也已經開始在中國落戶。
1992年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在中國成立美國太平洋風險投資基金後,即開始進行多家風險企業投資。1998年5月IDG設立的太平洋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宣布向成立於1993年的金蝶公司先期投入2000萬元人民幣,是迄今為止,IDG對華軟體產業最大一筆風險投資,也是國內信息企業接受的最高的風險投資。1998年10月26日,國家科技部和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在京宣布,科技部將在未來7年內從該集團引進10億美元,用以創立高新技術發展基金。1998年4月,因特爾、恆隆IDG及哈理森公司共同向「中文網路神探――搜狐」(SoHoo)注入近200萬美元的二期風險投資。愛特信公司於1996年11月獲得美國麻省工學院和商學院三位教授22萬美元初期風險投資;愛特信公司採取「兩頭在外」的資本運作方式,即吸納國外風險資本,嚴格按照國際通用的用人制度和會計原則,在國內成立實體,計劃2001年在美國上市。四通利方憑借技術力量和龐大的客戶群於1997年8月獲得美國華登創業投資基金、羅伯特、史蒂文森高科技投資銀行及四通集團650萬美元投資合同。經過國際化改造以後的四通利方總資產達到1500萬美元,比1993年的公司創立時增長23倍。繼四通利方之後,還有亞信集團、多方偉博等信息技術企業成功地融入了美國及中美合作風險投資。
近期,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灶科技工業園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正籌建珠海晨星科技創業投資基金。該基金為公司型封閉式產業基金,先以私募方式設立,條件成熟時轉為公募。基金規模為兩億元,轉為公募時適當擴大規模。基金存續期限十年,存續期滿後經批准可以續期兩年。所以,我國風險投資事業正面臨著大發展的前途。
創新理論的鼻祖熊彼特先生認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具有這樣幾個必備條件。首先要有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其次是能夠轉化為現實產品的高新技術,第三是保證高新技術產業能夠生根發芽的對高新技術產品的市場需求,最後一個條件是對高新技術產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通過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將高新技術組入傳統的國有上市公司,逐漸改造現有企業的原有產品線、產品項目,或者增加新的科技含量相對高的產品線,逐步淘汰原有落後的生產設施和產品,或者給處於困境中的高科技企業提供資金市場支持,則是風險投資退出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過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利用上市公司的比較優勢、集合高科技企業有關方面的特長,可以充分滿足熊彼特所說的四個必備條件。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家的搖籃,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聯系緊密,具有融資特權,可以便利使用證券融資渠道,能夠有效地籌措發展高新技術需要的資金,上市公司具有完善的市場營銷渠道、以及功能較為齊全的營銷隊伍。 截至1999年7月,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科技類公司中,主要包括電子類、通訊類、生物類、新材料類和機電類。分布情況,請參見表8-3-1。
表8-3-1 截至1999年7月底滬深兩地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情況
高新技術類別 電子 通訊 生物醫葯 新材料 機電及其它 合計
滬市上市公司家數 30 4 15 15 11 75
深市上市公司家數 26 7 9 5 13 60
資料來源:《上海證券報》1999年3月-8月。
通過與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是風險投資退出的主要途徑之一。因為: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與風險企業資產重組,提升經營業績,獲得送股配股,或者增發新股資格,籌集發展高新技術項目需要的資金;通過與風險企業的資產重組,剝離不良資產,停止一些陳舊經營項目,上馬高新技術項目。
國嘉實業是最早通過資產重組將主業改為軟體的上市公司。其控股公司北京和德主要從事軟體開發、高科技產品生產,和德的軟體技術主要來自美國DEAL公司,其持有的90%北京國軟軟體公司股份與國嘉原有資產置換後,國嘉控股國軟90%股份,同時,北京和德公司和美國US.I.I.I公司分別成為國嘉實業的第一、第二大股東。 匯通水利1998年利用配股資金投入3000萬元於中軟融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銀行自動化系統軟體,接著,中軟融鑫又宣布投資1.17億元,建設上海浦東融鑫軟體園,建立上海軟體開發基地。
其它通過資產重組方式參與軟體行業的有,南華西1999年投資1000萬元(佔18%)與TCL集團,成立翰林匯軟體產業有限公司。輕紡城與杭州新中大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組建杭州新中大軟體有限公司,專門開發財務及企業管理軟體。寧波華通,協同公司第一大股東中物物資有限公司,與中科院下屬公司合作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的中軟軟體產業有限公司,主要開發機頂盒用軟體,以及「天天數學」軟體、金融證券用掌上電腦數據機。五礦發展投資90萬元現金,成立五礦騰龍軟體公司,控股60%,主要開發網路軟體和視頻解碼軟體。還有中國武夷參股福州海峽軟體園有限公司,海信電器與海信集團內部共5家法人共同組建軟體公司,石達電腦收購東方銘泰軟體公司,開發東方快車軟體。
近年,有關上市公司經過資產重組涉及高新技術產業的典型案例請參見表8-3-3。
表3-2 1998年通過資產重組介入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上市公司
公司 原來主營業務 主要重組內容
鞍山合成 化纖 通過大規模資產剝離介入生物醫葯
托普軟體 機床 托普集團收購上市,介入軟體產業
遼源得亨 紡織化纖 大規模資產重組介入軟體產業
泰康股份 化纖 深圳聚友和成都振興科技收購,同時反向收購成都聚友介入信息產業
廣華化纖 化纖 從化博大實業公司收購,重組介入高科技農業和電子業
資料來源;《證券時報》1999年2月8日。
至1999年7月底,上海本地上市公司119家,屬於高新技術企業的約12家,嚴格可以稱得上高科技企業的,恐怕只有上海貝嶺、復星實業、方正科技、三愛富、華東電腦5家。其中方正科技由原延中實業與北大方正經資產重組後才進入高新技術行業。在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中,1996年以前上市的有92家,這些企業大多數經營業績已經淪為殼資源,這些企業的產業取向急需升級換代,這就為通過資產重組方式發展上海的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需要和可能。1998年,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案例中,涉及高新技術項目比例佔全部33家發生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總數的20%。這些,為風險投資通過風險企業與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退出變現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表3-3 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中的主要高新技術企業
上市公司名稱 上海貝嶺 復星實業 方正科技 三愛富 華東電腦
從事的高新技術產業 電子元氣件 生物醫葯 電腦系列產品 新材料 電腦系列產品
所以,通過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可以打通風險企業與資本市場的通道,可以成功地將風險投資退出風險企業。
改變風險投資退出思路,將風險投資的項目作為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的方式,也是可行的。按風險投資的本意,其投資目的是通過退出來獲得高額回報,具有明顯的投機性質。在上海一百的視美案例中我們看到,上海第一百貨進行風險投資的目的是為了開創商業經營的新模式,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屬於長期戰略投資。這是我國風險投資的新突破,必將進一步促進風險投資界思想的解放,為眾多的產業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找到恰當的切入點。而上市公司通過風險投資的方式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和資產重組,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風險資本的退出問題。
近日,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同時成立。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選擇處於風險期的中小型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高新技術項目進行投資。待項目成長到成熟階段,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將所佔股份,通過新建立的技術產權交易所或者其它途徑,套現成貨幣資金退出。所以,風險投資的途徑正越走越寬闊。
但是,中國要素市場的發育很不完善,尤其是股權市場的功能和層次單一,既無法提供經理股票期權激勵高科技企業家,也無法提供高效的上市或退出的機會吸引風險資本的注入。因此,盡管我國的風險投資可以利用多種途徑退出,但是在中國建立上市標准較低的專為中小型企業服務的二板市場勢在必行。
2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使資本市場發展初具規模,積累了豐富的改革經驗(特別是轉軌過程中投資主體的培育經驗)。這些對於二板市場的建設和整個資本市場的完善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風險資本市場與主板市場的建設截然不同(如「准入制」、低門檻、全面充分即時地披露風險和企業經營財務信息制度等),僅靠降低滬
⑺ 受益半導體概念股票有那些
半導體晶元概念股
編者按:全球晶元產業景氣正在持續升溫,而國內半導體產業則有望迎來「黃金十年」。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近日公布,6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訂單出貨比由5月的1.00升至1.09,觸及2013年11月以來高點。據了解,該指標是觀察半導體景氣重要指標,大於1代表廠商接單良好,對未來保持樂觀看法。
華天科技:成本技術管理優勢兼備 未來持續快速增長可期
華天科技 002185
研究機構:申銀萬國證券 分析師:張騄 撰寫日期:2014-07-14
三地布局完成,成本技術優勢兼備。公司已完成崑山、西安、天水三地布局,高中低端生產線分工明確,成本技術優勢兼備。崑山華天已全面布局WLCSP、Bumping、TSV 等先進封裝技術。西安華天和天水華天進行中低端封裝,成本優勢明顯。
管理層直接控股,股權結構優勢顯著。公司12 名董監高管理層中,有9 人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合計持有公司母公司42.92%的股份。這一股權結構使得公司大股東、管理層和中小股東利益保持高度一致,股權結構優勢顯著。
Bumping+FC 業務年底啟動,未來高增長可期。預計崑山華天將在今年四季度開始進行12 寸Bumping 的大規模量產,月產能將達5000 片。隨著Bumping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公司有望快速擴大產能,並且還將帶動西安華天FC 業務的快速增長,未來高增長可期。
MEMS 封裝技術優勢明顯,靜待大規模量產時機。MEMS 進入快速發展第三波,未來幾年將成為WLCSP 封裝技術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公司將進行8 寸產品的生產,較目前主流的6 寸MEMS 產品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主要產品包括加速度計和指紋識別兩個領域,將靜待大規模量產時機。
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我們預計公司14-16 年EPS 為0.40 元,0.52 元,0.62 元,對應14-16 年的PE 為28.2X,21.8X,18.2X,我們認為公司先進封裝業務、中端封裝業務、低端封裝業務合理估值水平分別是15 年40 倍、30倍、20 倍,對應目標價為13.32 元,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核心假定的風險:1)國家集成電路扶持政策落實低於預期;2)Bumping 大規模量產時間推遲;3)基於WLCSP 的CIS 產品需求出現下滑。www.southmoney.com
晶方科技:業績符合預期 長期受益進口替代
晶方科技 603005
研究機構:山西證券 分析師:張旭 撰寫日期:2014-04-01
事件追蹤:
公司公布2013年年報。公司2013年營收4.5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5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5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47%;基本每股收益為0.81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96%。歸屬於母公司凈資產為7.5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73%。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5元(含稅),不送股,不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
事件分析:
受益行業復甦,公司營收穩定。2013年,受益於全球經濟緩慢復甦,半導體市場增速出現周期性回升。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產品持續增長的帶動下銷售同比增長16.2%。在整體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出現了差異分化的增長態勢,其中封測業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增長率為6.1%。在此背景下,2013年公司持續專注於感測器領域的封裝業務,把握CMOS、MEMES、智能卡、生物身份識別等晶元領域發展的有利時機,全年保持平穩的增長態勢。
公司是大陸首家晶圓級晶元尺寸封裝廠商。晶圓級晶元尺寸封裝技術的特點是在晶圓製造工序完成後直接對晶圓進行封裝,再進行晶圓切割,封裝後的晶元與原始裸晶元尺寸基本一致,符合消費電子短、小、輕、薄的發展的需求和趨勢。目前,該技術只有少數公司掌握,公司作為中國大陸首家、全球第二大能大規模提供影像感測晶元晶圓級晶元尺寸封裝量產服務的專業封測公司,具有技術先發優勢與規模優勢。
公司將長期受益進口替代,發展空間巨大。目前外資企業在我國晶元製造和封裝測試銷售收入中所佔比重已超過80%,國內集電企業面臨嚴重考驗。同時,隨著國內消費類電子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類電子市場。持續增長的消費電子需求,也是我國集成電路企業面臨的良好發展機遇,公司長期受益進口替代。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公司是大陸首家晶圓級晶元封裝廠商,技術處於行業上游。隨著國內市場的全球地位日益提升及國內產業政策的持續推動,我國集成電路市場將成為全球最有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市場。公司未來發展空間較大,我們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考慮到近期半導體扶持政策的出台預期,首次給予公司「增持」投資評級。
投資風險:
行業波動風險;匯率波動風險
長電科技:卡位先進封裝 業績拐點確立
長電科技 600584
研究機構:申銀萬國證券 分析師:張騄 撰寫日期:2014-07-07
卡位先進封裝技術,成長路徑明確。公司現在是國內封測行業規模最大,全球第六大的龍頭企業。公司憑借規模優勢在先進封裝技術研發支出上遠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提前卡位先進封裝技術,實現先進封裝技術的全布局,勾畫出明確清晰的中長期成長路徑。
Bumping+FC業務確定性高成長。當晶元製程進步到40/45nm以下時, Bumping+FC封裝方法成為必然選擇。今年是28nm規模化量產大年,Bumping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公司在這一領域已經有多年技術積累並實現大規模量產,受益於行業趨勢將獲得確定性高成長。年初牽手中芯國際更是錦上添花,有望切入國際IC設計大廠高端產品。
TSV和MIS技術領先,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公司在TSV技術和MIS材料兩個領域技術領先,未來這兩個領域都將坐擁近百億美元的市場空間,並且高速滲透期拐點即將到來,有望成為行業規模爆發增長的最大受益者。 2Q業績拐點確立。公司7月2日公布業績預增公告,2Q單季實現凈利潤5000萬元左右。這主要受益於低端生產線搬遷陣痛結束,人力成本優勢顯現;先進封裝技術前期大額研發投入之後,隨著量產規模提升開始進入業績釋放期;並且快速增長的先進封裝業務對公司整體業績推動作用加大,2Q業績拐點確立。
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我們預計公司14-16年EPS為0.24元,0.42元,0.67元,對應14-16年的PE為42.5X,24.1X,14.9X,我們認為公司先進封裝業務、中端封裝業務、低端封裝業務合理估值水平分別是15年40倍、30倍、20倍,對應目標價為12.67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核心假定的風險:1)盈利恢復無法持續;2)國家集成電路扶持政策落實低於預期;3)中芯國際先進製程量產出現問題。
同方國芯:核心晶元國產化是趨勢 只是需要耐心
同方國芯 002049
研究機構:長城證券 分析師:金煒 撰寫日期:2014-04-28
投資建議
公司作為國內智能卡晶元廠商第一梯隊成員,手中既有類似二代身份證晶元的現金流業務,也有即將爆發的金融IC卡及移動支付產品儲備,在核心晶元國產化的趨勢下,公司將穩步受益。另外國微電子作為軍品特種元器件行業龍頭企業也有望穩步受益於軍隊信息化建設。公司後續仍會考慮進行一系列的收購快速進入其他集成電路產業。我們預測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1.18元、1.59元及2.08元,對應目前股價PE分別為36x、27x及21x,維持「推薦」評級。
投資要點
公司一季度營收凈利潤同比均雙位數增長: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21.0%,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87.9%。公司傳統業務保持穩定增長,金融支付類產品和特種集成電路新產品正逐步進入市場,開始貢獻收益。
公司一季度毛利率提升:公司一季度整體毛利率為32.1%,相比去年同期的30.4%有所提升。預計主要是4GSIM卡晶元以及國微電子業務提升。
公司一季度費用率控制較好:公司一季度費用佔比為15.1%,相比去年同期的18.5%有較大幅度下降。
公司應收賬款佔比上升:公司一季度應收賬款為4.70億元,占收入比為255.3%,相比去年同期的244.5%略有所上升。存貨相比去年同期無大變化。
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比去年同期好:公司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4380萬,比去年同期向好。n2014年SIM-SWP卡晶元以及金融IC卡晶元恐尚不能為公司帶來較大收益,但我們對公司2014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30%仍較為有信心,原因如下:
二代身份證晶元將作為公司現金流業務長期存在:公司作為公安部一所指定的四家二代身份證晶元生產廠商之一(其餘三家是中電華大、華虹設計和大唐微電子),從2003年以來便為公安部提供二代身份證晶元。由於居民信息的保密原因,十年間,公安部沒有再通過其他晶元廠商的認證。我們預計二代身份證晶元業務將長期作為公司的現金流業務存在,為公司整體業績提供保障。公司營業利潤中34%左右均來源於身份證晶元業務,只要該項業務公安部不引入新的競爭者,公司業績將有較為穩固的基礎。另外考慮到2005-2006年是身份證發證高峰,2015-2016年恐有一波換證高峰到來,我們預計2014-2016年公司身份證晶元業務將呈現穩中有升的局面,為公司總體業績增長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公司SIM卡業務將持續增長並提升毛利率:公司去年SIM卡出貨量約7億張,同比2012年增長56%。在單價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公司毛利率從6%左右提升到了12%-13%。全球一年發行50億張SIM卡,公司目前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約14%。我們預計在規模化效應下,公司的SIM卡發卡量將進一步上升,另外由於大存儲的4GSIM卡采購佔比上升,公司SIM卡毛利率仍有望進一步提升。我們預計公司今年有望發行10億張SIM卡,毛利率將接近15%,預計為公司提供4000元左右的營業利潤,佔到公司總體營業利潤的10%以上。
受益於軍隊信息化建設提速,國微電子將維持25%-35%左右業績增速:同方國芯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國微電子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設計、開發與銷售,公司具有全部特種集成電路行業所需資質。公司是國內特種元器件行業龍頭企業,是國內特種元器件行業門類最多、品種最全的企業。截至目前公司完成了近200項產品,科研投入總經費9億余元,其中「核高基」重大專項支持經費3億多元。和同行比,公司產品種類最全,品種最多,目前可銷售產品達到100多種。國微電子在研項目轉化產品能力較強,在研項目超過50項,年均新增產品近30項。我國軍工用的集成電路市場總額為60億,國內的公司僅佔了其中6個億,國有軍工企業有較大發展空間。我們看好國微電子在軍隊信息化建設浪潮中的發展,也看好公司軍轉民的嘗試。
公司有望2015年受益於金融IC卡晶元國產化:目前我國銀行卡業正在經歷EMV遷移,各家銀行的磁條卡正在初步替換為晶元卡,2013年全年新增晶元卡約為全年新增銀行卡的47%。我們預計2014年全年將新增4-5億張晶元卡,主要來源於股份制銀行的發力,晶元卡滲透率將進一步上升。目前各家卡商基本均採用NXP的晶元,隨著華虹設計通過了CC的Eal4+認證,國內晶元廠商與外資晶元廠商的技術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目前發改委正在組織包括同方國芯在內的幾家晶元公司進行局部區域的規模發卡測試,一旦安全性得以驗證,在國家信用的背書下,國內銀行將逐步採用國產IC卡晶元替換進口IC卡晶元。我們預計2014年將是國產晶元廠商嶄露頭角的一年,經過一年實網測試後,國內晶元廠商有望在2015年與國外廠商正面競爭,屆時成本將是考量國內晶元廠商是否能獲取市場的重要因素。核心晶元國產化是大趨勢,國產晶元企業正在縮小和國外企業的差距,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耐心。
投資建議:公司作為國內智能卡晶元廠商第一梯隊成員,手中既有類似二代身份證晶元的現金流業務,也有即將爆發的金融IC卡及移動支付產品儲備,在核心晶元國產化的趨勢下,公司將穩步受益。另外國微電子作為軍品特種元器件行業龍頭企業也有望穩步受益於軍隊信息化建設。公司後續仍會考慮進行一系列的收購快速進入其他集成電路產業。我們預測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1.18元、1.59元及2.08元,對應目前股價PE分別為36x、27x及21x,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2014年SIM卡晶元價格戰,公司健康卡銷售不及預期,國微電子盈利不及預期。
七星電子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設備製造商,以集成電路製造工藝技術為核心,以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設備、混合集成電路和電子元件為主營業務。公司擁有優秀的技術研發團隊,具備一流的生產環境,加工手段和檢測儀器,是中國最大的電子裝備生產基地和高端的電子元器件製造基地。是「六五」至「十五」期間承擔國家電子專用設備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骨幹企業,國內唯一一傢具有8英寸立式擴散爐和清洗設備生產能力的公司。公司生產的混合集成電路等軍工配套產品在「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嫦娥一號」、長征系列火箭的航天任務和多項國家重點工程中得到應用。
上海新陽
公司是以技術為主導,立足於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從事半導體行業所需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服務,同時開發配套的專用設備,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化學材料、配套設備、應用工藝、現場服務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公司主導產品包括引線腳表面處理電子化學品和晶圓鍍銅、清洗電子化學品,可廣泛應用於半導體製造、封裝領域。公司產品主要基於電子清洗和電子電鍍核心技術。公司設有專門的研發機構,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研發水平高超的專業研發隊伍,取得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和多項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公司被中國企業創新成果案例審定委員會、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認定為「最具自主創新能力企業」,先後被評為上海市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上海市科技創新企業、上海市專利工作培育企業、上海市重合同守信用AAA級企業。
中穎電子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從事IC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並提供相關的售後服務及技術服務。公司所設計和銷售的IC產品以MCU為主,產品主要應用於小家電及電腦數碼產品的控制。公司是首批被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及上海市信息化辦公室認定的IC設計企業,並連續11年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國內已取得10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並在我國台灣地區獲得發明專利5項,已登記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84項,已登記的軟體著作權7項。
⑻ 集成電路產業受益股有哪些
集成電路產業概念股有哪些?集成電路產業概念股一覽
集成電路產業概念股有哪些?集成電路產業概念股一覽
根據《集成電路白皮書》,我國目前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的設計部分佔比在逐步提升,晶元製造部分有所下滑,封裝測試部分基本保持穩定。晶元製造佔比約為23%、電路設計約佔35%、封裝測試佔42%。
總體來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球整個產業鏈布局中依然處於中下游水平。不過,由於巨大的替代需求,近年來,在集成電路產業的各個環節均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的本土企業,其中不少為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可以對此保持關注。
集成電路設計
同方國芯(002049) :同方國芯受益於軍工晶元國產化滲透率的提升和軍用存儲器的橫向拓展。中國軍工晶元市場容量60億元,國產化率10%,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巨大。同方國芯的智能卡/智能終端亦在2015年迎來高速成長,國產銀行卡、健康卡晶元等有望逐步爆發。
大唐電信(600198) :基帶技術領先,汽車半導體晶元國內獨家。公司旗下子公司聯芯科技是國內TD-SCDMA和LTE基帶/AP晶元主要設計公司之一,擁有數量眾多的通訊專利,且晶元授權給小米投資的公司,未來在4G晶元領域有望有一席之地。
上海貝嶺(600171) :中國電子整合旗下集成電路資產的路徑已經愈發明確,作為其旗下唯一A股上市平台,上海貝嶺的資本運作值得關注。2014年,中國電子整合了旗下華大、華虹等IC設計資產成立華大半導體,產業收入規模躋身全國前三名。
集成電路製造
三安光電(600703) :公司布局化合物半導體製造,沖擊全球龍頭。三安光電在國內率先進入6寸GaN領域,未來有望整合製造和設計,成為化合物半導體龍頭。
士蘭微(600460) :公司是中國IDM龍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分立器件、功率器件、LED驅動、MEMS感測器、IGBT、安防監控晶元等。公司未來按照電源和功率驅動產品線、數字音視頻產品線、物聯網產品線、MCU產品線、混合信號與射頻產品線、分立器件產品線、LED器件產品線等七大產品線發展。
華微電子(600360) :公司是國內主要的半導體功率器件IDM,主要產品包括MOSFET、IGBT、BJT、二極體等,可用於汽車電子設備中。
集成電路封測
華天科技(002185) :中國營收規模第二、盈利能力最強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公司甘肅、西安、崑山三地布局傳統封裝到先進封裝全線產品。今年年初,公司與華天科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集成電路先進製造、封測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建設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
通富微電(002156) :巨頭重要封測夥伴,公司國際大客戶營收佔比較高,海外銷售佔比超過70%,客戶產品主要面向智能手機、汽車等高增長市場。
晶方科技(603005) :公司是封裝絕對領導者,2014年成為全球第一家12英寸WLCSP封裝供應商,為OmniVison、格科微等海內外CIS巨頭提供封測服務。同時,公司還是蘋果Touch ID封裝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汽車攝像頭、模組封裝、指紋識別和MEMS封裝。
集成電路設備和材料
七星電子(002371) :公司是A股半導體設備的龍頭公司公司2014年9.62億收入中,半導體設備達到4.64億元,佔比48.2%。七星的半導體設備主要用於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TFTLCD、電力電子等行業。在集成電路設備方面,公司12英寸氧化爐,65~28nm清洗設備,45~32nm LPCVD等是看點。
興森科技(002436) 、上海新陽(300236) :12寸大矽片項目為中國集成電路提供最核心材料,兩家公司聯合新傲科技和張汝京博士成立的大矽片公司上海新升預計四季度能出12寸矽片樣品,預計明年1季度實現量產,目前矽片產能大部分已經被預定。上海新升將彌補中國半導體產業最核心原料的缺失。國家大基金有意投資,且上海新升已經確定入駐臨港產業園區集成電路基地,有望受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扶持。
⑼ 股票:在這些虧損股票中,超短期2到5日內哪只股票可以消滅虧損
我勸你還是不要有全部賺回來的想法了,這樣只會讓你套得更深,你現在要做的是回在這么多中答選5個以內來認真看,看盤來操作。如果你連看盤都不會的話那你就清倉吧。還有就是如果你真持有這么多的話你還是選幾個大盤股做長期投資,等你認真了解好了怎麼炒股了再進來也不遲。炒股先從中線做,資金少應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如果你真是這么有錢話,你倒不如買基金。等你會炒股再進股市。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