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上海浦景路到浦秀路怎麼走
公交線路:江五線 → 閔行12路,全程約18.8公里
1、從上海景興制衣有限公...步行約10米,到達沿浦公路大葉公路站
2、乘坐江五線,經過11站, 到達浦星公路沈杜公路(航天博物館)站
3、步行約30米,到達浦星公路沈杜公路站
4、乘坐閔行12路,經過11站, 到達浦錦路江桃路站
5、步行約500米,到達浦秀路
⑵ 煤制乙二醇的技術工藝路線
目前國內以煤為原料制備乙二醇,主要有三條工藝路線:
1、直接法:以煤氣化製取內合成容氣(CO+H2),再由合成氣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此技術的關鍵是催化劑的選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實現工業化。
2、烯烴法:以煤為原料,通過氣化、變換、凈化後得到合成氣,經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MTO)得到乙烯,再經乙烯環氧化、環氧乙烷水合及產品精緻最終得到乙二醇。該過程將煤制烯烴與傳統石油路線乙二醇相結合,技術較為成熟,但成本相對較高。
3、草酸酯法:以煤為原料,通過氣化、變換、凈化及分離提純後分別得到CO和H2,其中CO通過催化偶聯合成及精製生產草酸酯,再經與H2進行加氫反應並通過精製後獲得聚酯級乙二醇的過程。該工藝流程短,成本低,是目前國內受到關注最高的煤制乙二醇技術,通常所說的「煤制乙二醇」就是特指該工藝。(詳見圖1) 目前國內宣布掌握煤制乙二醇技術的集合體主要包括:福建物構所、丹化集團、河南煤業集合體;天津大學、惠生工程、華本能源集合體;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浦景、淮化集團集合體;華誼集團等。此外還包括由日本高化學代理的宇部興產、東華工程集合體。
⑶ 煤制乙二醇技術
參見「網路名片」:
「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產乙二醇。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憑借20多年的技術積累與企業聯手合作,成功開發了「萬噸級CO氣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氫合成乙二醇」(簡稱「煤制乙二醇」)成套技術。
3月18日,該成套技術在實施地江蘇省丹陽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專家認為,此項成果標志著我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術路線和工業化應用,是一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創技術。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有效緩解我國乙二醇產品供需矛盾,對國家的能源和化工產業產生重要積極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突出的技術創新性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專家指出,此類技術路線符合我國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資源特點。通過長期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獲得的該項成果擁有多項技術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該成套技術符合循環經濟三原則,其顯著特點還在於全部採用工業級的CO、NO、H2、O2和醇類為原料,對形成規模化產業極為有利。經鑒定委員會專家現場考察,萬噸級工業試驗裝置運行穩定,具備了進一步建設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裝置的條件。 福建物構所自1982年起經過多年前期研究獲得一系列完全自主產權專利技術和催化劑技術秘密。2005年起,該所與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強強聯手,正式啟動了「CO氣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氫合成乙二醇」的產業化項目。該項研發得到科技部、中科院和福建省的大力支持。經過3年多的努力,成功完成了「萬噸級煤制乙二醇」工業示範裝置的設計和建設,成功開車打通全流程並穩定運行1000小時以上。 5月7日,中國科學院「世界首創萬噸級煤制乙二醇工業化示範」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出席會議。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石油化工協會等相關部門領導,福建省人民政府領導、江蘇省人民政府領導、內蒙古自治區領導以及技術成果鑒定專家組組長何鳴元院士等共同出席了發布會。會上獲悉: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依託20多年的技術積累與江蘇丹化集團、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聯手合作,成功開發了「萬噸級CO氣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氫合成乙二醇」(簡稱「煤制乙二醇」)成套技術。該成套技術已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此項成果標志著我國領先於世界實現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術路線和工業化應用,是一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創技術。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有效緩解我國乙二醇產品供需矛盾,對國家的能源和化工產業產生重要積極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突出的技術創新性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戰略物資,用於製造聚酯(可進一步生產滌綸、飲料瓶、薄膜)、炸葯、乙二醛,並可作防凍劑、增塑劑、水力流體和溶劑等。「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產乙二醇。專家指出,此類技術路線符合我國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資源特點。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通過長期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獲得的該項成果,擁有多項技術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該成套技術符合循環經濟 「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其顯著特點還在於全部採用工業級的CO、NO、H2、O2和醇類為原料,對形成規模化產業極為有利。鑒定委員會專家在現場考察後認為,萬噸級工業試驗裝置運行穩定,具備了進一步建設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裝置的條件。據專家測算,用石油乙烯路線每生產一噸乙二醇約耗2.5噸石油。目前全世界用石油乙烯生產的2000多萬噸乙二醇,若都以煤為原料進行生產,那麼,節省下來的石油相當於新開發一個年產5000萬噸石油的大慶油田。 煤制乙二醇技術是國家「八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科院福建物構所自1982年起經過多年前期研究,獲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試技術和模試技術;江蘇丹化集團技術團隊擁有化工新技術產業化的長期積淀,曾在國內首創「碳化法制碳酸氫銨」、「羰基化合成醋酐」和「變壓吸附分離CO」等多項化工新工藝。2005年起,由上海盛宇企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約1.8億元,與中科院福建物構所、丹化集團、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等強強聯手啟動了「CO氣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氫合成乙二醇」的產業化試驗,經過3年多的艱苦努力,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福建省、上海市和江蘇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繼在丹化集團建成年產300噸中試和1萬噸工業化試驗兩套裝置,在多項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2007年12月萬噸裝置順利開車打通全流程,經過一年多的實際運行檢驗,並經專家組鑒定,證明全球首套「萬噸級煤制乙二醇」技術已完全取得成功。 經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財政部批准,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和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限公司已將全部煤制乙二醇技術入股通遼金煤化工有限公司,該企業正在內蒙古通遼市建設全球首套年產20萬噸煤制乙二醇示範裝置,該項目是我國煤化工五大重點示範工程之一,預計今年年底前即可建成投產,未來五年內將建成120萬噸生產規模,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乙二醇生產企業,實現部分替代進口。 關於該項目的合作模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認為: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中,中國科學院實施創新工程,構建了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工程產業化的「金三角」並發揮三者互動的科技創新體系,在推動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產業化、創建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謀劃了獨具特色的創新機制。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新形勢下,它將為企業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一些寶貴的經驗,為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探索出一條合作共贏的創新之路。
坦白的說丹陽技術(福建物構所)在產品質量、產能經濟效益等諸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探索。目前煤制乙二醇還有兩大技術供應方:日本高化學----年內將投產萬噸級工業裝置;上海浦景----年內也有萬噸級工業裝置投產。將檢驗煤制乙二醇技術科學性。
⑷ 中科院和社科院有什麼區別
1、研究方向不同: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
2、成立時間不同:
中科院成立時間為1949年11月。
社科院成立時間為1977年5月7日。
3、組成結構不同:
截至2016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擁有6大學部,近40個研究院所,10個職能部門,8個直屬機構,2個直屬公司,180餘個非實體研究中心,主管全國性學術社團105個,並代管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科院設有院機關13個,分院12個,研究單位114個,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7個,其他單位4個,共建單位12個,院直接投資的全資及控股企業22個,四類機構34個,院非法人單元113個,相關組織5個。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構想,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和「創新2020」,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新中國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實行學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後制度。
社科院集中辦院:即中國社會科學院集中創辦一所研究生院,作為統一的招生單位和學位授予單位,並建設一座統一的校園。
社科院按所設系:即研究生院的教學系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各研究院所設立,實行「所系合一」體制,系主任原則上由所長兼任,系導師從該所副高級以上研究人員中遴選、聘請,系和導師負責研究生的系專業基礎課教學。
社科院分片教學:即依據學科門類由若干教學系組建一個教學研究部(簡稱「學部」,也叫「學科片」),負責按學科群開設的或同一專業研究生共同必修的學部專業基礎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