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吉利收購沃爾沃(海外並購)直接結果是資產的重組而不是產業布局的調整呢
?
什麼叫產業布局的調整?你又怎知它沒有進行產業布局的調整呢?
李書福已經公開發表了對於沃爾沃今後的管理模式。
是放虎歸山,沃爾沃和吉利是兄弟關系,沃爾沃是沃爾沃,吉利是吉利。
所以,至少收購沃爾沃,對於吉利的產業是不會有影響的。
⑵ 聽說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價格降低了,而且能收購它的全部先進技術,這有可能嗎
是100%收購 包括核心技術 研發團隊 營銷甚至2萬多員工的福利待遇。
⑶ 當年吉利汽車,花費120億收購沃爾沃,如今給吉利帶來多少收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輛車了,當然這里的車指的是轎車,轎車自誕生起,它就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方便的一個交通工具,最開始的轎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而現在轎車的品牌越來越多,它也慢慢成為了一個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像寶馬賓士這些在前幾年被列為豪車的汽車品牌,近幾年也開始成為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座駕。
我們買車的時候往往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事情,比如操作感、舒適度等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安全問題,沃爾沃作為一個銷量不太高的豪車,它的安全系數可以說是所有汽車當中最高的,沃爾沃本來是瑞典的一個著名汽車品牌,曾經被譯為「富豪」,於1927年在瑞典的哥德堡創建,也算是一個非常老的汽車品牌了,但後來經過幾經輾轉沃爾沃被中國的吉利收購,並且在吉利的手下發展的非常不錯,那麼如今它給中國吉利帶來了多少收入呢?
三、吉利成為行業領頭羊
這也狠狠地打了那些說吉利人傻錢多的人的臉,如今的吉利依然是中國一個非常出名並且出色的品牌,可以說是中國本土品牌的一個領頭羊了,而他旗下的沃爾沃更是它的一個高端品牌,既親民又有格調,可以說吉利這一手棋走的非常不錯,並且這也讓大家看到了中國製造的力量,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⑷ 自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股票走勢
http://.hexun.com/hk/h.php?code=00175.hk&t=d
這是吉利的股票k線
⑸ 吉利收購沃爾沃後,沃爾沃的質量會下降嗎大神們幫幫忙
不會的, 吉利宣布收購沃爾沃後,它的股價暫時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因為決定其股價的因素並不單單是有無收購一個公司;即便有也絕對不是這一個因素決定的;但是影響肯定是會有的;不過是個多少、大小的區別而已; 汽車的價格上應該是暫時不會降低很多的,如同聯想收購IBM一樣; 吉利收購沃爾沃成功了;自主民營企業,能夠收購國際知名品牌的企業,確實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 吉利確實讓人刮目相看了,尤其是以前趾高氣揚、對吉利的產品嗤之以鼻的人士; 不過科學技術,還是要有許多腳踏實地的工作來做的,產品性能、質量的提高,還需要對成功經驗的消化和努力、甚至是進取和發展才能夠達到的;也可以說,吉利是任重道遠、一個新的起點的開始。
⑹ 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後股票漲了嗎
漲了,但是不多
16年開始吉利銷量上升,沃爾沃也開始復甦,沃爾沃新一代90系列上市,吉利股票才開始大漲,從16年初的三塊多漲到17年底的二十六七
⑺ 吉利收購沃爾沃為什麼是經典案例
在金融危機以前的幾年,福特一直處於大陪錢的階段,趕上了金融危機,福特的日子更加不好過,於是斷腕求生,賣掉了沃爾沃,賣掉了曾經花費數百億美元經營的整個豪華車事業(而後全力復甦其既有的林肯品牌)。在上世紀90年代,福特買入了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和沃爾沃,組建了首席汽車集團(PAG),後來因為經營不善,除了沃爾沃以外,其他的三個品牌都是PAG的「賠錢貨」。福特的資金鏈越來越緊張,於是就想把賺不到錢的事業通通賣掉。早在2007年,就一度盛傳寶馬有意收購沃爾沃。但是寶馬沒有行動,沃爾沃的出售進程也擱淺了(沃爾沃一直在為福特輸入健康的利潤)。直到危機爆發,福特不得不賣出沃爾沃。 寶馬沒興趣,賓士剛剛甩掉克萊斯勒,大眾忙於應付保時捷,PSA、雷諾日產聯盟以及眾多的日本車企也是自身難保,所以只有將沃爾沃賣給新興市場。因此也就主要是向中國和印度兜售。印度的塔塔有錢,可是買到手的捷豹和路虎依舊賠的一塌糊塗,印度人沒有選擇。所以,就只剩下中國的吉利了。 吉利作為一個高速成長的車企,急需的就是高、精、尖的汽車技術;但是自己研發實在是不頂用,於是買下沃爾沃就成了一個捷徑。況且當初福特收購沃爾沃時花的錢時18億美元的幾倍,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加上吉利很早就開始和福特接觸,想福特流露出了強烈的購買願望。又趕上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可以說是中國汽車業的一件幸事。 個人觀點,切勿拍磚!
⑻ 沃爾沃被吉利收購了多少股份
2017年12月27日,吉利控股集團宣布與歐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達成一致,將收購其持有的沃爾沃集團(AB Volvo)8847萬股的A股股票和7877萬股的B股股票。項目交割後,吉利控股將擁有沃爾沃集團8.2%股權,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並擁有15.6%的投票權。
沃爾沃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卡車、客車、建築設備、船舶和工業發動機的製造商,旗下擁有沃爾沃卡車、UD卡車、雷諾卡車、沃爾沃客車、新星客車、佩沃客車、沃爾沃遍達發動機等品牌。吉利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CFO李東輝與Cevian的聯合創始人Christer Gardell代表雙方簽署股權收購協議,該交易尚需通過監管機構審批。
該項目是吉利控股自2010年從福特汽車收購沃爾沃汽車集團(Volvo Cars)後又一重要戰略投資,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已擁有沃爾沃汽車、Polestar、領克汽車、吉利汽車、倫敦電動汽車、遠程商用車等多個知名品牌。今年,吉利控股還對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及太力飛行汽車進行了戰略性投資。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與Cevian達成收購沃爾沃集團股權的協議,使我們有機會成為這一引領世界商用汽車和建築設備研發、製造、銷售企業的第一大持股股東。我們將汲取與沃爾沃汽車的成功合作經驗,尊重並傳承沃爾沃集團所擁有的斯堪的納維亞歷史與文化、領先的市場地位、卓越的創新能力以及節能環保技術,支持沃爾沃集團董事會和管理層按照既定戰略開展各項工作。」
根據協議條款,Cevian Capital將出售其持有的沃爾沃集團8847萬股A股股票及7877萬股B股股票給野村國際和巴克萊證券。野村國際和巴克萊證券承諾在吉利控股完成項目審批後,將所持有的沃爾沃集團股權全部轉售給吉利控股。
⑼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財務報表分析
你要找的是吉利還是沃爾沃的,若是沃爾沃的,可以去他們官網(國外的)上找,吉利的話許多證券網站都有,他的股票代碼是00175,沃爾沃的話是這個網站:http://www.vfsco.com/financialservices/global/en-gb/volvogroup/newsmedia/_layouts/CWP.Internet.VolvoCom/NewsItem.aspx?News.ItemId=99596&News.Language=en-gb
至於分析,你可以從他們兩者的財務數據進行比較~~
⑽ 以規模經濟模型分析吉利收購沃爾沃
李書福講話
北京電視台的記者:吉利當時收購沃爾沃的時候,有沒有其他競爭力也想收購沃爾沃?沃爾沃為什麼要選擇吉利呢?
李書福:競爭是很激烈的,沃爾沃不是沒有人買,買的人很多,有瑞典當地的,有美國、英國、中國,世界各地的,大家搶著要去買好企業,但是這裡面有一個規則的問題,怎麼去參與買賣,並不是開了一張支票拿去,你把這個企業賣給我,這是買不來的。
企業並購太復雜了,剛才張芃博士很簡單地講了這個故事,但是這裡面的盡職調查,所涉及到的內容的廣泛性,以及這個企業由於歷史比較長,裡面所隱含著各種問題的復雜性,以及並購以後運營的這種艱巨性。如何保證沃爾沃的未來命運是健康的,良好的,在行業裡面還能夠繼續為人類的安全、交通做貢獻,這些都是買賣當中的內容。
沃爾沃為什麼賣給吉利?因為吉利研究沃爾沃這個企業已經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進行溝通,討論這個問題,也將近3年多了。對於沃爾沃這個企業的理解和對汽車行業的理解,以及對於福特的理解,以及吉利本身這個企業的核心競爭理念等等,這一些都是福特要選擇沃爾沃新東家的非常重要的元素。為什麼吉利買到了,其他人買不走,這個道理是非常簡單的。
一開始我就講了,並不是有錢就能買到沃爾沃企業。另外反過來講,也並不是說錢不多就買不到,不是這么一個簡單的道理,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
已有82年歷史的沃爾沃,是歐洲著名的豪華汽車品牌,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在汽車安全和節能環保方面,有許多獨家研發的先進技術和專利。
平安證券分析師余兵表示:「長期以來,沃爾沃都以生產質量性能極高的高端車和低調的作風而在業界享有盛譽。因此,吉利收購沃爾沃無疑將會對奧迪和寶馬在華的銷量造成一定的威脅。」
分析師認為,沃爾沃被中國企業所收購無疑會增加其對當地政府機構的品牌吸引力。據悉,在當前中國的官車市場上,奧迪是最大的供應商,其在華所銷售的汽車中,有20%都是由中國政府所采購的。為了爭奪這一市場,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戴姆勒的梅賽德斯賓士、大眾旗下奧迪都悉數進入市場,並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批准。
IHS Global Insight駐上海分析師John Zeng表示:「吉利目前已經取得了中國政府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獲得政府的訂單是沃爾沃扭轉虧損局面所必須跨出的第一步。」
李書福表示,吉利打算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對沃爾沃的收購。目前吉利已經開始為沃爾沃在華的工廠選址。沃爾沃在瑞典的總部仍會按照獨立的企業實力進行運作。
對此消息,吉利發言人袁小林並能立即置評。受到這兩天利好的提振,吉利汽車在香港證交所的股價漲幅上揚1.5%至每股4.16港元。在過去的12個月中,吉利股價已經上漲近6倍。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汽車市場得到了大力發展,各國豪華汽車製造商紛紛將戰略關注重點轉到中國汽車市場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奧迪在華銷量上漲33%至157188輛。奧迪早前就曾表示,到2012年,中國很有可能超過德國成為奧迪最大的市場,每年在華年銷量有望達到25萬輛。
奧迪發言人Esther Bahne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當然,我們是與中國的發展與時俱進的。」而大眾汽車發言人邁克爾·布倫德爾 (Michael Brendel)也未能立即置評。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表示,沃爾沃品牌非常值得買,作為與賓士、寶馬、奧迪齊名的國際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的品牌價值和技術含量遠遠超過薩博。
有專家認為,目前正值中國政府提升自主品牌汽車在政府采購中所佔的比例的時候,而沃爾沃在成功被吉利收購之後,將變成當前最高端的自主品牌,很可能會在政府采購的市場中有所作為,甚至今後可能會超過奧迪等國外豪華品牌成為新一代的官車。但另外有部分專家認為,如何將沃爾沃運轉起來是吉利即將面臨的巨大挑戰,但是其品牌形象肯定會低於賓士、寶馬和奧迪,淪為一個中檔品牌。
網易汽車3月30日報道在完成了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與沃爾沃簽署了正式並購協議後,吉利集團於3月30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吉利集團總裁楊健,副總裁尹大慶,趙福全等公司高層悉數出席。發布會上,李書福表示,將通過擴大產品銷量等方法,擴大規模,以降低單一產品成本。
環球企業家 於先列:您有什麼措施幫助虧損的公司盈利?收購過程中,您個人壓力最大,最艱苦的階段是哪一個階段,您是如何走出的?第二個問題,在未來如何幫助沃爾沃降低在研發成本?
李書福:怎麼能夠扭虧為盈,迅速形成強勁生命力,我們想了很多。沃爾沃現在最大的問題節是規模太小,它跟賓士和寶馬比起來規模還是不夠的,但是它的研發收入我猜測跟賓士、寶馬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形成大量的知識產權,形成大量的技術。
由於相對規模比較小,所以每一輛車的成本就比較好,因此就虧錢。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把這些技術充分的發揮,把這些產品要擴大銷量。只有規模擴大了,每一輛車的成本就下降了,利潤就出現了。如果擴大規模,這裡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今天在這里我就不展開來講。
八年了我們還急什麼?我們過程是很有序的,很嚴謹的,在非常友好的氣氛下,大家共同討論的美國未來,福特也好,吉利也好,都是為了沃爾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而去研究所有的條款,這個過程當中雖然有分歧,有不一致的地方,有意見完全對立的地方,大家都要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有利於沃爾沃更好發展,無論是福特還是吉利,都將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持,應該退讓的就退讓。
所以整個談判從正式起動到正式協議簽訂,都是有時間表的,基本上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完成。
趙福全:按照董事長對運營大的理念,吉利就是吉利,沃爾沃就是吉利。從研發的角度,我們更多的是尋求兩個企業的一種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具體應該怎麼做,實際上應該詳細的思路是有的,從我們這個角度,更多的是要專著於吉利的品牌,吉利全方位產品的研發,同時在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在沃爾沃有需求的情況下,能夠提供給他們低成本研發的支持。
同時沃爾沃作為世界頂級的品牌,幾十年下來積累大量技術,作為吉利來說是非常強大的資源,我們也會像小學生一樣虛心地學習,共同提高,取長補短,真正讓沃爾沃和吉利強強聯合,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