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近股市很火,我想問下,政府怎麼通過股市來經濟轉型呢
實體企業可以通過並購重組交易很「借船出海",登陸股票市場,進而優化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股市火爆,股價上漲上市公司有了更大的資源也可以去收購實體經濟的優質資產,不僅充實了自己的持續盈利能力,更給實體經濟帶來了積極的投資。上市公司眼中的優質資產,絕不是產能過剩的夕陽產業,也不是價格預期扭轉的房地產,而是那些代表著新消費和產業升級的市場熱點行業,這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當然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另外,本輪牛市的股票價格上漲是結構性的,熱點集中於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以「中國製造2025」為代表的傳統製造業升級、以文化傳媒為代表的消費升級,這無疑是中國實體經濟具有前瞻性的投資風向標。股票市場是直接融資的典型代表,最鍾意的投資品種並不是重資產的傳統產業,而是代表新消費熱點的創意型經濟,這跟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是有本質區別的。
另外,實體經濟通過股票融資相當於降低了融資成本,拓寬了融資渠道,這對缺錢的實體經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㈡ 低迷的股市對實體經濟影響
股市本身就是個資金池,股市低迷就像資金就像水一樣,流出股市,轉向實專體經濟。股市的資金屬流向實體經濟,會加大通脹的壓力,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這是影響一。
股市低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融資過度,這樣就讓融資者收益,這些人都是收入金字塔頂尖的高端失群,他們上市融資抽血,他們拋售股票,使得股市資金外逃。,而投資者是一大幫中低收入階級,股市低迷就造成了這些群體財產縮水。中國經濟由外需轉向內需,中低收入者是消費的主要群體。中低收入群體缺錢,中國經濟轉型就難度更大了。這是影響二。
股市低迷,缺乏財富效應,投資者信心崩潰,從而影響了股市融資的功能,由於股市是個資源配置的地方,公司不能從中得到資金,必然轉向銀行,那樣銀行系統的風險就加大。這影響三
㈢ 經濟的下滑與股市有什麼關系
決定中國經濟來增長速度自和股市高低的關鍵是貨幣政策,不是政府的投資計劃,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影響的是經濟的結構和股市的結構,不是經濟增長速度和股市高低。換句話說,如果把四萬多億的央票所佔用的現金全放出來,即使沒有任何刺激經濟的投資計劃,中國的經濟增長也會保持在10%以上,股市也會回到4000點以上,但經濟的增長很可能還是由地產帶動,股市的上升很可能還是由地產股帶動;如果沒有貨幣供應的增加,即使有四萬億的投資計劃,經濟增長也不會加速,股市也不會上升,因為政府投資會擠壓民間投資。顯然,最佳的方案是四萬億的政府投資計劃與貨幣供應的增加同時進行,用政府的投資帶動民間的投資和居民消費,保持經濟和股市上升速度的同時,帶動經濟結構和股市的結構往科學發展的方向轉型。
㈣ 為什麼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
人們常說,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也就是說股價變動不僅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實證研究顯示,股價的波動超前於經濟波動。往往在經濟還沒有走出谷底時,股價已經開始回升,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一致判斷所引起的。
我們通常稱股市是虛擬經濟,稱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如影隨形」,彼此都能對對方有所反映。
由於受資源約束、人們預期和外部因素影響,經濟運行不會是一直處於均衡狀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經濟處於不均衡狀態。相應地,股市也具有上下波動運行的特點。
(4)股市經濟轉型擴展閱讀:
股市的變化因素:
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講,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可分為:個別因素和一般因素。
個別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其所處行業地位、收益、資產價值、收益變動、分紅變化、增資、減資、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供求關系、股東構成變化、主力機構(如基金公司、券商參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來三年業績預測、市盈率、合並與收購等等。
就影響股價變動的個別因素而言,通過該上市公司的季報、半年報和年報大抵可以判斷是否值得投資該股以及獲利預期。
對於缺乏一般財務知識的投資者來說,有幾個數據有必要了解,它們是:該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和流通股本、前三年的收益率和未來三年的預測、歷年的分紅和增資擴股情況、大股東情況等等。這些是選股時應該考慮的要素。
就影響股價變動的一般因素而言,除對個股股價變動有影響,主要可以用作對市場方向的判斷,而且市場對場外的一般因素的反應更為積極和敏感,這是因為場外的任何因素要麼利好市場,要麼利空市場。
這就意味著股價的漲跌除上市公司本身因素外,空頭市場還是多頭市場的判斷來自於影響整個市場的諸多因素。
㈤ 為何中國實體經濟穩步造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確大幅下挫求答案
你好!中國的股市,很奇怪,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它不是經濟的晴雨表,而是一個大賭桌,賭徒們---政腐控制的機構,用基金在無聊地操控著股市,一年又一年 。
這些原因,造成信心的下跌,日子其實已經不短。但人的感覺有先後,認識有一個發展過程。導火索是一年多以來的房價猛漲,把社會推到一個荒唐的境地。我抨擊了房價上漲,但慢慢感覺也不是房價一個事,而是整個社會各方面矛盾積累出來的。境外情勢不斷好轉,中國內部卻情緒越來越不安,信心出現猛跌。從輿論也可以感覺到,攻擊社會攻擊政府的文章得到較多共鳴。而官方宣傳對此束手無策,甚至激化事態。一年多以來,政府無論出台什麼政策,放什麼話,都有許多人進行負面的解讀。
對於股市來說,這種負面解讀促成了一年來的不斷下跌。數據好,漲不上去,被利用來套牢多頭。數據只要不好,立刻就大跌。要麼就乾脆狂炒小盤股,投機盛行。經濟轉型的影響我認為還在其次,主要還是信心下跌。資本市場的許多資金,需要確定性,看不到明顯的前景,社會又沒有信心,形不成合力。大盤股的上漲,需要全社會的合力,只要人們觀察到合力無法形成,對大盤股也就絕望了。
我不認為股市的未來在於「經濟轉型成功」,新興產業搞得再好,也無法抵過傳統行業的盤子,何況新興產業的風險也很大。股市的未來,在於信心的恢復。2009年,有一個「恢復性行情」,那隻是股市估值的恢復。
2011年,也需要一個「恢復性行情」,對國家、對社會的信心恢復,才有股市估值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