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即將發生的自然災難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英國《焦點》月刊9月號發表文章,題目是
「潛伏的災難」,作者是自然災害專家比爾·麥圭爾。文章說,忘記全球恐怖主義吧,因為地震、超級火山和颶風的定時炸彈正在滴答作響,對於全球大部分人口來說,它們的威脅要大得多。文章揭示了將會發生的十大災難。
超級火山
每5萬年左右就會有一次巨大的火山爆發,噴射出的火山灰和氣體足以
籠罩整個大洲,使其連續數年不見陽光,隨之而來的將是嚴酷的火山性冬
季。過去的210萬年內,美國懷俄明州的黃石有過兩次這樣的超級火山爆
發,直到今天那裡的火山仍不平靜。(破壞力:5級)
卡斯卡底古陸地震
美國西海岸沿岸發生一場大地震的危險日益增加,其規模相當於2004年
蘇門答臘地震。1700年,最近一次卡斯卡底俯沖帶斷層斷裂時,20米高的
海嘯巨浪掃盪了沿岸的俄勒岡、華盛頓和加利福尼亞各州,甚至波及了日
本。(破壞力:2級)
紐約颶風
1938年,颶風「長島快車」比通常活動范圍大幅向北移動,奪去紐約市
及相鄰各州600多人的生命。隨著氣候變化推動颶風不斷偏移原來的軌跡,
下一場颶風席捲紐約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颶風正面來襲,可能需要疏散
300萬人。(破壞力:2級)
墨西哥灣流停止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IPCC)最近的一份報告警告,2100
年前,墨西哥灣流最高可能減速50%。盡管《後天》中的冰川世界只是電影
噱頭,但英國氣象局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墨西哥灣流完全停止,冬季的氣
溫將會經常驟降到零下20攝氏度左右。(破壞力:3級)
巨型海嘯
加那利群島中的拉帕爾馬島的別哈火山西側正在緩慢向海洋移動。未來如
果發生火山爆發,崩塌的巨大山體將墜入海中,激起1000米高的海浪,引發
巨型海嘯,摧毀北大西洋沿岸所有地區。(破壞力:4級)
沙漠化
到2030年,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大約5億人將會越來越恐懼地看著沙漠的
日益侵蝕。到本世紀末之前,比英國國土更大的一片土地、1600萬人的家園
將受到威脅,從鬱郁蔥蔥的宜居之地變為滿是沙石的灼熱荒野。(破壞力:3級)
海平面上升
美國航天局(NASA)傑出的氣候科學家吉姆·漢森擔心,兩極冰原融化可能
導致本世紀內海平面上升1-2米,下個世紀還將繼續上升數米。地球上的沿海
城市前途黯淡。海平面上升1米將威脅到地球上1/3的農田,如果上升4米的話,
邁阿密海岸線以內60公里的區域都會變成汪洋大海。(破壞力:5級)
天然堤壩倒塌
1911年,一場地震引起的山崩在中亞塔吉克穆爾加布河兩岸堆積起
一座天然的堤壩。將近一個世紀後,60公里長的薩雷茲湖湖水在堤壩中蓄積。
如果一場地震使堤壩倒塌,洪水將會淹沒幾個國家500萬人的家園。
(破壞力:1級)
東京地震
1923年,東京的關東大地震後發生了經濟衰退。今天,日本首都有30%左
右的可能性會在30年內經歷一場足以造成超過5000億英鎊經濟損失的大地震。
人們擔心日本經濟將崩潰,並對全球造成沖擊。(破壞力:0級)
小行星撞擊
人們總共確認了713顆直徑為1000米或以上的小行星,它們有可能在未來
某一天撞擊地球。一顆直徑2000米的小行星將使大氣中充滿灰塵,在全球引
發持續性的寒冷。莊稼沒有收成,數十億人將死去。所幸的是,這樣的碰撞
數百萬年才會發生一次。(破壞力:5級)!!!
其中因為人類破壞自然會發生的有 海平面上升(溫室效應)、沙漠化。其次我要補充一些,比如「物種滅絕」「冰河時期」等。也算是潛在的災害吧。
2. 為什麼企業國際化
1、擴大出口,開拓海外市場。過去20多年來,開拓國際市場始終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首要動機。近年來,我國企業充分利用各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和加工貿易大發展的有利條件,通過海外投資辦廠,帶動我們的技術、設備、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改變了我們以往主要依賴產品貿易出口的模式。我國已有不少企業在東歐、東南亞、拉美和非洲設廠生產紡織品和服裝。隨著對外投資的增加,特別是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建立,每年形成的出口和產能轉移規模更大。
2、促進產能轉移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近年來,我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當地需要的成熟技術,轉移部分產能,既解決了國外市場的需要,又提升了我國和東道國產業結構,實現雙贏。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按照「立足國內,發展海外,實施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目標,積極參與海外石油資源的開發,初步形成了中東及北非、中亞及俄羅斯、南美三大戰略區,這其中我國的技術和設備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3、加強境外資源能源開發合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取得新進展。我已與30多個國家建立資源能源長期合作關系,與俄羅斯、哈薩克、沙特、蘇丹、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的大項目和中長期合作取得突破,在西歐、北非、南美、東南亞、中亞-俄羅斯等海外戰略區域建立了年產百萬噸以上的原油生產基地;鐵、銅、鋁、鉻、鋅等礦種均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另外,我企業在境外開展森林資源合作開發、漁業合作也取得較好成效。
4、加快形成中國的跨國公司,增強國際競爭力。近年來通過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益顯現,全球競爭、銷售網路正在構建。中海油成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者之一,海爾、聯想、華為、中興、TCL、海信、萬向等研發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高端產業領域的製造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逐步形成了國際品牌,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
5、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6、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目前巴基斯坦海爾家電經貿合作區及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兩個合作區已經揭牌運行,泰國羅勇經貿合作區等其他合作區正在積極推進之中。
7、追求互利共贏,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我企業在周邊、拉美、非洲以及南太一些國家的拓展,已成為新形勢下我鞏固和發展同這些地區國家的關系、尋求雙方利益交匯點的重要途徑。我與有關國家在重大項目上卓有成效的合作,為雙邊關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解決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大企業國際化力度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能源、資源、環境和土地等方面的嚴重製約。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關鍵靠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也需要加大推進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力度,更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更充分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參與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程度。
第一,緩解國內能源資源約束需要更加大開發海外資源的力度。我國是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如我國人均擁有石油、天然氣不到世界人均擁有量的1/8和1/20,在已探明的45種主要有色金屬資源中,我國人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以來,一些重要大宗能源資源供給矛盾加劇,對國際市場依賴加深。未來,伴隨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特別是相當一段時間內重化工業的擴張,能源資源矛盾可能還將持續或加劇。需要推動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強海外資源的合作開始與利用。
第二,是緩解國內產能過剩、推動產業升級的需要。我國新一輪經濟周期中,投資擴張加大了產能過剩,據估計目前製造業產能閑置率已經較高,需要加大參與全球產業重組和對外產業轉移的力度。同時,我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部分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都在不斷加強,具有多元化的比較優勢,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是產業升級的需要。
第三,是緩解國際貿易摩擦的需要。我國已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未來,在我國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失衡較長時間持續條件下,國內市場競爭還將不斷加劇,我國製造業特別是消費品對國外最終需求的依賴也將持續,企業迫切需要開拓國際市場,但卻遭到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束縛。而推進企業國際化經營、加大對外投資合作力度,有利於為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做出積極貢獻,有利於緩解與有關國家的貿易不平衡,是化解貿易摩擦的重要途徑。
第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目前,發達國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資源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進入新世紀以來,芬蘭、瑞典等新經濟典範其自主創新也都是建立在企業國際化經營基礎上,如芬蘭只有500萬人口卻擁有一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跨國公司諾基亞。我國也必須走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之路,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通過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對外投資合作、設立產品設計和研發中心、開展海外並購等,提供利用外部智力和研發資源的水平,招攬國外高端人才,鍛煉培育自己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第五,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工廠,但總體上仍處於國際分工的低端,非價格競爭力不強。要提高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中的位置,關鍵是提高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一是可以學習借鑒國外企業的現代經營模式,在全面深化外部分工作基礎上優選培育有競爭優勢的主導業務環節,走上基於創新的差異化競爭之路;二是學習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應鏈管理體系,實現資源在國內國際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三是通過對外投資合作與並購,建立自己的海外營銷網路,既改變目前單純依賴國外中間商的局面,更為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品開發設計和研發體系創造條件。
第六,穩步開展服務業國際化經營,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特別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今年出台的國務院7號文件對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做了全面部署,並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作為發展服務業的重要途徑。為了適應世界服務業信息化現代化全球化的新趨勢,我國在著力推動服務業引進來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走出去」。要逐步創造條件支持有實力的服務業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引入國外服務供應商先進的管理系統、經營理念、軟硬體技術以及新的業態,提升服務業創新能力,加快服務業現代化。
第七,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在國際貿易、投資、研發、技術交流以及國際生產要素重組與產業轉移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而國際知名品牌則是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我國要加快從經貿大國向強國的轉變,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全面提升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也必須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相應的戰略和政策,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在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過程中提高跨國經營企業的實力、能力,孕育培育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知名品牌。
第八,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也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國近年來外匯儲備增長很快,到今年三季度末已超過140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來源。我國目前已經進入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減少的階段,已有能力和條件逐步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以企業為主體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和其他形式的投資,達到緩解國際收支失衡、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流動性過剩的效果。
3. 大型光伏電站氣候環境生態效應研究觀測場何時揭牌
2018年8月11日報道,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羅勇教授團隊與新疆五家渠市旭陽光伏發電有限公司,以及新疆博納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的大型光伏電站氣候環境生態效應研究觀測場,10日在此間揭牌。
羅勇說,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逐漸得到大家的關注,就是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之後,對局地和區域氣候、環境是否有影響。觀測場的建立或將解答這個問題。
據介紹,在新疆建立觀測場,是因為新疆是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區域。近年來在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方面得到了一定成效,而且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在新疆進行可再生能源相關的研究和成果轉化,可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起到示範作用。
新疆博納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淼說,通過建立觀測場,依託取得的數據作為支撐,通過產學研結合,提升公司的技術力量,能夠更好地為新疆的生態環保改善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