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成本的變動分析

成本的變動分析

發布時間:2021-06-29 12:28:12

⑴ 單位成本變化怎麼分析

分析單位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 ,(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與固定成本相反,變動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變動成本,在一定期間內它們的發生總額隨著業務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動,但單位產品的耗費則保持不變。
簡單說,您工廠的房租,機器的折舊,不會因為業務量的增減發生變化就是固定成本,發生的水電費、原材料的消耗,會隨著業務量的增減發生變化,就是變動成本。分攤到每個最小單位,就是單位變動成本和單位固定成本。
然後你再分析,什麼原因,某個成本增加或減少,在什麼區間,成本保持在較低的區域,超過這個區間,成本大幅上升達到了一個新的平衡,等等等等。

⑵ 我們用什麼指數來分析某企業的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區別: 1、完全成本法是把生產製造過程的全部成本都計入產品成本的成本計算制度。 單位生產成本=(10+5+7)+(4000/1000)=26 期間費用=4*600+1000=3400 銷售成本=26*600=15600 營業利潤=40*600-26*600-3400=5000 2、變動成本法是把生產製造過程的變動成本都計入產品成本的成本計算制度(固定製造費用不計成本而直接計入期間費用)。 單位生產成本=10+5+7+4=26期間費用=1000+4000=5000

⑶ 管理會計成本性態分析與變動分析。

收入:
一、6 000×10=60 000
二、6 000×10=60 000
三、6 000×10=60 000
成本:
一、6 000×(4+24 000/6 000)=48 000
二、6 000×(4+24 000/8 000)=42 000
三、4 000×(4+24 000/4 000)+2 000×(4+24 000/8 000)=54 000
利潤:
一、60 000-48 000-6 000=6 000
二、60 000-42 000-6 000=12 000
三、60 000-54 000-6 000=0

你們老師的答案沒有錯。我剛開始學這部分的時候也老做錯,其實關鍵在於掌握利潤表和成本計算這些基本的知識,按照計算方法一步一步做就行了。

⑷ 分析成本曲線之間變化關系

AFC是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每個產品分攤到的固定成本變小。AVC是平均可變成本,一開始,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的可變成本是減小的,但是當達到一定的程度後,由於管理變得復雜等原因,產品的可變成本就會逐漸增大。AC是平均總成本,等於平均固定成本加平均可變成本。所以也呈現先下降後升高的趨勢,但是最低點在AVC的右邊,因為AFC是一直減小的。MC的邊際成本,我覺得這個圖有點問題。邊際成本也應該是先下降再升高的。MC與AVC和AC的最低點相交(固定成本與邊際成本無關)。當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時,額外增加一單位的產量需要的成本小於之前的平均成本,所以平均成本變小。反之,當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時,平均成本會逐漸增大。

⑸ 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概述
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關資料,分析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變動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揭示成本升降變動的原因,為編製成本計劃和制定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編輯本段]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
包括: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技術經濟指標變動對成本影響的分析、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對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編輯本段]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實際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N0=A0×B0×C0
實際指標N1=A1×B1×C1
分析對象為N1-N0的差額。
採用因素分析法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時,各項計劃指標,實際指標及替代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實際指標 N1=A1×B1×C1-----------(4)
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數額按下式計算:
由於A因素變動的影響=(2)-(1)=N2-N0
由於B因素變動的影響=(3)-(2)=N3-N2
由於C因素變動的影響=(4)-(3)=N1-N3
將上述三個項目相加,即為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它與分析對象應相等。
根據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則,材料費用三個因素的替代順序為產量,單耗,單價。各因素變動對甲產品材料費用實際比計劃降低8 000的測定結果如下:
計劃材料費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實際材料費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降低8 000元的影響程度如下:
由於產量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3)-(2)=90000-86400=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個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計算時,還可以採用另外一種簡化的形式,即差額計演算法。差額計演算法是利用各個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直接計算各個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以上述經濟指標N為例,採用差額計演算法時的計算公式如下:
由於A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A0)×B0×C0
由於B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B0)×C0
由於C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費用的分析資料為基礎,採用差額計演算法的結果如下:
由於產量增加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250)×48×9=-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48)×9=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600+3600+10000=-8000(元)
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相同,但採用差額計演算法顯然要比第一種方法簡化多了。
3、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4、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幾種。
● 相關比率法 由於項目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因而可以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並以此來考察經營成果的好壞。例如:產值和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的關系又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資支出完成最大的產值。因此,用產值工資率指標來考核人工費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說明問題。
● 構成比率法 又稱比重分析法或結構對比分析法。通過構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及各成本項目占成本總量的比重,同時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從而為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明方向。
● 動態比率法 動態比率法,就是將同類指標不同時期的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該項指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動態比率的計算,通常採用基期指數和環比指數兩種方法。

⑹ 財務變動成本怎樣分析

(一)變動成本差異分析的通用模式
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准成本
價差= 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量差=(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價差=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Q實( P實-P標)
量差=(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Q實-Q標)P標
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1)價差:
材料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2)量差:
材料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
(1)價差:
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
(2)量差:
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3.變動製造費用的差異分析
(1)價差:
變動製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工時×(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2)量差:
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⑺ 為什麼可以分析存貨各月成本變動,而不需要分析應付賬款各月變化

我們從兩者對報表的影響來區分一下。存貨成本是會影響到生產成本的,生產成本或者銷售成本是會影響利潤的,而應付賬款對利潤沒有這個影響。比較同一年度內各月存貨單位成本變動,相當於分析各月生產成本的變動趨勢,進而可以分析其對利潤的影響,甚至注冊會計師通過對存貨的成本分析,判斷企業是否通過調節存貨成本進而調節利潤。所以,分析存貨各月成本變動是有必要的。然而,應付賬款各月變化的分析顯然沒有什麼必要了。

⑻ 怎樣分析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對產成品成本的影響

直接材料費用的分析應根據企業單位產品耗用材料的消耗量和材料的單位價格兩個因素進行分析。
單位產品直接材料費用=直接材料的消耗量×材料單位價格
單位產品直接材料差異額=單位產品直接材料實際費用-單位產品直接材料計劃費用
或=單位位產品材料消耗量變動的影響額+單位產品材料單位成本變動的影響額
單位產品直接材料數量變動的影響額=(材料實際單位消耗量-材料計劃單位消耗量)×材料計劃單位價格
單位產品直接材料單位價格變動的影響額=(實際材料單位價格-計劃材料單位價格)×材料實際單位消耗量

⑼ 如何分析存貨成本變動對利潤的影響

存貨成本變動?指原材料變動吧。原材料-通過製造->產成品-通過銷售->銷售成本。對利潤的影響是在成為產成品銷售後這一環。具體要看存貨計價原則及生產銷售周期。應該是容易理解的。

⑽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1、正確計算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計算產生的差異;

2、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

3、正確對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

4、提出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成本分析是根據成本資料對成本指標所進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方面。

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進行的成本預測。進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業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標。

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對正在執行的成本計劃的結果所進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為了進行成本控制,防止實際成本超過目標成本的范圍。

3、成本的事後控制是指對成本實際執行的結果所作的分析。事後分析主要是對成本執行的結果進行評價,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總結成本降低的經驗,以利於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動的開展。

(10)成本的變動分析擴展閱讀

成本組成

1、持有成本

現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業因保留一定現金余額而增加的管理費及喪失的再投資收益。實際上,現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兩部分。

2、轉換成本

現金的轉換成本,是指企業用現金購入有價證券以及轉讓有價證券換取現金時付出的交易費用,即現金同有價證券之間相互轉換的成本,如委託買賣傭金、委託手續費、證券過戶費、實物交割手續費等。

3、短缺成本

現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現金持有量不足而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現金的短缺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呈反方向變動關系。現金的短缺成本隨現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隨現金持有量的減少而上升,即與現金持有量負相關。

閱讀全文

與成本的變動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店融資 瀏覽:6
鈦業股票代碼 瀏覽:867
002514股票行情 瀏覽:686
工業40相關的基金 瀏覽:324
經濟學外匯 瀏覽:536
住房貸款合同下來了擔保 瀏覽:221
洛陽銀行好貸款嗎 瀏覽:608
豐巢上市融資 瀏覽:976
哪裡可以購買外匯 瀏覽:805
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研究 瀏覽:760
工行賬戶貴金屬平倉時間 瀏覽:143
外匯公轉私 瀏覽:704
貸款外核 瀏覽:776
汝州融資 瀏覽:941
商票理財平台 瀏覽:795
dtcc理財是騙局嗎 瀏覽:698
投行理財同存 瀏覽:219
外匯遵循原則 瀏覽:711
賽科星股票 瀏覽:929
理財凈值光大 瀏覽:418